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支撑者-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太子朱寿却是满眼的兴奋,根本不听,冲他翻个白眼,“必须去,你不见明家人受人欺负了吗?岂能让小人得志,必须去惩戒一番!”

    朱寿声音中透露的情绪是那般的意气风发,好似要前去替天行道一般!

    唉!牟斌心中叹息一声,罢了,听天由命吧!

    话虽如此,但必不可少的护卫得安排妥当啊!牟斌思绪电转,思索着如何进行护卫才能令太子不至于身陷险地。

    “牟指挥使,咱们走吧!”明中信却是不管不顾,沉声道。

    “明家主,你就不怕这是弥勒会的圈套吗?”牟斌一皱眉,做着最后的努力。

    是啊!无论如何说,此番陈锐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的诡异,他为何要针对军中的武举,明家的学员?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啊!

    最可能的就是那弥勒会袭击行刺他失败之后,这是安排的后手,为的就是将明中信引出京师,予以搏杀!

    这个猜测靠谱!

    “明家主,这只怕是贼人们的诱敌之计啊!”牟斌眉头一皱,提醒道。

    “无妨!”明中信轻笑一声,语气坚定道,“中信必须去!”

    “对,咱们一起!”明家诸人纷纷响应道。

    牟斌眨巴眨巴眼睛,无奈地看看明家诸人,再看看明中信,这些家伙就不怕真的是陷阱吗?要知道,那弥勒会贼人能够做出什么来,自己还真心没办法推断,更何况出了京师,那可真是情况万状,任谁也无法预料啊!

    然而,看着大家一脸的坚定,牟斌也无法再行劝阻。

    但是,只要明中信前去,太子也必然会随他而去,这可如何是好啊?牟斌心中感到一阵无力。

    “全体学员,你们随我去接大家回来!”此时,明中信却是转头看向明家人,“至于你们,就不要凑热闹了!明家生意需要你们看着!”

    被指点到的人,尽皆心有不甘,但是,他们却也没办法反驳,毕竟,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去了,只怕也是给明中信添累赘,也罢,就在此看家吧!

    明家诸人没有意见,纷纷点头应是。经过了几番磨难,大家心中有数,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明中信最大的帮助了!

    “公子,我随你去!”此时,福伯却是上前一步,坚定地望着明中信。

    “也好,你挑选精干的家丁们!一同前去!”明中信点头应了一声。

    福伯微微一笑,转身出了名轩阁召集人手。

    “中信,你们没有兵符怎么进入军营?”刘大夏望着明中信,皱眉道。

    明中信轻笑一声,看看牟斌,“这不是有现成的借口嘛!”

    牟斌一愣,眼神一转,随即他就明白了明中信的打算,心中又好气又好笑。

    显然,明中信打的愰子就是要借助锦衣卫办案之责,出入军营。

    如今这般情状之下,没有比这更好的借口了!

    毕竟,如今京师内大事频发,各方势力尽皆知晓,东厂与锦衣卫大肆搜捕,如果东厂与锦衣卫要进入军营当中搜查理由正当,毕竟,谁也不知晓哪里藏得有贼人,有皇命在身,谁敢阻拦?

    而明中信打算运用锦衣卫的身份前去军营,真可谓是正当其时!

    但是牟斌能如他所愿吗?

    此中关窍,刘大夏自然是一清二楚,然而,他知晓,牟斌可不一定答应啊!不由得他将目光投向了牟斌。

    牟斌却是频频苦笑,当着自己的面,这明中信还真能开得了口?

    然而,他小看了明中信的脸皮的厚度了!

    却只见他不看别人,直愣愣望向太子朱寿。

    “怎么?有事?尽管说!”朱寿却是一时有些不解,望着明中信探寻的眼神,不由分说直接应承道。

    牟斌心中哀叹,咱们这位太子可真是大方,那明中信正等着你询问呢!你就给他这么大个台阶,真是祖宗啊!

    然而,明中信却是出人意料地摇头道,“没事!”

    啊!这下,不只是牟斌有些意外,就连刘大夏也极其意外,放着现成的台阶,他不下,这是想要干什么呢?

    本来刘大夏差点忘记这位小祖宗可就在现场呢!这位小祖宗对明中信可是言听计从,如果由他开口,那牟斌必然会答应的,这就是现成的武器啊!

