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支撑者-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面面相觑,对视不已,但却也没人再行出班奏事。

    “好!”弘治点点头,“那诸卿就回去吧!”

    话音落下,弘治已经转身而去了。

    众大臣自然是三三两两相携离去,但却是窃窃私语,言语之中正在探讨着明中信今日之事,毕竟,这家伙居然请动了三大辅臣,而且,三大辅臣还要皆去,更甚者是陛下居然允许太子前去,这可就不是小事了,这代表了朝堂今后的方向,毕竟,三大辅臣齐动,这可是不多见,甚至是难得一见的盛事啊!

    而谢迁却是黑着脸,甩袖而去,毕竟,今日他可是丢了一个大人,哪里还有脸面与人讨论!

    刘健与李东阳却是相视而笑,拱手为礼,转身而去。

    如前所料,御书房内的一番谈话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四散传播,陛下的言语以及各人的反应被人传得惟妙惟肖!

    当然,谢迁的糗事也被一遍遍提及,更令人震惊的是,太子、三大辅臣居然也要前去明宅,这可是令京城为之一震!

    小小的明中信居然能够请动这么重量级的人物,这明家是何来头?一时间,京师各界传言遍地!

    当然,这不妨碍明中信,毕竟,他在第一时间里,就得到了陈准的回信,太子要去,但陈准却也百般警告,安全工作必须做好,护卫必须万无一失,否则,不只是明中信自己,就连陈准也逃脱不了干系!

    明中信自然是欣然答应,致谢之后回转明宅,安排后事!

    当然,从这一日起,明宅快速运转起来,毕竟,时日无多,准备的时间太过仓促,而且,如今可是已经确定了宾客的层次,太过高大上,明宅绝不能出现一丝闪失,否则,不只是丢人,还会丢命的!大家岂能不重视!

    而此时,不只是明家人,就连那些联盟之人也加入了进来,想要努力将此次宴会办好!毕竟,利益攸关,谁也不想出事!如果明家将此次宴会办好,影响力那将会蹭蹭往上涨,他们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众人齐心协力,努力准备着!

    从这一日起,全京师的目光齐聚明宅,迫切地静候赏艺会的到来!

    。

第九百一十六章() 
当然,不断有人前往明宅探听明家安排的赏技会究竟准备得如何了!只不过,大都不得其门而入罢了!

    毕竟,除了明家的守卫力量,锦衣卫与东厂也在外转警戒,任何靠近明宅的人皆被几番搜查,哪里还能靠近明宅啊!

    于是乎,大家更加心痒难耐,皆希望明宅能够早点开放,让大家好一饱眼福一解心痒。

    于是,在万众期盼中,明宅的赏技会终于来了。

    这一日,清晨,阳光第一缕刚刚扫到京师,明宅大门立刻洞开,一队仆役缓缓步出大门,

    却只见明宅仆从们将一个如同报栏般的东西放置于左侧,另外,又在左侧安置了一些书案,书案上整整齐齐布置了一些笔墨纸砚。

    这是干什么?旁观的探子们皆是一头雾水。

    虽然他们不知晓这是干什么,但是有探子迅速将这些记述了下来。

    各路探子探头探脑,继续观察着明宅的布置。

    人家明家的仆从却是目不斜视,自顾自,再次进入明宅,又取出了一些物事,缓缓布置好。

    却只见他们双手举着一卷九尺宽的红色的物事缓缓铺在了大门前的地面上。

    就在这卷物事铺开之际,在阳光普照之下,瞬间五光十色闪耀不已。

    暗中观察着明宅的探子瞬间亮瞎了双眼,这是什么?怎么会这么好看?怎么会如此的漂亮?

    有那精明而且见多识广的探子瞬间面目陷入呆滞,口中喃喃自语,不可能,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然而,怎么不可能,人家都已经将物事摆在了地面,怎么会不可能!

    所有人皆擦擦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一幕,有人甚至用手暗暗掐了自己一下,瞬间咧着嘴满面痛楚,但眼中却是更加地震撼!

