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芬皇樵庖晾柿曜飞钡睦驳希挂渤鲎越G琶畔隆6杂⒐韪衤傻男纬善鹬匾饔玫拇笫怂贡鋈灿�1569年入剑桥大学学文学、哲学和部分自然科学。
20世纪以来,剑桥仍旧是人才辈出,包括3任英国首相,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凯恩斯,有数学家和分析哲学的创始人罗素,传记家和评论家史特拉赛,短篇小说家福斯特,生物化学家和科学史家李约瑟等都出于剑桥大学。印度前任总理尼赫鲁、拉吉夫·甘地,马来西亚前总理赫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都是剑桥校友。
世界顶尖的物理实验室
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是20世纪物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它相当于剑桥大学的物理系。实验室创建于1871年,至1874年建成,是当时剑桥大学校长W·卡文迪什私人捐款兴建的。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筹建并管理这所实验室,在他的主持下,卡文迪什实验室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初具规模,并且形成了卡文迪什实验室的传统——使用自制仪器。
麦克斯韦去世后,瑞利继任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卡文迪什实验室系统地开设了学生实验。1884年,汤姆生继任,实验室开始实行吸收外校及国外的大学毕业生当研究生的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体制,树立了良好的学风。
卡文迪什实验室通过对传统科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树立了新的学术研究风尚,形成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名的实验学派。
迄今,卡文迪什实验室先后共有26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在世界上享有“诺贝尔奖金摇篮”的称号。
校园生活
作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剑桥在授课和学术研究上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同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也造就了它独特的学风,给人极其鲜明的印象。剑桥大学的使命是:通过从事国际最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对社会做出贡献。
鼓励提问精神
剑桥大学的导师制是其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即由各学院为每个新入校的本科生从院士中指定一位导师以了解和关注其生活和学习,并对学院和大学负责,但不承担学生的教学,教学任务由各个学系的学习指导员所指定的辅导教师承担。因此,剑桥大学的教师负有双重任务,一是在学系里担任教学和研究,一是在学院里担任导师。
剑桥大学对教职员的态度是,承认教职员是学校最重要的资产,鼓励所有教职员完善发展自己。
剑桥大学教育指导原则,是鼓励提问精神,学科面要广泛,保证所有学科的质量和深度,教学和科研密切联系,大力支持研究人员,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入学要宣誓 发奖要游行
剑桥学生学习自觉刻苦,整个小镇弥漫着浓重的尊师重教的风尚。传统在这里得到尊重。学校图书馆,各学院学术大厅、餐厅等的墙上挂满了学校领导和知名人士的大型照片。
学生入学要宣誓:“我现在已成为剑桥大学的一名学生,我要刻苦学习,致力于剑桥的发展,以剑桥为荣……。”每次颁发奖学金,即使奖金数额很少,也要举行盛大的发奖仪式。毕业典礼完成后,由校长率领全体得到学位的学生在剑桥镇“游行”,接受市民的夹道祝贺。
上剑桥大学为水平不一的有识之士提供学术研究的机会,这里是求知欲强的学生们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门学科的圣地。剑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历来非常广。为了攻读更高的学位,或是为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通常有1/4的学生会继续学习深造。
剑桥大学的最大特点是学校的杰出学术成就,包括毕业生所取得的成就和在校教师的原创性研究。剑桥以传统和创新闻名于世,不断开出新的课程,不断有新的发明。学校开放性强,非常注重兼收并蓄,信息流通,并广泛邀请海内外学者到学校讲课或进行科学研究。
“学校+企业”的教学新模式
剑桥大学相信著名企业与大###姻可巩固名校的顶级地位,同时也可为杰出学生寻求到资金保障。学校打破了大学系科之间原本清晰分明的界限划分,一方面使研究所走出校园,教学也逐渐走向社会。另一方面,剑桥大学自身也在做新的努力让企业走进学校。
近年来,作为英国顶尖学术机构的,剑桥大学吸引了以美国微软公司为首的一大批高科技跨国企业踏进这所学校的大门,与其建立商务教学合作伙伴关系。
例如,微软公司老板比尔·盖茨决定,向剑桥大学投资亿美元,设立一项英国最大的国际奖学金。该奖学金共有230个名额,向任何一个国家的优秀学生开放。马可尼公司也宣布向该校投资6400万美元,其中大约2600万美元的资金供其自由支配,剩余的钱将支付给该公司在剑桥校园内设立的研究机构。
()好看的txt电子书
剑桥大学(3)
另外,剑桥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定的一个五年合作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可使剑桥大学从英国贸易与工业部获得最高达亿美元的投资,从私人企业获得2300万美元。为了配合这一计划,这两所大学还将为学生开设科技、设计以及经营方面的共同课程。
剑桥大学希望通过合作,帮助英国的商业和工业企业提高竞争力。“学校+企业”已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学生们将受益于学校与这些全球性公司的合作。这些必将会对未来大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剑桥与中国
从20世纪初就开始有中国的学生到剑桥大学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更是把我们带入一个充满浪漫和诗意的地方,令我们仰慕,令我们遐想。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浓浓的康桥情结挥之不去。
剑桥大学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有为之士。除中国著名作家徐志摩外,还有萧乾、叶君健等作家。除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外,还有张文裕、蔡翘、陈立、王应睐、刘佛年、王鸿祯、朱既明、王竹溪、戴文赛、伍连德、丁文江、王选、李林等科学家。
