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唐侯-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惩才行啊。”

    萧淑妃话出口后,李治心神微动,这丝绸之路是他大唐开国一来,历经几十年才终于打通的,为了打通丝绸之路,他们对西域诸国动了多少次战争啊,可如今就这么丢了,实在令人痛心。

    本来,李治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后已是不准备追究庭州失守一事了,可被萧淑妃这么一说,李治顿时又觉得不惩治不行。

    要知道,他一直一来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他要比他父皇李世民做的还要好,他要建造一个疆土最为辽阔的大唐。

    可实际情况呢,他才登基一年,庭州就成为突厥的了,这不是打脸吗?

    如果不惩治,前线的将士会不会觉得丢失一两个城池不算什么,然后便不知道为大唐奋力拼杀了?

    不得不说,萧淑妃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虽然只不过寥寥数语,但她却抓住了重心,那就是李治想在守住李世民为他创下的基业的基础上,再开拓进取。

    可如今,大唐还没有开拓进取,先把庭州给丢了,这让李治心里怎么好受得了?

    “圣上,一寸山河一寸血啊,当年为了拿下庭州,我大唐死了多少将士啊,如今庭州守将竟然弃城逃跑,这不仅丢我大唐的人,还辜负了我大唐以前那些流血牺牲的将士啊。”

    萧淑妃又说了几句,李治越觉得自己对不起李世民,眉头微凝之后,立马叫人来:“来人,给朕下一道诏书,派人送去玉门关,镇守庭州不利之人,朕要严惩。”

    李治话罢,立马有太监跑了来,萧淑妃见此情形,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高侃就是镇守庭州的人,他竟然弃城,这次有他好看。

    敢让她萧淑妃难堪,以后有他受的,弄死他。

第1388章 皇上的命令也不好使() 
李治的诏令并没有直接送到西域都护府。Ω

    而是送到了三省。

    皇帝的命令要下达,得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走下去才行,没有三省宰相的盖印,这诏书就是下去了,也不具备效应。

    太监将诏书送到了三省,长孙无忌看过之后眉头微凝。

    诏书上没写多少内容,就是写着撤销高侃和于姜职务,并且将他们二人押往京城,听候惩罚。

    长孙无忌很奇怪,今天在早朝上已经说的好好的了,这事不再提了,可为什么李治突然又下了这么一道诏书?

    长孙无忌将褚遂良和于志宁这两位宰相叫了来。

    自从唐舟卸任尚书令后,于志宁便成为了尚书令,担任宰相之职。

    两人来了之后,看到诏书,也是紧锁眉头。

    “长孙大人,圣上如此,怕对前线的军心不利啊。”褚遂良书法好,但同时也是一个很通政治的人,如今边关战士正在浴血奋战,弃城本是唐舟的命令,如今却专门责罚这两人,恐怕难以服众。

    褚遂良说完,于志宁道:“褚公所言不差,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若军心动荡,怕玉门关守不到梁建方将军所带兵马赶到,所以在下之意,此诏书下不得。”

    两人说完望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自然也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对高侃和于姜两人进行惩罚,他点了点头:“下是下不得,但若不下,怕也不容易啊。”

    三人相互张望,皆是通晓此意。

    这诏书乃李治所下,他们若是给驳了回去,那就是跟当今天子作对啊。

    虽说这天下是皇上和宰相共治的,但作为宰相,谁都不会真的以为他们有能力去跟皇上作对,他们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而已、

    驳回皇上的诏令这种事情,已经很多年没有人做过了。

    不过三人一番讨论后,还是决定驳回李治的诏书,不过他们得跟李治说一下。

    决定之后,长孙无忌单独进了宫。

    来到御书房,长孙无忌将诏书又递交给了李治,道:“圣上,此诏书不知是怎么回事?”

    李治看了一眼,道:“高侃、于姜二人弃城逃跑,以至庭州城失,此乃大罪,朕让他们回来受罚,长孙爱卿觉得有错?”

    见长孙无忌拿着诏书来,李治多少就猜到了长孙无忌的意思,所以他说话很是公事公办,好像不准备给长孙无忌一点机会。

    长孙无忌是个老狐狸,那能不知李治的意思啊,在李治说完之后,长孙无忌露出一丝淡笑:“高侃、于姜两人弃城,这的确有罪,该罚,只不过战报上说,是唐舟让他们退兵弃城的,如果只罚他们两人,怕是难以服众啊。”

    李治眉头微凝:“长孙爱卿是什么意思?”

