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支撑者-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大人,不知德州卫来援相随的还有何人?”萧飒站起身形向吴通判行礼道。

    “哦,萧贤侄也在啊!”吴通判望向萧知府,皱眉心道,大堂之上岂能让黄口小儿在此,这萧知府也真是老糊涂了。

    “此番转移粮食、查找奸细皆是依靠我儿提醒,才如此顺利啊!”萧知府得意洋洋道。

    “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啊!”吴通判一阵吃惊,上下打量着萧飒。

    吴通判口中虽如此说,但心中却明白,我说嘛,萧知府岂能有此远见谋略,原来是靠的儿子,不过这萧飒不亏是府城天才啊!以前就听说这萧飒有天才之名,如今看来还真的不简单啊!

    却见萧飒并无多少自得之色,仍旧一脸疑惑的看着吴通判。

    “此次马指挥来府城,乃是护送陵县学子和赈灾粮食而来。”吴通判道。

    “陵县学子?”萧飒神色一变。

    “那明中信是否也来了?”萧飒急问。

    吴通判不解地望望萧飒,难道说之前府城传闻是真?萧知府为难明中信乃是因为这萧飒?不然,为何萧飒一听明中信就如此紧张。

    “不错,这明中信还与马良指挥一同上了城头与我相见。”吴通判观瞧着萧飒的神情。

    “难道这明中信还在此次解围府城中立下大功?”萧飒追问道。

    “那倒没有!”吴通判摇摇头。

    不会啊!萧飒一皱眉,心中暗道。

    那明中信为何跟着马指挥,要知道,乱军之中可是难以确保明中信这一文弱书生的安全的,马指挥又为何要带着他?

    而吴通判也说了,德州卫兵分三路袭击匪军,如果明中信在军中,岂能不上阵,上阵的话又如何确保安全?一个个疑点浮现于萧飒脑海。

    “萧大人,如今匪军已退,府城之围已解,不知城内奸细查得如何了?”吴通判不再理会萧飒,向萧知府问道。

    “嗯,我正在审问这几个嫌疑之人,全无线索!”萧知府头痛道。

    “大人冤枉啊!”下面跪着的几个浑身是血的百姓大叫道。

    “看!”萧知府一指这几个百姓,无奈地摇摇头道,“一直喊冤枉,根本就不招,我也没办法。”

    “萧大人,会不会这些百姓真的是冤枉的?”吴通判看看百姓,一个个老实巴角的,根本就不象是能够作奸犯科的罪犯,疑惑道。

    “他们一个个都在火场附近,形迹十分可疑!”

    吴通判一听,再看看萧知府,心中暗道,人家就算在火场附近也不一定就是罪犯啊?但这话可说不出口。

第二百六十一章 合兵一处() 
吴通判无奈只好转移话题。

    “此乃是本次阵亡将士,还有德州卫此次阵亡军士,还萧知府过目,为其请功,令其英灵得到安慰!”吴通判将一份厚厚的名单递给萧知府。

    “嗯!”萧知府肃然接过,观瞧之后,看着长长一串名单,一脸心痛,这得多少钱啊?

    萧飒轻咳一声,提醒父亲注意形象。

    “啊!吴通判,本府自会为将士们请功,就是这城内钱粮短缺,可能得等一段时间了!”萧知府咽口唾沫,抬头道。

    “哦,对了,下官差点忘记,那德州卫也护送来了陵县捐赠的赈灾粮食。”

    真的!萧知府眼前一亮,那马铃薯的味道自己尝过之后不能片刻相忘,至今还口中留香啊!

    “但马指挥后分两路,将其送往了历城县!”吴通判继续道。

    “哦!”萧知府一脸失望。

    “不过现在马指挥已经前往历城县接应粮食到府,估计明日应该就能到济南府。”吴通判道。

    “真的?明日会到?”萧知府兴奋道。

    “这?”吴通判也不确定,为难道。

    “算了,想必你也不知道!”萧知府一脸失望。

    “那,萧大人,我们何时开放城门,这院试可快到了!耽误了为国伦才的科举咱们可吃罪不起。”吴通判问道。

    “这?”萧知府也是一脸为难,开放城门吧,害怕匪军再次攻打,不开城门吧,怕耽误了全府院试,承担责任。

    “父亲,这些百姓应该都是冤枉的,我看就将其放了,城门也开吧,相信匪军也不会再来了,匪军的最好时机已过!至于说奸细,相信已经全部销声匿迹了,再找也难!”萧飒插话解围道。

    “嗯,也对!”萧知府看看儿子,点头道。

    咦,这萧知府对儿子可真是言听计从啊!吴通判诧异地看看萧飒。

    “那就再查一日,再麻烦吴通判今日再行劳累一日,明日午时正式开城!”萧知府确定道。

    “好!”吴通判点头应是而去。

    话分两头,单表一枝。

    话说明中信与马良快马加鞭赶往历城。

    远远的,见到历城城头,二人深出一口气,终于到了。

    再往前赶,却见黑压压一片军营驻扎在城下。

    二人大吃一惊,难道又有匪军攻击历城?

