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两个师,过了黄河,立即北上,哪怕是拼光了,也要冲到北京城!”甘辉下令道。
从济南到北京,这是一条生死莫测的道路,这是一条群狼聚集的道路,但是两个师长没有任何的犹豫,一起举手道:“保证完成任务!”
左梦庚,军二代,左良玉的儿子,托他老子的福,他升职非常快。
左良玉出身于宁远袁崇焕部,后因闹饷过档到东南军,他在东南军的资历甚老,颜常武出于平衡各方势力的考虑,对左良玉大加提拔,左梦庚也水涨船高,当了师长。
在平行空间里,这家伙是个大卖国贼,率南明军队达二十万之众投降清廷,让南下的清军人数充盈,一下子象充气的气球般鼓了起来,把南明君臣彻底吓倒,投降者一个接一个。
他还成为进攻南明的前锋,对清廷作用之大,不亚于吴三桂。
但在今世,却是对鞑子斩尽杀绝的反清干将。
开玩笑,他怎么可能投靠鞑子!现在颜氏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年终发双粮,还有花红,做得好的还有股份奖励,对比日落西山也似的鞑子,左梦庚在绞尽脑汁想用更多的鞑子脑袋往上爬呢。
他一回到师部,立即召集营以上的军官召开会议。
当军官们知道师长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大家既感到压力又觉得振奋。
固然危险,但一旦功成,北京有领袖在,所谓功大莫过于救驾,那大家的履历就添上鲜艳夺目的一笔:解北京之围!
左梦庚经验老到,绘军官们下达任务道:
“一、做好部队动员工作,让大家都明白,领袖甘冒大险进入北京,倾覆北虏,他身先士卒,我等岂能落后!”
“二、挺进北京,只有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绝不能后退,勇敢向前!”
“三、也要注意策略,首先不要怕!李陵汉军当初五千对八万,一样没有问题,充分发挥我们的火力,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四、注意保护自己,采取结阵、交叉火力掩护的方式,注意防箭!”
……
军官们按照师长的指示,做好战斗准备。
同样地,116步兵师师长凌未风也进行动员,做足准备工作。
带上大量的火药与子弹,行军炮带上,大部分是霰弹,少许是实心弹,准备护甲、盾牌、拒马枪、铁蒺藜等军用物资和带上了易携带的压缩干粮等等。
于是,两个师启动了,他们就在济南对出的黄河岸边,由炮舰掩护,登上了渡船,强渡黄河!
在之前,北伐军有三个师进行了佯动,在其余黄河边作出过河的样子,导致清军分兵,结果只得二千骑兵在马国柱这个二鞑子的指挥下匆忙过来阻截。
马国柱,辽阳人,隶汉军正白旗,早年对黄台吉完善清朝制度方面贡献颇多,是当时重要的汉臣之一。
渡船满戴官兵,船工们划桨,向河对岸驶去。
百舸争渡,颇有气势!
在他们的前面,有炮艇开路,这些炮艇,装备了火炮和火枪,为过河部队提供保护,甚至直接泊在岸边开火!
清军骑兵不顾火力攻击,驶近河边,向着渡船抛射火箭和弓箭。
双方对射,你来我往。
浪花劈劈啪啪击在岸上,远处炮声隆隆。
第一条渡船靠岸,士兵们端着长枪,举着盾牌,蜂拥而来。
箭矢在他们当中落下,有人大声呼痛。
但是他们依旧前进,哪怕是清军骑兵向他们冲来也继续冲!
距离接近,开火!
军官的军刀挥下,士兵们镇定地扣动板机。
枪声大作,顿时清军骑兵纷纷落马。
打马!打马!
明朝的火枪兵,最爱打马,用达姆弹打马是杠杠的。
没了马匹的冲击力,清军的战斗力严重削弱!
步战?
跟火枪兵步战?嘿嘿,那是嫌死得不够快!
只要前面火枪兵用枪刺敌住敌人,后面的火枪兵从容上膛,就可以击毙敌人。
清军骑兵不断冲来,但他们就连一个火枪兵百人队也不能击溃,北伐军火枪兵火力密集,关键是遇敌不退,打得清军人仰马翻,越死越多!
还真的给左梦庚说对了,当步兵密集时,骑兵的冲锋难以奏功,而且北伐军火力是立体,他们还有炸弹!
