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之吕布再世-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陈宫走至早就挂起的疆域图前,与堂内众将说着:“诸位请看,此番贼军共有七大势力响应,分作五路兵马向洛阳合围。”

    “据探子来报,公孙瓒借道青州,已经与徐州的曹操、刘备汇合,此乃东面战场,贼军兵力约莫十五万左右。”

    “冀州牧袁绍拥冀、青两州,是目前关外实力最强的诸侯,他出兵二十万,先锋颜良驻扎在魏县,与麴义将军对峙,此乃北面战场。”

    “南边的刘表、袁术、张绣,共出兵二十三万,分别从南阳、江夏、九江三地向豫州进发,其中刘表、袁术并未亲自统兵。袁术以张勋为帅,纪灵为副;刘表也因年事已高,派长子刘琦担任总指挥,蔡瑁、张允为大将,此乃南面战场。”

    陈宫讲解的同时,手指也在地图上比划着,并在目前诸侯联军的各处位置,做上醒目标记。

    将近六十万的总兵力!

    还真是一个让人心中沉甸甸的数字。

    若是换作普通将领,恐怕在听到这个数字以后,就已经丧失了斗志,心惊胆战。

    可吕布麾下的这些个悍将不同,他们既然能够有资格来此参与议事,并且坐到今天的将军位置,就绝非偶然所至。

    在座的众多将领,哪个不是经过这些年的大浪淘沙,从一次次的血海里硬杀出来。若是实力稍有不济,可能早就已经躺在了冰冷的地下,与青山为伴。

    对于生死,他们早已看淡,也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可不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第九二零章 部署() 
“公台,你再说说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和安排。”

    坐在位置上的吕布活络了两下肩膀,眼眸淡然的说上一声。

    陈宫点头,继续往下说道:“这几日我与主公多番商议,经诸多调整后,做出如下部署。”

    堂内众将顿时屏息凝神,竖起耳朵倾听。

    “其中,以麴义为北中郎将,振武校尉张郃为副,负责在东郡一带,对袁绍进行阻挡。”陈宫说完第一道部署,堂内却并未有人应声。

    颜良的先锋军已经逼近兖州边境,麴义忙着在繁阳挖筑防御工事,所以今日议事,他并未到场。吕布对此没有怪罪,他早早发下信函,将此事传达至了繁阳驻营。

    “张辽为南中郎将,徐庶参任军事,率军五万,你们的战略据点为陈留以南的傿陵,负责抵挡从南阳而来的张绣。”

    “末将领命!”

    张辽和徐庶同时出列抱拳,从少帅军时算起,他两屡屡配合默契,算得上是老搭档了。

    徐庶也从当年痴迷剑道的少年郎,转变为沉稳睿智的冷静青年。

    “马超为东中郎将,逄纪参任军事,庞德为副,率军三万,从郸县…山桑之间,组建防御工事,对袁术的淮南军进行阻击。”

    “末将领命!”

    马超与庞德笃声应道,逄纪也随之点了点头。

    “高顺将军,你则率领本部人马,在建平…太丘一带,抵御从南方出兵的荆州军。”

    “得令!”

    高顺的语气沉闷,却给人一种尤为放心的安全感。

    “其他未收到命令的将军,全部随主公东征,从正面迎击曹、刘、公孙瓒,一举剿灭叛军!”

    “喏!”

    众将热血大吼,斗志昂扬。

    除了方才的这些部署,吕布还让司马懿拿着他的亲笔书信去了趟并州,令新任的并州牧刘虞,即日起收拢并州之兵,进驻黑山北部,等到适当时机袭取幽州。

    没有公孙瓒坐镇易京,以刘虞之前在幽州所累积的威望,收复幽州,不说轻而易举,至少不算太大难事。

    然后吕布又派人去往汉中,让张鲁出兵,汉中过上庸可直达南阳,届时与张辽前后夹击,定可大破张绣。

    最后,吕布还使人去往江东,令虎威将军孙策,出兵进攻淮南,袁术一旦抵挡不住,势必会撤军回救。如此一来,袁术这路贼军也得以告破。

    唯一前期比较吃紧的地方,可能就是麴义所在的东郡北部,倘若他能够坚持到刘虞攻破幽州,袁绍肯定得派军队回防,阻止刘虞向南侵入冀州。

    如此一来,几股势力瓦解,吕布只管安心的对付东边曹刘联军即可。

    “主公英明!”

