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军是没有错的,按督军指示行事,大家都有好处!

    消息传到大陆,大陆上层的读书人把此举当成颜常武的自嗨不予理睬,照样马照跑舞照跳,倒是熊文灿写了一封信,询问此事,问他为什么要自立体系,继不用大明衣冠之后,又改大明文字?

    莫非?

第155节 三足·鼎立() 
    别人不屑理会化外之地,熊文灿则不傻,他知道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统治工具,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民族认同感,也使得统治阶级更加容易得去统治一个国家。

    颜常武复信,用上了朝鲜之例来解释。

    原来在公元15世纪之前,韩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文字。但朝鲜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是贵族阶层,普通民众多为文盲。朝鲜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大王以“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为由命令郑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在多年研究朝鲜语的音韵和一些外国文字的基础上,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

    1443年朝鲜公布了创制的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意为“教百姓以正确字音”。

    瞧,世宗大王说了“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说得很清楚,给愚民用的语言文字,其又可称为“谚文”,即俗语,乃小民用语也!

    “台湾卫如朝鲜一样,上流社会用繁体,民间用简体,两体并用,巡抚大人不必过虑!”以此进行搪塞。

    同时,颜常武吐槽说起了他所受到的委屈:“我也欲让台湾卫民众受圣人之教,然则大陆读书人多不理会我,既不给我面子,我就另作他法,方便我台湾卫民众之间交流。”

    接到了颜常武的复信,熊文灿再来一信,要颜常武不可忘本,不可低俗,汝毕竟是大明官员,岂可与凡夫俗子混为一体!

    颜常武再度复信,表示虚心接受。

    但坚决推行简体字!

    哼,看不起劳资,劳资还看不起那些所谓的读书人,颜常武给那些上流社会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贴上标签是“坚定的爱国者”,表面上非常有风骨,等老野猪皮一来,统统投降!

    老野猪皮的子孙建国,那些读书人的风骨荡然无存,还敢象之前犯颜直谏?个个当缩头龟。

    严重bs他们!

    道不同,不想为谋,干嘛要给好处给他们?

    做个八股文章就能够当官,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

    说什么仁人君人只需上应天命,下抚黎民,则自然万方归心,他们对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这些只在故纸堆里翻东西的腐儒能有什么推动力!

    就用简体字打翻整个大明读书人阶层,让他们万劫不复!

    当大家都识字了,那些读书人还可以矜持自傲?

    到了满街都是大学生,硕士多如狗,博士都不能抖三抖的时候,读书识字只是一种基本的技能,再也无法骄傲起来。

    熊文灿接到颜常武的两信,深深地叹气,知道东南府与大明渐行渐远了。

    先不论内容,在信中他自称都是“我”,而在闽省任何一个实职官员给熊文灿写信都是自称“下官”!

    可是他能拿东南府怎么着,福建水师试探东南府,给东南府下达命令,要他们某日派两条巡航舰到中左所(厦门港)接受检阅,东南府置若罔闻。

    对于大陆官场来的公文,都是不理不睬,自成体系。

    东南府从来没给他们的官兵换上明朝衣袍,穿的都是他们的“军装”,顶多需要到大陆公干时才换上明朝官衣

    熊文灿只能自我安慰,相比于朝鲜文字,简体字只是繁体字的笔划少写,终究不脱繁体字的底子。

    嗯,东南府的简体字,还是有点水平,比方说这个“国”字,框中有玉,为国,玉是好的,国家美好!

    熊文灿心中一凛,搞不好这简体字,真的可能取代繁体字了。

    除开小学教育,东南府的职教蓬勃发展,有工程建筑学院、医科、农工商学、航海学院、海军学院五大专业兴起,同时建立起“国学研究院”,论语、四书五经一样还是要教,忠孝仁义是中国人的文明传承,万万不能丢掉。

    琴棋书画,茶艺什么的,都要发扬光大。

    颜常武有了官身,比起以往读书人不甩他的境遇要好上许多,只要花钱,终究还是能够找人来帮助他干活。

    再有“西学”,大量招募西人教师,把他们的科学理论、文史哲等分科办法,还有那数学、几何学、化学、物理学,都尽数请西人教师前来教授。

    兴建大图书馆,收藏西方典藉,同时到大陆去买书、抄书,重点以北方和江南为主,这项工作长期开展。

    颜常武启动小学教育和推动职教发展上天,东南府高层们之心落地。

    首席执行官陈衷纪认为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过往颜常武专注兵事,军队强大,但失之于刚硬,不可持久。

    现在有了文事,则东南府基业大鼎第一足为武,第二足为文柱地。

    第三足则是颜常武的两个妾侍双儿和颜张氏双双产子,颜家有后,则东南府不怕无继承人,如此三足鼎立,东南府稳妥!

