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清伐谋-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越和他聊到了西征,后面也聊到了曾国藩和他初出茅庐的湘军,对于杨越的头头是道,石达开有些不解。

    他对那个曾国藩的认识还没有向荣琦善等清廷老将深,在他的印象里,除了名字不一样之外,曾国藩和向荣也是一样的。

    杨越不好说破,只是委婉说那个人不简单,石达开显得很认真,仔细地听着杨越介绍那个曾国藩的出身和官途,同时对杨越所掌握的信息显得十分吃惊。

    (本章完)

第99章 离去() 
最后在杨越的要求下,以翼王的印章为名,杨越的落款,写了一封信发给正在前线的林绍章。

    信中,杨越也不好多说,只得提醒林绍章让他保守起见,不要激进,但是这话一写上去,他自己看了一遍之后,都觉得自己有些神神叨叨的了。

    但是他也无可奈何,曾国藩组练的湘军现在还是个在摇篮里的孩子,太平天国的人都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可是,难道要杨越告诉他们,在几年后,天京城就是被那个四十好几的老夫子攻陷的吗?

    抛开这些疑虑,杨越结束了与石达开的交谈,他心中满是无奈,哪怕是三个协,他带上西征战场,将湘军抹杀在摇篮中,以后的路都要好走很多。

    三月的天气十分清爽,干净的青石路上,杨府的女仆正在小禾的带领下学习照顾满园的果树。

    杨越在后院中练剑,夏师傅在身旁连连点头,见火候差不多了,夏雄义亲自操刀,两人来场中比剑,钢铁的撞击声连绵入耳。

    半响,夏师傅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后退了一步,收剑微微一笑:“杨将军是这方面的材料,只是起步太晚,要是少年时就开始习剑,现在说不定是一位宗师,可以开馆授徒了。”

    杨越也回以笑容,抱拳鞠躬道:“那是夏师傅教得好。”

    夏雄义扶着胡子笑,刚才虽然他留了手,但是才练两三个月的杨越能和他打个旗鼓相当,也说明他的剑术已足够出师。

    他温和地笑着,拱手说道:“这些日子,生活全有杨将军承担,这点小事那是应该的。”

    杨越笑着走到石桌边,将剑放在兵器架上,然后拿起两个人雪白的梨子,扔给夏雄义一个。

    夏雄义信手一抓,梨子牢牢地在他的手中,他笑着说:“多谢了。”

    但是他却并没有吃,而是放在手里,开口说道:“杨将军,在下有一事相告。”

    杨越点头笑道:“夏师傅但说无妨。”

    夏雄义道:“我父女两人流落至此,倍受得杨将军府上恩惠,如今老朽身上的积病也好得七七八八,自是江湖中人,不敢再在此逗留了。”

    杨越闻言便说道:“可是出门在外,你们父女两人多有不便,如今病虽好了,但是也不一定要走。夏师傅和夏姑娘身手了得,不如就在府中做个护院师,我家中家眷也需要人保护,你也可在此安然度日。”

    夏雄义摇头说:“不不,这等高墙府邸不是我等江湖人的栖身之所,我意已决,杨将军就不要挽留了。”

    见话已至此,杨越知道说什么也不管用了,于是便让人拿了一千两银子,拱手道:“这银子是为了报答你解毒之恩,若无你施以援手,如今我已命葬黄泉,这银子还请夏师傅手下。”

    夏雄义张着嘴巴想要拒绝,最后还是耐不住杨越的要求,接受了。

    他是个说走就走的人,当天下午就收拾好了自己的那一点行李,杨越叫了一辆马车等他,夏雄义说了声多谢就先上了车。

    后面的夏可欣行李可能多些,故意慢了半拍,等夏师傅走出去才从房间里走出来,心中满是不舍,可是脸上却装作无所谓的模样。

    她走到杨越面前,将怀里的珍珠项链掏出来递给他:“这是你的,还你。”

    杨越愣了一下接过,感觉到它上面存留的温度,情不自禁放在鼻尖轻轻一吻,是一股淡淡的香味。

    夏姑娘的脸“腾”的一下红了,那可是她平时绑在大腿上的,杨越微微一笑递给她说:“这是送给你的,怎么能拿回来?你留着吧。”见她不接,杨越就将项链解开,亲手替她戴在脖子上。

    夏姑娘穿着一身干练的朴素衣服,带着这奢华的项链有些不配,但是她皮肤茭白,低垂着眉,倒像是个要出嫁的姑娘。

    杨越替她戴好后,她轻轻的用指尖触摸了一下珍珠,忽然之间有了小女人的姿态,微声说:“那我走了。”

    “嗯,祝你们一路顺风。”

    夏姑娘听到这句话并没有马上走,等待了一会,她有些恼怒地抬起头:“你不问我们去哪里吗?”

