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朱元璋将华努特穆岱收入麾下,好言安抚一番后他回到滁州城潜伏,不得朱元璋的令,不准轻举妄动。,,。请:
第77章 初战交锋()
当晚,朱元璋修书一封交予华努特穆岱,华努特穆岱持信马不停蹄望滁州城赶回。
第二天,徐达依照朱元璋的令,在定远两万精兵内分兵四部,第一部由冯胜统领,领兵三千杀往来安。第二部,由冯国用统领,统兵三千杀往**。第三部由丁德兴统率,率兵三千杀往全椒。最后一部,由朱元璋亲领,协同诸将谋臣,统兵一万一千,直杀往滁州城。
朱元璋所部人马不动则已,一动便是两万精兵,分兵四路,如同四条蛟龙般,往扬州路各地穿游而去。
另一边,就在秃坚不花被破虏军的攻势搞得焦头烂额之时,华努特穆岱终于赶回滁州城,鉴于直属上司肖德格勒已死,华努特穆岱便将朱元璋即将出兵攻打破虏军的消息告知。
秃坚不花闻讯大喜过望,当即通告全军援兵将至的消息,守城兵士听得,顿时士气大涨,先前低落的士气,顿时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滁州城外的破虏军大寨内,一斥候急匆匆地闯入邓愈的中军大帐,高声禀道:“报,大帅!离我军五十里处出现一部大军,人数超过一万,小人看到军中旌旗写的是红巾军朱元璋所部!”
“什么?朱元璋所部人马?”邓愈闻言大惊,双眼瞪起,随后喃喃自语地自责道:“滁州本是朱元璋必攻之地,自己大意之下,竟然忘了防备这头蛟龙!”
坐于左列首位的李恪也对这个消息比较惊讶,回过神来的他感叹道:“大帅,朱元璋所部人马此时杀到滁州城,看来是敌非友,有他搅局,我军想攻克滁州城,无疑是难于登天!”
此言一出,位于右列第二位的邓铭当即忿然而起,朗声喝道:“云起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朱元璋乃是无名之辈,不足为患!”
说到这里,邓铭目光一转,望向邓愈道:“大帅,铭虽不才,愿统领一军,先挫其军威!!!”
邓铭的请战之言,如当头一棒敲砸在邓愈的心头,刚听到要和朱元璋交锋时,邓愈本能地有些慌乱,毕竟历史上的朱元璋威名太盛,而如邓铭所说,此时的朱元璋才刚刚崛起,还是个无名之辈,自己确实该重视他,但却没必要忌惮甚至害怕他。
想到这里,邓愈露出几分笑意道:“伯义果敢请战,勇气可嘉,本帅命你统兵三千屯扎西北山岭,与中军成掎角之势,以备大战!”
邓铭欣然领命,疾步退出大帐。
另一边,朱元璋先派耿再成领兵四千为先锋,为大军先立营寨,同时通报滁州守军,言援兵不日将至。
耿再成接下先锋令,一路疾奔前进,赶到滁州城北二十里处,据山立寨,同时遣派一队快骑,进往滁州城内通报。
当晚一更时分,耿再成所部营寨还没有全部完成,耿再成见夜色渐深,便令兵士先去歇息。
到了夜里二更,寨外忽然马蹄声大作,耿再成被那巨大的嘈杂声惊醒,还未反应过来,寨内便传来一片接一片的凄厉惨叫声。
耿再成匆匆穿上铠甲,拿起兵器赶出营帐,正见左路董清引一军杀入,中路邓愈率一部兵马冲来,右路吕珍指挥兵马杀到。
耿再成大惊失色,上马便逃,破虏军三部人马齐齐拥入大寨放起火来,烈焰腾空,耿再成所部人马惊惶失措,连夜逃奔向滁州城。
眼见滁州城近在眼前,这时,西边一彪人马火速杀出,为首一将,提一柄八尺长刀,纵马飙飞,高声大喝道:“盱眙邓伯义来也,兀那贼子,纳命来!!!”
