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法俄三国集团准备在日本拿回在清帝国没有得到的利益,对日本实施威胁恐吓,打算逼迫日本就范。

 此时日本国内经济动荡,日本人生活艰辛,面对德法俄三国的威胁,日本黑田清隆内阁不敢再退让怕激起民变,因此强硬反对,并引导国内矛盾转向德法俄三国集团。

 俄国并没有准备好对日作战,而德国和法国在日本没有多少利益因此不怎么卖力。英日毕竟还是同盟关系,俄国也不敢逼得太紧,因此暂时放弃在日本本土索要港口租界区的要求。

 2月20日,德法俄三国集团退而求其次,照会朝鲜闵妃政权,要求在朝鲜周边开辟港口租界地。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承认朝鲜归日本。但是日本因为国际舆论压力,只是收缴了朝鲜军队武器,保留朝鲜的闵妃政权和警察部队,对外宣传朝鲜是独立国家。

 这样一来,对于德法俄三国要求在朝鲜开辟海军基地的要求,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再次拒绝,但理由很牵强,只是尊重朝鲜主权。

 但德法俄三国集团此刻就是远东地区的流氓,他们不会在意这些,其他列强也不会因一个不起眼儿的朝鲜而谴责他们的。

 朝鲜闵妃集团此时已经指望不上清帝国了,德法俄三国干涉还辽后,闵妃集团认为对抗日本需要得到德法俄三国的支持,因此于21日答复三国驻朝鲜领事,允许三国在朝鲜沿海开辟港口租界区。因为朝鲜王国此时没有陆军也没有海军,因此对德法俄三国集团没有任何的限制。

 日本驻朝鲜军队代表立即找闵妃提出抗议,但是没有任何结果,因此日本政府对闵妃集团怀恨在心,已经有了要诛杀他们的念头。

 23日,德法俄三国集团经过研究磋商后,分别在朝鲜半岛周边选好了各自的租界区。俄国需要南下中国和太平洋的战略通道,因此俄国选择控制朝鲜海峡而租借釜山周边地区作为俄远东舰队的海军基地,视庆尚南道和庆尚北道为俄国势力范围。

 法国租借江华湾,将黄海南道视为法国势力范围,并在江华岛上设立法国海军基地。德国和法国有矛盾,不打算靠的太近,因此远离法国势力范围,租界了济州岛,将朝鲜全罗南道视为德国势力范围。

 德法俄三国在朝鲜设立租界区和势力范围,本就不大的朝鲜半岛一下子被三国瓜分了一半的领土,气得日本政府直吐血,但却没有办法。

 27日,德法俄三国政府照会日本外务省,要求日本军队从三国势力范围内撤走。日本政府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态度,选择了暂时避让。

 德法俄三国在朝鲜划分势力范围,这让英国政府十分恼火。尤其是俄国获得了朝鲜海峡的釜山港口,这样一来俄国远东舰队便突破了英日同盟的封锁,通过朝鲜海峡南下中国和太平洋,严重威胁英国远东利益。

 无独有偶的是,德国租借了济州岛,那里直逼上海长江出海口,此时英德矛盾也在不断增长,仅次于英俄矛盾。英国致力于把德国海军圈在欧洲,结果德国租借济州岛后在远东近海岸有了立足之地,这也给了英国一个巨大的打击。

第60章 武器采购大竞标

 短短几个月时间,德法俄三国集团接连出手,每一次都给英国在远东利益造成打击和威胁,令英国在远东的影响力骤减。

 俄国取得釜山港口,打通了朝鲜海峡水道,使得英国千辛万苦构建的对俄英日封锁线失效,利用日本制衡俄国的效果进一步减弱,使得英国将目光重新回到中国上来。

 英国方面意识到了清帝国有倒向德法俄三国集团的意思,这对英帝国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此伦敦唐宁街的大佬们立即商议对策,要求政府尽快改善同清帝国的冷淡关系,否则庞大的远东市场将再无英国人的立足之地。

 英国军事联合委员会主席斯特里根侯爵建于远东局势问题恶化,提前结束在澳大利亚的视察行程,乘坐英国军舰赶往中国。

 在这之前,英国公司窦纳乐接到斯特里根侯爵的指示,先行接触清帝国的封疆大吏,为他的这次中国之行提前铺铺路。

 若论中国的封疆大吏,当属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

 窦纳乐从北京动身前往天津直隶总督府亲自面见李鸿章,就眼前的远东局势和清帝国国内形势交换了意见和看法,接着又就中英关系问题阐明英国当局的立场,希望李鸿章能够出面斡旋,改善中英关系。