    “臣的意思简单,这弃城的命令是唐舟所下,当把唐舟也给撤回才行,再者,庭州城被突厥和沙陀国六万兵马所围,玉门关的周盖却不出兵援救,当把他也给撤回来。”

    长孙无忌说完,李治突然啪的一下将手中奏折给扔在了桌子上:“长孙大人你什么意思?”

    长孙无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既然要追究庭州城丢失之责,那就要把所有与之有关的人都牵扯牵扯才行,唐舟跑不了,周盖也跑不了,像什么程处默、尉迟宝琳这些人也都跑不了。

    让他们都回来,然后玉门关没有人把守,让整个大唐的门为突厥和沙陀国的铁骑打开,让他们随意进入中原。

    长孙无忌这是在逼李治。

    李治是天子,他焉能不愤怒?

    长孙无忌却仍旧很平静,他抬头看了一眼李治,道:“圣上,臣不知您是从何处受到了何人影响,突然要惩罚高侃和于姜,但听臣一劝,如今突厥和沙陀六万铁骑就在玉门关外,若有一点不慎,玉门关失守,对我整个大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高侃和于姜丢失庭州有罪,但却不能现在惩罚他们,在臣看来,圣上不仅不能惩罚他们,还应送去一封免责的诏令,让他们感激圣上,为我大唐效死力。”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一声轻叹,接着又道:“圣上已贵为大唐天子,臣这样违背圣上的旨意,实在是有些不应该的,但臣之心皆为大唐,还请圣上三思。”

    长孙无忌说了一番话,这一番话很长,句句皆能说到人心里去,李治虽然有点气长孙无忌违背自己意愿,但之前因为受到萧淑妃影响而产生的那种想法却是淡了许多。

    他抬头望了意愿站着的长孙无忌,语气稍微有点和缓,道:“舅舅啊……”

    长孙无忌听到李治喊自己舅舅,心下猛然一震,连连恭了下身子,就算他真是李治的舅舅,但在皇家之中,外戚还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不然就是自己找死。

    “舅舅啊,朕也不想惩罚他们,可那丝绸之路乃我大唐乃我父皇多年经营所得,朕才刚登基没多久,那庭州便失去了,朕这心里觉得对不起我父皇,对不起我大唐的列祖列宗啊。”

    李治向长孙无忌吐露了心生,长孙无忌听得这话,便知道李治为何下那诏书的原因了,知道原因后,他反倒松了一口气,道:“圣上,庭州,亦或者是丝绸之路,丢了我们可以再夺回来,大丈夫当能屈能伸,我大唐这些年来,也不是没有做过屈辱的事情,但最后我们失去的,都将一样一样的再拿回来,但有一样东西若是丢了,可就拿不回来了。”

    听到长孙无忌这话,李治抬头一望,道:“什么东西?”

    长孙无忌道:“为君之道啊,圣上作为大唐天子,要做一个明君,不能因为一些人的谗言而做出对我大唐不利的事情来,若是丢失了这些,先皇才会真正的伤心难过啊。”

    李治终于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了,他沉思片刻,片刻后,道:“朕明白了,长孙大人,将诏书改一下吧,朕希望他们能够在玉门关抵挡住突厥和沙陀大军,不要辜负朕对他们的期望,等他们凯旋归来,朕会特别嘉许他们。”

    将李治说出这话,长孙无忌知道自己成功了,领命之后,便急匆匆退了下去。

    长孙无忌走了,李治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事,终究还是听了长孙无忌的意见。

第1389章 玉门关外杀声起() 
初夏,玉门关的天气越来越热。

    这天中午,太阳毒辣,一匹快马奔袭而至。

    “开门,圣上有令……”

    马上的人拿着诏书冲进了玉门关内,很快来到了西域都护府。

    唐舟和周盖他们听闻朝廷下了命令,不敢怠慢,连忙便迎了出去。

    送信之人是名太监,他将诏令念完之后,道:“圣上的意思,诸位想必都明白了吧,庭州失守一事,圣上不再怪罪,但这玉门关,你们可得守好了。”

    自从弃城之后,高侃和于姜两人就有点不安,如今听得李治并不怪罪他们,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他们也明白,李治虽不怪罪他们,却也有让他们戴罪立功的意思。

    若是再犯错,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两人心中明白,自然也就有了以死报国之念。

    太监说完并不停留,跟唐舟又说了几句话后便急匆匆赶回去复命去了。

    太监刚走,高侃就道:“圣上仁慈,我高侃必以身报国。”

    “我于姜也是。”

    两人顿生豪气,唐舟见他们两人如此,摇了摇头,从这份诏书上来看,这命令下的是极好的,只是在唐舟看来,李治还没有修炼到这一步,他最多也就不惩罚,断没有说还下诏书鼓励。

    很显然,这诏书出自三省宰相之手。

    如此,也就可以稍微推测一下,李治其实对于庭州失守一事,是有点痛心的,送诏书也是被逼无奈的事情,毕竟玉门关容不得有任何闪失。

    不过虽然这并非出自李治之手,但唐舟还是很欣慰的,至少有了这个诏书在,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在玉门关会更加团结。

    而就在大家在客厅这样说着的时候,一名探子急匆匆来报:“报……”

    “何事?”

