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禧说:“哎呀!你这个阴野藩王,还亏你专司死亡,人死时两手都放了,所谓撒手人寰,叫我怎么抓?”
这时鬼卒也不客气了,也不扶也不搀,使得她魂魄无依,摇曳不定。
慈禧位极人皇,连皇帝也要屈膝于她,可谓风光一世,自号老佛爷,死后还不是落得尸骨散落遍野,珠宝散失殆尽。
贵州山中有猴子,常常下山偷农民的苞米,伸左手摘一只,就夹在右腋下;伸右手摘一只,就夹在左腋下,那右腋下的一只自然就掉了。如此摘一只掉一只,它以为摘得不少苞米,其实忙了半天,真正到手的也不过是一只。到被农民发现一赶之下仓皇逃窜,连最后一只也掉了,弄不好被农民抓住,连命也不是自己的了。
如果到妇产医院看一看,所有的婴儿降生时呱呱坠地,却是两手抓得紧紧的,尽管两手空空,却是什么也想抓,其实什么也抓不到。于是很感委屈,拼命地啼哭。而在殡仪馆看到的死者,都是松开了手掌,什么也抓不住,只好一声不哼撒手西归。这就好比是猴子抓苞米一样,什么都想抓,到头来什么也抓不到。
我们要好好地活在这个世上,尽做人的责任,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当人生舞台闭幕时,水银灯发出最后炽热的光芒,听到掌声和欢呼,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谢幕了。
放下名誉
势利繁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在名利场上获得一定权势、地位的人,若想固守自己的一方静土,求得一生的平安,则应当注重德性,注意顺乎自然,绝不可强求。洪应明先生在《菜根谭》中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这些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如果是因为施行仁义道德而得来的,就会像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一样,不断繁衍生息,没有绝期;如果是从建立的功业中得来的,就会像栽在花钵中的花一样,因移动或环境变化而凋谢;若是靠权力霸占或谋私所得,那这富贵荣华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马上就会枯萎。这就告诉我们,没有道德修养,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千万要警惕,它们不是不能长久,转瞬即逝,就是意味着灾难,伴随着毁灭。只有那些德性高尚的人,才能领悟个中道理,保住一生平安。
唐朝郭子仪爵封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给以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手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们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倒觉得大丢王爷的面子。他们决定对他们的父亲提出建议。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的贤相伊尹、汉朝的大将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第10节:懂得节制的分寸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这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够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妨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郭子仪所以让府门敞开,是因为他深知官场的险恶,正因为他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又有一定的德性修养,善于忍受各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必要时牺牲掉局部利益,才确保了全家安乐。
还是洪应明老先生说得对:“势利繁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这话的意思就是:面对诱人的荣华富贵和炙手的权势、名利,能够毫不为之动心的人,其品格是高洁的,而接近了富贵和权势名利却不沾染上奢靡之习气的,这种品格就更为高洁了。不知道投机取巧玩弄权术的手段的人,固然是清高的,知道了却不去采用它,这种人无疑是最清高的。这就是说,面对荣华富贵,但不被这些东西迷惑,能洁身自好的人,就不会受到玷辱,就能平安无事。
懂得节制的分寸
我们必须学会约束自己,时时审视自己,不要让一些坏习惯影响了自己的人生。
虚心纳谏的齐景公嗜酒如命,他可以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好了。”
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参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若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晏子的劝诫别出心裁,他既没有纵容君王喝酒,亦没有直接阻止君王喝酒。只是以古时昏君加以比照,使齐景公以之为鉴,并从此戒掉陋习。
吃喝玩乐是人人都喜爱的,但是应该有所节制,要懂得适可而止。我们自己固然不能逾越分寸,看到别人如此,也应该想办法来劝阻他,不要怕得罪了人就什么都不说了。齐景公知过能改,肯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这种宽大的度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懂得节制,才可能做好选择。俗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必须学会约束自己,时时审视自己,不要让一些坏习惯影响了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慎重的经营,不能潦草写就,也不能贪婪无度。耶稣在训诫马大时说:“马大啊,马大,心就这么一点点……”是的,我想人的心灵必然有限,可以容纳的东西就那么一点点。
