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够养活一支近十万人的步卒军队了。
再加上狼骑营每年都会从数十万军营将士中,选拔悍卒进行填充。
战斗力简直爆表!
这些年,狼骑营一直追随在吕布左右,几乎形影不离。
换做旁人,吕布还真舍不得把狼骑营交出去。
可儿子不是外人,虽然他俩一个聪慧,一个勇武,但毕竟是第一次带兵打仗,只有狼骑营跟着去了,吕布心里面才能踏实。
就算有个万一,以狼骑营如今的战斗力,哪怕面对十余万敌军围剿,也能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
除了狼骑营,吕布还特意为两儿子指派了军师。他微微偏头,看向左手边正处于思索状的陈宫,笑说起来:“公台,你足智多谋又老成持重,此番就劳烦你随我这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同往了。”
话里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陈宫随同,出谋划策。
吕布都这样说了,陈宫还能说些什么,遂点了点头。
主公如今视野开阔,行进有度,早已非当年那个需要自己万事操心的莽夫了。
如此,陈宫也可以放心离去。
用过晌午,狼骑营和一万黑山军集合完毕,由狼骑营副统领李黑率领,以及归顺的眭固、张青牛、白饶等几名校尉率军同行。
任城外,芳草萋萋。
吕骁骑在他的黑色大马上,背上是一柄巨大的重剑,想到即将在辽阔的原野上与匈奴人激战,他显得尤为兴奋。
相较之下,吕篆则冷静许多,牵着战马跟在父亲身旁,一路聆听着父亲的经验之谈。
“主公,三军将士尽已到齐。”
李黑、眭固等将领在清点完各自营下的人数之后,过来向吕布禀报。
“青童、蛮儿,你们两给我好生听着。此去河东,凶险未知,遇事要多与军师商量,多多听取军师的意见,不准只凭意气用事,听见没有。”
临别之际,吕布虎着张脸,不忘再三叮嘱。大儿子还好说,小儿子可皮得很,一旦犯犟,八匹马都拉不住他。
两兄弟点头应下,答应得无比干脆。
另一边,陈宫也向前来送行的诸多谋士拱了拱手:“我不在时,就有劳诸位,多多辅助主公了。”
留下的谋士们亦是点头,嘴上说着‘公台兄放心’‘早去早回’之类的话语。
出发!
时辰已到,伴随着出发的命令下达,吕篆神情郑重的向父亲作了一揖,随后翻身上马,勒转马头。
呜呜~呜呜呜~~~
城外送行的号角声响起,长长的队伍,开始向北方行进。
望着两个儿子渐行渐远的身影,吕布此时的心中,有股说不出的挂念,他本想大呼一声,但终究是忍住了。
青童、蛮儿,为父等着你们凯旋!
第九四二章 明明白白公孙瓒()
泰山郡以南,东阳城。
城内的议事厅内,身为盟主的刘辩端坐正堂,左右下方坐着曹操、公孙瓒、刘备以及一些负有名望的士人,伫立在他们身后的护卫,皆是世间难觅的猛将。
曹操身后,站着恶来典韦,虎痴许诸两大猛人,而刘备身后,关、张两兄弟形影不离。
至于公孙瓒的身后,则是一名身穿银甲白袍、相貌不俗的亲卫将领,只见他手按腰间一柄暗青纹路的佩剑,说起这把剑,还是当初救援徐州时,斩杀曹操爱将夏侯恩所夺,名曰‘青釭’。
此人曹操自然认得,乃‘常山赵子龙’也。
按理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可曹操毕竟不是寻常人物,他那日见赵云冲阵之勇猛,早已起了爱才之心。此番相见,曹操倒也大气,直接将青釭剑赠与了赵云。
可即便如此,也没能换来赵云的好脸色,毕竟当年曹操屠戮徐州十几万百姓,搞得人神共怒,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得辨!
刘辩粗略的扫视了一眼下方,参与议事的人物差不多都到齐了,他便清了清嗓音,与众人说来。
“诸位,方才收到情报,鲜卑人卷土重来,寇犯并州边境,匈奴人进犯西河,意欲从河东南下,吕布已经调出一万军队由他的两个儿子统帅,北上增援。”
堂内诸人听得这个消息,神色各异,有人欢喜,有人面露凝重。
“盟主,现在有蛮夷替我等牵制并州,此乃天绝吕布也!吾以为,当趁势与吕布交战,将此国贼诛于马下!”
