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塑国魂-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如今,袁世凯就是现在还没影儿的关东军第四师师长,而瞧着何绍明对聂世成那股热乎劲,其待遇绝对不会比袁世凯差多少。

刻下,这二位一早就换了大清的官服,换上了关东军军服。偏偏脖子后头依旧留着齐腰的辫子。这打扮,让何绍明怎么瞧怎么觉着别扭。可这二位,丝毫没有这觉悟,满脸的理所当然。

两侧是掸浆而迎的百姓,前后是赳赳威武之师,空气里充斥着振聋发聩的欢呼,身上背着一个又一个胜绩……作为军人,让两人仿佛有一种如坠梦中之感。

端坐在马上的老将军聂世成,一扫先前的阴霾,脸色因为兴奋而涨红:“大帅,这一路高奏凯歌,当面日军闻风丧胆,一击即溃,眼下已经打下了平壤。接下来……就是一路打到汉城了吧?”老将军眼里头透着无限的希翼。

旁边儿,同样兴奋的袁世凯,却要理性得多,闻言,笑了笑道:“功亭兄此言差矣……这打仗可不单单拼的兵力,军心士气,后勤均需,样样都在比拼。咱们直击千里,纵然是士气高昂,这后勤也跟不上了。要我看,要想打到汉城,没个把月的休整,那是别想了。”他这话只说了个半截。作为一代枭雄,袁世凯的眼光可比聂世成强了不止一点。现在什么形势?整个朝鲜已经完全落入何绍明的手里,当面那么点儿日军,只要何绍明一发狠,旦夕可破。关东军何绍明,无论是实力还是名声,都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袁世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深悉何绍明绝对不是什么善茬。他何绍明,既可以迅速挥军归国,横扫辽东,而后功成名就成为第二个李鸿章;又可以就蜗居在这朝鲜,坐观涛声云灭,待日本跟大清拼个干净,这个时候再获取最大的利益。要知道日本人,是跟大清国开的战,绝对不是跟何绍明。日本人现在绝对不会继续往朝鲜这个火坑里头继续填兵,而会兵分两路,从辽西、山东两地直奔北京。只要朝廷服软了,他们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按照袁世凯的心思,绝对选择后者。因为,这是撬动大清的最好时机。

聂世成闻言有些诧异,他是个纯粹的军人,心里头没那么多弯弯绕,当即问道:“个把月?那可不成……不尽早平定朝鲜,如何回师?日本人已经攻陷了旅顺,要不了多久……京城……”他说不下去了,没有弯弯绕不代表想不明白这里头的事儿。一瞬间,聂世成脸色惨白,急促地询问道:“大帅,您真打算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可不能啊!”

何绍明侧目瞧了急躁的聂世成,眼睛里透着欣赏。这位老将军,无论前世还是后世,何绍明对他都只是真心的尊敬。这么一点儿赤诚的爱国之心,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举国颓丧中,显得那么难能可贵。

“功亭且安心,本帅断不会坐看国土沦丧。眼下朝鲜战事也就这个德行了,我瞧着差不多也该收尾了。我琢磨着,整顿个十来日,从国内拉过来的补充兵一到,第四第五师起码有点儿架子,本帅就带着大军回国。功亭,你就是第五师的师长,到时候配合着慰亭,就替本帅守好这朝鲜。”何绍明说着,转头对袁世凯道:“慰亭,你多受累,除了要编练第四师,还得替我管着朝鲜。路我都替你铺好了,北京不是还有个朝鲜世子么?咱们扯虎皮做大旗,就在这平壤整出个班子,跟汉城打擂台。”

这番话甫一说出来,俩人先是愕然,而后聂世成是满脸的惊喜,而袁世凯则是不解。他闹不明白,何绍明怎么会想起来做这大清的忠臣。前面的李鸿章,就是前车之鉴。现在老李日子可不好过,能不能善终都是两说。何绍明怎么明知走不通,还往这条绝路上走?

