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清思绪后,邓愈对李恪的观点表示赞同,至于理由,却没有细说,有些东西,只可意会,毕竟,穿越这件事对于古人来说,太过玄妙!
第二天,邓愈派遣颇有辩才的宋辰宇字子轩前往朱军营寨和谈,到了朱军营寨后,有士卒向朱元璋、徐达禀报。
徐达听说来人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士,联想到前日收到的关于高邮战况的消息,当即猜到邓愈的打算。
思虑一阵后,徐达向朱元璋建议今日暂且不见邓愈使者,待准备一番后,来日再行召见。
朱元璋采纳了徐达的建议,命报信士卒回复,言朱军文武正商议要事,两日后再做接见。
宋辰宇听了报信士卒传达的话语,好似早有预料,没有半点怨气,当即上马赶回滁州城。
两天后,宋辰宇再次前往朱军营寨求见,徐达出寨迎接,将宋辰宇引入寨内,宋辰宇见寨内操练的朱军士卒精力旺盛,士气高昂,不禁眉头微微皱起。
徐达将宋辰宇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颇为满意,随后将宋辰宇引见给朱元璋,分主宾坐好后,宋辰宇拱手说道:“扬州路西部诸城乃是我破虏军血战鞑子获得的辖地,朱镇抚同为反元义军,却出兵抢夺我军辖地,实在是于理不合,还望朱镇抚早日退兵会定远,免得战乱再起,伤及无辜百姓!”
“哈哈哈!!!”
朱元璋听言,当即哂然大笑,宋辰宇目光坦然,听着朱元璋充满不屑的笑声,脸色毫无变化。
朱元璋笑毕,起身睨视着宋辰宇,冷声喝道:“适逢乱世,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邓愈没有能力保全辖地,是他无能,怎可以怪别人!更何况,纵使我将所占城池归还,他日张士诚携雄兵攻打,他邓愈也难保辖地不失!”
“如此,邓愈还不如率众投靠于我,我合两家之兵必可杀败张士诚,即时一统河山,成就王霸之业,我大可将今日之地尽数分封给他!”
朱元璋野心磅礴,一言道出,宋辰宇顿时脸色连变,心中怒骂这朱元璋太过自大。
不过,宋辰宇心知大任在身,于是压住怒火说道:“我家大帅以‘驱逐鞑虏,恢复汉家江山’为已任,征战滁州鞑子,深受汉家百姓爱戴,眼下虽然局势不利,但我军上下一心,如果朱镇抚不愿退兵,我军当与朱镇抚死战到底,玉石俱焚!!!”
“哈哈哈,好一句玉石俱焚!邓愈与张士诚有杀弟之仇,眼下张士诚实力大增,必定会发兵报复,邓愈败亡在即,还敢叫我退兵,今天我便先斩你,送予张士诚作为投名状!”
朱元璋怒声一喝,左右兵士立即将宋辰宇擒拿,对此,宋辰宇挺胸傲立,毫无畏死。吞精百发也失败!上原亚衣挑战。。。
第95章 议和2()
一旁的徐达见宋辰宇不为所动,当即制止道:“且慢!”
徐达令声一下,朱军士卒立马将宋辰宇松开,徐达眯着皓目,冷酷地盯着宋辰宇问道:“你难道不怕死?”
“蝼蚁尚且偷生,我不过是区区凡人,怎么会不怕!”
“你可知道,现在你的性命捏在我家上位手中,只要我家上位一声令下,你必死无疑!”
“确实如此!”
“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敢屡屡冒犯我家上位的尊威?”
“因为朱镇抚不愿和我家大帅死战到底!张士诚破百万元军,声威大振,虎视江南,有我家大帅牵制张士诚,朱镇抚无后顾之忧,可安然渡江发展,夺建康六朝古都,立王霸之基!反之,如果朱镇抚与我军死战到底,纵使我军因实力大损被张士诚所破,可不出三年,朱镇抚也将被张士诚大军攻伐剿灭!”
宋辰宇字字铮铮,凝声而答。
朱元璋听到‘夺建康六朝古都,立王霸之基’的字眼,顿时眉头一皱,冷声问道:“你这般对答如流,可是来前有高人教授?”
?“朱镇抚料事如神,宋某钦佩,我回答的话都是我家大帅和军师教授!”
朱元璋心中暗道果然如此,同时也明白,邓愈出兵滁州的最终目的和自己一样,都是夺取建康这六朝古都。
一旁的徐达见朱元璋若有所思,在与他眼神交流后,冷声向宋辰宇喝问道:“邓愈派遣你来,必定知道我军不可能轻易退兵,如此,他又教你如何应对?”
“我家大帅有言,邓、朱两家合则利,分则损,如果敌对,那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如此,两家应以大局为重,休战联合!”
