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我依稀记得,当年毕岚所造翻车,就设立在天津桥西。

不过比起这个来,可是小了许多呢……对了,这东西如何汲水呢?颖水可是低于地面啊。”

忽然,有人大声叫喊:“曹都尉,好了!”

曹汲和那绿衣少女交谈了一下,点点头,示意工匠离开。

而后,他命人牵来三头耕牛,拴在了水车下方的木罗盘上。把工匠全都驱赶走,而后命人赶动耕牛。牛拉着拐盘转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紧跟着,那水车的轮轴随之转动起来,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片刻后,从龙口中吐出一股清流,注入堤岸下方的水槽之中……

“阚大哥,开槽。”

少女娇声呼唤,水池旁边的一个青年,上前提起一个水槽挡板。

水流顺着几条沟渠,缓缓流淌出来,注入远处的田地当中……

刹那间,堤岸上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已干旱多时的田地,得到河水的浇灌滋润,立时透出生机。

耕牛转动拐盘,河水源源不断注入水池,而后有序的流入田地……

曹操不由得惊喜异常,手指着那水车,半晌说不出话来。

“计算出来没有?”

荀彧连忙向旁边的随从询问。

“回侍中,依照这种情况,一天须有三次轮换,一台水车,全天运转,要六至八头耕牛……其水量,估计今晚过后,这一片田地就可以浇灌完毕。卑职刚才计算了一下,如果一百二十架水车,便可以保证许都周遭大半田地不受旱情影响……如果推及整个豫州,还需另行计算。”

荀彧那瘦削的面颊上,透出一抹笑意。

曹操站在河堤上,看着那源源不断流入田地的河水,欣喜若狂。

他心里急速盘算起来,片刻后突然道:“子扬,我有一事,与你商议。”

刘晔愕然道:“司空何事,但说无妨。”

“我欲将诸冶府,自少府分出。”

“啊?”

“我有意将民曹与诸冶府合并,设民曹都尉,掌工匠,冶炼,水利等事务。隽石本就长于诸冶,如今又设计出这等神器,可以为民曹都尉……恩,就归于司空府治下,任司空曹掾。”

对曹操而言,龙骨水车,还有诸冶事务,都极为重要。

最好能在他的掌控之下……

司空曹掾,直接听命于曹操,而民曹都尉,就如同一个职权范围。

与曹汲之前的诸冶都尉相比,俸禄上相差不多,不过是比千石转为秩千石,属于千石俸禄的第二等。再往上,真千石俸禄,一般是九卿副手,比如少府丞、司空丞,廷尉正之类的官职。

别看只挑了半级,可这半级对许多人而言,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迈过这一步。

特别是在三公九卿治下的属官,除非有外放的经历,如果只在京师,没提升半步,都极为困难。

刘晔这心里,多少有些不太舒服。

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出色的下属,如今又要被挖走。

诸冶府从少府分离出去,对刘晔来说,等同于减少了一块极大的利益。

但曹操既然说出来了,刘晔即便不满,也只有点头。自董卓之乱以后,许多官职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曹操增设屯田都尉,屯田中郎将,都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单独设立。所以,即便设立民曹都尉,也算不得什么出轨的事情。说到底,民曹都尉类似于虚职,谁也说不出话。

“司空既然有此打算,子扬焉敢不从。”

曹操脸上的笑意,更浓。

那边,荀彧也已经计算完毕,兴致勃勃的跑上来。

“司空,请即刻下令,赶造这曹公车。”

“啊?”

曹操一怔,“曹公车?”

“是啊,我刚才派人问隽石,这神器何名?他回答说是曹公车。”

曹操哈哈大笑,手虚指曹汲,摇头道:“这曹隽石,也变得不老实了,竟学做这等阿谀之事。”

刘晔荀彧,同时在心里鄙视。

你就装吧,指不定你这会而心里面有多高兴呢。

前有曹公犁,后有曹公车。

为啥这曹隽石就不能改名刘公车,荀公车呢?

荀彧看着曹操,忍不住腹诽不停。

“隽石旁边那女孩儿,是何人?”

“哦,那是隽石之子曹朋的未婚妻。”

“就是那个江夏黄氏之女?”

刘晔点点头,轻声道:“此女有大才,据隽石说,曹公车最初是由她提出了主意,由曹朋给予了意见,最后是隽石参与设计。此女之父,便是江夏名士黄彣黄承彦,才华非常出众。”

“竟有此事?”

曹操看着黄月英,又看到了跑到黄月英身边,拉着黄月英的手,一脸欢笑的夏侯真,脸上顿时流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看起来,此事当从长计议!

