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塑国魂-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早在政客们行动之前,白宫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来自各个方面,一些大人物的传话,已经让白宫对远东地区的基调早早地定了下来。世界格局几乎就要固定,所有的殖民地早已瓜分完毕,美国从老牌殖民国西班牙手里抢了菲律宾、古巴,已经引起了列强的注意,根本不可能再发起一场殖民地战争。而美国要发展,需要新的海外市场与倾销地,中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想想吧,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四亿人口的大国,足以满足美国扩张的需要。

从前因为那个保守的腐朽的满清政府,以及列强对势力范围的划分,导致美国无从插手。而现在,一个新兴的团体很有可能取代那个满清政府,很有可能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政变。这就意味着,整个远东地区的形势,可能要重新洗牌。机会,不容错失!

于是乎,美国公使田贝就而皇之不顾清廷反复的抗议,来到了辽阳。

何绍明竭力抑制着自己的兴奋,淡淡地说:“公使先生谬奖了,这都是他们的努力,与我没有什么关系。”何绍明画了一张大饼,甚至在此之前抛出了让他肉疼的诱饵,美国佬总算是上钩了。两千万美元的购舰计划,这足以让世界各国疯狂。如今老美已经来了,相信不用多久,那些还保持矜持的各国公使,就得如同苍蝇一般蜂拥而至。

事态发展到了今天,仿佛冥冥中自有定数一般,清廷终于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变法了。身为穿越者,何绍明对这场闹剧一般的改良运动再清楚不过了。久病得用缓药,而朝廷一上来就是猛药,其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把自个儿逼死!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如何何绍明实在没有心思去想,大势已定。而真正让他头疼的,反倒是外来因素。列强在华的利益不容忽视,而这就是矛盾的所在。什么领事裁判权、关税这些都是矛盾的焦点,何绍明绝对不希望取代了满清之后,还把这些主权放在洋鬼子手里头。而要取回,势必意味着列强利益的损失,洋鬼子可没什么好心眼,能坐视不理?而何绍明绝对不想在羽翼未丰之际,如同北京城那个老太太一般愚蠢地对全世界宣战。

是以,唯今之计,只有出卖另一部分利益从而获得主权。既然要卖,也得找个好买家,或者说是好的监护人。反过来掉过去,英国佬实在太顽固,法国佬连安南都守不住,力量实在不如吹嘘的一般。德国人一直脑残,企图称霸世界……幅员辽阔,远在太平洋对岸,工业第一的美国,也只有美国算是不错的,起码对国朝没有过多的土地要求。

田贝头摇得像泼浪鼓,“不不,我和魏国涛将军交谈过,他说没有您,就没有他和这支军队,您是他们的一切!”

何绍明不由向远远肃立一旁的魏国涛投去一瞥,“他这样说是出于中国人尊敬长官的美德,而并非事实。”说着,他脸上终于绽开了微笑:“公使先生,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相信您绝不只是为了所谓的参观关东军军队建设而来。”

“那我是为了什么?”

“利益!”何绍明淡淡地笑着:“这个世界由各种事物组成在一起,联系彼此之间就是利益本身……参观了我的军队,相信您对中国的未来走向已经有了确实的想法,相信您会如实汇报给白宫。而在这之前,既然我们都对远东的未来有很大的期许,何不简单交换一下彼此的看法呢?”

田贝双手扣在一起,凝神查看着何绍明的神情,想从中得到些许的暗示。让他失望的是,何绍明脸上只是恬然,根本就没有急切。“将军,我不得不提醒您,您现在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武装力量团体,说白了就是军阀,白宫凭什么降低自己的身份与您进行一场对话呢?”

“利益,再次强调一下,美国需要拓展在远东的利益!”

刚说完这句,何绍明突然眯着眼打量起了天色,语气陡然一转:“我想公使先生与白宫还有些分歧,我们为什么不在您与白宫取得确实的联系之后,再进行这次谈话呢?现在,您更应该注意的是天空……”

“天空?”田贝疑惑着抬起头,随即被惊得满脸愕然。只见从西北方,缓缓飘过来几条亮银色的雪茄状的飞行物,而飞行物上头则漆着关东军的军旗。操场上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须臾之后,飞艇途经一处山头,而后下头吊着的舱门打开,先是将成群的小黑点抛落,瞬间将那处山头变成了一片火海。再而后,又抛出了朵朵的白云……

飞艇!而且是已经投入实战的飞艇!田贝震惊之余已经可以想见,从今而后恐怕军队就要多出一个兵种空军!

不经意间再次审视地打量着何绍明,只见这位年轻的军阀头子整个人沐浴在阳光里,一身的光环直晃眼。他对于何绍明在美国发家的经过一清二楚,知道这位面前东方人的财力。更加知道其数不清的才智发明。再加上此刻北控关东,手握雄兵,其虎踞远东之势已成!