    但他做梦也没想到,明中信居然不用!而且,明中信摇头之后,立刻转身冲学员们吩咐一声,“大家整备一下,出发!”

    说完,他一马当先向名轩阁外面行去。

    这下,牟斌与刘大夏都是一头雾水,本来他们一个等着明中信开口,一个想着这其中的得失,未曾想,明中信居然根本就不利用这位小祖宗,难道他还有其他打算?这位怎么不按牌理出牌呢?

    朱寿却是叫了一声,“我也去!”

    紧紧跟着明中信往外就走。

    “不行,你且回去,等候咱们的消息!”明中信眉头一皱,冲朱寿道。

    “我要去嘛!”朱寿为之一愣,转瞬间,面色一变,甜腻腻地一把抓住明中信的衣襟摇个不停。

    一时间,大家都愣住了,这位还有这招呢?这画风转得也太快了吧!

    然而,明中信却是不为所动,厉色沉声道,“此行不可测,你不能去!”

    朱寿望着斩钉截铁,一脸坚毅的明中信,嘴一扁,眼泪在眼眶中转来转去,仿佛瞬间就会流下来。

    这副令人心痛的表情,一瞬间就将大家的心打动了,从心底泛起了一丝怜惜之情。

    然而,明中信却是面色更加阴沉,望着朱寿,冷冷道,“别这样使手段!不好!”

    明中信冰冷的话语令得朱寿浑身一震,眼中的泪水瞬间消失,哑然地望着明中信,

    “这些小手段只会令你迷失,以后切不可再用!”明中信依旧是一副郑而重之的模样。

    嗯!朱寿眼中闪烁着一丝了然,缓缓点头应了一声。

    “中信,不如,你带领咱候府的人员去吧!”就在此时,郭小候爷上前一步,冲明中信拱手道。

    明中信深深看了一眼郭小候爷,见他眼中闪烁着真诚,缓缓点头,“好!”

    郭小候爷瞬间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明中信未曾拒绝,这是好事啊!

    “好了,中信,刘将军也随你去吧!”刘大夏一指旁边立着的刘将军,点头道。

    “好!”明中信依旧不拒绝,点头应道。

    刘大夏欣慰地笑笑,他还真怕明中信拒绝,却未曾想居然这般痛快地接受自己的援助。

    朱寿却是眼中闪光,看看牟斌,转头望向明中信,就待开口。

    然而,明中信却是不给他这个机会,狠狠瞪了他一眼,将他的话语堵在了口中。

    朱寿本来天不怕地不怕的胆子,却在明中信一瞪之后,为之语塞,话语居然没办法说出来。

    明中信瞪眼之后,转身大踏步向外行去。

    赵明兴却是深吸一口气,身形一振,紧紧跟着明中信,恢复了他护卫的身份。

    学员们在赵明兴的率领下,紧随其后走了出去。

    紧跟着的是明家众人及郭小候爷。

    直到此时,刘大夏与牟斌才心下了然,明中信根本就没有借助牟斌的意思,反而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他之前看牟斌的那一眼究竟是何用意呢?

    二人一脸的不解。

    但是现在可不是他们思索之时,牟斌上前一步,躬身冲朱寿道,“殿下,咱们该回宫了!”

    然而,朱寿却是一脸的痴呆之色,痴痴望着明中信的背影,一言不发。

    牟斌轻叹一声,只好站在他旁边,静静等候他回过神来。

    毕竟,如果太子不随明中信出城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自己就不要再节外生枝了,只需要护送太子回宫即可!

    至于小太监,更是大气也不敢出地望着他们,眼珠滴溜溜乱转。

    不提他们在此,单说明中信出了名轩阁,眼前的家丁们由福伯率领肃然静立,等候他的指示。

    而旁边还有刘府刘将军,率领着刘家家丁在一旁静立。

    郭小候爷家的家丁同样。

    明中信也不废话,不顾一圈,沉声道,“咱们此番前去营救明家学员,可能面临生死争斗,如果有人不愿去,现在可以退出!”

    家丁们眼神一动,但随即目光坚毅地望着明中信,不发一言。

    态度很是明白,要随明中信而去。

    就连刘家、郭家家丁也是如此!

    明中信缓缓点头,“此番如果有幸回转,明某必有重谢!”

