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炎和陈亮私下里谈起,也曾叹息过几次,不过这些都是别国的内政,他们也懒得去管,现在只是等着朝廷的命令传到大理来,才好做下一步的安排。
这一天闲着无事,杨炎和陈亮一齐出来闲游,不巧在一家酒楼遇到在这里喝闷酒的刘仁先。
刘仁先放下了酒杯道:“我愿以为经过了这一次变故,陛下会一改先君的无所作为,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重振大理。没想到现在高贼尚未铲除,交趾的危胁仍在,陛下却终日沉迷于酒色,不思进取,昨天居然下旨,任命黄琪善为参知政事、钱之乔为户部尚书、邹平渚为邢部尚书。”
杨炎微微一怔,他虽然对大理的事务不太清楚,但也知道黄琪善、钱之乔、邹平渚这三个人原来都是高氏一党的重要人物,宋军袭取了大理城之后,就将此三人全都抓住下狱关押,后来移交给大理。前些时段智兴曾下令将他们释放,杨炎到还可以理解,因为这三人背后都有庞大的势力,一但杀了恐怕牵动太大,毕境现在大理初定,还是要以安定人心为先。却没有想到这么快这几个人又回到了大理的官场。
原来黄琪善和钱之乔的女儿,邹平渚的妹子原本都和高氏联姻,这一次一并都被段智兴收进宫中,这几个女子都生得十分美貌,颇受段智兴宠爱,因此常在段智兴身边为家人求情。加上宁公公也劝段智兴:朝中大臣之间应当互相制衡,不可使一方独大,方可不成大患。现在刘建赫与甘华俨然己成一党,朝政尽出其门下,不可不加以限制。
段智兴虽然还是十分信任甘华和刘建赫,但觉得宁公公的话也有道理。宁公公乘机又建议段智兴,从原来高氏一党中选几个人出来,赦免罪行,恢复他们的官职,在朝中好对甘华和刘建赫有所制约。并道:“他们既然能为高氏所用,亦能为陛下所用,何况他们本是犯罪之身,如蒙陛下不计前嫌,乃然委以重任,必然会对陛下感恩戴德,竭尽全力为陛下效力。”
段智兴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又架不住那几个女子的劝说,终于下令启用这三人。甘华和刘建赫纵然想反对,但段智兴心意巳决,也无可奈何了。
虽然说大理的国政与杨炎他们无关,但听完这段前因后果之后,杨炎和陈亮也不禁对段智兴十分失望,也为大理以后的局势担扰。毕竟这一次宋军花费了不少心血,才帮大理复国,却没想到现在竟然会成了这么样的一个结果。
刘仁先低下了头,缓缓道:“我们为了保全大理,浴血奋战的时候,黄琪善、钱之乔、邹平渚这三个人在干什么?他们在全心帮助高建铭,我们九死一生才坚持到现在,到头来他们居然就这幺轻轻松松的就从叛臣又变成这一朝的重臣,这是什么世道。”
他又抬起头来,看着杨炎道:“现在看起来,当初长公主的牺牲究竟值不值得,如果燕珠知道了今天的局面,不知她会怎想?如果早知道这样,我当初还不如和她一走了之算了。”
杨炎苦笑了一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陈亮道:“刘将军也不要过于悲观,也许陛下只是一时糊涂,过一些时间他会明白过来的。”
刘仁先苦笑着摇了摇头,站起身来,道:“我想一个人静一静,就不陪你们了。”说着付了帐之后,踉踉跄跄走出了酒楼。
杨炎看了看陈亮,道:“同甫兄,我可没想到会成了这个样子。”
陈亮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子昊,你没有发现
杨炎也沉默了。
几天以后临安的上谕下来,同意杨炎继续向交趾进军的计划,并且受于杨炎特权,大理、交趾事宜都由杨炎自行处置,不必事事都向朝廷请示。
原来接到了杨炎的报捷之后,赵昚也十分高兴,没想到杨炎进入大理才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帮助大理复国成功。但对于杨炎提出的继续对交趾用兵的建议,赵昚有些拿不定主意,招集执政大臣商议。虞允文认为即然以经出战,就该战个彻底,乘着现在北方无事,索性就将交趾彻底打服,以后不敢再滋事生非。日后大宋再对金国用兵,也没有后顾之忧。赵昚想了想,也觉得虞允文说的有理,当即准许。
然后虞允文又上言,临安与大理、交趾相隔数千里,文书消息来往不便,应当受于杨炎特权,与交趾之间是战是和,何时战,又何时讲和,都有杨炎自行决定,不必事事都要奏明朝廷,等待朝廷回复,以免贻误了时机。对此赵昚也无异议,便下了这样一道上谕。
杨炎接到了上谕之后,立刻去见段智兴。别人要见段智兴都会被宁公公挡回,但杨炎一说求见,连宁公公也不敢怠慢,立刻亲自入内去报告。段智兴也不敢慢待杨炎,立刻整衣招见。
其实杨炎也有快二十天没有见到过段智兴了,这时只见段智兴脸色发青,两眼浮肿,一看就知道是一付酒色过度的样子。杨炎心里叹了一囗气,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强调是大宋朝廷下令,让自己继续进攻交趾。
这些时段智兴虽然沉迷与酒色之间,但心里其实并未糊途,他自然知道这次高建铭叛乱的背后是交趾在支持,而且现在高建铭还在交趾,可是大理的心腹大患。虽然高氏在大理城的势力以经被消除干净了,但高氏毕竟在大理经营百余年,根基深厚,盘根错节,在地方上担任官职的同党还有不少,在大理国内还有不小的势力。
事实上就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又有不少高氏的余党,从大理逃到交趾去投奔高建铭,这时在高建铭身边就以经重新聚集了六七千人,还有一笔相当可观的财产,足见高氏在大理的势力还是不容小视的。因此这个时候宋军继续进攻交趾,对于大理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段智兴一听杨炎的话,当即便问道:“不知杨驸马打算何时开始起兵?”