    二人急忙向后挥手,让军队停步。

    斥候上前查探一番后,回禀。

    前方军营正是德州卫,也就是分兵前来历城的人等。

    二人对视一眼,叹息一声。

    “咱们可能想得太简单了!估计现在整个济南府各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来历不明之军队岂敢放进城。”明中信言道。

    “不错,咱们经历过赚城,怎会想不到呢?”马良有些懊恼。

    现在懊恼也无济于事,只好在此等候一夜,明日再行赶赴济南府。

    一番暗号接头过后,两兵合为一处。

    副将详细将来历城经历一一道来。

    却原来,正如明中信与马良所料,他们前来,城头一阵慌张,备战喊话,要求他们提供身份证明,待身份得到证实,城头又怕担责任,不将他们放入。

    副将无奈喊话要与历城知县对话,就算知县前来,也是犹疑不已,不敢开放城门,毕竟也怕赚城,聪明人不少啊!

    但这次却是将友军拒之门外,万般无奈,副将只好言明,自己等人在此扎营一夜,明日再行定夺行止,事情就成了这样。

    马良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将情况与副将说了,随后让军士各自歇息。

    但他们的回归依旧心动了学子们,学子们见军队归来,自是更加放心,一一安歇。

    黄沮三人组却不是这么好打发的,更何况他们知道明中信等人是参加战斗,心热不已,与明中信出来再见,相见过后无比唏嘘,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

    黄沮三人组要明中信将过程从实招来。

    明中信无奈只好一五一十将过程说与三人听,一时间三人无比神往,后悔没有亲身参与。

    明中信望着三人那兴高采烈讨论战争的神情,心中感叹,还真是少年不识愁知味啊!

    如果自己没有这次亲身经历,肯定也无法了解那种战友之间的感觉,前世自己虽也与千人万人战斗过,但那时剑气纵横根本就不是这亲身肉搏的感觉,这种感觉比之更加的清晰真切。

    尤其是见到战后,各位军士根本就无心思庆祝战胜,而是默默收罗战友尸体,再庄重地进行那种仪式。

    那种心痛,那种庄严,皆令明中信为之肃然起敬。

    一夜无话。

    翌日,只听得军号骤然响起。

    明中信一惊,迅速穿衣起身,走出营帐,却见全军肃立,马良也是一脸肃然地站于队伍前面。

    几百个骨灰坛整齐地摆放于队伍正前方。

    “预备!”只听得马良大喝一声。

    军士们手中长枪高举,咚,咚,咚,咚,四声撞地之声响起。

    吼,吼,吼,吼!军士们大喝四声。

    一股肃然之气,直冲云霄。

    一瞬间,明中信热血澎湃,从心底升起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

    原来,军士是如此热血,如此庄严!

    转身看去,却见众位跑出来的学子,皆是一脸震憾地望着军士们。

    然而,细看一下,只见众位军士眼中闪眼着悲痛的泪花。

    明中信昨日已经体会到这种感情,但现在依旧为之震憾感动,他深深明白这一幕将是自己永远不敢忘却的!

    随后,众人埋锅造饭,斥候来报,今日府城将会开城门,恢复正常。

    于是,马良一声令下,全军整备动身赶往府城。

    此次就顺利多了,虽然路途之中防备着匪军偷袭,但却一路无事,抵达府城。

    马良与城头吴通判通话,德州卫依旧驻扎于城外,马良陪学子们进了府城,先行安置各位学子,等待与萧知府交结粮食。

    由于陵县学子是第一批到达府城之考生,根本无需考虑分开,而是统一住在了一所客栈。

    这次黄沮三人组也未再投奔亲戚家,而是与大家一同住在了客栈。

    马良正在与明中信房中叙话,却听得衙役前来说萧知府相请。

    马良只好与明中信道别前去拜见萧知府。

第二百六十二章 萧飒猜测() 
“马指挥!有失远迎啊!”萧知府迎出府衙。

    “客气了!马某前来是押送粮食,还请萧知府尽快交接,马某好回去向都督复命!”马良拱手道。

    “不急,不急,马指挥和军士们为府城解围,还请给本官感谢的机会,今日设宴招待马指挥,并向德州卫军士们犒劳一番!”