 当年的“扯旗事件”对中英关系影响非常大,英国撤回了大部分在华技术人员,关闭对华军事人员的培训大门和技术输出,犹如后世中苏断交的结果一样,沉重打击了清帝国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而英国将技术和资金转投日本,从1890年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的这段时间里,清帝国因此在倒退,而日本却在这几年高速发展。

 李鸿章也希望回复中英关系,因为日本海军在英国订造的两艘富士级战列舰严重威胁北洋水师。李鸿章在王辰浩的鼓动下,借着甲午海战水师大胜之机,跟朝廷申请添置新式舰船的资金,而此时英国在新式全钢制战舰的建造方面领先其他列强,李鸿章也希望重启中英海军交流,从英国订造新式军舰以抗衡日本海军。

 窦纳乐见李鸿章松口,当然十分高兴,表示英国军事联合委员会主席斯特里根侯爵即将抵达天津,他愿意从中斡旋。

 有了良好的气氛后,窦纳乐问起直隶新建陆军一事,自然是希望王辰浩能够聘请英国人担任教官,并从英国进口武器装备了。

 对此,李鸿章表示新军一切事物皆由王辰浩全权负责,他不会干预。

 窦纳乐于是拜访王辰浩,王辰浩心中已经选定了德国陆军编制,军械自然要从德国人手里进口。不过王辰浩并没有拒绝窦纳乐,表示将要进行对比,最终选择哪国军械将视最后竞标结果。

 王辰浩为了吊各国军火商们的胃口,故意称一旦竞标成功,将来清帝国陆军会大规模采购,这将是一笔价值五千万两银子的巨额军火订单。

 窦纳乐并不知道王辰浩是在耍心眼儿,于是兴高采烈的致电英国军事联合委员会,要求英国方面指派军火商参加直隶新建陆军的武器采购竞标。

 英国方面考虑到北洋一直是清帝国的中坚力量,因此直隶新军的武器采购将左右将来清帝国陆军的武器采购意愿,因此为了得到这个巨大的军火订单,英国方面指派英国最大的军火商阿姆斯特朗公司驻华代表卡琳上尉,携带该公司最新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清单从上海赶往天津。

 李鸿章没有猜透王辰浩此举的用意,特地过来询问。

 王辰浩笑道:“我们既然是参照德国陆军的编制和训练方法,请得外教也是德国人,那么我们使用的装备必然也是德械,这样才能让德国人高兴,发挥新军训练的最大效果。但是有一点,德国造武器装备精良,每一件都可以堪称是艺术品,因此德械装备是出了名的昂贵。北洋的经费有限,必须花低价钱买高价值装备,只有让英、德、法、美、俄等国都一起参与竞标,那样有竞争对手的时候,各国军火商才会拿出最先进的武器和最优惠的价格给我们。若是我们直接去找德国人买武器的话,就会受制于人!”

 李鸿章摸着胡子,满意的点点头,笑道:“辰浩这招耍的好,耍的精彩。”

 杨士骧听完王辰浩的见解后,也是赞同笑了笑,旋即说道:“现在英国人上套儿了,还得想办法让其他国家也都参合进来,搞得越热闹咱们越占便宜!”

 王辰浩这时微笑的看向李鸿章,道:“我想这得看岳父大人的手段了!”

 李鸿章见王辰浩行事表面上看起来天马行空的难以让人琢磨,这细想起来却是颇有章法,其中每步都暗藏着谋略,这让他感到很满意,于是微笑着点点头,表示剩下的他会帮忙。

 李鸿章在各国列强们面前可是一个大人物,他出面当托儿在合适不过了。

 这时杨士骧突然想到了些什么,问向王辰浩道:“既然辰浩已经决定采购德械装备了,那这竞标结束后,各国难免会有些不甘心的。”

 王辰浩想了想,说道:“眼下咱们跟英国人关系紧张,但咱们真正的敌人却是来自北方的沙俄。德法俄三国抱团暂时对我们有利,但等到俄国准备好对华战争时就对我们不利了。因此我们不能把英国撇远了,这将来的海陆军军购案得给德法英三国好处,陆军采购武器多要从德法两国进口,海军武器则从美英两国进口,趁机分化德法俄三国联盟,即能够得到英国人的支持和理解,也能够在将来对俄战争时让德法两国保持中立。”

 李鸿章问道:“辰浩这么早就开始算计俄国人,难道辰浩以为俄国人短期内就可能对华开战?”

 杨士骧也有此疑问,立刻看向王辰浩。

 王辰浩想了想原本的历史进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沙俄出动了十万军队占领了东北三省全境和蒙古大部,从此东北沦陷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后又被日俄两国分成南满和北满两个部分。眼下日本国力受挫,对沙俄牵制力有限,那么沙俄侵华时间可能会提前。

 “虽然沙俄的远东铁路还未修好,但每年沙俄都会将一批物资运抵远东进行战略储备,这些年也囤积了不少了,照我估计不出三五年时间,沙俄储备的物资就够打一场局部战争了,因此我们得未雨绸缪,早作准备!”

