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纳闷,邓愈的嘴上却不慢,只听他朗声道:“有一商人,八钱买了一只鸡,九钱卖了;后来感觉不划算,又花了十钱买回来,最后十一钱卖了,问:这商人盈亏如何?”
话音落下,寂静持续了那么一小会儿,下一刻,众人轰然大笑。
“哈哈哈,这哪是算学题目啊?分明就是小孩过家家的把戏么!第一次赚了一钱,第二次又赚一钱,加起来就是二钱,俺这老粗都能算得明明白白的帐,亏他也好意思拿出来卖弄!”
“可不就是,这也算是个题目?”
相对于先前那几道高深莫测的题目,这道题简直弱爆了,也难怪众人讪笑,府衙内的众吏这会儿是最难过的,跟着笑也不是,不笑还憋得慌,一个个都是神情古怪。
这哪是出题考试啊,分明就是打情骂俏么。
快嘴小丫头这次不说话了,她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说不出话来,直到她看向自家小姐时,才发现有些不对劲,小姐不但没笑,面色反而有些凝重,这是在认真思考的表现。
转头再看,只见那位李尚书竟然也在凝神思索,一个人是偶然,在场算学造诣最高的两个人都这样,那就是真有问题了。
“小姐,这题目有什么不对吗?”
“嗯,这题目乍看之下很简单,可越是仔细思索,就越觉得有玄妙……”女孩沉吟着点头。
“莫非…答案是盈利一钱?”没等女孩开口,李恪突然问道。
“何以见得?”邓愈笑着反问。
“既然是经商,就要考虑每笔交易的盈亏,第一次交易中,商人八进九出,盈利一钱;第二次,十进九出,亏损一钱;第三次,十进十一出,再盈一钱,加减之下,最终盈利一钱。”吞精百发也失败!上原亚衣挑战。。。
第139章 南征朱元璋()
听了李恪一席话,众人一下就安静下来,仔细一思考,觉得很有道理。
邓愈没有立即评判李恪答的对不对,而是笑着向那女孩问道:“小姑娘以为如何?”
女孩沉吟片刻,忽然抬起头来,不答反问道:“如果小女子答对了,郎君要怎么替小女子达成心愿?”
“人与人相处,就像做生意一样,有时亏有时盈,到最后,总是有办法的,小姑娘以为如何?”女孩问的没头没脑,邓愈的回答也像是打哑谜一般。
“那……”忽闪了几下大眼睛,女孩展颜一笑道:“小女子的答案和李尚书一样好了!”
“正确答案是亏了二钱,所以……”一边宣布正确答案,邓愈心中却是暗赞,这女孩不是一般的聪明,不但智商高的吓人,这情商一样了得,却不知是哪家的奇女子。
邓愈与女孩在这边玩心有灵犀,心照不宣,一边围观的百姓却是炸了锅,这个答案太莫名其妙了,明明就是赚了,怎么就说亏了呢?
“小女子愿依前议,去书院担任算学教习!”他们急,当事人却不急,只见那女孩扯着裙裾,微一蹲身,直接来了个愿赌服输。
女孩服了,大伙儿却不服,众人纷纷叫道:“小郎君,你行行好,告诉咱们到底是为什么吧?这怎么就亏了呢?莫名其妙啊!”
“这原理很简单,如果这个商人买完鸡之后,不瞎折腾,等到鸡价变成十一钱的时候直接卖掉,就可以赚到三钱。结果他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只赚到了一钱,这不是亏了两钱是什么?”
邓愈笑着摆摆手,然后虚手延请,引着那女子府衙,全不理会身后掉了一地的下巴。
“这……这是个什么道理啊?”
“吴王说的,总是有道理的吧?”
“吴王?”
“能做得了吴王的主,府中官员对他又那般敬重,而且生得如此英武的少年,除了吴王,还有哪个?”
“天啊,俺真是瞎了眼,刚才居然冲着吴王大呼小叫!”
“没事,没事,吴王大人,不会跟你计较的,何况吴王现在心情正好,就更加不会有事了。”
“也对,吴王出的题目,果然玄妙非常,看似简单,其实变化无穷,这题目好,回头啊,俺也拿着找几个高明人糊弄去……先装高深,最后挥挥手,告诉他们,少瞎折腾,哈哈!”
