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话,这个时候否定曹朋,就是否定《三字经》;否定了《三字经》,那就是否定荀淑……

别说荀悦了,连素来稳重的荀彧,也表现出决绝之意。

那意思分明是冲曹操说:你要是不让曹朋当你儿子的启蒙老师,我就跟你急!

曹操看着众人,仰天大笑。

这一部《三字经》,不仅仅是曹朋的荣耀,更是他曹操,乃至整个曹氏宗族的无上荣耀……

“既然如此,就依诸公所言。”

……

《三字经》的内容,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夜之间,传遍了许都街头巷尾。

你聊天时,若不说两句‘三字经’,你就不好意思说你是读书人。并且,在颍川各大家族的推动下,《三字经》的内容,更迅速向外传播出去。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颍川书院,也准备变更课程,正式引进《三字经》和《八百字文》。不为别的,只因这两篇文章,太经典。

襄阳,水镜山庄。

司马德操一脸无奈的向黄承彦看去。

同为书院,他这水镜山庄自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三字经》的内容。

看着一脸得瑟的黄承彦,司马徽也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承彦兄,当年我与德公,却小觑了令婿。”

黄承彦手捻长髯,虽故作平静。

可是从他的眼眉中,依然能看出他的得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我江夏黄氏,亦可与中原名士争锋……

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

“学生曹冲,拜见老师。”

曹府厅堂上,曹冲奶声奶气的向曹朋行礼,总算是完成了这拜师的最后一道程序。

曹朋笑着,上前抱起曹冲。说起来,曹冲还真不太像曹操,随母亲环夫人的样貌似乎更多一些。

虽还是小小童子,眉目却极清秀,将来必然是个美男子。

曹操和环夫人站在堂下,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

曹朋低估了他那部《三字经》的威力!

与历史上原有的三字经不一样,曹朋所书的三字经,减少了海量的历史内容。没办法,比原有的三字经少了一千多年的沉淀,不减少肯定不可能。好在黄月英的学识不差,再加上阚泽的帮助,使得曹朋在原有基础上,将春秋战国,秦楚两汉的历史更加细化,总算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即便如此,还是比原文少了几百字……这时候,李儒给曹朋出了个主意。

增加名门望族的内容!

三国初,世族门阀的地位,已凸显出来。

在整个社会,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占居了社会的主导地位。虽然也有寒士涌现,但是从影响力而言,远远不如那些名门望族的力量。李儒认为,曹朋可以借这个机会,与那些名门望族打好关系。

历经董卓兴衰,李儒深知世族力量。

完全依附世族不行,但想要彻底根除世族,也不可能。

必须要在两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即能被世族门阀所接受,又要独立于这个社会群体之外。

这世上,终究没有绝对的公平。

有些人生来便是世家子弟,有的却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

李儒说:“公子不喜欢世家子弟可以,但却不能被他们所排斥,那样一来,必然是寸步难行。

那些世家豪门的影响力巨大,若能与他们交好,于公子益处甚多。

只从伏完一事便能看出,若当时世家豪门出面弹劾公子,即便是曹司空也无法护持的周全。”

内心里,曹朋讨厌世家豪门。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想要消灭掉这些世家豪门,实在是太难了!

即便是晚唐黄巢暴动,几乎杀尽了世家大族。可那些世家大族在劫难过后,凭借着深厚的底蕴,以大地主的面目重新出现;而后,他们的角色不断变化,学阀、财团……诸如此类的名号不断更改,但世家大族却从未消亡过。历朝历代,都会不断涌现出世家大族的精英。

重生五载,曹朋对世族也算是有了深刻认识。

真正的世族子弟,不是嚣张跋扈,不是横行霸道,而是以一种内敛的方式,低调的生存……

后世那些所谓的‘二代’,如今看来,不过是一群暴发户子弟罢了。

世家子弟有世家子弟的尊严和骄傲,只是你如果没有真正的接触,就无法感受到其中奥妙。

李儒的主意就是,借由三字经,与世家交好!