    “突厥和沙陀差不多六万兵马离玉门关只有二十里地了。”

    听到突厥和沙陀已经向玉门关赶了来,唐舟眉头微微一凝,久等的大战,终于开始了。

    只是这一战,敌我力量悬殊,想要守到大唐援军赶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唐舟摸着下巴沉思片刻,接着来到了沙盘前。

    沙盘是他找人给做的,而且没一处都做的与实际情况一模一样,不管是山峦还是河流、泥沙。

    沙盘做出来后,大家再去看的时候,就更加的立体了,做决策的时候也更方便,对于唐舟明的这个沙盘,周盖十分欣赏。

    大家见唐舟来到了沙盘前,就知道唐舟这是准备做出一些应对之策了。

    果不其然,唐舟用一跟木棍指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离玉门关有十里地,名字叫做玉门关十里。

    这个地方的名字有点自白,好像等于没说,但这个地方就叫玉门关十里。

    唐舟用木棍指了一下玉门关十里,道:“我们在这里挖了很多沟壑,其作用便是减弱突厥和沙陀铁骑的威力,但他们若不疯狂杀来,难有效果,现如今需要一队唐军作为诱饵,不知何人愿意前往?”

    唐舟说完,于姜立马站了出来:“侯爷,末将愿往。”

    唐舟看了一眼于姜,接着说道:“此去只是诱饵,引敌追来之后,不可恋战,需尽快归来,你可做到?”

    “回侯爷话,末将能做到。”

    唐舟颔:“于姜听令,本侯命你带五百唐骑前去诱敌,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

    于姜说完随即领兵出城,唐舟看着他离去,摸了摸鼻子,像这种事情,本不用于姜去做,但唐舟却还是让他去了,其目的很简单,他只是为了让于姜知道,就算他当初在庭州的时候犯了错,但现在他仍然信任他。

    于姜是个将才,还是可以培养一下的。

    于姜领兵去后,周盖上前,问道:“侯爷,接下来怎么办?”

    “吩咐下去,让将士们吃好喝好,明天与敌一战。”

    听到这话,周盖眉头微凝,但很快便明白过来,突厥和沙陀骑兵若是真的在玉门关十里受挫,想来必定加倍谨慎,就算来到了玉门关外,今天他们也定不会再攻城。

    如此,明天才是大战的开始。

    明白后,周盖立马下去吩咐。

    …

    玉门关外十里。

    突厥和沙陀六万兵马声势浩大的往玉门关赶来,庞海肥胖的甚至坐在一辆敞开的马车内,他的马车走的慢,所以只能走在中间。

    最前面,则是突厥的四大王金龙、狂虎、白豹和青狼,以及沙陀国的金童、银童。

    这几人意气风,虽然在庭州稍微受挫,但如今筹备够了粮食,他们这次非得快攻下玉门关不可。

    只要拿下玉门关,便可直入中原了。

    之所以如此自信,自然跟他们知道玉门关内有多少守军有关。

    玉门关西域都护府以前有五千兵马,唐舟来带了三千,庭州逃走五百,所以玉门关一共有八千五百兵马。

    而他们有六万兵马,双方实力太过于悬殊,如果他们连这个自信都没有,那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而就在突厥四大王和沙陀金童、银童兴致勃的向玉门关赶来的时候,一名探子突然来报:“报,前面现唐军踪迹。”

    听到现唐军踪迹,突厥四大完和沙陀的金童、银童他们猛然一惊,接着就见金龙问道:“有多少人?”