 杨士骧点点头,看向李鸿章道:“辰浩说的有道理,这不是不可能!”

 李鸿章知道王辰浩的预言一项很准,未雨绸缪总是好事。李鸿章于是点点头,做到心中有数。

 随后几天时间,李鸿章接连同德国、法国、俄国、美国等国家的公使和领事谈话时,各国代表纷纷表达了对直隶新军的武器采购意向,李鸿章于是邀请各国商人参与竞标,表示竞标成功的一方将得到直隶新军的采购清单,并且委婉的表达了将来可能大规模采购的意向。

 各国代表一听巨额武器采购项目顿时两眼放光,纷纷着手准备,把各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样品和价格表详细的罗列下来,交给直隶新建陆军衙门测试和审核。

第61章 自责折

 各国的军火商们都拿出了各自公司的杀手锏武器,林林总总几十件之多,着实让王辰浩看花了眼。

 王辰浩从天津机器局调来十几名武器测试师,对各国武器进行高强度火力测试,然后生成技术报告作为竞标数据。

 在步枪方面,德国的毛瑟88型步枪先是败给了英国的恩菲尔德步枪和荷兰的曼利夏步枪,甚至不如挪威的小口径防毛瑟克拉格―约根森步枪。

 面对测试失败的结果,毛瑟公司的代表生怕订单被别的公司抢走,准备拿出新式毛瑟枪进行测试,但需要请示总部。

 毛瑟公司本不想拿出新款毛瑟步枪,因为一是怕别国仿造,二是毛瑟88式步枪刚刚推广不到六年时间,推出新品将冲击旧品市场,甚至毛瑟88式生产线也有关停的危险。

 不过,毛瑟公司想到中国开始编练新军将有着一个巨大的武器市场份额,被巨额利益驱使下最终同意拿出新款毛瑟枪来测试。

 但随后马瑟公司的驻华代表将1894年定型的新式步枪拿来测试,王辰浩一眼就看出来这款毛瑟枪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毛瑟98式步枪,德国陆军一战时的制式装备,也是当前最先进的步枪。很快,这款新式步枪在测试中改进了毛瑟88式的全部问题,并在测试中击败其他国家的测试步枪,最终获得通过。

 为了统一弹药方便补给和维护,王辰浩在骑枪上面也选择了毛瑟98式的短管型号作为骑兵用枪。

 由于毛瑟98式步枪提前三年推向市场,结果历史上大名鼎鼎的98式步枪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毛瑟95式步枪。

 在价格问题上,由于各国竞争激烈,毛瑟公司也不知道这款毛瑟95式步枪的市场接受能力,因此不敢太高价格,最终以9两银子每支的价格敲定了一万六千五百支步枪和三千五百支骑枪的订单。所有枪支额外配20个基数的子弹,总共耗银30万两。

 除了步枪外,第二大武器装备便是火炮了。在火炮方面,王辰浩知道法国此时有一种先进的管退式75野战炮,但是法国方面没有提供这种火炮,只是拿出了架退式80步兵炮。

 管退式步兵炮是未来的主流,因其校正目标后无需修改诸元,增加发射炮弹的速度,比之架退式在战场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参加火炮竞标的各国火炮都没有管退式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王辰浩只能选择质量好、寿命长的德国克虏伯80步兵炮和150重榴弹炮,因为目前世界各国的炼钢技术中最优质的便是克虏伯钢。

 王辰浩要连一个整编师新军,至少要配一个炮团,36门轻型火炮选定德国克虏伯厂的80步兵炮和18门150重榴弹炮。54门大炮外带54000发炮弹,总价70万两银子。

 如此高昂的价格对于王辰浩来说是让人肉疼的,但王辰浩知道这还是德国人打了折扣的价格,否则再加二十万两银子也拿不下这个优惠。

 用德国公使绅柯的话说,这是看在王辰浩准备编练德式陆军的份上,看在今后中国的巨额武器市场的份上才给的优惠,否则这个价格买十年前的装备都买不到。

 王辰浩本来还打算给每个步兵班装配一挺马克沁重机枪来着,但考虑到经费紧张问题,加上机枪火力不能缺少,因此最终还是买了五十挺马克沁重机枪,给每个步兵连配备两挺。

 外购武器主要就这步、炮、骑三大件,其他的战马、战刀、军装、被服、随身军用物品等北洋自己就有,不需要额外花钱。

 李鸿章给王辰浩的武器采购费用只有100万两,光枪炮两项就全部用光了,但王辰浩还是挪用其他经费填补了五十挺重机枪花费的五万两银子。

 竞标结束了,德国获得了100万两大单,而法国获得了五万两订单,英国人则白忙活了一顿。

 英国泰晤士报在竞标结束的当天便发表了略带醋意的文章,称英国人本来在陆军武器装备上就竞争不过德国,竞标失败也在情理当中。但在海军装备问题上,目前英国人的造舰水平无人能及,一艘军舰就价值几百万两银子,远比德国人的利润高,他们期待着斯特里根侯爵同李鸿章的会晤。

