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4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自南朝的巨额财富,支撑着阿拉坦的反南朝的行动。

    阿拉坦只是个化名,真实名字不详,大明锦衣卫百户(六品),赐穿斗牛服。

    斗牛服,明朝的一种官服,赐予三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低级官员赐穿斗九服,是一种很大的荣誉。

    阿拉坦是锦衣卫派出的特工,用来刺探北虏军情和报破坏,眼下,他肩负的重任是传播马瘟!

    东南王颜常武在大明上台执政,他很清楚大明的敌人是谁,只有北虏。

    北虏最大的凭借就是骑兵,如何对付骑兵?

    颜常武先不给答案,交由内阁、兵部、总参和东厂、锦衣卫诸官去想,想出个好法子,本王重重有赏!

    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要大上骑兵来对付骑兵,有人则说要发扬我大明明的火器部队和步骑结合(颜常武兴火器,官员们很会看风头火势),还有的人说加固加高城池,把北方变成牢不可破的长城防线,有的说要经济封锁……

    然后东厂、锦衣卫的答案就有意思了,方案一,灭马,就是传播马瘟;方案二,搞人,就是传播瘟疫!

    北虏不是马多多吗,利用马瘟让马发瘟,马死光了,有马的时候是北虏一个打三个南朝人,没马的时候是一个南朝兵可以稳胜一个北虏。

    马瘟,是流行于马匹的马病,来源复杂,传播性强,危险烈度高,例如大唐为了对抗北虏,在全国大力养马,盛唐国力强盛,拥有上好的马场,高宗时期养马不下百万之数,让唐军有足够的脚力可以深入草原去肝足坏事。

    这么多的马匹,搞不好唐人把漠北强占了都有份,就不会有以后的什么大辽、大金、大元和老野猪皮的事儿啦。

    或许老天爷不想让中华民族这么顺风顺水,毕竟中华民族得到了东亚最好的土地,要是让他们搞定了北方,没有牵制,中华民族继续对外扩张,会不会统一全世界?来了一个永隆马瘟,在大唐永隆年间(680…681)爆发的马瘟让大唐的马匹死掉一大半,直到唐玄宗初上位时期(公元712年),全国只有马匹不到25万,死掉四分之三。

    唐朝之后,中原王朝失去了马场,在对付北虏的战争中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也就苦难深重!

    至于传播瘟疫更是毒辣,马有马瘟,人有人瘟,比方说天花!

    在强盛的中原王朝,人瘟不会兴起,国内有完善的制度,官府的控制力也强,实在不行的话就封锁州县搞些不人道的政策,疾病无法传播。

    但是北虏就难说了,他们根本没有卫生习惯可言,一家子都挤在一个帐篷里,人口密集,厕所都没有,人牲混合,正是瘟疫传播的大好地盘,只要一传播,人口死光光。

    东厂、锦衣卫想出二个答案,不愧是投入了黑暗面的特务,好在他们的大统领头脑清楚,取了方案一而不用方案二,那些特务头子们还挺遗憾的。

    颜常武定调道:“我们不能做人神共愤的事情,哪怕他们是北虏!”

    各特务头子们一起点头,倒不觉得老大迂腐,毕竟老大是妈祖娘娘的信奉者,真要搞人瘟,有悖娘娘宽仁的教导,那颜常武会背誓,反倒不妥。

    但对付马匹则全无顾忌,毕竟马不是人,对付北虏马匹是为了让南朝子民活命,所以传播马瘟是可以的。

    锦衣卫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如何在北虏中间散发马瘟之事。

    什么都不好说,有钱就好说,使劲地往里面砸钱,关键还在于他们的老大知道什么是“生物战”、“细菌战”,从而引领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不走歧路。

    研究人员深入牧区,找寻病源,带回秘密场所里,经过多年的研究,锦衣卫研制出多种的马瘟病源。

    阿拉坦所传播的是其中的一种,这种马瘟在马匹感染后有一段潜伏期,一般为二星期,期间不断地通过接触传播,阿拉坦所用的手帕里正有病源,马匹最容易感染,骡、驴依次降低,对人无害。

    感染后不死的马匹就会有一定的免疫力,阿拉坦所带的三匹好马正是有免疫力的马匹,这样,别人也难怀疑他!

    没有显微镜,怎么检查得出手帕里有什么!

    那个年代的北虏根本不会知道什么是免疫力,事实上,锦衣卫制造马匹有免疫力,也正是得到了东南王的指导,东南王告诉他们使用活性降低的病源来让马匹感染后不死,之后就有免疫力。

    活性降低?锦衣卫的研究人员用了个笨方法,他们把病源煮了一下……奇迹般地就成了!