第156节 当官的好处() 
    有了朝廷的关防大印和许可,颜常武名正言顺地在闽海建立新秩序。

    清剿海匪!

    他着人制作了图文,在闽海地区大量发送。

    图文中第一个图案是海匪抢劫,民众给银钱和货物,海匪持刀狂笑;第二个图案则是挂有星辰、山峰和海洋的东南府炮舰急驶而来;第三个图案则一分为二,一是海盗投降,然后笑着种地和当渔民,二是被轰沉,船与人都在水里。

    简单明了,通过图文布告,要求海盗收手者,既往不究,否则难逃一劫。

    东南府出动了巡航舰扫荡沿海,日夜巡逻,为商船护航,巡航舰速度快,火力猛,海盗船根本不是对手。

    况且东南府有大量的眼线,经过多年的移民,东南府在各地都有人脉,而且东南府有钱,他手上还有大义!

    我是官军,捉贼是天经地义。

    搁在以往,那是贼与贼之间的火并,易激发当地人的反感。

    比方说颜常武是漳州海澄人,漳州人与泉州人素不对板,要是颜常武没得官身,杀到泉州去,那泉州人一声呐喊:“漳州人欺负我泉州人了!”

    于是本来端着小板凳看戏的泉州人渗上一脚,奋起反击,大家打成一窝粥。

    颜常武要是硬来,杀得很多是激于义愤来助拳的无辜者。

    现在没得说,我这是捉贼!你们从贼吗?

    民心如铁,官法如炉,民众就不敢端小板凳来看戏了。

    做了案的海盗刚刚上岸,夜间东南府的“官兵”掩至,将他们一一捉拿归案,根据所犯罪行的轻重,重的砍头,轻的发砂场进行劳动改造。

    这样的事情做得多了,海盗们闻风丧胆。

    对付海盗,不在话下嘿嘿,东南府就是海盗出身的,本身熟识海盗的“业务”。

    且给出路,做什么海盗呢,万一在家乡活不下去者到东南府来,地有大把得种,还能打工,跑商,有勇力者可以投军,收入不成问题。

    本来闽省大旱,饥民甚众,下海为匪,海匪多如牛毛,然而东南府一出,半年内海匪之患尽消,闽海海域一片安靖,让福建水师彻底失业,郁闷不已,许多人动起了投奔东南舰队的心思。

    以往东南舰队想招募福建水师官兵不容易,就算招到了,那些“从贼”官兵都得隐姓埋名的。

    今非昔比,大家都是“官军”哦!

    东南舰队饷银丰足,待遇优厚,吃得又好,干嘛不去呢!

    好些福建水师的棒小子(只招二十五岁以下兵)、业务骨干(军官必须经过考核)跑到了东南舰队去,福建水师一年内成为了空架子!

    消息上报到熊文灿那里,熊巡抚自暴自弃:“他们也是官军哦!”

    真正是官军,以往福建水师剿匪,越剿越多,而东南舰队却把闽省海域的海匪一扫而光。

    于是熊巡抚上奏折,把功劳归在已身上,反正颜常武不会抢他的功劳,他东南府不在乎功劳,在乎银子。

    东南府与江户幕府合作愉快,经济贸易开展得红红火火。

    根据协议,东南府垄断与幕府的贸易,他将其他海商逐步地排挤出去,不得其他人到幕府去。

    这当中倒霉的是各地海商,而船工则被东南府收编了。

    将大陆的丝绸及布料卖到日本,日本几乎什么都缺,大量接收大陆的货物,输出银子和铜。

    东南府对日本贸易一年利润高达到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不仅如此,东南府开设了对东南亚(菲律宾、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的贸易,输出巨额的丝织品、陶器、茶叶、砂糖、鹿皮、鹿肉、鹿角、藤、米,贩回金属、药材,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锡、铅、火炮、木材等等。

    对东南亚一年利润高达到二百万两银子!

