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支撑者-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有明中信在,这一切自然是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应人等不断进出于明宅当中,当然,暗中各大势力也在纷纷探听着明宅当中的安排以及陆先生制定的宴会名单。

    无论如何,赏艺会的名声逐渐地在京师当中传遍。

    当然,明家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大。

    终于,第一个人接到了请柬,被邀请前来参加赏艺会。

    而这第一个人,却是令所有感到吃惊。

    只因为,这第一个接到请谏之人,居然是王小二。

    与此同时,第二个接到请谏之人也浮出了水面,不是别人,正是那顺天府衙张捕头。

    这个发现,令所有势力大吃一惊。

    这是怎么回事?明家这是怎么了?难道,这是想要在宴会之上将明中信被陷害的情况查清楚吗?

    而王小二与张捕头眼中也是饱含着深深的戒惧,只因为,当日,在他们反口之后,立刻就清醒过来,知晓实情之后,他们每日可是活在了深深的恐惧当中。

    一则是他们深怕明中信找自己的麻烦,只因为他们知晓,明中信根本就是被冤枉的,而且他的势力在京师并不小,如果他对自己二人进行报复,谁也阻止不了。

    二则是他们也怕自己背后的势力杀人灭口,毕竟,如果他们活着,只要明中信从他们身上找出线索,一定会找出背后之人,所以,他们认为,背后指使他们陷害明中信的势力必然会将他们灭口。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明中信居然没有深究,自从离开顺天府衙门之后,再没有回来找他们的麻烦。

    而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那让自己二人陷害明中信的背后势力居然也再未出现。

    但他们却没有安心,毕竟,头顶上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两把,任谁也无法对其无动于衷,所以,他们每日里生活在深深的恐惧当中,无法自拔。

    当然,他们也想要离开京师,远离这个事非之地。

    但是,当他们收拾行礼细软,步出京城之时,却没想到,居然有人将他们逼了回来。

    他们才发现,自己现在居然已经身不由已,暗中有如此多的势力在监视着自己,自己根本就无法逃离。

    这下,心中深深的戒惧更加地浓厚。

    而就在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之时,突然接到了明中信的宴请请谏,这下,他们心中的戒惧被无限扩大,差点心脏跳出来。

    然而,随之,他们眼中闪过一丝轻松,解脱。

    毕竟,他们知道这一天尽早会到来,现在到了,他们也算是解脱了,眼中居然不再戒惧,只是望着眼前的请谏,全身颤抖不已。

    不过,好在,这只是一会儿。

    随后,他们平静无比地安排了家人,呆在家中静静等候那一日的到来。

    。

第九百一十三章() 
然而,此事却在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依现在明中信的身份地位,宴请两个小人物,这可真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而且,这两人还参与了陷害明中信之事,他们心中清楚,这次宴会上必然会审这二人,查出幕后之人,但大家深表怀疑,能够查到吗?

    继而,所有京师自问有资格被邀请的有权有势之人尽皆心中不悦,你宴请咱们就宴请咱们,却将这两个臭虫请来,这是要做什么?咱们就与他们一个档次了吗?

    于是,他们心中暗暗有了决定。

    然而,第三人又是大出人们的预料,第三张请谏送到了顺天府尹张谏的手中。

    张谏接到请谏,也大是意外,但随即心思电转,明白了明中信的用意,这是让自己作个见证啊!要知道,当日虽然王小二与张捕头临阵反口,但终究也令他心中疑惑,毕竟,无论怎么想,那二人也不可能临阵反口的,他虽然心中有所怀疑,但明了京师形势的他,心中自然有一本帐,这次定然是陷害明中信的,所以,他才没有深究。

    但私下里,他却是很是怀疑,究竟为何那王小二与张捕头要反口,而且,前一秒二人还在诬陷,后一秒却立刻反口,这也太快了,他也深深不解。

    此番明中信邀请他前去作证,也许,自己这次就能够明了其中的缘由了!故此,他欣然受请。

    在万众瞩目之时,第四份请谏送出。

    又让大家吃了一惊,只因为,这第四份请谏居然是宴请的宁王朱宸濠。

    明代宁藩袭封宁王的有宁献王朱权、宁靖王朱奠培、宁康王朱觐钧以及朱宸濠。

    朱宸濠,为明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出生于江西行省南昌,初封上高王。因宁康王没有嫡子,他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袭封宁王。