    “那达慕”大会上集结了来自漠北的大量马匹,阿拉坦忙碌地传播着马瘟,当“那达慕”大会结束后,感染了马瘟的马匹会散落回到漠北各处。

    不仅是阿拉坦在行动,他还看到了数位可疑人士,有的是马倌,有的是马医,都是蒙古人,做着也是传播着马瘟的事情,阿拉坦是单线联系的,不与那些人有交集,但阿拉坦明白,他从来不会孤单,同道中人不少!

    一二个星期后,漠北草原上死马狼藉,马瘟象爆炸般地爆发了!

第1328节 锦衣卫的胜利() 
土谢图部牧民孟和巴图一夜白头!

    他是个养马大豪,他的马群足有上千匹,外出放牧时,马群浩浩荡荡,马蹄动地,大有席卷草原之势。

    然后马瘟袭来,他诺大的马群在短短时间内倒下了一大半。

    以当时的医术,根本不能阻止马瘟,最好的方法就是隔离,可感染马瘟的马是如此之多,根本防不胜防。

    看到马儿倒在地上哀哀地叫,要知道马匹保留着野马的习性,很少整个身躯倒地,以便遇到情况时能够迅速地跑路,现在倒下一大片,孟和巴图知道大势已去,心如刀割!

    “别杀我,大人,求求你了,这是马瘟,大家都没办法的,长生天的旨意我不能”车臣部的小马倌塞隆跪在地上,不住地向着主人布日固德恳求着。

    布日固德怒吼道:“你把我的马给养死了,要你何用,就让你为它陪葬吧!”

    这个小马倌竟然把他心爱的宝马给养死了,可恶之极!

    区区一个卑微的马奴,连马的价值零头都不如,死啦死啦嘀。

    一挥手道:“拖下去!打死!”

    两个凶悍的大汉一左一右地夹着塞隆到帐外去,很快就响起了塞隆的鬼哭狼嚎声,不久后声音沉寂下来。

    “不!”夜幕下,牧民巴图迈着两条罗圈腿,笨拙地在地上走着,他没有骑马,速度很慢。

    看到后面蹑上来包围了他的狼群,他不由地发出了绝望的惨叫!

    往日他驶马时来去如风,手执弓箭、带着弯刀和套索,全副武装下,路上见到了狼,人不仅不怕,就连马都敢跑过去踹狼二脚,马儿通人性,知道什么能够狐假虎威。

    而狼平时也知道那种骑在四脚兽上的两脚兽不好惹,平时不会轻易招惹,但今天有点异乎寻常,两脚兽不骑四脚兽了,慢吞吞地走路,引起了狼群的注意。

    貌似大伙儿肚子饿了,想请两脚兽到它们肚子里安家!

    当然,两脚兽不会束手待毙,他亮出了短刀,但聪明地没用弓箭,否则狼群一见血,就会发狂地扑来,他没有了机动力,弓箭杀不了多少狼,人一把短刀不济事。

    看着雪白锋利的马刀,狼也不傻,没有哪个笨蛋想上前试刀。

    双方对峙的结果是巴图心急如焚,强行挪动,最终引发了恶狼上前围攻,他虽然用刀杀死了数头大狼,但势单力孤之下,被恶狼将他撕成碎片!

    当他被恶狼果腹的时候,在他家的帐蓬里,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可怜的bady,还不知道他一出生,就没了父亲!

    巴图家原本非常幸福,拥有一家大牧场,放养着大量牲畜,生活富裕。

    牧场的好处是大,坏处是孤零零地在草原中间,离人群有点远。

    不过没什么,牧民出入骑马,配上一人三马或者五马,再远距离也不是问题。

    这次巴图的老婆快生了,但难产,半天也生不出来,在那里嚎着叫着,巴图着了急,动身前往二十里外人多的地方去求援,那里有人会接生。

    只是这回,他是走路去而不是骑马。

    所有的马匹都染上了马瘟动弹不得了,所以,巴图落入了可悲的下场!

    漠北爆发的马瘟席卷了千家万户,上至首领,下到普通牧民,所拥有的马匹无一幸免,千家万户都在哭嚎着,悲伤着。

    他们请了高僧诵经、巫师作法、自己诚心祈祷还有试图用医药土方来医治,全都失败了。

    哪怕他们使用了隔离**,但起初健康的马匹依旧一只接一只地倒下。

    这种马瘟有潜伏期,难以防范,除非将马匹都杀掉或者单只隔离,才有可能压制到病源。

    首领们跳脚,牧民们痛哭流涕,痛骂着,奔走着,可是他们做什么都不顶用。

    哪怕是佛法精湛的第一世哲布尊丹巴也无能为力,就连他的宝马也死掉了!