    嗯,还算懂事!如果不带上兄弟们,自己绝不会答应!马良为了兄弟们的辛苦只好答应。

    席间,马良感觉这萧知府对自己与明中信的关系异常关心,旁敲侧击地进行询问,但马良既然已经觉察,岂会让他如愿!马良也云山雾罩地以模棱两可的话语糊弄于他。

    看来,这萧知府还真的惦记上了明兄弟,到底二人有何仇怨,身份相差如此大,难道是父辈之仇怨?回去得问问,看有何帮忙的地方?马良暗下决心。

    而相比之下,吴通判可是真心感谢于他,席间不断敬酒表示感谢,马良到也笑脸相迎,举杯就干,充分展现了一个军人的风貌,一时间,二人居然引为知已。

    最后,在萧知府与马良双方都难受的情况下结束了这场宴会,萧知府承诺次日将会与马良进行交接,吴通判送马良离去。

    萧知府目送马良与吴通判相携离去,从屏风后转出了萧飒。

    “飒儿,依你看,这马良与那明中信到底是何关系?”萧知府看着萧飒道。

    “关系菲浅,但为何这德州卫与明中信会有交情?这却更值得我们深究!”萧飒若有所思地向萧知府解释道,“这德州卫为何来府城?为何为陵县护送赈灾粮食?还有,德州卫究竟是为的明中信本人,还是为的陵县知县?”

    萧知府为之瞠目结舌,这些与自己有关系吗?为何自己儿子对此如此郑重?

    然而,萧飒根本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思想当中,全然没有关注自己的父亲。

    而此时的明中信正在接待马良与吴通判。

    吴通判也对明中信感兴趣,他也想与明中信多多进行接触,萧飒的疑惑吴通判也有,相比于萧飒,吴通判更是明确判断这马良的到来,绝对就与明中信有关,皆因他见识过马良与明中信的相处方式。

    “不知马指挥是直接回德州还是加陵县?”吴通判问道。

    “我直接回德州!”马良如实道,“怎么?吴通判在德州有事?”

    “那倒没有!本来还想让马指挥给陵县熟人带点东西!既然马指挥直接回德州,那就算了!”吴通判一脸遗憾道。

    “那我可以顺道去一趟陵县啊!”马良与吴通判一见如故,自是愿意为他跑一趟。

    吴通判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本来就是随口一说,只为的探听一下马良与明中信的关系,没想到马良倒认真了!

    不过从马良的回答中推理出,这马良护送学子粮食来府城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因为明中信,更可能的是为的护送明中信,继而受托护送赈灾粮食。

    吴通判心中断定,就是如此。

    “马兄不用了!到时由明兄弟带回岂不更方便一些,就不耽误你回德州向都督禀报了!”

    “也好!”马良思索一下,不错,自己出来够久了,估计都督很可能有些急了,还等着李阁老的指示。

    “不知明兄弟可否帮吴大哥这个忙?”吴通判向明中信道。

    “好啊,只要吴大哥不怕我误了您的事!”明中信心中明了,这吴通判是想与自己套近乎,看来他似乎看透了自己与马良的关系。

    “不会,不会!”吴通判连连点头,看着明中信望向自己的眼神,他居然感觉到明中信好似已经了解了自己的用心。

    这怎么可能?望着明中信那张稚嫩的脸庞,吴通判第一次有些质疑自己的判断。

    明中信笑笑,不再言语。

    说到此处,吴通判也就再无理由留下来,自己也明白,还是给明中信与马良一个单独接触的机会吧!自己就不在此碍手碍脚了。

    吴通判起身告辞而去。

    “这个吴通判有些目的,你还是得注意一些!”马良望着吴通判的背影告诫明中信道。

    咦,明中信有些意外地望望马良,没想到这个马良居然也感觉到了,这吴通判其实是专心要接触自己的。这些混官场的,不论文臣武将就没一个简单的!

    但心中也对马良感激不已,一路之上,不论目的如何,但对自己还真的没话说!

    “不知马大哥何时回德州?”明中信问道。

    “明日与府城将粮食交接之后,就会回去!”