杨炎道:“回禀陛下,这些人马事情外臣早己准备完毕,五天以后大军就可以出发。而且现在大理以经全部平定下来,外臣的任务也以经完成了,因此外臣打算进攻交趾之后,就从交趾转道返回大宋,不在返回大理了,因此就此也向陛下辞行。”
段智兴吃了一惊,道:“杨驸马于我大理有大恩,朕尚未报达,怎么能这么就走了呢?打完交趾之后一定还要返回大理来,多住一些时日再走也迟。”
杨炎微微一笑,道:“这段时间以来,陛下对外臣等照顾己十分周到,也赏赐了不少财物,外臣岂敢再求什么?何况外臣在广南尚有公务需要处理,不敢再大理多做停留,望陛下见谅。”
第六卷 靖边 十一 交趾臣服2
杨炎微微一笑,道:“这段时间以来,陛下对外臣等照顾己十分周到,也赏赐了不少财物,岂敢再求什么?何况外臣在广南尚有公务需要处理,不敢再大理多做停留,望陛下见谅。”
段智兴听了,知道是留不住杨炎了,便道:“那好吧,五天之后朕当在金殿上亲设酒宴,为杨驸马和大宋将士饯行。”
杨炎告退之后,段智兴立刻传旨升殿,招集文武大臣,一起商议宋军要去进攻交趾,大理该如何行动。
甘华和刘建赫虽然对段智兴的行为十分失望,但现在毕竟是商议国家大事,而且这是段智兴主动升殿招集大臣议事,说明他还没有糊途到底,因此两人立即当殿提出,大理也应该出军配合宋军,进攻交趾,将高氏一族斩草除极,消灭干净。
段智兴又问其他人的意见,黄琪善、钱之乔、邹平渚这三个刚上任的大臣竟也同竟大理出兵,配合宋军去进攻交趾,除去高建铭,永绝后患。段智兴听了十分高兴,认为他们几个现在确实是感激自已的恩德,衷心扶保自己。
其实黄琪善、钱之乔、邹平渚这三个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现在的行为等于是以经被叛了高氏,如果高建铭再杀回来,直怕先就会要了自己的命,他们可不指望高建铭也会向段智兴一样,再次饶了自己,因此除去高建铭,也是为他们自己消除一个后患。
既然文武大臣们都同意出兵,段智兴当殿下令,任命刘仁先为这一次出兵的大理主帅,率领两万大理人马,随宋军一道去进攻大理。当然一切事宜全听杨炎安排调度。同时又命令甘华筹措粮草物资,保障出军的补给。对于这个任命,刘仁先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还是领旨谢恩,回去准备去了。
原来在宫里段智兴就和宁公公商议好了,兵是一定要出,而且出兵的主将就是刘仁先。一来因为段智兴还是十分信任刘家父子,而且目前大理也只有刘家父子俩有领军的能力,二来段智兴也知道自己任用黄琪善、钱之乔、邹平渚这三个人,一定引起那些跟随自己逃亡的大臣不满,正好借这个机会,安抚一下这些大臣,三来刘仁先和杨炎关系不错,如果用别人怕引起杨炎不满。如果杨炎生气了,那么后果就很严重。
而且宁公公也深知,虽然自已又得到了段智兴的信任,但目前也不能得罪这些跟随段智兴逃亡的大臣,相反还应该尽量示好,这样才能左右逢源,因此对段智兴的决定,也一力赞同。因此这样五天以后,宋军和大理军一起出发了。
大军一路向西南而行,五天之后到达黑水河边的宋军大寨,刘复武、张师颜和殷世彪三人出营来迎接杨炎。
进营之后,刘复武才向杨炎汇报,黑水河一战中,宋军大获全胜,仅俘虏的交趾和高氐联军士兵就不下五千人,现在都在寨中看押,还抓获了九十一头大象,也在营里和原来的大象一起喂养,另外还有死象一百二十二头。不过现在死象都以经处理完毕,象皮、象骨、象牙等物都以经分类保存起来。
张师颜率本部的人马和象军到达黑水河大营之后,把所有大象集中起来,组成一军。现在加上原来属于大理的四十六头大象,宋军一共有大象一百八十六头,早在来大理之前,宋军就以经训练了二百名骑象的士兵,不过现在人数是远远不够了,张师颜又拔出了三百名士兵,进行骑象的训练,经过了这一个多月的训练,这些士兵们以经基本掌握的控制大象的方法,现在宋军的象军以经初俱规模了。
杨炎对别的东西到不在乎,不过见又抓获了这么多头大象,象军也初步成型十分高兴。当即把象军暂时并入马军司中军,交由张师颜管理,然后杨炎又把所有的俘虏全部都移交给了大理军处置。刘仁先接收了这批俘虏之后,派了一名副将带三千人马把俘虏们押送回大理城去。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大军在黑水河边休息了两天,立刻拨营起寨,渡过了黑水河,沿河南下,向交趾进发。
