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水极凉,他一入水,身子就直线下坠,根本来不及反应。当他被冷水所激头脑清醒后,立刻双臂平伸,上下挥动,试图升上水面,但那水体没有丝毫的承载力,只是任他一路下沉,转眼间下沉了十七八米。
第三百四十章 绝境救兵
这样的水脉与林轩从前经历过的江河湖海完全不同,无论怎样挣扎,全都无济于事,得不到丝毫的支撑力。
当他使用“龟息功”来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时,再度下降,迅速沉至三十米以下。
他睁眼向四面看,水体清澈,视野广阔,四周竟然没有边界。向下看,亦是没有尽头,仿佛这种无休止的下沉将会抵达海洋的尽头。
“这是怎么回事?”他放弃了挣扎,因为在“弱水”之中,连鹅毛都浮不起,更何况是七八十公斤的成年人。
“竟然今生会死在这里了?”他不甘心,但实在已经是生还无望。
在濒死之际,他想到了进藏三年来的点点滴滴。
他原以为能够轻松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凭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迅速弄清各种疑点,将一切有用信息连缀起来,形成一份极具价值的报告书。
“不要低估藏地的凶险。”他记起了组织领导的谆谆教导,但实在已经晚了。
他也想到了堂娜,堂娜仍然被困,自己却折戟沉沙于营救之路上。那么,还有谁能救堂娜?堂娜的最终结局会不会也是难逃一死?
林轩的心剧痛起来,因为他平生第一次觉得,自己无法解决一件事,甚至无法扭动胜负的天平,让事情向有利的方向去转化。
“就这样吧,就这样吧!”他苦笑着,即将选择放弃,停止龟息功,让生命与弱水融为一体。
他向上望了最后一眼,那跌进来的水潭入口已经看不见了,他已经陷入深水区。
“再见了。”他默默地向外面的世界道别,一个人孤独下沉。
“咕噜噜噜”,他吐出了一串水泡。
如果是在普通的水体中,水泡将直线向上到达水面,但在这里,连水泡的上行都很困难,在水中的穿梭速度如摄像机中的慢镜头一样,极其缓慢地消失在林轩的视野里。
林轩不自觉地继续苦笑,因为他由水泡的行动轨迹想到了宇航员的“失重”状态。
失重是指物体失去了重力场的作用,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除了自身重力外,不会受到任何外界重力场影响。
以目前林轩的处境,非常接近“失重”的状态。
在正常的地球环境中,人类则不会遭遇这种状况。
宇宙航行中,航天器在环绕地球运行或在星际航行中处于持续的失重状态,但是,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实际上只有航天器的质心处于零重力,其它部分由于向心力与地球引力不完全相等而获得相对于质心的微加速度,即“微重力”状态。
物理学理论中说,人类永远不可能获得绝对的“零重力”,因为那样的状态,首先会造成人体的瞬间分解,无论是表皮还是筋骨,都将失去束缚或者连接能力。各种供血系统,也自动停止传输工作。
航天器上轨道控制推进器点火、航天员的运动、电机的转动以及微小的气动阻力等都会使航天器产生微加速度。因此,航天器所处的失重状态严格说是“微重力”状态,航天器旋转会破坏这种状态。所以,在失重状态下,人体和其他物体受到很小的力就能飘浮起来。不过,长期失重会使人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失重对航天器上与流体流动有关的设备有无法预估的巨大影响。
林轩察觉到,此刻不管自己的身体做任何动作,都会匀速下沉,不增不减,不快不慢,越来越远离生命世界。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地球轴心的陷阱——漏洞?我最终会沉没到哪里去?地心里的海洋吗?”他的知识储备超过普通人,但却无法给出任何答案。
