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伏藏师-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才能胜任向导工作,他们是登山者完成登顶壮举的最佳保证。

    登山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按照骆原的计划,大家先乘坐直升机抵达海拔约5600米的一号大本营,节约大量时间和体力,然后由巴尔杜尔带领,向珠峰绝顶略微偏西的位置前进。

    骆原告诉林轩:“巴尔杜尔是在珠峰向导中排行第一,他熟悉这里的每一片山脊、每一道冰川,抓一把风就能闻见风暴的消息,看一看天就能判断未来的气候变化。那些工人都是由他亲自挑选的,个个经验丰富。有他们在,我们一定能从容进退。”

    抵达孔夏布村的第十一日凌晨,林轩从噩梦中突然惊醒,翻身坐起来,紧握双拳,额头冷汗涔涔而下。

    他梦见了死亡,真实而切近,仿佛自己真的死了,只剩灵魂,冷眼旁观着自己倒地的皮囊。

    那种感觉令他毛骨悚然,后背凉风直冒。

    他看看腕表,刚刚凌晨三点半钟。

    天亮后就要正式登山,他并没感到特别紧张,只是这种没来由的噩梦还是令他心情不爽。

    他穿衣下地,走到院子里去。

    夜风极寒,远山尖峰上的雪色即使在没有日光的暗夜里,也仍然熠熠闪光,仿佛古希腊神殿最高处不熄的圣火。

    他知道,只要按照老虎的地图走,就有可能找到地球轴心。田雨农临死前说过,到了珠峰绝顶再向西,踏上天外峰,便能看到那刻着德语文字的石壁……

    院门口台阶上,巴尔杜尔正一个人坐着,默默地吸烟。

    林轩走过去,在巴尔杜尔对面坐下。

    夜色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巴尔杜尔拿起烟盒,向林轩晃了晃。

    林轩摇头:“谢谢,我从不吸烟。”

    他说的是尼泊尔语,但巴尔杜尔用英语回答:“好极了,我在吃饭时看到,你滴酒不沾。据尼泊尔最古老的苦行僧训诫,只有不吸烟、不喝酒、不近女色、吃斋食素的修行者才能抵达珠峰的最高处,并且亲近山之神灵,真正领悟大山怀抱中深藏的奥义。”

    林轩笑了,因为巴尔杜尔的英文说得非常流畅,可见曾经上过非常高级的培训课程,其文意表达完全超过了普通的翻译人员。

    “什么才是大山的奥义?”林轩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夏尔巴人世代与雪山为伴,从出生至老死,很多人都没离开过自己的村子。他们除了白天的劳作,到了夜晚也会数珠诵经,静心修行。林轩相信,如果雪山也有朋友或者主人的话,夏尔巴人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一切。”巴尔杜尔牵动了一下嘴角,咧嘴苦笑。

    林轩想了想,默默地点头。

    古汉语中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名句,仁慈者爱山,是因为大山的胸怀无比宽广,正好可以与自己相互砥砺,彼此印证,并成为志同道合的伙伴。

    “从我记事起,每一年都有很多登山家到这里来,雄心勃勃地起誓,要征服这座地球的最高峰。的确,很多人都在向导帮助下,登顶,插旗,照相,把资料传到互联网上去,证明自己已经征服珠峰,然后火速下山,向另外一座高峰进发。在夏尔巴人眼里,他们像一群疯子,一生都在追寻莫名其妙的东西,而且是冒着相当大的生命危险——”这一次,巴尔杜尔笑的时间比较长,睁大狭长的眼睛,注视着林轩。

    林轩觉得,面前这个黑瘦沉默的向导不简单,一定是见多识广、胸藏锦绣的人。

    事实上,他们这一行人到孔夏布村来,跟那些疯子样的登山者没有什么不同。

    “你说的话很有哲理性,我很愿意听。”林轩回答。

    “没有人能征服雪山,这沉睡的巨人只要抖抖身子、动动耳朵,珠峰就会突然爆发大雪崩或者冰风暴,将登山者毁灭于一瞬间。所以,每次登山,我都会烧三天三夜檀香烟向大山祈祷,请它抚恤垂怜,给我们一条活路走。”巴尔杜尔又点起一支烟,先高高举过头顶,向珠峰方向致礼一分钟,然后才叼在嘴角,慢慢地吸完它。

    夜风极烈,他呼出的带着檀香味的烟雾被迅速吹散,不知西东。

    雪崩和风暴是登山者的大敌,但从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雪崩,只能凭运气躲避。每一年,都会有雪崩杀人的新闻,已经成了珠峰新闻的固定节目构成部分。

    “记得很多年前,有位探险界的前辈说过,大山是有生命的。我想,你肯定同意这句话?”林轩问。

    没想到,巴尔杜尔立刻叫出了一个名字:“‘亚洲之鹰’罗开——说这句话的就是他。”

    两人突然找到了共同语言,四目交接,会心微笑。

    “那是我今生唯一佩服的人,夏尔巴人从来都自诩为‘山羚羊的后代’,在登山技术上从不向任何人认输,而罗开是唯一的例外!”巴尔杜尔说。

    他从背后取出一瓶洋酒,拧开塞子,向林轩递过来。

    林轩接过酒瓶,微笑着举高:“敬罗开,敬这只全亚洲、全地球最伟大的飞鹰!”