    不只是这些探子,就连那锦衣卫与东厂暗中护卫明宅的高层也皆是满眼的震撼,一脸的难以置信!

    却原来,那闪耀的红色物事居然被明家仆从铺在了地面之上,显然,这不过是迎接宾客用的地毯啊!但却居然会如此的奢华,明中信这是要闹哪样?

    随后仆从们从两侧的小门回转了明宅。

    就在此时,突然,两侧小门中缓缓步出一队人马。

    一瞬间,探子们眼前大放光明,只因为,这出来的一队人马居然是一位位身穿各色旗袍,明人的女子,她们分列于两旁,缓缓站立,保持着一副恭恭敬敬的姿势,不再言语,静静等候。

    继而明宅门前恢复了安静。

    众位探子知晓,这是在等候宾客的到来啊!

    一位位探子瞬间转身而去,前去回报。

    当然,另有一些探子继续观察,等候明家的下一步动静。

    时间,缓缓流逝,明宅前面的女子们却是鸦雀无声,毫不动弹,静静守候。

    突然,一阵马蹄之声传来。

    来了!众人心中一动,齐齐将目光投向了声音来处。

    却只见一辆奢华的马车缓缓向明宅而来。

    马车迅速来到了明宅前面,停了下来,车夫立刻跃下马车,布置好台阶,立于一旁。

    马车帘布一掀,一位青年人掀帘而出,缓缓下了马车。

    抬眼观望,第一眼就看到了闪耀光芒的地毯,一阵愕然,但随即就面泛微笑,摇头自语,“唉,这小子,还真是骚包啊!”

    马车帘布再次被掀起,一位中年人抬脚下了马车。

    同样的,看到明宅面前的景象,也是一阵愕然,随即抬眼望向青年人。

    “大哥,这明中信就是骚包啊!”青年人笑道。

    中年人却是没有笑,只是吩咐一声,“你回去吧!”

    “诺!”车夫应了一声。

    中年人不再看他,迈步向明宅行去。

    青年人一怔,随即紧紧跟上。

    就在此时,明宅大门处明有仁缓缓步出了明宅,满面笑容地迎了上来。

    远远地,他一抱拳,“寿宁候、建昌伯驾到,有失远迎啊!”

    寿宁候张鹤龄展颜一笑,拱手道,“鹤龄有些冒失了,来得有些早了!”

    “不早,不早,刚刚好!”明有仁笑道。

    “明叔,这是?”张鹤龄指着旁边的布置以及女子探问道。

    “不敢,不敢!还是叫我的字仁玉吧!”明有仁连忙道。

    “哪里的话,我与中信平辈论交,您乃长辈,岂能僭越?”张鹤龄面色一肃。

    明有仁一听,摇头笑笑,不再强求。

    “这些布置不过是家主安排的一些物事,以示尊重罢了!来,来,来,还请寿宁候留下墨宝!”

    寿宁候一愣,看向桌面上的笔墨纸砚。

    “这是要做甚?有何作用?”旁边的建昌伯张延龄好奇地问道。

    “家主乃是想这乃是第一届赏技会,咱们得留下一些值得纪念之物,今后也有个见证。”明有仁笑道。

    哦!张延龄直肠子,一听之下,不再言语。

    但旁边的张鹤龄却是心中一动,望向明有仁,“中信这是有心了,难道,他还准备办第二届?”

    “候爷英明!”明有仁笑道,“中信确实有这个想法,但也得看这第一届是否办得顺当,到时再说!”

    “有中信统筹,相信这一届必然会成功的!”张鹤龄若有所思地扫了一眼眼前的面置,若有所指地道了一声。

    “咦!”突然,旁边的张延龄一阵惊呼。

    明有仁不由得望向张延龄。

    却只见张延龄满面愕然地指着桌上的笔墨纸砚,“明叔,这是?”