而早在杨炎接到临安的上谕之后,就命人返回大宋广南,下令驻扎在交趾边境的曹勋,让他立刻进攻谅山。曹勋接到杨炎的命令之后,立刻集中了步军司中军、后军和广西军左军、右军、胜捷军等五军,共计二万五千人马,向谅山发动了进攻。好在守卫谅山的大将阮守捷十分谨慎,居险而守,这才力保谅山不失,不过也仅仅只能守住,无力反击。
这时交趾国内也是一片震惊,派出援助高建铭的人马几乎全军覆没,战象也没剩几头,这是交趾数十年来从未有过的败仗。现在宋军在谅山和黑水河两处驻兵,大有要攻入交趾国内的势头,李天祚又惊又气又怕,立即招集文武大臣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办。
有大臣建议,现在交趾跟本无力对抗宋军,应当立刻和大宋称臣讲和,并将高建铭抓起来,送给大宋,使大宋没有借口再进攻交趾。
但李全成和大将黎玄德则及力反对。李全成认为,现在宋军并没攻入交趾国内,这就急着向大宋称臣也未免太软弱了,而且高建铭是来投奔交趾,如果把他送起宋军,则会丧失信义,以后谁还敢来投靠交趾。
而黎玄德侧进言:谅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宋军未必那么好打进来,现在只需要守往黑水河一线就行了。而且这时以经进入五月,酷暑即将来临,宋军都是远路而来,必然水土不服。到时候敖不住酷暑,一定会自动撤军,因此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住。
他们两人奉命援助高建铭,不断没有成功,反而被宋军杀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如果与大宋讲和,则和谈成功以后,两人必会为这次大败承担责任,黎玄德自然是被罢官,而李全成只怕也保不住太子之位,唯有与宋军再打一仗,才有可能保住自已的位置,那怕是守到宋军撤军也行。因此两人才极力反对与大宋讲和,力主继续抵抗宋军。
但他们所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六七月间交趾的气候又湿又热,连久居本地的交趾人都受不了,何况是远路而来的宋军呢?李天祚考虑再三,终于决定继续与宋军对抗下去。好在李全成出兵时李天祚曾下令在国内再征兵三万,现在新兵以经全部征集到位了,于是李天祚当下命令李全成和黎玄德领三万人马,三百头战象去抵挡宋军。
然后李天祚又封高建铭为南平候,将交趾的南平州划给高建铭存身,南平州位于交趾与大理交界的地方,把高建铭安置在这里,也是让高建铭帮着交趾抵挡宋军。同时李天祚又暗命李全成,看住高建铭,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拿高建铭来作为讲和的筹码。
高建铭自然知道自己现在以经无权无势,虽然被封为南平侯,但实际如同阶下囚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交趾当作弃子牺牲掉。不过他也没有消及待毙,而是积极想办法自救,派人潜回大理,招集旧部,结果还真的又聚陇了六七千人马,积累了不少财产,到是令交趾上下刮目相看,李天祚到是觉得留着这个人确实还有用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宋军的大军以经渡过了黑水河,杀入了交趾境内。不过交趾也早就作好了准备,在平南州一带,修好了许多防御的工事,深沟高垒,并且怕宋军向上一次偷袭大理城那样,派军偷袭交趾国都升龙,又将通向升龙的各条要道都派遣了人马把守,并且升龙也提高了戒备,以防止宋军的突然袭击。
杨炎的大军到了平南州之后,见交趾以经作好了准备,便在明江之滨扎住人马,与平南州的交趾军互相对持。
随后宋军立刻到交趾军的营前挑战,这一次李全成可不敢再猖狂了,老老实实躲在深沟高垒的大寨里,任由宋军如何挑战辱骂,也不出战。一心一意等着宋军敖不过酷暑退军。不过宋军见交趾军的防守十分严密,也不轻易发动进攻,只是用象背弩这样的远程武器来打击交趾军,但交趾军也早有防备,因此又交趾军的危胁并不大。
一连十余天,宋军每天都来交趾军营前挑战,见交趾军不出战,就用弩箭乱射一通,但绝不派士兵发动进攻。李全成、黎玄德到是很满意,但高建铭却有些疑惑了,难到宋军就打算这样打下去不成吗?