 北洋新建陆军的武器采购订单落下帷幕,德国和法国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将全数武器交付给王辰浩。

 在武器竞标期间,清廷也是风波不断。以翁同?为首的帝党趁机攻击王辰浩,称王辰浩崇洋媚外,放着国内的兵工厂生产设备不用,武器全数外购,这是典型的将银子送给洋人的作风。

 光绪帝自然是站在翁同?一边的,不问青红皂白便下旨责怪王辰浩,并连带着李鸿章也在数落之内。

 王辰浩如今处在这个位置上,就算他不想参与朝廷官员们之间的相互倾轧,不想呼吸朝堂上的乌烟瘴气,但是也不得不为自己申辩。

 随后王辰浩上了一道《自责折》,名为自责,实则里面处处喊冤。王辰浩称自责是给光绪面子,总不能在天下人面前直接说自己冤枉,那样打了光绪的脸对谁都没有好处。

 翁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知道汉阳兵工厂在去年四月完成了毛瑟枪生产线的引进和铺设工作,并可以生产毛瑟88式仿制步枪,即汉阳造。

 然而,翁同?不知道的是,汉阳兵工厂刚刚投产便起了大火,所有设备毁于一旦,想要全部修复运作起来得等到明年,而且产量也不足,显然新军继续新式装备不可能等下去。

 接着,王辰浩又罗列了官办兵工厂的一系列弊端。例如经费由清政府户部调拨,兵工厂的生产却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用管军队的方法约束工人,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等。

 后面还有一些批判官办兵工厂官僚作风和腐化的问题,结果张佩纶帮助他写折子的时候,直接把那些话删了,告诉王辰浩他现在羽翼未丰,可不敢得罪那些人。

 虽然后面的话删掉了,但是王辰浩的意思表达清楚了,折子上去后,光绪感到十分没面子,于是下旨肯定了王辰浩的做法,接着狠狠的数落了翁同?一顿。

 这样一来,采购武器的风波暂时平息,但王辰浩知道后面还有很多大风大浪等着他呢,需要万分小心。

第62章 班底(上)

 两万五精壮新兵已经就位,王辰浩给他们找了个好地方,位于天津城外的海河下游的军马场。北面临近北洋武备学堂,南面跨过海河便是天津英租界紫竹林,东面是渤海湾海滩,北面是低矮的山地丘陵地形。

 军马场有足够的场地给新兵师进行训练,有战马可以就地训练骑兵,这样步炮骑三大兵种可以在一起训练,方面将来的协同作战演练。

 王辰浩有战略和战术方面的远见,因此他可以利用他的知识先从整体上进行布局,然后再在局部上进行细分,就好比玩模拟城市一样。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本事了,他们欠缺远见,只能凭借所学想到什么在做什么。

 王辰浩既然先从长远战略上着手,那么势必要考虑的周详。

 大事能不能做成,这班子很重要,组建一个新军班底对王辰浩来说特别重要。

 首先是起步期间的用人问题,当然是得先考虑熟悉的人。

 王辰浩熟悉的人就那么几个,能够帮他的只有杨士骧和张佩纶,二人一明一暗的暂时充当王辰浩的幕府。

 王辰浩没有老部下,需要培植嫡系军官。有李鸿章在,淮军将领们自然把王辰浩当成自己人,但王辰浩知道这些老淮军将领靠不住,几年后李鸿章去世肯定会树倒猢狲散,大家伙儿各奔东西。

 王辰浩需要的是一批年纪轻一些的人,这样一起摸爬滚打几年后就变成了老人儿,肯定靠得住。

 另一方面,新式军队当然对新式人才很是需要,王辰浩为此将从北洋武备学堂中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毕业生。

 王辰浩准备培养自己的班底,但也不能让淮军系统感到跟他有间隙,因此也的迁就一下,也的挑选一些出来进入新军。

 淮军虽然已经衰落,但其中也不乏俊才,所以王辰浩又请李鸿章帮忙推荐了一些淮军旧将,这也显示出王辰浩是个恋旧的人,没有忘记知遇恩人李鸿章。

 李鸿章在用人方面还是比较厉害的,他担心王辰浩输掉秋操,因此在选拔人选上面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