    “不多,只有五百人。”

    听到只有五百人,这些人顿时松了一口气,也不多想,立马就见狂虎道:“来人,随我出列,灭了大唐那五百人,先震一下我突厥威风。”

    说着,狂虎领出两千兵马快赶去,沙陀国也不甘落后,银童也领了两千兵马紧随。

    四千兵马迎风而来,好不气魄,等他们来的近了,见大唐领兵之人乃是庭州的那个于姜,想起于姜火烧粮草一事,沙陀国的银童更是怒不可揭,一边吼着一边命人往前冲。

    兵马齐至,杀声起,命魂将断。

    于姜站在玉门关十里的一侧,见突厥和沙陀国的骑兵冲了来,眉头微凝,接着便命人击鼓,鼓声轰隆,响彻云霄,仿佛一场大战在即。

    近了,越来越近了。

    一名唐兵来到于姜跟前,道:“将军,撤退吧。”

    于姜望着前方突厥和沙陀的骑兵,双眸之中突然迸杀意,接着,只见他拿出弓箭,一箭射了出去。

第1390章 此夜乃良宵() 
利箭如同毒蛇般袭来。Δ

    而且直逼狂虎。

    狂虎正骑马前行,突然见一支利箭飞来,心下顿时一紧,连忙侧身躲过,可惜,利箭太快,而他的反应又太慢。

    利箭射中了他的手臂,鲜血喷溅而出,狂虎身下坐骑猛然一顿,但也只是顿了一顿。

    狂虎没有想到自己刚出战就受了伤,心中十分愤怒,一把将手臂上的利箭拔下来后,他便狂吼道:“杀……”

    杀声凄厉,突厥士兵和沙陀士兵蜂拥冲来,于姜见自己一件激怒了狂虎,便知计划可成,于是再不迟疑,立马调转码头往回撤。

    本来,若是于姜一开始见到突厥骑兵和沙陀骑兵后就跑,他们肯定会认为有埋伏,不敢大意。

    但如今于姜射中了狂虎,狂虎已是失去理智,这个时候于姜再跑,只会被狂虎认为是害怕了,所以狂虎仍旧会继续追来,而且追的疯狂。

    事情也的确如此,于姜掉头就跑,狂虎那里管得了那么多,立马就带人冲了过来。

    可是刚冲了没几下,前面的骑兵突然跌倒,连人带马的跌倒。

    前面的人跌倒,后面的人刹不住,也都跟着撞了上来,不多时,前面已是倒了一大片人。

    若只是倒下去还好,关键是这些地方都挖了很多的坑,坑里有一些利刃,马和人倒地后,有很多都中了利刃,再加上后面的马匹踩来,很多人在下面苦苦挣扎,但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这边混论不堪,而大军这边,已是有人向庞海禀告了这里的事情。

    庞海听闻前面现一支唐军,而且只有五百人,心下微微一沉,略一思索,立马认定其中有诈,刚要吩咐不要轻举妄动,立马又有一名侍卫来报,说狂虎已经带兵冲了去。

    听闻此言,庞海大呼一声,道:“还不快将他给我叫回来。”

    侍卫匆忙跑去,但此时已晚。

    庞海的马车走到前面的时候,狂虎已经被几名士兵给扶着走了回来,他被后面的马撞了一下,腿断了,再加上手臂上的伤,现如今的他恐怕是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了。

    狂虎回来的时候,脸色很差,很愤怒。

    “卑鄙的唐人,卑鄙的唐人啊……”

    狂虎出师不利,心下很是不快,庞海看了他一眼,道:“还说唐人卑鄙,你怎么这么鲁莽,唐军只有五百人,敢螳臂当车,拦下我突厥和沙陀国的六万兵马吗?很显然,他们有阴谋。”

    狂虎撇了撇嘴,觉得庞海有点马后炮,他都这个样子了,还要听庞海的训斥。

    不过他也不敢顶嘴,只能任由庞海教训,这样教训完后,才被人给带下去包扎伤口。

    狂虎走了,其他几个人将庞海围了起来:“军师,如今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要不冲过去,与大唐决一死战。”

    庞海摇摇头:“大唐在玉门关已是准备了很长时间,不知这样的陷阱还有多少,若大军袭去,恐落入陷阱之中,如此可就得不偿失了,这样,派一小队前去打探,看看沿途还有没有什么陷阱,我们先在此地安营扎寨,明日攻城。”

    庞海吩咐下去后,倒是无人不服,接着,就排除了几支小队前去打探大唐是否还在途中设有陷阱等等。

    …

    玉门关内。

    突厥和沙陀士兵已经赶来的消息已经在玉门关传开了。

    这里的百姓很紧张。

    他们知道,突厥和沙陀的兵马有六万,大唐却连一万都不到,他们能守住玉门关吗?

    他们很不安,少不得抱怨大唐派来的士兵有点少,但这也怪不了大唐。

    虽说贞观年间,大唐鼓励生育,大唐的人口增长的很快,但就算如此,到如今也才不过几百万人,大唐总共才这么点人,能够打仗的又能有多少?

    不过不管怎么样,玉门关的百姓听说要打仗了,都很不安,一些商人倒也好说一些,如今丝绸之路走不成了,他们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