    杨越愕然,问她:“敢问夏姑娘去哪里?”

    夏可欣明显对杨越的提问十分不满意,翻了翻白眼说:“江西老家。”

    杨越见气氛有些尴尬,便说:“湖南还在打仗,路上注意安全,如果有事要帮忙,可以发信给我,如果不行,就写给扬州翼王府,让他们转交。”

    “嗯,算你识相!到时候记得回信!”夏可欣脸色缓和下来盛势凌人地回到。

    杨越连忙拱手道:“一定,一定。”

    见没有什么说的了,夏可欣的脸上忽然闪过一丝慌乱,忽然踮起脚在杨越脸上亲了一下,转身就跑。

    “记住我!”

    她这么说。

    果园的绿芽张开自己臂膀,呼吸自由的呼吸,享受温暖的阳光。这是四月的开始,标志着新生,和春夏秋冬的又一个轮回。

    整片大地在春天的阳光下复苏,已经到了四月花开的时节,凯旋营的新兵训练走上成熟的轨道。

    西征战场传来消息,湘军给攻入湖南的西征军迎头一击,短短一个月间,就迫使西征军接连放弃了宁乡、湘阴、岳州。

    这几座城还没在太平军的手里捂热,就惨遭易主,顿时天国上至王下至文武,都将目光投向了那支刚练就的民练队伍。

    东王也不是一个输不起的人,当即就命令各地太平军驰援,以牙还牙,势必要歼灭湘军,坚定打湖南的计划。

    在接到战报之后,石达开就找来杨越长谈,无非就是关于湘军,石达开对于杨越准确的猜测十分惊奇。在深谈之后,石达开写了封信给杨秀清,其中夹杂着杨越的建议,和自己的意思。

    过了段时间,理事会派人来照会杨越,托马斯回家乡爱尔兰后,负责杨越军火生意的就变成了一个三四十岁的黄发洋人,带着高高的绅士帽,叫做罗德。

    他通知说,运送大炮的船只已经到达上海,理事会正在装卸,择日就会从上海运往镇江,然后转到扬州。

    想到漂洋过海的大炮终于要到了,杨越有些迫不及待,让人好生招待这位洋兄弟,然后亲自到驻地找到斯科特。

    斯科特听说要不了多久火炮就到的消息也是十分兴奋,两人便共同给炮兵营的六百将士上了一堂大课。

    炮兵营的士兵们坐在下面,愣头愣脑地看着上面合作密切的大帅和洋老师,心说将军不愧是将军,连洋人的炮都懂得这么多。

    洋洋洒洒一下午,杨越和斯科特心里都充满了憧憬,最多再过十天,台下的这些士兵就将接触到冰冷的火炮,这个营也就是名至实归的炮营了。

    十几天后,顾大均就带着罗德早早的来到杨越门前,正在嗜睡的杨越被静儿唤醒,被告知顾大均在外面等之后,便匆忙在她的协助下穿戴好衣服。

    整理好衣襟,杨越日常性拦着倪嬬静的腰,在她光滑细腻的额头上轻轻一吻。静儿幸福地浅笑着,但是还是催促着他快出去,不要让客人久等。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院子里也是鸟语花香,罗德一只手拿着帽子,弓着身眯着眼享受花朵所散发的芬香。一旁过来的小禾推了他一把,道:“让开点,我浇水了。”

    罗德做了个请的姿势,然后将帽子戴回头上,回到顾大均的旁边。顾大均并不着急,一边品着茶一边享受着清新的空气。

    杨越瞧见了他们两人,心中便已经知道是什么事了,笑脸迎上去:“罗德先生,顾兄,不好意思,刚才还没有起床。”

    顾大均起身来,哈哈笑道:“现在谁人不知道杨兄你的日子过得舒服风流得很,晚起一些也是人之常情嘛!不过可不要沉迷至此,耽误了大好前程。”

    对于他的劝道,杨越听后微微一笑:“嗯,在下自有分寸。”

    顾大均也不在这事上多说,毕竟今天来不是为了聊杨越私生活的,他当即拍着杨越的肩:“告诉你个好消息,你订购的重火器到了,走,我和这位罗德先生一起陪你去验收。”

    杨越给英国理事会下火炮订单的事情自然逃不过翼王府的耳目,对此,石达开也很上心。他知道作为全营装备先进火枪的凯旋营来说,已经是天国精锐,如果再装备了重火器,那就是精锐中的精锐。

    所以他让顾大均好好注意一下,今天一到,顾大均就陪同杨越一起去验收,为的就是看看那些洋人的重火器究竟有多少威力,也是为了和洋人的外交力度摸个底。

    见他这么说,杨越当即让近卫骑快马到城西的营中通知几位将领,然后乘马车到了码头。

    码头上,顾大均组织的劳力已经将船上的箱子搬了大半下来,不一会斯科特和周博文鲍予官等将就全部到了。打开其中的一箱,里面是由油布包裹的漆黑钢铁。

    罗德将这一块零件抱出来,然后对他们说:“尊敬的将军,所有火炮都是拆卸成零件运输的,如果你有熟练的炮手,我相信重新装上它们是个很简单的事情。”

    (本章完)

第100章 重炮() 
顾大均看着他抱着的那一个漆黑滑腻的零件,问他:“你抱着的是什么?”