    他喝了一大口,递还给巴尔杜尔。

    巴尔杜尔也举起酒瓶,学着林轩的样子:“敬罗开,我心目中天下第一的大英雄!”

    喝完一大口之后,巴尔杜尔又举瓶向着林轩:“敬你——十年来除去‘亚洲之鹰’罗开,你是我唯一看上眼的人!”

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动的大山

    “亚洲之鹰”罗开不止一次说过那样的话,并且踏遍全球,寻找仍然“活着”的大山。

    如今,他已经不在江湖,而江湖却永远回响着他的传奇。

    林轩不敢自比罗开,所以微笑着,并不回应巴尔杜尔的话。

    人在江湖,只有谦虚警醒,才能活得更久,学得更多。

    “骆先生第一次说你也在登山队伍里,我就非常激动。我知道你,阿里地区雄巴村的名医,为老百姓做好事却从不索取报酬。你最近做的很多事,骆先生都一一告诉过我们。所以,能跟你一起登山,我非常愿意。”巴尔杜尔说。

    林轩非常感慨,夏尔巴人天性纯朴善良,一旦诚心结交,必定是一辈子的朋友。登顶之路,千难万险,有这样的朋友同行,应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天空中云舒云卷,黎明即将到来,登山之旅马上就要开始。

    “巴尔杜尔,你说大山醒着,有什么依据?”林轩梳理刚才的谈话内容,抓住核心来问。

    巴尔杜尔毫不藏私:“我曾在登临绝顶后,看到珠峰西面的山峰是会动的,在旗云中间飘来荡去。旗云总是伴着种种诡异事件出现,我曾拍下过云彩的变化,带回去研究,并得出了如下结论——旗云的出现貌似毫无规律可循,却一直都是雪山变化的‘风球’,能够准确预测大山的变化,打个形象的比喻,旗云就是大山呼吸时的雾气,数量多少和形状变化,全都是由大山决定。”

    “我们就是要到珠峰西面去。”林轩淡淡地说。

    巴尔杜尔似乎没听到这句话,自顾自地说:“加德满都大悬钟寺的地沃大师说,一切诡异难解之事都是人类心灵迷失后出现的幻觉,还说我看到的景象是云在动,而不是山在动。当然,同样的话,很多人都说过,并笑我的荒唐无知。不过,地沃大师看过我拍下的旗云后,闭门静思三天三夜,终于承认,是山动而非云动。”

    山是不会动的,最起码从狭义论上来说是这样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林轩知道地沃大师,那是尼泊尔开国之后的十大智者之一,毕生研究佛经中的哲理,一天都未停止过。现在,地沃大师已经是尼泊尔国宝级的人物,他的话绝对可信。可是,山怎么会动呢?

    不等林轩发问,巴尔杜尔已经自言自语:“山怎么会动呢?地球人的知识永远无法解释这个问题,对不对?”

    林轩回答:“中国人有个成语叫‘地动山摇’,只有在地震时,人们才会看到山在晃动,那是地壳起伏引起的变化,但只维持几秒钟,绝不会很长——”

    巴尔杜尔截断林轩的话:“我录下的内容足有二十分钟,画面中的山一直都在绕着珠峰转动。”

    林轩没有冒然表达出怀疑的意思,毕竟巴尔杜尔不是初次登山的毛头小子,绝对不会犯低级错误。

    隔了一阵,林轩才问:“那些录影带呢?”