炸弹的杀伤力虽然不能破甲,但害马效能显著,
“冲啊!杀啊!”率军冲在最前面的是骁将金声恒,他亲自端着步枪上,左右两把霰弹枪,再带二把手枪,见敌就杀,强势无比!
尽管马国柱不断地进行反冲锋,但是都被北伐军击破,上岸的北伐军越来越多,将清军骑兵整排枪毙,到后来,清军骑兵只敢远远的射箭,都不敢上前冲突了!
敌我之势易手,马国柱输得心服口服!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之雄霸海外》,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ps:书友们,我是比萨饼,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760节 开挂的军旅生涯()
其他大酋哪怕嘴再硬,但他们在远处观察着过河后往北前进的北伐军,那是一个队列整齐,士气旺盛的部队!
然后他们看到清军游骑兵向北伐军冲击,可以看到,受攻的那部分北伐军即时转入防御,成排成列,严阵以待。.『.
枪声远远地传来,一下子就让清酋的心瞅整了!
清军骑兵纷纷落马,而在北伐军队伍中也有人倒下,然而北伐军没有崩阵!
所有的清酋脸色铁青,对方这是死战不退啊!
而且他们密集地捅上前去,清军骑兵不得不后退,然后掉地的清军就悲惨了。
清军受伤没死,倒在地上挣扎,明军上前,用枪刺将他们活活捅死!
凶残不在清军之下,这样的做法是不留后路,因为清军也可以报复他们。
可明军就是做了!
拜尹图、石廷柱、巴哈纳、马国柱四将使尽方法,采取偷袭、袭扰和强攻战术,试图阻击明军前进的步伐,但是收效甚微。
明军稳扎稳打,遇敌必战,从不崩阵,到后来,死得越来越多的是清军!
清军越打越少,越战越胆寒,差不多战死了三千骑兵,关键是战果似乎不多!
只要不死,明军几乎都可以救回来,良好的护甲保护了他们的要害,专业的军医救治了他们的伤势,由于他们成批上去驱赶清军,自家伤员不会落下,而清军伤员则被杀死。
拜尹图、石廷柱、巴哈纳、马国柱四将那个愁啊!
他们得到的命令是要挡着北伐军救援北京的部队,可是看来,难以完成任务了。
无奈之下,只好向多铎报告和求援了。
但他们万分没想到的是,这边派人送信,那边的明军部队强行军,倍道兼行!
“跑!跑!跑!”
“为领袖而战,大明万胜,前进!”
道路上,密集而沉重的脚步声,仿佛有一个巨大的、异常沉重的人在前进、一颗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心脏在跳动。
前进着,不知不觉把沉重的脚步加快了,脚步越迈越大,不顾头顶的太阳疯狂地暴晒着。
队伍中一个留着胡子的人,踉跄了一下,枪掉落地上,倒下去了,他通红的眼睛,面孔胀红,脖子上的血管胀起来。
医护兵赶快上前,将他抬起来放在救治的马车上他中暑了。
过了一会,又倒下一个,后来两个。
部队已经五花八门,戴上各种各样的帽子,还有的人打伞,明军有个搞笑的地方,那就是遮阳的东西自行解决,军队为了省钱,以致于有各种各样的帽子,有笠帽、礼帽,没帽子的就走着抓上一把干草,挽在头顶上,有的拿起了疑似裤子的布片顶在头上……
军官有马,左梦庚骑在马上,前后左右的奔走,鼓励士气,跑着跑着,马匹无力了,他抽着马,鞭子下去,马屁股上就是一条汗湿的印子,马浑身冒着汗,跑着,可是无论如何总赶不上。
沉重的部队越走越快,脚步越迈越大。
而前后左右不断地传来枪声,那是战士们边跑边与敌人交战,但依旧跑得很快!
“哦哦,他们怎么了,他们发疯了,好小子!”马笨拙地向前进这,左梦庚居然落后了,官兵们忍住笑,有人给他换了一匹不跑得那么多路的马,他才能赶上队伍,而他的空鞍马也勉强跟着。
不仅是左梦庚赞叹自家儿郎的速度,山凹里,一个清军军官闭上了不能置信的眼睛!
人居然赶上了马!
他们几十骑遂行袭扰的命令,马匹来回奔驶,不停地向着明军中间射箭,不想跑着跑着,一个连的明军疯狂地扑来,清军骑兵着了忙,抽打马匹,催其快跑。
没想到马匹跑不动了,那群明军追上了他们,开枪射击,把他们尽数击落,用枪刺捅死了他们!