    那些高僧、巫师最讨厌这种绝对看实力的情况,痛恨不已,唯有说着道貌岸然的话道:“这是长生天的旨意,非人力所能为也”

    长生天会给子民们降下灾祸?

    那个施放马瘟的阿拉坦仁兄已经离开了漠北,而他留在草原上的同党则到处散发谣言:“去年进攻南朝,南朝东南王是大神转世,他作法诅咒草原,所以马儿代人死掉了!”

    这样的谣言传得多了,整个漠北人心惶惶,都抱怨说不应该去招惹南朝,大家在漠北好地地,干嘛要听漠南那些无能家伙的话而跑到长城惹是生非。

    首领们听到谣言后虽然很愤怒,可是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骑上快马疾驰十天,到达漠南,进攻南朝,用弓箭与马刀让人闭嘴。

    马瘟搞得大伙儿都没马了,首领们就象无牙老虎一般,作不得恶了。

    直到冬天来临,气候变化,马瘟这才被抑制,可是漠北的马匹,已经十不存一了!

    大明特务机关锦衣卫在东南王的部署下,在东厂的直接领导下,打了漂亮的一仗,取得了空前的战果。

    参与散布马瘟的特工得到重奖,阿拉坦升为锦衣卫千户,赏千枚银元,赐穿蟒服。

    蟒服如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

    赐穿蟒服非常荣宠,他只能传之子孙,不能当众穿出来,除非北方之事了结。

    其他特工也受到了重赏,不会公开传诵他们的功绩,毕竟这样的事情需要保密,他们只能做无名英雄了。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这是南京锦衣卫总部照壁上东南王亲笔题辞,所有的锦衣卫与荣有焉,以此话来勉励自己。

    大明锦衣卫,这个曾经双手沾满鲜血和罪恶的古老的特务机关,今天萌发新生,做出了对中华民族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让人敬仰的是东南王的力量不可思议,他能够把魔鬼改造成…人!

    漠南明人事业大旺,出塞已建六城!

    没有了漠北喀尔喀部族南下撑腰,漠南北虏诸部看到明人林立的火枪而胆寒不已,不敢上前冲突,眼睁睁地看着明人建城立寨以飞快的速度在完工!

    一旦明人在草原上立住阵脚,进可攻,退可守,草原大劫将会来临!

    这回麻烦大了!

第1329节 东南王征倭() 
下关码头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南京的臣民们正在欢送东南王率军离京前往倭国。

    此处可远远地望见狮子山东南王王府的金顶,金光笼罩着南京,正如东南王的力量笼罩了东南大地,笼罩了大明!

    随他一道征伐的虎贲之师,个个体格健壮,训练有素,他们军姿挺拔,精神焕发,应答东南王的口令时响亮有力,出动时动作矫健有力。

    出征的将士,留守的军人都目不转睛看着颜常武,他众望所归,得到了军队上上下下绝对的信任,那是因为他不断的胜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他是战神!将士们深信,这次出征也是如此!

    军队给予了颜常武最大的信任和依赖,其他人谁都办不到,就是他带领着军人们,南征北战,横扫大江南北,大河上下,直到大明海内外,胜利的喜讯不断传来,他身经百战、无一败绩!

    得来的是颜常武在军中,已经相当于神的存在,因为只要他带兵,总会胜利!

    “大明万岁!”“为东南王而战!”“我军万胜!”

    军人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让大地为之战栗!

    百姓亦跟随欢呼,整个下关码头上尽是一片欢腾。

    百姓们的眼睛同样雪亮,他们看到的是东南王出台的一项项新政策让民众得利,民众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正如军队跟随他会享受到胜利,民众跟他走,就有银元!

    军民们的反应表明了他深得军心与民心,而参与欢送仪式的官吏同样表现出一片欢欣鼓舞。

    看似都是忠诚的,当然,中间有人不爽是必然的,然而东南王的力量呈一边倒的压倒性优势,唯有默默忍受,强颜欢笑。

    码头周边,一片欢腾,颜常武也被此刻的宏大光辉的气息影响,心中光明的一面急剧膨胀。

    他站立码头旗杆基座上让万众瞩目,听他大声道:“国内平靖,国外海波不兴,周边环境良好,方有大明的兴旺蓬勃……”

    “本王非穷兵黩武、喜好干戈,但有日本国暴民肆虐,威凌君父,大逆纲常,万千百姓生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明与日本国向有良好关系,日本国每年向大明输入金、银、铜数额巨大,对于稳定大明财政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国动乱不利于大明经济的发展!两国关系友好,本王与日本国更是姻亲,岂能坐视不顾?更不忍见日本国内生灵涂炭!