每个家族,总有一些出众,被族人所尊敬,声名显赫的人物。

比如颍川荀氏的荀淑,钟氏的钟浩,陈氏的陈寔;荥阳郑家的郑玄;赵郡李家的李牧等等。

金银钱帛,难以令世家子弟看重。

可是祖先的荣耀,若能推而广之,为世人知晓,对世家子弟而言,绝对是一桩了不得的恩情。

试想,当大街小巷传唱着‘淑神君,乃四长。有八子,皆成龙’的童谣儿歌时,偏偏自家祖先未能名列其中,岂不是一种羞耻?曹朋甚至没有想到,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三字经》已经变成了一个世家名门的风向标。有人说,若未名列《三字经》,就算不得名门。

由此可以看出,1722字,给这个时代所造成的巨大冲击。

卞夫人最终,偃旗息鼓。

当她看罢三字经的内容之后,便知道此事已无法阻止。

以前,还可以用曹朋年纪小,在士林中地位不显而作为攻击的借口。可现在,所有的借口都烟消云散。卞夫人是个聪明人,她知道,如果她继续捣鬼的话,势必会引发出巨大反弹。

有些事情要懂得适可而止。

卞夫人能以娼家出身,年过三旬徐娘半老仍受曹操的宠爱,就是因为她动身‘适可而止’四字。

既然无法阻止,那就随他去吧……

想到这里,卞夫人也就释怀了!

不过,曹冲去曹府拜师,卞夫人并没有去。

她在司空府中,命人把曹丕找来。

“子桓,小五今天拜师,你怎么看?”

曹丕对卞夫人一向很尊重,垂手回道:“友学才学过人,小五能得他教授,倒也算是一桩好事。”

“好事?”

卞夫人冷笑起来。

“与小五是好事,但与你,只怕非好事。”

此时的曹丕,毕竟年仅十四。

虽说他经历过许多事情,但终究还不成熟。如今的他,只是个半大的孩子,远没有历史上逼迫兄弟时的那份狠辣和果决。听到卞夫人这一番话,曹丕不禁愣了,有些不解的看着卞夫人。

卞夫人不由得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若非不得已,她也不想过早的破坏曹丕心中那份美好的童真。

可身为曹操之子,而且如今还是长子,如果他始终保持这份童真的话,迟早会落得个尸骨无存。

所以,卞夫人宁可曹丕早一点成熟。

“我有三子,子文好武,臂力过人,从小便立志为将。

小四好文,性情雅致,喜欢与文人士子接触。若以聪明而言,你兄弟三人小四为最,不过他所接触的,大都是些不成气候的人。虽有文采,却略显轻浮,恐日后难以成就大事……三人之中,你文比不得小四才思敏捷,武不如子文枪马纯熟……然则,我最关心的,却是你。”

曹丕身子一颤,双膝一弯,跪地道:“母亲……”

“子桓,你且听我说完。

我最关心你,也最看好你,只因你有大气度,颇似你父亲。此前,你大哥战死宛城,你大娘离开,才有为娘上位。但你要知道,为娘的出身,注定无法给予你太多帮助,你将来更多的,还是要依靠你自己……小五年纪虽小,却和你一样,有大气度。你父亲对他甚为疼爱,本就会令你陷入尴尬之境。而今,他又得了曹友学为师……虽然只是启蒙,却意义非同寻常。

曹友学,想必你比我更了解。

那孩子气运超强,短短几年,立下赫赫战功。

他如今虽然被削爵罢官,可凭他的底子,不需十年,必能官复原职。而且你父亲对他的信任,无以复加……我这段时间,仔细观察过他。那孩子心思很深,谋后而动……远胜朝堂上那些无用的耆老。小五这次拜了曹朋,日后气运必然会超越你,到时候你可就危险了。”

气运这东西,说起来挺虚幻的。

可谁也不能否认,这玩意儿确实存在。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曹冲的气运超过他,岂不是说曹冲将来,会在曹丕之上?

卞夫人虽然没有把话说明,可曹丕不是傻子,卞夫人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焉能不懂?

眼中,闪过一抹精芒。

“母亲,没那么严重吧。”

卞夫人冷笑一声,“我本以为没那么严重,但是……

曹朋坐拥大海西三成利益,此生无需为钱帛担忧。那三成利益,是你父亲赏赐于他,即便将来他不再控制海西,只要不犯大错,那三成利益必然归属于他。他与你子廉叔父,子孝叔父,关系密切;子丹是他结义兄长,日后早晚会执掌虎豹骑,成为你父亲的肱骨之臣……

而今,他凭借一部三字经,得了清流之名。

若依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早晚能成就宗师……世家大族,莫不与他交好,必然会对他鼎力支持。

小五若得他之助,凭借曹友学的能力,再加上小五的气运,二者联手,你以为你可敌否?”

“这个……”

曹丕的脸色,终于变了。

“而且……”

“母亲,而且什么?”

“而且我现在思想,曹友学深谙存身之道。

这一次,他大闹辅国将军府,被削爵罢官,看似是丢了气运。然则,正是他那一刀,会令你父亲对他更加信任。别看他丢了越骑校尉之职,其实一个小小越骑校尉,有算得了什么?