邓铭中气之足,一声喝出如同轰雷在爆,耿再成吓得心神一荡,回过神来时,邓铭已是飞速杀到,耿再成连忙提刀去挡,只听‘铛’的一声暴响,耿再成脸色剧变,暗道邓铭力大。
邓铭暴喝连连,提刀猛砍,耿再成挥刀急挡,边战边退,幸好耿再成武艺不俗,否则早被邓铭砍落马下。
两人缠斗约莫一刻钟后,滁州西城城门轰然大开,龟缩在城内的元军竟然呼啸杀出,两部人马前后夹击邓铭所部,一时间,邓铭所部将士死伤不少。
尽管局势有变,杀得兴起的邓铭却仍不愿退,不断对耿再成发起狂攻,耿再成也被逼出了血性,大吼一声,放弃防御,对着邓铭就是一阵狂劈猛砍,两人杀了四十余回合,耿再成虽然落入下风,但却仍能稳住阵脚。
“朱元璋麾下一普通战将便如此了得,真是不可小觑啊!”
某处高坡上,李恪在一队兵士的保护下,正凭高而望,他见耿再成武艺不俗,且颇有血性,不禁惊叹出声。
随着时间推移,邓铭所部人马渐渐成溃败之势,而已军援兵又还没杀到,李恪遂命兵士吹起收兵角,邓铭听得声,不甘地怒喝一声,领兵速退,于此,耿再成所部人马被元军顺利接应入城。
第二天凌晨时分,李恪与邓愈正于帐中商议,只见李恪双目烁烁,凝声而道:“朱元璋大部兵马暂时未到,我想领一部人马据守夺自耿再成的营寨,阻挡敌军,为大帅争取五天时间,五天之内,大帅需全力以赴夺取滁州城,如果能拿下城池,则我军可立于不败之地!”
邓愈听完后,却是脸色一变,立即出声拒绝道:“不可!朱元璋所部大军人多势众,且李善长、徐达都是智略过人之辈,云起为我左膀右臂,不可轻易犯险!”
李恪闻言眸中闪现一丝感动,然后坚定道:“大帅无需担心,我已有阻挡敌军的计策,只要有董擒虎将军相助,我有信心挡住敌军五天!”
邓愈见李恪胸有成竹,又考虑到眼下局势艰难,只好采纳李恪的建议,李恪于是统领三千兵马,协同董清据守耿再成建立的营寨。
时间紧迫,尽管破虏军大战一夜颇为疲倦,邓愈还是命大军赶到滁州城下,借助云梯车、冲车等攻城器械强攻滁州城。
秃坚不花见破虏军来势汹汹,大有不攻破城池便誓不罢休的姿态,一时间,心中忐忑不已,而耿再成在观察了一番破虏军的攻势后,却是临危不乱,一面教秃坚不花守城之法,一面安抚秃坚不花,只要朱元璋所部大军赶到,危局自解。
秃坚不花听后心中大定,遂命耿再成为副将,协助守御城池!,,。请:
第78章 董清VS朱元璋()
另一边,李恪将三千兵马分成五部,每部兵马巡视营寨两个时辰,轮流戒备,同时,挑选精细斥候于寨外二十里处四散潜伏,一有风吹草动,便快马回报。
第二天,有兵士匆匆来报,言朱军大部人马正漫山遍野向营寨涌来,李恪听得消息,当即面色肃然地对董清说道:“此次能否将朱军的兵锋挡住,为大帅争取时间攻下滁州城,便全靠擒虎的武勇了!”
董清虎目中迸射昂然战意,朗声应道:“云起军师放心,清必定不负所托!”
