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公之语学者,亦曰:学者于经,读之又读,而于其无味之处,益致思
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不置,然后始当骤进耳。
11·04朱子《答孙仁甫》曰:读者穷理,则细立课程,耐烦著实而勿求
速解,操存持守,则随时随处,省觉收敛,而毋计近功。如此积累,做得三
五年工夫,庶几心意渐驯,根本粗立,而有可据之地。
11·05朱子曰:今朋友之不进者,皆有彼善于此为足矣之心,而无求为
贤之志。故皆有自恕之心,而不能痛去其病,故其病常随在,依旧逐事物流
转,将求其彼善于此,亦不可得矣。
11·06朱子曰:学者轻俊者不美,朴厚者好。
11·07有少年试教官,朱子曰:公如何须要去试教官,如今最没道理,
是教人怀牒来试讨教官。某尝经历诸州,教官都是许多小儿子,未生髭须,
入学底多是老大底人,如何服得他?某思量须是立个定制,非四十以上不得
任教官。又云:须是罢了党除及注授教官,却请本州乡先生为之。如福州便
教林少颖这般人做,士子也也归心他,教也必不苟。又云:只见泉州教官却
老成意思。
11·08朱子曰:刘元城有言,“子弟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
此言极有味。
11·09朱子曰:古人小学,只教之以事,便自养得他心,不知不觉自好
了。如今全失了小学工夫,要补填实难,只得教人且把敬为主,收敛身心方
可。
11·10朱子《与魏应仲》曰:所读经史,切要反复精详,方能渐见旨趣。
诵之宜舒缓不迫,令字字分明,要须端庄正坐,如对圣贤,则心定而义理易
究。不可贪多务广,涉猎卤莽,才看过了,便谓已通。小有疑处,即便思索,
思索不通,即置小册子,逐一钞记,以时省阅,切不可含糊护短,耻于质问,
… 页面 69…
而终身受此黯暗以自欺也。
11·11朱子曰:教道后进,须是严毅,然亦须有以兴起而开发之,徒拘
束之亦不济事。
11·12朱子曰:后生且教他依本子,认得训诂文义分明为急,自此反复
不厌,日久月深,自然心与理熟,有得力处。今人多是躐等妄作,诳误后生,
辗转相欺,其实都晓不得也。
11·13朱子曰:古人教人,非独教之,亦须有以养之。
11·14朱子曰:圣人之教,循循有序,不过使人反而求之圣近至小之中,
博之以文,开其讲学之端;约之以礼,严其践履之实。
11·15朱子曰:凡圣人之言,皆悫实而精明,平易而精奥。
11·16朱子曰:古人之教,自其孩幼,而教之以孝弟诚敬之实,及其少
长,而博之以诗书礼乐之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一物之间,各有以知其义
礼之所在,而致涵养践履之功也。
11·17朱子曰:先王学校之官,所以为政事之本,道德之归,而不可以
一日废焉者也。至于后世,学校之设,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
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以故学校
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其效至于风俗日敝,人材日衰。
11·18朱子曰:圣人教人,大概只是说孝弟忠信日用常行底语,人能就
上面做将去,则心之放者自收,心之昏者自著。如心性等字,到子思孟子,
方说得详。
11·19朱子曰:夫子说,非礼勿视、听、言、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言忠信,行笃敬。孟子又说,求放心,存心养性。《大学》又教
人格致诚正。程子又发明一“敬”字。各自观之,似乎参差不齐,千头万绪,
其实只一理,只就一处下工夫,则余者皆兼摄在里许。圣贤之道如一室,虽
门户不同,从一处行来都入得,但恐不行工夫尔。
11· 20朱子曰:前贤据实理以教人,初无立门庭之意。
11·21朱子曰:古人上下之分虽严,然待臣仆如子弟,待子弟如臣仆。
伯玉之使,孔子与之坐;陶渊明篮舆,用其子与门人;子路之负米;子贡之
埋马;夫子之钓戈;有若之三踊于鲁大夫之庭;冉有用于却齐,以入其军;
而樊须虽少,能用命也。古之人执干戈卫社稷,躬耕稼陶渔之事。后世骄侈
日甚,反以臣子之职为耻,此风日变,不可复也。士君子知为学者渐率其子
弟,庶几可少变乎?
