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衣卿相-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元鼎开始期待起来,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和面粉搅和在一起,就等它们出锅了!

第二十六章 节前() 
火苗在跃动,夏元鼎静静地看着像晚霞一样的火在锅底燃烧,松树枝发着声响,伴着一阵阵好闻的香味。

    蒸笼里就是晚上要吃的蒸菜了,他不清楚这个要蒸多长时间,但是人饿得时候,就是一秒钟也觉得漫长。

    在夏元鼎回家不久,等到日头都已经落山的的时候,夏守智满身泥土的回家了,夏元鼎一看就知道,这又是下湖去了。

    这里说的下湖,可不是下湖游泳的下湖,而是根据他们杜山村的位置,把田地分为了北湖地和南湖地,其中北湖地靠近映柳河,南湖地靠近翠屏山脉。

    房子盖好后,夏守智就不常去山上了,下湖的次数开始频繁起来,每次傍晚总是背一捆青草回来,现在的青草已经开始涨起来了。

    “爹,喝水!”夏守智看着爹每天总是这样的操劳,心里对他也很是尊敬,等到夏守智坐下,赶紧亲自把水送过去。

    “好!”夏守智平时不太爱说话,但喝着这白开水,心里却感到一丝丝甜意。

    夏李氏来回的忙活着,这顿简单的晚饭很快的就做好的,母女负责做饭,父子负责搬桌椅,夏守智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上,左手是女儿夏莹雪,右手是儿子夏元鼎,对面坐着的是妻子。

    对于这样的坐位,夏元鼎虽不明白但也一直遵守着,并且现在已经习惯了。

    此刻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碗蒸好的菜,还冒着热气。

    “别顾着看,都饿坏了吧,快吃吧!”夏守智看着儿子看着碗里的蒸菜,以为儿子饿坏了,也不废话,赶紧下令开饭。

    夏元鼎却不是饿了,只是有些感到新奇而已,以前想吃不到的东西,在这里却是吃到了。

    用筷子夹一口吃下,感觉味道不错,自然不能跟那些山珍海鲜比,但能吃到农家饭菜的味道,二者不能唐突比较。

    看着儿子吃得比较满意,夏李氏笑着说以后天天蒸着给他吃,这可令夏元鼎不敢想象,心想娘就会开玩笑,现在还都每天吃着粗粮,还说天天吃白面呢!

    想到这夏元鼎心里是有怨念的,为什么他就没有享福的命,生在了穷苦人家。这话他爷爷是不同意的,他们可是读书人家,只是暂时破落了而已,会有复兴的一天的。

    这都没什么,你们不行就让我上吧,我现在满脑子的挣钱想法,不给本钱我空手套白狼都行,夏元鼎在心底不住地吐槽。

    空有抱负,奈何身躯弱小,还得再蛰伏个几年。

    想这么多干什么,娘做的饭味道确实好,那就再来一碗好了!

    饭后,收拾的活不归夏元鼎干,这些天也看透了这里的风景,看穿也夜晚的星空,他也养成了早睡的习惯。

    打算洗洗脚就睡觉的他,突然想到了之前的一个问题,还压在心底,现在正好找机会问问。

    于是夏元鼎又把回屋的心思放了放,走到了夏守智面前,问道:“爹,我听人唱,博山琉璃簪、杭州绒纂,这杭州是在何处?”

    听到儿子询问,夏守智有些为难的说:“这博山我倒是知道,离着这儿要往东北挺远,这杭州也只是听说在东南,具体在哪爹也不清楚,要不你去问问你爷爷吧!”

    多半就是这种结局了,现在出一趟远门都不容易,中州三合县离着这杭州也有十万八千里远了。不同的的是,中州是行政上州府县的最高一级,而杭州应该是那座城的那一带地区。

    夜里,夏元鼎一个人躺在床上,梳理着这些日子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首先一点,脚下还是地球,按照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是应该是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他生活的山村应该是在北方平原的农村。令他疑惑的是,历史面目全非,就是历史学家过来也弄不清所处时代,更别说是他了。虽然历史完全变了,可是有很多东西他却是熟悉的,比如这科举选人的制度,又比如这歌谣中唱到的城市。

    历史到底为什么变得这么错乱了,怀着这样的疑问,夏元鼎睡去。

    白天继续在杜园学习,夏元鼎渐渐适应了在新环境下的生活,也在学堂树立了他的权威。

    这天傍晚夏元鼎又如往常一样回家了,夏守智却喊着他要出一趟门。

    “你哪儿啊!”夏元鼎好奇地问道。

    夏守智还没回到,夏李氏就抱怨说:“你自己去不就行了,怎么还让孩子跟着受累!”

