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鸾归桐-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怪的还是那会正是盛夏天,臣女却只喜热饮,旁的什么都吃不下。”

第107章 相请() 
王皇后心疼女儿,即便自己眼瞎行事不便,但至多隔上一日仍是要亲自去看看的。

    女儿的痛苦,她都感同身受。

    她做梦都想要能治愈女儿的失眠症。

    王皇后光只听甄璇的病情,就知道那个将她治愈的女医者医术非凡。

    她期待的问道:“然后呢?”

    甄璇道:“臣女病了约有半月不止,臣女父母为臣女延请了真定城中的名医,没有一个人能治愈。

    臣女父亲着急起来,还向陛下求了御医来,这才终于把臣女治愈。”

    是吗?

    宫中还有这样厉害的御医?

    王皇后微微转过头去扬了扬脸。

    原碧知道,这是在问她是不是果有此事。

    原碧聪明伶俐,记性过人,略想了想便俯身答道:“殿下,承新公初到真定时确实向宫中求医过,当时去的是秦经义侍医。”

    秦经义?

    王皇后蹙起眉来,甄璇不是说要引荐一个女医者吗?

    况且这秦经义也治过嬿儿,可也没见起效啊?

    甄璇看出了王皇后心里的疑惑,忙道:“其实臣女生病两月前,就有人提醒了臣女要当心这病。

    只是,臣女没见识,不相信真有人能观病于微,便也没当回事。

    谁知道后来竟果真生了那病,臣女这才信服。”

    甄璇顿了顿,继续道:“臣女闻魏文王曾问扁鹊三兄弟孰最善为医,扁鹊答曰长兄最善。

    因扁鹊长兄可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

    臣女以为指出臣女隐忧的女医者,其医术堪比扁鹊长兄。”

    王皇后是宜春侯之女,自幼饱读诗书,当然知道这段典故。

    扁鹊并不叫扁鹊,而是姓秦,名缓,字越人。

    由于他的医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时人尊崇不已便用上古黄帝时神医扁鹊来代指他。

    秦越人有两个兄长,都善医,却始终声名不显。

    故魏文王好奇问之。

    以为是他长兄最高,次兄在后,他自己最差。

    秦越人因为长兄在病家病情发作前便防患之,次兄在病家初染病时便可药到病除。

    而秦越人所治病家都是病情已被拖到危重万分的,病家和家属只见到秦越人可治大病,所以秦越人声名最大,却不知秦越人的两个兄长尤胜一筹。

    这话王皇后只信一半,因为秦越人同样可以识病于微。

    秦越人初见齐桓侯田午时,便指出齐桓侯有疾在身。

    只是齐桓侯始终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

    当今天下最顶尖的医者只怕连给秦越人提鞋都不够格。

    甄璇却说有人能比肩扁鹊,王皇后不禁有些好笑。

    但倘若真如甄璇所说,那女医者真可观病于微,说不得真能治好嬿儿。

    甄璇瞧着王皇后露出迫不及待的期待之色,这才把郭圣通的身份说出来。

    她伏地请罪道:“若是寻常医者,臣女早带进宫中来。

    只是为臣女治病的是真定翁主的长女——郭圣通,臣女不敢以医者视之。

    今见皇后殿下夙夜为室主担忧,臣女想,翁主女公子学岐黄一道,也是希望能治病救人,于是终于忍不住举荐。”

    孔曼的眼皮不觉跳了跳,璇儿话里话外已经把郭圣通的退路堵死了。

    王皇后犹如在沙漠中顶着烈日苦行许久的人,哪怕只是远远见着绿洲也会竭力跑去。

    哪怕那是海市蜃楼,终究也代表着希望。

    王皇后是只要有一点治愈室主的可能,就必定要试一试的。

    何况,璇儿还抬出了医德来。

    谁人不知,王皇后最重品性。

    医者虽是贱业,但如璇儿所说既学之,便必得有医德。

    见死不救,不是医者所为。

    璇儿何时变成这样了?

    就因为嫁给真定王太子的是郭圣通吗?

    命里无缘,何苦强求?

    孔曼一直以为自己把女儿教的很好,却不知从何时开始女儿已经悄然改变了。

    她不再是小时候那个连飞虫都不忍踩死的璇儿了。

    这般步步为营,眦睚必报的样子倒像是她父亲。

    可是,孔曼又能怎么办呢?

