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度洋级”是东南国海军最新投产的一种战列舰,拥炮80门,进入了2级战列舰的范畴,包括了26门32磅炮,26门18磅炮,28门9磅炮,舰体上密密麻麻的大炮口将会让倭人看起来就象是恶魔的复眼那么的可怕。
而对于东南海军的官兵来说,这条印度洋战舰除了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之外,还有更大的货舱、更多的个人空间及多个净水站,货舱大,能装载比其他战舰多得多的物资,比方说携带足够多的硝石,可以用来制冰!
硝石溶于水时会吸热,从而降低温度,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当含着硝石的水在太阳下晒干,又能够得回硝石,反复利用,当然,硝石会有损耗,但可以补充嘛,毕竟宽大的货舱不是用来摆的。
而净水站则能提供新鲜的食水,有了合格的饮用水,加上硝石,意味着可以在东南亚、印度洋还有红海这些炎热的环境下为军人们提供冷饮!
冷饮?!
比方说冻西瓜、冻果汁、最常喝的解暑冻绿豆汤还有冰红茶、冰绿茶!
在炎火夏日里紧张的训练后,还有什么比喝上凉凉的饮料更惬意的事情!
东南海军的官兵们作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待遇,现在在这条旗舰上,士兵得食冷饮是每天定量供应,军官不限量,想喝就喝!
制度上是士兵伙食免费,军官是要交费的,一些新入职的军官年轻气盛,甚至喝冷饮喝到没钱吃饭!
冷饮尚且如此,主食更不用说,吃到人人增肥,必须加大运动量以减肥!
除此之外,舰上提供更多的人均面积,军官舱室有单人床、写字台、衣柜等,待遇良好!
官兵们以在这艘旗舰服役为荣,集全军精英在此,无论是航行还是炮术,都在全舰队首屈一指!
战列舰宽敞的多功能厅,兼有餐厅、会议室和急救站作用,里面摆放着厚实可靠的红木台椅,红木虽好,奈何过重,不可用于战舰上不必要的摆设,但对于旗舰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颜常武与大明内阁次辅杨天生舒适地坐在红木椅内,杨天生熟络地翻译着来自倭国的倭文情报,那些情报是由潜伏在倭国的带路党发出的最新情报,以倭文写成,以快船刚刚送达南京,还来不及翻译。
本来,倭国情报在送出前都经翻译成中文,但此时倭国乱七八糟,杀来杀去杀得一团糟糕,情报系统也不是万能的,毕竟没有发报机,能够把情报送出来已经很给力,不必强求太多。
送到南京,肯定有翻译的,这不,杨天生就拿过情报,熟练地翻译起来,看他下笔如有神的状况,显然他精通倭文。
两中华新时代不乏传奇,该位杨次辅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开台王颜思齐的结义兄弟,独立支持颜常武上位,还将女儿嫁给颜常武成为东南国的王后,在初期为颜常武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金的帮助,是因为杨天生别有本钱,他是一个成功的大海商,与各国海商大做贸易,收获丰厚,他能用八国外语与外商交流,尤其熟悉倭文!
这次征倭,杨天生作为御前大臣、行营主任随驾前往倭岛,日常军政事务悉由其主持,很有权力。
他把情报翻译过来,递给颜常武看,指出道:“倭国群丑夺取了京都,倭皇落入他们的手里,然后他们挟倭皇以令诸侯,向天下明发上谕,宣布废除了德川家纲征夷大将军的职务,并褫夺德川家族成员所有的荣誉,譬如德川老乌龟(家康)的‘东照大权现’的神号被除去,其他人的荣誉也是如此,活人死人的都不例外。”
德川家康死后受东照大权现的神号,现被并褫夺,这种事情在倭国极少见,可见那些造反的倭国大名们对于德川幕府是如何的深恶痛绝!
“倭国群丑大集,遂行倒幕,几乎所有的外样大名都参与了造反,这是造反的大名名单!”杨天生说道。
颜常武默默地点头,倭国江户幕府统治下的领主统称为“大名”或者“藩”,总体上分为三种: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外样大名。
亲藩大名顾名思义就是与江户幕府的统治家族德川家的同族武士,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宗室。亲藩大名中只有“御三家”和“御三卿”被允许使用德川姓,其他亲藩大名则只能使用苗字“松平”。
谱代大名指的是关原合战前就臣服德川家康的领主家族,与江户幕府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联系。谱代大名的领地往往都不多,但江户幕府的很多重要官职都由谱代大名出任。
外样大名指的是关原合战后才臣服于德川家康的领主家族。外样大名在江户幕府建立前都是与德川家地位相近的大名,有些甚至曾是德川家的敌人,而外样大名的领地也是三中大名中最大的。
正因如此,江户幕府管理日本各大名的基本方针是:善待亲藩、依靠谱代、打压外样。
往往,倒幕运动的主力都是外样大名,而亲藩大名则是两头押注,为幕府奋战到最后的基本都是谱代大名。
所以,这次的情报上显示谱代大名都助幕府大将军死守江户,亲藩大名大部分助之,至于有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也大有人在!