清季这飘摇之势,有心人谁不明白?只是一片黑暗当中苦无出路。谁都知道国家这样下去不行,却无力改变。甲午战事起后,大清最后一条遮羞的内裤都已经被扒了下来。恃为长城地北洋陆海军给打得稀里哗啦,旅顺一日而克,两万兵守如此要塞都守不住,推而广之,又有什么地方能可一战,能可一守?

大清已经衰微到了极处!

这个时候,何绍明已经是一支举足轻重,再不能被满清朝廷限制的力量了。他要是坐守朝鲜,完全交代得过去,海路断绝,量一量从朝鲜到辽南的陆路就知道了,就算奉命回师,按照这个时候的道路条件,走个几个月也没人挑眼。按照满清现在的力量打下去,只有一场接着一场的惨败,接着屈辱求和。

如果何绍明真有如他猜测的野心的话,就应该看着满清败得越惨越好,一片废墟当中,风云际会的英雄人物,才更有机会崛起!

到了那个时候,何绍明就可以恃强硬来,大兵南下,席卷天下。什么阻力在数万精兵面前都是虚的。

待要劝说,却被何绍明挥手制止,而后自顾自地说道:“我是巴不得让那些个满洲亲贵败得更惨一些,而后来个火上浇油,让他们就此走绝了路。可我不能,不能眼瞅着朝廷继续丧权辱国,不能眼看着巍巍中华就此沦丧。……不冲着朝廷,也不冲着紫禁城里那些头头脑脑,就冲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气运,咱们也得回师!”

队伍已经转入了小巷,热闹的呼喊声也逐渐远去,何绍明等人直奔着魏国涛已经设置好的参谋部而去。何绍明这会儿似乎陷入了沉思,身边的几人都眼巴巴地等着,不敢出声儿。

良久,何绍明这才醒悟过来,而后继续说道:“这场仗,要是没有我们,单靠朝廷……没准儿就输了,而后割地赔款,金州旅顺,朝鲜台湾,这些对他爱新觉罗家来说,不过是化外之地。还有两万万银子,反正在他们看来,大清不缺这么点儿银子。有了这笔银子,对面那个岛国就可以完成工业化,而后掉过头来继续欺压咱们五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瞧见咱们的子孙后代,依旧一副趾高气扬的德行……咱们得对得起祖宗,还得为后代谋点儿福祉,有些事儿,即便是看着恶心,你也得做。”

这会儿,何绍明是真情流露,无论是袁世凯还是聂世成,都是头一回瞧见。何绍明的不臣之心已经昭然,可二人心里头却一点儿也没有生出其是乱臣贼子的心思。整个语气里,除了真诚,还是真诚。

北洋已经完了,大清没了这么最后一块遮羞布,还能维持多久?

几乎不约而同地,二人对着何绍明来了个很不正规的举手礼:“职部袁世凯(聂世成),愿为大人效死!”

这一番话,也彻底阐明了何绍明的选择,整个关东军的选择!

(第一更到,晚上还有,求各类支持~)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九九何去何从?(下)

乾清宫,南书房。

说起这南书房,还有一段众所周知的典故。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去除了鳌拜。当时康熙皇帝召见鳌拜,命赐茶。内侍用开水煮过的碗盛茶水,以盘端至鳌拜面前,鳌拜接茶时,因碗极热烫手,茶碗砰然坠地。鳌拜身后的内侍乘势一推原本做了手脚的椅子,鳌拜扑摔于地。康熙皇帝呼曰:〃鳌拜大不敬〃。一群健壮的少年立即涌出来将鳌拜擒获。除了鳌拜之后,康熙这才真正地执掌大权,而后开创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如今,南书房里头摆好了香案烛台,圣祖康熙的牌位也供在了中间。两侧焚香燃烛,一时间烟气缭绕。太监宫女拾掇好了南书房,便悄没声地退了出去,门口只留了两名看护的太监。

