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帝国驻科威特第33装甲师,凭借装甲三剑客的高速机动能力,突然出现在亚美尼亚军第一集团军侧后方,顿时造成敌军的混乱。但是亚美尼亚军迅速调整部署,拦截中华帝**。但是,亚美尼亚军不知道中华帝**的战斗力,更加不了解中华帝**的装甲师的战斗力是多么的强悍。

 结果,亚美尼亚第三军还未赶到侧后方布防,便在半路上被拦腰横冲出来的第77战车团打垮了。中华帝国陆军的w16轮式步战车高速的机动能力,配合上面大口径的m2重机枪,对以步兵为主的亚美尼亚军展开了大屠杀。短短二十分钟时间,亚美尼亚第三军五万余人便死伤过半。一个军硬是被中华帝国的一个战车团给打垮了,并且一路溃败。将整个亚美尼亚第一集团军的战术部署给打乱了。随后中华帝**33装甲师各部队迅速穿插迂回。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打垮了整个亚美尼亚第一集团军。

 中华帝**的强悍战斗力令亚美尼亚上下一片惊恐,亚美尼亚军方被迫放弃多个战略要地,迅速收缩兵力。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迅速制定策略。配合中华帝**收复失地。大会任命卡塞姆?卡拉拜基尔为东线司令,并下令反攻。卡塞姆?卡拉拜基尔将军早在1919年初就被凯末尔调至埃尔祖鲁姆任15军军长。同时他还受命在此扩充军队,收集武器,宣传抗敌思想。因此当大国民议会政府决定对亚美尼亚反攻的时候。土军在东线已经有了相当的实力。

 1920年9月28日清晨,土军借着中华帝**大胜的余威开始反攻,很快占领了萨勒卡默什,之后又突破了亚美尼亚人在萨勒卡默什到拉拉奥卢之间的防线。

 10月28日,土军再次发起进攻,挫败了亚美尼亚人的抵抗。2天之后占领了卡尔斯城。与此同时,中华帝**装甲师已经踏平了居鲁姆城。城内的三万亚美尼亚守军不战而降,显然已经被吓破了胆。

 至此,亚美尼亚达克纳什党人的扩张计划完全破灭,不得不向土军求和。

 中华帝**解救土耳其和炫耀武力的目的业已达到,因此同意谈判。

 中土亚三方经过谈判,于12月3日签订了《居鲁姆协定》,土耳其收回了1878年《柏林条约》划归俄国人的卡尔斯及其附近地区。在中华帝国的干涉下,外高加索联盟承诺不加入苏联,同时将格鲁吉亚区的阿尔达汉、阿尔特温、巴统等地交个中华帝**暂时托管,这样中华帝**实际上控制了巴库石油区,捏住了外高加索联盟的命门,使其乖乖服从中华帝国的意志。不过,协定签署后不久,中华帝国又跟土耳其达成了协议,土耳其放弃对科威特的主权要求,正式割让给中华帝国,伊拉克区从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变成租界区,而作为回报,中华帝国将格鲁吉亚的阿尔达汉、阿尔特温、巴统等地移交给土耳其管辖,这样土耳其实际上控制了巴库石油区。

 对于土耳其来说,这个交易非常划算,乐得不得了。但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同样也是王辰浩全球战略布局的一个环节。中华帝国将阿尔达汉、阿尔特温、巴统等地移交给了土耳其,等于让土耳其今后跟外高加索联盟产生了领土纠纷,等到外高加索分裂后,格鲁吉亚共和国更是得跟土耳其闹得不可开交,这样土耳其周边就不会安宁,就得向中华帝国求援,对中华帝国日后左右土耳其政治是不言而喻的,土耳其将成为中华帝国用来干涉巴尔干地区事务和苏联的桥头堡。。

 东线的胜利是中华帝**的武装干涉的结果,但是对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政府来说,是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获得的第一次胜利,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安卡拉政权的威望,而且使政府可以抽调一部分军队增援西线和南线,对接下来抵御希腊军队的进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东西两线战局的对比,土耳其军和中华帝**的巨大实力差距,促使凯末尔下决心重建正规的国民军队。而这正是中华帝国所期望的结果,很快土耳其议会通过了一项总额2亿龙币的军购案,向中华帝国采购飞机、战车、大炮、机枪等先进武器装备,用来武装土耳其军队,向中华帝**学习,进行机械化改革。

第491章第二次希土战争

 祝朋友们国庆期间玩的开心!