……

炎炎盛夏,酷热难耐。

朱赞拖着疲乏的身子,返回了官衙。

他吃过了晚饭,与幼子嬉闹了一会儿,便独自走进书房。

摆上了酒壶,他在条案后坐下,取出公文,开始翻阅处理。曹朋已离开雒阳近三个月,可是那桩推人下水的命案,却毫无头绪。朱赞命人搜索雒水上下游各二十里,也未曾发现尸体。以至于雒阳令对此极为不满,认为朱赞纯粹是浪费人力和物力。甚至连朱赞也认为,是不是曹朋看花了眼。毕竟,那天晚上曹朋是喝了酒……可是,那辆推车,还有当日夏侯兰等人的证词,又证明并非虚幻。这也使得朱赞头疼无比,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从条案上,拿起了一卷公文,喝了一口水,打开来。

这份案牍是从衙房提取的一些老案牍,朱赞是希望从过往的案牍中,查看有没有类似案件。

屋外,很安静。

朱赞在孤灯下,认真的查阅。

忽然间,他肚中一阵绞痛,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来人,来人……”

朱赞站起身,大声叫喊。

可未等他喊完,一口血喷出,人一头就栽倒在地上。

朱夫人就在花厅隔壁,听到朱赞的叫喊声,连忙放下手中活计,匆匆忙跑了过来。

一进花厅,他就看到朱赞倒在地上,只吓得朱夫人嘶声叫喊:“快来人,快来人……”

她冲到朱赞身边,把朱赞抱在怀里。

“夫君醒来,夫君醒来!”

只这一会儿的功夫,朱赞已经是气息奄奄。

不过,他目光澄亮,似乎觉察到了什么,轻声道:“夫人,糊涂……夫人,糊涂……”

话未说完,就又喷出一口血,湿了朱夫人的衣襟。

……

今天只有一更了!

状态不太好,思路有些混乱。

曹朋即将再次登场,接下来的情节,也格外重要。

所以老新不得不暂停一下,把后面的情节梳理清楚,为大家奉上更精彩的故事。

第264章 临危受命

雒阳北部尉,真三百石。

在东汉诸多职官当中,这并非多大的官位,甚至比不得一个下县的县长。可是,这个职务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雒阳,是东汉的帝都,雒阳北部尉的职责包括了雒阳北部城门,包括雍门在内的四个街坊治安。而这四个街坊,也是雒阳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四个街坊……

当年曹操任北部尉,杖杀蹇硕的叔叔。

如今,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也为这雒阳北部尉,增添了几分不寻常的味道。

出任雒阳北部尉者,必是曹操近臣。朱赞是曹操的老乡,和曹真又是结义兄弟,符合了近臣的概念。

如今,朱赞突然死去,立刻引发出一场轩然大波。

曹真在得知消息后,当时就昏迷不醒。醒来后,更嚎啕大哭……

而曹操,也感到万分愤怒。

雒阳局面,竟混乱如斯吗?

连雒阳北部尉,都难以保全性命?

六月初,雒阳令被罢黜。河南尹夏侯惇上书请罪,曹操二话不说,就罢免了夏侯惇的职务。

旋即,曹操在六月中,调东郡太守程昱,出任河南尹一职。

程昱,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元老之一,对曹操忠心耿耿。

其人性情刚烈,手段强硬,并有极高的权谋。出任东郡太守的三年中,程昱使东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而今,让程昱出任河南尹,是一个极为合适的人选,可以令京畿迅速平稳。

不过,河南尹有了,雒阳令由何人出任?

雒阳的情况本来就很复杂,如今又死了一个北部尉,使得雒阳顿时混乱不堪。

各方势力,纷纷行动,想要拿下雒阳令一职。曹操也很为难,实在不知道,该用何人为好。

“主公,我荐一人,可为雒阳令。”

司空府大堂上,董昭挺身而出。

曹操道:“公仁欲荐何人?”

“司空曹掾,颍川人陈群陈长文。”

“哦?”

曹操一蹙眉头,向堂上人看去。

荀彧、郭嘉、夏侯惇,包括即将上任的程昱,都没有出声。

“长文,是否资历略显不足?”

曹操不免有些犹豫,开口问道。

也难怪,陈群尚不到而立之年,虽被举为茂才,却没有执政的经验。而雒阳,是昔日帝都,论品秩,几与太守相同。而且雒阳如今情况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可说的鱼龙混杂。陈群年纪青青,且不说他是否合适。就算是让他出任雒阳令,又是否能镇得住场面呢?