“为之奈何?”颜常武问道。
杨天生笑口兮兮道:“我们当然是要派人去江户送信,告诉他们我们正在到来的途中!”
颜常武亦笑了:“他先上,我就来!”
第1331节 幕府之窘()
倭人阿部贤六、石原喜之郎加上东南军的一个少尉叫做安清之的一起被杨天生召见,将安排他们坐上快船,赶往江户。
通报大明军队和颜常武将到之事,以鼓励士气,给予江户守军死守的勇气。
这是好事,阿部贤六、石原喜之郎欣然相允,至于安清之则是大明军官,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听从命令就是了。
说走就走,三人坐上了一艘佛盖特式快船,这是世界上一流的远洋快船,有风时它跑起来,能象只轻盈的海鸥掠过海面。
离开了大舰队,很快进入了大海,腥味的海风迎面扑来,阿部贤六亢奋的心态平静下来,开始思考此行的意义。
积极的因素当然有的,如果江户守军没有勇气再打下去,那万事皆休,所以及时通报大明军队到来的消息很有必要。
但是,让叛军都知道援军之事,不是好事!
叛军惧怕大明军队,必定拼死来攻,江户危矣!
他的顾虑是对的!
……
当来援的大舰队不到一半的航程时,载着三位少尉的佛盖特式快船已经抵达了江户。
江户的气氛非常严重,从进入邻近海域就很清楚,巡逻的哨船不断地过来拦截,哪怕快船旁边已经有本国的哨船相伴都不放过!
阿部贤六站在甲板上看着来往的船只舰艇,倭国江户幕府与两中华的关系很好,倭国又有钱,所以得以进口了一些巡航舰、巡防舰,不乏有拥炮近40门的大舰,威力比以前的炮船猛得多,登陆后看到许多手持铁炮(就是火枪,倭国这么称呼)的士兵,以及拖动着的隆隆而过的大炮也有不少。
然而,火力强了,人也废了!
年仅十岁的德川家纲继位征夷大将军,本来就主少国疑,关键是倭国承平已久,海外商品潮水般涌来,幕府的权贵、武士们统统沦陷了。
两中华大搞商品经济,生产出来的商品种类多、质量高,价格从高到低样样俱备,倭国自上而下,只有有钱就买买买!
丝绸异常地鲜艳精美,瓷器精致无比,让人见着,齐齐变成剁手党!
大明提高了丝绸和瓷器的产量与质量,倭国人没办法抵御它们的诱惑,唯有给钱。
倭国也产茶叶,在倭国人心目中,认为不逊色于中华茶叶,但当两中华崛起后,中华的茶叶让倭国茶山难以为继,同等质量的茶叶,哪怕是跨海而来,价格也比倭国茶叶要低,而中华茶商依旧有赚头!
而且中华顶级茶叶的茶质,哪怕是最爱国的倭国人也得认输。
还有酒,在古代,酒是奢侈品,盖因酒用粮食制作,而粮食产量并不容易提高,十几个农夫养一个人不出奇,一个农夫养十几个人则很出奇。
为了保证民众生存,无论是大明还是倭国,都会严控粮食制酒,酒的产量上不去。
而东南国,则是一船船的郎姆酒运到倭国,要多少有多少!
这酒用甘蔗榨糖后的副产品所制,不占用粮食,喝下去没有心理负担。
量大质优价廉!
没得说,倭国从大名到武士,花在饮酒上的钱绝非小数目。
饮酒好啊,古今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饮酒远比喝茶要来得刺激,关键是倭国要用喝酒浇愁,有这必要性,进口消费郎姆酒位列东南国第一,花出了无数的小钱钱!
倭国人有着深重的危机意识,小岛之民,只觉得危机重重,一个台风就可以让全国粮食减产,一年的辛苦白费了………倭国人的辛苦不在汉人之下,他们的土地更贫瘠,只能精耕细作才有产量,可美好的愿望不会有好的结果,台风到来,席卷一空,举国上下都饿肚皮,更让人绝望的是每年的台风不止一个!