    众将听完,无不心悦诚服。

    …………

    数日后,彭城。

    曹操、刘备、公孙瓒的三股大军在此汇合,盟主刘辩亦是在此。

    偌大的议事堂内,仅有寥寥数人。

    刘辩居于正中,下方刘备和公孙瓒在其左,曹操居其右。

    一向平易近人的刘备今日罕见的脸色阴沉,手中紧紧攥握缴获的檄文,手背凸起的青筋肉眼可见。

    檄文中,天子叱骂他们狼心狗肺,枉为汉臣,却做出悖逆朝廷之举,并将他们通通定性为反贼,号召天下人共伐之。

    几人之中,只有刘备最在乎名声。

    “玄德,你也莫要气恼,看看人家刘景升,已经从宗室里除名,你看他说了什么没有?”坐在对面的曹操好言安慰起来。

    在曹操眼里,刘备这个人吧,有毅力,有志气,是个干大事的人,就是气魄差了点,心肠不够狠。所以也往往因为名声,而弄得自己惆怅万分。

    这不,徐州牧都当了好几年了,仍旧没有彻底降服那些当地的本土世家。

    即便徐州往年遭了兵祸,人口流失厉害,可十几万兵马还是能够凑齐的吧。结果呢,刘备掏干家底,也就拉来了六万将士。

    说白了,还是不想和那些大世家撕破脸皮。

    这要换做是我,估计最多半个月,就能把兵马给凑齐啰,还让这些世家屁都不敢放上一个。

    曹操如是想着,可惜徐州并不是归他所有,而且刘备在徐州也深得人心。

    “玄德,曹孟德所言不错。只要这场大战能胜,你还担心汉室宗亲的身份作甚?”公孙瓒拍了拍刘备肩膀,方脸轮廓上,很是豪气的说着。

    本来公孙瓒没打算来趟这趟浑水,是刘辩亲自去易京登门找他,并且告知当初他堂弟公孙范死在渤海,乃吕布暗中使人所为,为的就是离间公孙瓒与袁绍,使其彼此消耗。

    公孙瓒生性刚猛,听闻此事,脑子里一回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此事发生时,李儒还劝过自己,可当时公孙瓒正在气头上,加上长史关靖在一旁添油加醋,公孙瓒哪还听得进去。

    如今顺着刘辩的话这么一想,公孙瓒越想越觉得如刘辩说得没错,此事九成九就是吕布设的局。

    所以,在与袁绍议和之后,公孙瓒就带着他的骑兵南下,来找吕布要个说法。

    其实刘辩也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公孙范是吕布所杀,说是当时的兖州牧曹操派人干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为了能够拉拢公孙瓒联合对付吕布,刘辩便将此事顺理成章的栽到吕布头上,结果还真说动了公孙瓒出兵。

    听到公孙瓒这番话后,刘备也给自己找了台阶,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此诏非天子所愿,定是吕布胁迫天子,逼他如此!”

    “徐州牧所言甚至。”

    刘辩点了点头,认真说道:“所以我们此举,要讨伐的不是朝廷,而是吕布!”

    “至于吕布发的这个檄文,我也命人写了新的讨贼书,痛斥吕布胁迫天子,请天下正义之辈,与我等共讨国贼!”

    反正刘辩手里也有玉玺,他对外称是奉了天子密诏,任谁也挑不出他的毛病。

    双方骂战开始,吕布这方说刘辩是叛贼,刘辩则说吕布胁迫天子,欲改朝换代,反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好比你说‘忠臣不事二主’,我却说‘良臣择主而事’,各自有理,谁也评不清楚。

    最后,还是得看谁的拳头够硬。

第九二一章 江东小霸王() 
江东之地,吴郡。

    自从当初吕布予了孙策两万兵马,要他平定江东之后,孙策就带着这两万士卒一路南下。

    先是渡江攻取了丹阳郡,在曲阿大破扬州刺史刘繇,同时还收服了刘繇麾下将士,以及战斗力十足的猛将太史慈。紧接着孙策稍作休整,率军从钱塘进攻吴郡,并将当时的吴郡太守许贡击溃,唯一可惜的是,让许贡脱逃。

    拿下吴郡后,吕布向朝廷表孙策为吴郡太守,兼殄寇将军。

    随后,孙策秣马厉兵,兵锋南指,接连攻破会稽与豫章两郡。所向势若破竹,无人敢与孙策交锋,由于军令严整,百姓们大都愿意依附。

    孙策善于谈笑,性格豁达开朗乐于接受意见,又善于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对待他,没有不尽心尽力的,都愿意效死于他。

    孙策将两郡原有长吏全部更换,自己兼任会稽太守,又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另置庐陵郡,以孙贲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人张昭、广陵人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士。

    自此,小霸王之名,威震江东。

    再后来,孙策稳固江东的同时,也不忘派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拜谒关中朝廷,并向朝廷进贡礼物。

    朝廷擢升其为虎威将军。

    袁术见孙策势力扩张如此之快,曾多次派人来游说孙策,结果自然遭到了孙策的破口大骂。

    当初找袁术借一万兵马替父报仇,袁术都不肯,这会儿我把江东打下,你才想起我来,要我重归你麾下,说要重用,那你以前早干嘛去了!

