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塑国魂-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临时政府的组成。按照何绍明的构想,加之现下的实际国情。临时政府设立政务院为其中枢机构,下设国防、民政、商业、工业、农业等等各大部门。政务院总理,为政务院脑。政务院的主要职责,无外乎协调各个部门,传达中央指令。换句话说,政务院只是负责行政。而在政务院平行的位置上,还有司法部以及政治协商局。司法部负责司法,而政协更多的时候则负责立法。说白了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

按照何绍明的设想,立法本该由立法委员会负责,可这会儿的国情在这儿。民众素质低下,而且临时政府草创,所以这个政治协商局就暂时替代了立法委的位置。不但如此,政协还联络各方人士,起着后世统一战线的作用。所以现如今的政协,大有凌驾于其他两个平行机构的意味。再往上,自然就是何绍明这位统帅了。可现如今政协争执不休,海归派认为应该实行总统制,而士绅们则抱定了君主制,改良派在中间和稀泥,认为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实现不行内阁总理制也不错。

三方面,士绅们实力强大,拥护者最多。海归派紧随其后,当仁不让。改良派则成了搅屎棍。现如今政协每天都会花费起码一半的时间为到底实行什么制度而吵吵得乌烟瘴气。让所有人都琢磨不明白的是,作为临时政府,乃至于未来新政府的缔造者,何绍明居然对此乐观其成,丝毫不担心自己的权利受到掣肘。而唐琼昌等一大批从北美归来的高层,居然对何绍明的态度波澜不惊,甚至觉着何绍明本该如此!

按照常理,他何绍明只需要嘟囔一嘴‘没钱了,咱行国债吧’,底下人还不得屁颠屁颠的去办?可现在闹得,转了一大圈,今上的决议还得一帮子在中南海仁寿堂里头就会拍桌子骂人的狗屁政协委员同意,才能执行。这叫什么事儿?王鸿图等人实在琢磨不明白这位今上脑袋里到底琢磨的是什么,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还硬生生把到手的权利给分了出去,这不是……当然,他也只能暗自腹诽。若真说点儿什么不是,保不齐隔墙有耳,今上再怎么被分了大权,收拾他个小小的商业部长还是绰绰有余的。

决议定下来了。因为政务院总理唐绍仪的到访,这事儿提前敲定了。唐总理最近被银子愁得,四十来岁的人,活生生老了十岁,快成小老头了。有旁人出了这么个好主意,他感激还来不及呢。于是何绍明的办公室里头一片其乐融融,大家伙仿佛都看到了债券的美妙前景。仿佛看到了滚滚而来的大笔现金投入各项领域,而后灾民被安置,工业大跃进,军队扩大……

心情愉悦的何绍明甚至邀请在座人等共进晚餐。他态度是诚恳的,只是貌似大家伙都将其当成了客套,纷纷推说公事尚多,笑着告辞了。于是何绍明不得不感叹,建国之初,大家伙是多么的勤恳啊……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众人鱼贯而出的时候,纷纷呲牙咧嘴。跟今上共进晚餐?听着是好大的荣耀,头一回也算新鲜,可琢磨琢磨那四菜一汤都是青菜豆腐,连点儿油水都没有,大家伙立刻就倒了胃口。甚至有人开始猜测,何绍明的饮食习惯颇有几分看破红尘的味道,莫非今上有功成身退一心礼佛的心思?有可能啊,要不怎么解释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还把到手的大权分给了那个什么政协呢?

实际上,何绍明的工作餐确实是简单了点。青菜豆腐多了一些,这也是有几分作秀的意思。毕竟如今政府财政紧张,他这个实际的脑必须得作出样子。虽说不能吃糠咽菜那么作假,能省则省以身作则还是得做到。况且,他何绍明回家之后的伙食还能差得了?

且不提一帮官员对何绍明的无端猜疑,一待大家伙走远,何绍明愉悦的表情瞬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脸的阴霾。行国债?中国有钱人是不少,山西老抠,徽商都有大笔的银钱在手。可能不能汇集起来,这是个老大的难题。人的劣根性在这儿呢,甭指望这些有钱人会认购国债,特别是在拿出国家大义的情况下。别忘了现在可是十九世纪末,不比将来。这个时候的国民连国家民族的确切定义都不知道,怎能指望他们爱国?就算诱之以利,恐怕从者也是寥寥。

何绍明从一开始,就没把国债的大头,指望在国内的民众身上。他真正的指望,是外国政府的认购。确切的说,是美国人大笔资金的注入!