另一头,朱元璋率大军火速行进,当大军赶到李恪大寨五里处时,忽然前头风尘大起,一支兵马迎面赶来,朱元璋定眼一望,发现对面仅有两千兵马,眼中不由升起几分轻蔑,就要下令全军冲锋,一举剿灭这部破虏军。
就在这时,破虏军人马内一将策马突前,提刀高声大喝道:“滁州已是我破虏军的地盘,你们速速退去,本将军原谅你们同为义军,便不与你们计较,否则必教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哈哈哈。。。。。。”
朱元璋听后,却是怒极发笑,紧接着,一众朱军将士也是放声大笑,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朱元璋枭目一凝,忽然摆手一定,朱军将士的笑声立即停下,只见朱元璋手提凤嘴大刀,策马出阵,双眼睨视着董清喝道:“你们还没拿下滁州城,便敢大言不惭地说滁州是你们的地盘,简直是荒谬至极!况且,本镇抚麾下儿郎骁勇善战,此时兵力多于你们几倍,你如此口出狂言,实在是可笑!!!”
董清虎目一眯,眼见朱元璋身穿亮银铠甲,手提赤色凤嘴刀,身形算不上伟岸,却隐隐间透着一股霸气,心思百转间,凝声喝道:“朱元璋,莫非你只敢以多欺少!”
“哼,如果要杀你,只需我手中的凤嘴刀便可!”
“可敢与我一战?”
“有何不敢!”
朱元璋爆出一道如若雷轰般的喝声,当即拍马而出,直取董清,董清见激将法奏效,心里一喜,立马提起九环刀向朱元璋迎去。
电光火石之间,两马相交,朱元璋奋力一提凤嘴刀,望董清面门便砍,董清抡起九环刀急急挡住,凤嘴刀与九环刀悍然拼撞,董清脸色微变,暗想朱元璋为一方势力之首,武艺竟也如此了得!
朱元璋露出一个冷然笑容,猛地一抽凤嘴刀,刀式竟如狂风暴雨般猛攻向董清,董清拧刀拦截,将朱元璋的猛烈攻势一一挡住。
说时迟那时快,两人不觉间已是交手十余回合,朱元璋攻势一停,董清立即蓄势爆发,九牛二虎之力赫然使出,九环刀如携破天裂地之势,快疾地劈向朱元璋。
朱元璋在之前的交锋中,已经知道董清力大,眼下哪里会和他硬拼,只是选择灵巧躲避,待到董清攻势一缓,朱元璋迅速把握住时机,猝然暴扫一刀。
董清提刀自下而上斜劈开朱元璋的凤嘴刀,正要趁势攻击,这时,朱元璋暴喝一声,一双枭目迸射冷然厉光,奋力捏住刀柄,以极其不可思议地速度,争先拧刀斜切向董清的脖颈。
董清吃了一惊,急急驱身闪避,同时趁机勒马退开数步,朱元璋刚竭尽全力使了一击,一时间没能接上攻势。
朱元璋、董清四目对视,董清忽然勒马转身便走,朱元璋以为董清怯战而逃,当即厉声大喝道:“逃的不是英雄!!!”
朱元璋策马即追,在朱军大阵内的徐达忽然脸色大变,疾声大喝道:“上位,小心有诈!!!”
朱元璋追得正急,突然听到徐达的喝声,顿时脸色大变,急要勒住马匹,就在这时,董清忽然使出一招回马刀,朱元璋急急闪避,犀利恐怖的刀锋距离朱元璋的脖子仅有毫厘,那透骨的寒意,霎时布满朱元璋的全身。
九环刀一切而过,朱元璋迅疾稳住惊骇,提刀将董清的第二波攻势拦下,两人转马厮杀斗了数十余合,胜负不分,直到两人坐下马匹困乏,才各回本阵换马,换好坐骑后,又齐齐出阵,两人都是战意昂然,又是斗了数十回合,仍旧不分胜负。
两人激战连连,两军将士看得目瞪口呆,约莫一刻钟后,朱元璋的韧性比不上董清,刀式渐渐凌乱,徐达唯恐朱元璋有失,速叫阵内的郭英、郭兴兄弟准备出阵掠战。
郭氏兄弟闻令正准备出阵,就在这时,朱元璋却是暴瞪枭目,高声大喝道:“没我的令,谁敢擅自出阵,斩!!!”