    璇儿终究才是她女儿。

    她沉默了下来,先前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听说是真定翁主的长女,王皇后微楞了下。

    这究竟不能如寻常医者般呼来唤去的,不过回头让邑城去请一清也就是了。

    王皇后明知不一定奏效,这些年希望落空也不是一回两回,但心底那簇小火苗却还是越燃越旺。

    甄璇见状,知趣地和母亲起身告退。

    母亲一路没有说话,甄璇也不以为意。

    她此刻满心都沉浸在已经成功的兴奋中。

    她由着宫人为她披上锦裘,徐徐走在金玉石砖上。

    她的目光有那么一瞬间停在廊下粲然开放的山茶花上。

    丹霞皱月雕红玉,香雾凝春剪绛绡。

    正月末四下里还是冰天雪地,但因着宫中暖气充盈,茶花已经开了。

    这是松阳红,是一种极其名贵的茶花。

    松阳红茶花朵硕大,花瓣足有百多枚,覆瓦状六角形排列或轮状盘旋形排列。

    此花从绽放到凋谢,花瓣均挺拔昂扬,绝无后翻及明显褪色,更不会有枯花挂枝。

    陛下爱此品性,特摆于王皇后宫中,以此来象征王皇后的地位超然。

    甄璇收回目光,继续由宫人往出走。

    金戺玉阶,彤庭辉辉。

    未央宫作为大朝正殿,周回足有二十八里,气象魏然。

    椒房殿作为皇后居所经百年的修缮扩建后,更是壮丽非常,几如神仙宫殿。

    而她,将来也会入主未央吗?

    甄璇很是期待。

    她返家后,便叫人看住郭府,有什么情况便来回她。

    结果还没到申时,家人子便回说邑城郡主王霁拜访郭府。

    甄璇喜不自胜,这必定是受皇后之命来请郭圣通进宫的。

    邑城郡主是皇后的嫡亲孙女,乃皇后第三子新迁王所出。

    王皇后也算给尽了郭圣通面子,她识相的话最好还是乖乖跟着邑城郡主进宫。

    治不好王皇后也不见得会把她怎么样,但要扫了皇后面子就是郭圣通母亲也担待不起。

    甄璇在屋中来回踱步,时不时向外张望着。

    她非常期待结果。

    她想,郭圣通说不得还真就不敢去。

    谁知还不到申时三刻,家人子就回说郭圣通随着邑城郡主进宫了,他亲眼瞧着的,绝不会错。

第108章 漠然() 
这么快——

    纵是甄璇盼着郭圣通去,也没有想到她会去的这么爽快。

    看起来只怕邑城郡主还只把来意说明,都没有多劝,郭圣通就应下了。

    她是傻吗?

    还真当自己医术举世无双了?

    不过也正顺了甄璇的心意,这可没人逼郭圣通,是她自己主动去的。

    甄璇捧着手炉缓缓坐下,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现在,她只用看郭圣通的笑话了。

    *****

    真定王宫虽恢弘壮丽,但比之汉宫到底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进宫时约莫还只是申时末,现在夜色已经暗的深沉,只怕已经是酉时末了。

    足足一个时辰,都还到未央宫。

    一叶知秋,可以想见汉宫之大只怕是许多人穷极想象也想不到的。

    郭圣通坐在平稳的马车中,支开车窗向外望去。

    浑身披挂面容威严的兵士五步一哨,看得人心头莫名发憷。

    柳絮般的雪花从黑沉沉的苍穹上轻轻落下,清寒的空气隐隐还带着红梅香气。

    原来,这就是汉宫吗?

    今天她正在家中枯坐,心中翻来覆去地想着刘秀就是神秘男子的事。

    正烦心时,邑城郡主突然来访,又指名道姓地要见她。

    郭圣通和母亲都吓了一跳,待听说是有人向王皇后举荐了郭圣通治室主的失眠,郭圣通未有多想便应了。

    谁举荐她,又为什么举荐她,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郭圣通早想去看看室主,只是没有机会。

    那是一个真正被权利争斗耽误了一生的可怜女子。

    郭圣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治好室主,但她想试一试。

    马车到未央宫门前后便停住了,郭圣通下了车同邑城郡主一起往里走。

    邑城郡主性子和善,一路上话虽不多,却一直在劝她不要紧张。

    “你便是治不好也无妨的,皇祖母不会怪罪你的。”

    郭圣通看着邑城郡主,总是想起她的堂姐金城郡主王妨来。

    金城郡主是天子长子的长女,如若现在还活着,她便是皇家身份最贵重的女孩子。

    天子四子已经死了两子,邑城郡主的父亲是第三子新迁王,因身有残疾而不被立为储君。

    或许邑城郡主自己都觉得可惜,但郭圣通有非常强烈的预感,如今的太子也会像他的兄长们一样不得善终。

    他们四兄弟得以善终的只有新迁王。

    不知这是不是也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郭圣通心中多了几分沉重。

    她跟着邑城郡主在椒房殿正殿中见到了王皇后。

    郭圣通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瞎子,她怕自己出于好奇冒犯了王皇后,便始终微垂着眼帘,不直视之。

    王皇后果如邑城郡主所说和气的很,并没有为难她,只说请她尽量试一试。

    郭圣通应是。

    这是她进来后说的第一句话。

    王皇后听她声音娇嫩,有些疑惑,问她道:“孩子,你今年多大了?”