再有火山、地震、洪水,倭国人根本逃避不得,愁到睡不着觉,喝酒可以一醉解千愁,从而沉睡,那就喝呗。
大名、贵族公卿和武士喝纯正的郎姆酒,贫民喝兑水的郎姆酒,大家都在喝喝喝!
香烟,这种实质是有毒的小根棒儿,哪怕倭国的汉方医学已经认定是有害物质,却谁都不能风靡了全倭国。
大家都在吞云吐雾,在袅袅的烟气中,饭后一枝烟,快活似神仙!
还有香料,东南国的香料齐备无比,有吃的香料、有身上用的香料、还有点燃来用以看书装13的香料以及大家可以不用于自身但不能省下来敬神佛的香料!
以及各种的奢侈品,比方说闹钟,中国制出的闹钟精致、走时准确,反过来出口到欧洲,欧洲的制钟业破产,倭国更不用说!
空调房!
使用风车为动车的空调房是所有大名必备的,只要有钱的倭人,谁都会使用空调房去度过炎炎夏日。
以及马车,别看似乎没什么科技含量,但减震弹簧、转向机构又把欧洲的马车给弄没了,还有真皮沙发,坐上去非常惬意!
倭国民众食素的,并不是大伙儿不喜欢吃肉,而是粮食都不够人吃,怎么能够养大牲畜,用大牲畜的皮去制沙发!
东南国则有无数的大牲畜,他们地方广大,一个土澳大陆就能让民众吃肉多到可以开办自助餐餐厅,这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许多外国人到达东南国,老练的家伙就一头扎进自助餐餐厅里大块朵啖,新手们则拼命积蓄,凑够去自助餐餐厅的餐费去吃个痛快。
不知道有多少的歪果仁吃到满嘴流油,包括倭人,人人恨不得下辈子能够投胎到东南国!
东南国制的游艇也是倭国有钱人的心头好,马车由于路况的问题不能快意,豪华游艇行驶在海上是随心所欲,上一任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就有足足三十二条两中华制作的游艇,最大的一条足有一艘六级巡航舰那么大,其他倭国富豪也是如此,拥有游艇不在话下。
豪华游艇,使用上等木料,应用了银制水柜………得,这可是装13的不二法门,说你有钱,你有纯银制的水柜你才好意思说你有钱!
……
中华商品,吊打全世界!
倭国近着两中华,偏生得又有金银,只在西班牙之下,可以用钱购买中华商品,深受中华商品的“毒害”,当上上下下都在享受着中华商品,醉生梦死的时候,他们的斗志尚存多少?!
物资极大丰富的东南国却不被商品毒害,主要原因正是颜常武率军南征北战,不断地投资发展,所以国民没有沦落,倭国哪有这个条件,困于小岛上,没有奔头只顾享受的幕府权贵和武士们,当那些外样大名似“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造反时,幕府军一败涂地,连京都都丢了,倭皇也给造反派抢了!
wxi7
第1332节 最危险的时刻()
倒幕军之没有攻下江户,主要是幕府尚有人才,如会津藩藩主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胜,老中松平信纲,阿部忠秋等大臣素有忠诚,不愿投降给那些外样大名。
一旦投降,身不由己,倒不如一拼,况且,他们还是有强大的凭借与依托。
他们对外宣称是有大明援军,毕竟大明掌握实权的东南王与前任大将德川家光约为兄弟,诸大臣恐吓诸倭道:“一旦东南王到来,从贼者皆被诛杀,灭九族!”
还真的是吓住了不少人,大伙儿一想,不投降会死,可投降了也会死,那不如不投降,起码拼个好名声。
于是在初期的连败之后,总算站稳了脚跟,而倒幕军虽说接连打胜仗,士气旺盛,却攻不下幕府军死守的江户城,终究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反倒让江户城盼来了渴望已久的援兵消息!
阿部贤六、石原喜之郎和安清之的上了岸,立即被接到大将军府里,他们是代表大明前来,消息象风暴般地传遍了整个江户城!
大殿上,眉目清秀年轻的大将军德川家纲由大臣们陪着,在“本丸”宫殿接见了大明使节。
三位少尉向德川家纲行军礼致敬,阿部贤六之父阿部忠秋看着儿子头顶大盖帽,穿着东南军军装,挎着军刀的样子,不由得倍感欣慰。
阿部贤六和石原喜之郎已被东南军征召,成为东南军军人,却作为大明的使节,真的有点乱七八糟,却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他们省下了倭人须向向大将军大礼参拜的礼节。
他们站在众目睽睽之下,却是镇定自若。
面对着倭国顶层的审视,那份压力之大,普通倭人早就难捺众多锐利的目光而跪下了,而他们只是行军礼,鞠躬致敬。
不会下跪,因为他们头顶国徽,代表了两中华!