郭氏兄弟听后当即不敢出阵,之后,朱元璋与董清停停战战,直到天黑。其实,董清因为有李恪的吩咐,一直暗地里留有二分余力,眼见夜幕降临,当即喝叫朱元璋明天再战。
朱元璋和董清战得痛快,有心一鼓作气擒下董清,然后设法收服这员猛将,奈何身体的疲倦却告诉他,不能再做久战,当下朱元璋便是应和,与董清约定后,两人各自拍马回到本阵。
朱元璋下令大军就在附近歇息,这时,徐达劝朱元璋早些进军,朱元璋却是朗声笑道:“天德,那董清勇武不凡,我甚为欣赏,等我擒下他,并设法将他降服,即时,破虏军的防线不攻自破!”
“上位想法虽好,但岂不闻兵贵神速,眼下邓愈正率军急攻滁州城,如果被他们拿下作为防御要塞,我军再想将破虏军剿灭便难于登天!”
徐达急声力谏,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皱,他虽然心有主见,但也知道徐达在战阵韬略方面极为不凡,而且徐达对他忠心耿耿,万事都以他朱元璋的利益为先,徐达这样建议必有他的道理。
不过,朱元璋心中仍有不甘,于是对徐达说道:“天德,现在天色已晚,贸然进攻也是不妥,不如歇息一晚。明天我再和那董清大战一场,不管结果如何,都由天德安排战事!”
徐达闻言,心中缓缓叹了一口气,嘴角随即露出一丝笑容道:“重八哥,你如今为一方势力之主,今后万万不能再这般放纵,眼下就按你的安排行事,不过,你答应下的事情,可不能反悔!”
“那是自然!”
朱元璋也是笑起,四周将士看在眼里,都感叹朱元璋与徐达这对君臣,情同手足,情义深如大海!,。请:
第79章 李恪布局()
第二天朝阳初升之时,董清竟然单骑前来要搦战,朱元璋见得,暗笑董清托大,没有丝毫犹豫,提刀上马便来战董清。
徐达见董清单骑前来,想到细作探得的情报:董清军中有军师李恪在出谋划策。于是心中多了几分警惕,派出几部轻骑在四周打探。
战场上,朱元璋与董清已经缠斗在一起,两柄利刃连连激烈碰撞,朱元璋的刀法霸道猛烈,董清的刀法则暴力迫人。
只见朱元璋猝然连起三式刀招,第一刀暴飞斜切向董清的咽喉,董清虎目微眯,一刀猛劈,将来刀挡住。
朱元璋奋力一抽凤嘴刀,遂起第二刀,横扫向董清的头颅,董清见朱元璋攻势迅猛,来不及抵挡,连忙驱身避开。
就在这时,朱元璋的凤嘴刀却猝然一变刀式,刀面翻转间,直斩向董清的左肩,董清察觉到危机迫近,陡然间暴喝一声,竟伸出手臂,抓向凤嘴刀的刀背。
千钧一发之际,董清险险地抓住凤嘴刀的刀背,朱元璋见没能得手,立即发力想要抽回凤嘴刀,但董清哪能让他如愿,竟死死地抓着凤嘴刀不放。
朱元璋不断使劲,憋得满脸通红,董清见势,虎目中爆出两道极其恐怖的杀意,即要拧刀向朱元璋砍去。
“董清贼子,休得伤我家上位,郭振嵘郭兴,字振嵘、郭振耀郭英,字振耀来也!!!”
董清闻得喝声,转眼一望,只见朱军阵内杀出两员小将,左边的小将手持七尺长刀,右边的小将手持一对铁鞭,却是郭兴、郭英兄弟奉徐达令,齐齐杀出阵来。
董清眼见郭兴、郭英杀近,不敢恋战,松开凤嘴刀,立即转马逃开,朱元璋不敌董清,失了面皮,心中有些火起,当即与郭兴、郭英紧追而去。
朱元璋马快,先是追上缠杀住董清,董清边战边退,没过多久,郭兴、郭英围杀过来,与此同时,徐达又派出两部骑兵绕道前冲,想要截断董清的退路。
眼见董清即将陷入重围,危急时刻,董清眸光一冷,浑身爆出一股凌厉杀气,朱元璋察觉到变化,心里惊呼道:“不好,这董清要拼命了!”