那批清军自然不甘心,拼命抵抗,然而明军比他们更狠,前面的用枪刺与清军肉搏,后面的拼命开枪。
最后,那批清军尽数被歼。
远处有清军一部先是远远地赶来,但跑着跑着就放缓了脚步,看着明军从容地收拾残局而去。
消息传出之后,清军戒惧之心大起,不敢放尽手脚,这种态度,能够阻止得了明军才怪!
部队疾行,战士们的脚板就象不沾地一样,向前飞着,一个个都汗流满面。
枪声不断响着,清军骑兵袭扰我军。
但我两师部队置敌于不顾,见城池而不打,只有一个念头:跑,死也要跑到北京城!
116步兵师师长凌未风骑在马上,用长火枪向远处敌骑射击,他满面怒气,大声叫着:“不要停止,打着前进!”
看得清清楚楚,在右侧后方的是拜尹图、石廷柱、巴哈纳、马国柱四将率领的骑兵,而在左侧前方则是勒克德浑带领的骑兵部队,想挡住我军去路。
部队大步前行,只有晚上的时候才歇息,许多士兵一头栽倒在地上,就饭都不想吃就睡着了!
过了德州就好办了,前面是华北大平原,一片开阔地,一马平川,一无拦阻。
命令是执行总参谋长甘辉的指示,急援北京,要求不顾一切,排除万难,冲到北京,那里有领袖!
部队队形散开,呈宽大正面,跑步前进。
116师和232师象比赛一样地争先恐后,各不相让,战士们跑得喘不过气来,汗流浃背,脸色苍白,就是这样,还是拼命地迈着双腿,向前探着身子冲!
许多士兵背着沉重的装备,汗水顺脸往下流,脸上冲下几条泥河,就象几条爬在脸上的虫虫一样,个个衣服湿透,冒着烟一样的热气,他们的铁脚板踩得地都在颤动。
遇到敌人时,明军疯也似地向前冲去,就算被砍着也要捅死敌人!
拜尹图等人的牵制不值一提,勒克德浑率领的万骑根本挡不住明军前进的步伐!
兵圣孙子云:“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争利,则擒三将军。”
这两个师部队创造了历史,在到达沧州之后,路途距离北京还有360里地,部队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早上,就展开了开挂的军旅生涯。
他们连续连续18小时强行军360里,达到了每小时20里的高强速度,一路跑步前进,进行了超强度的急行军,经一昼夜零半天时间,到达北京郊外!
他们朝天打出烟花,宣布他们的到来。
援兵来了!北京城欢声雷动!
他们高声呐喊、唱歌兼敲锣打鼓,喧闹无比,尽情释放心情。
正在进攻北京的鞑子们停止了进攻,个个脸如土色,失魂落魄,知道大势已去。
多铎召集诸酋在中军会议,商量未来。他们争吵成一团,吵到半夜,无奈地接受现实:唯有抛弃在北京的家人,独自返回关外!
向明人投降是不可能的,因为入八分的贵族,皆不赦!
但打又打不过,如今明人的气势如虹,乃明初徐达北伐之气势,岂可相挡!
鞑子虽勇,奈何人少,就是一拼一,明军一个月就能拼光鞑子们。
只好逃了,不光彩,但总好过没命。
会议结束后,由于天色大黑,是夜无月,诸酋暂在多铎的中军里歇息。
至天明还有一小时前,突地鞑子大营乱起,四下火光冲天,杀声震地!
城内明军不明就里,按兵不动。
戴维先生问诸军有无动作,皆言安静。
大家又不傻的,援兵到来,北京城稳妥,大家都有功劳,干嘛要冒险。
颜常武上得城头观察,但见得鞑子大营一带火光,势若长蛇奔腾,只道是援兵偷袭敌营?
不想等到第二天天明时分,消息报来,颜常武正在吃早饭,闻讯后不由得手一颤,筷子掉地上。
居然是清军内讧,大得不得了,乃二鞑子宁完我一锅端了所有的真鞑子酋首,把他们杀个精光!