    明有仁瞬间知晓他在惊奇什么,笑着点点头,“不错,这些乃是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伯爷真是目光如炬啊!”

    张延龄却是没有自得,毕竟,虽然他乃是一个纨绔,但却也是见识广博,更何况,这些年为了装逼,也是很下了一番工夫,毕竟,这些乃是文人墨客最重视之事,他岂能不知,这不值得骄傲的。

    但他却是很是惊讶,明中信居然这般大方,居然将这些闻名于世的东西轻易地就放在了门外的桌案之上,要知道,如果这些东西被文人墨客知晓了,可是要骂娘的,糟践这些对于文人来说神圣的东西,简直就是犯罪啊!

    笔墨纸砚是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笔、墨、纸、砚”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笔、墨、纸、砚”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笔墨纸砚”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南宋时期,地处江南的宣城为战乱而凋敝,使与宣城接壤的湖州十分幸运地免受兵锋的洗劫,成为南宋遗民聚居之所。宣城的部分笔工徙居临近的湖州,赖此江南硕果仅存的毛笔使用群体为生,并以他们的需求改进制笔工艺,湖笔就此诞生。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的蜚声四海,当始于元。钱舜举(钱选)的画、赵孟畹淖帧⒎胗频谋时徊⒊莆庑巳K孀耪宰值男劬岷D凇⒊敖挥悦项手中那枝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妙笔”,令名便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有元一代,湖州制笔能工迭出,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笔”之名就此奠定。

    徽墨份属南直隶,品种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材料制成。徽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宣纸,同属南直隶,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宣纸分为生宣与熟宣,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生宣纸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而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

    熟宣纸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生宣质量有很大的差异,区别优劣的重要标准是墨韵的显示度,即所谓“润墨性”的程度。优质的生宣具有“泼墨处,豪放淋漓;浓墨处,发亮鲜艳;淡墨处,层次分明;积墨处,浑厚深沉”的特点。测试墨韵显示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比较法,将几种不同的生宣着墨后进行比较,测试时用墨不宜过浓,太浓了就难以产生墨色的细微变化。由于造纸纤维的纯净度、浆化度以及皮浆与草浆的配比不同,加上制造技术的高低差异,着墨后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凡是优质的生宣经着墨后,墨色渗出的晕圈清楚,涨力均匀。质量差的生宣,墨色渗出后不能清楚地显示晕圈,墨色呆板,或墨汁渗透不匀。不能显示墨色的晕圈的生宣就无墨韵可言,就不能作为书画创作的用纸。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

    而明中信居然将这些家伙事都备了个齐全,看来,这小子对这次赏技会甚是上心啊!张延龄目光闪烁,心中暗暗有了决定。

    “候爷,还请留下墨宝!”此时的明有仁却是望着正在观看的寿宁候,轻声再次邀请道。

    “这是要作诗?”寿宁候望向明有仁。

    “非也,只要候爷将名字留下,表示参加了这次赏友会就可以,也算是对第一届赏技会的支持,当然,如果候爷想要留下诗句那更好!”明有仁笑着回道。

    寿宁候轻舒一口气,心中暗暗庆幸,幸亏啊,不用留下诗句,毕竟,自己那文才自己知晓,就不丢丑了。而留下名字,这就不在话下了,毕竟,自己掌握着张家的所有物事,平时也免不了要签一些帐单,当然,只是名字,对于这自己还是有把握的,毕竟,之前为了不露丑于人前,还是练了一段时间的!

    寿宁候抬腿来到桌前,看着正在砚墨的身着旗袍的女子,拿起湖笔,就待要签名。

    然而,寿宁候愣住了,只因为,眼前并没有宣纸,不由得抬手就要将旁边的宣纸取过。

    “候爷,慢着!”女子开口了。

    。

第九百一十七章() 
寿宁候一愣,随即不悦地看向女子,心中暗怒,你这女子什么身份,居然敢阻止本候?