    罗德微微一笑:“是转膛炮的旋转内膛,顾先生。”

    顾大均沉着脸,显然不知道着满是窟窿眼的大铁块子能做什么用,也不知道该如何装卸。杨越看着被拆分的零件,一时也也感觉麻烦。

    倒是斯科特凑上前去,不顾着油滑,用手掌轻轻抚摸着。拍着胸脯向杨越保证他的学生可以将这些东西全部装上。

    杨越闻言心头也有些头绪了,便让顾大均帮他叫些人,顾大均也不墨迹,当即就叫来了很多士兵和很多马车。一共四十门炮,拆分成上百个订实的木箱子,一行车队浩浩荡荡的开向城西。

    城西凯旋营营中,正在训练士兵进行早操热身训练的吴成良接到杨越口令,急忙停止训练,集合部队到门口。士兵们刚集合完毕,交头接耳的讨论着,吴成良大喝一声立正,便听整齐“啪”的一声,士兵挺直了腰板,不敢再说话。

    炮营的理论学员们今天感觉特别好,整天看着其他步兵营的兵训练火枪射击,自己整天跟着洋老师学理论。

    这么两三个月下来,跟着斯科特中英混杂的语言,除了理论,就连洋文也耳熟能详。倒是真家伙没有摸到过,说着六百人的炮营,可是不只没有炮,就连一发炮弹都没有真正见过。

    不一会,从扬州城浩浩荡荡而来的车队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之中,吴成良就开始一波一波的分配工作。瞬间,整个营都行动起来,干得最卖力的还是炮营的那六百学徒兵,两三个人协作,呼喊着抬上沉重的木箱子,脚下跑得飞快。

    所有的货箱都被堆积在了宽敞的校场里,忙完之后,吴成良便命令他们各自就地歇息,步兵营的士兵纷纷坐在校场周围的地上,尽皆将目光投向场中央的炮兵营,和那些堆积的货箱,不停的和周围的战友讨论着,那些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

    此时的中央,几乎已经成了斯科特的专场,他站在一个结实的木箱子顶端,一边高声用蹩脚的汉语指挥着,一边手舞足蹈的指挥他们将某部分零件装上。

    六百名炮兵营在斯科特的指挥下分成了十几个组,他们决定先装上第一门炮,纷纷围在周围七手八脚的来回抱着零件尝试着。虽然跑得满头大汗,但是脸上却尽是兴致勃勃的神情。

    罗德作为理事会派来的帮忙的专家,自然不想站在旁边坐个局外人,当即也加入到斯科特的行列中,挽起袖子亲手教这些黄皮肤的士兵们如何组装榴弹炮。

    场中忙得热火朝天,杨越倒是乐得清闲,和顾大均观望了一会,然后两人就带着近卫会大帐中聊天。

    顾大均虽然还不知道那些个零件被拆成那样拼凑起还能不能用,但是他还是很好奇的询问了杨越与理事会订单的详情。

    在大帐中大概过了三四个时辰,就已经到了下午。从早上一起来忙到现在,滴米不沾,杨越已经饿得不行,起身便要请顾大均吃饭。

    这个时候石信天扑的跑进来,叫到:“大哥!顾大哥!大炮装好了!斯科特那家伙让你去看呢!”

    顾大均欣喜地站起来,等了这么久他也快没耐性了,可是这是翼王交代给他的任务。杨越看他的样子也就不提议去吃饭的事情了,三人赶去校场。

    到了校场,发现阵阵三千名步兵都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将大半个校场围在中央。近卫在前呼喊着,军纪官见是杨越来了,也急忙过来帮忙,不一会就拨开一条路。

    顾大均越过杨越的近卫,抬头一看,顿时震惊了。场中央摆放着一门浑黑色的大炮,两三米高,炮口高昂,正是杨越订购的十门榴弹炮之一。

    此时,斯科特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跟大高椅,高椅下面还垫着几块平滑石块,他高高的坐在上面,手上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正奋力呼喊着脚下的炮手。

    下面,罗德正在引导几名炮手完成最基本的装填动作,他忽地竖起手指,比划了一下距离,然后大声呼喊一声。

    炮手一鼓作气将炮弹推了进去,虽然这一动作他们理论了无数遍,但这一次他还是显得十分生疏,好在有罗德在下面,他纠正了炮兵的第一次不正规后。

    他对着上面做了个“OK”的手势。

    斯科特点了点头,然后举起单筒望远镜,罗德大呼一声。

    “轰隆!!!”