“哼,邓愈打得好算盘,我军为夺滁州,损兵近万,如果无功而返本镇抚如何面对麾下儿郎!”
朱元璋虎目眯成一条细线,冷声喝道。
宋辰宇拱手一礼,又是回道:“朱镇抚如果想要滁州,也不是不可以?”
朱元璋一听,饶有兴趣地问道:“哦?这话怎么说”
“以地换地!”
“怎么个换法?”
“滁州换定远!”
“要换定远?邓愈简直是痴心妄想!”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即消失,脸色阴沉地如能滴出水来。
宋辰宇嘴角微翘,一字一顿地冷声道:“那!你!我!两!家!是!要!不!死!不!休!了!”
“滁州早晚为我军,本镇抚为什么要用定远去换?”
“定远与滁州,孰轻孰重?朱镇抚心中应该分得很清楚?”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镇抚如果愿意换,那我军撤离后的滁州城分毫无损,反之,朱镇抚如果想拖延到我军主动撤离后,再占领滁州城,那时,朱镇抚得到的将会是一座废城,并且,在我家大帅留下的后手滋扰下,朱镇抚想安然打过长江,恐怕不太可能!”
宋辰宇说出这话时,脸上带着温煦的笑容,可说出的话语,却如腊月冰霜般阴寒无比。
朱元璋闻言,胸中怒气上涌,仿如一座随时要喷发的火山。
拿定远换滁州,朱元璋心中舍不得,毕竟定远可是安丰路辖下的重镇,是目前朱元璋的后勤基地,在没有渡过长江前,可以为朱军的兵员和粮草。
可一旦不换,邓愈如宋辰宇说的那样,将滁州的底蕴破坏殆尽,并在滁州留下阻挠朱军渡江的后手,那后果也很难承受。
换,失去定远这一后勤基地,获得对抗张士诚的盟友和可以依托的渡江跳板滁州,不换,尽管眼前利益损失不大,但对夺取建康六朝古都,建立王霸之基的战略大局不利。
一时间,朱元璋心中两个念头不断冲撞,难以做出抉择。
宋辰宇见朱元璋迟疑不定,于是提出让朱元璋考虑三天,三天后再做答复,随后告辞离去。
三天后,朱辰宇再入朱军大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朱元璋答应将定远让出,两年内,不主动进攻破虏军,作为条件,邓愈需完好无损的将滁州交出,并且,破虏军势力彻底退出扬州路来安城也给朱元璋,两年内不得。
半月后,在扬州路的破虏军全部退回盱眙和定远,邓愈领着胡大海、董清、吕珍、张棋、祁洪等将,于盱眙、泗州等地布防。
同时,封谋士郭景祥为定远县令,校尉韩猛为定远县尉,一人主政,负责收集粮草、辎重,一人掌军,负责招募新兵,日夜操练,为即将到来的邓张大战做好准备。
一日,邓愈正于盱眙城头视察盱眙瓮城的改建情况,这时,一个破虏军信使疾步赶来禀报:“启禀大帅,郭宏琰县令送来的五千石粮草,半路上被人给劫了!”
邓愈听得消息,顿时皱眉道:“是什么人如此大胆,竟敢劫掠本帅的粮草?”
“回大帅,据逃回的士卒声称,劫粮的匪徒操着一口和州口音,似乎是从和州那边流窜过来的,为首者姓常!”
听到“从和州那边流窜过来的,为首者姓常”这句话,邓愈脑海里猛然间想起了一个人。
“莫非是那个人……”
邓愈顿了一顿,吩咐道:“速去查明那伙匪徒的来历,本帅倒想看看,到底是谁敢抢本帅的粮草!”
话音刚刚落下,山贼出身的董清却是说道:“大帅不必再查了,属下知道是谁干的!”
董清混迹绿林多年,对淮南一带了如指掌,他声称知道这伙匪徒的来历也属正常。
“擒虎,那人是谁?”邓愈将目光转向了董清。
董清捋了捋思绪回道:“如果属下猜的不错,敢劫掠我军粮草的常姓匪徒,应该是一个叫常遇春的绿林豪杰!”
听到常遇春这个名字,邓愈心中微微一震,一股兴奋的感觉更是莫名而起。
邓愈的脑海中,迅速地翻滚出诸般记忆:巧计破衢州,寻水九华山,扁舟先登采石矶,江州大破陈友谅,鄱阳湖箭射张定边,平江城灭张士诚,塔儿湾大败五万元军,北伐破元都……武艺过人,智计出众,曾言‘统兵十万,可横行天下’,堪称明初第一猛将!,,。请:
第96章 常遇春()
尽管目前邓愈麾下的可用之将不少,但像常遇春这样有勇有谋,武艺超群的顶尖大将,谁又会嫌多呢!