一名年过半百的华服老者起身,以手中拐杖重重杵地,下颌白须一颤一颤,说得义愤填膺。
堂内不少人皆点头称是。
“崔公言之有理,这的确是上苍给予我们的庇佑,想助我们一举击破吕布!”
刘辩眼底闪过一抹阴谋的笑意,嘴上说得尤为笃定。
鲜卑人为何南下,匈奴人又为何叛变?
相信在座诸人之中,没人会比刘辩更清楚其中缘由。
吕布带兵打仗多年,又是公认的‘世间第一’,骁勇善战,绝非易于之辈。刘辩很清楚的意识到,在没有绝对的优势面前,想赢吕布,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他才一直在等,等一个机会,将吕布彻底压死在兖州,永世不得翻身。
袁绍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压进东郡,南阳郡守张绣也不负所望的击败了阴袭的张鲁,并将吕布爱将张辽击伤,正朝着兖州方向高歌猛进。
荆州军与高顺对峙,短时间内,高顺也难以回援吕布这里。
至于袁术,刘辩从一开始就没指望他能干成大事,只希望袁术军能够多撑一会儿,也好为他们这里争取更多的时间。
眼下蛮夷入侵,牵制住了吕布并州的所有兵力,这样一来,能够增援兖州的兵马,就只剩下了最后的关中大本营。
可若是此时关中也乱了呢?
刘辩鬼魅一笑。
“盟主,某以为此时不宜开战。”
此时,一道粗豪的声音打断了刘辩幻想。
众人看去,其人身长八尺余,体格壮硕,相貌堂堂,身穿赤色武将袍,头束银簪,乃是有着‘白马将军’之称的公孙瓒。
“哦?”
刘辩略显诧异,瞳孔微缩,随后他望向公孙瓒,摆出一副虚心请教的谦虚模样,出声问道:“公孙将军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众所周知,公孙瓒乃一介武夫,带兵打仗倒是挺彪,尤其是他麾下的白马义从,战斗力也是强得一匹。可要说到出谋划策动脑子,公孙瓒还真是不行。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初公孙瓒和袁绍大战,几乎是一路碾压着袁绍在打,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飞龙骑脸怎么输?
可结果呢,愣是在大优势的时候,遭到袁绍无情翻盘,使得公孙瓒不得不退回幽州。
公孙瓒也因此遭到了许多人的诟病,笑他头脑简单,目光短浅。
此番公孙瓒出言,众人便等着看他笑话。
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公孙瓒却也不怵,掀动衣摆起身,朗声说道:“恕我直言,鲜卑人也好,匈奴人也罢,通通都是入侵我大汉的蛮夷。
咱们跟吕布打,即便斗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也是咱们汉人自个儿的事情。
而如今,鲜卑、匈奴人掺和了进来,这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战争,而是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存亡!
我公孙瓒自认是汉家儿郎,若非今日与吕布已势不两立,否则,吾必将亲率精锐之师,驰援并州之危!”
“然则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汝等却想着利用异族人南下,趁人之危攻伐吕布,恕某不愿苟同!”
家国大义面前,公孙瓒明明白白,声音洪亮。
总之一句话:我们都是汉人,安内必先除外!
打吕布可以,但必须在等到把这些异族人通通赶出汉朝疆域之后,再打不迟。
公孙瓒掷地有声,此番慷慨陈词,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深思。
“公孙将军,俺老张挺你!”
豹头环眼的张飞粗大嗓门儿吼上一声,在他旁边的绿袍红脸关二哥也同样投来了赞许的目光,眯起丹凤眼,伸手抚动着下颌垂有三尺长的美髯须。
典韦、许褚等人虽未作声,却也觉得公孙瓒说得在理。
男儿立世,当堂堂正正,趁人之危,非大丈夫所为。
眼见不少人倒向了公孙瓒,刘辩的眼眸中多了两许寒意,但他这些年经历忐忑,所受之苦更是数不胜数,心性早非当年洛阳城内的怯懦少年。
他脸上保持着笑意,问向左手边的曹操:“曹将军,你以为呢?”
一向行事果决的曹操,破天荒的迟疑了。
眼下无疑是发动攻势的大好时机,但曹操也怕击败了吕布,会导致河内、河东延伸至北边并州的各地,军心大乱,从而使异族人南下,给大汉朝带来更大的祸乱。
见曹操也沉默了,刘辩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最后一人的身上,他望向那位从始至终都未发一发的徐州牧,声音温和:“皇叔,你觉得呢?”