    “十一。”郭圣通答道。

    王皇后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只摆摆手叫邑城郡主带她去承明宫。

    郭圣通知道王皇后是因为她年龄小而有些失望了。

    她不以为意,并没有放在心上。

    她恭敬道了句是后便跟着邑城郡主转身回去。

    其实,王皇后现在已经不姓王了,而是姓宜春。

    同姓不婚,建兴帝登基后以王皇后父亲宜春侯的侯邑为宜春氏。

    其实,这纯粹就是多此一举。

    帝后彼时成婚多年,儿女都已经五个,现在才想起规避同姓不婚是不是太迟了?

    而且,又有谁敢指摘已经站到万人之上的建兴帝呢?

    是以,私下里众人还是唤皇后为王皇后。

    说来也可笑,建兴帝做得出篡位、杀子这样的事,明面上却比谁都在乎礼义廉耻那块遮羞布。

    郭圣通踏进承明宫时,忍不住想室主是不是也是看透了她父亲的虚伪才会这般痛苦?

    导致失眠的原因多的很,有可能是受病家其他病症影响,如甄璇当时因无根火上浮烦渴使其不得安睡;有可能是肝郁化火;有可能是痰热内扰;有可能是阴虚火旺;还有可能是心脾两虚;也有可能是心胆气虚等等不一而足。

    照理说郭圣通应该在见到室主详细把脉后心中才有分寸,但她想到室主的经历,有七八分把握室主的失眠是情志不谐导致的阴阳失调。

    很快便到了室主的寝殿外,早有宫人迎上前来。

    邑城郡主道:“这是真定翁主的女公子,受皇祖母所托前来为姑姑看病。”

    侍女俯身行了一礼,“室主正在小憩,容婢子前去通传一下。”

    邑城郡主点头,姑姑不欲见人的时候都推说在休息,但这是皇祖母带来的人,姑姑应该会见。

    果然没一会,那侍女出来请她们进去。

    室主的寝殿内布置的很华丽,只是那华丽中透着庄严肃穆,倒有些像年长之人所居。

    郭圣通心中纳闷,室主如今至多也就二十四五,正是花信年华,怎么会喜欢这样的布置?

    但转念想到室主的失眠症,郭圣通立时便明白过来,心中唯有一声长叹。

    孝平皇帝薨势后,王莽立孝宣帝玄孙刘婴为太子,号为孺子,尊室主为皇太后。

    后孺子禅位于王莽,王莽先改称室主为改称定安公太后,后才改为如今的黄室室主。

    而在室主心里,她还是汉室的皇太后。

    她在无声地反抗着父亲,坚持着自己。

    侍女引着郭圣通和邑城郡主到里殿后便自行退下。

    郭圣通和邑城郡主各自同室主见礼。

    “起——”

    听得这声唤起后,郭圣通方才跪坐到下首的坐席上。

    她有些奇怪,怎么是宫人唤起?

    不过见邑城郡主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郭圣通也只得把不解压在心底。

    邑城郡主和室主道明来意后,便叫郭圣通上前把脉。

    室主从头到尾不发一言,一副对外界漠不关心的样子。

    郭圣通甚至觉得,室主完全不想搭理她们,之所以没有赶她们出去是因为懒得赶。

    室主瘦的可怕,已然到了瘦骨嶙峋的地步。

    加之她日日待在室内,未曾见什么阳光,白皙非常。

    郭圣通初看清室主的一刻微微有些心惊,不过转瞬便恢复如常。

    她起身坐到室主身前为她把脉。

    未几时,她缓缓收回手。

    室主舌淡脉细弦,是因心胆气虚所致的失眠。

    殿内并无左右侍奉之人,邑城郡主也不知何时退了出去,只有她和室主,静的叫人莫名心慌。

    郭圣通问室主道:“室主是不是噩梦缠身,对声音和光影都极为敏感?”