    巴尔杜尔苦笑:“在加德满都被小偷偷走了。”

    林轩沉默了,这么大的事只凭巴尔杜尔空口一说,可信度立刻降至最低,与很多以讹传讹的珠峰传说价值相等。

    蓦地,村子南面的山坳里出现了灯光,那是一辆疾驰中的越野车射出的探照灯光柱,瞬间撕裂了沉沉的黑夜。

    “车子是向孔夏布村来的,大半夜的,谁会这么急赶来?”巴尔杜尔说。

    林轩有个预感,车子跟他们的行动有关。

    离开雄巴村的时候,他没有再联络堂娜提供的那个号码,但他确定,对方一定会主动联络自己,把堂娜没完成的事做个了断。

    “本来,我已经偷偷发誓再也不带领别人登顶了,但好奇心作祟,还是答应了骆先生,因为他在交代任务的时候,明确指出要到那活动的山峰上面去。夏尔巴人从不怕死,也从不缺少踏遍雪山、傲视群峰的英雄,所以我来了,一定要解开那个谜题,让我的登山生涯划下完美的句号。”巴尔杜尔说。

    林轩深表敬佩,按照他的人生准则,任何一个认真做事的人都值得尊敬。

    “你确定这一次能达成所愿?”林轩微笑着问。

    他感觉巴尔杜尔的情绪有点紧张,所以想开解对方。

    “不确定,但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巴尔杜尔长叹一声。

    很快,远处那车子驶进孔夏布村,径直停到了林轩他们驻扎的民居前。

    “我下去看看。”巴尔杜尔说,接着便拎着酒瓶向外走。

    “会动的山?绕珠峰转动的山?是不是田雨农说过的‘天外峰’?”林轩在心中连划了三个问号。

    一切都要等登顶后才能明了,在这里纸上谈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那么,就算上了天外峰,找到那爬出地底怪客的云窟井,大家敢冒着生命危险下去吗?除了极端性格的探险家以外,大部分人都很珍惜自己的羽毛,珍惜手中握着的幸福,而不是孤注一掷地深入险境。

    “我敢吗?”他问自己。

    堂娜的消失让他的心情总是起伏不定,有时激昂,有时沮丧。激昂时,他觉得自己应该为堂娜而战,将围绕两山两湖地区发生的怪事全都揭个底朝天,让天下人看见;沮丧时,他又觉得,纵然穷毕生之力,也无法一一剥开藏地不解之谜,只会徒劳无功。

    “我——敢!”他咬紧牙关告诉自己,“生命如果不能自由而丰美,多活百年又有什么用?既然来了,就要一探到底,不达目的绝不收兵。”

    “林先生。”巴尔杜尔走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人。

    “怎么了?”林轩起身。

    “是你的客人。”巴尔杜尔回答,然后向旁边一让,身后那人就毫无遮掩地出现在林轩的视野中。

    那是一个一身黑色皮衣的年轻女孩子,留着简洁干练的齐耳短发,脚下踏着盖过脚踝的黑色战靴,一双黑中透亮的眸子直盯林轩。她背着一个巨大的黑色双肩包,左手握着一只黑色的卫星电话,右手里则托着一台迷你型笔记本电脑。

    “林先生好,我是萨曼莎,堂娜的妹妹。”她用极其流利的中文说。

    林轩微微一怔,眼前这女孩子活脱脱是堂娜的翻版,同样干练,同样洒脱,同样充满勇气,无所畏惧。

    “欢迎。”林轩迎过去。

    萨曼莎微笑着伸出手,与林轩用力握手,同时用眼神示意,请林轩支走巴尔杜尔。

第一百一十三章 超级克格勃SK组织

    林轩会意,向巴尔杜尔点点头:“我跟萨曼莎小姐单独谈一会儿。”

    他相信自己的直觉,而且今天是启程登山的日子,他需要在行动开始前,了结一切牵挂。

    之后,他领着萨曼莎回自己的房间。

    孔夏布村因为有登山者的消费支持,所以普通农户家里也规划得非常整齐,房间各自分开,隔音状况良好。

    “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林轩请萨曼莎坐。

    “随意,谢谢。”萨曼莎环顾四周,慢慢坐下,把电话、电脑和背包都放在一边。

    林轩冲了两杯咖啡端过来,微笑着问:“咱们时间不多,有什么事还是简短吧。”

    萨曼莎接过咖啡,但笑不语。

    林轩耐心等着,看萨曼莎用小勺搅动杯子里的褐色液体,努力想象并审度着她的来意。从对方的相貌分析,他看不出萨曼莎与堂娜有任何眉目相似之处。

    “萨曼莎,你不是堂娜的妹妹。”他说。

    萨曼莎微笑回应:“没错,林先生,刚刚我撒了谎,其实我不是堂娜的妹妹,而是她的同事。”

    林轩点头:“谢谢你的坦诚,关于堂娜,我心里一直满怀歉疚。”

    他始终对那天早晨没有陪堂娜去湖边而耿耿于怀,一次错过,终生后悔。每次提“堂娜”的名字,心里都像有把钢钩在搅来搅去,疼得肝肠寸断。

    萨曼莎凝视林轩的脸,眼睛里掠过刹那间的惆怅。

    “萨曼莎,你来找我,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林轩稳定自己的情绪,低声问。

    萨曼莎轻声回答:“林先生,我是来接手堂娜的工作,如果蒙您同意,我想追随您登顶,解开‘地球轴心’和‘珠峰旗云’的秘奥。”