毓庆宫,夜色浓重,万籁无声。门窗都关闭着,但缝隙中仍透出了灯光。殿内,康熙和乾隆的画像前,香烟缭绕。

光绪身着只逢祭祀大典才穿戴的皇帝顶戴,捧着一炷香,插在画像前案上,然后庄严跪下道:“祖宗,载湉要变法!不是祖宗的成法不好,而是今日之时势变化太大。如果不变,国家会亡,我爱新觉罗氏想回到打猎放牧的日子也不能了!”

墙上,他那光荣的两位祖先严厉地望着他。

“载湉知道,从古至今,变法者鲜有善终。但载湉不怕!”光绪脸上现出倔犟和一种决绝神情,发誓般地道:“今日载湉在这里祭告祖宗,往后不管有什么变故,哪怕是身殉社稷,载湉还是要变法!因为载湉不想当亡国之,不想**新觉罗的不肖子孙,让祖宗的基业毁在载湉手里!”

毕,他大步走到御案前,提笔蘸墨,在早已预备好的黄绫上写下:“明定国是诏”

二六六变法啦!(一)

一八九六年五月十五,京师。

紫禁城丹墀下,文武百官黑压压跪了一大片,在聆听上喻。光绪身着只逢祭祀大典才穿戴的皇帝顶戴,扫了最后一眼手中的《明定国是诏》,而后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声音缓缓说道:“朕以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流弊所至,徒蹈宋明积习,于门户纷争中更加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因此,朕特别明白宣示,从今往后,朝廷内外大小诸臣,从王公贵族一直到普通的士人和庶民,都应该变法维新,努力向上,发愤为雄……”

随着光绪坚定的声音在紫禁城回响,阴霾了一年多的北京街头,仿佛一瞬间阳光灿烂了起来。

“变法了!维新了!”一群年轻的士子,拿着手抄的“明定国是诏”,奔走相告。

而一个身穿蓝衫,五十余岁的读书人,更是热泪奔涌,举手向天高呼:“皇上英明!我大清有救了!”

士子们情不自禁地一齐欢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甲午一战,谁也没有想到小小日本把诺大的大清国打了个满地找牙。陆军屡战屡败,水师更是全军覆没。倘若不是出了个活曹操何绍明,天知道到底要割多少地,赔多少银子给小日本。试想,连小小日本都能欺负大清成这样,眼瞅着小日本得了便宜,其余列强能不眼红?恐怕立刻就会接踵而来,将这个破败的大清国瓜分个干净。

读书种子们惶恐了,不安了,谁都知道随着大清被人家扯掉最后一块遮羞布,恐怕蜂拥而至的瓜分潮就能让诺大的国朝亡国灭种!局势如此,该怎么办?唯有变法!

甲午战败之后朝廷要变法的风声便传了出来,可整整过了一年,出了编练新军,楞是没什么动静。大家伙儿只当是那位老佛爷又在横加阻挠,只是百折不挠地一遍遍上书恳求。到了今天,总算有了结果。这让读书种子们如何不振奋?

旁的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呼啦”一下子涌上来,抱小孩的妇女,街头的闲皮,过往的行人,挤得个水泄不通!旁边,一个赶着驴车进城的乡下人急得站在驴车上,踮着脚,伸长脖子,拼命想看个究竟。

“三老四少,这帮读书种子又闹腾什么?不会再来一回公车上书吧?”

“上什么书?诏书上写得清楚,大清要学洋鬼子搞变法。康有为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愣是授了上书房行走。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更是当了四品的军机章京,这放在早先可就是宰相!”

“洋鬼子有什么好的?呸,都是一帮二鬼子!”

“付老六,听说这一变法,头一号就是废了旗饷……你趁早找条出路,要不跟着老诚王家那小子当车把式得了。”

“姥姥!这祖宗定的规矩,他康有为要是敢擅改,老子就跟他拼了……”

这边儿说的热闹,而那头却总有些懵懵懂懂的人四处打听:“啥是变法?”

明定国是诏一颁布,已经在京师酝酿了年许的风潮,骤然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发泄了出来。“老佛爷不主事,皇上掌权了……”“康党深受皇上宠信……”等等之类的消息漫天飞。随大流的墙头草,这会儿都瞧明白了风色。这回看来皇上是真得权了!在此之后,各式各样的实力团体或个人,大小的官员都行动了起来,要么四处探听确切的消息,要么就是四处拜门。

谁都知道,变法开始,就意味着整个朝廷势力的重新洗牌。这个时候绝对不能站错队!而更多的小吏,则已经迫不及待地涌向了南海会馆。

这两天南海会馆门口车马罗列,往来宾客不住,宅子里头的闹腾声打早起一直能闹到后半夜去。和头些日子简直天地之别。康党人等,纵使一个个都透着一股子振奋之色,两天折腾下来也都有些吃不消。到后来黑着眼圈的康有为干脆来了个闭门不见。用康圣人的话是:“康某上书奔走之际,他们在干嘛?变法可要不得投机钻营之徒!”