在邓愈心中暗暗激动之际,董清说道:“这常遇春原是凤阳府怀远县人,因家中穷困,经常忍饥挨饿,于是就投奔了活动于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
“常遇春跟随刘聚拦路抢掠,入宅为盗,起初颇觉新鲜,既能大碗食肉,又能分得银两,后来,他发现刘聚这人不讲信义,经常滥杀无辜,于是便起了另寻出路的念头。”
“只是,常遇春一直没有寻到他心目中的明主,于是带着一帮志同道合的弟兄,暂居于和州一带。听道上的弟兄说,他们是两个月前迁到定远来的。”
“常遇春,有意思……”邓愈倚靠在城头,望着远方的山林,嘴角浮起一丝笑意,心中已在盘算着如何收服这员虎将。
这时,李恪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军即将面临生死大战,正需杀鸡儆猴,威慑周边宵小,这个常遇春竟敢劫掠我军粮草,实在罪不容赦,大帅为什么不趁机将他剿灭,以此立威!”
李恪原为饱读诗书的儒生,对常遇春这种呼啸山林,劫掠百姓的匪徒本能地存着几分鄙夷,除非这个匪徒风评很好,如董清这般享誉一方,才能入得李恪法眼。
董清似乎对常遇春的为人颇解,他不想邓愈错过了一员良将,于是出言替常遇春开脱道:“常遇春此番劫掠我军粮草,很可能是韩济真校尉剿匪练兵时惹怒了他,据董某所知,常遇春这人武艺超群,义气过人,且有几分将才,大帅眼下正值用人之际,与其将他剿灭,不如将他收为己用!”
像常遇春这样的顶尖猛将,邓愈哪里舍得将他剿杀,董清的话正合他的心意。
“无论常遇春是否值得收用,他敢劫掠本帅的粮草,本帅如果将他视而不见,那本帅的威名何在!”邓愈的语气中杀气凌然,令左右都微微一震。
没能说服邓愈,董清心中颇为不甘,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依大帅的意思,是打算发兵剿灭了这常遇春?”
邓愈猛地转身,脸色冷酷地下令道:“擒虎就替我修书一封给常遇春,命他在三天之内将劫掠的粮草归还,敢少一粒粮草,本帅便发兵剿灭了他!”
邓愈这话形同立下战书,董清心想着邓愈已被激怒,看来那常遇春的覆灭是在所难免。
“属下这就修书!”董清心中感叹,拱手而退。
转身之际,董清却没觉察到邓愈嘴角悄然掠过的一丝诡笑。
……
定远、盱眙两地交界处,有一山名叫嘉山,在嘉山山腰处,有一寨名叫‘飞虎寨’。
此时,飞虎寨内正一派欢腾,宽阔的校场内挤放着百来辆粮车,车上满载着一袋袋的粮食,千来个壮汉正拥挤在车前,你推我攮的分发着粮草。
那一员身披黑甲,手持虎头湛金枪,高高站在粮车上,正得意洋洋地看着分粮热闹场面的将领,正是常遇春。
常遇春旁边,一名身披红袍的壮硕汉子忧心忡忡地小声说道:“大哥,那邓愈颇有能耐,灭杀了数万鞑子,就连张士诚、朱元璋这样的豪雄都奈何不了他,咱们如今抢了他的粮草,会不会惹祸上身啊?”
常遇春闻言冷哼一声,不屑道:“老子才不管他邓愈有几分本事,我们没有招惹他,他手下的将领竟想通过剿灭咱们来练兵,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老子就要抢他的粮草,给他点颜色瞧瞧!”
“那如果邓愈发兵飞虎寨,我们该如何应付?”那红袍汉子又是顾虑道。
常遇春嘴角微翘,傲然道:“咱们飞虎寨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有了这五千石粮草,咱们可以支撑一两年,他邓愈就算发兵来攻,我又有何惧!”
常遇春的话音刚落,一名小喽啰匆匆跑来,声称邓愈有一封书信送到。
“定是那邓愈见识了大哥的威风,主动写信来示好!”一个小头目欣喜道。
常遇春闻言,脸上流露出一丝得意,似乎以为邓愈这书信要表达的确是示好之意,当下便不紧不慢地将书信打开。
只是,常遇春才看几眼,脸上的得意便蓦然消失,脸色变得铁青无比。
“三日之内奉还粮草,如果少一粒,夷平飞虎寨!”
书信内,只有短短一句命令式的言辞,这不是示好的书信,而是一封最后通碟。
常遇春当即勃然大怒,几下便将那书信撕了个粉碎,口中骂道:“好你个邓愈,竟敢如此小看我常遇春,此仇不报,枉为好汉!”
此言一出,整个校场顿时鸦雀无声。
常遇春拧起虎头湛金枪朝天一刺,厉声道:“全军集合,老子要攻破定远城,狠狠给邓愈那厮一个下马威!”
