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刻召集众将,前来议事。”

“喏!”

董昭不敢怠慢,连忙转身准备离去。

却听曹操道:“对了,派人去渎亭,让友学前来。”

看起来,主公对那个曹朋,还真的是够重视。一个小小的渎亭校尉,说实话并不足以列席会议。

而曹操却在这时候把曹朋找来,岂不是说明了,他对曹朋的重视?

董昭觉得,自己之前的决断,并没有做错。

也许,应该再亲密一些?

“主公,不若我亲往渎亭走一趟?”

“也好。”

董昭立刻领命而去,曹操站在台阶上,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派凝重。

终于,要开始了?

……

细雨霏霏,二月时,春雨不绝。

董昭带着亲随,沿官道行进,只见路两边,绿柳摇曳。

从酸枣离开之后,他一路直奔渎亭而去。当途径小潭时,就见一座军营在潭边矗立,从营中传来嘹亮号角声。一队队兵马,从营中开拔出列。士卒冒着细雨,在空旷的原野上操练。

他们的操练,并不似常规操演。

而是在一连串的口令声中,不断变换队形。

一员大将正端坐战马上,穿着和军卒并无区别。

在他身边,几名小校不断摇晃令旗,传递口令……

董昭认得这员大将,好像是叫韩德。

此前曾在长水营做事,跟随夏侯尚……后来,被调至曹朋麾下,如今应该是一部军司马。

“信之。”

董昭招呼一声,催马上前。

信之,是韩德的字。

听到有人呼喊,韩德扭头看去。

见是董昭,他连忙拨马迎过来,在马上拱手道:“董祭酒,您怎么在这里?”

“我奉命往渎亭,有事要见你家校尉。

怎么,你们这种天气,也要照常操演不成?”

韩德笑道:“祭酒笑话了,这那算得什么操演?不过是出来活动一下,免得他们无事可做。

真正的操演,还是得到渎亭大营那边。

校尉操练起来,比这可要狠多了……”

董昭眉头一蹙,朝着那些在细雨中练习队列的军卒看了看,有些弄不太明白。

不过,他倒是知道,这种队列是曹朋创造出的练兵之法。当初典韦和许褚相争的时候,典韦就是靠着这种操演之法,在短短时间把一群临时征召来的锐士捏成整体,并且战力奇强。

后来这种队列操演,被许多人所采用。

虎豹骑也是按照这种方法训练,据说效果非常好。

只是,这‘一二一’的喊,真的能有用?至少在董昭看来,还看不出什么好处。

与韩德说了两句,董昭便带人离去。

一路上,他都在思索,曹操叫曹朋过去的原因。

难道说……

董昭搔搔头,似乎想到了什么!

抵达渎亭大营的时候,雨已经停了。

可是董昭却被军卒,拦在了大营之外。

看守辕门,负责警戒的,是郝昭所部黑眊。

“非是小人不肯放行,实校尉有令,未得准许,任何人不得进出营寨。”

“那烦劳你代为通禀一下。”

董昭倒是没有生气,反而轻轻点头称赞。

他对身边的亲随说:“没想到这曹友学,倒是颇有些周亚夫之风。”

黑眊进大营后,不一会儿,就见田豫跑出来。

董昭不由得有些生气,这曹朋的架子,未免太大了些。你虽说是司空的族子,可我是司空祭酒,论官职比你大了好几级。我是前来为司空传令,你把我挡住也就算了,怎地连迎接一下也不见呢?

田豫看出董昭的不快,在进入辕门后轻声道:“非是校尉不迎接,而是校尉正在操演兵马,脱不出身来……”

“哦?”

董昭闻听,不免有些好奇,“那可否带我去观摩一番?”

“这个……倒不成问题,只是那边环境有些不好,只怕怠慢了祭酒。”

董昭大笑,连道无妨。

田豫带着他,直奔后营校场。这后营校场的面积很大,毗邻河畔。只见一片泥泞的空地上,一队队军卒,正大声的呼喊口令,在列队行走。水坑,泥塘,在他们眼中似乎全然无视。在一面麾盖下,曹朋站在一辆战车上,手扶佩剑,表情严肃,凝视着军卒的队列操演。

“你们为什么不前进?为什么停下来?”

就见一队兵卒,在河边突然停下。

从曹朋身后飞骑冲出一名小将,来到那队兵卒面前,厉声嘶吼。

“军侯,再往前就入水了。”

“那就入水!”