一名小吏瞧着南海会馆大门上贴的告示,气得鼻子差点儿没歪了:“狂妄,狂妄至极!”同来人等,轻浮一些的都开始跳着脚骂人了,而那些老成的,则悄没声地溜进了自个儿马车,临走朝着会馆投去一丝轻蔑:“刚上位就把人得罪光了,老子就瞧着你康有为能折腾多久!”

外头骂声震天,里头康党子弟一个个吹捧着自个儿老师品性如何端正,殊不知这会儿已经将人得罪光了。天知道,得罪了所有人,就他们这几个书生能变什么法!

外头风起云涌,紫禁城里头却是一片忙碌。勤政殿外,虽已深夜,这里仍是灯火辉煌,一派紧张忙碌景象。提着灯笼的太监们一溜小跑着,匆忙往返,传递着各种文件。

殿门口则乱糟糟聚集了一大群各部官员,两名当值太监尖着嗓子对他们不停叫喊:

“芦汉铁路的工程报表送到没有?皇上急着要看!”

“送到了!”一名官员举起报表。

“快呈上来,皇上急着要看!”

“詹事府的人员编制实数统计出来了吗?”

“统计出来了……”

“统计出来了你还在这里磨蹭什么呀?还不送进去……”

勤政殿内,也挤满了官员,不过没有殿门口那样喧闹。

御案上,各种奏折和文件堆得像座小山,光绪只露出个头部。

官员们手中都拿着拟好的喻旨或奏折,排着队,依次向光绪报批:“禀皇上,命陈宝箴、刘坤一在上海试办机器制造局的喻旨已拟好,请皇上御览!”

光绪接过喻旨,仔细看一遍,郑重地盖上皇帝之宝,交给身旁同样是排队等候的太监,“立即发出!”

“嗻!”太监接过喻旨,飞快去了。

又一个官员:“禀皇上,命刘坤一、张之洞试办商务局的喻旨已拟好,请皇上御览!”

光绪接过喻旨,仔细看一遍,郑重地盖上皇帝之宝,交给下一个排队等候的太监,“立即发出!”

“嗻!”

“禀皇上,命各省陆军改练洋操的喻旨已拟好,请皇上御览!”

“禀皇上,命各省挑选学生赴日本留学的喻旨已拟好,请皇上御览!”

……

“禀皇上,这是遵圣意重拟的裁撤詹事府等六衙门的喻旨,请皇上御览!”

光绪接过喻旨,又拿起刚送到的报表道:“朕刚才看了詹事府的人员编制实数,冗员之多,令朕吃惊!其余如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和大理寺也一样,光吃饭不干事,像这些个衙门,还留着它干什么?不但要裁撤,而且要裁撤得干干净净!”

“皇上圣明!”

“好,下一个!”

“禀皇上,这是芦汉铁路的……”

光绪打断他,“朕已经知道了,传旨,叫盛宣怀立即赶赴芦汉铁路督办!还有,粤汉铁路、沪汉铁路都由他去督办,告诉他,越快越好!”

“禀皇上,这是康有为上的请创设京师大学的折子!”

光绪接过折子,脸上露出了笑容,道:“开设学校的事,康有为上过几次折子了。朕以为,这是个大事,好事!京师大学,按洋人的叫法,就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校长,朕的意思想让严复担任……”

官员们一阵茫然,然后开始窃窃私语……

光绪脸上的笑容收敛了,“看来,你们许多人不知道严复是谁了?看过《天演论》的站出来!”

一众臣子楞了好半天,总算有那么三四个官员站了出来。

“好,总算有几个人看过。”光绪点头,对其他官员道:“严复就是《天演论》的译著者啊!由他来当北京大学的校长,是最合适不过了!”

“谨遵圣意!”

“那就这样定了。”光绪又吩咐身边太监,“立即刊印《天演论》一千部,分发在京文武官员!”

“嗻!”