    旁边的明有仁却是笑着解释道,“候爷,息怒!这女子并非想要冒犯于您,事出有因。”

    寿宁候却是难以释然,一个女子居然敢阻止自己,真真够胆!但终究这是在明中信的地盘上,且看他如何解释!

    “其实,她说得没错,您得慢着点,只因为,这签字乃是就在这彩边绢上题!”明有仁继续道。

    啊!寿宁候却是有些愣了,抬眼看去,哟,自己没注意到,却原来,桌案之上居然已经铺好了一张彩边绢,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恍然明悟了自己误会了这女子。

    不过,他当然不会表示什么歉意,只是点点头。

    上前一步,细细端详着这张彩边绢。

    丝织品作为绘画的载体,在我国绘画上出现得最早,使用得最广,持续得最长。丝织品开始作为绘画的载体时,采用的是经过初加工的“生绢”,汉代的帛画的表现手法还比较稚拙,在设色上以轻施薄染为主,对画绢吸水渗透润化的现象没那么苛求,所以就显得粗犷简约。到晋时绘画风格已由“古画皆略”发展成精微细密,因此对绘画载体就提出了新要求。这样就需要对画绢进行再加工,以胶液、明矾、米浆等液体为主,对生绢进行刷浆处理,使其变为生丝织物的粗绢,这就是“缣绢”。这种缣绢比生绢细密韵泽,所以能画出细腻流畅的线条和变化丰富的色韵墨彩,细如游丝的线条只有在这种缣绢上才能表现出来。唐人为了能在绢上精细入微的刻画和细腻的润染,在画绢的深加工上更加考究,采用“以热汤半熟,入粉槌如银板”的捶制法。经过这种加工的熟绢表面光滑细洁,温晕柔软而有一定的厚度,特别适合精勾细染。宋人画风更加细致阗密,因此对画绢就有进一步的要求,它们在唐人制作熟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加糙、加捶、砑蜡和上浆等工序,制造出了丝纹细密、光韵柔韧的熟绢。“宋有院绢,匀净厚密,有独凌绢,细密如纸,宽至七八尺”。由此可见,宋代画绢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出类拔萃。

    画绢是中国早期绘画的主要载体。绢分熟绢和生绢两种,生绢是一种未经加工制作过的绢。这种绢丝园、粗疏、经纬线密度底,纤维之间的空隙大,因此透色,不容易留住色墨。这种粗圆疏漏的绢很容易使墨、色到处润化,很难控制。熟绢就是将生绢的经纬绢丝捶平,使其纤维变扁,减少它们之间的空隙,再在捶压加工过的生绢上刷上胶矾液,以填补空隙,使它更加平整紧密。绢的质量以织丝的密度为标准,细密均匀者为上品。以前的绢按纤维的密度、丝的质量和纺织的均匀程度分等级,最上品者为“彩边绢”,这种绢在绢边上织上红绿相间的彩线;次者为红边绢,下品者为白边绢。

    而明中信这题字的绢居然是最上品的彩边绢,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同时也看出,这明中信还真是舍得下血本啊!要知道,现在的绢可比纸更加贵重。

    “兄长,咱们快点题字!”旁边的张延龄催促道。

    寿宁候笑笑,取过湖笔,洒然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顺便将张延龄的名字也写在了上面。

    张延龄倒是没有说什么,毕竟,他自己知道自己事,写字这事不适合咱这种纨绔,有兄长代劳更好!

    “候爷,伯爷,请!”明有仁见寿宁候题字,伸手延请道。

    至于他们提的字,却见那研墨女子上前一步,郑重其是地将写有名字的题字彩边绢挂上了那报栏。

    “这?”寿宁候一愣,一指报栏,看向明有仁。

    明有仁笑笑,“每组来宾咱们都会将其题字挂于报栏之上,以示尊重,当然,每组来宾仅有一张彩色绢,到时,来宾齐至,咱们会将这些题字进行装裱,以供留念。”

    啊!寿宁候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这明中信花样还真多,这是要将这些人道义绑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