邓愈出的这个题目,其实是后世那些大企业在面试的时候刁难员工用的,道理不是说不通,但却带着浓浓的诡辩味道。入不得方家之眼,却胜在通俗易懂,又很有趣,足以形成话题。
所以,伴随着对这道题目的争论,盱眙府衙前的那一幕,很快就传扬开来。
外界对此褒贬不一,各人由于立场、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对此形成的看法自然不太一样,和那道算学题目的解答,倒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看你要从哪个角度思考。
者多半认可这个道理,认为邓愈假借此题,要向外宣扬某种理念和思想,大有深意。
反对者则认为邓愈以诡辩之道,哗众取宠,折损了一国王者的颜面,完全不具备人君之象。
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争论,只有那些好空谈的名士才乐此不疲。
实际上,真正引起的,是邓愈这行为本身代表的意义,这件事,开了两个先例,一是女子应募,二是算学被单列成学,准备在吴国书院推广。
女子应募,对许多寒门士子,甚或真正平民出身的人是一个极其鼓舞人心的消息,连女子都可以去应募了,招贤令上的不论身份自然毋庸置疑。
反之,在注重传统的世家豪族看来,邓愈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破坏分子。
算学被单列受到重视,鼓舞的则大多是商人,毕竟,平日里对算学、经营之道最重视的就是他们。
外界争论的沸沸扬扬,可邓愈却没有在意,或者说此时的邓愈根本没有精力在意。
因为据细作探报,朱元璋在应天府站住脚后,便开始向长江沿岸的镇江、常州、江阴等重镇扩张,一旦这些沿江军事重镇都被朱元璋拿下,那邓愈要渡江扩展地盘,便会异常困难。
更令邓愈生出急迫感的是,元末堪称‘半神’的刘基刘伯温,竟然比历史上更早出现在朱元璋的麾下。
刘基可是助朱元璋‘由蛟化龙’的最关键人物,他在攻灭陈友谅、剿灭张士诚及北伐元朝这几个最的军事行动中,发挥了独一无二的特殊作用,甚至还亲自救过朱元璋的命,没有他的贡献,朱元璋能不能统一中国还真不好说。
眼下刘基刚刚投靠朱元璋,两人之间的磨合还没完成,正是邓愈狙击朱元璋崛起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将来必定追悔莫及,因而,南征之事势在必行!
邓愈下定决心后,当即召集麾下众文武安排调配,命胡大海、韩猛二将留守,编练新募士卒,提防元军趁吴国精兵尽出来攻。
而邓愈此次攻打朱元璋,经过与麾下谋士一番商议,决定动用五万兵马吴国总兵力七万左右,分兵两部,第一部由李恪统帅,率常遇春、吕义、张棋等将,引兵两万,攻打滁州府和庐州府。
至于邓愈,则亲率董清、吕珍、邓铭等将,兼合谋士叶德新,率兵三万,从泰兴境内横渡长江,攻打江阴县。
十天后,泰兴县内,吴国大军即将出发,邓愈率领诸将,于长江岸边眺望江阴境界。
邓愈望着滚滚长江,深邃的眸子迸射灿然精光,朗声大笑道:“哈哈哈,江阴县还在鞑子手中,真是天助吴国!还望诸公倾力相助,一举拿下浙东,以涨吴国之威!”
“诺!我等愿为吴王效死而战!!!”
邓愈话音刚落,吴国诸将朗声相应,一时间,声浪如能震荡天地,甚至压过长江浪潮之声。,,。请:
第140章 “白衣渡江”之计()
当晚,邓愈与叶德新商议一番后,决定采用‘白衣渡江’之计,准备快船三十余艘,以董清为统领,选取善水士卒扮作商人、脚夫蒙混过江,邓愈则率其余部将领兵接应。
董清接领军令,迅速选拔善水士卒,当晚便乘快船渡江,夜行昼赶,终于在第二天晌午时分抵达南岸。
江阴守江元军见有数十条快船迅速靠近,以为反元义军攻来,立即蜂拥赶到岸边,拧刀挺枪,张弓拉弦,只要来船有一丝异动,便发动猛攻。
吴军快船行驶到距岸一百五十步处时,便停了下来,守江元军见来船一副商船打扮,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随即派出五艘兵船拦截盘问。
董清身穿蜀锦长袍,面容带笑道:“各位军爷,莫要误会,我等都是良善百姓,平日里都在淮南、浙东一带行商,今天江上忽起大风,疑有暴雨,我等担心商物受潮,故而靠岸一避。”
董清说完,便向身旁两个随从打去眼色,那两人会意,当即从船舱内搬出两箱白银,乍看之下,足有数千两之多。
望着两箱银光闪闪的银锭,盘查的元兵个个都被迷昏了眼,董清笑容更胜,恭声说道:“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各位军爷多多通融!”
