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野君啊,国难当头,怕还要劳烦你一下。”
长野君道:“小六郎的意思我都明白,只是只一国难当头,怕还很难让我家王爷派兵去勤王啊。”
小六郎道:“长野君,大唐兵力强盛,若不能将其击退,他们势必逐个将我们给攻破啊,那个时候,东平一郎是否觉得自己的兵马足够抵挡整个大唐?如今之计,当集合全国之力,先将大唐兵马击退,而后才好各自为王啊。”
小六郎说的痛心疾首,长野君听完也是觉得有理,又跟小六郎说了一些之后,长野君便急匆匆赶往王宫,将情况跟东平一郎说了一下。
其实长野君说的那些,跟小六郎说的都差不多,要么都死,要么先破后立,当然,长野君对东平一郎还是了解的,若只是这些,还不足以说服东平一郎,因为这些东平一郎也都清楚。
“王爷,如今已有很多诸侯王表示愿意勤王了,王爷您若是不去,岂不是跟这些人为敌?那些诸侯王都贼的很,只怕不等大唐兵马到来,先领兵把我们给灭了,他们怕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吧,这是没有击退大唐之前,就算他们没有这么做,可若是击退了大唐之后呢,王爷没有帮忙,可就跟那些诸侯成为了敌对,他们那个时候,怕也不会饶了我们,如今之计,只有随大流了。”
只从国家层次上来跟东平一郎说没有用,因为他是一个很自私的人,对付自私的人,就要让他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冲击才行。
如果他不肯去勤王,不管是大唐来之前,或者是去之后,都有可能被其他诸侯给吞并,如今其他诸侯已经联手,要吞并他们,并不是什么难事。
东平一郎本来没有要出兵的意思,可一听长野君的这番话后,觉得十分有利,对于其他诸侯,他还是很了解的,每个人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只要给了他们一点机会,他们便不肯放过,如此一来,吞并他东平一郎兵马的好事,他们怎么可能不要呢?
“长野君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就回复小六郎吧,就说我东平一郎同意前去京都勤王。”
见东平一郎应了下来,长野君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连连应下。
第2104章 有一家()
东平一郎同意勤王之后,小六郎便又急匆匆去了其他地方。
因为东平一郎的同意勤王,与东平一郎临近的一些诸侯王也都纷纷表示愿意勤王。
小六郎的工作一下子变的顺利了许多。
可就在小六郎觉得全国诸侯都会同意勤王的时候,他却是遇到了一个硬骨头,一个叫东条上飞的诸侯王拒绝勤王。
他的领地离京都最远,实在没有必要勤王,而且,就算勤王胜利了,他在回去的途中,怕也会被人给做掉。
所以,最为保险的办法,便是不勤王,就呆在自己的领地,大唐有那么多敌人需要应付,怎么可能有时间管他这个小小的诸侯?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不勤王,就等于是把其他人给得罪了,可就算如此,他还是选择不勤王,因为勤王是死,不勤王也是死,既然如此,倒不如省了来回奔波之苦,在被杀之前,极尽享乐之能事的好。
这是一个铁了心不肯勤王的人,不管小六郎怎么说,他就是不肯。
最后没有办法,小六郎只能退去,将这些情况跟天皇说了一下,这个时候,已是冬末时节,离来年春天很近了。
天皇听闻东条上飞竟然不肯前来勤王,顿时恼怒不已。
“可恶,这个东条上飞好大胆子,不如派兵去灭了他吧。”
跟东条上飞有恩怨的诸侯不少,天皇相信,只要他一声令下,愿意灭掉东条上飞的人不在少数。
不过小六郎却阻止道:“天皇陛下,那东条上飞不来勤王,的确该死,不过现在不是杀他的时候,等击退唐军之后,再处置他也不晚,如今已是冬末时节,大唐只怕很快就会攻来的,可现在不少诸侯王的兵马还没有集结到京都,当务之急,还是先派人通知各诸侯王,让他们先集结京都,做好一些防御工作的好。”
小六郎的话救了东条上飞一命,虽然他个人想杀东条上飞想的要死,但当务之急,却不是再派兵马去跟东条上飞为敌,而且要先想办法击溃唐军。
天皇略一沉思,便同意了下来。
倭国这边,开始向各路诸侯送去诏令,让他们领兵前来勤王,这些诸侯王也都早已经准备好,听到命令之后,不做迟疑,纷纷向京都赶来。
等到了初春时节的时候,整个京都差不多集结了六万兵马。
