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之吕布再世-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九九章 事成() 
首领们动心了,只有庸人才想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他们则不然,有野心有抱负,又正值壮年,心中对权力与荣耀极为渴望。

    “诸位想想,若是分裂数百年的东、西羌在你们手中得以完整统一,将是何等的盛举壮事。”

    吕布振臂一呼,趁热打铁,“届时本将军再向朝廷举荐诸位功勋,想来封侯拜相,也是指日可待。”

    在座的首领们被吕布这番鼓动的话,整的是热血沸腾,心里那叫一个憧憬向往,恨不得立马就冲上疆场,斩敌立功,以获将相之封。

    他们浑然没有想过,吕布要真有这般能耐,如何会只当个边防将军?

    不过现在没那本事,不代表以后也没有。

    首领们动了心思,吕布心中稍喜,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来:“我可以给你们提供战马以及兵器,至于诸位族内的妇孺老人,如果信得过在下,可以尽数迁往并州。本将军在此保证,让他们享受同本地汉民一样的待遇,修筑房屋,拨分田土。”

    “将军此言当真?”

    靠右下方的某族首领忍不住出声询问,他迁来北地郡多年,族内子民哪怕已经融入了汉人的生活习俗,当别人得知他们是羌人的时候,仍旧会低看一等。

    这种民族上的歧视,使得每个羌人的心里都非常难受。

    “若有半句谎话,他日必万箭穿心而死。”

    吕布当场立下毒誓,他是真心想将这些羌民迁往并州。

    并州地域辽阔,数倍于青、兖、冀、徐之地,然而人口数却连其一半不到,为何?

    因为穷。

    越贫瘠就越是没有人来,去年的黄巾之乱,轰轰烈烈。逃难流离的百姓数不胜数,他们背井离乡,大多是往司隶、兖、徐、扬等几处避难,你何曾听说有人要逃往并州的?

    一个地区想要发展,永远离不开人口,最底层的平民百姓,才是劳动力的基本保障。

    如果没有人口,就算有再多出群拔萃人物效力,也同样有策难行。

    这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个道理。

    吕布曾在五原同戏策秉烛长谈,那段时日里,戏策对五原郡乃至整个并州的未来,做了基本谋划。

    并州难以发展,主要有三点原因:人口少,气候冷,产量低。

    只要针对这三点进行改革扩制,并州慢慢发展起来,也未必没有可能。

    以前因为与鲜卑人的战争,致使并州动荡,土地破坏和人口损失极为严重。少有人愿意主动来此定居,只有一类人,他们不为任何人效劳,同时也为所有人效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商人的心思,大抵不过这十六个字。

    等到明年,吕布就准备同西域、以及诸胡互通商市。在五原郡内建立起市集,就和长安城内一样。

    只要能让五原发展起来,什么方法都大可一试。

    戏策做了总体规划,只负责动动嘴皮。实施监管之类的繁琐事务,自然要轮到严信这位郡守头上。

    “你们当我死了不成!”

    羌族内,过半的首领都准备响应吕布,起兵讨伐西羌。大长老猛拍桌面,怒声呵斥诸位羌人首领:“只要我还活在这世上一天,就绝不准你们再起兵祸!”

    吕布打得什么算盘,老人心中比谁都清楚。

    “大长老,你不想飞黄腾达,也请你不要拦着我们。”某位首领起身,摆明了自个儿立场。

    随着此人的表态,不少人都当场发声以应。

    大长老差点被气得吐血,帐下这些瓜汉,个个以为自己聪明,却丝毫不知,全都被这姓吕的玩弄于鼓掌。

    纵使将来赢得胜利,也不知会有多少族中儿郎为之殒命。

    “今天谁敢起这个头,就是与我先零羌为敌!”大长老不惜放下狠话,也要制阻众人。

    东羌各族里,就属先零羌人口最多,实力最强。

    然而诸位羌人首领这会儿脑子发热,根本不买账:“大长老,西羌不敢打,就会在这里恐吓我们?”

    “我提议,废除大长老,推举新的首领带队指挥。”有人高声说着。

    大长老气得怒呼,这摆明了是想造反呐,“来啊,将他与吕布给我一同拿下!”