剑桥大学原校长布鲁斯爵士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也是剑桥建校近800年来第一位工程师出身的校长,同时他也是北京大学名誉博士。布鲁斯爵士为促进中英两国的科学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但促成李嘉诚基金会资助剑桥著名学者访问中国,建立了资助中国学生的专项奖学金“中国信用基金”,还成立了“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东亚研究所,扩大了剑桥中国问题研究在世界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于2002年正式授权西安外事学院开展剑桥普通教育课程教学,这是剑桥大学首次和中国内地院校进行这方面的合作。
2005年9月30日,中国政府和英国剑桥大学签署了有关设立联合奖学金的协议,计划在3年内培养45名中国经济建设急需的高水平人才。此项奖学金计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每年资助15名优秀中国学生,持续3年。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剑桥大学海外基金会将各出资一半,提供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和往返英国的旅费。
剑桥大学校长艾利森·理查德在签字仪式后说:“剑桥大学与中国的教育合作将是中英整体合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剑桥在国际教育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保证。我们将为在剑桥学习的中国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并希望与中国更多的学术机构建立联系。”
中国###部长周济演讲时说:“英国是欧洲地区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希望继续与剑桥这样的一流大学加强联合培训和联合研究项目,争取一种双赢的局面。”
留学小贴士
特色学科:理学、文学、法学、史学、医学和工学等
现任校长:艾利森·理查德
申请条件:雅思分,单项不得低于6分;或托福600分
申请期限:10月15日
费用情况:
申请费:14英镑
海外生学费:文科和数学6303英镑,理科8626英镑,医科15288英镑
生活费:约5890英镑
住宿费:约2670英镑
电话:(+44)122…333…3308
电邮:ucam…underaraduate…admissions@
网站:
地址:Cambridge Intercollegiate Application office,Kellet Lodge,Tennis Court RD。,Cambridge,CB2 1QJ,
牛津大学(1)
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这里的路不宽,只是静静地向四处延伸着。路两边那些陈旧的甚至有些斑驳的古老建筑,形形色色……你可能在不经意间错过这所沧桑的学校,可是800多年种下的辉煌是谁也抹不掉的伟绩,谁也不敢小觑的学术地位。性质:公立,综合性大学
位置:英国,牛津郡,牛津市
成立时间:约1096年
()
组成机构:包括39个学院,5所永久私人学院
校训:主照亮我
历史回眸
古雅、宁谧和纯朴,是牛津留给人最初印象。牛津大学城在伦敦西北方,路程约96公里。牛津大学是国际间备受尊崇之教学与研究中心,它的悠久历史和崇高地位,辉映在那些雄视着牛津市的古典和优雅的建筑中。
英国最古老的大学
牛津是中古世纪时期,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口。所谓津者,渡口之意也,小城因此而得名。牛津地理位置又居于南英格兰的中心,所以也成为当时陆路要冲。南船北马在此交会,一个繁荣而热闹的市集,逐渐在这里形成。
如今,虽然渡口已不复存在,但当时的老渡口遗址,仍然经常徘徊着热闹的访古者。河上荡泛的游舫,双双对对撑船的男女,加上堤岸上拥挤的游客,更能勾勒出一幅当年渡口的繁荣景象。
英国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就位于这个古老的小城。迄今为止,牛津大学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公元1167年,英王亨利二世禁止英国学生入读巴黎大学。随后,一批学识渊博的学者迁居牛津,并把这里发展成为英国经院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心。最初的科系设置有神学、法律、医学和艺术,还有一些自然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牛津最早成立了3个学院。当时欧洲的另外两个学术中心分别是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大学,这些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的建立,对当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重新发现和系统整理、研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学院附近还保留着一段牛津古城堡的城墙。13世纪初,发生在学生和小镇居民间的冲突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骚乱,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远赴剑桥,与在当地讲学的教士们一起重组了另外一个大学,这个依照牛津模式新建的大学就是今天著名的剑桥大学。
享誉全球的历史名校
牛津大学是一个自治的法人团体,英国政府拨给3/4的教育经费,但并不干涉大学的事务。作为英国思想和学术中心,牛津大学在英国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8世纪末,由工业革命引发的教育革命使牛津、剑桥两校在非宗教化、非贵族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牛津各学科的研究领域有所拓展,一些新兴的自然科学开始受到重视。大学的教学重点经历了经院哲学、古典学和现代知识三大阶段。牛津大学的面貌因此焕然一新,现已发展成为拥有39所学院,1万多名在校生的综合性大学。
牛津大学有辉煌的历史记录,拥有诺贝尔奖得主40多人,费尔兹数学奖3人,毕业生中有5位国王和25位英国首相。名人中有培根、波义耳、哈雷、亚当斯密、英国甘地、日本皇太子、约旦国王、万维网发明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科协主席、国防部首席科学家等。
牛津与剑桥二校享誉全球,其地位之特殊除渊源于英国上层社会,还在于历史悠久与独特的学制,在英国社会里牛桥(Oxbridge)一词即代表二校的简称。
当今风采
牛津并不只是依赖它过去的辉煌。今天的牛津,仍然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学有所成的精英和志存千里的学子。
学院拥有自治权