    再有与大陆的买卖兴隆,向大陆出售朗姆酒、砂糖和粮食,每年利润也达百万两银子。

    如此共有四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利润,且年年都有所增加。

    东南府外贸成功是肯定的:

    首先,颜大少高度重视贸易,他的主政官员也都是重商主义者,讲究银子入库,少说废话。

    其次,东南府的人手充足,许多人都是渔民出身,海上业务熟悉,不怕出海;

    嘿嘿,东南府的小学,可是开设了“游泳课”的哦!

    再次,东南府能够自我造血,有船厂,他可以自行造舰,有船坞,他可以修船,成本低且不算,还有安全保证。

    再再次,他不怕海盗,他出动海军舰队为商船护航,经过与李魁奇一战后,东南府名声响亮,各地海盗见到东南府旗号的船只都不敢动手洗劫。

    最后,有官身的掩护,他可以明目张胆上岸拿货,减少以往的打点费和被商人提价,偶家主子,可是大明的二品官哦!

    有了充足的银子,就能够办许多事,养军队、养官吏、造舰造炮造枪,给予民众福利等等,颜常武又无不良癖好,就是泡军队和搞他的造船设计,也不欺压百姓,东南府民众对比自己在大陆的生活,简直象生活在极乐仙境里这么快活(此话是拍马屁者所讲)。

    如此吸引了大量民众赴台,当年台湾人口暴涨达六十万,且源源不断地在增加在明帝国其他地方闹得不成样子的时候,浙江、福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加上湖广地区,都很平静东南府在上述行省各大城市公开挂牌招人过台湾,民众有活路,且在台工作的民众反哺家乡,把银子、粮食送回家乡,家乡人亦得活。

    这时就看到有官身的好处了,以往敢在那些地方挂牌子?

    不打自招我是贼,现在嘛,我家主子可是朝廷二品命官哦!

    九月一日开学节,东南府各镇小学开学,学生家长送孩子到校,校长和教师在门口迎接,甚至还请了阵头表演,煞是热闹。

    东南府首席执行官陈衷纪代表颜常武视察了高雄第一小学,并亲笔题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做秀露脸的事应该由老大来做的,不过老大做他必须做的事务。

    他终于伸出了触角,往大明朝的北方去!

    那里有云集着时代弄潮儿,有袁崇焕、毛文龙还有老野猪皮的子孙!

第157节 大作献妈祖() 
    航渡中,出动了四条巡航舰护航,护送着二条货船和一条佛盖特的快船,它们都是西洋人的夹板船,风帆鼓荡,速度飞快。

    其中佛盖特的快船是专门用于要人运输和送信,速度特别快,且经过特制,包厢里有床有独立卫生间,条件舒适。

    颜常武在快船甲板上,看着水天一色,波涛涌滚,他也心潮起伏。

    这次不用做舰长,可以静静想一些事情,譬如东南府的未来之路,又该当如何切入大陆争霸呢?

    东南府南下是必然的,占据东南亚是下一步的必由之路,在颜常武看来,等到五级巡航舰入役,可以动手了,又或者在制造出三级战列舰之后动手,则胜券更大。

    目前在东南亚的红毛番主要是占据了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和占据了巴达维亚(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人,作为两大海上强国,他们的力量毋庸置疑,但是他们离得本土太远,所用船只几乎没有专业战舰,都是商船改造的炮舰,而东南府的战舰就是战舰。

    打起来的话,颜常武认为自己根本不怕。

    但是大陆争霸?

    颜常武有种无力感,他有点钱,但不多,投入大陆就象无底洞,目前他撑不起大战。

    他有战舰,将来还会不少,可是战舰不能上岸。

    他有大量的火枪兵,用来对付处于全盛时期的青军,那是力不从心!

    火枪还是太落后了,尽管他用了最好的燧发式火枪,但前膛装弹,对付呼啸而来的骑兵,想想都头痛。

    关键是对方战将如云,他们富有战斗经验,颜常武的火枪兵可没有经过大阵对抗,都是以船为单位进行作战,如果陆地作战,那是另外一个范畴了。

    至于影响大陆官场?

    颜常武苦笑地摇头,他是海盗贼头,人家对他客气,那是对他的钱客气,心里根本看他不起。

    他下定决心:

    对于大陆之事,适当介入,做到收支平衡。

    全力经营海上事业,尽快突破东南亚,争取三到五年搞定,十年内夺取澳大利亚!

    明朝还可撑上十几年,等搞定澳大利亚,那时东南府的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或许可以大陆争霸了。

    他叫道:“张守云!”