    吕布左右看了一眼,却没人动手,连大长老最为亲信的先零羌首领也劝说起来:“叔公,吕将军说得没错,这种受制于人的憋屈生活,我们已经过了几十年,也该翻身压一压西羌人了。”

    大长老心中重重叹息,整个人如同瞬间苍老了十岁,坐在那里,再也提不起半分精神。

    是他握不动刀了。

    众叛亲离,大势已去。

    新的首领很快推举而出,是大长老的侄孙,也是如今先零羌的首领,无弋(yi)匈岿。

    毕竟先零羌的实力摆在那里。

    东羌人答应出兵,吕布此行的目的也算是圆满落幕。

    他在凉州几经生死,既然有人想坐收渔翁之利,那我就搅得凉州这滩水,更加浑浊。

    “不知吕将军想要什么样的回报?”新晋的大首领无弋匈岿询问起来,吕布既然愿意给他们投入战马与兵器,在他看来,肯定是有所图谋。

    然则吕布来此的最初目的,仅仅是单纯的想要搅局而已。不过能将东羌人迁往并州,这倒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如今问起,如果不说些什么,无弋匈岿肯定会怀疑他别有用心。

    “既然大首领问起,那本将军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在来凉州的路上,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针对,屡次设局想取我性命。大首领如果查到的话,烦请帮我稍稍施加惩戒。”吕布开出了自个儿临时想到的条件。

    无弋匈岿听得这般简单,当即拍着胸脯允诺:“小意思,如今吕将军已是我族的贵客。有人敢对你下手,就是跟我们整个东羌为敌,保管叫他吃不了兜着走。”

    随后,无弋匈岿叫人端上酒水,和吕布共饮,当着所有部族首领,立下盟誓。

    在左谷歇息一宿,醒来的时候,太阳还未升起,尚是清晨。

    早起的吕布同无弋匈岿做了简单道别,便离开了这里。

    回去的路上,他身后多了两个小子,这是昨夜陈卫找到马腾,死乞白赖讨要来的。

    一个叫马孟起,一个叫庞令明。

第三百章 董卓的愤怒() 
回到解城,吕布给四哥写了封信。

    信中的内容大抵是让他做好接应羌民的准备,又特令高顺带兵前来沿途护送。这件事情只有交给高顺,才最为放心。

    羌人北迁并州,目前而言,可能会给当地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从长远的视野来看,却是一次难得的大好时机。既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还能填补大量空缺的劳动力。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想让并州发展繁荣起来,肯定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完成的事情,最起码也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解城没呆两天,吕布便率着数百骑离开,出来这么多天,也该回去了。

    沿途往南,经过十余天的跋涉,终于回到了久违的长安。

    近些时日,车骑将军张温的头发都快愁白。

    三路大军,两路俱已退回关中,仅剩董卓的右路军还在陇县强撑。

    得知吕布率残余部众回来,张温脸上愁容总算消去不少,吕布可是个极为强猛的悍将,他能安然无恙的回来,张温心里自是高兴无比。

    在吕布入城之后,盖勋第一个找上门来。对于当日之事,他心中怀有愧疚,毕竟才给吕布那么点人马,后面也没派人前去接应。

    如今见到吕布完完整整的回来,盖勋心里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然则吕布望向盖勋的眼神里,充满诧然之色:“盖将军,你这是怎么了?”

    吕布清楚的记得,驻守汉阳的时候,盖勋还很精神,哪怕粮草被劫,也没有太多的惊慌,仿佛世间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将他击倒。

    而如今短短两月时间,这位凉州名将的头发尽已霜白,苍老得像个迟暮的老人,

    要知道,盖勋今年才四十五岁,离半百之龄也还差了不少。

    关于此事,盖勋什么也没说,只是摇头叹息,说自己看走了眼。

    当天夜间,张温在府中摆起宴席。一是庆贺吕布归来,二是借机询问手下将军,接下来该如何以对。

    朝廷隔三岔五的施加压力,他实在有些扛不住了。

    打仗之类的事情,他本就不是行家,起初想借着平叛的机会,像皇甫嵩、朱儁那般大涨名声,结果却是烫手山芋,令他苦不堪言。

    搞不好,还会弄得丢官罢职。

    在座的将军们听得主帅发问,脾气燥一点的,直接嚷着明天就要带兵去夷平叛军;脾气稍好的,则力求一个稳字,建议据守关中。

    张温对此很是头疼,进攻要是管用的话,左、中两路大军就不会被打得这么惨了。

    至于求稳,他倒是愿意,可朝廷不答应呐。

    天子已经放下话来,要在年底看到奏报,赢不了,就让张温收拾东西滚蛋。他这司空和车骑将军的位置,有的是人想干。

    张温对此只能将目光投向吕布,想听听这位飞将军的意见。

    早在前年,他就耳闻过吕布大破鲜卑的事迹,所以在对付异族人这件事上,应该会有独特见解。

    然则,吕布的回答注定会让张温感到失望。

    “末将以为,此时再行进军,胜算渺茫,坚守关中方为上策。”吕布在众人投来的目光中,淡定回答起来。

    此话一出,立马有人出声讥讽:“素闻吕将军骁勇,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

    吕布顺着声音看去,说话那人大概四十多岁,相貌不俗,一袭甲胄披身,看样子也应该是个将军。

    “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怕就怕死在自家人的手里。”吕布呡了口酒,看似随意的说着。