令一下,校城上的千余汉子立时沸腾起来,挥舞着拳头和兵器,叫嚣着要大杀一场。
常遇春见麾下儿郎战意高昂,嘴角扬起一丝傲然的冷笑,口中喃喃道:“邓愈,你一定料想不到,我常遇春不会坐以待毙,先突袭你的定远城吧,嘿嘿……”
第二天凌晨时分,定远城头,邓愈负手而立,遥望着东南方向,泰然的神色中隐含着几分威严。
脚步声轻疾地响起,董清匆匆上得城头,眉梢间带着些许惊喜道:“大帅,斥候回报,那常遇春果然统领寨中精锐,望定远城杀来!”
邓愈微微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在邓愈旁边站了一小会后,董清忍不住问道:“属下有些不明白,大帅是怎么料算到常遇春会来突袭定远城?”
三天前,盱眙城头,邓愈命董清修书一封给常遇春下最后通碟,随后便挑选三千精锐步骑,倍道兼程,秘密赶往定远城。
当时包括李恪、胡大海、吕珍等文武,都以为常遇春这样的占山匪徒,劫掠粮草已是顶了天,绝不敢公然攻打定远城,因而,他们对邓愈如此大动干戈地出兵剿匪颇有疑惑。
只是,从刚刚得到的情报来看,大帅邓愈的猜测,无疑是对的,这便让董清心中惊奇不已。,。请:
第97章 收服常遇春1()
邓愈看了看董清,淡然笑道:“常遇春这人有些心高气傲,他看到本帅的威胁书信,定然会恼羞成怒,而他又智略不凡,所以本帅才料定他会误以为本帅全无防备,趁虚突袭定远城!”
董清闻言,顿时恍然大悟,拱手叹道:“大帅料事如神,属下佩服!”
邓愈微微一笑,目光转向天际尽头道:“定远城就交给擒虎了,本帅要亲自去会会这常遇春!”
说完,邓愈走下城头,领着三千精锐出了东门,绕路前往飞虎寨。
到了晌午时分,常遇春率领麾下一千儿郎出现在了定远城东门外,他驻马远望,眼眸内看到的场景让他心头大定。
只见定远城头旌旗不整,往来巡视的士卒只有寥寥百人,城门也是大开,来来往往进出着一些百姓,城门口站着几个慵懒的士卒,常遇春甚至能够看到那些守门士卒伸懒腰,打哈欠的丑态。
一切迹象都表明,这是一座防备松懈的城池!
“传言邓愈年少有为,能征善战,用兵有道,可他辖下的定远城守备如此松懈,看来他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常遇春心中不屑,英武的脸上渐生轻蔑。
观察一阵后,常遇春舞枪朝天一刺,朗声喝道:“兄弟们,随我杀进城去!!!”
话音方落,常遇春猛地一拍马腹,策马奔驰如飞,在他身后,一千健卒紧随冲杀。
只百来个呼吸间,常遇春便一马当先杀到护城河边,城门就在眼前,只要冲过吊桥,夺取城门,他麾下的一千儿郎便可冲入定远城。
常遇春信心大作,猛夹马腹,就要抢过吊桥。
就在这时,城头猛然轰起一通鼓响,只见无数旌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更有数不清的士卒齐齐现身。
紧接着,吊桥迅速拉起,城门也即刻关闭,原本一座看似毫无防备的城池,几乎在眨眼间就了森严的戒备状态。
异变突生,常遇春顿时大吃一惊,急忙勒住马匹,止步于护城河前,可他身后急冲冲杀到的部众却收不住步伐,不少人被推挤得掉进了护城河中,一千人马很快便乱成一团。
待到常遇春再抬头看时,却见城头已有百来张弓弩指向了自己,其余全副武装的破虏军士卒,更是虎视眈眈地俯视着下方纷乱的人群。
“莫非那邓愈早有算计?”常遇春心中闪过这个念头,眉宇间流露出浓浓的惊疑之色。
这时,董清出现在了城头,九环刀指着常遇春,厉声喝道:“贼人常遇春,你已中了我家大帅的计策,还不速速下马归降,否则叫你死无葬生之地!”
董清的轻蔑之语,立马将常遇春激怒,常遇春面露狰狞,挥枪前指,怒声喝道:“邓愈何在?可敢下来与老子决一死战?”
常遇春这么一叫嚣,他麾下的一千健卒也齐声叫囔起来。
董清闻言,却是冷声一笑道:“想跟我家大帅过招,哼,先保住性命再说吧!”
话音一落,董清的九环刀向前狠狠划下。
收到指令的破虏军弓弩手立即松弦,数百支利箭呼啸而下,如雨点般射向城下纷乱的人群。
常遇春急忙舞动虎头湛金枪,将袭来的利箭一一挡落,他武艺高超,少许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