 尽管土耳其启动了大规模军购议案,斥巨资从中华帝国进口先进武器装备,但是机械化改革非短时间可以内可以完成的,摆在土耳其面前的是如何阻止希腊军队的入侵。*。*

 中华帝国打着国联的旗号发动了海湾战争,成功的粉碎了亚美尼亚对土耳其的军事入侵,但是在对希腊问题上,中华帝国似乎没有直接动武的意思。

 原因是希腊政fu被海湾战争吓怕了,知道碰触了中华帝国的核心利益将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亲自访华,向中华帝国解释情况。

 此时,中华帝国的很多h2n1型轰炸机生产线已经改为了国际民航专用的航班飞机,其强大的航程只需要两次加油就可以飞到中华帝国。亚历山大一世乘坐飞机很快抵达中华帝国首都,并连续跟中华帝国的国防大臣、外交大臣会面,双方交换了意见和分歧,随后亚历山大一世跟中华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唐绍仪会谈后,双方基本上达成了协议,等到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接见亚历山大一世时,中华帝国和希腊王国已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就巴尔干问题达成了一致。

 希腊王国在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其经济依靠中华帝国的贷款才能维持。为了换取中华帝国不对希腊动武,希腊王国承诺未来十年内从中华帝国借款5亿龙币。利息4厘,并且保证不允许希腊货币贬值,同时承诺鼓励希腊国民购买中华帝国的商品。

 但这些承诺并不能打消中华帝国动武维护在巴尔干利益的念头,于是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还另外承诺希腊军队不会进攻巴格达铁路经过的城市地区。同时愿意将克里特岛转让给中华帝国。

 克里特岛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真正扼守爱琴海,控制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的要地。第一次希土战争中,希腊从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取该岛,不过当时该岛仅仅作为海军基地使用。随着世界大战爆发,希腊被同盟**队赶到了克里特岛上,凭借空军和同盟国作战得以保存了下来。战后希腊军方对克里特岛相当重视,发展了三个大型空军基地。部署战略轰炸机群控制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

 中华帝国控制的塞浦路斯岛太过靠近土耳其边境,位于地中海最西边,如果能够得到克里特岛修建军事基地,那么正好跟塞浦路斯基地形成左右照应的局面。向西控制地中海,向东控制土耳其,向北扼守爱琴海出口和威慑巴尔干半岛,向南封锁苏伊士运河出口,可以说这个克里特岛一直是中华帝国想要染指的地方。这次中华帝国向土耳其派遣了爱琴海特混舰队。准备帮土耳其打希腊,就是想要在战后迫使希腊转让克里特岛给中华帝国。如今希腊方面认识到了中华帝国的真正目的,反正也守不住,不如顺水推舟卖个人情给中华帝国。

 不过。希腊方面也有些小阴谋,将克里特岛转让给中华帝国。实际上有挑唆中华帝国和土耳其关系的嫌疑在内,因为那里几年前毕竟还是土耳其的领土。

 中华帝国得到了希腊方面的承诺。于是才放弃向希腊军动武的念头,不过中华帝**进驻君士坦丁堡已经成为事实,要求希腊军队不得攻击君士坦丁堡。作为回报,中华帝**只保护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铁路,不会向希腊军队发起进攻。

 就这样,中华帝国和希腊达成了协议,中华帝**暂时不会介入希土战争当中。希腊军方认为,应该趁机彻底打败土耳其军队,这样造成既成事实后,只要保证中华帝国在占领区的核心利益,就不会招惹中华帝国出兵干涉,因此希腊军方继续发起猛烈攻势。

 而土耳其方面,一开始还指望中华帝**出面,像打垮亚美尼亚军那样一个礼拜就把希腊军也给打垮。但是他们失望了,中华帝国只关心他们在巴格达铁路沿线周边地区的利益,中华帝**以保护君士坦丁堡不受威胁为由,拒绝主动去攻击希腊军队。

 这样,面对希腊军队的入侵,土耳其军队再次陷入了独立作战的境地。

 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经济已经无法支撑庞大的军队,大部分兵员已经遣散,然而在安纳托利亚境内还存在着两个军团,总共拥有7个军17个师,分别驻扎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这些部队的绝大多数将领不忍目睹国家遭受空前浩劫,具有抗战思想。

 同时从希腊人在伊兹密尔登陆时起,许多原来的奥斯曼军队的旧部就不顾苏丹政fu的禁令,与民族自卫军一道,自发地投入到了武装抵抗的斗争之中。凯末尔在安纳托利亚建立的民族解放组织也受到了各地驻军将领们的热烈拥护,他们中有许多人被选入该组织的委员会,以后,又成为大国民议会政fu的议员。