    “你莫非怀疑我们之中,藏有敌人的细作?”那人语气明显不悦,质问起吕布。

    “不是怀疑,是肯定有。”

    吕布笃定,如果没有内应,叛军怎么可能成功同时断掉三路大军的粮草,还屡次打得他们出其不意,损兵折将。

    众将听吕布这么一分析,心中顿时信了八分,脸上表情愤恨咬牙,怪不得他们连战不利,原来是军中藏有内鬼,将他们的行动计划,透露给了叛军。

    “那你且说说,内间是何人?”那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看向吕布的眼神犀利,似乎想看穿这个年轻人的所有想法。

    “我要是知道,还会费这么多的唇舌口水吗?”吕布反问一声,这个问题问得也太没水平了。

    后来吕布才得知,这名与他争辩的男人,姓陶名谦,字恭祖,也就是将来的徐州刺史,如今尚在张温手下担任参军一职。

    陶谦生于顺帝永建七年,今年五十有三,看起来居然不过四十来岁,不得不说,这老小子保养得可以。

    无意中挖出军中渗有内间的情报,张温心中大惊之余,自然不会再提进军的事情。如果不把这个内间揪出来,今后的日子都别想安生。

    酒宴散去,张温单独留下吕布。

    用意不言而喻,既然内间这事是吕布提出来的,那就由他负责好了。

    本来张温最信任的人是孙坚,然则在前不久,孙坚被朝廷征为议郎,直接传唤到洛阳去了。

    随后的日子里,吕布在长安城内排查起来,看似认真,实际上也不过是走走形式罢了。

    十月初,京兆尹司马防被朝廷征召,拜为光禄大夫。空缺出来的京兆尹一职,张温举荐盖勋,至于汉阳郡守,则由傅燮担任。

    而此时陇县的汉军驻地,跪在帐内的将领们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

    董卓坐在榻上,黑着脸近乎咆哮的吼道:“说,昨日是谁袭了本将军的粮草!”

    “是羌人。”押运粮草的将官跪在地上,根本不敢抬头对视董卓,双腿打颤,唯唯诺诺的回答起来。

    在得知左、中两路汉军退去之后,董卓大喜过望,这意味着他再无顾虑忌惮,也就放松了警惕。哪想就在昨日,运粮队伍却突然遭到羌人的猛烈袭击,夺取了他这两月供食的粮草。

    董卓粗眉挑起,盯着那名答话的将领,言语间满是躁戾杀意:“你看清了?”

    “真的是羌人,卑职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绝不敢欺瞒主公啊!”运粮官大声说着,脑袋在地面磕得砰砰直响,额头渗出血迹,也不敢伸手去擦。

第三零一章 回退关中() 
“李儒,怎么说?”

    目光移到中年文士身上,董卓素来是极为听信这位上门女婿的意见。

    “主公,陇县周围的豪帅俱是与您相熟,肯定不敢作此恶事。但运粮的将军又确定是羌人所为,那可能就是居住在北地和安定两郡的东羌人,也跟着掺和了进来。”

    李儒不愧为董卓帐下的首席谋士,仅仅透过只言片语,便一针见血的得出了答案。

    “东羌人?”董卓面色不善。

    “这倒是我的疏忽,漏算了他们。”

    李儒躬身致歉,其实在叛乱之前他就会晤过东羌的大长老,只是任他磨破嘴皮,那老头子也依旧不肯点头。

    在别人的地界,李儒懂得分寸,没有挑起事端。既然大长老没那心思,他也就放任没管。

    没想到千算万算,如今就是这群东羌人,坏了他的大局。

    “李傕,去把营中斥候全撒出去,找到东羌人的营地,我要将他们踏为平地!”

    董卓怒气冲冲,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真是找死。

    “主公,请三思。”

    眼下可不是该动武解决的时候,李儒赶忙出来安抚,“粮草被劫,军中食用无多,此时寻衅东羌人绝非上策。”

    “哼,如果不灭了这帮贼鼠,难消我心头之恨不说,今后这些羌人谁还会惧我服我!”