    孙策怒骂来使,并叫他转告袁术,人长得丑,就不要想得太美。

    于是,袁术与孙策交恶。

    孙策却也不怕,现在他麾下良臣猛将数不胜数,完全有与袁术抗衡的实力,真要打起来,孙策有足够信心可以击破袁术。

    这一日,孙策正在庭院中耍枪。

    眼下江东局势基本稳定下来,也没有大仗要打,内政方面有张昭一帮文士团撑着足够。

    作为主公的孙策几乎无事可做,然则孙策并不是闲得住性子的人,让他整天在家里坐着不动,他只会浑身难受,所以每天都会在庭院中耍上大半个时辰的武艺。

    妻子乔氏则带着五岁的儿子孙绍在一旁观看。

    说起孙策的妻子,可谓大有来头,乃是庐江名门乔家之女。

    孙策曾登门提亲,结果乔家的人没能看上土地主出身的孙策,说门不当户不对,让孙策早些死了这条心。

    结果呢,孙策是个暴脾气,直接带人攻占了皖县。当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乔家人终究还是认了怂。

    于是,孙策娶了乔氏,而她的妹妹小乔,也嫁给了孙策的好基友周瑜。

    一通枪术耍完,孙策将银枪扔给仆人拿着,接过妻子递来的绢帕,擦了擦额上汗水,笑问起虎头虎脑的儿子:“绍儿,为父厉害吗?”

    小男孩一个劲儿的点着脑袋,眼神里满是崇拜。

    “哈哈哈……”

    孙策大笑起来,这不禁令他想起当年,他还是孩童时,也是这般看着父亲的高大背影。

    此时,有士卒来报:“主公,大将军派了使节前来,想要见您。”

    孙策闻言,轻拍了两下儿子脑袋,让他自己玩去。

    郡守府的议事大堂里,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随即,一名约莫二十四五的青年迈步走了进来,只见他身穿白色广陵袍,腰间绑着一根白色龙凤纹犀带,一头如风般的头发,有着一双深沉的俊目,体型修长,当真是风流倜傥英姿勃勃。

    “大将军麾下,主簿杨修,见过诸位。”杨修面向众人拱了拱手。

    张昭等人亦是起身回礼。

    “不知道杨主簿此番来我江东,所为何事?”居于文士之首的张昭率先问道。

    杨修也不隐瞒,笑而言之:“近来中原不太平,有些阿猫阿狗蹦跶起来,所以我家主公遣我来此,想请孙将军灭几只老鼠。”

    “哎呀,这可真是不巧,咱们江东也才刚刚稳固,各地还不太平,尤其是豫章南部,贼患横行。咱们纵使有心支持大将军,怕也分不出人手。此番,恐怕要让杨主簿失望了。”

    张昭旁边的顾雍尤为惋惜的说着,同时还用目光瞥了瞥杨修脸上的表情。

    杨修知道这些人的心思,无非就是想作壁上观,保存自身实力,他们的主公是孙策,而不是吕布,所以凡事自然要以孙策的利益为先。

    “来江东之前,我家主公说了,孙将军不会让他失望。”杨修笑着说道,并未将顾雍的话放在心上。

    此时,孙策已经换好衣裳,从后堂而出。

    在主位坐下之后,孙策望向杨修,杨修也同样打量起这个只有二十五岁、年纪轻轻的江东之主。

    “大将军有何吩咐?”

    孙策命人给杨修看座,随后询问起来。

    既然正主来了,杨修也不再拐弯抹角,他先向孙策拱了拱手,继而直接说道:“相信孙将军也应该有所耳闻,眼下各地叛贼相继作乱,意欲颠覆汉室江山。好在大将军已经及时做好部署,但为了万无一失,想请孙将军出兵,进攻袁术所在的寿春,迫使其撤军回防。”

    “没问题。”

    孙策想也没想,便给出了回复。

    “主公,不可啊!”

    见孙策答应得如此之爽快,张昭大呼一声,继而劝道:“眼下江东初定,各地贼寇尚有残余,若主公此时率军离去,极有可能导致后方不稳,以致重新落入贼寇之手,望主公三思!”

    “请主公三思!”其余谋士亦是齐声呼道。

    “一群蟊贼而已,哪有这么严重。”

    孙策不以为意的说着,要真有这么大的贼患,他还能一直在家里闲着?