将来他若复起,必然一飞冲天,从此再也无人能够阻拦。”

曹丕,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母亲,即便如此,他日小五若真超过我,我也可以辅佐他。”

卞夫人笑了,“真的吗?”

她太了解自己这个儿子了如果是旁人,她也许会相信,但是曹丕,断然不会甘心为人下。

曹丕,闭口不言。

“子文可以辅佐小五,小四也可以辅佐小五。

惟独你不可以……你道为何?只因你的气度,和小五一样。当初你父亲和曹友学谈话时,我曾与小环旁听。当时你父亲对袁绍尚有畏惧,故而曾戏言,若天下太平,愿与袁绍共存。

然可知曹朋如何回答?”

“这个……孩儿不知!”

曹丕知道,当初曹操与袁绍决战前,的确是有些犹豫。

但曹操和曹朋谈话的事情,他还真是不太清楚……

卞夫人道:“曹友学当时只说了六个字,令你父亲改变了主意。”

“哪六个字?”

“一山不容二虎。”

曹丕心头一颤,再次沉默。

他是个有野心的人,而曹冲未来,有大气运。

他是一头老虎,曹冲呢?将来怕也是一头老虎把……

一山不容二虎,一山不容二虎!

曹丕突然倒头便拜,“请母亲教我。”

话到了这个份上,再遮遮掩掩,已没有意思。

卞夫人既然把他找来,那一定是有了腹案。曹丕知道,在这个时候,他的确是需要母亲指点。

“我与你八个字。”

“哪八个字?”

“内联兄弟,外结同盟。”

卞夫人深吸一口气,轻声道:“子文有武力,可为大将;小四才思敏捷,可为谋臣。你是大哥,如今他们年纪小,你更应该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知道,你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好兄长。”

打虎亲兄弟!

卞夫人这番话,说的是再明白不过。

子文,就是曹彰。曹丕,曹彰,曹植三人一母同出,这份感情,远非其他人可以相比。曹冲虽然也是他的兄弟,必定同父异母。如果曹丕能笼络好两个弟弟,必然成为最好帮手。

“那外结同盟……”

“子桓,你快十五了!”

“是。”

“今小五拜师,倒让我生出许多感慨。你也该有个师父,好好的修一番学业,莫再东奔西走。”

“孩儿,遵母亲之命。”

卞夫人道:“如今你父亲大胜,天下必然归心。

若说此前还有些观望之人,现在也会倾向于你父亲……所以,我思忖良久,为你想到了一位先生。”

“不知母亲,所言者何人?”

“便是那尚书右丞,司马建公。”

曹丕闻听,顿时愕然。

司马建公,也就是当年曾推荐曹操为雒阳北部尉的司马防,司马朗和司马懿的老子……

司马也是世族豪门,但是司马防……似乎名声略显不足。

不过,曹丕更相信,母亲绝不会害他。既然选择了司马防,那一定有原因,只是他猜不到。

“愿从母亲之命。”

曹丕再次叩首,而卞夫人妩媚娇靥,闪过一抹森寒。

小环,莫要以为你得了曹友学,就能成大事。咱们两人之间的战争,如今才刚刚开始罢了!

……

按照规矩,曹冲拜师之后,便要留在曹府。

环夫人本有些不舍,可曹操却觉得,让曹冲留在曹府,倒也没有坏处。

曹操的想法,环夫人很难猜测。只是曹操既然这样吩咐下来,环夫人自然也不可能出声反对。

只是,在回程的路上,曹操却显得兴致不高。

“司空,何故闷闷不乐?”

“我尝听说,袁绍有三子,只为立嫡,争吵不休。此次我能官渡大胜,也是因为袁绍麾下不能齐心,各有盘算。今日仓舒能得一名师,本是一桩好事,可是……夫人,袁绍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这一句话,令环夫人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第343章 泰山驾临

环夫人的心思,曹操怎可能看不明白。

只不过仓舒长大了,的确是需要有人教导。交给别人,他不放心,但若是曹朋,曹操便能高枕无忧。但这并不代表他会纵容环夫人正如他所说,袁绍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岂能不防?

而且,曹操相信,环夫人开启了战端之后,卞夫人必然会有回应。

夫人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曹操可以不去理会。只要是在他掌控之中,斗一斗倒也不算什么。

关键是,这其中要有一个度!

曹操提醒环夫人,就是要她明白这里面的轻重。

点到为止,他也不会再说什么。

包括卞夫人,曹操也会寻找机会。但摆在他面前的事情,可不仅仅是家常琐事,还有更多。

不知不觉,已入冬了!