守江元兵闻言大喜,一时鬼迷心窍,任由董清的船队停泊在江边,董清见守江元兵收了贿赂,又派人搬来酒食进奉。
守江元兵大喜,与董清一行人大喝起来,到了夜晚二更时分,守江元兵大多已经醉倒,董清见时机成熟,借故离席。
夜风清凉,徐徐吹拂,江岸边一片死寂,只听得浪潮扑岸声响。
不一时,停泊在江边的商船内精兵齐出,迅疾冲往守江卫所,卫所内的元兵大多已醉,还没回过神来,便被纷纷缚倒,不曾走失一个。
拿下守岸元兵后,董清一面派人乘快船,通报位于江心处的邓愈大军,一面将所擒元兵全部集合在一起。
董清面色冷酷,命吴军将士排列成两队,一队手执刀枪,一队则手持金银。
董清先是指了指左侧那队手持刀枪的元兵,然后对一众元兵说道:“你们误了大事,如果被江阴守将得知,将必死无疑,既然你们迟早一死,还不如本将军当下便将你们一一处决,如此还能留下一具全尸!”
董清话音一落,一众元兵吓得魂不附体,不少元兵哭声求饶,董清见这些人大多都是贪生怕死的鼠辈,当即心中一定,手指右边那四五箱金银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你们愿意为我吴国大军赚开江阴县城城门,你们不但可以免去一死,更能得到一场富贵。是生是死,如何抉择,本将军绝不逼迫!”
此言一出,大部分元兵不假思索,高呼愿为内应,只有一小部分人对着倒戈的元兵高声怒骂。
董清冷然而笑,向左边那队兵马的统将投去一个眼色,那统将心领神会,一声令下,手持刀枪的吴军将士如饿虎扑食,只片刻功夫,便将不愿倒戈的元兵全部砍成肉酱。
活着的元兵看得心惊胆战,当即又纷纷跪地求饶,这时,董清却忽然变了一个表情,灿然笑起,好言安抚,取金银一一赠予,个个重赏。
这些投降的守江元兵方才暗暗庆幸保住小命,又骤然得到不少钱财,心中抗拒全无,各个直言愿效死命!
兵贵神速,整合好降卒后,董清统率近两千人之军,长驱大进,直取江阴县城,因无元兵传讯,加上夜色遮掩,董清所部横穿江阴地界,竟无人察觉。
到了五更时分,天色微亮,董清将吴军人手埋伏在城外,只留百余精兵身穿元军衣甲,控制一众降卒,命他们到城下叫门。
守城元兵认得城下的是己军兵马,不疑有他,当即打开城门,哪知城门刚开,这支‘己军兵马’便蜂拥杀入。
入得城门,大局已定,董清招来城外吴兵,径直杀向城中县衙,城内守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江阴守将见大势已去,当即率众投诚。
于是,通过“白衣渡江之计”,吴国大军兵不血刃,两日间暗渡长江,一举袭取江阴县城。
董清治军严明,为安抚城中百姓,当日便传令军中,军令如此:“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无一例外,定斩不饶!”
董清的军令传出,忐忑不安的江阴百姓顿时心头大定,随后,董清又让江阴原来的官吏暂依旧职,江阴官吏齐齐大喜,都无反抗举动。
第二天中午时分,天降暴雨,董清正引数十骑巡视四处城门,这时,董清看到一个吴兵取用百姓蓑衣遮盖铠甲避雨,当即厉声大喝,呼令左右拿下审问。
那个吴兵恍然想起董清下达的军令,急忙告知董清,他是董清昔日血鹰寨的旧部,求董清看在追随已久的份上,饶他一死。
众人见那吴兵拿取的物品并不贵重,都来劝说,董清却是冷着脸,以一副大公无私的姿态厉声喝道:“你们无需再劝!这人虽是本将的旧部,但本将的军令已经发出,这人明知故犯,当按军法处置,何况军法之前,人人平等,今天纵使是本将犯了军法,也罪该当斩!”
那吴兵闻言如坠万丈冰渊,浑身冰寒,急忙跪地求饶道:“将军饶命呐,小人担心雨湿官铠,故而取百姓蓑衣遮盖,并不是私用,还请将军念僚属之情!”
董清眯着虎目,冷然喝道:“本将当然知道你是遮盖官铠,但军令如山,你怎么没看到其余将士官铠全湿,唯独你一人犯法!!!”
喝毕,董清命左右将违令吴兵斩首,并命人持违令吴兵的首级传示全军,之后却又收敛违令吴兵的尸首,悲戚着亲手将他埋葬。
此事一出,自是三军震肃,人人都是对董清心怀敬畏,董清深得军心,名望大涨,可以算是吴国诸将中最有威信的将领。,。请:
第141章 抢占常州府()
当晚,邓愈率大军赶到江阴城,安民赏军,设宴庆贺,自然话下,酒至酣处,叶德新拱手向邓愈谏道:“吴王,此番幸赖董征西董清,当前军职为征西将军智勇,我军才能没耗损多少战力便一举拿下江阴县。如今朱军刚刚打败镇江府守将定定,还没有占领镇江全府,吴王应借着江阴大胜之威,抢在朱军染指常州府之前,一股作气拿下常州府!”