 然而,经过6年大战及战后的大规模的遣散,这些土耳其的残余部队毕竟已严重缺员,且无重武器,难以进行正规作战。但是,凯末尔建立正规军队的决心是坚定的,他极积宣传这一思想,并使他的主张得到了议会的支持。凯末尔于是决定首先改组战线司令部,将指挥不利的原西线司令阿里?福阿德帕沙调离前线,而任命不久前刚从伊斯坦布尔赶来的伊斯迈特上校为西线司令,同时,设立南线司令部,任命里费特?拜莱上校为司令。在确认了战线司令的职权范围后,又规定两个战线都由总参谋长指挥,从而使大国民议会政fu对各地武装力量的指挥形式由号令式的领导转变为制度上的统辖。为正规军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之后,安卡拉政fu于1920年底,开始组建新的土耳其国民军。大批青年响应政fu号召,应征入伍。大战后的退伍军人也纷纷归队。伊斯迈特的原部下特曼?斯姆那则率领1万多人脱离了伊斯坦布尔政权,参加了国民军。为了加强大国民议会政fu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凯末尔决意收编各地的游击组织,大部分游击队自愿加入了正规军。

 1921年1月10日,土耳其国内的局势扑朔迷离,苏丹王政fu和革命党政fu并存,中华帝国在土耳其国内的这两个政fu之间的态度问题上有些变化,为了确保中华帝国在土耳其的核心利益不受影响。不可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中华帝国除了保持跟苏丹政fu的关系之外,也开始接触土耳其革命武装领导人。

 通过跟凯末尔的接触,凯末尔和土耳其革命政fu认为中华帝国不可以得罪。而且想要夺取彻底打败苏丹王政fu必须要得到中华帝国的支持和默许,因此革命党政fu积极跟中华帝国联系,并承诺将来革命党政fu统治土耳其后,依然保持跟中华帝国的关系不变,中华帝国在土耳其的利益不受侵犯。

 在得到土耳其革命党的保证后。中华帝国决定给他们些甜枣吃,除了向土耳其苏丹王政fu军提供现代化武器装备外,还秘密向土耳其国民革命军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飞机、坦克、大炮和机枪。将土耳其革命军武装了起来。

 有了这些先进武器装备,对于土耳其革命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尽管苏丹王政fu也听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消息,对此表示担忧。但此时土耳其的状况是两个政fu团需要结一致对外,抗击希腊侵略军是第一要务,因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随后,伊斯迈特率领的西线部队在厄斯基色希尔西面伊诺努村附近的一个山谷中与希军遭遇,双方发生激战。刚刚组建的土耳其国民军虽然只有1。5万人,但他们表现了较高的士气和战斗力,加上第一批先进武器装备从塞浦路斯紧急运送至他们的手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他们充分利用了地形方面的优势给希军以有力打击。

 希军虽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但在狭窄的谷地难以展开,无法施展长处,伤亡颇大,只得在入夜以后悄悄地向布尔萨方面撤退。

 此次战斗又被称为“第1次伊诺努之战”,它是希腊人在土耳其遭受的第1次军事失利,同时又是希土战争的转折点。

 土耳其在战场上的胜利,也震动了协约国各国,它们开始认识到土耳其民族政fu的武装力量不可轻视,于是决定在2月份召开由希、土双方参加的伦敦会议,希图通过谈判,使土耳其接受“现状”。

 但伦敦会谈终因中华帝国的干涉,并且给土耳其撑腰而告破裂,协约国集团一无所获,反而因为邀请大国民议会代表参加会议而在客观上承认了安卡拉革命政fu。

 伦敦会议后,英国怂恿希腊继续向安纳托利亚进军。此时,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突然暴病身亡,希腊国王康斯坦丁在大选中重新上台。

 在对土政策上,他比维尼泽洛斯更主张诉诸武力,同时协约国也想得到克里特岛,意图阻止希腊将克里特岛交给中华帝国。

 1921年3月23日,英法两国表面上跟中华帝国达成了妥协,但是暗中的小动作不断,不敢公开向希腊出口武器装备,但却暗中指使两国的军火公司向希腊走私。希腊军队得到英法的暗中支持,在安抚住中华帝国不干涉的情况下,一支装备有4万支新式步枪、3700挺机枪、114门火炮及配备马克4型坦克300辆、雷诺ft17坦克180辆,和1200名骑兵的希腊精锐军队从布尔萨和乌沙克分南、北两路向土军防线发起进攻。

 西线的土军在经过中华帝国方面的短时间的装备补充之后,已经拥有2。4万支m16式先进步枪,214挺机枪m2重机枪。1200挺m16轻机枪,207门火炮,以及25辆m10式战车(中华帝国承诺给他们的m16战车还未交货)。