这个数字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子,看着齐刷刷的六万多兵马,天皇对于这一战顿时充满了信心,他觉得要击退大唐,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好,好,诸位肯来勤王,真是我倭国之福,等击退唐军之后,本天皇会在京都建造一座麒麟阁,将诸位的画像都挂在里面,供后人膜拜。”
这倭国天皇也想学一学大唐,想弄个什么凌烟阁什么的,那些倭国的诸侯王听了之后,倒也兴奋了一下,不过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影响。
就在倭国兵马之后,谨慎的等待唐军的时候,大唐这边,唐舟已是派人给薛仁贵送去了消息,让他领兵向九州岛赶来。
如今的九州岛已经没有什么兵马了,九州岛上的兵马都撤回到了京都,所以薛仁贵接到唐舟命令之后,很容易就登上了九州岛。
登上九州岛后,薛仁贵并没有急着赶往京都,而是在九州岛进行了一些赋税的征集,没办法,之前在一歧岛待的时间不断,他们的粮草所剩不多了,如果不能从九州岛上弄到粮食,他们恐怕无法继续下去。
当然,各路诸侯也不是笨蛋,他们在离开九州岛的时候,已经在九州岛进行过一场很疯狂的搜刮了,反正九州岛上的百姓也不是他们的,如今搜刮就搜刮了,只要不留给唐军就行了。
薛仁贵领兵到了九州岛,一看岛上的很多百姓都没有多少食物吃了,自己再搜刮他们的,那他们还不得跟自己拼命啊?
于是他便放弃了在九州岛进行搜刮的准备,而是开始在九州岛招募兵马,并且向他们许诺,只要当了兵,跟着他大唐干,就能够让他们吃饱饭。
九州岛上,很饿的人很多,一听大唐管饱饭,自然都纷纷的跑了来,短短几天时间,薛仁贵便召集到了一万兵马。
这一万兵马的战斗力自然不是很强,所以张青很快就疑惑起来。
“薛将军,这些人要他们有什么用,打仗根本不行啊,还浪费粮食,不如解散他们算了。”
多一个兵,就要多一个兵的口粮,他们大唐的粮食本来就不多了,如今还要再分给倭国人一些,这怎么能行?
而且,张青觉得唐舟很讨厌倭国人,他应该不会想要扶持倭国士兵吧?
在张青的印象当中,唐舟对于倭国的那些武士,都是只要能杀,就绝不让他们活着的,要是他知道薛仁贵竟然招募了倭人士兵,不知道他会怎么想。
面对张青的询问,薛仁贵却是笑了笑,道:“张将军,九州岛对于其他诸侯来说,就是个弃岛,他们早不管这上面百姓的死活了,如此我们再逼迫他们,只会引起他们更大的矛盾,既然如此,倒不如利用他们一下,帮我们收集粮草。”
“薛将军的意思是?”
“倭国的天皇不知道听了谁的主意,竟然要集合所有诸侯的兵力来镇守京都,与我大唐开战,而那些诸侯竟然同意了,如今,各诸侯的领地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兵马镇守,只要这些人冲了过去,就能够很轻易的把那些诸侯领地的粮食给抢到手,就算他们把粮食运到了京都,可他们手下的百姓还有粮食啊,九州岛的这些人都是受害者,他们对于那些诸侯充满了仇恨,让他们去抢粮食,绝对是可行的,他们巴不得这样做,如此,我们又有粮食,又有兵力对敌的,何乐而不为?”
薛仁贵对于倭国并没有什么仇视的,对他来说,倭国和高丽亦或者是之前的西域诸国都是差不多的,只要能够利用,那为什么不利用呢?
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说把倭国领土上的百姓都给杀了,亦或者是想办法让倭国的实力彻底减弱,他就是站在了一个将军角度,来看这场战争该如何打,怎么打。
很显然,他的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
第2105章 掠夺()
开春之后,薛仁贵将招募来的一万倭国兵马分成三拨分别派往了不同的诸侯领地,让他们在那些诸侯领地里进行掠夺。
这些九州岛的倭国兵马之前就是这样被那些诸侯给掠夺的,如今有了报仇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来到那些诸侯领地之后,九州岛的这些倭国兵马十分的疯狂,只要是能够掠夺的,他们就掠夺,不管是粮食亦或者是女人。
他们完全成为了大唐的工具。
而就在这些九州岛的倭国兵马进行掠夺的时候,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京都。
在京都勤王的那些诸侯听闻这些消息之后,都是气的咬牙切齿。
“可恶,实在是可恶啊,那些九州岛的百姓,真是愚蠢,愚蠢……”
“不行,我要带领兵马回去,绝对不能让他们在我的领地胡作非为。”
“我也要回去,我要把那些九州岛的百姓杀个干干净净。”
“回去,都回去……”
看到自己领地遭到这等厄运,很多诸侯王都在京都待不下去了,这地方没法待了,不然就算他们击退了唐军,可他们的领地还是他们的领地吗?