“禀皇上,命各省督抚禁止妇女缠足的喻旨已拟好,请皇上御览。”

光绪接过喻旨,看了一下,说道:“妇女缠足,乃是千年陋习,光靠禁止恐怕不行,还得劝阻和诱导。说着,他拿起朱笔,在喻旨上加上“劝诱”二字,又自己念了一遍:“命各省督抚劝诱禁止妇女缠足”,这才放下朱笔,盖上皇帝之宝。

“当!当!……”墙上的自鸣钟敲了五响。

“怎么,快天亮了?”光绪一惊,站了起来。

官员们都以为他要宣布散朝,许多人情不自禁吁了一口气。谁料光绪只是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又坐下,批起折子来。

贴身的太监看不下去了,上前劝慰道:“圣上,朝政固然要紧,但龙体也要紧啊……这都天亮了,您是不是休息休息?”

难得地,光绪这会儿心情舒泰,竟然没有开口训斥。而是微笑了一下,“时不我待啊!”继而皱眉询问道:“《明定国是诏》发出去快一天了,各地督抚可有回音?”

下头一众官员左右询问一番,齐齐摇头。

光绪苦涩一笑,而后略有些失落地又埋头批起折子来。局势如此,朝廷也就有个名份,早就失去了对天下督抚的约束,各地督抚如今都观望着风色,更有不老少人以北地何绍明马首是瞻。光绪这会儿心里头七上八下,生怕何绍明来个通电反对,而后紧跟着反对如潮。这会儿他是又兴奋又害怕,实在没了睡觉的心思。索性将自个儿埋在案头折子里头……

不管怎么说,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五日,比历史上整整提前了两年多,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维新变法开始啦。从一开始就比历史上还要急躁的变法,天知道,这回到底能不能支撑上一百天。

二六七变法啦!(二)

东三省总督何绍明通电全国:“……甲午一战,以强清击弱倭,水陆皆大败。实损国威也……惶惶国朝,土地十倍之日本,人口十倍之,财力物力皆非小小日本可比拟,却损失如此惨重,究其缘由,何也?法度守旧!……今闻圣主励志维新,国之幸事,臣之幸事,天下万民之幸也!”

两湖张之洞通电全国:“……变法乃国之大事,宜缓不宜急也。臣请参西法,重众证,改罚锾,广聘西人教工艺,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此四律为兴利之先资,防害之要。……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两江刘坤一通电全国:“……育才兴学,整顿变通朝政,兼采西法以扭转当前之局势,实为当务之急也……闻圣主主持变通朝政,两江振奋,刻下已押解厘金一百七十万两以支持变法之举……”

就在光绪发布《明定国是诏》的第二天,先是何绍明通电全国表示支持朝廷变法,紧跟着两江、两湖纷纷上书表示支持变法。清季声望实力最为强大的三个督抚表了态,其他各地也紧跟着上表支持。没有预想中的反对如潮,更难得的是何绍明居然表示支持。光绪松了口气之余,实在闹不明白何绍明在琢磨什么。不过他这会儿实在没有心思考虑何绍明如何,在他想来,只要朝廷变法成功了,到时候有钱有兵,还有着天下人望,还何惧北面的活曹操?

于是乎,一道道变法圣喻如雪片纷飞,整个大清国都陷入了狂热的风潮与混乱当中。

京师詹事府衙门,一些被裁减的人员有的拎着被窝卷,有的两手空空从大门走出来,他们或垂头丧气,或怒气冲冲。一些人互相散布着谣言。

“撤吧!撤吧!现在把咱们詹事府、通政司撤掉,命刘坤一、张之洞试办商务局司……这些闲散衙门撤掉了,以后六部九卿都要撤掉,还要设立鬼子衙门,用洋鬼子来办事罗!”

“这都是康有为他们搞的鬼!他们砸了爷的饭碗,有朝一日爷要砸烂他们的狗头!”

“有朝一日?嘿,瞧着吧,眼下咱们爷们儿先忍着吧,别忘了康圣人可正是得宠的时候。”

年纪一大把的老门房这会儿已经哭天抢地了:“皇上不管咱们了……康有为那帮人这么胡闹,老佛爷就不管管?”

旁边儿一人叹息道:“老佛爷一早就躲进了园子,任谁递牌子都不见……看来这回是真不管咱们了……”

一户官绅人家,作娘的正在给**岁的女儿缠足,她将孩子的脚几乎折断了,女儿痛苦地哭喊着,父亲进来道:“听说皇上发了诏令,不许缠足了!”

妇人愕然道:“不缠足以后怎么嫁得出去?”

父亲同样愕然,咋了咋嘴,半晌无语,而后只是挥了挥手,便任由自个儿老婆继续给闺女缠足。

两江。

锣鼓鞭炮声中;一块块系着红绸的“机器制品局”、“商务局”、“农工商总局”、“丝茶公司”……纷纷挂牌。

芦汉铁路,盛宣怀在一群工程技术人员的簇拥下,正在察看一段路轨,他身后是一块黑漆金字木牌:“奉旨办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