中国需要资本,而美国需要资本输出,从表面上来看二者一拍即合,没什么猫腻。可这内里,问题多了去了。国债,贷款,美国佬可不是什么慈善家,没有利益在里头,人家凭什么买你的?想要老美认账,就意味着一场艰苦的谈判,以及必然的在某些层面的让步。

“大帅?”瞧见何绍明神色不对,依旧留在这里打算进行自己报告的唐绍仪试探性地问了一嘴。“您好像有些不高兴?”

何绍明深吸一口气,捏了捏眉头,道:“没什么,就是想到要跟美国佬扯皮,心里头有点儿不痛快。”

“跟美国佬扯皮?”唐绍仪诧异了一下。政务院总理不笨,瞬间想明白了问题的所在。“您是说债券在国内的认购很可能不理想?”

“不是可能,是一定!”何绍明右手轻轻敲击着桌面。“中原战乱刚平,政府草创,无论是人望还是信用,都不足以让民众信服。这种情况下,你能指望他们掏出藏在地底下的银子认购债券?笑话!也只有让美国佬占一些便宜了。”

何绍明在担心什么,唐绍仪很清楚。这个问题之前也讨论过。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球正在变小。指望中国抛开一切外在因素,缓缓地独立地强大起来,根本就不可能。事实上,一旦有机会,西方列强会用尽一切手段来阻止一个强大中国的崛起。他们可不想丢失一个产品倾销地,同时还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说白了,世界依旧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中国若想强大,必须要在一群魔鬼中间选择一个对自己侵害最小的,进行依附。而后小心翼翼地成长,直到某一天彻底脱离这个羽翼。可羽翼本身绝对不会愿意脱离,它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身下的小弟脱离自己。不但如此,依附于某一列强,迟早会引新一轮的民族矛盾。激民众的不满情绪,乃至于会诞生新的一批革命者,推翻现有的政府……这是一个可怕的死结,迄今为止,唐绍仪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到出路所在。

此前,何绍明一直在列强之间走钢丝,包括跟美国之间,一直都是若即若离,并没有过分依赖。而到了今天,严峻的国内形势迫使何绍明,不得不走上这条不归路了。唐绍仪甚至能想象到,不久的将来,要么是与美国决裂,二者成为仇敌。甚至引一场大战。要么,等待何绍明与他的,就是身败名裂。他们会从共和国的缔造者,瞬间变成卖国贼,民族的罪人。

只要想想,唐绍仪就会生出一身冷汗。与之相比,唐绍仪手里拿着的难题,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暂时将这个麻烦压下来,一切等到国债顺利行之后再说。

何绍明似乎想开了,又恢复了平静的神态。“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咱们跟老美现在是合则两利,各有所需。至于以后……管以后,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是夜。何绍明与美国大使康格与私宅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秘密磋商。到底谈了什么,外人无从知晓。只是翌日,美国大使康格公开表声明,为了加深中美之间的友谊以及经济边贸展,他已经请示华盛顿并已经得到批准,美国将于近日派出一支商贸谈判代表团赶赴北京,与北京临时政府进行中美经贸与合作双边谈判。

(送6oo,不凑字了。这章该写的都写了。兄弟写的这只是在自己的认知范畴内的政府架构,以及当时的难题。咱们可以探讨。今天受到一位老学究的教育:开国…强国,可不只是打仗,然后来个训政,搞上几年大跃进就完事的。苏联赶上世界经济危机,占了不少便宜,搞了一套缺陷很大的体系。这也造就了日后其自食恶果。孙医生也训政了,还要修十万英里铁路……可现在国朝的铁路也没达到这个数字。写到开国,写到展,兄弟不敢草率了。在潜意识里,可以yy平了日本,屠了俄罗斯。事实上,如果技战术,武器确实够先进,这的确有可能。就好比英国佬用近代化的军队打赢了一场鸦片战争,而面对的对手是有着四亿人口却停留在中世纪的满清一样。战争,先进的武器的确可以占很大的便宜。可内政建设来不得半点虚假。兄弟只能诚惶诚恐地写着,咱们共同讨论着继续吧。)



三六六军权vs民权

中南海,总理办公厅。

临时政府总理唐绍仪拿着案卷,时而打量一下他对面坐着的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人,心里涌出一阵阵的厌烦。倒不是对年轻人厌烦,此人不过而立,仪表堂堂,谈吐温文尔雅,更是前朝的翰林。此后留学日本,专修法律、文学、历史等等,对于极度人才匮乏的临时政府来说,绝对是急缺的人才。也正因为如此,不到而立之年就位居监察院副院长的高位。