军侯面目狰狞,手中短棍狠狠的抽在那队长的身上,“校尉并没有更换口令,既然没有更换口令,你们就要继续前进。不要说入水,哪怕在你面前的是刀山火海,你们也不能退缩。”

说着,他一把从那队长的手中抢过令旗。

“听我口令,踏步前进。”

在这名军侯的带领下,一队军卒竟无视面前大河,迈步行进。

董昭站在校场边上,看着眼前这一幕情形,也不禁目瞪口呆……这,又算是哪门子操演兵马?

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

曹朋不是什么兵法大家。

指挥个把人不成问题,但若说指挥千军万马,可没那么容易。接掌渎亭之后,曹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恢复训练。这场战事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所以曹朋必须要抓紧时间,把手中这些兵马捏合成型。这并不容易,一群溃兵,想要恢复士气?那里又是简单的事情!

“校尉在掌控渎亭之后,便下令将所有兵卒的名册登基完整。

姓名,住所,家中家眷……校尉在军中下了连坐之法,凡无法完成训练者,一人不成,整伍连坐;一伍不成,整十连坐;一什不成,整队连坐;一队不成,整屯连坐……如果出现逃跑的现象,校尉会立刻命人缉拿家眷,满门连坐。如此才算是将这些人老老实实看住。

校尉有一句话说的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他很少在操演时发表什么意见,可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一刻不放松,全营都必须操演下去。”

田豫向董昭解释,不过董昭还是疑惑不解。

“这样操演,有何用处?”

田豫笑道:“至少他们知道配合,知道协作,知道什么是军令如山。”

“什么意思?”

“校尉说,这种时候,练习搏杀的用处不大,毕竟那不是一两日就能练出来。但上了战场,最重要的不是个人有多厉害,而在于他们之间的协作。这种队列操演,就是为了培养他们的默契。不一定要达到进退如一人,但也能让他们知晓,身边伙伴的重要,懂得相互配合,相互保护。唯有这样,即便逢战败时,也不至于迅速溃败……总之,好处的确是不少。”

校场中,鼓声隆隆。

董昭看着一队队兵马行进、后退,队形随着旗号变幻,也不由得轻轻点头。

不过,他来这里并不是为了观看操演,而是为传达命令。

“国让,司空有命,命校尉离开前往酸枣议事,还请你尽快告知校尉。”

田豫二话不说,拨马直奔麾盖。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就见曹朋挥手下令停止操演,而后在田豫的陪伴下,匆匆来到董昭跟前。

“董祭酒,司空唤我何事?”

“这个……主公只说,命你即刻前往酸枣。”

曹朋和董昭并不陌生,所以也没有那许多客套的赘言。

闻听曹操召唤,曹朋立刻回军帐换了一身衣服,然后点起一队飞眊,与董昭一起,返回酸枣。

“公仁先生,酸枣战事如何?”

“尚在僵持……不过这两日,袁绍的攻击并非特别凶猛。

河北兵马已渡河近十万人,主公现在也很担心,那袁绍说不定正积蓄力量,对酸枣发动猛攻。”

董昭倒也没有隐瞒什么,非常爽快的把形势告之曹朋。

末了,他轻声道:“酸枣众将如今也有些波动,军心不太稳定啊。”

曹朋一笑,“放心,主公必然已有腹案。”

但愿如此!

董昭嘴上虽没有发表意见,心里面却也不由得感到忐忑。

袁绍从最初的凶猛攻击,慢慢变得冷静下来。损失了文丑和高览,虽说令袁绍士气低落,可毕竟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绍手中的兵力毕竟摆在那里,的确是让人感到有一些忧虑。

他现在放缓攻击,摆明了就是为之后的全力出击而做准备。

曹操之前虽说和袁绍各有胜负,看似在伯仲之间,但能否应付袁绍的总攻?董昭也说不清楚。

……

一路无事,曹朋和董昭赶回酸枣时,天已经黑了。

酸枣府衙之中,曹操和军中将领亲信们,正商议事情。董昭领着曹朋,径自来到衙堂之上。

曹操见曹朋来了,也只是微微一笑,示意他坐下。

“究竟什么状况?”

“主公似决意退兵。”曹真低声回答。

曹朋暗自倒吸一口凉气,脑海中立刻反应过来,这其中的奥妙。

曹操此时退兵?

莫不是官渡战场,已经布置妥当?

他抬头看去,就见荀攸正在向曹操禀报军中情况。如今,曹军在延津战场上,已调集了三万余兵马。其中由陈留而来的乡勇郡兵,大约两万人,而曹操本部兵马,也在万人左右……

兵力悬殊太大了!