惊天巨变!难怪哪怕泰山崩于前的颜常武都掉筷子!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之雄霸海外》,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猜你喜欢:
ps:书友们,我是比萨饼,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761节 姚首辅的烦恼()
南京城。
街道一天比一天的漂亮,一天比一天的繁荣,但表面光鲜,底下的暗潮汹涌,则让一些官员们头痛欲裂。
首辅姚明恭结束了当天工作,回到家里,入后园坐下,也不思饮食,他脑海里回荡着下午湖广请愿团哀切的话:“谁的地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下子就加税翻倍,且租不能收超过三成……生民何辜!”
确实,谁的地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恃强占地,也有老老实实用银子按市价买地,拿姚明恭来说,他自家的地确实都是买来的,敢说自己没有强买强卖,一直隐身,通过中介买卖,甚至卖主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他认识的家乡的一个地主,有地两百亩,那是含辛茹苦,筚路蓝缕所挣来的,
地主家也无余粮,他们一年都吃不到几回肉,把每一个铜板给节省下来,用了三代人的时间,辛辛苦苦地从十几亩地变为二百亩,他家里没有读书人,没有有势力的朋友,与衙门也不熟。
朝廷下旨土地改革,“地主收佃户地租不能超三成!
农税依地而纳,百亩田以下的门户二十税一,一百亩到五百亩之间的十五税一,五百亩以上的一律十税一!”
如此一来,有的地主家里农税一下子翻倍,问题是收租不能过三成!
两下夹攻,地主们的日子难过了!
在湖广,钦差大臣、左都御史阮大铖代表朝廷强推土地改革方案,成绩卓然,也遭遇强烈的反对,阮大铖作风粗暴蛮横,导致湖广诸地一片反对,乡绅派出请愿团,到京师求见执政者,语甚哀切,请朝廷收回成命。
在中国历朝历代,土地问题始终是个大难题。
不动土地的改革,都是小打小闹,而一旦动了土地,往往会引发剧烈的政治动荡。
比如商鞅变法,就是从土地入手,也遭到了不少反对,死后车裂。吴起建议迁楚贵族去充实边疆,直接被愤怒的贵族反杀……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为了增加税收,下诏度田,所谓度田,仅仅就是丈量土地,以限制豪强大家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杀了一些豪强,于是郡国大姓纷纷起兵叛乱,好不容易才平定下来。
本朝中的张居正,身份为帝师,有够显赫,不过是推行“一条鞭法”,都不如颜常武走得远,结果死后遭遇清算,被褫夺一切荣誉(后恢复),子孙冻饿而死。
现在只是一个请愿团,但姚明恭毫不怀疑底下的暗潮涌动,湖广乃至于南明各处的危机在酝酿着,一些大族,已经在磨刀赫赫准备造反了。
绝非说笑,情报机关已经发出了警报,说一些大族出现人财物的异动。
是的,颜常武与他交谈过,说明末农民起义是因为农民失地而导致,有千万无地农民还要交人头税,无地无钱,一无所有,造反是必然。
但现在这种激烈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得罪的可是天下的有产阶级,想到他们的力量,姚明恭心儿都在颤抖。
皇亲国戚、勋贵、读书人、地主乃至于武将,这几乎是除了农工商和之外的所有阶层,他们有钱有势,不是善茬。
姚明恭要想办法去安抚他们,不致于事态恶化。
烦心事不止这些,地方上有不少地方官求去!
原因是吏部对官员考核标准变更,那就是经济指标挂帅!末位淘汰!
明朝时官吏考核为八目,即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等,指标有点笼统,只要做人不太失败,运气不太糟糕,那就是皆大欢喜,不会轻易丢官。
当然,明朝时的党争激烈,那是大势,没有办法不丢官。
现在吏部对官员考核是要求官员上交更多的钱粮,有钱为胜,一省官员考核最后末几位则去职。
亦即是地方官员谁交上来的钱粮多,谁就能升官,反之下台。
地方有肥有瘦,有的地方土地肥沃,交的钱粮多,那个地方官当然爽了。
不过老少边穷的地方也莫着急,吏部考核还有一条就是“人均!”
你地方交纳的钱粮多,但人多,一平均起来,人均少了,那得多努力,提高人均水平。
有的地方贫瘠,但上了个大项目,一下子就人均大增,那就是地方官的本事。
所以吏部考核是一个综合平衡,且慢,交纳钱粮不能够违反法律,要是盘剥过多,引发辖地民反弹,上告到朝廷,地方官就被追究!
对地方官员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的地方官以“发展经济,导致官员搜刮地方,盘剥民众”为由,认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求去。
也有的官员没本事,不得不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