    夏守智苦笑着说道:“我这不是看他也没事吗,就想带着他出去逛逛,不远,累不着!”

    “那快点回来,回来再吃法吧!”

    得了应允,夏守智便带着夏元鼎出发了。

    “爹,去哪儿啊!”夏元鼎又问了一遍。

    “不远,就在村口!”夏守智回答道。

    “那我们干点什么去!”看着两人什么也没带,夏元鼎可不认为这是跟上次一样是去送鱼的活。

    “快到清明了,我们得做些准备!”夏守智说道。

    什么鬼,清明,这里居然还有清明,也怪夏元鼎没有好好了解,其实不只有清明,这里的节日其实还挺多,这些日子他就这样迷迷糊糊的度过了。

    清明节,这个很重要的节日。像很多节日都有渊源一样,清明节也有它的渊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谈到,清明节是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还有人人都会背的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时候就该种西瓜和豆角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种树也是在这个时候。

    清明本是春游踏春的好日子,据夏元鼎所知,清明节流行的扫墓本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与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有关,这时候孩子们还要放风筝。

    怪不得货郎挂着那么多风筝卖呢,原来到了清明还流行这个

    难道是折柳?夏元鼎想到,这会不会太早了,应该不是了,折柳只需要提前一天就行,这不是还有几天吗。

    其实都是他自己想多了,夏守智都说了是为清明做的一些准备,偏偏他就能想这么多。

    “好了,我们到了!”说着走着,很快的两人就来到了西村口。

    这一次,夏元鼎闭嘴了,不再问什么,因为这处人家他曾经来过,倒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刻印象。

    但是来这里干什么,有必要带上自己吗。

    不管怎么说,来都来了,还是进去再说吧,夏元鼎跟着夏守智的脚步,一下子就跨过了大门的门槛,这可比他们家的高许多!

第二十七章 爷爷的决定() 
“大哥!”

    夏元鼎跟着他爹来到了他大伯家,见到了夏守仁。

    “四弟,可是又要准备回祖陵祭祖了?”夏守仁一副文人书生打扮,与人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是看着对方,让人不会觉得受到轻视。

    夏元鼎听着对话才知道,原来是来取祭祖要准备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一直都是放在夏守仁家里的,几天前夏守智就说过有空的时候来取。

    “东西都给你们准备好了,玉环你去把东西取过来吧!”

    只见夏元鼎的大伯母随即转身去了内屋,取了个准备好的包裹,放在旁边桌子上。

    “守智就留下来吃饭吧!”虽然大伯一副读书人打扮,可是夏元鼎看大伯母却与一般农家妇人一样的打扮,除了收拾的干净点,到没有别的不同,料想不是读书人家的女儿。

    “那可不想,家里正等着呢,我不会去,她们可开不了饭!”夏守智坚决地拒绝了,随便吃别人一顿饭可不是小事,虽然是亲兄弟,但毕竟分家了。

    “守智就留下来吧,还跟我客气什么!”夏守仁也是这样说道。

    “大哥,就算了吧,今天真是不行啊!”夏守智说道。

    夏守仁看出四弟拒绝的坚决,也不再说什么了,他也知道这样留下人吃饭是肯定会被拒绝的,但是客气话总是不能少的。

    “元鼎,来,给,这是伯母给你准备的,拿着吃吧!”

    夏守智就看到大伯母硬是往他怀里塞吃的,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要了,只好向夏守智求救。

    “大嫂,马上就回去吃饭了,就别给元鼎吃的了,省得浪费!”停了这话,夏元鼎就感觉这不是亲爹能说出的话,什么叫他吃了就浪费,山货别人吃的,他就吃不得。

    “守智这话我可不爱听,爹可是都夸元鼎呢,大伯母给的,不准拒绝!”说着东西已经到了夏元鼎手里。

    “好吧”这种关爱,夏元鼎就默默承受了,心想,这一趟跟着老爹没白来,可是在剧本里,伯母伯父什么的不都是坏人吗,到底是哪里不对。

    “大哥,这元志去外地求学,之前就说是找着名师了,已经走了有段时间了吧,可有书信寄来!”夏守智这次没有再阻止儿子,便换了一个话题,与大哥闲聊几句。

    “年后刚走之后,来过一封信,说是一切都很顺利,也说学业很紧张,下一封信我看也快了,爹最近不是在跟几个小的启蒙,听说元鼎学得不错!”夏守仁说了儿子的情况,顺便还夸了侄子一句。

    “我听说今年元志就要参加童子试,算着日子,县试应该是考过了吧,不知道大哥可得到结果了?”夏守智记得大哥以前参加童子试的时候就是在二月份。夏守智关心这个,自然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是考过了,不过消息还没有传来,我也不知道结果如何!”夏守仁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再说通过了又能如何,离着秀才资格远着呢!