    “爷,有什么吩咐?”领侍卫内大臣张守云问道。

    “记下来,等回来之后,立即成立‘托儿所’和所有新生儿费用都由府里支出和加大医院投入,实现医保!还有,北方也得准备多收人!”

    “是!”

    需要的是人口,人口!

    尽管东南府不断地招人进来,但颜常武还是恨人口不够多,越多越好,把大陆的人都搬过来吧,反正北方战乱,死了也是白死。

    ……

    风帆船依海岸行船迅速,不几日,舰队到达天津卫。

    巡航舰都没有打开炮口,露天甲板炮也都包好,所有的炮都不展露出来,多达七条的夹板船本应很引人注目,但过来检查的天津卫哨船小军官根本看都不看一眼,听说是来自台湾卫的船只,即时放行!

    统统都打点好了,开玩笑,东南府的人手和钱财岂是白搭的,什么都要大龙头来做,要其他人做什么!

    天津卫极是繁荣,港口桅杆如林,船只如鲫,码头是货物集散地,随处可见货物装卸的场景,脚夫众多,船只往来,河面河岸遥相呼应,繁华十分。

    颜常武却有一种悲凉,一旦青军入关,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而且搞不好,就是他颜大少过来捣蛋,把港口给摧毁!

    两条商船带了些丝绸、茶叶还有朗姆酒、牛奶糖来,于是叫上脚夫装车运送一些去京城。

    些许小事,不用颜常武理会,他带了人马,往海神庙进香。

    北上途中颇多风险,夜航的水手们多次遇到狂风巨浪,每次都多亏海神前来相助才幸免于难,而海神,正是妈祖娘娘。

    因此,南来北往的渔户船家就在天津海河两岸建立庙宇,称为“天妃宫”,也就是东南府大力推崇的那位,因此颜常武非得进香不可。

    他带有唯物主义思想,然而这些年来,他对天妃娘娘的信仰十分虔诚,彻底地脱离了伪信徒的思想,信不信是一回事,他把她老人家当成了一种心灵的寄托,或者是思想的倾听者,好的说给她听,坏的也说给她听。

    建于1316年的坐落在大直沽的天妃宫称为“东庙”,建于1326年的坐落在小直沽的天妃宫称为“西庙”,有竹枝词为证:

    庙貌权舆泰定中,今年卜得顺帆风;

    三岔河口如云舶,都祷灵慈天妃宫。

    两座庙颜常武先后去了,最后到了西庙,正殿上天妃娘娘慈眉善目,仪态端祥,凤冠霞帔,颜常武上香祝曰:“愿民众平安,河海安靖!”

    机灵的庙祝,见到他们这一行人气宇不凡,当中的青年气场庞大,哪还不拿着功德簿上前请他施舍一二!

    “台湾颜常武,捐银百两!”张守云说道,他的部下立即送上早就准备好的银两。

    “台湾颜常武!”那庙祝念叨着,突地惊呼道:“金铜童子?!名不虚传啊!”

    原来颜常武的名声竟然传到了北方,倒也不是北方什么人都知晓他,但天妃宫的庙祝还是清楚的,盖因“分灵”仪式。

    妈祖的信仰有祖庙和分灵,祖庙位于泉州湄州,这天底下的妈祖娘娘都是从祖庙分灵出去,因此对于祖庙的神灵变动有所了解。

    这些年以来,随着颜常武强力崛起,加上他用钱喂饱了祖庙,硬生生地将他自己拨高成为半神半人的信仰。

    那个庙祝信息灵通,人又机灵,他收下银两,又请颜常武留下墨宝,以作记念。

    颜常武想想,他以前作过地图编辑,全国满世界到处跑,还真的来过这座西庙,这西庙有件意思的东西,就当是物归原主吧,否则历史变动,应该不会有的。

    “笔墨伺候!”

    众人一起看他写字,这些年来,在陈衷纪的压力下(你做老大的你的字应该象样点吧),颜常武的毛笔字有所进步,写出来的字比不过江户幕府的老德川(你连倭人都不如),但至少可以入目了。

    “补天娲神,行地母神,大哉乾,至哉坤,千古两般神女;治水禹圣,济川后圣,河之清,海之晏,九州一样圣功”

    此作本应为郑瑞麒所作,郑瑞麒字仁国,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嘉庆二十年(1819)进士,官内阁中书,直军机,旋出为九江知府,权广饶九南道兼九江关监督,改庆远知府,太平天国中以坚守庆远并乘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