可坏事儿就坏在这监察院身上了。顾名思义,监察院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监察公职人员犯罪并对其提起诉讼。这个机构,也是在今上极力坚持下设立的。按照唐绍仪的理解,就是监察那些从满清转投临时政府的官僚。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监察院提交的第一起诉讼,竟然是针对关东军一位中级军官的。

杨荣光,男,现年二十八岁。一**零年参加关东军,并经历历次大战,积功升为上尉。定鼎中原后,受命率领一个排的士兵驻扎安徽凤阳。参谋部的命令如此,更多的是考虑杨荣光就是安徽凤阳人。对凤阳地界知根知底,有他坐镇,自然事半功倍。

可谁知这小子到了地方,立刻就换了一副德行。先是半强迫娶了前任知县的女儿。那位前县太爷敢怒不敢言,琢磨着一朝天子一朝臣,杨荣光如今都是上尉了,前途不可限量,也就这么忍气吞声了。要是杨荣光就此打住,就算这事儿捅到中央,也顶多斥责他一番了事。毕竟民不举官不告的,没必要再起是非。可这小子也不知哪根神经错乱了,听说中央下条文,要限制娶妾,居然一口气霸占了三个美貌女子。而且其中一个还是徽商里头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正赶上新晋监察部副院长新官上任,好巧不巧告状的折子落在他手里,监察副院长顿时来了精神头,也不顾顶头上司的反对,一天跑三趟总理办公厅,就是要找唐绍仪讨一个说法。

不止如此,学过律法的监察副院长,坚持此为民事诉讼,禁止军方参与,并怀疑军方参与之后存在包庇等现象。于是乎,现在的情形是,6军军事法庭迫切要审理此案;而我们的监察副院长坚持要由最高法院进行审理。双方僵持不下,各执一词。让唐绍仪这个总理左右为难。也正因为如此,唐总理特意去询问今上对此的看法,偏偏赶上今上正为临时政府糟糕的财政问题愁。是以,没了指示,到现在唐总理也没拿定主意,到底该何去何从。

俩人正在这儿大眼瞪小眼呢,张佩纶出现在门口,招呼唐绍仪一起共进午餐。唐绍仪抬头瞧了瞧挂在墙上的自鸣钟,可不是,这都快十二点了。他皱了皱眉头,道:“幼樵兄,今日恕小弟不能奉陪了,有一桩涉及军政、民政及礼了教化的大案子,小弟要参与解决。”

张佩纶一听,嗤的一声乐了:“总理啊,那是法院的事,总理大人要过问么?”

“这不是一桩简单的案子。”唐绍仪一脸的愁容,“今天我会请6军上将魏国涛、军法处主官刘肆闻、司法部长唐琼昌等,一起开个碰头会,专门讨论此事。”顿了顿,唐绍仪似乎觉着有必要听听情报局长的意见,于是道:“幼樵若是无事,不妨一起听听。”

显然,张佩纶被他的一番言论提起了兴趣。

烟云缭绕之中,使人仿佛置身庙宇。

与窗外明媚的阳光,熙熙攘攘相对比,宽敞的堂屋内的气氛可谓。。。肃杀?没错,从大家伙瞪得溜圆的双目,涨红了脸颊,以及皱紧的眉头,门口的卫兵分明能感受到疆场的肃杀。

这是特制的圆桌会议,因此依座次无法分辨出其中人物的身份高低贵贱。正中央,无疑是政务院总理唐绍仪的位置。左侧,依次是如今关东军乃至于未来国防军军衔最高的人物,今上手下头号大将,刚刚晋升为上将的魏国涛。挨着他的,是军法处上校刘肆闻,还有一杆文案人员。右侧,则是司法部长唐琼昌,还有监察部副院长等人。

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监察部副院长。此人姓章名学乘,可能大家伙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如果称呼此人的号,相信大家一定有印象。其姓氏加上号,连起来是章太炎。

众人皆已就座,并寒暄已毕,单等唐绍仪来便开始正题,倒也省却唐绍仪寒暄费事。但唐绍仪落座后,顿觉在座萧杀气氛。

事由军法处最高长官当先开题:“吾意以为,杨某以军事长官之位,执一部之重权,当知法度。执法者犯法,置总参与大帅之信任于不顾,并民愤极大,于百姓所恶,大挫关东军军威。为平民愤,扬我军威,肃我纲纪,实应斩之!”