他们将来意说明,同时奉上了正式的外交照会与颜常武的私信。
两份东西都很客气,照会上表明大明出兵日本国,是为了匡张正义,惩罚不臣,扶正驱邪,说得冠冕堂皇,堂堂正正。
私信则亲热地称呼“家纲贤侄”,说明此乃为叔的力撑贤侄,家门不幸,颜常武念及与德川家族前二代大将军之谊,作为日本国的老朋友,兴义兵到日本国,必灭不义之臣,扶助家纲贤侄坐稳幕府大将军之位,保日本国国内安靖,领土完整!
幕府的君臣们无不笑逐颜开,这下好了,终究守得云开见月明,大明东南王颜常武是一代雄主,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必定说到做到。
但问及大明援军到来的情况时,听闻援军还在海上时,可能是半途时,诸高官的脸色暗淡下来。
会津藩藩主保科正之眉目一整,沉声道:“不好!”
援军到来是好消息,为什么说不好?
年轻的大将军德川家纲不解地望向保科正之,想听个解释。
保科正之,江户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三子,即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同父异母兄弟,深得德川家光看重,家光既没,保科正之成为托孤之臣,力保德川幕府不倒,在倭国中其忠义无双,德川家纲要不是得他扶助,几乎不保。
保科正之缓缓说道:“援兵来临,江户城人人皆知,贼寇亦很快知晓。”
众大臣一致点头,这是没法保密之事,必须让江户军民知道援军到来之事,以鼓励士气,问题是江户城中人心不一,有不少的骑墙派,消息肯定传到京都贼军那里。
一旦贼军知晓,会发生什么事情?
保科正之教导德川家纲道:“……对突围的部队来说,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并不是他们突破包围的过程,而是他们突破敌人防线,生路就在眼前的时候。因为这时整支军队只想着逃走,已完全丧失了斗志。”
德川家纲还不算太傻,马上明白过来,举一反三地道:“当我城守军知道援兵到来的消息,认为可以凭借援兵消灭敌人,这样就会丧失死战的勇气,相反,贼军没有了退路,必破釜沉舟而来,此消彼长之势一成,我军危矣!”
保科正之赞赏地道:“大将军明鉴!”
这就是传说中的“见光死”,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倭国君臣们沉吟着如何应对当前形势,先前不怎么出声的东南军真正的参谋安清之说道:“启禀大将军,临行前,东南王有过交代!”
大家精神一振,保科正之客气地道:“请讲!”
“重火力、焚城和巡狩!”安清之从容道。
听他解释道:“与敌交战,不必硬战,不用人命去填,可把所有的火力都打出去,待到一半弹药用光,则有序后撤,节节阻挡!”
“实在挡不住,不用硬挡,撤离军民,把江户城给焚了,不让落入敌手,大将军可以巡狩出外,待我大明援军一到,贼必束手矣!”
“待削平敌寇,重建江户,将会更加美丽壮观!”
这主意好,听闻不用硬拼死战,众倭人眉开眼笑!
德川家纲以询问的目光望向保科正之,见他点点头,遂决定道:“安参谋的主意高明,我军可以采用!”
于是,请了大明使节到国宾馆“樱馆”休息,作为幕府军总大将的保科正之开始战斗部署,撤退军民事宜。
……
且说大明使节下榻的樱馆内景致优雅,倭国传统文化气息浓郁,实际上就是唐风,馆内遍种樱花,一到盛开季节,国宾馆内的贵宾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欣赏到樱花美景,樱花可是倭国国花,可以说,也只有最尊贵的客人才能下榻樱馆,象阿部贤六这样的倭国官二代要不是作为大明使节,也没这个资格在此住下,必占一套大屋。
倭人们待他们热情有加,陪客有二个小藩主和数位大臣,还有倭皇座下公卿,济济一堂,那些公卿屁事也不懂,就会吟诗作对,作那些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无病呻吟,他们的特点就是中华文化特溜,极为纯熟,说话甚至是大明南京腔,属于可以考取前明举人的中华文化水平。
反之,要考考他们的倭语水平,他们会瞠目结舌,说不出倭语!
阿部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