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颐和园工程已经结束,没理由再不给海军衙门拨款,而朝臣们又要收回海关坚决反对跟洋人借款。光绪陷入两难,脑袋顿时大了好几圈,头疼的要命。
四月末的最后一天,朝臣们吵了一个礼拜后终于得到了光绪的正面答复。
这一天,光绪帝颁旨批准了李鸿章的海军购舰案,以安抚水师将士们的心。但就财政拨款问题,户部只给拨款六百万两银子,要求剩下的银子要么李鸿章自己解决,要么等两年把钱攒够了再买。
光绪的折中处理方式在李鸿章的意料当中,事实上老李对于朝廷那点儿家底和那些个破烂事儿心中明镜,本以为能要来五百万两银子就烧高香了,没想到最后要来了六百万两,比预想中的结果要好一些。
回到天津后,李鸿章找来丁汝昌和王辰浩,将情况跟他们二人说了一遍。
对于海关问题,王辰浩的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海关在用洋人管理总是让人感到丧权辱国,有失颜面,王辰浩也支持收回海关,用自己人管理。另一方面,在清末这个腐败的政府里面,海关是唯一一个廉洁奉公,效率最高的衙门,这都是得益于赫德等一些洋人们的严格管理所致。若是收回来让那些贪官污吏们管理,不出几年就会乌烟瘴气一团糟,朝廷的关税收入肯定保不住。
收回来也不好,不收也不是,让人纠结的要命。
丁汝昌叹道:“只有六百万两银子,只够一艘登云级战列舰的预付费用,剩下的银子连水师各舰的改装费用都不够。”
战后,北洋水师深知日本海军速射炮的厉害,因此要求大规模换装速射炮的呼声此起彼伏。
李鸿章反倒淡定的说道:“朝廷没钱你们也是知道的,能给六百万两已经非常不错了。”
王辰浩满脸担忧,说道:“只是这样一来,购舰计划得五年以上才能完成。五年时间太长了,先不说期间有多少海上威胁,五年后新舰下水肯定落后了,不但威慑力大打折扣,在经济上也太不划算了。”
李鸿章说道:“事到如今,只有咱们自己筹钱了。”
王辰浩皱眉道:“自己筹钱,那岂不是便宜朝廷了?”
丁汝昌笑道:“辰浩有所不知,当年筹建北洋水师也有一半银子是中堂大人自己筹措的。自从组建了北洋水师之后,每年的经费基本上都是中堂大人自行筹措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这北洋水师才一直归在中堂大人名下。”
李鸿章笑道:“这里没有外人,老夫就实话说了吧,自己筹钱就是有这个好处,这北洋水师就是老夫的家底。朝廷想要收回去,老夫就拿出这些年的账单一并拿出来,把银子都还给老夫。朝廷没钱给,只好把水师一直让老夫管着,而有水师在手,这才是老夫坐镇直隶二十几年没动地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丁汝昌笑问:“辰浩可是懂了?”
王辰浩顿时愕然的看着二人,暗道难怪都说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个人的,原来其中竟有这样的弯弯绕儿。
李鸿章看了王辰浩一眼,微笑道:“不急,慢慢就懂了。这政治上的事儿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必须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洋人比咱大清强大,但欺负咱们的时候也必须有个说得过去的借口。”
王辰浩大致听懂了李鸿章的意思,笑道:“这么说咱们筹到了钱把水师练起来就是咱们自己的了?”
李鸿章和丁汝昌相视一眼,略带含蓄的一阵大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王辰浩顿时轻松了很多,看起来这就是朝廷和封疆大吏之间的潜规则了。
“既如此,那索性就把动静闹大些,光有战列舰还不够,还得增加一批辅助舰艇。”
丁汝昌笑问道:“那可都是钱呢,虽然咱们自行筹措银两,但这毕竟不是一笔小数目,辰浩不可操之过急。”
李鸿章点点头,也是这个意思。
王辰浩笑道:“放心好了。既然是自行筹措,那我有办法弄到钱。”
第76章 贷款造舰
“你的办法就是贷款?”
