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外交大臣兰斯多恩说道:“中华帝国的皇帝很会玩外交手段,当初他们借助俄国来逼退日本,接着再借助我们打败俄国,现在又跟德国走得很近,他又准备联合德国对付我们了。”

 兰斯多恩顿了顿,接说道:“如果换做是我,我不会为了一个香港岛而跟中华帝国翻脸的。要知道,就算我们打败了中国海军,可是我们在亚洲的印度、缅甸、阿富汗,还有新加坡、马来亚都有可能遭到中华帝国陆军的攻击,俄国两百万陆军都没有打赢他们,你觉得我们有胜算吗?”贝尔福叹道:“我何尝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上议院的那群老头子们把英国的尊严看得比生命都重要,蓝尔多斯公爵大人已经捐款200万英榜支持军方对华开战,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这个时候我们向中华帝国妥协,就等于承认了中华帝国的国际话语权地位,英帝国的面子可就颜面扫地了。”

 安德鲁说道:“中华帝国已经崛起了,就像三十年前的美国崛起一样。虽然比美国起步晚,但中华帝国有他的优势,庞大的经济总量,庞大的人口带来的庞大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加上庞大的国土面积和资源,以及他们吸取美国资源经济和德国科技经济的双重发展模式来发展他们的经济,我看他们说二十年追上美国一点都不夸张。尤其中国经过几次战争,获得大量的战争赔款和海外殖民地,这将加速他们的强大。”兰斯多恩点点头,道:“我们已径无法遏制中国了,所以我们就应该像对待美国那样对待中国,趁现在化敌为友还不晚。”

 贝尔福似乎听不进去,看向费舍尔,问道:“依你看,我们有打胜的机会吗?”费舍尔自信的说道:“没有哪国能够打败我们,问题是我们有多大决心,只要经费充足,以我们的造舰能力,只要一直压制住中华帝国海军就可以了。”

 贝尔福同道:“你的意思是?”

 费舍尔看了几人一样,于是说道:“他们造舰我们也造,他们一口气造十八艘战列舰,那我们就一口气造二十艘甚至更多,只要我们保持数量优势,中华帝国就不是我们的对手。”兰斯多恩提问道:“可是如此庞大的军备势必引起军备竞赛,会拖垮我们的经济的。”

 费舍尔说道:“中华帝国这几年虽然发展很快,可惜他们毕竟工业基础不如我们,经不起长期的军备竞赛消耗,我们几百年的工业基础做底子,十年内足以将他们拖垮。”贝尔福点头道:“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建议!”

 安德鲁一听费舍尔提钱的问题,顿时拉下脸来,道:“主意不错,可是经费也少不了!”贝尔福问向费舍尔,道:“你觉得多少经费可以应对中华帝国这次的海军大扩充。”

 费舍尔想了想,说道:“中华帝国在两万吨级战列舰上面走在了我们前面,而且掀起了海军革命,他们已经完工了一艘神弓号,有了试验数据,因此他们可以大规模建造十八艘神弓型战列舰。而我们海军目前刚刚开始建造无畏号,还没有任何的试验数据,我们不敢一口气建造二十艘以上的无畏型战列舰。”

 贝尔福皱眉道:“你的意思是我们至少还得等一年后才能开始建造新概念战列舰?”

 费舍尔点点头,不置可否。

 贝尔福顿时不满道:“那不行!我们晚了对方一年,而且你们开发的无畏号也不能保证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海试工作,我们不可以长时间拖下去,用不了三年中华帝国就会完成扩充计划,他们向来喜欢玩偷袭,如果对帝国突然袭击怎么办?我不允许发生那种事情。”

 费舍尔于是说道:“还有一种补救方法,那就是大规模建造现役的普通战列舰,以数量弥补质量。不过那样一来,我们新建的战舰在设计时就已经过时了,等到服役时可能更加过时了,到时候可能给帝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贝尔福看向安德鲁和兰斯多恩二人,他们没有提出异议,于是说道:“这个办法我认为可行!你们需要多少资金?”

 费舍尔大致算了算,说道:“对抗中华帝国海军的十八艘新概念战列舰,我们需要至少普通二十艘战列舰,对付他们的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我们需要十艘一等巡洋舰和二十艘二等巡洋舰,还有至少百艘新式鱼雷艇驱逐舰,大致需要五千万英榜。”贝尔福说道:“五千万英榜就是2。5亿龙币,中华帝国拨款为引乙龙币,我们比他们多了5000万龙币,这符合帝国的身份。”

 安德鲁顿时皱眉道:“可是今年的财政预算已经透支了!”