目前,牛津共有40多个独立自治的学院,按一种同美国相类似的联邦制度与大学相联在一起。每一学院由一名院长及若干院士主持。他们均为学术人士,从事于各类广泛的专业,大部分在大学兼有教职。大学本科直至1974年,均属于单一性别的学院。目前,除仍有一家学院只收女生外,所有的学院都同时招收男生和女生。
除了大学校徽外,牛津的学院都有自己风格各异的院徽。这些学院大部分都是综合性的而非单科性的专门学院,牛津的各个学院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校方也尊重这种权力。学院负责选择招收学生,指派导师辅导学生的学业,提供住宿、膳食等基本教学和福利设施,还要安排各类体育、团体社交活动。而大学主要是统一筹划全校的讲授课程,并以图书馆、实验室、电脑设备等形式提供教学资源,组织安排考试并给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等工作。
不断追求新的发展
在资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牛津大学除了在文史哲、法律、经济等人文社会学科一直保持明显的优势之外,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保持着学科前沿的位置。牛津的生物化学系是西方同类院系中最大的一个,它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30多名教授获有院士头衔。多样化、跨学科研究是该系的一个显著特征。生化系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分子基因学、分子细胞生物化学和生物结构学方面。它的实验室里拥有核磁共振、蛋白质结晶和分解、DNA排序等设备。
2001年5月5日,牛津大学投资1500万英镑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因特网学院,主要从事因特网的研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此外,牛津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也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塞德商学院是全欧洲发展最快最有声望的管理学院之一,学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于著名的大公司。
牛津大学(2)
曾在牛津学习和任教的罗吉尔·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天文学家哈雷曾获牛津硕士学位,“哈雷慧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包括撒切尔夫人在内的20多位英国首相以及克林顿等外国首脑等都曾求学牛津。诗人雪莱、作家格林等一批知名学者也都出自牛津。在800多年的校史中,牛津引以自豪的是拥有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作为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在世界大学之林里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设施、雄厚的师资队伍、近千年营造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环境使这所大学和这座城市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学生学者前来求学和做学问。
依稀可见的修道院作风
现今,牛津大学仍然有不少学院维持修道院的作风。譬如在餐厅分有一般座位及高桌,除教授、资深研究员或访问研究员外,均不得登堂上座。另外交谊厅也分Senior Common Room、Middle Common Room或Junion Common Room,一般研究生或研究员不能与教授或资深研究员同席,除非经过同意,否则会遭到驱逐出境。
有些学院上课时还规定必须穿黑袍,正式考试、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更是维系早期中世纪的旧规矩,相当繁文琐节,这也衬托出英国社会阶层的划分与保留传统的作风。
校园生活
()
牛津吸引了世界各地许多优秀的学生到这里留学。大概有30%是美国人,30%是欧洲人,差不多也有30%的亚洲人,也有一些来自澳洲和南美,而这些学生也十分喜欢这种混合文化。
著名的导师制
牛津学生课业进行主要经由两种方式:一是课堂讲授的安排,而各学院则提供导师人选。当然若干学院的师资,也同时受聘为大学教授,针对某个专题开课,供各个学院的学生来选读。学生申请入学时,一般是由各学院相关学科的教授,审查申请文件。而其中的一位教授,则成为日后学生专修科目的导师。此为英国教育上最著称的导师制度torial)。
导师是学生所选科目的学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深入学习。导师制相传是15世纪初创办“新学院”的温彻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新学院是牛津实行导师制的第一个学院。
导师在一学期中,每周和学生见面一次,每次上课,学生必须针对导师所开书目,或指定问题,准备一篇研究心得或短文。在师生研讨过程中,首先由学生宣读一次,而后由导师,或另一名参与讨论的学生,就文章论点,进行辨论及讨论。
导师制的精神,在训练学生逻辑思考及临场反应能力。同时对于8周一期,密集学期制的牛津学生而言,导师可以随时清晰的了解学生研习的情况。
牛津的大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搜寻和消化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观点并为之辩护。导师制教学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是牛津教学体系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牛津的办学思想是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倡独立思考和个人创造精神的发挥。牛津人把思想的创见看得更为重要。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艾略特的《荒原》和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等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多学科交叉别具特色
牛津大学的课程设置有着别具特色的专业体系和多样化的课程体系。牛津大学的学生一入学就要选定专业,该校现设50种专业,有些专业是单学科的,有些则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由于专业性质、学科范围、修业年限不同,各个专业的课程计划有很大的差异。
以颇受欢迎的哲学、政治与经济专业为例,该专业学制3年,第一年哲学、政治、经济三个学科并重,主要学习导论课,使学生掌握每个学科的基本工具、方法,发展自己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