年轻的皇帝光绪,就这么怔怔地站在那儿,瞧着祖先的牌位发呆。只是,皇帝的脸上却没了往日的惆怅,始终挑着嘴角,掩不住地笑意。这会儿,也不知他的思绪飘哪儿去了,也许正憧憬着‘光绪中兴’之类的没事儿。

良久,光绪回过了神,取了香,借着烛火引燃,而后轻轻扇灭明火,对着牌位一拜再拜,随即恭恭敬敬地上了香。

“不孝子孙爱新觉罗。载湉,印笄逯鞫嘣兀晃匏桑矣惺У滦小杖死垂ィ菩谛冢俟偻虮。刮抟恢矣轮俊K遥薷σ徽迫ǎ阌兄页己紊苊髡撸鍪Τ剩耪铰攀ぁ痹臼悄剡豆咀牛档胶罄矗孀庞锼僭隹欤粢仓枞惶岣吡思阜郑骸啊暌貊惨簧ǘ眨〔恍⒆铀镌诖肆⑹模纱苏剑囟ǚ⒎芡记浚卣旃模慈眨刂乜⑹溃行舜笄澹 

说到最后一句,光绪狠狠地挥舞了下拳头。他整个的抱负理想,仿佛都集中在了右拳一般。

真是一扫胸中郁气!开战之前,他混没有把小小日本当回事儿。光绪只不过是在帝党撺掇下,借着这个由头好重掌大权。可真掌了大权,这才惊讶地发现,小小日本,竟然是如此厉害!好家伙,淮军败了个干脆,一路从平壤退回鸭绿江,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简直就是不堪一击,两个回合下来,让人家打得不敢出港。

他当日可是跟老佛爷立了军令状,万一要是战事不利,他这皇帝还得老老实实当摆设。还好还有个何绍明,还好有他训练出来的关东军。甫一接战,捷报频传,而后闹得动静一次比一次大,现如今愣是歼灭一个师团,彻底打残一个师团。

光绪当初可是从时文报上没少看清日兵力对比,知道小日本一共才那么几个常备师团,这下去了三分之一,有日本肉疼的。等来日,召何绍明归国灭日,再顺带着灭了小日本两个师团,这胜利就稳稳到手了。

光绪站在这儿越想越高兴。在他看来,从前接连败退,完全就是因为没用对人。那些个督抚重臣、统兵将领,眼里头只有太后没有皇帝,故意打输了好落了自己的脸面。现在好了,有何绍明的胜绩在那儿摆着,其他人等还能不卖力?一样的人,一样的枪,他就不相信,三军用命还能打不好!说起来,还是自己心慈手软,太过宽厚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决定不再心慈手软。只消一番敲打,下头的人还有不卖力的道理?只要迈过这个坎儿,这大清中兴就不远了!

心情舒畅,直到外头小太监催促他要就寝了,这才昂首挺胸出了南书房。

小太监恭敬地垂着身子,将捧着的托盘呈了上去,托盘里面装着后宫的牌子。光绪随手一翻,便点了珍妃。

瞧见主子高兴,小太监也喜眉笑眼道:“珍主子早早就准备了酒菜,就等着皇上去呢……皇上,照例是不是还去给老佛爷请安?”

光绪迟疑了一下,而后摆了摆手:“今儿太晚了,怕是老佛爷一早就就寝了,改日补上吧。”说话间,脚步不停朝外走去,只是眼神总是飘向西边儿,眼神里除了一股子自负,更多的是嘲讽:“老佛爷掌管一切这么久,还不是如此?朕一掌权,天下归心,名将奋起!这天下,是朕的,您老人家还是乖乖的颐养天年吧!”