我们要学习明君齐景公,能够把握节制的分寸,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地去生活。
悲哀与幸运之间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很难去想它,但对失去的东西却念念不忘。
在一次大地震中,刘家兄弟俩死里逃生,都是从废墟中挖出来的。政府帮他们盖了新房,解决了温饱。哥哥念念不忘失去的一切,成天念叨着死去的妻呀,儿呀,猪呀,鸡呀。弟弟不但失去了妻子、女儿和全部家财,还失去了左腿。但他老在想:我还活着真是幸运,我不愁吃,不愁喝,感谢政府给我盖了新房,感谢上苍给我留下了一条腿和一双完好的手,我能给自己做饭、穿衣,还能帮他人干活。
哥哥常把得到的东西抛置一边,对失去的东西总是念念不忘,整天陷入忧郁痛苦之中,不久便患上了胃溃疡和心脏病,不到三年便病死在医院里。
弟弟能珍视自己现有的一切,学会了用心去享受已追求到的幸福。他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他会修鞋。当他看到别人穿上他修好的鞋子,向他投来满意的目光时,他便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活着真好!”
兄弟俩有相同的遭遇,又同样幸而得救,过着相似的生活。弟弟总觉得自己活得很幸福,哥哥却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念念不忘,对拥有的东西很难去想它。弟弟不去想已经失去的东西,却常记着现在拥有的东西。会享受人生的人,不在于拥有多少的财富,不在于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全在于成功或失败,而在于会数数。“不要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多数数现在还剩下的东西”。这个十分简单的数数法,就是享受人生的一种智慧。
在宁夏南部山区有一位还未脱贫的农民,他常年住的是黑咕隆咚的窑洞,顿顿吃的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山歌去干活,夕阳落山又唱着山歌走回家。别人都不明白,他整天乐什么?他说:“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美极了!”
这位农民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远远超过了这位农民,可惜被人们自己所忽略,比如,你虽然下了岗,但你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中人人健康,无灾无病;你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粗茶淡饭管饱管够,绝无那些富贵病的侵扰;你的配偶或许并不出众,但他(她)能与你相亲相爱,真情到老;你的孩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她)却懂得敬爱父母,晓得自尊,知道奋斗……该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毕加索说得好:“人生应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第二是享受它,享受拥有它的每一分钟。而常人总是朝着第一个目标迈进,却从来不争取第二个目标,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享受。”
第11节:不要太笃定
不要太笃定
每一个人都应该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才不会产生空虚感。
常听到有人叹息:“一天又过去了。”像这种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毫无概念,无法体会人生真正快乐的人,不论物质生活多么富裕,都是空虚的、孤独的。如果没有适度的紧张感,生活会显得过于单调,为了打发单调的时候,往往就向外追求感官的刺激,觉得有许多光阴。相反的,内心经常怀有使命感,觉得有许多事情该做,如果不能将事情完成,就难以心安的人,生活一定过得充实。所以,我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对事物的看法,生活方式就会产生天壤之别。
有一个女人生下一个智能不足的孩子,她为此自责不已,每当想到孩子的将来,就难过万分,每日愁云满面,甚至产生与孩子同归于尽的想法。有一次,她路过一所启智学校。看到里面有许多智能不足的小孩子在认真地读书。她才顿时领悟到,智能不足的小孩子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珍贵生命。以前,每当她想到:“我死去,这个孩子要由谁来照顾”时,就会产生厌世的想法,现在她的心中突然燃起一道光明的希望,更坚定她活下去的勇气。
当她每天送孩子上学时,总是在心中祈祷:“我今天要更坚强。”
她还说:“因为我有了这样的孩子,所以,我比别人更努力地学习人生中的一切,就这一点来看,这个孩子算是我人生的老师和恩人。”
世界上有许多面临不幸遭遇的人,由于苦恼无处发泄而抑郁终生。反之,四体健全的人们,如果还不知珍惜上天的恩宠,只会虚度光阴,岂不是非常不应该吗?一旦产生空虚感时,就要有效地善加利用,在其它方面来努力,才能掌握幸福。
正如有一篇文章所提到的:“在一天之中,饮食、排泄、睡眠、说话、走路等,已花去了许多时光,如果剩余的时间,不知善加利用,而做无益的事、说无益的事、想无益的事,不但浪费时间,而且空掷岁月。这样虚度一生的人,是最愚蠢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才不会产生空虚感。光阴是无情的,绝不会等待我们。我们要及时醒悟,珍惜光阴,好好努力,不要让光阴迅速地流逝。”某位老先生在世时,每日都要提醒他的后人们:“不要慢吞吞地!”