此前雒阳令,是朝廷老臣,有资历。

而夏侯惇军功显赫,又是曹操近臣,可以震慑宵小。

但现在,程昱的经验不成问题,曹操很放心。可陈群的资历和威望,未必能够在雒阳站稳。

郭嘉咳嗽一声,“若说资历和年纪,长文的确是有所亏欠。

不过司空莫忘记,长文祖父陈寔,乃颍川四长之一,门生故吏无数,声望极高。长文之父陈记,也是颍川名士。长文出身于陈氏家族,有着极高的优势。至少雒阳那些高门子弟,就必须要卖长文一个面子。此外长文性情清雅,遇事沉稳。漂泊多年,阅历也非常的丰富。

仲德长于刚强,长文则擅于怀柔。

此一刚一柔,相得益彰,配合起来也好行事。若换一个资历深厚,且性格刚强之人,未必肯听从仲德调遣。而且,既然是由仲德出任河南尹,那么最好还是请教一下,他的主意……”

曹操的目光,立刻落到了程昱身上。

程昱身高八尺三寸,有190公分的高度。

在堂上,他的个头明显最高,一站起来,立刻令人感受到莫名的威压。

程昱,兖州东郡东阿人,生有一部美髯,相貌堂堂。见曹操向他看过来,程昱沉吟片刻,点头道:“奉孝所言极是。”

自家事自家清楚,程昱对自己的弱点也非常了解。

他可以在东郡做的完美,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兖州人,于地方百姓而言,自然亲善许多。而且东郡历经吕布之乱以后,破败不堪。世族豪门,几乎声威不再,也就能使他顺利推行政令。

然而雒阳……

如果没个有家世的,还真不好做事。

毕竟,程昱的名望,远不足去威慑那些世家豪门子弟。

但陈群却不同。他出身颍川,就毗邻雒阳,所以对雒阳也很熟悉。颖阴陈氏家族,乃颍川几大世族豪门之一。陈群有功名,有才华,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无人能比拟的好爷爷!

只凭这一点,他就能在雒阳站稳脚跟。

至于年纪、资历?

有年纪,有资历,未必就能出任雒阳令。

“既然如此,立刻招长文前来。”

既然程昱也认可了陈群,曹操自然不会再有疑虑。片刻后,陈群被带到了堂上,深施一礼。

他已经听说了,自己很有可能会出任雒阳令,所以在曹操任命之后,并未感到吃惊。

“长文,你此去雒阳,责任重大。

这其一,你需要尽快使雒阳恢复秩序,不可再令其反复。

其二,雒阳的情况,如今相对不妙。自董卓迁都长安,火焚雒阳之后,雒阳城池破败,若遇战事,恐难以持久。

前任雒阳令,因随驾之功,任职已四年之久,却并未给雒阳带来太多改变。此次你前去任职,不可再如你前任,无所事事,听之任之。

其三……想来你也听说来,前雒阳北部尉朱赞,被离奇毒杀,死因至今未能查明。我需要你尽快查清楚此事,将杀人凶手找出来……长文,你有没有什么要求?若有,只管提出来。”

这句话出口,也表现出了曹操整治雒阳的坚定决心。

陈群沉吟片刻,抬起头来,目光澄亮,“司空,群此去雒阳,需有一人,也必须由此人,出任雒阳北部尉。”

“哦?”曹操不禁好奇扬眉。

程昱道:“你欲荐何人,出任北部尉?”

陈群笑而不语,向郭嘉看去。

“不行,奉孝怎可出任雒阳北部尉?”

曹操话音未落,郭嘉就笑着摇头,“主公,长文并非此意。就算我同意,估计他也看不上我。”

“那……”

“我想,我已经猜到了,长文所荐之人是谁!”

……

一转眼,暮夏将过,初秋将临。

山外,烈日炎炎,依旧是滴雨未落。

但由于曹汲造曹公车,并在荀彧亲自督促下,迅速在豫州推广。至六月初,曹汲马不停蹄,带着民曹官员,行遍陈群梁郡两个旱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大约三百余架曹公车,沿河设立,汲水开渠。三百多架曹公车,听上去数量并不算多,对于两郡之地而言,不过杯水车薪。

然则,至六月末时,豫州各地共两千余架曹公车架设完毕,或多或少,缓解了一些旱情。

曹汲也因此,而出任民曹都尉。

曹操在强行通过,拜曹汲奉车侯,以奖励曹汲在过往三年中,所做出的种种贡献。

造刀!

重开河一工坊!

造曹公犁,创曹公车,献三宝(马鞍、马镫和马蹄铁),此种种贡献,都使得曹操收获颇丰。

虽然许多人反对,但也有许多人表示赞同。

出人意料的是,孔融等原以为会强烈反对的人,竟然保持了沉默。

这与曹朋之前写八百字文,复又拜师胡昭,有一些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孔融这些人,算是认可了曹朋的文采。同时,奉车侯不过是一个名号侯,没有实权,没有食邑,当不得什么大事。自桓帝以来,这名号侯多不胜数。连宦官都可以出任侯爵,曹汲做了这么多事,立了这么多功劳,为何不能得一个名号侯的爵位?对此,孔融等人,都没有反对的意见。

不过朝堂种种变故,与曹朋并无太大关系。

此事的他,正身处陆浑山中,每日在卧龙潭书院听讲,做功课。闲暇时,带着郭寰和步鸾,游山玩水,欣赏卧龙谷美景。山中凉风习习,山花烂漫。行走其中,总使人心旷神怡……

“周奇,又在习武?”