    明中信与他可是根本就没有过交集的,虽然当时明中信前往云南赈灾,途经江西行省,但却根本没有入江西行省,绕道四川而去云南,故此,他们绝对没有见过面,这是大家认可的。

    但此次,明中信为何要邀请他呢?虽然名单是陆先生拟定的,但大家知晓,如果没有明中信的意见,陆明远绝对不会邀请的。

    这就令得大家真是一头雾水了。

    而一些大势力却是陷入了诡异的安静当中,迅速召集各自的谋士幕僚暗中商议。

    而宁王朱宸濠更加的意外,望着眼前桌案上的请谏目光呆滞,仿佛有些不知所措。

    “王爷!王爷!”旁边一位中年文士沉声叫道。

    啊!宁王朱宸濠回过神来,望向中年文士。

    “王爷,这明中信此番邀请您,只怕用心不纯啊!”中年文士缓缓道。

    “用心不纯?”宁王朱宸濠目光一凝。

    “不错,之前咱们与那明家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即便是明中信在京师搅风搅雨,涉猎各行各业,但与咱们也没有发生过冲突,根本就没有正面接触过,他为何在此敏感之时给您发请谏,只怕这家伙不怀好意!”中年文义目光深邃地分析道。

    “不会啊!咱们既然与他没有任何交集,他为何要不怀好意?”朱宸濠却是异常疑惑,摇头不已。

    “这我也不知晓,不过,我的感觉应该没错!”中年文士也是苦笑摇头。

    “你说,会不会是那事情败露了?”突然,宁王朱宸濠目光一凝,望向中年文士。

    “应该不会啊!况且,咱们应该手尾干净,绝对没有出现什么纰漏啊!即便当事人,也不知晓与咱们的关系啊!”中年文士摇头否认。

    “难道,是咱们在南疆之事败露了?”宁王朱宸濠眉头紧锁,疑惑地看向中年文士。

    “那更不可能!”中年文士立刻否认,“一直以来,南疆之事仅有我出面,您可是一直未曾出面啊!他就算是神仙只怕也摸不清头绪啊!”

    “既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他这是什么意思?”宁王朱宸濠轻出一口气,面色轻松下来,但依旧疑惑不解。

    “也许,是陆明远当年与老王爷有旧,想要此次见见您?”中年文士目露疑惑,猜测道。

    “着啊!”宁王朱宸濠猛然一击掌,眼光大亮,“想当年,咱们父王与那陆明远也算是老相识,还真有可能是这个理由!”

    中年文士眼前一亮,但随即恢复了黯淡,摇头叹道,“即便是老相识,但我听说当年陆明远与老王爷也算是泛泛之交,并没有什么深交啊!”

    “对了,你之前不是说,明中信办这次宴会的理由有可能是想要向京师各大势力显露肌肉,或者是套套交情,令人护佑一二吗?也许,此番是想要借助于本王的大势!”宁王朱宸濠目光一闪。

    中年文士哭笑不得地看了一眼宁王朱宸濠,心中暗叹,王爷啊,您现在有什么势能够借的?不过是一个蕃王,连近身护卫队都只有士余人啊,人家犯得着吗?

    当然,他心中虽然如此想,但表面却不敢这样说。反而随声附和道,“王爷英明,想那明中信此番在京师越来越艰难,想必他是想要通过陆明远交一些盟友,解决燃眉之急吧!”

    “不错,不错,说得有理,说得有理!”宁王朱宸濠却是面色大变,喜色盈面,“那明中信也算是一代英杰,否则在云南岂会掀起那般风浪,值得咱们结交,如果能够争取过来,也许对咱们未来之事还有极大帮助,去,必须去!”

    中年文士苦笑不已,咱们这位宁王还真是见风就是雨啊!咱们现在是在探讨明中信邀请咱的用意,您现在怎么会想到未来之事了!唉,真不知道,自己选择辅佐这位是对是错!

    “若虚,你意下如何?”宁王朱宸濠却是兴高采烈地问道。

    “去一趟也好!”中年文士能怎么办,只能点头附和道。

    “备一份厚礼,咱们必须重视,务必将这明中信笼络住!”宁王朱宸濠却是意气风发,吩咐道。

    中年文士心中暗叹,他知道,王爷的心态,他是求才若渴,之前明中信无论是在云南,还是在京师,皆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才学智计,尤其是宁王朱宸濠来到京师之后,不断听闻明中信的消息,更甚者,弘治帝居然要将其作为太子伴读陪伴太子成长,这是将明中信将未来太子身边贤臣培养啊!这是何等的重视!更加进一步证明了明中信的价值。

    而且,从他的才学、智计、人脉、手段看,这家伙真的是个妖孽啊!之前是因为不知晓,才忽略了明中信,将他视为一般的少年,但之后的一系列听闻见识,才发现,这明中信真真是个人才!尤其是对咱们宁王来讲。

    如果真的能够笼络住,对于咱们未来之事可以说是助益良多,甚至可以说是增加了至少三成的胜算。之前是因为宁王此次北上乃是有图谋而来,没有闲暇时间进行。但现在可不同了,明中信居然发放请谏前来邀请过府,这可是天赐良机啊!宁王岂能不动心?!