    林轩皱眉,登顶是他和田梦、空沙、骆原共同商定的事,外人掺和进来,并不合适。

    萨曼莎看出了林轩的犹豫,马上补充:“林先生,我有很多重要资料,对登顶相当有帮助,甚至不客气地说,没有这些资料,各位根本不可能达成目的。所以,让我加入,对你们只有百分之百的好处,没有一丝一毫的坏处。”

    她拍着那个巨大的背包,迎着林轩怀疑的目光,眼神坚定,态度诚恳。

    “给我一个理由,能够打动我的话,我们就邀请你加入。”林轩说。

    其实,当萨曼莎说自己的“堂娜同事”的时候,林轩已经确定,对方够资格参加登顶行动。

    他喜欢凭第六感看人,之前与堂娜、田梦交往,都是在第六感的悄然指引下。第六感从没让他失望过,这一次也不例外。

    萨曼莎歪着头,俏皮地笑着,露出嘴角一颗小小的雪白虎牙来。

    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与林轩静静地对视着,直到门外响起田梦的声音:“林轩,有客人来,需要帮忙吗?”

    萨曼莎马上做手势,示意林轩不要让外人进来。

    林轩想了想,向着门外回答:“没事,来的是堂娜的妹妹,她过来给我送一些东西,没有特殊情况。你休息吧,天亮前再睡一会儿。”

    田梦有些郁闷地答应了一声,门外便没了动静。

    “我和堂娜都是‘sk’的人,隶属于第三局与第十局组建的‘深喉’机构,后并入对外情报局,主要负责处理二战期间我国与德国之间交割不清的悬案类事物,拥有独立行动权,凌驾于国家部队和警察系统之上,直接向对外情报局的领导汇报工作。机构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无解释杀人权、无限制使用国家银行财力权、无限期潜伏权。”萨曼莎低声说。

    林轩愕然,他虽然想到堂娜有可能与军方有瓜葛,却没想到她与面前的萨曼莎竟然有这么高的地位。

    “sk”即中文“超级克格勃”的意思,在“sk”中,第三局负责制止外国特工机关对国家武装力量的破坏,并领导军事部门和战斗部队的特别勤务处工作。第十局集中存放国家安全机关在战争时期的业务统计文献和档案资料,通常被内部人员称为“档案处”。至于“深喉”,则集中了该国所有超级间谍以及从儿童时期就考察选拔进来的“准间谍人才”,是对外情报局麾下的核心机构。

    谈到“sk”,林轩就不能不回顾其前身的历史,即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组织。那个机构成立于1954年3月13日,是前苏联的第一情报机构,以强悍实力和远见卓识而著称于世。其前身为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前苏联早期情报机构“契卡(cheka)”,总部设在彼得格勒(圣彼得堡)霍瓦亚大街2号。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在1920年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

    1991年苏联解体后,该机构更名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麾下第一总局另外成立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与英**情六处、美国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摩萨德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

    “失敬失敬。”林轩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们没有恶意。”萨曼莎向前伸出双手,摊平双掌,无比诚挚地望着林轩,“林先生,你是我和堂娜非常尊重的人,在我们参与这次行动前,我们的另一个同事死于雪山灾难,是你亲手埋葬了他。这一点,让我们‘深喉’机构中的每一个人都心怀感激——尤其是我和堂娜,因为那位同事是我们最尊敬的大哥,从小在莫斯科郊外的国家烈士孤儿院中一起长大,情同手足……”

    她的眼中突然盈满了泪水,双手握拳,紧紧攥住,仿佛想要攥住那位朋友的生命一样。

    林轩明白了,萨曼莎口中的“大哥”即堂娜说过的那个“唯一的哥哥”巴可洛夫。

    巴可洛夫的公开身份是俄罗斯白矮星探险者俱乐部的顶尖高手,在探访二战遗民查杰斯所在的冰谷后突然染上重病,最终不治身亡。经过反复研究,林轩发现巴可洛夫是死于苗疆蛊虫“腐骨蚕”。

    堂娜说过,她之所以接受骆原的邀约赶来两山两湖,就是要查清巴可洛夫的真正死因,顺便代表家族向林轩致谢。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共同的敌人

    “对巴可洛夫先生的去世,我深表遗憾。他中了苗疆蛊术,即使是在医疗条件最完备的大城市,也不容易找到对症的好药,况且当时是在藏边的阿里地区。”林轩说。

    苗疆蛊术分支众多,每个门派都有不同的炼蛊方法,而每一种蛊虫的饲养材料又不相同,所以说,除了最初下蛊的炼蛊师,别人都无法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