 贝尔福笑了笑,说道:“放心吧!造船厂那群胖子们,如果听到咱们给他们拨款五千万英榜造舰,他们一定会高兴帮忙的。他们出马说服国会议员们应该不费什么劲。”几个大员们商议一番后,就定下了基调,英国绝对不能向中华帝国低头,绝不让步。

 会后,首相和财政大臣说服议会自然不在话下,外交大臣则对中华帝国扩充海军军力表示极大的不满,并要求中华帝国做出解释。

 对此,中华帝国外交部的解释仅仅是应对来自日本海军的威胁,称中华帝国现有战舰超过半数都已经老旧过时了,俘获的俄国战舰仅仅可以作为海岸防御之用,因此中华帝国海军需要大量更换战舰。

 对于中华帝国的解释,英国外交部无法挑毛病。

 费舍尔回到海军部后,立即敦促海军工程署加快无畏号的建造速度,同时针对中华帝国海军的扩建行动,费舍尔和海军部官员们经过多番讨论之后,拿出了一套应对方案。

 1903年八月,英国议会借口中华帝国扩充海军意图不明,通过英国海军1903年海军补充法案,计划向海军部提供五千万英榜的造舰拨款。

 于是,英国海军的回应,令中英两国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爆发。

 九月初,费舍尔和他的海军同僚们以极大的信心和极高的速度完成了海军扩充计划…,并制定了一系列海军军备蓝图。

 其中,战列舰方面,英国海军部批准建造1撤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4艘纳尔逊级战列舰,6艘快速级战列舰。

 巡洋舰方面,英国海军部批准建造12艘王冠级一等巡洋舰,二等巡洋舰包括正义女神级8艘、月蚀级9艘、傲慢级4艘、海尔墨斯级3艘,三等巡洋舰罗盘级11艘然而,英国各地造船厂的船台上此时都己经排满了为其他国家建造的战舰。有的排期已经到了两年之后,一下子无法为英国海军建造如此多的战舰。

 最终,费舍尔和他的手下官员们利用各种手段争取到了一部分船台。最终在1903年底前开工的只有7艘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撤纳尔逊级战列舰,以肛艘快速级战列舰。其中快速级战列舰是英国为智利海军建造的,由于智利海军嫌弃快速级不怎样,因此转售给了英国海军,而智利海军则拿着钞票去中国建造新舰去了。

 巡洋舰方面,王冠级一等巡洋舰排水量高达14000吨,是彻头彻底的大型装甲巡洋舰,因为占船台位置太大,因此只有搬开工,二等巡洋舰和三等巡洋舰的吨位小,民间普通造船厂也可以承建,因此得以全部开工。

 七艘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排水量都达到16000吨,主炮搭载4门305和4

 门233,以及10门152。这样的火炮系统看起来火力十分凶猛,实则这级舰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233mm副炮而被受批评,由于不同的弹着溅落点的区别,使得在305与233之间的的火控系统不可通用。火力固然凶猛,但是费舍尔却要求她拥有19节的高航速,结果这艘战列舰的装甲只有228毫米厚,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实际上,这不过是费舍尔早就计划好的试验舰,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评估统一主炮口径的优势,为以后建造战舰积累经验而已。

 两艘开工的纳尔逊级战列舰是对费舍尔理论研究的进一步验证,排水量达到18000吨的纳尔逊级战列舰,主炮搭载4门305和10门233,火力较之爱德华七世级更为凶猛,这级战列舰进一步接近无畏号的重火力标准了,也是费舍尔测试中的一项。

 而最后的两艘快速级则是拿来滥竽充数的,海军部的官僚们不管怎样都得赚些银子,连费舍尔也不得不跟他们妥协,否则他就无法呆在海军部了。

 可以说,开工的十一艘战列舰因为费舍尔需要积累经验,加上英国海军部的腐败,导致其战斗力远远落后于中华帝国海军建造当中的九艘夏朝级战列舰。英国海军因为没有中国海军的高瞻远瞩,导致这十一艘战列舰从建造那天开始,就已经成为过时的废铁了。

 再说英国的巡洋舰建造计划,英国的一等巡洋舰实际上就是中华帝国之前的大型装甲巡洋舰,现在的重巡洋舰标准。

 王冠级一等巡洋舰排水量达到14000吨,实际上就是在英国为中国建造的猎人级重巡洋舰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稍微提升了。径、装甲和速度,全面压制猎人级,可以和中华帝国海军的捕风级重巡洋舰对等。

 但是,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华帝国的另外九艘战列舰实际上就是战列巡洋舰,专门用来对付英国的各种款式的巡洋舰的,甚至西周级战列巡洋舰的254毫米装甲厚度都超过了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的228毫米,她们之间pk的话,显然中华帝国的战巡会胜出。