11·22朱子曰:圣人教人,不过博文约礼,而学者所造,向有浅深。此
喟然弗畔所以不同也。
11·23朱子《与长受之》曰:早晚受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
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札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
省要切之言,逐日札记,不得自擅出入,与人往还。
… 页面 70…
卷十二戒警
此卷论戒警之道。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知戒警则善日积,不知戒警
则恶日滋。凡修己治人者,皆不可不存此意也。
12·01朱子曰:开卷便有与圣贤不相似处,岂可不自鞭策。
12·02朱子曰: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
直是无著力处。
只如今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
12·03朱子曰:夫人饱食逸居而无所作为于世,则蠢然天地之一蠹也,
故人不可以无作。然作而不敬,其所作也终无成矣。
12· 04朱子答吴直翁曰:人须先拽转了自己趋向始得,孔子曰:“苟
志于仁矣,无恶也。”既志于义理,自是无恶。虽有未善处,只是过耳,非
恶也。
以此推之,不志于仁则无善矣。志在于利欲,假有善事,亦偶然耳。盖
其心志念念只在利欲上。
世之志利欲与志理义之人,自是不干事。志利欲者便如趋禽兽之径,志
理义者便是趋正路。
12·05朱子曰:今日士大夫,惟以苟且捱去为事,上下相咻,以勿生事,
不要十分分明理会,且恁鹘突。才理会分明,便做官不得。有人少负能声,
及少经挫抑,却悔其大惺惺了了。一切劮轿玻嫠坠肚遥缘朗悄旮呒
长,风俗如此,可畏可畏!
12·06朱子曰:人须有廉耻,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今有一样人不能安贫,
其气销屈,以至立脚不住,不知廉耻,则亦何所不至!吕舍人诗曰:“逢人
即有求,何以百事非。”某观今人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尖,可
不戒哉!
12·07朱子曰:康节诗云:“闲居慎莫说无妨。”盖道无妨便是有妨,
要做好人,上面煞有等级;做不好人,则立地便至,只在把住放行之间尔。
12·08朱子曰:才有顺适底意思,便是人欲。
12·09朱子曰:每事求自家安利处,便不是义,便不可入尧舜之道。须
勤勤提省于纤微毫忽之间,不得放过。
12·10朱子曰:游从纷杂,与此曹交处,最易亲狎,而骄慢之心日滋。
既非所以养成德器,其于观听,亦自不美,所损多矣。
12· 11朱子《答黄冕仲》曰:向说小善不足为重轻,非是以小善为不
足为,但谓要识得大体有用功处,不专恃此为本领耳。善之所在,即当从之,
固不可以其小而忽之也。
12·12朱子曰:且道专读诗文,是要做甚样人。屡试不得,到老只浮沉
乡曲。若因做时文得官,只是一味卤莽,不说尽心奉职,为国为民,兴利除
害,心心念念,只要做向上去,逐人钻刺,求举为荐,无所不至。
12·13朱子曰:凡是名利之地,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事势定
是如此。
12·14朱子曰:只理会此身,其他都是闲物事。缘我这身,是天造地设
底,担负许多道理,尽得这道理,方成个人,方可扑天踏地,方不负此生。
若不尽得此理,只是空生空死,空具形骸,空吃世间人饭,见得道理透,许
… 页面 71…
多闲物事都没要紧,要做甚么。
12·15朱子曰:不曾实做自家本分工夫,故亦不能知异端诐淫邪遁之害。
12·16朱子曰:向来一番前辈,少日粗有时望,晚来往往不满人意,正
坐讲学不精,不见圣门广大规模,小有所立,即自以为事业止此,更不求进。
荆公所谓“末俗易高,险途难尽”者,可念也。
12·17朱子曰:视听与见闻不同。声色接子耳目,见闻也。视听则耳目
从乎声色矣,不论心受与不受也。
12·18朱子曰:人固有终身为善而自欺者,不特外面如此而里面不如此
者,方为自欺。盖中心欲为善,而常有个不肯底意思,便是自欺也,须是打
叠得尽。
12·19朱子曰:吾人所处著个“道理”二字,便是随众不得。
12·20朱子曰:凡事不可著个“且”字,鲜有不害事。
12·21问:见有吾辈临终,多以不能终养与卒学为恨。若大段以为恨也,
是不顺理否?朱子曰:也是如此。
因言悔字难说,既不可常存在胸中以为悔,又不可不悔,若只说不悔,
则今番做错且休,明番做错又休,不成说话。
12·22朱子曰:以干禄蹈利为事、至于语圣贤之余旨,究学问之本原,
则罔乎莫知所以用其心者,其规为动息,举无以异于凡民。
12·23朱子曰:事只有个是非,只拣是处行将去,必欲回互得人人道好,
岂有此理!然事之是非,久却自定。
12·24朱子曰:大抵以学者而视天下之事,以为己事之所当然而为之,
则虽甲兵财谷笾豆有司之事,皆为己也。以其可以求知于世而为之,则虽割
股庐墓,敝车羸马,亦为人耳。
12·25善乎张子敬夫之言曰:为己者无所为而然者也。此其语意之深切,
盖有前贤所未发者,学者以是而日自省焉。则有以察乎善利之间,而无毫发
之差矣。
12·26朱子曰:谦之为卦,不知天地人鬼,何以皆好尚之,盖人极中本
无物,事业功劳,于我何有?观天地生万物而不言所利可见矣。
12·27朱子曰:心地不虚,我见太重,恐亦为道学之障也。
12·28朱子曰:君子者成德之名也。所贵乎君子者,有以化其气禀之性
耳。不然,何足以言君子?