大家嚷嚷着要走,天皇顿时慌了,连忙望向小六郎,小六郎不敢迟疑,连忙站出来道:“诸位,这只怕是大唐的计谋,他看我们人强马壮,心知攻不下京都,于是便让那些九州岛的百姓在你们的领地进行掠夺,你们若是回去了,大唐只怕逐个将你们攻破,试问你们可有信心与大唐一战?”
“诸位,我们早晚都是要跟大唐一战的,既然如此,何不在这里等着大唐兵马的到来?这样我们还有胜算,不然可就只能葬身在大唐的屠刀之下了啊,你们领地的百姓,自然有他们应对的办法,大家还是不要急,在这里等着唐军的到来吧。”
小六郎的话说的有几分道理,毕竟他们若是离开了京都,少不得要与大唐相遇,大唐那般厉害,他们联手都不一定是大唐的对手,更别说是这样分散开来了。
如此一来,他们的结局怕是早已经注定。
虽然很心疼他们领地的那些百姓,但这些诸侯王这个时候,也只能狠下心肠,把所有的仇恨都转移到大唐身上。
各路诸侯继续在京都等着,大唐这边,在搜刮了不少诸侯的领地之后,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粮草,而后他们便没有再继续下去,带着兵马便来到了京都城。
唐舟这里有六千兵马,薛仁贵这里,加上倭国的兵马,差不多有两万,所以也就是说他们有两万六千兵马。
两处兵马会合一处之后,薛仁贵把情况跟唐舟说了一下,唐舟见薛仁贵竟然趋势倭国的百姓,倒也没有说什么,就是觉得如今用了这些百姓,等灭国之后,这些人怕是不好处理。
不过现在也顾不得许多了。
“侯爷,这些诸侯还真是心狠啊,我们在他们的领地那般掠夺,他们竟然没有一个出来营救的。”
唐舟耸耸肩:“出来营救就是死,他们也不傻,不过你放心好了,不出几天,本侯必定能让里面的诸侯四散开去,那时要攻下京都城,会容易很多的。”
唐舟很清楚,虽然倭国的兵马武力不强,但六万的人数,再加上京都坚固的城池,他们想要攻下京都城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唯一能做的,便是将京都城内的那些诸侯王给驱散开来,这样京都城的守备低弱,大唐要攻进去灭掉倭国天皇,也就容易很多了。
薛仁贵听到唐舟这话,也不怀疑,只是问道:“侯爷,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每天用大炮给我轰击京都城的城池,我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唐要坚守在这里不离去。”
“侯爷的意思是?”薛仁贵略微有些懵懂,刚问了一句,就突然全懂了。
“喏!”
唐军领命之后,便开始用大炮轰炸京都城,每天都来轰炸,时间差不多是一个时辰,轰炸之后,唐军也不急着攻城,就这么退了去。
京都城中的几万兵马每天都过的十分提心吊胆,他们觉得大唐就这样攻打他们,实在是不明智,倭国还有诸侯没有来,大唐为何不先解决了他们,然后再来攻打京都城呢?
他们实在不明白,大唐为何一定要啃这个硬骨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京都城的那些兵马被大唐这样搞的很是疲惫,每天都不敢大意,可大唐呢,仍旧是用大炮轰炸一个时辰后,便随即离去,不攻城。
很快,半个月便过去了,京都城内的很多士兵对于大唐的大炮都慢慢麻木起来,大唐若是来攻城,他们就躲下去,大唐走了,他们就上来。
如此反复。
京都城内的诸侯王不明白大唐的用意,这边大唐在攻打了半个月后,却是又有了新的安排。
这天一早,唐舟把薛仁贵给叫了来。
“薛将军,我军中粮草所剩不多了啊,派那些九州岛的倭国百姓去那些诸侯的地方再进行掠夺吧,急着,这次要不留情面的掠夺。”
听到唐舟这话,薛仁贵立马应了下来,没有一点迟疑,张青却是摸着脑袋想不明白,因为他知道,大唐的粮草,至少还能够坚持一个月。
能够见此一个月的粮草,实在不能说少啊,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唐舟怎么让薛仁贵把那些倭国兵马给弄走了?