    然而,明中信是这么好笼络的吗?

    单只是从他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就能够看得出,这位就是一位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之人,想要降服于他,没点手腕还真心不成!

    试试也好!也许就成了呢!中年文士心中暗道。

    抬眼望去,却只见宁王朱宸濠兴奋不已,在那儿喃喃自语,一脸的陶醉之色,显然,他已经将自己置身于笼络到明中信的情境当中了。至于说此行的危险,他早已经置之渡外了!

    中年文士不由得轻叹一声,摇头不已。

    “什么?他居然邀请了宁王?”弘治满眼的不可置信,望着陈准,予以求证。

    陈准心中苦笑,但面上却是恭恭敬敬拱手回禀道,“回禀陛下,第三张请谏就是发放给宁王的!”

    得到确认,弘治反而沉静下来,“你是说,第三张请谏是宁王,那第一第二张请谏分别是那想要陷害明中信之人?”

    “陛下圣明!”陈准躬身道。

    弘治翻个白眼,这拍马屁的话可真是没有技术含量,这本来就是事实,提什么圣明不圣明。

    当然,他不会深究此事,“难道明中信这是想要向大家表明,这陷害明中信之人乃是宁王朱宸濠?”

    陈准一愣,抬眼望向弘治。

    “你有何想法?”弘治继续问道。

    “陛下,此事极有可能。”陈准点头应道。

    “行了,别拍马屁了!朕要的是真相,而不是马屁!”弘治没好气地望着他。

    “这?”陈准一阵为难,咱不过是顺着您的话而已,怎么就这般不受待见呢?也罢,咱就说实话,“臣认为,此事虽有可能,但也有待商榷,毕竟,那王小二、张捕头与宁王乃是分马牛不相及的人,地位是如此的悬殊,臣已经将二人的背景做了分析,虽然找不出背后真正的幕后黑手,但却也有些线索,只要查下去,必然能够找出来!但要说将宁王与他们联系在一起,还真心不太可能!”

    绕着圈子否认朕的猜测,还真是老油条啊!弘治心中腹诽,不过,他倒是没有深究,毕竟,他的猜测出口,他也觉得不太可能,宁王又与明中信没有什么怨仇,为何要陷害于他,这根本就没有动机!更何况,宁王不过是刚刚回京,即便想有恩怨也不大可能啊!相反,如果说明中信对宁王有恩还有可能!

    毕竟,南疆的叛乱最先发现的人就是明中信,随后才有了南京出兵平乱,进而解救了宁王,这样说的话,明中信还真的对宁王有间接的恩惠!

    弘治点点头,继续看着陈准,等候他的猜测出炉。

    “臣认为,此番明中信还真有可能是想要借助势力,立足京师。他只怕是有些怕了!此番宴会只怕也是想要笼络住一些势力,顺便借陆先生之名,让自己济身京师的顶尖势力。当然,这是臣的猜测!”陈准说完,躬身请指教。

    弘治点点头,有些同意,但依旧眉头不展,显然,对这个猜测不大满意。

    陈准心中一动,补充道,“当然,明中信的深意绝不止此,必然还有臣无法理解的用意,这就得看陆先生是如何安排的了!”

    陆先生?一提陆明远,弘治目光一缩,深吸一口气,果然,如同当初一般,朕还是无法掌握陆先生的深意啊!

    他心中早已经认为,此番的这次赏艺会必然是陆先生在背后筹谋的,而明中信不过是依陆先生之意而为。

    但这么些年了,自己却依然无法猜透陆先生的用意,这还真是受打击啊!

    “行了,不管明中信是何用意,尔等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将明家的动向随时回报,不得有误!”弘治面色一沉,沉声吩咐。

    “诺!”陈准自然是应诺了事,他自然知晓陛下又有些郁闷了,这些时日,只要一提明宅,一提陆先生,陛下必然喜怒无常,他自然不敢再啰嗦!