当王辰浩说出来这话时,李鸿章和丁汝昌二人顿时翻白眼。还以为王辰浩有什么高招儿生财呢,到头来却只是贷款。
这贷款李鸿章可不止一次做了,早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期,李鸿章就多次跟列强们借款,兴办洋务同样没少贷款。这次给北洋水师购置军舰,李鸿章心里早就打好谱借款了。
“这个老夫已经打好谱了,过几天英国军事委员会主席斯特里根侯爵就要抵达天津了,跟着一块来的还有上海的几家英商银行和军火商们,到时候贷款和军购一块进行。”
王辰浩的话其实还没有说完,他准备先用洋人的贷款兴办洋务,多开几家公司然后反过来再跟银行套现,这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战术,可以短时间积聚大量的资金。
但李鸿章把他的话打断了,王辰浩也不再多说,但他的心里却是突然有了想法,那就是即便他掌控了新军,这军费还都捏在李鸿章的手里。想起李鸿章的那番话来,王辰浩生怕哪一天跟李鸿章翻了脸,这辛苦可就白费了。
既然这样,王辰浩觉得自己除了有独立的幕府之外,还得有独立的金库,不能太过依靠李鸿章。
5月5日,英国军事委员会主席斯特里根侯爵抵达天津,对中国清政府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非正式访问。
天津直隶总督府,斯特里根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拜访两个人,一个是皇帝光绪,另一个就是直隶总督李鸿章。当然,前者只是一个面子工作非见不可,李鸿章才是斯特里根最重要的访问对象。
在这前一天,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第三代索尔兹伯里侯爵(themarquessofsalisbury)继任英国首相。
此前自由党罗斯伯里政府为了推动英国放弃孤立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盟友对抗同盟国和法俄联盟,而同日本签署了《英日保险条约》,该条约的目的是打破英国不结盟政策的僵局,只可惜日本未能完成使命,甲午一战遭受重创失去了跟英国结盟的必要经济和军事实力。
随之而来的是德法俄三国在远东抱团干涉还辽、染指长江、瓜分朝鲜,以此来对付英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是无力对付三国的。
为此新上台的保守党为了不刺激德法俄三国,减轻远东各项压力,索尔兹伯里组阁后,立即宣布继续维持不结盟的光荣孤立政策,同时废除《英日保险条约》,以不结盟方式获得德法俄三国的谅解。
英俄两国在远东地区的争霸,此时以俄国占上风,英国处于下风,但英国并不甘心失败。英国新政府一方面积极向法国和德国示好,防止两国进一步向俄国靠拢,阻止三国结盟。另一方面积极改善对华关系,防止清政府彻底倒向俄国。
斯特里根此行的重要目的就是分化瓦解德法俄三国,使其不能在远东结盟,同时拉拢中国对抗俄国。
斯特里根同李鸿章碰面后,积极评价了李鸿章在近半个世纪中对中英关系的发展所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获得李鸿章的好感后,他又委婉了提出了几年前的撤旗事件双方都有责任,希望重新修复关系。
当年的扯旗事件给北洋水师和洋务运动带来巨大的打击,就好一块好铁辛苦的烧红了正要打造时突然被浇了一盆冷水一样,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那时候正是中日近代化改革竞赛的最关键时刻,两国跑得一样快都在冲刺,结果中国的洋务改革突然抽筋停下,而日本则完成了明治维新。
当年英国拒绝担责使得中英关系冷淡,如今斯特里根旧事重提,委婉的表示了歉意,李鸿章虽然还有些不满,但考虑到还得跟英国人打交道,求他们借钱帮着造舰,因此老李选择了接受英国人的致歉。
解决了扯旗事件的影响,李鸿章于是向斯特里根表达了北洋水师希望从英国订造新式军舰,并且能够得到优惠价。
斯特里根知道这件事,称英国舰政署经过研究之后,决定以最优惠的价格帮助建造登云级战列舰,两艘该级舰总费用降至两千万两白银,首付款降至八百万两,余款分别在下水舾装和正式交付时付清。
对于登云级的技术机构要求,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公道了。
李鸿章表示感谢,但他还是没那么多钱,于是又提出借款造舰。
斯特里根也知道中国的财政不富裕,此行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想方设法的要让清政府继续贷款,这样他们才有借口继续控制中国海关。