蓦地,他的视野中出现了一条巨型梭鱼般的影子,由上往下,急速地向他冲过来。
不到一分钟时间,那影子就到了他的十几米外,竟然是一个全身黑色鲨鱼皮潜水衣的女人。
“萨曼莎?”林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萨曼莎被那镜子阻挡在最初的山洞内,根本进不了这个古怪世界。
那的确是萨曼莎,她到了林轩身边,骤然停住,将腰间的那条半尺宽安全带一扯,拉出一头,绕林轩一周,然后重新扣好。
“向上。”她用手势告诉林轩。
林轩点头,萨曼莎就按下腰间的开关,束在她后背上的一条纤细钢索便迅速卷动,牵引着他们向上。
幸运的是,弱水之中没有浮力,自然也没有水体阻力,两人迅速地回到了水面上,然后翻身进了隧道。
“怎么样,没事吧?”萨曼莎开口。
林轩长出了一口气,把呛进喉咙里的水全都咳出来。
萨曼莎一直凝视林轩的脸,等他咳嗽稍停,便张开双臂,缓缓地贴上来,然后紧紧搂住了林轩的腰,把脸颊贴在林轩胸口。
她不说话,只凭着越来越快的心跳来传递感情。
“没想到你会出现,真是太幸运了。”林轩苦笑。
“是啊,我以为,今生再也不能跟你见面了。感谢上天的眷顾,让我追上了你,否则这一生我再也不会快乐了。”萨曼莎说。
林轩的双臂无处放,只能尴尬地垂在两边。
萨曼莎扭动身子,然后抓住林轩的手,放在自己肩膀上。
“感谢你救了我,再迟一点,我就回不来了。”林轩由衷地说。
在失重状态下,他除了随波逐流,实在无法做任何事。那种处境,相当危险,最终一定会窒息而亡。
萨曼莎是聪明人,选择了水中救援的最科学、最省力方法,先把带电机的滑轮固定在井口,然后抓到林轩后,借助钢丝力量上升,做到万无一失。
按照钢丝的刻度标尺计算,在获救之前,林轩已经下沉了一百三十米。
“为什么总要说感谢呢?如果是堂娜姐救了你,你也一定要说谢谢吗?我以为,我们的交情已经很深了,深到不用说谢谢、只用听心跳的程度。你说是吗?”萨曼莎低声说。
林轩只得点头:“嗯,是,的确是,但我不明白,你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萨曼莎在林轩胸口又停了半分钟,才缓缓收手后退,脸上带着无比满足的表情,微笑着说:“到这里来真的很难,但我意识到,一定需要某种强烈的外界刺激,才能与那镜子发生关联,并产生一种非常玄虚的结果。于是,我决定割喉。”
林轩皱眉:“什么?割喉?”
萨曼莎点头:“对,通过濒死刺激,让自己的灵魂受到触动,然后让身体发生改变。”
第三百四十一章 地球轴心自转
林轩注视着萨曼莎的脸,从对方眼睛里,他看到了某种已经沸腾的狂热思想。
“我听不懂你的意思。”他说。
“嗯,很简单,我在极度懊恼的情况下,恨自己没有把你保护好,所以选择了自杀来谢罪。刀片割破喉咙的刹那,我的思想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由穿越镜面,到达了这个世界里。”萨曼莎说得很轻松。
“竟然是这样?”林轩苦笑。
男女之情犹如*,不动则已,一鸣惊人,能让人做出匪夷所思的疯狂举动来。
“其实,我不值得你这样。”林轩摇头。
萨曼莎也摇头:“值不值得,您说了不算,而是由我来决定。”
忽然间,萨曼莎轻轻微笑起来:“林轩,你根本不了解,一个女孩子一旦爱上了某个男人,会变得多么专注。我一直在想,如果你死了,我也不会独自活着。你在天堂,我就跟去天堂;你在地狱,我也会下地狱。永远永远追随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轩看得出,萨曼莎说的每一句话都出自真心,语调挚诚,毫无虚伪造作之处。
“谢谢。”他只能用这两个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哈哈,为什么要这样说?是我自愿,不求感谢。”萨曼莎顽皮地笑起来。
割喉,是一件极其痛苦而疯狂的事,皆由这种痛苦而达到穿过镜面的目的,也真的只有萨曼莎这样的超级女谍才能想得到。