12·29朱子曰:俭德极好,凡事俭则鲜失。
12·30朱子曰:杨绾用而大臣损音乐,减驺御,人岂可不养素自重耶。
12·31朱子曰:夫子乘桴之叹,独许子路之能从,而子路闻之果以为喜,
且看此等处圣贤气象是如何!世间许多纷纷扰扰,如百个蚊蚋,鼓发狂闹,
何尝入得他胸次耶!
12·32朱子曰:穷须是忍,忍到熟处,自无戚戚之念矣。
12·33朱子曰:凡日用间,知此一病而欲去之,即此欲去之心,便是能
去之药。但当坚守,常自警觉,不必妄意推求,欲舍此拙法,别求妙解也。
12·34朱子《答杨子直》曰:学者堕在语言,心实无得,固为大病,然
于语言中罕见有究竟得彻头彻尾者,盖资质已是不及古人,而工夫又草草,
所以终身于此若存若亡,未有卓然可恃之实。
12·35朱子《答林择之》曰:此学不明,天下事决无可为之理。
12·36朱子《答许顺之》曰:今时学者轻率大言,先将恭敬退让之心坏
… 页面 72…
了,不是小病。若实有为己之意,先去此病,然后可耳。
12·37朱子曰:前贤语默之节,更宜详味,吾辈只为不理会此等处,故
多悔吝。
12·38问:谟于欲未能无之,但此意萌动时,却知用力克除,觉方寸累
省,颇胜前日,更当如何?朱子曰:此只是强自降伏,若未得天理纯熟,一
旦失觉察,病痛出来,不可不知也。
12·39又问:五峰所谓天理人欲,同行异情,莫须这里要分别否?曰:
同行异情,只如饥食渴饮等事,在圣贤无非天理,在小人无非私欲。所谓同
行异情者如此,此事若不曾寻著本领,只是说得他名义而已。说得名义尽分
晓,毕竟无与我事,须就自家身上,实见得私欲萌动时如何?天理发见时如
何?其间正有好用工夫处。
12·40朱子曰:杜陵七歌,豪宕奇崛,诗流少及之者。顾其卒章叹老嗟
卑,则志亦陋矣。人可以不闻道哉?