第109章 熟悉() 
室主半躺在榻上,目光似乎黏在帐子底上,对郭圣通的问话一点反应都没有。

    她的情绪极其低落,就像完全陷落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

    郭圣通大胆试探道:“您是不是常恍惚得见神异?”

    室主听了这话,终于有了些反应,她偏过头来,目光像冷冰冰的刀子,“出去。”

    郭圣通没有生气,转身退了出去。

    她心中对室主的病根已经有了定论,只是还需要最后确定。

    一到外间,等候的邑城郡主便解释道:“姑姑近来脾气古怪,不喜欢治病的时候还有别人在场。”

    郭圣通点头,表示了然。

    邑城郡主又问道:“姑姑的病如何?”

    郭圣通道:“可治。”

    邑城郡主面露讶然,她不知道郭圣通是真有把握还是盲目自信。

    姑姑病了几年,没有一个医者来了之后能说出这样肯定的话来。

    她站起身,想提点郭圣通一二。

    话说太满,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郭圣通目光中满含着轻松之色,仿佛这真就是一个小病,没有什么好害怕担忧的。

    邑城郡主忍不住想,难道她真有办法不成?

    就在邑城郡主怔仲的瞬间,郭圣通已经唤过宫人:“把室主吃过的药方子都拿来我瞧瞧。”

    往常来的医者们时常也会这般要求,宫人很快就找出了室主吃过的全部药方子。

    郭圣通数了数,一共是四十二张药方子,全都写在赫蹄纸上。

    简牍笨重,丝帛珍贵。

    赫蹄纸是用丝绵所制,比简牍轻薄方便,又比丝帛易得,正适合书写。

    郭圣通摸着柔软光滑的赫蹄纸,霍然想起母亲曾说起的曹宫来。

    成帝懦弱又狠毒,为了赵合德竟生生逼死为他生育皇子的曹宫。

    成帝写给曹宫的绝命书就是用赫蹄纸所写,信中成帝温柔地唤曹宫的小名“伟能”,嘱咐曹宫努力饮下随书信带去的毒药。

    成帝已去,飞燕合德亦化作了白骨。

    只有这赫蹄纸还在,深宫内院的血泪也还没有断绝,室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郭圣通叹了口气,回过神来,仔细翻阅起药方子来。

    这几十张药方子,有养血安神的,有疏肝解郁的,有健脾和胃的,有清热泻火的,有活血化瘀的……

    很显然,看出室主的失眠是因为心胆气虚的不在少数,为此开出的方子有镇惊安神的,有养血清热的,也有养肝宁心的,都很是对症。

    郭圣通来开方子也左不过是这些了。

    但这些都试过了,室主的病还是没有好起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要么是室主根本没有吃药,要么就是室主忧郁在心,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外界药物的治疗速度跟不上失眠加剧的速度。

    王皇后日夜悬心室主的病,时时问询,室主没有可能不吃药。

    那便是后者了。

    这也是郭圣通的结论。

    虽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但药物的帮助还是必须的。

    郭圣通吩咐宫人准备纸笔,她要开药方子。

    邑城郡主见她这般胸有成竹的样子,便把话咽了回去。

    少顷,药方子写就,郭圣通递给宫人。

    宫人接过后,并没有立时就去抓药,而是转身去了中殿。

    邑城郡主解释道:“太医令和太医正都在中殿。”

    郭圣通面露了然。

    只怕宫外医者所开的药方子,都要经过宫中御医们的商榷方可施用。

    她缓缓跪坐下来,立时就有宫人奉上热茶来。

    郭圣通轻抿了口茶,望向邑城郡主,“若是药方子可用,还要请郡主再帮我一个忙。”

    邑城郡主目露疑惑,药方子如能用,煎药给姑姑服用就是,还要她帮什么忙?

    郭圣通笑道:“我还要再去求见一回皇后,请得皇后同意。”

    邑城郡主本想说有御医们同意即可,但转念一想兴许郭圣通就是为了保险,才要求得皇祖母的首肯。

    左右也不是什么难事,当下便点头应了。

    …………

    中殿中,太医令和太医正奉召而来。

    都说同行是冤家,为了不有所偏颇,他们并不知道今次的医者是谁。

    太医令看罢药方子递给太医正。

    太医正接过细看:

    白术,补脾益胃的。

    当归,甘温补五脏。

    白茯苓,渗湿健脾。

    远志,安神益智。

    木香,散滞气,调诸气。

    炙甘草,散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黄芪佐人参,可健脾补肺。

    五味子、柏子仁,养心安神。

    方子虽好,只是——

    太医正在心中反复琢磨后,抬起头来。

    太医令问道:“以为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