大清早,曹朋就看到周奇和几个青年,在水潭边练武。

曹朋走过去,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周奇等人纷纷回应:“阿福,今日可是来得晚了。”

山民民风淳朴,又好勇斗狠。曹朋来到卧龙潭之后,便觉察到了这一点。于是便主动教授周奇等人拳法。当然了,他不可能似教王买邓范那样的传授周奇,毕竟这里面有亲疏之别。

周奇等人一开始不服气,于是便和曹朋过招。

他们的拳脚,大都是野路子,没有什么章法。虽说经常和人打架,但却比不得曹朋这种经历过战场杀戮,生死考验的一流高手。曹朋一个人打周奇四五个,轻松异常,不费吹灰之力。好在周奇这些人输得起被曹朋打败了之后,便开始听从曹朋的教诲,每日练习拳脚。

一来二去,曹朋和这些青年的关系极好。

“哪里晚了?”曹朋笑道:“山中晨间雾气重,水气弄,不适合练功。

这练功要有章法,可不能随便练习。以后,逢大雾天气,最好别练功,在家里休养为好。”

雾气中,难免会有各种杂质。

所以在大雾中练功,很容易起到反效果。

曹朋说罢,把衣服挂在一个树上,在水潭边活动了一下身子之后,开始进行白虎七变的练习。

白虎七变,其实就类似于七个模仿猛虎习性的动作。

虎扑,虎胯,虎吼、虎坐、虎抱、虎翻身和虎甩尾。七个动作可以独立,但又相互联系。这是最为原始的拟虎拳,每一个动作,融合了道家的修炼之道,是左慈煞费苦心演化出来。

这种练功方式,最初可以强身健体,保养元气。

曹朋发现,依照这种练法,到最后,可以凝练‘势’,这也是他目前,最为需要的一种功法。

七个动作,做起来很艰难。

每次演练完毕,曹朋总是大汗淋漓。

气血强壮,骨力勃发,而后一套太极,可以使气血凝实,骨力强盛。

每天一次练习,曹朋都能够有极大的收获。卧龙潭风景怡人,恰好也适合于道家功法修炼。

这两天,胡昭出山去陆浑,所以暂停讲课。

曹朋的时间就宽裕了,练功的时间,也随之延长。

总体而言,这次来陆浑山收获不小。只是隐隐约约,曹朋感觉到,司马懿不似最初的热情。

用周奇的话,“司马懿太傲了,谁都看不入眼。”

但曹朋却不认同。

司马懿并不孤僻,也不是一个难接触的人。他大致上能觉察到,司马懿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恐怕是源自于他内心中的骄傲。也许,自己刚来书院的时候,锋芒太露,令司马懿感到了压力。似司马懿这样的人,断然不会允许自己不如别人。从他整天捧书苦读,可以看出端倪。他在用功,他希望能超过曹朋……毕竟他出身好,年龄大,很难忍受不如曹朋的现实。

争强好胜……

此司马懿,还达不到后世司马懿那种水准。

练完了拳脚,曹朋和周奇等人打了个招呼后,施施然往家走。

换好衣服,他坐在简陋的竹制门廊上,拿起一卷《论》,准备好好阅读一番。这《论》,越读就越是感觉奥妙无穷。看似是仲尼和弟子们的问答,却又包涵了无数做人道理。

学问学问,说穿了就是学做人。

曹朋如今颇为惬意,惬意这种悠闲的生活……

“公子!”

就在曹朋刚静下心的时候,步鸾步履匆匆的跑过来,“先生回来了,他要你马上过去见他。”

“老师回来了?”

曹朋一怔,感觉有些诧异。

胡昭此前走的匆忙,所以曹朋也不知道,他出山去做什么。

如今又匆匆回来,而且一回来就让人来找自己……莫非,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曹朋连忙登上黑履,把书卷交给步鸾,让她收拾好,然后直奔书院后阁而去。后阁门外,司马懿正等着他。见曹朋过来,他上前紧走两步,轻声道:“友学,老师已在书房等你多时。”

“师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老师这么着急找我?”

“不太清楚……不过老师是和三个人一同回来,你快过去吧。”

曹朋不敢耽搁,忙匆匆来到书房门口。

脱下黑履,他登上门廊,走进书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