在某一天清晨,当曹朋拉开房门时,却发现屋外,一片白皑皑,银装素裹。

建安五年的严寒,终于来了……

……

官渡大战的封赏,也下来了。

邓稷因鸡洛山之战,出谋划策有功,而被封为酸枣令,典农校尉之职;魏延也因此战斩杀袁绍大将韩荀,拜讨逆校尉与邓稷一同镇守延津。至此,魏延终于从一个普通将领,而升迁为正经的校尉。能够与邓稷合作,驻扎延津,对魏延来说,倒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

入冬后,曹楠让邓艾,随曹冲一起,拜曹朋为师,接受启蒙。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很轻松。

曹朋每天都会给曹冲和邓艾规定好课程,循序渐进的教导。

清晨,邓艾和曹冲会随着曹朋闻鸡起舞,锻炼身体,休息武艺;早饭后,两人则开始温习课业。教材就选用了《三字经》和《八百字文》。曹朋、黄月英还有阚泽,轮番进行授业。

也许再大一些,曹冲不一定能接受黄月英的教授。

但现在,他并不会在意黄月英女子的身份。

而且黄月英授业时,也非常轻松,讲解文章颇为有趣……到后来,荀彧找上门来,让他的次子荀俣,也随曹冲一同学习。这一年,荀俣年六岁,正好也是启蒙的年纪。至于荀彧让荀俣来拜师曹朋,是存了修好之意,还是为了曹冲而来?恐怕也只有荀彧自己的心里清楚。

不过,他必有修好之意。

说起荀俣,后世人也许了解不多。

在魏晋玄学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名叫‘言意之辨’。争论的焦点就是言语是否能完全表达人的意思。认为不能完全表达的,叫做‘言不尽意论’;认为能完全表达的,叫做‘言尽意论’。荀俣就是言尽意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他还有个弟弟名叫荀粲,却是言不尽意论的代表人物。为此,两人还曾进行过一次争论,并被人记载于《三国志》当中。

此时,荀粲刚出生,才一岁出头。

而荀俣只六岁,也不过一懵懂童子……

曹朋并不知道荀俣和荀粲,在历史中所占据的学术地位。

在他眼里,荀俣还是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想来荀彧让他过来,更多的是想要和曹冲结交。

也许,荀彧看得出,曹冲非池中之物?

天晓得,这些老大人的心思,曹朋无法猜透。

曹冲能有一个玩伴,倒也不是坏事。事实上,小孩子在年幼时能多一些朋友,有助于锻炼他的处世能力。反正荀俣也是个可靠之人,曹操没有拒绝,曹朋就更不会去妄作一个坏人。

“先生,我快要顶不住了!”

邓艾在小校场里,大声对曹朋说道。

只见他两腿弯曲,双手平伸,做出四平大马的架势。

一旁的曹冲荀俣早已经摇摇晃晃,比邓艾更加不堪……曹朋忍不住笑了,“你们这叫扎马?”

“可是我看先生教典存他们,就是这样。”

“只得其形,未获其神……扎马步,最重要的是一个‘马’字,要站出个马来。”

“站出马来?”

曹冲终于坚持不住,一屁股坐在地上。

曹朋道:“你们骑过马没有?”

“骑过!”

“纵马奔腾,人在马上,身体随马起伏……马步,也正是从骑马之中获得的拳术根基。所以扎马的时候,也要一起一伏,凭空扎一个马出来。”曹朋看着眼前这三个童子,脸上露出一抹凝重之色,“你们是不是真的想要习武?你们可要想清楚,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习武是一桩很辛苦的事情。若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你们也练不出什么,倒不如好好读书。”

汉代,是一个尚武的时代!

哪怕是小孩子,也对此极为痴迷。

曹操年轻时曾做过游侠儿,荀彧也曾佩剑游历天下。

至于邓艾……那更不用说了他老爹不通武艺,可曹朋却是个高手。平日里看曹朋教导别人习武,早已经眼热。好不容易说通了曹朋,让他教导自己武艺,邓艾又怎可能轻易放弃?

三个小脑瓜,小鸡啄米似地点头。

曹朋见此,轻轻点头。

……

晌午,曹朋先开课。

他讲解的,就是三字经。

作为《三字经》的作者,曹朋自然对内容滚瓜烂熟。而对于其中的含义,也非常了解。最重要的是,他有着领先这时代一千八百年的记忆……结合后世教育的特点,融汇这个时代的方法,往往能说的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也使得曹冲三人,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