“某不以为然也。”章太炎正色道。“万民皆为生命,临时政府所立宪法以人为本。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今律条明载其罪,至多为判监禁三年,岂可以平民愤为由加重耶?”章太炎每每出言必言宪法,将对面一杆将官噎得直皱眉头。

“魏长官所意实为解百姓之愤怒,洗诸女受辱之冤屈,况逢乱世行严肃之法度,某以为甚可。章公出言每每反对长官,是为何故?”军法处最高长官当仁不让,与其辩驳起来。

“某以为章太炎所言有些道理。”唐琼昌眼瞅着双方又要僵持起来,插嘴道。只是,他向以西学为本,对美国之刑法颇为习熟,因此于在座最为理解章太炎之言。“现刑法已立,当以现行法律为根本。军方严肃纪律之心可钦可敬,但恐其家不服。况若报纸广为传播,其议论虽支持军方,但并不以为必需杀之而快。

谈论终于从热烈到归于沉默。大家渐渐注意到,会议的召集者,政务院总理唐绍仪至今还一言未。高谈阔论之余,大家觉总理仍坐在一旁皱眉倾听,但均不置可否,不知接下来会是什么。

而此刻的唐绍仪心里头却是感慨万千。他甚至开始反省,当初是否应该促成今上决议立宪?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现在立宪还是过早了。就像现在,双方所争执的并非事件本身,更多的是为了权力归属。

马列主义者,究竟有多少通读过卡尔的《资本论》?

民权人士又能有几个曾精研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强调“奉献”的智者,其自己的利益牺牲了多少?

号称“冷血”的英雄们如何看待“历史真正的进步往往始于妥协”这句话?

鼓吹“独立”的人们想没想过以后拜祭祖宗的时候究竟该念叨些什么?

。。。。。。

在所有现存的社会中,政治都不仅是沉重,更是肮赃的。

在理想化的,自由、平等的政治可以写得并不肮赃,但无法让权力争夺者在一起谈论风花雪月。大家在表面上是讨论一件事如何处理,实际上是各权力分支在争夺权利,在推搪责任。

与会众人均表了一番议论,但都感觉不得要领。唐绍仪甚至怀疑召开这次会议是不是画蛇添足。回想当初今上在军队中所召开的会议虽也有议论,但众人无一例外地按着大帅的意图进行深入探讨,而不会怀疑大帅。而目前在座明显有攻击与反攻击之意。终于,想快点结束今天讨论的念头升了上来。唐绍仪决定拿出他总理的派头来。

在僵持不下之机,他开口了。“本总理认为,此事实为军部内部事务,本与诸位无关。今天请诸位前来时,可能因传讯之人未将事情说清,是本总理的过错。”他停顿了一下,审视着与会的众人。“。。。我的本意是,军队方面因常年处于战事,各方面的建设未能跟上。比如审理案件的军事法庭就还有些欠缺。军队里大多是武夫稍微对政事精通一些的人才都归到民政方面了,这方面的人才军队里颇为缺乏。因此请诸位讨论一下,从各方面给予支援。军事条令方面早已俱备,只是军事审判方面与民事审判有无区别?是否还需要陪审团?政协能否通过拨款?呵呵,事先未说清楚,请见谅。”很明显,从情感上来讲,唐绍仪更偏向于军方。

尽管唐绍仪话中言辞恳切,众人都已体味出个中涵义。大家这才慌忙各自反省自己,回忆刚才的议论是否太过唐突,有没有把柄,以及对景儿起来该如何圆通,总之是自责刚才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人家根本没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商讨之意,今天实际上是又一桩摊派会,只是摊派的不仅仅是财物,而还要各方面正在互相争夺而同样缺乏的人才。如果说何帅就是今上,那就任总理高位的唐绍仪无疑就是内阁辅。他们这些手底下的,尤其大部分是从满清投过来的,质疑顶头上司的决议,无疑是不明智的。

章太炎尽管不甘心,可他显然明白这个道理。沉寂了一下,询问道:“总理,监察院是否如以前那样,军地两方面都管?”章太炎这话问的有问题。监察院的职责是政协讨论决定的,而现在却要唐绍仪这个总理拿捏。这背后隐隐在询问,政协是否算回事儿?宪法到底要不要遵循?

唐绍仪显然被难住了,于是他刻意回避道:“这个以后再由政协讨论,目前还是沿袭以前。”

话音未落,司法部长唐琼昌已经腾地一下起了身。肯特法律学院出身,数年律师生涯,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北美,加之身旁一群的海归。唐琼昌不能容忍有人对宪法指手画脚。若依着总理一言而决,那以后民众就会问,最高法院是干什么的?

“对不起,我有些不解,想向唐总理请教。”唐琼昌明显加重了语气道:“凤阳方面管理机构的组成我不太清楚,平时也便不过问行政方面的事,因此有一事不明:杨某当时职务,按审讯笔录所云,为凤阳军政长官。当时凤阳民事方面由何人为?”

临时政府草创,可已经由里到外透着三权分立的影子。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