第六卷 靖边 十一 交趾臣服3
这一天,几个人坐在一齐商议目前的战况,高建铭道:“我看宋军的表现不正常,杨炎会不会又有什么诡计?”
李全成呆了一呆,道:“高候爷,我看宋军很正常啊?会有什么诡计呢?”
高建铭心里暗骂李全成不过是个纨绔子弟,什么也不懂,但只好耐心解释道:“太子,你看宋军每天虽然都来挑战,但却并没有派兵来进攻,杨炎应该很清楚,这样做是绝对攻不下南平州的,但宋军乃然每天都来挑战,这肯定不正常,因此我怀疑杨炎一定又有什么诡计。”
黎玄德皱着眉头道:“杨炎又会有什么别的诡计呢?又向上次那样奇袭升龙吗?每一条道路我们都派人把守,这几天也没有宋军通过消息。难道宋军会飞到升龙去吗?”
高建铭也苦恼的摇了摇头,他心里其实也只是一种猜测,哪里说得出杨炎到底有什么诡计呢?正在这时一个士兵勿勿跑进大帐,道:“禀报太子,谅山失守了。”
李全成一听,大吃了一惊,道:“谅山是悉么失守的。”
高建铭却一下子明白了过来,杨炎的诡计原来就在这里。
原来杨炎到了平南州之后,一见交趾军守卫严密,便知道不能力敌,而且在通向升龙的各条要路交趾均派军把守,因此奇袭升龙也是不现实的。杨炎便把下一个目标定在了谅山。
于是杨炎命张师颜代替自巳主持全军,每天仍然去向交趾军挑战,以吸引交趾军的注意力,自己和刘复武、魏昌带领选锋军,去袭击谅山。一来交趾军的注意力都在平南州和升龙,二来又有魏昌的两只老鹰探路,因此一路上没有被交趾军发现。
而谅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守将阮守捷也颇会用兵,虽然难以击退宋军,但守住谅山是没有问题的。曹勋领军来攻了几次,都无功而返。
但这一次杨炎率领宋军突然从阮守捷背后杀出来,令阮守捷措手不及,交趾守军立刻大乱。曹勋虽然不知道杨炎会奇袭谅山,但见交趾军突然大乱,使知道有机可乘,立刻率军强攻,结果宋军两路夹击,交趾守军顿时大败,阮守捷也死在乱军之中。宋军攻占了谅山。
杨炎和曹勋合军之后,立刻向升龙进军。而谅山失守之后,升龙东面以无险可守,门户大开,李天祚大惊之余,急忙下令李全成放弃平南州,把全部人马都撤回升龙。于是张师颜乘势进军,兵不血刃攻下了平南州。这时宋军和大理军联军共计大军七万五千余众,从东西两路夹击升龙。
而李天祚在无奈之下,只得派宰相甘浦为使,向宋军求和。
“来了,方头,那边有船来了。”
“哦,我来看看。”方大宾爬上桅杆,从付责瞭望的小喽啰手中接过了竹筒,放在眼前,向那小喽啰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看见海天一线的远端,隐约出现了几片风帆。渐渐的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一共是四艘船。
方大宾把手中的竹筒递还给那个小喽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样的,给我继续盯着他们。”然后滑下桅杆,大声道:“弟兄们,扯帆起锚,有肥羊来了,大家都准备干活了。”方大宾又对旗手道:“告诉其他几条船,跟着我们一起出发。”
船员水手一听,立刻发出了一阵欢呼,纷纷各自付责各自的事宜,扯帆的扯帆,起锚的起锚,掌舵,划桨,开始忙开了。其他几艘船也是一阵忙乱,然后各自扯起了帆蓬,乘风破浪,向着发现船只来的方向行驶过去。
原来孟横接到了赵倩如发给他份劝降信之后,决定这段时间要做几笔大买卖,给杨炎一点颜色看看,而这一点也得到了两个儿子的一致同意,都认为应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