我们不妨将这句话也记住,每当稍有偷懒的意念时,就以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人生只有一次,究竟是过着充实的生活或者虚掷人生,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既然要度过一生,凡事只要能尽自己的力量,认真地去做,成功与失败,就全听天意的安排了。
无悔放弃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便充满了无奈,充满了放弃。
我们不可能选择自己的性别,因为上天已经给你安排好这一切。
我们不可能选择自己的外貌、高矮、胖瘦,因为这一切都是由你的DNA决定的。
我们不可能选择自己的民族,因为这是你的父母决定的……
如果你是男孩你便放弃了女孩所拥有的,反之亦然。
如果你长的出众你便放弃了平凡的人所拥有的,反之亦然。
如果你拥有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你便放弃了美利坚民族的热情叛逆,反之亦然……
尽管如此多的无奈,使我们做出了如此多的放弃,但是面对着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又该做出如何的选择呢?中国古代哲人很早便在思考这个问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取舍?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的足迹……
柏拉图正是放弃了对导师苏格拉底唯物论的信仰,创立了自己的唯心论,从此师徒二人有如日月在哲学史上交相辉映。
伽利略放弃了自己的自由,誓死捍卫自己的学说,才使牛顿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比尔·盖茨放弃了自己在哈佛大学的学位,投身商海,成就了二十世纪人类世界的一个神话。
他们都做出了放弃,他们的放弃换来的是成功。但并不是每次放弃都意味着成功,其间必须经历的痛苦曲折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但是如果没有放弃便决不会有他们的成功。
放弃是无奈的,放弃可能是痛苦的,但是你的每次放弃都将无愧于自我,学会了放弃你才能够向成功的彼岸迈进。在不断的放弃与选择中展现出真正的自我。
保持真实的自我
不论如何,你都得自己创造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有理由保持自己的本色。我们不该再浪费任何一秒钟,去忧虑我们与其他人不同这一点。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一切。不论如何,你都得自己创造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
伊笛丝·阿雷德太太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的身体一直太胖,而她的一张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还胖得多。伊笛丝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总是对伊笛丝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亲总照这句话来帮伊笛丝穿衣服。所以,伊笛丝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她非常害羞,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伊笛丝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她并没有改变。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伊笛丝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他们为了使伊笛丝能开朗地做每一件事情,都尽量不纠正她的自卑心理,这样反而使她更加退缩。伊笛丝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她甚至怕听到门铃响。伊笛丝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伊笛丝会为此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使她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伊笛丝开始想自杀。
后来,是什么改变了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
随口说的一句话,改变了伊笛丝的整个生活。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
第12节:永远鼓舞自己
“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之间,伊笛丝才发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试着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丝后来回忆道:“在一夜之间我整个改变了。”
“我开始保持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使我吓坏了。可是我每一次发言,就增加了一点勇气。今天我所有的快乐,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验中所学到的结果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本色。’”
永远鼓舞自己
“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一旦你从内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你一定要学学理查·派迪和基安勒,相信自己是第一。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能指望别人相信吗?鼓舞你的人恰恰是你自己。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那情景对他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