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三倍。

而且,酸枣无险可守,如今只能勉力而战。

所以荀攸向曹操建议,继续坚守酸枣,恐怕损失更大,不如尽快撤退。

曹朋听得出,荀攸这是和曹操商量好了。之所以说这些,是害怕军中将领,产生一些其他想法。

可这种事,根本就不可避免。

历史上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从袁绍营中收到很多部曲写给袁绍的书信。人数太多了,以至于曹操根本不敢去查看,所以直接命人将书信焚毁。而现在,恐怕已有人开始联络袁绍。

“如此,诸君就依计行事。”

曹操听完了荀攸的话,沉声道:“文谦领本部,藏于济水河畔。

袁绍若知我撤兵,必会下令追击。到时候,文谦可趁机出击,击溃袁绍追兵后,迅速退过济水。而后以济水为天堑,死守陈留,与公明遥相呼应。袁绍到时候,必然不敢轻易出击。”

乐进起身领命。

“友学!”

曹朋和曹真正低声交流,忽听曹操呼唤他的名字。

他连忙抬头,起身道:“末将在。”

“渎亭方面,可做好准备?”

曹朋回道:“主公放心,渎亭已准备妥当,末将命人已命人在河西岸扎营,一俟主公经过渎亭浮桥,就立刻将浮桥摧毁,延缓袁绍追击。”

“甚好!”

曹操满意的点头。

当初他命曹朋驻守渎亭,也就是为了保护好这条退路。

现在看来,曹朋已经非常清楚的理解了他的想法,并且做得非常出色。以雷霆手段控制住渎亭,就等于确保渎亭浮桥的安全。所以,曹朋在渎亭虽然大开杀戒,曹操也没有任何怪罪之意。在外人看来,曹操过于宠爱曹朋。可实际上,这也是曹操对曹朋一次重要的考验。

曹朋的做法,令他很满意!

不过,曹朋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主公,末将还有一个问题。”

衙堂上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在曹朋的身上。

曹操问道:“什么问题?”

“主公撤离酸枣,那酸枣的百姓,当如何处理?”

荀攸愕然,向曹朋看去,“友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曹朋道:“末将只是突然想起了白马。”

“嗯?”

“当初颜良渡河,偷袭白马后,在白马屠城,令白马变成了一座空城。

观其部曲,便可知袁绍为人。若主公撤走,袁绍恼羞成怒之下,会不会下令屠杀酸枣百姓?”

荀攸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回头看向曹操。

这,倒是的确很有可能!

袁绍并非是什么仁善之辈,那家伙发起狠来,也极为凶残……去年,袁绍击败公孙瓒之后,就曾下令屠城三日,令易京变成了一座空城。这次渡河而战,袁绍损失更甚于当初和公孙瓒交锋。特别是两员爱将被杀,使得袁绍无比愤怒。曹操在酸枣驻防许久,难保袁绍不会迁怒酸枣百姓。一旦曹操撤退,袁绍占领了酸枣,必然会带来一场酷烈的血雨腥风……

可问题是,曹操也没有办法!

这年月,屠城的事情多不胜数,几乎成了一种习惯。

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也曾屠尽彭城……

“友学的意思,难道继续坚守酸枣?”

曹朋连忙道:“末将并非这个意思,只是希望主公在撤退时,能考虑一下酸枣的三万生灵。”

“你是说……”

“主公撤退,何不率百姓一起离开?”

曹朋此话一出口,衙堂顿时好像炸开了锅一样,议论纷纷。

董昭道:“这不可能……我们这次是退兵,若带着三万百姓行进,势必会拖延退兵的速度。”

许多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几分嘲讽之色。

而对于曹朋来说,他也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危险,实在是太大。

历史上,曹操攻打荆州时,刘备带着十万百姓逃离新野,结果一日只行进二十里,最后被虎豹骑追击,死伤惨重。如果曹操带着酸枣百姓撤离,很有可能会提前上演长坂坡那一幕溃败。

可是,曹朋还是希望曹操能够接纳他的意见。

当初在白马时,他曾感慨颜良对白马的屠城,并感到无比愤怒。

所以,他实在是不忍心,酸枣再出现白马的那一幕惨剧。哪怕是明知不可为,他还是想争取一下。

“主公,朋也知道,这样做会很危险。

可主公有没有想过,当主公入驻酸枣之后,就等于是把酸枣三万余百姓生生拖进了这场战事。而且,自开战以来,酸枣百姓给予主公诸多支持。难道说,主公现在退兵,就要放弃那些百姓吗?那些人,可都是主公的子民,是大汉的子民……主公不过费些手段,却能令三万百姓存活下去。他日传扬起来,世人必言主公仁义所以,朋斗胆,请主公三思。”