    “这药还是交给徐都督,就说中信感谢他的援助!”明中信沉吟半晌,从袖中取出两个瓷瓶递给马良道。

    马良望望明中信,说不出一句话。

    唉,本来还想提醒一下明中信的,这下可省事了!毕竟,虽然此次自己前来陵县驰援是李阁老下的令,徐都督才让自己前来,但无论如何,徐都督明里暗里已经向明中信卖了人情,虽然自己并未出上什么力。

    但军队毕竟派出了,而且徐都督也担了一些风险。

    不管怎么说,明家此次也欠了徐都督的人情,虽然徐都督不一定会放在心上。

    但明家应有之仪是必不可少的!

    今日,自己本来准备提醒明中信表示表示,没想到这明中信居然也想到了,这小子,怪不得李阁老对他如此放心啊!

    “不知马大哥对北方形势有什么了解?能否对小弟说说?”明中信一脸渴望地望着马良。

    马良一脸不解地望着明中信,你一个读书人对北方情势有什么好了解的,难道你还能上北方边塞镇守?

    况且你现在还连秀才都不是,这等国家大势又有什么必然吗?

    “马大哥,小弟常听说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但现在小弟马上就要成为秀才了,岂能不关心天下事?更何况,岂不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中信狡辩道。

    马良为之好笑,想了解就明说,说这么多,如果自己不想说有用吗?

    就向他说说吧!难道还能影响到北方形势?

第二百六十三章 马明解势() 
自成化末年,朵颜三卫被鞑靼所逼,走匿边塞,以寻求明廷保护,其势力衰久不振。而鞑靼小王子部及火筛等部相倚日强,为东西诸边患,辽东边塞屡次失事。

    今年正月,辽东总兵官李杲与巡抚张玉、镇守太监任良上书言,朵颜三卫分道寇边,官兵败之。

    但随后,朵颜诸部上贡,说实乃是辽东总兵官李杲与巡抚张玉、镇守太监任良实乃合谋,以为朵颜三卫积弱可欺,欲杀其冒功掩罪,乃令都指挥崔鉴、王玺、鲁勋设酒席,诱其来市者三百余人赴宴,尽杀无余,竟上奏报捷。

    而,廷臣们皆认为朵颜三卫近年来与明廷修好,怀疑辽东总兵官李杲与巡抚张玉、镇守太监任良所言有诈。于是命副都御史顾佐前往核实。

    马良不明白明中信问及北方情势的缘由,明中信却是对李阁老与刘老紧急离去有些担心,本以为他们真的乃是因为匪军之事,但今次与匪军交手后,感觉匪军的目的好似只想表现一下存在感,而非真的想要进行谋反,或者现在还不是时机。

    那李阁老回京就不是为的此事,他们此前的借口就是搪塞之语。心中更形担心李阁老,虽知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但谁让人家此前对自己照顾有加。

    故而希望了解一下朝廷形势,对李阁老的处境了解几分,好安此心。

    本来,问吴通判更好,但谁让二人不熟呢,不好才见两面就相询,故只好询问马良。而马良乃军旅之人,只能问他军旅之事,所以问及北方情势,希望推算出一二。

    至于打探官场消息,今后再说。

    朵颜三卫?这倒有可能?但也不是太大的事,只要派专人查探好即可,到时查实只需将涉案人员拿办,给朵颜三卫一些补偿,好好安抚,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又何必阁老亲自关心?

    慢慢查吧!明中信有些失望,但收拾心情。

    “还有什么大事吗?”明中信继续道。

    “其他?二月,解州(今山西永济西)吏李宁以妖术惑人,自言得聚宝盆于桃花洞。知州程观竟相信此事,还上报朝廷,邀功请赏。被查实后,二人俱被判坐斩,后遇大事被赦,李宁被发边卫充军。都察院以天下妄言惑众者尚有很多,请出榜禁约,皇帝准行。再有?就没有什么了?”

    “哦!”明中信有些失望,看来应该不是北方这些!这点小事应该更不可能是令李阁老匆忙回京的缘由!

    马良奇怪地望着明中信,明中信一看,知道马良怀疑,还是先消除马良的怀疑为妙,不然他估计就得追问了!

    瞬间转移话题道,“马大哥,你认为那朵颜三卫之事孰是孰非?”

    “这?”马良望望明中信,自己讲这些真的好吗?

    但看到明中信充满期盼的眼神,自我安慰道,就当让他增长一些见识也好,一一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按说,咱们应该身着自己人,但在此事上,我认为,朵颜三卫根本没那个胆子,况且他们现在四面楚歌,向大明寻求庇护都来不及,岂会再招惹咱们大明?”

    “所以,你认为朵颜三卫所说属实?”明中信追问道。

    “不错!我是如此认为,就看顾大人此去查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