林轩向水潭中看,那里面依旧深邃无底,似乎充满着无穷无尽的诱惑力。只可惜,在“弱水”之中,就连水性极佳的潜水员也无法发挥专长。
在他凝视了三分钟之后,不知怎的,竟然发现水潭正在移动,由他脚下上升,渐渐与他的腰带持平,接着便升到了正对着他脸的位置,而井筒也变成了平的。
“情况不对。”他警告萨曼莎。
井筒只能是垂直上下的,不可能发生移动或兜转。
林轩看到的,似乎是地震中的特异现象,灾民满地,住宅四空,房屋倒塌,毫无生机。只有在地震中,才会发生整口井都横过来的诡异现象。
“怎么了?”萨曼莎惊问。
“这水潭在转动,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转动。”林轩向四面张望。
的确,一切在转,只有他们两个所处的位置不变。
林轩忽然醒悟,这铁桥丛生的神秘空间实质就是一个旋转球体的内部之核。球体在旋转(即地球的自转),他们两人所处位置的角度就会改变。
其实,古希腊的费罗劳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过地球自转的猜想,中国战国时代《尸子》一书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辟”的论述,而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证实和它被人们所接受,则是在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提出之后。
“那么……我们站的地方就是‘地球轴心’?”萨曼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林轩点头:“最起码看起来是这样。”
“如果水潭倒立起来,我们岂不会跌倒下去,成为头下脚上的状态?”萨曼莎问。
这个问题很容易证实,只过了五分钟,他们和水潭同时变成了倒立的姿势,但潭里的水并未倾倒出来,他们也没有离开地面,坠向球体的另一边。
“不完全失重的状态?”林轩苦苦思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
物理学上,所谓“失重状态”有两种情况,一是完全失重,二是不完全失重。在地球表面附近,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即处于失重状态,如果加速度小于自由落体加速度,则处于不完全失重状态,如果加速度等于自由落体加速度,则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他们目前的情况非常微妙,已经完全脱离了地球物理学的理论范畴。
萨曼莎向上望,看着那深幽的潭水,忽然感叹:“真的很想到那里去一探究竟!”
林轩脑子一转,立刻明白了萨曼莎在想什么。
之前,他们曾经看到过堂娜出现在一艘二战德国潜艇的上面,潜意识中便以为堂娜是在某条水脉之上。
“那里面不是好玩的,浮力极小,人类的泅泳技术完全用不上。”林轩说。
谈到浮力,林轩知道这样的理论——当液体和浸入在液体内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情况下,物体不受到浮力的作用;而处于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浮力仍存在,但比通常情况下的浮力要减小一些。这是由于当液体不受重力时,其无法流动,且在无重力时流体内压强不再存在,而浮力产生原因为物体受到的上下表面压力差(前提是压强差),所以完全失重时物体将不再受到浮力。
没有浮力,人类对于地球上的水源就失去了控制力和操控力。
萨曼莎一笑:“那只是个想法而已,不要在意。我想,就算堂娜姐姐没有等到我们来援救,她也不会恨我们,毕竟这里的环境太险恶了,向前一步都举步维艰,我们也没办法。”
林轩没来得及说遇见堂娜在蓝色立体海洋里的事,只是笑笑,不再说话。
自古至今,很多自然科学家都曾苦苦追索过:“说到底,地球的自转是怎样形成的?”