    这声承诺更令得家丁们面上浮现出一丝激动,在传说中,明中信从来没有亏待过帮助他的人,相信此番如果随明中信前去办事,他必然会有所表示,想想那份表示,这令他们更加兴奋。

    一时间,士气大振,众家丁眼中闪烁着希冀之光。

    “但是,告诉大家一声,如果不幸,大家有人回不来,其家人从即日起就是明家人,明家负责将其父母奉养天年,助其妻子儿女一生生活无忧!”明中信缓缓承诺道。

    “诺!”家丁们不自觉齐声应道,这下,眼中闪烁的可就不是希冀了,而是感动与激动,毕竟,现在京师谁不知晓,在明家帮工者皆是生活无忧,更甚者还有机会转为平民,子女免费读书,有机会可以科举,这是大家真实见到的情形,在场的所有家丁们的希望不就是这样吗!还有什么比子女的前程来得更加重要的!

    一时间,大家恨不能现在就赶到现场,去实现明中信所言。

    刘大夏、郭小候爷眼中闪烁着钦佩之情,这家伙,还真会鼓动人心啊!有此保证,这些家丁必然会不惜身死地奋勇向前,此行的成功率又上升了一层。好手段啊!

    “对了,中信!”牟斌随朱寿来到近前,沉声叫道。

    明中信望向牟斌。

    “给!”牟斌扬手扔给他一物。

    明中信接过那物,定睛一看。

    哟,这不是锦衣卫的令牌吗?

    “此物可保你出城!”牟斌解释一句。

    明中信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冲牟斌点点头,至于谢意,那是今后的事了!

    “你,过来!送明家主出城!”牟斌扬手冲旁边一位锦衣卫千户吩咐道。

    锦衣卫千户躬身应是。

    明中信依旧回之以点头,转头面向所有跟随他出城之人吩咐道。

    “明家学员前面探路,刘将军率领刘家众人殿后,其余人等居中,出发!”

    随着他的一声吩咐,诸人皆应命而行,有条不紊地向城外赶去。

    刘大夏等人望着明中信等人的背影,心中瞬间吊了起来,此番前去他真的能够得胜而归吗?

    但是,大家知晓,之前如果劝说,只怕也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下场,故此,大家在明中信决定前去救人之时,没有出声反对。

    太子朱寿却是目光闪烁,一拉牟斌衣襟,当先而去。

    牟斌自然是紧随其后,临行冲刘大夏拱手为礼。

    而小太监却是亦步亦趋地紧紧跟着,在外人看来,就仿佛锦衣卫小旗朱寿前行开道,牟斌随后护卫小太监,接合之前的事宜,仿佛就是牟斌护送小太监向明中信宣纸这般简单,任谁也想不到,大明太子居然就这样赤身行进在京师的大道上。

    当然,明里暗里保卫之人极多,只不过大家看不到而已。

    刘大夏自然是带领明家诸人目送太子,只因为,现在太子在此之事不宜声张,只能便宜行事啊!

第八百四十二章() 
    

    太子一行转过街角,刘大夏一挥手,大家回到了名轩阁。2yt。org

    就在此时,明中信一行向京师外而去的消息向京师各处传递而去。

    京师之中又是一阵风起云涌。

    毕竟,不知晓明中信所为所向,他们心中不踏实啊!

    一时间,暗探频出,当然,这些暗探是躲着东厂与锦衣卫的,否则,被误认为是之前袭击明中信之贼人,岂不是冤得慌啊!

    于是,暗地里行动频繁,明面上却是一片和气,京师之中就是如此的诡异气氛!

    然而,这一切与明中信无关。

    虽然明中信等一行确实有些奇怪,但是,有锦衣卫备书,自然是通行无阻,就这样出了京师。

    在龙兴的指点之下,明中信等一行找准方向,直奔军营。

    远远地,军营肃然林立,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大明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属于征兵形式。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大明正统时期开始使用募兵制度,开始和卫所制并存。

    大明初期,实施的是卫所制。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中,一卫为5600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由于社会稳定,相对和平,卫所军官开始侵占军田,剥削士兵,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大明募兵制始于正统年间,和卫所军不同,募兵不世袭,虽然为兵,但隶属于民籍。服役期满即退伍。最开始,募兵没有像卫所军那样拥有正式编制,而且往往随着需求扩编或裁员。募兵完全是战斗部队,不像卫所兵那样需要抽调部分兵员从事屯田人物,募兵的粮食补给,军饷完全来自国家财政直接支出,不用来自屯田所获,而且饷银也比卫所军和民壮要高。2yt。org