    童子试,就是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生员又称秀才。童子试的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的要求是,有四名村庄里的人和一名秀才保举之人才行。在二月份的时候由知县主持,一共五场考试,考时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已录取者才有资格进行接下来的府试。

    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县试被录取的士子便要参见知府主持的考试了,这时候要求有五名村庄里的人和一名秀才保举才行,府试连考三场通过者获得参加院试的资格。

    夏继祖和夏守仁都是通过了县试和府试的,他们都可以称为童生了,不过屡次卡在院试的这一关过不去。当然不能嘲笑他们,因为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有人熬到花甲也还是童生。

    在杜山村,谁也不敢嘲笑他们夏家,一门两童生,这也是不小的荣誉,谁敢嘲笑读书人。

    看着大伯一谈到考试的事情就兴奋起来,夏元鼎到是获得了不少的只是,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秀才就得过三关闯五将,这难度不是一般容易!

    之前他还以为爷爷照他的划分小学还没毕业呢,现在看来确实有些看轻了。

    “元鼎现在还小,学业还不扎实,但是多考几次也好,有了经验以后再考就简单了!”说到侄子,夏守仁善意的提醒。

    “大哥说的是,以后还要人元鼎多来请教你才是!”夏守智虚心受教。

    “有爹在,哪还需要我,不过有两本书,回去你带着,算是我送给元鼎进学的礼物!”夏守仁笑着说道。

    “大哥,这个可使不得,书哪能随便送人!”

    “不碍事的,这书我都用不上,元志也不需要,正好适合元鼎!”夏守仁的话解了夏守智的疑虑,使他可以安心接受。

    “元鼎,还不快谢过大伯!”夏守智督促着儿子说道。

    “谢谢大伯,明年我就能考童生试了吗?”夏元鼎一边谢过,又问道关于他考试的事情。

    “你可不要轻看这童生试的难度,大伯还是建议你等几年再去,明年的话未免有些仓促了!”夏守仁提醒说。

    话到这个份上,夏元鼎也明白了,大伯的是担心他经文不通,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夏元鼎觉得时间是短暂的,那么多年他等不了,今年是赶不上了,明年可得好好准备准备,这可是一个好的出行机会。

    至于能考上,夏元鼎对自己不报太大的希望,因为现在他也是从头学起,虽然起步点比别人高,但是毕竟不考作诗,不然他默写个名篇出来,还不一举夺魁。

    感觉什么事都针对他,总是碰上一些他难以解决的,想轻松绝非易事。

    不过大伯的话也有道理,六岁的小童去参加县试,这是多么恐怖的存在,六岁的时候,别的小童还正在识字。真的通过了,那还不是神通了。在这里倒不同担心会被解剖,因为漫长的历史上,还没几个神通吗。

    以前看历史书的时候,夏元鼎曾经怀疑过某些人士,因为他们他们超出常理。

    临走前,夏元鼎跟着来到了大伯的书房,拿到大伯赠送的两本书,书是普通经文,珍贵的是大伯辛苦写的笔记,这都是心血,夏元鼎在心里为大伯点赞。以前他对大伯的形象只是纸面化的,没想到来了一趟大伯家,对大伯的印象却立刻好了起来。

    拿了书之后,夏元鼎就和爹两人回家,嗷嗷待哺的肚子需要食物安慰了,这一趟也是小有收获,夏元鼎怎么就想不到爹怎么就能想到带上他呢,他不能以恶意去揣测,只能归结为一切都只是巧合。

    回到祭祖的老问题上,这次确定夏守仁不会去了,夏守智回去,就是不知道夏继祖会带着几个儿子回去,反正每年夏守智都回去的,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有空,而他的几个兄弟就不是这样了。

    但是条件所限,也不能所有人都去,不然家里就剩下女眷和未成年的子女,有事又该找谁才好。

    已经好多天没吃过鸡蛋了,不知道清明节到了,会不会有个鸡蛋吃。“画蛋”到底在这里流不流行,夏元鼎怀念起以前小时候跟别的小朋友“碰鸡蛋”的事了。

    “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

    终于快到了清明的时候,夏元鼎得到了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他“碰鸡蛋”的行动要泡汤了,夏继祖决定要带着他去祭祖。

    理由倒了冠冕堂皇,说是他还未曾去过祖陵,应该带他去看看。既如此,同样未曾去过的元德、元初堂兄为什么不带上,难道仅仅只是车子太小了。

    三合县城的北边有座灵泉山,他们夏家的祖陵就在这山上,这可是经过道士给算过的,埋在这里,必出大富大贵的后人,这么多代了,还未见有发迹,有些东西还是人定胜天的!