12·41朱子曰:粗有衣食之资,便免俯仰于人,败人意思,此亦养气之
一助也。但不可汲汲皇皇,役心规利耳。
12·42朱子曰:语道术则无往而不通,谈性命则疑独而难穷,惟其厚于
外而薄于内,故无地以崇之。
12·43朱子曰:匪忠曷劝,匪孝曷程,咨尔学子,永观厥成。
12·44朱子曰:言思毖,动思踬,过思弃。端尔躬,正尔容,一尔衷。
12·45朱子曰: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乾坤无言物有则,
我独与子钩其深。
12·46朱子曰:前圣后师,文不在兹,如或见之,有俨其思。
… 页面 73…
卷十三辨别异端 (略)
此卷辨异端。盖异端不辨,则正学不明,故必于其弥近理而大乱真者,
严析之于毫厘,然后人心不为所惑,而世道庶乎其日隆也。
… 页面 74…
卷十四总论圣贤
此卷论圣贤相传之统,而诸子附焉。盖自尧舜以来,传之孔子,孔子传
之颜曾,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孟子,遂无传焉,楚有荀卿,汉有董仲舒、
杨雄、诸葛亮,隋有王通,唐有韩愈,虽未能传斯道之统,然其立言行事,
有补于世教,皆所当考也。迨于宋朝诸儒崛起,时则周子倡之于先,二程子
张子遂从而推广之,而圣学复明。自龟山亲受业于程门,载道而南,若罗若
李,一脉授授。至我朱子集其大成,一时师友相承,几上拟于洙泗。盖天开
斯文之会也。朱子尝辑《近思录》,终以四子,以明道统之复续。愚今辑《续
进思录》,终以朱子,以见道统之攸归。学者诚由是而入焉,则庶乎其不差
矣。
14·01朱子曰:儒教自开辟以来,二帝三王,述天理,顺人心,治世教
民,厚典庸礼之道。后之圣贤,遂著书立言以示后世。
14·02朱子曰:夫子之所志,颜子之所学,子思孟子之所传,皆是学也。
14·03朱子曰:古之圣贤,从本根上,便有惟精惟一功夫,所以能执其
中。彻头彻尾,无不尽善。后来所谓英雄,则未尝有此功夫,但在利欲场中,
头出头没,其资美者,乃能有所暗合,而随其分数之多少以有所立。然其或
中或否,不能尽善,则一而已。
14·04朱子曰:曾子平日是个刚毅有力量,壁立千纫底。观其所谓士不
可以不弘毅,可以托立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晋楚之
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底
言语。可见虽是做工夫处比颜子觉粗,然缘他资质刚毅,先自把捉得定,故
得卒传夫子之道。
14·05朱子曰:子思别无所考,只孟子所称,如“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
北面再拜稽首而不受。”如云,“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之类,这是甚
么样刚毅?
14·06朱子曰:孟子说滕文公便道性善,他欲人先知得一个本原,则为
善必力,去恶必勇。
14·07朱子曰:学者须要有廉隅墙壁,便可担负得大事去。如子路世间
病痛都没了,亲于其身为不善,直是不入,此大者立也,问:子路此个病,
何以终在?曰:当时也须大段去做工夫来,只打叠不能得尽,冉求比子路大
争。
14·08朱子曰:孟子后,荀扬浅,不济事。只有子通,韩愈好,不全。
14·09朱子曰:汉儒惟董仲舒纯粹,其学甚正,非诸人比。
14·10朱子曰:诸葛武侯常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而其治蜀也,官府、
次舍、桥梁、道路,莫不缮理,而民不告劳,是亦庶乎先王之政矣。
14·11问:陆宣公比诸葛武侯如何?朱子曰:武侯气象较大,恐宣公不
及。
14·12朱子曰:韩退之却有些本领,非欧公比,《原道》其言虽不精,
然皆实,大纲是。
14·13朱子曰:明道浑然天成,不犯人力;伊川工夫造极,可奇天巧。
明道之言,发明理致,通透洒落,善开发人;伊川之言,即事明理,质悫精
深,尤耐咀嚼。然明道之言,一见便好,久看愈好,所以贤愚皆获其益;伊
… 页面 75…
川之言,乍见未好,久看方好,故非久于玩索者,不能识其味。
14·14朱子曰:伊洛拈出“敬”字,直是学问始终日用亲切之妙。
14·15朱子曰:横渠用功,最亲切可畏。学者用功,须是如此。
14·16朱子曰:气质之说,始于张程,极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前
此未曾有人说到。
14·17朱子曰:游、杨、谢三君子初皆学禅。后来余习犹在,故学之者
多流于禅。游先生大是禅学。
14·18朱子曰:龟山先生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众,然语其潜思力行,
任重诣极,罗公一人而已。延平先生从之学,讲诵之余,危坐终日,以验夫
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象为何如,而求所谓中,若是久亡,而知天下之大本,
真有在于是。
14·19朱子曰:南轩疾革,定叟求教,南轩曰:“朝廷官爵莫爱他的。”
一朋友在左右扶掖求教,南轩曰:“蝉蜕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语讫
而逝。
14·20朱子曰:张敬夫生有异质,颖悟夙成。忠献公爱之,自其幼学而
所以教者,莫非忠孝仁义之实。既长,又命往从南岳胡公仁仲先生,问河南
程氏学。先生一见,知其大器,即以所闻孔门论仁亲切之报告之。公退而思,
若有得也,以书质焉,而先生报之曰:“圣门有人,吾道幸矣!”
14·21朱子曰:五峰云:“学欲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