第九四三章 以正汉统()
大耳垂肩的男人起身,在他的身上,自带着一股平易近人的温和气质。
自从四股兵马汇合以来,各军的将士们私底下多有摩擦,作为统军的将领,难免会因为口角争上一争。唯独他,与谁都没有红过脸。
“盟主。”
刘备唤了一声,众人的目光便落到了他的身上。
“自大汉开国以来,北方的蛮夷便时有南侵。驱胡逐虏,此乃是我等义不容辞之任,然……”
刘备语气一转,沉吟说道:“如今我等身处泰山郡南,受吕布所制,纵使有心驱逐蛮夷,恐也难以发挥,鞭长莫及。私以为,唯有先破吕布,方能再图蛮夷!”
刘备说得冠冕,任谁也找不出这其中的漏洞。
他的想法与公孙瓒恰巧相反,他认为只有稳定了内部,以后才能积极抗击胡夷的入侵。
“皇叔言之有理,吾亦是认为如此。”
刘辩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去,他可不愿白白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而且,刘备既然站在了他这一边,肯定也会不留余力的想办法弄死吕布。否则,一旦吕布缓过气来,再想对付,可就难了。
“那我们下一步该当如何?”堂下有人轻声问道。
刘辩不假思索,便给出了答复:“既然蛮夷南下,我们便可以打出驱逐蛮夷的旗号,要求借道兖州。吕布断然不会答应,我们可借此为名,痛斥吕布惘顾家国大义,让更多的人来唾弃吕布。”
“那吕布若是肯借道呢?”
肯借道?
刘辩哼哼冷笑两声,那便用‘假虞灭虢’之计,半途攻向吕布,杀他个措手不及。
“主公,啥是假虞灭虢?”身躯巨大的典韦挠了挠头,面容困惑,小声问起坐在前面的曹操。
曹操回头,见典韦正挠头憨笑,便与他说来。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大臣。
大夫荀息献计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一定会答应借道。
晋献公起初有些舍不得,荀息便又接着说道:“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样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后来,晋国军队借道虞国,不仅消灭了虢国,也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这便是‘假虞灭虢’的典故。
典韦似懂非懂,却也没有接着再往下问。
“等会儿我便写书信给吕布,要求借道兖州。我倒想看看,这道,他是借,还是不借?”
刘辩嘴角带笑,仿佛看见了吕布为此而头疼发愁的模样。
没过几日,刘辩宣告天下,打出‘抗击胡虏,驱逐蛮夷’的旗号,要求借道兖州,率军北上。
看着手中传来的书信,吕布合上双目,用两根手指衬着额头左侧,脸上露出凝重。
刘辩不捣乱就算好的了,他会那么好心出兵北上?
吕布又不是傻子,刘辩显然是想以此为由,图谋兖州。
可若是不借道与他,难堵天下悠悠之口,刘辩保不准会趁此借题发挥,他占据着民族大义,在民间和士人的舆论上定会获得极大支持。
“主公,郭祭酒到了。”
陈卫在门口禀道。
吕布招手示意郭嘉过来,将借道一事与他说了,并且询问起来:“奉孝,此事你有何高见?”
郭嘉听完,略一沉吟,便给出了回复:“主公,这位弘农王摆明是心怀鬼胎,打的兖州主意。”
吕布点头,这点他也清楚,问题是该如何应对。
“主公,这件事其实也没那么难。”郭嘉面带笑意。
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吕布对自己的这个女婿可谓信任十足,赶紧问道:“奉孝有何妙计,快些说来。”
“叛贼们不是想驱逐蛮夷么?主公大可藉天子之名下诏,让曹操、刘备、以及袁绍袁术等人在内的各路诸侯,去往并州任职,许以他们官职,即刻赴任并州,但不准他们带兵越过兖州防线。”郭嘉缓缓说了起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妙极!