    “那宁王的动向也得随时掌握,他们接触的细节务必事无巨细回报!”弘治眼光一闪,继续吩咐。

    “诺!”陈准心中一凛,他自然知晓,这才是重点,毕竟,此番蕃王回京的意愿甚是令陛下不悦,他们的动向陛下也是要随时掌握,更何况宁王这次可是要与明中信这个妖孽,还包括陆先生对话接触,这可必须得防止啊!大家皆懂的!

    “最近这些蕃王有什么动静吗?”弘治望着陈准话峰一转,询问道。

    “探子遍布,监视着蕃王,他们皆是安分守已,并没有什么异样!不过”说着,陈准有些迟疑。

    “有什么事明说!”弘治一见,眉头一皱,沉声道。

    “回禀陛下,就是近日,不知为何,那宁王府中不时有人暴毙,而且人员尸身迅速处理掉,死因却是成迷,属下探子却是查不出原因!”陈准躬身回禀道。

    。

第九百一十四章() 
“什么?”弘治面色一沉,“那些尸身你们就没有查查?”

    陈准苦笑不已,“宁王府中暗暗将这些尸身烧毁了,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咱们无从查起!”

    哦!弘治面色难看,恶狠狠瞪着陈准,“这些暴毙之人的身份你总知晓吧?”

    “皆是一些护卫家丁之类的,说是染病身亡,怕有瘟疫可能,故此才烧掉的!”陈准连忙回禀道。

    “这是谁说的?确切?”弘治瞪着陈准。

    “这些传言乃是来自于宁王府中的仆役之口!”陈准一脸尴尬。

    “你们呢?就没法确认?”弘治面色难看道。

    “臣无能,请陛下降罪!”陈准躬身请罪道。

    弘治瞪着陈准,久久不语。

    陈准背脊之上冷汗直冒,但却不敢有任何举动,静静听候陛下圣裁。

    “唉,也怨不得你!”弘治轻声一叹,“想必宁王是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吧!就不用深究了!”

    “诺!”陈准终于冷汗止住了,心中松了口气,终于过关了。

    不过,这也得益于现在一切事务太多,人手不足,陛下不想因降罪而减员,令人手更加的捉襟见肘。

    “此次宴会之上不可再出现什么纰漏!”就在陈准自以为躲过惩罚而心中感念之时,突然弘治声音转为威严吩咐道。

    “诺!”

    就在大家纷纷私底下猜测之时,明宅的第五张请谏新鲜出炉了。

    这份请谏显然就是请的王守仁,不错,正是那位王守仁,与明中信同甘苦,共患难的云南患难至交。

    这倒是没出乎大家的预料,只不过是没想到第四张就请了他而已。

    这却也没什么说的,王守仁自然是欣然应允。

    这份请谏还算是正常,并没有引起什么议论。

    接下来,第六张请谏也迅速现身,这份请谏却是令人大吃一惊,只因为,这张请谏直接被送到了锦衣亲卫衙门,直言送给牟斌牟指挥使。

    这又令得大家哗然,毕竟,锦衣卫的名声虽然这些年经过牟斌经营,还算是有所好转,然而,一提锦衣卫依旧令人心中胆寒,毕竟,锦衣卫诏狱的名声太过狼藉,这明家居然还大张旗鼓地宴请这锦衣卫指挥使,这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更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牟斌居然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而且,据传言,牟指挥使当时接到这请谏之时却是浑身颤抖,满面激动,忙不迭地答应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矜持之态。

    当然,这是外人不知晓牟斌与陆明远的关系的缘故,但各大势力却是明了当年的因果的,他们心中却是极是酸涩,这家伙,陆明远这是为了给明中信撑腰,找靠山不要脸了啊,居然连当年背叛自己的弟子都原谅了,这还真是恩怨比不过形势啊!

    不管大家如何想,第六封请谏也出现了,赫然是东厂督公陈准。

    当然,这封请谏乃是张延龄亲自送上门的。

    这,就更令得大家感到诡异了,要知道,建昌伯张延龄可是个混世魔王,他居然会为人跑腿,这可真是稀罕啊!不知道跌破了多少人的眼镜,然而,这毕竟是事实!

    人们也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大家虽然知晓明中信与张延龄有关系,但却没想到居然是如此的亲近,还能够令这个混世魔王心甘情愿地跑腿,这可真是日了狗了!

    不过大家再想想,还真是,依明中信的关系,还真的只有张延龄适合送这份请谏,毕竟,陈准作为东厂督公,虽然在宫外有府邸,但是他常年呆在陛下身边,根本就是以宫为家了,在宫外根本就无法找到他本人啊!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