    只见榴弹炮先是猛地一退,然后如同雷鸣般的声音才传入耳中,周围目睹这一幕的人,不管是顾大均还是步兵营的士兵,都惊讶的看着那门高达的大炮。

    远处的爆炸声在他们的震惊中显得姗姗来迟,斯科特在高椅上兴奋滴呼喊着,他瞧见了杨越,急忙向下挪动着身子,从高椅上爬了下来。

    杨越笑着走到榴弹炮旁边,斯科特从上面爬下来,兴奋地拉着他的手说:“太好了!真是太棒了!我的先生!炮弹直接命中目标。”

    看着他被机油弄得的大花脸,杨越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目光。

    飞快跑过来的马明龙大汗淋漓,但还是笑着给他们比划说:“那玩意!威力老大了!一百个稻草人,咱们骑兵连的兄弟们扎了一下午!他妈的!一炮下来,都给轰成粉了!”

    斯科特脸上满意的抚摸着还散发着余热的榴弹炮,仿佛在自言自语地说:“它是魔鬼。。。”

    罗德也是脏兮兮地,白色的西服也成了黑黄相间的颜色,但是他还是保持的绅士的风度,对杨越躬了下身,笑道:“这些火炮的质量都是上乘的,杨将军放心好了。”

    一旁的顾大均将洋炮的威力看了个清楚,忍不住念道:“此炮一门可抵清军十门!”

    这是事实,清军火炮主要有三种类型:红衣炮(即红夷炮),口径110毫米,全长248厘米,重1000千克,装药2千克,铁弹重2。7千克。

    子母炮型,类似佛朗机铳。如“子母炮”、“奇炮”等。母炮口径32毫米,全长 184厘米,子炮长25。5厘米。

    大口径短管炮,如“冲天炮”、“威远将军”炮等。口径212毫米,69厘米,重280千克,载以四轮车,能发射 15千克重的爆炸铁弹。

    无一例外,这三种火炮都属于上个世纪的物件,清军中数量最多的红衣大炮甚至于属于是明朝万历年间的。

    不管是精准性还是轰炸效果,亦或是便携性都较之洋炮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也就是因为这个,鸦片战争清廷几十万兵力,数倍于洋人,还是被活生生击败。

    校场上,步兵营的士兵纷纷表示刚才没看清楚,炮兵营的学徒兵今天也终于算是扬眉吐气。心中大畅,闻言当即挽着袖子,抱起一发炮弹就要再来一炮,却被杨越制止。

    这些炮弹可不是廉价货,不用在战场上就是要用在练习中的,哪能表演,十几两银子一发,一天下来谁也负担不起。

    在杨越的安排下,炮兵营的士兵有了第一次,以后就顺利多了,当即从木箱中有装上了一门臼炮一门加农炮一门转膛炮。经过试射没发现都没有问题,杨越当即就签了字,让他去拿剩下的银子。

    罗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开心的笑着,这个生意就算完成了。与此同时,火炮的到位也意味着杨越的凯旋营已经完全整编完毕。

    最后杨越和顾大均在酒席上交流了一番,顾大均亲眼见证了这四种火炮的威力,自知不是清朝廷那些红衣大炮和土炮能够比肩的。

    所以在和杨越交杯论心的时候,同时表现出了羡慕和可惜,虽然他手中的实权比杨越大了几倍,但是他却是不可能像杨越那般,自己组建一营,给予他们最好的装备,建立不朽的功勋。

    。。。

    火炮营的训练正式提上日程,为了让炮手掌握熟练的技术,就算鲍予官苦苦叫穷,还是从压箱底的库存里拿了两万两银子托理事会购买了很多炮弹。

    从此以后,炮营每天的课程,除了日常的身体锻炼和理论知识以外,还有每天一课实践课,保证每一名需要操纵火炮的士兵都能掌握自己手中的武器。

    然后,凯旋营中每日除了火枪声,还有隆隆炮声,听说还有不少江北大营的探子游荡在周围,想要打探里面这么闹腾的动静是在做什么。

    时间在季度的变化中流逝,凯旋营不管是炮营还是步兵营都在逐步熟练,但是与此同时,凯旋营后勤主管鲍予官也无奈地表示,在这有出无进的日子里,银库里的银子已经见底了。

    没办法,作为这营中的最高长官,他只有想方设法去凑钱。

    可是凯旋营无粮饷,想破了头,杨越最后还是只有腆着脸去找东王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