说罢,曹朋撩衣跪下。

曹操陷入两难。

不可否认,曹朋说的也有道理。

可自古以来,打仗就是这样……带着三万平民百姓撤离酸枣?那可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

曹操的性格,是那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性子。

说穿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在意虚名。

他向荀攸看去,却见荀攸轻轻摇头。

很明显,荀攸并不赞成这样的行为……举城撤离?变数太大曹操也无法肯定,会是怎样结果。

但曹朋话语恳切,曹操也不知该如何拒绝。

沉吟良久,他苦笑一声道:“袁绍是否会屠城,尚在两说。可如果举城撤离,却非一件易事。别的不说,如今酸枣守军不过三万,根本无法确保他们的安全。弄不好,甚至会全军覆没。

友学,这件事情,我不能答应。”

“可是……”

“友学,你莫赘言,一切依计而行。

兵法有云,兵贵神速。若带着三万酸枣人撤离,弄不好会暴露我的意图,这个责任,谁可担当?”

曹朋,也不禁沉默了!

但他并没有起身,依旧跪在衙堂,“请主公三思!”

“胡闹!”

曹操见曹朋仍是如此,不禁勃然大怒。

他站起身,甩袖离去。

荀攸等人纷纷起立,默然从曹朋身边行过。甚至有几人偷偷嗤笑,似乎是在笑曹朋的异想天开。

“阿福,别闹了!”

曹真走上前,想要搀扶起曹朋,哪知却被曹朋甩开。

“我没有胡闹,我只是想保住酸枣这三万生灵。”

“可你应该清楚,这不可能。”

曹朋大声道:“不是不可能,而是肯不肯……我听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我们也不能用得上时,便是‘民为重,君为轻’,用不上时,便弃之如敝履。

主公,我知道你在听。

我只是希望,主公能为那些一直归附于主公的苦哈哈们想一想,给他们一个可以看到的希望。”

曹真站在曹朋身边,不知道该如何劝说了!

……

天色已晚,曹操站在花厅的门廊上,负手不语。

他思绪有些混乱,曹朋的呼喊声,犹自在他耳边回响不止。

用得上时,‘民为重,君为轻’,用不上时,便‘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何等刺耳的言语,令曹操的心,也不由得一阵阵抽搐。举城撤离?亦或者是单独撤走?这是一个关乎生死的问题。曹操深吸一口气,在回廊上徘徊,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友学这么做,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不知道,这妇人之仁要不得吗?这是在打仗,可不是在游戏……

但耳边又有一个声音,在不断的嘶喊:答应他,答应他!

自入仕以来,曹操从未似现在这样的为难。

原本已经下定的决心,在此刻却变得有些犹豫……这该死的阿福,分明是给我出了道难题。

“文质。”

“喏!”

“友学他……”

“曹校尉还跪在衙堂上。”

曹彬轻声道:“我阿兄怎么劝他,他也不肯起来。”

“这孩子,这是怎么了?”曹操突然有些暴怒,“在下邳时他放走了吕布家小;如今又这样固执,他这是在逼我啊。”

曹彬吓得闭上了嘴巴,低下了头。

曹操看了他一眼,“文质,你以为,我该不该答应?”

“这个,侄儿不知。”

曹操心中的烦躁感,越来越强烈。

他轻声道:“你不是不知,你是不敢说……”

曹彬,更噤若寒蝉。

停下脚步,曹操站在门廊上,用力呼出一口浊气。良久后,他轻声道:“立刻请公达前来!”

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八)

曹朋仍跪在衙堂上,腿已经没了知觉。

这次恐怕玩儿的有点大了不知道老曹会不会生气?亦或者,会因为此事,而对我有看法?

曹朋心里有些忐忑。

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

只是那天在白马城头,看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让他产生出许多感慨。

阴错阳差,重生于这一个时代,也是汉人最辉煌的时代。盛唐?在曹朋心里,或许算得上伟大,荣耀,可不知为什么,总有些疏离。前世他的身份证上标注的民族,是汉族所以也让他对汉,更感亲近。他实在不希望,汉人再去经历那个狗屎的‘民族大融合’的时代。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

可他还是希望能做点什么,能让汉人在这个动荡的三国岁月,多活下来一些。

今天能保住酸枣三万……哪怕只有一万人,也是一种胜利。也许我改变不了什么,但我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历史,朝着他原有的轨迹行进突然觉得自己似乎狭隘了,似乎偏执了……

不过那又怎样?

狭隘就狭隘了,偏执就偏执了!

曹朋深吸一口气,重又直起腰,挺起胸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