    和平、发展是硬道理,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环境安定,本王决意出兵日本国!”

    官吏民众跪伏,纷纷道:“王爷言之有理!”

    马士英等大臣在后面静静地看着,并没有干涉颜常武,颜常武的身份高贵,统冶者都高人一等,走过的道路叫做御道,他人不可行走,他们往往只与高官贵族说话,与普罗大众的交流少之又少居然在庶民面前公开演讲,这在朝政上十分罕见的,也就是颜常武有心干这事。古人虽口口声声说得民心得天下,民为贵君为轻等等说法,但真正把平民当回事的人并不多。

    一些官员则在心中暗笑,面前的这位老大现在倒是客气地称呼日本国,私底下则是口称倭国从不绝口。

    颜常武拨剑出鞘,剑出东方,对着军民们喊道:“我们是正义之师,堂堂正正出兵,胜利与荣光从来都属于这个旗号,这次也不例外,我大明必胜,我军必胜!”

    “必胜!必胜!”万众将士官吏民众高声呐喊,一浪接一浪呼喊,呼声直冲云霄,喊声地动山摇,大江水面战栗!

    军队士气高涨,陷入了一片狂热的状态,看样子颜常武真是叫他们去干什么都成,他指向哪,就打向哪!

    上刀山,下火海,一往无前!

    这样的气氛下,谁还敢计较颜常武刚才的那句“我大明”,他将自己排在了大明之前,大明成为他的囊中物,如此的不臣之语,大臣们听得麻木了,有的人甚至背后说着“王爷你倒是篡位啊,别光打雷不下雨!”

    在祭祀过妈祖娘娘和海龙王后,神官表明已得神佑,部队出动!

    有张有驰,轻快的军乐声中,军人们健步登舰,这是一支庞大的舰队,首先有二十八条战列舰………耀武扬威去的,可怜倭国只得小,哪有巨舰大炮,对上明军根本没得打!

    再有大量的巡航舰和巡防舰护航,还有运输舰运送三万雄兵,其中两万步骑(含一千二百骑兵)和一万海军陆战队,大将就有周全斌、颜典、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六件,皆是能征善战之辈,统御力高,可以说兵将齐备,装备精良,就看倭倭如何消受这批天兵天将的战斗力了!

    作秀的只有颜常武和五千军,三万人密密麻麻,要是都排队上舰的话到可以从早上到晚上第二天再出发,毕竟是风帆船启动不是件易事。

    所以除开作秀的部队,其余入倭参战部队在各地海边的基地上陆续启航,也有欢送仪式,当然不如现在如此热闹,但起码有当地军政人员及民众送行,大明同样实行先军政治,军人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均丰厚,成为年轻人从业追捧的对象。

    舰队启航,运输舰甲板上挤满了这次出征的军人们,他们向着岸上欢送的人群们挥手告别,当中包括了两个倭人阿部贤六和石原喜之郎,他们矮小的身躯上穿着东南军的现代式军装而不是大明军袍。

    阿部贤六是那个久在南京居住的倭国**,他曾经见着东南王,向他进言出兵倭国之事,至于石原喜之郎则是他的好友,从倭国来给阿部贤六。

    他们都被东南军海军征召,成为少尉参谋,军前效力,毕竟华人到达倭国后需要带路党、翻译……

    两个倭人欣然从命,这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事,既然上国有召,敢不从命!

    穿着裁剪合身的军装,东南军军装本来就威武,他们穿上后,配上军刀神气活现地在甲板上走动,尤其是阿部贤六,更以这次明军出动到自己家乡救苦救难的功臣自居,全然没有想到自己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翻译官,毕竟他来中华多年,一口南京口音的中文说得顺溜,而他的家乡话倭语,已经忘记得七七八八了!

    

第1330节 他先上,我就来!() 
如今的两中华是世界灯塔,象阿部贤六和石原喜之郎这种恨不得投胎成为华人的倭倭以致于中文说得好而倭语说得结结巴巴的大有人在!

    在倭国,中文是上层贵族讲的、用的,他们与华人交流根本没有阻碍。

    反倒是,倭国上层与下层有时需要翻译,因为很多贵族不会说倭语,与民间下层无法直接交流,当然,贵族老爷们聪明地让翻译传话,不与下层说话,从而避免了本国人不会本国语的尴尬。

    事情倒了过来,倭倭自已不会说倭语,而在东南舰旗舰战列舰“印度洋一号”上却有一位精通倭语的明朝大官。

    “印度洋级”是东南国海军最新投产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