听完这个建议,吕布猛地一拍巴掌,大笑起来。
数日后,朝廷的委任状下达至东阳城。
诏书的内容大抵是,值此国难之际,不管吕布也好,曹操等人也罢,大家都是汉人,理应共同抵御外夷。鉴于曹操、刘备等人的浓烈爱国情怀,故朝廷暂免他们的反逆之罪,即刻往并州赴任,若能驱除蛮夷,则以往的过失,可以将功赎罪,既往不咎。
看着下达而来的诏书,之前还颇为得意的刘辩笑不出来了,甚至当场把那诏书扯烂成了两半,神色阴沉无比。
他本想借此机会让吕布骑虎难下,谁曾想,竟被吕布给反将了一军。
现在倒好,天下人的目光全都望向了他们这里。
不让带兵马过境,这跟自投罗网送死有什么区别?
诏书上倒是说得好听,什么加官进爵,将功赎罪,不过是说与百姓听的,在座的都不是傻子,谁要是信了这上面的话,那才是脑子有病。
众人缄默之际,闭目养神的刘备忽地睁开了眼,只见他站起身来,朝刘辩与在座诸人皆是拱手行了一礼,郑重说道:“诸位,备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辩望向刘备,微微点头,示意他但说无妨。
“天子为吕布所操持,此诏究竟是天子的意思,还是吕布的意思,仍未可知。不过,当今天子乃董卓所立,而昔年先帝的遗诏却是由皇子辩继位,因此,弘农王才是正统。”
说到这里,刘备顿了顿语气,变得极为庄重和严肃,面向刘辩行了一记大礼,随后深吸口气,郑重说道:“所以,备在此斗胆提议,请弘农王即位,以正汉统!”
第九四四章 皇帝轮流做()
此话一出,堂内众人几乎惊得说不话来。
但转念一想,刘备所言,其实也不无道理。
当年先帝遗诏,由大将军何进当着百官的面宣布,着皇子刘辩即位,后来迫于董卓残暴,才罢黜帝位。仔细想想,刘辩在位期间并无过失,如今身为弘农王的刘辩既然还存于世间,这帝位也自然应该归还于他。
听闻此话,刘辩面色一变,义正言辞的斥责起刘备:“皇叔,汝岂能出此大逆不道之言,陷我于不义乎?”
“殿下,这天下本来就该是您的!当今天子不过是昔日董贼所扶持之傀儡,只有您才是先帝所立的汉室正统,也只有您,才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刘备一反往日低调之态,声音激昂,振振有词。
反正现在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与其受制于远在关中的天子诏令,倒不如拥刘辩为帝,这样办起事来,也会名正言顺,不再束手束脚。
而且如此一来,他们还能捞一个从龙之功,将来要是胜了,在座之人皆是开国的功臣,封侯拜相一切都不在话下。
即便将来史书上写,也会写他们推翻长安朝廷的暴政,给大汉朝重塑新的光辉。
若是输了,反正他们现在已经被朝廷定性为叛贼,还有比这更糟糕的结局么?
从他们加入讨伐吕布军队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是一场豪赌。
赌的就是身家性命与未来前程。
吕布这些年之所以如此横行无忌,不就是打着朝廷的名义么?
想通了这点,堂内诸人顿时纷纷起身,拱手请求。
“请弘农王即位,以正大统!”
“请弘农王即位!”
刘辩连连摆手,仍是不肯,直说莫要害我。
“殿下,汉室江山如今已是风雨飘摇,您身为汉室的正统血脉,怎能看江山社稷为外人所操持!您今天若不答应,备便撞死在这堂内!”
说罢,刘备直往堂柱上撞去。
“大哥!”
关张两兄弟见状,急呼出声,赶忙拉住。
他两也是吓了一跳,许久都没见过大哥情绪如此激动。
“如今吕布处处收买人心,无非是忌惮于我等势力。一旦等吕布露出真正的豺狼面孔,他就会是第二个董卓,天下百姓苦矣!”
被两位兄弟拉住的刘备挣脱不开,掩面而哭。
在场众人见了,无不大为感动,赞许刘备宅心仁厚,乃当世少有的仁人君子。
此时,曹操也站起身来,请刘辩即位。
虽然他心中有些不情愿,但目前这的确是个破局之策。至于今后他们是从龙之臣,还是叛逆之贼,就全凭本事说话了。
在众人的再三请求之下,刘辩又推辞了一番后,才勉强答应下来。
于是。
两月之后,刘辩头戴冠冕,身穿内赤外墨色的帝王袍,登上修建好的皇宫,在东阳城称帝建制。
袁绍为大将军兼任太尉,袁术为车骑将军,曹操为司空,刘备为司徒,公孙瓒为卫将军,其余拥立诸人亦是尽皆封赏拜官。
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