    首先要明确一点,无论是募兵,征兵,还是卫所制度,并无优劣先进落后之分,而是应对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各有各的优势和缺陷,卫所制的优点是在生产力遭到破坏,社会产出弱时,卫所制度可以有效的节省军费开支,能够保证军队自给自足,并减轻百姓的负担。但缺陷是,一方面,卫所军除了要作战还要分出部分兵员去从事屯田任务保证军粮补给,于是,卫所军中区分了守军和屯军,其中守军是作战力量,屯军负责团体。所以相比募兵,同数量的卫所兵能够提供的作战力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卫所军世袭,一旦和平时间较长,军队中容易老少掺杂,战斗力容易下降。同时,如果军官侵占了国家供给军队的屯田,士兵则会沦为军事长官的私人农奴,这样导致守军数量更少,战斗力也就很难保证。所以说,卫所制度的设计,和唐朝的府兵制度类似。用于在社会生产没有恢复时,作为维持大量武装需求的制度。

    而募兵的优点是,招募士兵的兵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不一定非得从军户中招募,其中,如果招募很多优秀的兵员,经过训练,选拔,可以形成一支精锐的力量。同时,募兵的来源多来与民籍,因此损失后可以很快补充。另外,募兵不用像卫所军那样需要从事屯田任务,因此募兵可以算是脱产士兵,这就决定,募兵可以在同数额下,动员比卫所军更多的战斗兵员,同时薪水较高,能够让士兵作战积极性更高。但是优点明显的同时,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脱离生产,那么粮食,军饷就都需要国家财政直接负责,因此,相比卫所军,募兵为主的营哨军的维护成本更高。一旦国家财政赤字或破产,则很难保证募兵的工资。另外相比卫所军,也不稳定,由于是来自民籍,因此他们没有卫所军的军籍,于是,在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谁地裁撤,无法保证稳定维持。更关键的是,募兵能否堪用,完全在于募兵之人和负责将领,如果训练满足,则可以成为骨干力量,如果训练差,则战斗力非常低下。更关键的是,由于兵源不固定,招募的兵员也是良莠不齐。如果负责招兵的人筛选能力差,那么招募的低素质兵员比例也会增加,这样,军队更容易哗变和溃散。

    之前因为火筛突如其来,自大青山数道入威远卫(今山西左云西),游击将军王杲及都指挥邓洪率军迎击,中伏而败,九百余人战死。在此情势紧急之时,弘治急命平江伯陈锐为靖虏将军,充总兵官,太监金辅监军,户部侍郎许进提督军务,前往御之。

    当然,如此紧急,必然来不及募兵,故此,其实此次的兵源乃是从京师左近的各军中抽调而来,当然,也是与那平江伯陈锐交好的军中抽调,毕竟,此去山西是要直接形成战力予以御敌,这就要求这批军队的素质必须极高。

    说到此,就不由得不说大明的军事体制了。

    大明军事机关体制是经过几度调整变革然后才比较固定下来的。以中央军事领导机关来说,元朝起义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以都元帅身份自主行枢密院事,亲自指挥全盘军事。

    以后,改行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一人,名义上是“节制中外诸军事”,一切大小军政,包括军官任免、军队调遣、战役指挥、战略考虑等,都由都元帅决定,大都督府不过是主持后勤给养、军丁军户管理、考绩、马政等日常事务。

    大都督当然也要统军作战,但只能奉命进止,不许擅作主张。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在行中书省内设户、礼等四部,独不设吏、兵二部,正说明人事和军事大权不容假借于人。

    即使如此,到吴元年(公元1364年)还是对此作了部分的调整,虽然仍保留大都督府,但裁免去大都督一职不设,改设左、右都督、同知都督、副都督、佥都督若干人,均为大都督府的长官。很显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众设多官而分其事权。

    大明建立后,在中书省下的六部已有兵部,这对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来说,是实不可少的。大明初期,将原来由大部督府掌管的武官任免、考绩、荫袭、军队的训练、后勤给养、军丁军户管理等军事行政工作划归兵部掌管,大都督府仅保留统率全**队的职权。

    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在撤废中书省的同时,朱元璋也宣布彻底改组大都督府,将大都督府分设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