就在薛仁贵离开之后,张青有些不解的问道:“侯爷,您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见张青竟然不明白,唐舟不由得苦笑,道:“张将军,我唐军这半个月来,只是不停的用大炮攻城,从来没有派人去攻城,你觉得里面的那些诸侯王会怎么想?”
“这……他们怕是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吧?”不仅那些诸侯王想不明白,就是张青也想不明白。
唐舟点点头:“除此之外,他们还会觉得我大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而且也觉得这么多人留在京都城是多余的,如果这个时候,我再让那些九州岛的倭国百姓去他们的领地进行掠夺,你觉得他们现在还肯不肯继续呆在京都城呢?”
他们呆在京都城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如此面对自己领地的摧残,他们肯定会想离开的,张青听完这话,顿时恍悟。
第2106章 诸侯离去()
唐军仍旧每天都来攻城,仍旧每天都是打几炮后就随即离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着,京都城内的那些诸侯王面对这种情况,都有点麻木了,很多时候,知道唐军来了,他们连上城楼看看情况都不看,只要听到炮声,就能够判断出唐军什么时候来了,什么时候去了。
虽然奇怪,却也觉得这事对他们来说也是有点好处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各诸侯的领地,又纷纷传来消息,说九州岛的那些倭国百姓,又去他们的领地进行掠夺去了。
而且十分的猖狂。
各诸侯一听这个,顿时急了。
“八嘎,那些人真是太可恶了,难道真的欺负我们没有人吗?”
“就是,我要回去灭了他们才行,不然太气人了。”
“对,回去灭了他们。”
一众诸侯王纷纷表示要回去灭了那些九州岛的倭国士兵,这个时候,天皇又急了,道:“诸位王爷,京都如今正被唐军围攻,这等着急时候,你们怎么能离开呢?”
小六郎也连忙跟着附和:“是啊,等击退唐军之后,再去不迟。”
两人说着,那些诸侯王却是并无一个肯听的。
“天皇陛下,如今唐军根本就不敢攻城,每天都是打一会就退去了,想来他们也没把握,毕竟京都的城池很坚固嘛,我们就是去回去,也不是说都回去,每人留下一千兵马,在此保护天皇陛下如何?”
“是啊,再不回去,我们的领地就被那些九州岛的倭国士兵给摧残的差不多了,我们必须去教训他们才行。”
“没错,必须回去,天皇陛下要明白我们的苦心啊。”
一众人这般说着,这一次就是小六郎也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允许他们离去,每个诸侯则是留下了一千兵马,在此镇守,当然,离京都比较远的几个诸侯领地,因为没有找到九州岛倭国士兵的掠夺,所以也就继续留了下来。
这样,等其他诸侯王陆陆续续离开之后,京都城还剩下差不多两万兵马。
这些诸侯王离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唐舟这里,张青听到这个,顿时大喜,道:“侯爷的计谋果然管用,如今那些诸侯王纷纷离去,我们要攻城,可就容易的多了啊。”
唐舟点点头,道:“不错,等那些诸侯王回到各自封地之后,我们便发起总共,要在他们赶来救援之前,攻下京都城,灭掉他们的天皇陛下。”
“喏!”
唐舟吩咐完五天之后,唐军随即对京都城发起了猛攻,一开始,京都城里的那些倭国武士并没有当回事,以为唐军这次还是攻打几下之后,就会离开的。
甚至,他们连上城楼查看都没有去看。
直到一名唐军攻上了城楼,下面的倭国兵马察觉,这才心知不妙,急匆匆领着兵马就冲了来,可唐军已经攻上了城楼,他们再赶来,也难以阻挡大势了。
登上城楼的唐军越来越多,很快,唐军从城楼上杀到了城楼下,彻底将城楼这里的倭国武士给击退了去。
来到城门里面,唐军打开城门,紧接着,唐舟在外面一声大喝,唐军随即蜂拥着涌入了京都城。
京都城中有两万多名倭国武士,不过他们的兵刃可不是倭刀,倭刀是四国岛汉王手下武士的兵刃,他们这些奇怪地方诸侯手下的武士还没有。
没有倭刀,他们的兵器跟大唐差的就更远了,所以唐军冲进来之后,势如破竹,很快杀的那些倭国武士死的死,逃的逃。
半天之后,唐军已经击溃京都城内的倭国武士,直逼皇宫而来。
皇宫之中,是有几百名侍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