第二十八章 进城途中() 
在傍晚学堂上完课之后,夏继祖宣布了放假的决定,这当然不是法定的放假日,而是他私自决定的,因为他在清明的时候不能再教这些学生,他这么任性的决定也没有人反对。

    这个消息夏元鼎自然早就能猜出来,但是他心静如水,不会因此而感到兴奋。

    “不上课了,该去哪儿玩呢,村里可真没意思!”看着爷爷走远了,夏元德烦恼的说道。

    夏元鼎听到后,回头看了看还走在后面的堂兄,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开口说道:“二哥,你可能忘了,爷爷还说了,回来后新认识的字还要默写呢,你可不能松懈啊!”

    “你能不能别提这茬!”说着就要追上去,见此,夏元鼎赶紧岔开步子跑起来,中间没停的一口气跑回了家,直累的气喘吁吁。

    看见儿子这么野的跑回家,夏李氏教训道:“放学了就好好走回家就行了,再绊倒了,磕破了头怎么办!”

    “二哥在追我,我才跑的!”夏元鼎赶紧甩锅,表示是有人追他的缘故。

    “没事元德追你干什么,你没惹他吧!”

    “没呢”夏元鼎有些心虚的回道。

    等到夏守智回家,一开口就说起了重要的事,夏元鼎心里也已经猜的七七八八了。

    “刚从爹那里回来,说是我和三哥,带着元鼎还有元初、元杰一起回去!”

    “今年怎么还带上了元鼎他们去呢?”夏李氏始终有些不解,自打初时知道元鼎要去县城心里就有些不同意。

    说到距离,杜山村离镇上和离县城的距离差不多,但是稍微又远些,加上还要祭祖的话,一天是赶不回来的,还得过夜。

    “这我哪知道,爹说带着,那就带着吧,反正又不是元鼎自己一个孩子,不是还有三哥家的吗!”夏守智并不问具体的原因。

    “那也不问问孩子愿不愿意!”夏李氏说道。

    “元鼎大概是高兴的吧!”说话的同时,夏守智看到了儿子平淡的表情,心里有些讪讪然。

    “爹,为什么祭祖还要跑那么远,我们这不是有很多山吗?”夏元鼎问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爹告诉你,其实我们夏家本来一直是居住在别处的,到你爷爷这里才迁到这里来的,这里本来有我们家的一处田产。”

    夏元鼎接着问:“我们家还有很多田产吗?”

    听到儿子问起家族的事,夏守智有些为难,到底要不要告诉儿子这些东西呢,这可都是老一辈的恩怨了,照夏继祖以前的说法,就让往事如同过眼云烟,但是事实上,夏继祖的做法却说明他自己都放不下。

    “你就给孩子们说说吧,你想想,这次爹带着元鼎他们几个去,你说爹是要把当年的事一笔勾销吗,爹的举动再明显不过,我一个妇人都看得出来,你怎么还想不明白!”

    妻子的提醒,夏守智也在仔细品味,直到一声叹息,才缓缓说道:“当年你太爷爷在三合县谁人不知,但是你太爷爷死后你爷爷却因为是庶子在分家产的时候被另外两个兄弟坑害,因为分产不公,一气之下搬来了这里!”

    “那为什么不去官府状告他们呢?”夏元鼎问道。

    既然庶子与嫡子享有同样的财产继承权,家产未均分就可以告他们。

    “闹到官府就是最后一步,何况你爷爷的胜算很低,当时家里的老人们也不向着你爷爷!”

    听到这里,夏元鼎明白了,当年爷爷还挺凄惨的,若是没有这里的田地,还真跟丧家之犬没什么区别,爷爷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呢!

    闲谈就到这里结束了,他们还是赶紧吃饭睡觉等明天吧。

    第二天,如同那日夏元鼎去镇上赶集一样,他还是起了个大早,月亮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