不自觉间,光绪加快了脚步,掌灯的小太监随着他的步子已经小跑了起来。这一刻,抑郁了二十多年的光绪,只觉得胸腔之内便有万种豪情在激荡!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

已是深夜,可签押房内,依旧灯火通明,北洋大大小小数得上号的人物齐聚一堂。首座之上,面容仿佛憔悴了十几岁,就连一向挺拔的腰杆如今都有些直不起来的李鸿章阴沉着脸子,就这么扫视着堂下众人。下头,没有一个人敢迎着中堂的目光,大家伙儿都垂着头,看着地缝。

谁都知道现在李鸿章的情绪很不好,即便是旅顺陷落的消息传来,中堂也从没有像今天这般黑着脸。

良久,李鸿章终于开口了:“罢了罢了……当了一辈子裱糊匠,你们这么做安得什么心思,我再清楚不过了。万万没有想到,呕心沥血几十年,却养出了北洋这个怪物!作孽啊作孽……”

“中堂……”领头的北洋头号智囊杨士骧,皱着眉头开口欲劝,却被李鸿章摆手制止。

他犹自说道:“不止是怪物,还是个不受控制的活物。嘿……”李鸿章这苍凉一笑,里头饱含着说不尽的苦楚。

“何绍明这人,大家伙儿都瞧不明白。不明白这小子怎么就交了狗屎运,怎么就成了不倒翁,又怎么渐渐从咱们眼皮子底下爬到了脑袋顶上。事到如今,大家伙儿还看不明白?他跟咱们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儿啊!”

“再瞧瞧咱们,一个个奋力朝上爬,爬到顶上的就把持着,谁露头就踹下去一脚。大家横竖一个样儿,比的就是心计手腕儿。可他何绍明呢?人家是跳出了这个圈儿,美洲、关外,待的都是不毛之地,你们当中有一个算一个,处在何绍明的位置上,有人家那雄心魄力么?敢就这么走下去么?何绍明始终游离在外,为的就是不趟这摊子浑水。”

“坐看涛声云灭,等到大家伙儿把这大清的路都走绝了,他这时候自然就成了天下瞩目,众望所归的对象。到时候大势所趋,就可以逆流而上,将这一滩死水搅个天翻地覆!以后如何不得而知,他肯定还得应对明枪暗箭,这天下大势能不能被他撬动,更是未知之数,可总有一条,他这番心思就不知汇聚了多少人望。”

长叹一声,他继续道:“此战已经引得东亚风起云涌,老头子苦心几十年为大清撑起的门面,已经剥落无疑。日本若赢,必然要大清割地赔款,而后列强必然群起分之。这老大的帝国,就得分崩离析。老头子已经束手无策了,也就是何绍明那儿还有点儿盼头,可你们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还看不清?北洋已经完了!此战过后,老头子就是替罪羊,朝廷肯定借此机会收了北洋。到时候大家伙一拍两散,该干嘛干嘛去!都到这个时候了,能不挡人家路就少挡,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有何绍明在,起码,这以后的日子还有点儿盼头。我已为国家计,为天下百姓计,还是少赔点儿银子,少割点儿地吧。就算你们不在乎这些个,起码念着自己有点儿良心,少使绊子,多半点儿实事,多往威海增兵,好歹也守住威海,也算给北洋,给老头子一个交代。”

说到这儿,李鸿章颓然起身,缓缓地朝后走去。颤抖着步子,好几次推开了上来搀扶的众人。就这么固执地,慢慢地挪腾着步子。任谁都感受得到,这一刻,李鸿章已经是哀莫大于心死。离得老远,已经不见了影子,就听到一声颤抖着的叹息:“……当官儿不做事儿,做事儿不当官儿啊……早知如此,当的什么官儿啊……”

声音远去,只留下堂下一众幕僚面面相觑。

杨士骧还在琢磨着中堂方才的话,猛然就见前头窜过来一个人影,二话不说,举起巴掌就扇了过来。绕是杨士骧反应灵敏,还是生生地吃了这一耳光。

“啪”的一声脆响,而后就听一嗓子怒吼:“杨莲府,你个国贼!你这是把中堂,把北洋,把大清往绝路上逼啊!”说话的不是旁人,却是愤怒之极的张佩纶。

这会儿,没有人还有好脾气,都是蘸火就着。杨士骧怒极反笑:“张幼樵,你别五十步笑百步,你当初在南阳打法国人,也不见得怎么光彩。”

“我张佩纶是做错了,可我知道改!你杨莲府明知如此,还要陷中堂于不义,你可知道,关东军一败,这整个战事大清就得彻底玩儿完?”