 可以说,英国海军针对中华帝国海军扩充战舰计划一点针对性都没有。这也不能怪费舍尔,毕竟他只是个凡人,做事得一步步来,而中华帝国在皇帝王辰浩的“远见”领导下,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使用成果,这使得中华帝国海军从起步阶段就走在了世界前列。

 中英两国海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显然周边国家不能够独善其身。

 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法国,不得不警惕英国海军的扩充,本就关系紧张的两国,令法国不得不追加拨款,建造军舰,始终将海军力量维持在英国的75%左右。而德国海军的大海军进程也开始加快,通过向中华帝国海军造船厂订造军舰,德国人从中得到了来自英国的造船技术,于是德国的海军造船厂也开始崛起,德国海军目标是在1905年将海军总吨位保持在英国的50%水平上,因此也大规模拨款造舰。

 美国方面更为紧张,美国左邻大西洋的英国,右临太平洋的中国,如今中英两国进行大规模军备竞赛,美国海军被夹在其中,自然是危机重重。

 尤其是美国担心来自中国的海上威胁,美国不得不跟日本进一步联合,意图利用日本海军来抗衡中华帝国海军的威胁。

 对于日本而言,经济虽然恢复的很快,可是毕竟国小力疲,一下子怎么能够拿出这么多钱建造十八艘战列舰。

 为此,日本海军只有暂时韬光养晦,公开向英国和美国示好,表示愿意跟英国重新建立准军事同盟关系,并跟美国建立政治经济同盟。

 英国这时在远东没有了俄国的威胁,希望用日本来牵制中国,这跟美国人的想法是一致的。

 于是英国向日技术,美国向日资金,日本径济得以快速复苏,军力开始增长。

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

 光华3年底,中俄第二次战争后的收尾工作全面完成。

 根据《北京合约》规定,沙俄帝国将从法国借来的六千万英榜作为战争赔款交付给中华帝国。随后,中华帝国将几十万沙俄海陆军战俘交还给俄国军方。

 同时,居住在远东七州的四十七万俄国平民当平,仅仅有不足十万人回迁俄国境内,其他俄国平民因为回国后无法生活而被迫留下。

 光年3年12月,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正式下旨,更名远东七州为东疆,符拉迪沃斯托克恢复原名海参崴,作为东疆省首府。贝加尔湖一外兴安岭地区为划为北疆省,乌斯季奥尔登斯基更名乌兰乌德,作为北疆首府。朝鲜划分为朝鲜自治行省,省府汉城,由朝鲜前国王李熙担任行省省长,朝鲜王国等同琉球王国地位,并入大中华联邦,并成为联邦一员。允许三十余万俄国平民留在东疆、北疆和朝鲜,只要奉公守法,按时纳税,两年后可成为中华帝国国民,并以斯拉夫族形势成为帝国合法公民。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民政部发布东疆和北疆大开发命令,但凡去北疆和东疆两地生活定居者,均可获得帝国政府赠送住房一套,政府帮忙解决工作问题,工资待遇为国内平均水平的1。5倍。

 此令一下,帝国国民纷纷踊跃报名参加东疆和北疆大开发行动,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超过三百万人迁入东疆和北疆地区,顿时改变了这两个地区的人口成分比例,汉族成为统治民族,斯拉夫族成为第二大少数民族。

 中华帝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快稳定东疆和北疆,不给沙俄帝国翻身的机会,随着汉族人的增多,原本的斯拉夫人将掀不起风浪,对于中华帝国对该地的长久统治是极为必要的。

 同时,中华帝国吸纳了三十多万斯拉夫白种人成为帝国国民,为日后中华帝国向欧美白人世界进行情报渗透提供了便利。因为当前中华帝国的情报人员基本上以黄种人为主,很多白人国度对黄种的中国人高度戒备,这不利于中华帝国的情报渗透和收集。如今中华帝国吸纳了三十多万白人,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中出了无数个国际著名间谍,为中华帝国窃取了西方国家大量的情报,对中华帝国未来之国防决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中华帝固跟沙俄帝国划定了两国国界之后,中华帝国分别在北疆和东疆设立了军区。分别是海参崴军区和乌兰乌德军区,这样中华帝国的七大军区便扩大为九大军区。