 虽然土军人员和军备仍然处于相对劣势,但土军的骑兵的数量却比希军多3倍。在土耳其国土上,道路并不发达,不适合机械化作战,因此希军尽管坦克多,但却没有骑兵有优势。

 战线司令伊斯迈特在战役一开始就把防守重点放在北路,而司令部就设在上次的交战地伊诺努村。

 27日,进至伊诺努的希军向土军阵地发起猛攻。希军欲雪第1次伊诺努战役之耻,因此作战十分英勇。开战之后不久,即迫使土军的中路和右翼离阵撤退。然而,土军似乎更为顽强,在以后的时间里。土军稳住阵脚,组织反冲击。在土军的反击面前,希军的攻势渐渐失去锐气,最后不得不撤退。

 30日,希军在得到援军之后又发起了一次进攻。但又遇到土军同样顽强的抵抗。此战,土军右翼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将希军的左翼击溃,并使之后撤。

 恰值此际。从安卡拉开来的援军又到了,于是土耳其的骑兵与援军一道。乘势对希腊人的左翼发起了一次猛烈的反攻,希军侧翼受到威胁。军心动摇,进攻全面受挫,不得不再次退出战斗。

 两次进攻失利之后,希腊人感到打不下去了,遂于31日夜里向布尔萨方向撤退。土军抓住战机,实施追击,又给希军造成重大伤亡。

 此时,南路希军曾一度将乌沙克前线的土耳其守军击退,占领了阿菲永城,但在伊诺努获胜的土军迅速南进,从希军北面发起进攻,退却中的南路土军也掉过头来进行反击,希军抵挡不住,只得放弃阿菲永,退回到乌沙克方面。

 至此,第2次伊诺努之战又以希军的再次失败而告终。伊斯迈特将军因两次伊诺努战役的战功,在以后土耳其颁布姓氏法的时候,被授以“伊诺努”为姓。

 两次伊诺努战役的失败并未使希腊国王康斯坦丁罢休,他与首相冈纳里斯重新制订了一项侵略计划,同时在国阿大量补充兵员,将应征者的范围增加3个役龄,使侵土希军的总兵力扩充至20万人。

 英国和法国对希腊准备中的这次军事行动充满了希望,不惜将大战中剩下的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和英**官源源不断地运往小亚细亚援助希腊。

 7月初,希军已经完成进攻准备。按照作战部署,希军将在布尔萨布置1个军,在乌沙克以东布置2个军,在北路牵制性进攻的配合下,通过南路重兵的大规模突击,攻破土军南路的防线,从而掌握战役的主动权。

 土耳其现在又一次面临着不利的局面,总动员令才颁布不久,人力、物力的集中有待时日。全国的铁路网几乎都在敌占区,而民族政权控制区内的道路却未能修葺,战略物资只能靠牛马双轮车沿着泥泞的道路从远方运来,有时甚至还得肩扛背负,各地援军的行动也常常因此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西线的土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不及希军。面对这种情况,本来土耳其应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依托交通线上的各据点实行固守,尽可能迟滞希军的进攻,使西线土军主力能够在决战之前得到各地援军的增援。但糟糕的是,土军至开战之前仍不了解希军的作战意图,错误地认为希军的进攻重点仍在北路,因此将主力集中在厄斯基色希尔、伊诺努和屈塔希亚一阿勒坦塔什一带,而在南路的阿菲永只部署了2个师,另外在盖伊维和曼德列斯各部署1个师。由于这一失误,土军在战役开始后不久便陷入了被动境地。

 1921年7月10日,厄斯基色希尔一屈塔希亚战役开始。希军南路2个军在攻破土军防线之后,迅速向前突进,很快占领了阿菲永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接着,希军沿阿菲永至屈塔希亚、厄斯基色希尔的铁路北上,直扑屈塔希亚。13日,屈塔希亚的土耳其守军经过短暂抵抗后,不得不放弃阵地后撤,4天后,屈塔希亚陷落。于是,希军南北两路又转而夹击厄斯基色希尔,至20日,夺取了这个军事重镇。战役开始后仅仅10天,土军连连失利,相继失去了3座重要城市,前线一片混乱。

 21日,土军匆忙发起一次反攻,但立即就被击退。

 危难之时,凯末尔毅然下令西线土军全部退至萨卡里亚河东岸布防,同时请求中华帝国提供支援。

 应凯末尔的请求,中华帝**以保护巴格达铁路为由,向屈塔希亚方向推进了100公里,控制了屈塔希亚大桥,阻断了希腊军的前进方向。土耳其军避免了被包围的命运,趁机在另一侧重新集结。。。

第492章 中土安保同盟【二更】

 【今天第二更】

 中华帝国军在屈塔希亚大桥严阵以待,令希腊军队全歼土耳其军主力的企图破产。

 希腊军指挥官大卫中将亲自前往中华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