只是,李鸿章是以直隶总督的身份借钱,而不是代表清政府,斯特里根的计划泡汤了。
不过,李鸿章借钱对英国来说总是好事,斯特里根巴不得往外贷款,这样能赚取更多的好处。
斯特里根作为证明人,陪李鸿章跟英国汇丰银行借款三百万英镑,利息四喱,分五年还清。
敲定了借款合同后,登云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立即在英国展开。
1895年5月17日,英国汇丰银行本部直接向巴罗因弗内斯的维克斯船厂拨款,为中国北洋水师建造两艘登云级战列舰。
维克斯船厂立即采购造舰材料,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后,首舰登云号于6月12日在维克斯船厂5号船坞铺设龙骨。三天后,二号舰踏云在6号船坞开工建造。
两艘登云级战列舰预计建造时间26个月,于1897年8月左右完工,整个建造过程将由驻英公使派人监督。
登云级战列舰的参数已经敲定,由英国顶尖海军工程师怀特爵士负责综合设计,主体参数以威严级为参照蓝本,针对日本富士级战列舰做了大幅度的改进。
主炮从35倍径升为40倍径,增强了305主炮的威力;排水量从12500吨升至16000吨;去掉哈维装甲换装更加坚固的克虏伯装甲,非致命性贯穿命中弹抵抗能力提升了一成,比富士级抗揍多了;速度只有17节,比富士级慢了一节,但适航性强了一倍多,二级和三级舷侧副炮在恶劣海况下依然能够稳定开火,而富士级则只能有限度开火。
鱼雷武器方面,王辰浩认为给战列舰装鱼雷本身就是浪费,即占空间,又给战列舰本身的防御带来漏洞。历次海战表明,在战列舰上装鱼雷系统是多余的,尤其各国的战列舰都安装着五个以上鱼雷发射管,舰艏、舰舯、舰艉到处都是,给战列舰带来巨大安全隐患,若是被击中鱼雷舱,后果是灾难性的。
为此,王辰浩说服了李鸿章,最终在登云级战列舰上取消了原本设计的五个鱼雷发射舱,腾出来的空间改为水密舱,大大增强了军舰的生存能力。
另外,在王辰浩的强烈要求下,登云级将安装电话系统和无线电系统,这在世界海军史上尚属首例,连英国皇家海军都没有计划安装这种昂贵的通讯系统。
不过,王辰浩的高瞻远瞩的见解获得了英国海军元帅约翰-海勋爵(lordjohnhay)的强烈赞扬,他连同费舍尔勋爵一起要求英国海军在威严级战列舰上也安装这种通讯系统。
~~~~~~~~~~~~~~~~~~~~~~
中国第一艘战列舰开工建造了,bb党们投票支持啦~~
第77章 陪练的暂编第二师
任何一个国家的军备扩张都会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关注,北洋水师订造登云级战列舰的消息很快登上各国报纸的头条。
英国泰晤士报道称:从1891年后就沦为二流海军的中国海军,在甲午战后首次以胜利者的姿态重启海军扩充计划,英国海军为中国海军建造中的登云级战列舰不论吨位、火力还是速度都堪称世界最强战列舰,超过了皇家海军现役的最强战列舰君权号,同时也领先各国正在建造中的军舰。
对于这份报道,英国皇家海军很是悲催。不过他们已经习惯了,英国造船厂从来都是金钱至上,谁给钱就给谁造,而且英国外销战舰总是比本国服役军舰先进的多,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欧洲,登云级战列舰让各国想起了当年德国为清帝国建造定镇两艘巨舰时的情景。法国和德国一开始嫉妒万分,如此大订单竟然给了英国自然不高兴,不过当得知造舰费只有一千万两银子时,他们便释然了。这个价格赚不到多少钱,若是换做德国和法国来承建的话,他们根本造不出来。
在东北亚地区,俄国远东海军时刻关注着北洋水师的情况,得知登云级战列舰在英国开工的情况后,俄国驻华公使库曼立即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通报登云级战列舰的情况和建造目的。
总理衙门责成海军衙门回复,称登云级战列舰只为对抗日本海军建造中的富士级战列舰,不针对俄国海军。
得到总理衙门的保证后,俄国方面还是不放心,索要登云级战列舰的详细参数。
面对这种无理要求,总理衙门不敢不从,于是又责成海军衙门把登云级战列舰的一部分结构参数通报给俄方。
日本海军和中国海军都在订造战列舰,两三年后东北亚海面上将出现全钢制的战列舰巡航,而俄国远东海军此刻最强大的不过是八千吨级的大型装甲巡洋舰,未来海上优势不复存在。
俄国陆军未来的作战目标是针对日本驻朝鲜陆军的,其次为中国陆军;而俄国海军未来的作战目标则是针对北洋水师的,其次才是日本海军。
尼古拉二世上台后的表现同德意志帝国新君威廉二世有些相似,这两位年轻君主的心中都怀有着一份远大的理想――建立“大海军”。
尼古拉二世在继位之初就下达了烦琐的建设“大海军”的宏大计划,虽然对于俄国来说这与其说是“创建”一支海军,还不如说是“复兴”来得更贴切一些。