 不过,随着中俄战争的结束,俄国陆军遭到重创,对中华帝国的陆上威胁在十年内都是微不足道的。为了不让沙俄帝国过分紧张,中华帝国同沙俄帝国签署了两国交界地区共同削减军备的协定,根据协定,在中俄三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只保留两万边境巡防部队。俄国自然乐意,丢了远东之后,俄国陆军遭到重创,根本无力夺回远东,因此俄国政府很爽快的同意了中华帝国的提议,在中俄边境地区,俄军也只部署了两万二线部队。两国军方同时保证,在两国边境线以内纵深一百公里内不得驻军。

 通过这个协定后,中华帝国和沙俄帝国缓和了陆上的紧张关系,随后帝国议会立即削减了陆军军备,大幅度裁军。从战争期间动员的300

 万大军,立即削减为81万常备陆军,即恢复和平年代的54个常备师。

 不过,国会的建议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军方认为中华帝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铁路和公路交通线路未完成之前,帝国军队需要长途跋涉行军,不适合应对突发事件。而且中英关系紧张,英国在大西北、大西南地区时不时的会蚕食中华帝国的领土,帝国陆军需要更多的兵力守卫边疆。

 但国会认为保留庞大的军队影响帝国经济的发展,中华帝国现在的首要目标是发展经济,提升国民生活水平,打造盛世繁荣的国度。

 于是双方争执了一个多月,最后率国皇帝王辰浩出面协调,双方都做出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

 最终,陆军依然只能保留五十四个常备师,不过国会妥协后的结果是,常备陆军一个师由现在的15000人扩充至20000人,国民警卫队由现役29个警备团,扩充至32个警备旅,每个警备旅驻防中华帝国的一个行政省,兵力从2000人到90000人不。受地域和人口影响,例如在人口众多的河南省,一个国民警备旅兵力达到9000人,而帝国在中太平洋行省的各个群岛上的国民警备旅只有两千人。

 中华帝国陆上裁军行动,令周边国家顿时松口气,尤其是英国,担心中华帝国从陆上攻击英属缅甸、印度、阿富汗等地,对于中华帝国的裁军行动表示赞同。

 然而,很快中华帝国又给了英国人一巴掌,打得英国政府手忙脚乱。

 1904年2月初,海军大臣提尔比茨上将,炮术专家、海军上将杨森等德国海军部十几个要员,以及由德国商务部长海恩斯率领的由德国埃森的东虏伯公司、日耳晏锻铁公司、皇家威廉造船厂、不来梅威塞尔船厂、斯德丁伏尔甘船厂等德国二十多个巨头公司的高层人员组成的代表团联袂访华。庞大的访问团共计六百余人,成为德国自建国后第一次由政府牵头组成的庞大访问团。

 为了迎接德国政府和民间庞大的代表团访华,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下旨,由中华帝国海军大臣邓世昌上将,海军军令部大臣刘步蟾上将,海军舰队司令部总司令林建章上将等二十多个海军部重要官员,以及工商部大臣张赛,北洋科技重工集团、北洋兵器重工集团、上海船舶重工集团等国内巨头公司组成接待团,代表中华帝国迎接德国访问团一行。

 德国海军部提尔比茨一行人奉德皇威廉二世之命,以前往中国观察中华率国为德国海军建造的西里西亚号战列舰为由暗中跟中华帝国海军部,中华帝国各大军工部门秘密磋商中德海军广泛合作问题。

 以前,德国经济腾飞一直被英国嫉妒,所以英国限制对德国出口任何技术。而德国自视日耳曼人为亚特兰蒂斯神族的后裔宁肯自己发展缓慢也不去低三下四的求英国人。

 但中华帝国海军的快速崛起,甚至在很多领域中华帝国的海军工业已经超过了英国,这不得不令德国海军工业界深思。随着中华帝国跟英帝国拒绝签署第二次中英同盟条约,两国面和心不合已经被各国政府所认同。

 而中华帝国一口气打造十八艘新概念战列舰证明中华帝国在新概念战列舰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

 德国海军部认为,他们应该趁机拉拢中华帝国,并从中华帝国那里获得先进的海军工业技术,以便为德国大海军计划铺路搭桥。

 德皇威廉二世觉得中德联合对付俄国和英国的时机已到因此他在提尔比茨出发前,特别指示提尔比茨要从两国海军交流方面打开局面,促成中德结盟。

 这一系列因素下提尔比茨低华当天,就跟中华帝国海军大臣邓世昌透lu了有意跟中华帝国结盟的意图。

 邓世昌随后赴紫禁城向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请示,王辰浩权衡利弊未来两三年内将跟英国爆发冲突不可避免为了获得国际支持,跟德国结盟将符合中华帝国近期的国家利益,但也不能长时间结盟,否则将恶化跟法国和俄国的关系,于是王辰浩给邓世昌和海军部批示允许海军部跟德国海军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并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