朱元璋当即蓄力迸发,凤嘴刀倒提上切,准备迎接董清的全力一击。
势盛,刀起,董清提刀一劈,如携破天裂地之势,朱元璋枭目满是凝重,怒喝一声,拧刀逆势迎去。
只听‘铛’的一声巨响,九环刀以不可阻挡之势,轰然劈飞朱元璋的凤嘴刀,危机猝临,朱元璋面色剧变,枭目瞪得斗大,无力地望着九环刀迎头劈下。
关键时刻,郭兴、郭英兄弟的兵刃及时拦住董清的九环刀,在刚才的碰撞中,董清的刀威已去七成,仅剩三成威力根本无法一股作气将朱元璋斩杀。
董清暗叹一声,不敢纠缠,急忙抽刀策马逃开,郭兴、郭英急忙紧追而去,董清急于退走,眼见前头有几个朱军骑兵拦路来挡,九环刀上下翻飞,飞驰间将数人斩落马下,其余朱军骑兵被董清的威势震慑,吓得立马散开,董清于是顺利跳出包围。
郭兴、郭英见董清逃脱,正要带兵去追,这时,徐达却是下令将他们喝止住,朱元璋见得,心中不解,当即略带怒气地喝问向徐达。
徐达也不生气,心平气和地答道:“上位,董清单骑前来,其中必是有诈,贸然追击恐怕讨不了好,当务之急,应该是早些赶到滁州城下,将邓愈击退,与滁州守军汇合!”
朱元璋听言,怒火稍稍褪去,即令大军火速望滁州城赶去,路途中,每每遇到险要路口,徐达必会安排斥候仔细打探。
而在朱军赶路的同时,李恪则在朱军的必经之地查探地形,期间,李恪看见一座木桥,于是策马到桥边,绕河看了一遍,看到关键处,李恪双眼频频发亮,好似已有定策。
等李恪回到寨中时,董清也已赶回,董清将战况一一说给李恪听,李恪听后,心中大定,当即命亲卫召集众将于帐前听令,只听李恪威严吩咐道:“三里外有一木桥名为清远桥,桥边两岸杂草丛生,芦苇密布,可以埋伏兵马,即时,擒虎将军引五百长枪手埋伏在道旁左侧,单刺朱军骑兵马上人,宏远张岐,字宏远都尉引五百刀手埋伏在道旁右侧,单砍朱军骑兵的马腿!”
“等我将朱军引诱过桥,明泽祁洪,字明泽都尉则带人将清远桥拆断,济真韩猛,字济真校尉则陈兵于桥头东侧,虚张声势,使朱军心怀忌惮,不敢望东走,只好退往南面,即时敌军中计,再如此如此。。。。。。”
李恪吩咐完毕,董清眉头微皱道:“云起军师乃大帅智囊,怎能以身犯险,如果出了意外我如何向大帅交代?不如换我去诱敌?”
李恪闻言,灿然一笑道:“擒虎将军无需多虑,前番擒虎将军大显神威,朱军必定心存忌惮,而那朱元璋近来顺风顺水,难免目中无人,我正好以此为诱饵,先败朱军一阵!”
董清听罢,也觉得李恪说得有道理,当下点了点头,不再多劝,李恪调遣安排定下,各将依令前去准备。
到了第二天,有斥候赶来禀报,言朱军大部人马正往营寨赶来,李恪听后,当即引寨内兵马前去迎击。
却说,朱军一路突进,朱元璋依照徐达的建议,将大军分为前后队,他与徐达领军为前队,郭兴、郭英领军为后队,声势浩大地扑杀向破虏军营寨。
面对煞气腾腾杀来的朱军,李恪率领一队兵甲不齐,阵型凌乱的兵马越过清远桥,当头拦在朱军行进的路上。
李恪骑一匹雪色白马,两边百余骑兵簇拥,徐徐向前,拔出腰间宝剑,朗声向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