“要玩儿完大家一起玩儿完,我就瞧不得他何绍明这个时候跳出来装大瓣蒜!”

“你杨莲府有能耐也去装装看!我今天非要痛打你个国贼不可!”

“谁怕谁!”

一通骂战之后,二人已经扭打在了一起。整个签押房内,乱做一团。就在这乱哄哄之中,大多数人都在发怔,根本无心插手二人的厮打。所有人都在考虑着一个问题:中堂已经彻底灰心了,所谓盛极必衰,眼看着北洋就要走到头儿了,那今后大家伙儿到底怎么办,谁都没个主意。

就在这迷茫之中,窗外悄无声息地飘起了雪花。入冬以来,关内第一场雪,终于下了起来。

奉天,九连城。

已是深夜,一处小屋内却始终灯火通明。

活阎王正皱着眉头处理着文案,本来按照他的性子,宁肯跟小日本去拼命,也不愿意干这相对负责的文字工程。可眼下,虽然皱着眉头,可瞧脸色,却能发现,这位主儿正乐在其中。

他手下的团,本来就不是满编。七八百号人在其又是哄骗,又是重金悬赏之下,总算是攻下了五江镇。其后,面对着小日本一波波的反攻,这七八百号人如今还健在的,不过一半。其他大多已经战死沙场。

由于这份儿功劳太大了,活阎王名正言顺地升了一级,如今顶着中校的军衔,还是个团长。队伍打没了,这一退下来,首先面临的就是整编。从辽阳开过来的补充兵,眼看着就要到九连城了。他现在正看着花名册,一个个挑选着心目中的精锐。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再怎么兄弟部队,好兵,也得先可着自己挑不是?

正当此时,门外传来一嗓子:“哟呵,大半夜的,刘大中校还没睡呢?”

“有事儿明天说,老子现在没空。”活阎王随口回了一句,继续奋笔疾书。而后突然愕然一下,觉着声音耳熟,当即三步并做两步,一下蹿到门口,打开房门,当即就笑开了:“诶呀,果然是参谋长大人驾到,您几时回来的?也不通知一声,我也好准备准备。”

秦俊生瞟了他一眼,也没搭理他,径直朝里就走。“你小子,吃亏就吃亏在那张嘴上了。还好运气不错,缴了小鬼子联队旗,现在大帅对你可是颇为看中。”

活阎王端茶倒水,一阵忙活,而后呲牙笑道:“看中?真的?那这样,参谋长,你看能不能打个商量,给我这个团配个炮营……迫击炮起码是81mm的,60mm容易炸到自个儿。还有75mm野战炮,那东西挪动不方便,我看兄弟部队都懒得带,要不都给我留着得了。还有,我琢磨着那散弹枪不错,您看能不能多给我们团拨点儿……”

“没有!蹬鼻子上脸!”秦俊生独独对着这位活阎王,有劲儿没地方使。

活阎王当即脸色都黑了:“没有?这还叫看中?得了,既然没有,我还不伺候了。参谋长,我这儿还有事儿,您自便。”

这是下逐客令啊。秦俊生哭笑不得。

随即板起脸,肃容道:“刘鹏飞,瞧你小子那德行。实话告诉你,大帅已经下令,第四师一待补充完毕,即刻开赴朝鲜,负责大同江沿线的阵地。兵员、器械,都是按照正常走,谁也别想多捞点儿什么……你瞧瞧你个土财主的熊样。”

对面,刘鹏飞脸上已经乐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