有了提问,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假设,其中一种是这样的——假设宇宙中有以太的存在,由于以太的存在范围无限大,并且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地球及太阳均处于以太当中,地球及太阳都会受到来自以太的作用力,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着以太的运动方向开始运动,而地球在受到以太的作用力时还要受到太阳的对它的吸引,在这两种起到决定性的力的作用下,地球开始自转。
简单说,是两股力量的搓动与斗争,才成就了今日的地球自转。
同样,如果力量消失,则地球就成了宇宙星空的弃儿。
当然,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都还是假说。考虑地球自转的成因应该和地球的公转结合起来。
在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受到各种外力的大质量的天体为了保持自身运动的平衡性必然依靠自转来维系平衡性。小质量的粒子由于运动的速度极快,也必须依靠自转来维系自身运动的平衡。这一点可以参考陀螺的运动原理,自转的物体在运动中对外力的耐受性较高。
第三百四十二章 永动机结构
如果不是亲自到这里来,任何人都不会想到,林轩和萨曼莎会处在一个旋转、处处重力、既失重又不会漂浮的状态。
如果把这个空间看作是近似的地球,那他们与普通的地球人正好处在相反的位置,一个是在球体表面,一个是在球体的内部顶面,大家都依赖于地球表层的重力存在,只不过是足底相对的形式。
这是一种微妙的力量平衡,很久之前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就明了“平衡、对等、协调、互补”的道理,看来彼时人类的智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亚于现代人。
“每一条铁桥延伸出去,都是一个地球轴心的出口,但我们无法预测会通向哪里,因为人类的见识已经被限制住,很多空间和时间上的特例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只能茫然看着……”林轩很明智,不再以任何已知的知识去曲解眼前看到的一切,而是只看、只见,不再胡思、乱想。
“不管那里是什么,现在我跟你在一起,就已经很开心了。”萨曼莎仍旧握着林轩的手。
林轩的心湖又一次因风起皱,但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他实在无法给予萨曼莎什么,更不能保证什么。
旋转的过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停止之时,那水潭又恢复了原状。
“周而复始的旋转——跟地球的自转是一样的,人类以为旋转匀速不停,日夜交替,所以才创造了十二时辰和二十四小时制。可是,我们看看四周,这种旋转明明是间歇性的,人类完全被蒙在鼓里。”林轩向四周望着,眉头一直皱着,不停地苦苦思索。
“不。”萨曼莎摇摇头。
“什么?”林轩问。
萨曼莎向所有铁桥交集的中央指着,低声解释:“据我们得到的情报,美国51地区的宇宙科学家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但从未向外界宣布过,因为那将引起地球人的大面积恐慌,无法正常生活。地球自转的确是间歇性的,以前只是猜测,但我们破译了51地区的秘密资料,确认了这一点。”
“这一点非常重要!”林轩感叹。
众所周知,地球的匀速自转约等于科学家一直探索的“永动机结构”。
永动机是一类所谓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如果存在一种不消耗能量而能永远对外做功的机器,就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称为“第一类永动机”。在没有温度差的情况下,从自然界中的海水或空气中不断吸取热量而使之连续地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故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这两类永动机是违反当前客观科学规律的概念,还未能够被制造出来。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到另一种形式时,绝对不可能100%转变成这种形式,比如物质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热能。
科学家的最终结论是:地球上永远不可能出现永动机。
所以,1775年法国科学院通过决议,宣布永不接受永动机,而且现在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严禁将专利证书授予永动机类申请。
地球自转是一个近似的永动机运动形式,科学家却故意回避这一点,而保持着“永动机不存在”这样一种共识。
诚然,从前的很多科学规律正在被打破,地球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速度越来越快,51地区毫无疑问地走在了这种探索行动的最前端。不过可惜的是,51地区的研究成果一直只向美国总统、五角大楼直接汇报,任何美国本土的权力机构都不能干涉,就连联合国的特别调查组都屡次被拒之门外。
林轩知道,萨曼莎所属的组织一直都在想尽办法探测美国尖端科技情报。
天下至道,全都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永远不可能一家独大。所以,美国人想一手遮天并不容易。
“间歇性自转代表什么?代表了地球是靠某种神奇的动力来驱动,而不是以一种超乎人类想象的方式凭空自转。既然有间歇,就会有停转之日——”林轩的思路迅速铺展开。
萨曼莎钦佩地点头:“没错,你说得非常对。”
“不但会停转,而且有可能倒转,这才是最要命的。”林轩一念及此,额头立刻渗出了冷汗。
理论上说,地球倒转就会引起时光倒流,地表的人类就会被卷入一场时空逆转的浩劫之中。
很多科幻作品中,时光倒流引发的地球动乱无法收拾,几乎要摧毁人类几千年来创建的生态系统和道德标准。
几千年来,人类依靠“时光不能倒流”的体系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蚂蚁、工蜂一样勤恳奋斗,最终才形成了目前的世界格局。
难以想象,地球倒转后,人类该受什么样的痛苦煎熬?
“一切皆有可能。”萨曼莎说。
林轩回味这六个字,后背顿时浮起一阵寒意。
“永动机也有可能?甚至是‘逆永动机’也有可能?这就像……就像是人类目前发明的无线充电、隔空充电一样。一切皆由可能,一切遥不可及远在天边,一切又触手可及近在眼前?”林轩从萨曼莎眼中看到了“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