    “回去告诉大将军,就说孙策定不会让他失望。”孙策同杨修很认真的说道。

    “主公……”

    张昭等人还欲再劝。

    孙策微皱起眉头,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态度坚定:“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说的!”

第九二二章 孙权() 
会议散去之后,孙策发下文书,诏令属下诸将,调动各郡兵马,赶往吴郡集合。

    下午黄昏时,孙策从外归来,弟弟孙权却在府堂里等候多时。

    “权弟,你怎么来了?”

    见到弟弟,孙策很是热情,丝毫不掩饰脸上的高兴表情。

    近两年,孙策在江东南征北讨,孙权则留在老家侍奉母亲。

    “阿兄,听说你要渡江北击袁术?”年仅十八的孙权询问起来,别看他年岁不大,眉宇间却透着股大人才有的成熟稳重。

    “没错,我已经让程普、太史慈、周泰等将去各郡县募集兵力去了,照我估计,凑个五六万应该不在话下。”

    自家亲兄弟,孙策当然不会瞒他,而且孙策也一直认为,他的这个弟弟,虽然习武不行,但在智谋计略上,远比自己聪慧很多。

    见兄长回答得如此洒脱,孙权犹豫了小会儿,迟疑道:“阿兄,愚弟有一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诶,你我亲兄弟,有话但说无妨。”

    孙策表示尽管开口就是,兄弟间不存在这些隔阂间隙。

    孙权见状,还真就说了起来:“愚弟以为,此番出兵伐袁不妥。”

    “为何?”

    孙策刚端起的茶杯又搁在了桌面,眉头为之一皱。

    “如今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伐吕布,声势浩大,兵力也有数十万之众。这些诸侯并非普通的乌合之众,个个兵强马壮,照眼下形势来看,吕布未必能赢他们!否则,就不必派使节远来江东,请求兄长的援手……”

    孙权侃侃而谈,分析起当今天下局势。

    后面的话,孙策没听进去,他目光有些凛冽的看向还在滔滔不绝的孙权,打断了他:“权弟,是张子布叫你来的?”

    孙权神情一怔,却也没有否认,点头说道:“既是张长史和其他大人的意思,也是愚弟自己想来。”

    看着这个小时候还流着鼻涕跟在自己身后跑的弟弟,孙策神情有些复杂,沉默小会儿后,饮了口温水,让孙权接着说下去。

    孙权见哥哥没有怪罪,胆子似是大了不少,话语里也渐渐有了底气:“兄长如今坐拥江东之地,人口、土地俱是肥沃丰富,又占据长江天险之势,谁也奈何不得。与其一直寄人篱下,还不如独树旗帜,养精蓄锐,以观天下大势。”

    退一万步来将,只要孙策愿意,在江东当一辈子的安乐公都行。

    “你的弟弟妹妹如今尚在关中,而且大将军待他们极好。我此番若不出兵,他们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你应该知道。”

    孙策沉闷着声音,望向了孙权。

    “阿兄,成大事不拘小节!”兴许是刚才说得热血沸腾,以至于孙权有些上头。

    啪!

    孙策豁然起身,猛地一巴掌甩在孙权脸上,其力道之大,将孙权扇退了好几个趔趄。

    “你说的这还是人话吗!那可是你的亲弟弟和亲妹妹啊!”孙策宛若一头愤怒的野兽,低吼怒斥,不见来时的欢喜,取而代之的,是满脸怒意。

    孙权站稳之后,伸手擦去了嘴角渗出的血丝,却也没有认错,仍旧坚定道:“阿兄,父亲在世时曾说,娘亲在怀你的时候,梦月入怀。这说明你此生注定是要成就大事之人,如今机会来了,你怎么还想着去给别人打下手。你说我不心疼弟弟妹妹,可若舍弃性命能成全兄长大业,愚弟自愿赴死!”

    “你!”

    见到孙权冥顽不灵,孙策此次着实被气得不轻。本以为他这个二弟最为明辨事理,结果却也是如张昭等人一般,眼中只有利益的增减交换。

    他再次扬起手掌,孙权也紧闭起了眼睛。

    最终,巴掌没有落下。

    孙策叹了口气,强压胸中怒火,将孙权叫到面前,难得的教导起了弟弟,语重心长:“权弟,在这世上,很多事情都不能只看利弊。

    当初若不是大将军收留扶持,慷慨借两万兵马与我,不然为兄哪会有今日。

    人若是忘本,与畜生何异!

    我此番就是要告诉天下,孙策不是白眼狼,大将军既信我,吾必誓不相负!”

    孙策的声音里透着笃定与决然。

    “愚弟知错了。”

    孙权知道说不通兄长,转而低头认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