叶德新话音一落,帐内诸将闻言个个战意爆发,邓愈重重颔首,把手一招,凝声喝道:“叶尚书所言有理,传我令,全军歇息一晚,明日辰时,出兵常州府!”
“诺,末将领命!!!”
邓愈令下达,诸将齐声领命,一时间,江阴县衙大堂内杀气汹腾,战意充斥。
一夜时间,刹那便过,到了第二天辰时,邓愈留八千兵马镇守江阴城,亲率吴军两万两千,元军降卒五千杀往常州府。
常州府与江阴县毗邻,江阴城距离武进城常州府城约莫八十余里,吴军一路昼行夜赶,到了第三天黄昏时分,赶到武进城外二十里处。
大军赶路疲乏,邓愈下令全军休息一夜,第二天凌晨时分,邓愈以五千元军降卒为前驱,自引一万五千兵马,兼合董清、邓铭等将为中军,吕珍率军七千为后军,三军齐动,旌旗飘扬,声势浩荡地杀向武进城。
武进守将和硕特乌格已从斥候口中得知,吴军即将大举杀到,连忙命城内守军警戒备战,同时带着副将乞颜伊罕赶往东门。
约莫一个时辰过后,吴军赶到东门外,阵势摆开,一列列精兵甲士,战马器械,严整齐摆,雄威无比,和硕特乌格见得,不禁大吸一口凉气。
就在这时,吴军中军处,邓愈抬起虎翼流云刀,猛地凌天一指,刹那间,擂鼓声轰天震响,随后便见中军内数千吴军长枪兵,抬起一柄柄发着寒光的铁枪,步步压前。
位于前军处的元军降卒见枪阵不断逼近,个个胆战心惊,为保小命齐齐望武进东门冲去。
武进守军见吴军发起进攻,连忙拈弓上箭,准备阻杀,不一时,元军降卒冲近,蜂拥扑向城门,武进守军疾发乱箭,狂甩滚石。
震天轰响四处暴起,城下的元军降卒冒着箭石飞冲,只片刻功夫便死伤不少,有不少元军降卒胆怯后退,立马便被督战的吴军长枪兵刺死。
元军降卒被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向前,到了护城河边,元军降卒丢下一条条巨大的木桩,颤颤巍巍地踩着木桩渡过护城河,向城门处杀去。
和硕特乌格见情势危急,连忙将亲卫队也派出阻敌,武进守军齐齐卯足了劲,或是射箭,或是投石,城下的元军降卒死伤惨重,遍地都是他们的尸体,战况极为惨烈。
就在这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五千元军降卒已是死伤过万,邓愈眯着枭目,冷冷地注视着攻城战场,只要破城时机出现,便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全军进攻。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元军降卒的尸体几乎堆满了城下空地,叶德新望了望邓愈,作揖谏道:“吴王,武进守军激战近两个时辰,已是筋疲力尽,眼下正是我军进攻的大好时机!”
邓愈闻言,枭目猛地睁大,杀气迫人心扉,当下把刀一招,发出进攻令。
董清领命,引中军大举压上,一架架巨大的云梯车滚动起来,如同一头头洪荒巨兽,扑向武进城。
和硕特乌格听到城外传来的巨大声响,急忙抬眼望去,正见无数吴兵随着一架架云梯车步步逼近。
真正的守城危机出现,和硕特乌格顿时脸色剧变,一众武进守军则是各个惊恐,纷纷露出绝望之色。
随着云梯车不断逼进,武进守军好似都陷入了无尽的恐惧中,为保性命,纷纷不知疲倦地狂甩巨石、滚木。
“砰砰!砰砰!砰砰!”
三架云梯车最先靠上武进城墙,数部吴军抓住机会,迅速登上云梯,望城头赫然杀去。
乞颜伊罕见得,连忙呼令弓弩手放箭阻拦,只是,这些元军弓弩手激战已久,手臂都是酸麻无比,有心而无力。
很快,一部吴军争先登上城头,与武进守军缠杀在一起,乞颜伊罕见状,连忙赶去支援,舞起手中大刀猛砍狂劈,将十来个吴军将士杀落城下,摔出阵阵轰响。
董清眼见坠城而下的吴军将士被摔得粉身碎骨,脑浆血肉迸飞,当即脸色骤冷,双脚一蹬,跃上一架云梯,迅疾向城头登去。
元军弓弩手瞅见董清,心知如果让这个敌军大将登上城头,必定后患无穷,当即纷纷逼出最后的力劲,乱箭齐射向董清。
董清一边登行,一边舞刀抵挡,竟然也没有一根箭矢能够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