按照这份计划,俄国将组建三支现代化舰队,即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远东舰队。由于俄国的重心在欧洲,因此大海军计划先组建新式的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远东舰队放在最后。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因为俄国经费不足。
清帝国订造登云级战列舰,日本订造富士级战列舰,两国海军在三年后将严重威胁俄国远东海军。为此,俄国远东舰队要求俄国政府拨款造舰与之抗衡,但被俄国海军部两个字就给否决了――没钱。
建造登云级战列舰的消息传回国内,国人为之振奋,曾经定镇二舰带来的亚洲第一的辉煌荣耀似乎重现。
北洋水师官兵们最为兴奋,七八年没看到新式战舰的他们都在摩拳擦掌,争取道新式战列舰上服役。
北洋水师三个总兵,刘步蟾、林泰曾和邓世昌三人都是新式战列舰的管带候选人,但只有两艘战列舰,注定要有一人没戏。
于是乎,三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纷纷严格操练手下官兵们,仿照陆军改革办法,三人提出了整编水师的要求。
对此,李鸿章自然是高兴,用王辰浩的话说,有竞争压力才能使人上进。这些年因为经费被挪用,造成北洋水师很多经费被缩减,以至于一些官兵们操练松懈,平时多有出去搞副业的,军备废弛,纪律松散。
如今刘步蟾、林泰曾和邓世昌三人较劲,加上军费也有了,李鸿章当即同意了在水师也展开大练兵的提议,并准备在入冬前实施考核,按照考核成绩重新分配工作。
这样一来,北洋水师全军上下所有官兵们不敢再废弛军备了,纷纷在各自的长官带领下进行严格操练,一时间北洋水师的一些坏习气一扫而空,大有洗心革面的意味在内。
王辰浩继续抓新军训练工作,每天两个小时的陪练依然坚持着,于将士们同甘共苦越来越得到全军上下所有人的肯定和敬佩。
五月下旬,新兵训练了三个月后,按照规定排在后面的一万两千五百人将会被淘汰。
经过三天的考核,王辰浩从一百八十多个新兵连中挑选出了名列前茅的一批新兵,然后重新打乱编制再分成92个新兵连,作为下一阶段的训练编制。
经过了三个月的艰苦严格的训练,两万五千名士兵被淘汰了一半,入选的人将组成直隶新军第一师。
在这三个月的训练当中,由于王辰浩采取严格的激励奖惩制度,在激烈的竞争淘汰制筛选下,这剩下的一万两千五百人可以说都是精锐。
前三个月只是一些队列、行进、基础格斗、基础射击和强化体能训练,王辰浩目的就是训练新兵对他的绝对服从命令的意识,达到令行禁止、行若奔涛,立如植木的效果,这点已经做到了。
第二个目的便是训练新兵的体能,三个月来,每天的负重越野、长途奔袭、基础格斗等项目将新兵们的体能都挖掘出来,使其能够适应战场上的残酷生活环境,这点通过淘汰制已经凸显出来,剩下的新兵皆是体能过人、意志力坚强之辈。
至于被淘汰下来的那一万两千五百人,由于他们的底子都不错,而且经过了一段艰苦的训练,王辰浩跟李鸿章商议过后,觉得遣散他们太可惜了,日后新军练成肯定要扩充的,而这批人有底子,成军的速度最快,因此将他们都留了下来,编为暂编新军第二师。
王辰浩将依然将他们编成92个连,委派一批军官继续对他们训练。为了激励他们,王辰浩称如果训练成绩优秀,超过了第一师的士兵,还有机会回到第一师。
同样,第一师里的士兵们,如果不勤奋努力,成绩被暂编第二师的士兵超过的话,同样还会被淘汰。
这样一来,在前三个月的残酷淘汰制后,第二阶段的训练依然是竞争激烈。第一师和暂编第二师的官兵们彼此之间再次展开激烈竞赛,所有人都不敢懈怠,训练效果更佳。
李鸿章知道王辰浩的这个新主意后,戏称这个暂编第二师是第一师的陪练。
对于王辰浩的这个训练方法,这回不但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军官们敬佩不已,就连姜桂题等淮军精英将领们也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而那些自诩为世界第一陆军的德国教官们更是赞不绝口。
汉纳根在接受华北日报采访时毫不掩饰的说道:“我们坚信在东方,在天津军马场,不久之后将诞生一支堪比德国陆军的优秀军队。”
第78章 虎贲之师
直隶新军训练三个月后,所有新兵转入列兵,成为正式军人。
成为正式军人后,待遇按照王辰浩事先给他们的承诺,军饷增加到4两银子每月。除此之外,按照王辰浩的《新军仪容管理条例》规定,士兵开始穿着军装、军帽、军鞋,携带军械训练,即按照正规军进行训练。
直隶新军,不论任何方面都要比旧军新。王辰浩的要求是在新军中找不到任何旧军的影子,这最重要的新字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