    董卓此时根本听不进去,将手一摆:“粮草的事情,叫滇吾和弥定柯给我运两百车过来,再让他们每人出一万兵马,随我合剿了这群东羌人。”

    有个暴脾气的主公,有时候也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至少李儒是这么认为。

    董卓什么都好,就唯独这脾气,随着这些年造下的杀戮,愈发的暴躁嗜杀,极易动怒。

    即便如此,李儒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劝说:“主公,这个时候不宜与叛军交往过密,恐引人耳目。稍有不慎,走漏了风声,捅到朝廷那里,对我们极为不利。”

    如此大的动作,想不为人知是不可能的事情。万一哪天手下士卒胡侃瞎咧的抖了出去,这可是杀头的通敌罪名。

    董卓心中火气很大,不过倒也分得清轻重。他这辈子都不想再去洛阳那阴暗的牢狱之中,哪怕只是小住半日。

    “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董卓重新坐回榻边,双手抄在胸前。

    李儒略微思索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猜想:“东羌人突然发难,绝对是有人在背后唆使。是不是冲着我们来的,暂时还未可知,不过此人肯定是想挑起羌人之间的战争,让凉州局势变得更为混乱。”

    “他们不是想打吗,索性我们也退出凉州,腾开地方让他们打。反正主公志向不在凉州,随它自生自灭吧。”李儒躬身回答,凉州这个地方,可以用来征收吸纳兵力,但绝不可能用之以成霸业。

    董卓想了想,有些犹豫:“就这样回去,别人会不会也笑我无能。”

    “主公多虑了,请您试想一下,其余两路皆是损兵折将。唯有我们,安然无恙的退回关中,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主公的实力吗?”李儒低声说着。

    “那好,这回就先听你的。”

    董卓虽然拿定了主意,但憋在心里的这口恶气,仍旧让他极为不爽。待到帐内将军退下之后,他面露狞态:“你去替我告诉北宫伯玉,我不管什么东羌人西羌人,他要不给我个交代,我能扶他当这个叛军首领,也同样可以让别人上位。”

    李儒躬身说了声‘是’,退出帐外。

    说服了董卓,李儒心里也舒了口气。

    最初的计划本是利用羌人叛乱,来抬高董卓身份,如今两路大军已退,董卓只需在陇县坚守,假以时日,朝廷必将重用。

    然而半路杀出的东羌人,却坏了他的大事。

    现在退回关中,虽然也能得到朝廷青睐,但比起计划中的结果,却是大打折扣。

    会是谁呢?

    脑海里逐个排查起与董卓敌对的人物,仍旧没能推出,李儒破天荒的有些愠恼,眼中的怨毒之色极重。

    如果让我揪出来,定教汝死无葬身之地!

    未隔多久,董卓的三万大军成功退回长安。

    张温为此唏嘘不已,心中难受,没想到最后的希望也就此破灭。他主动给朝廷写了奏折,汇报战果,愿意承担指挥不当之过。

    “吕将军,一别多日,可曾安好?”

    董卓脸上笑意十足,浑然不知他的好女婿,当日在奚河谷差一点就害了吕布性命。

    “托董将军的福,大难不死。”

    吕布微笑说着,现在他有八分的把握可以肯定,董卓就是伙同叛军的内间,同时也是这次叛乱的最大受益者。

    苦无证据,也不好直接撕破脸皮。

    董卓挨个同将军们寒暄起来,当看到面色不善的严义时,董卓神情有过明显的愣神,显然是没想到严义居然还能活着。

    在董卓看来,当日之事,只有他两自个儿知晓,就算严义点破,他肯定也是死不承认。

    想到这里,董卓愈发的毫无忌惮,甚至故意刺激严义:“听说严将军的凉州甲骑,悉数阵亡。那为何在叛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偏偏就严将军一个人跑了出来,真是耐人寻味。”

    董卓说这话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想把勾结叛军的罪名强扣到严义头上。

    “董卓,我那五千甲骑怎么没的,你心中没点数吗!”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为眼红。

    严义咬碎钢牙,直接喊了董卓名字。如果当初不是董卓勾结羌人,他麾下的五千甲骑,怎么可能全军覆没。

    听得这话,众人疑惑的看向董卓。

    董卓像是完全听不懂一般,哈哈笑着:“严将军真爱说笑,本将军要是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