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关键的是,姜维那后半段话,不禁引起了关银屏的好奇心,便问道:“我瞧你那一身的枪法,也不是泛泛之辈,但不知是何方高人所授?”

姜维就等着关银屏这般问呢,当下便轻声一叹,“实不瞒小姐,维无小姐这般福缘,这点粗陋的枪法,只是维自学自练而成,实让小姐见笑了。”

姜维这话倒也基本不假,不过要说没有老师教授的话,那倒是有点吹牛了。老师是有的,不过也都是些平庸之辈,跟赵云这等高手对阵,估计也就是“一合斩于马下”之辈,只是姜维于使枪之道,确有几分超乎常人的天赋,故而在庸师的教授之下,竟然也练成了一身不俗的枪枝。

姜维这是在拐着弯的炫耀自己的优秀一面呢。

姜维的作法还是很明智的,这就像是雄性鸟类在向雌性求偶之时,不是炫耀自己羽毛漂亮鲜艳,就是炫耀歌儿唱的好听,姜维展示自己武艺上的天赋情同此理。

关银屏听过,不由得对这个年轻人便有些刮目相看,心想:‘怪不得他年纪轻轻就有这等武艺,原来也是天赋不凡,倒与那个邓艾有几分相像。’

于是,她便夸赞道:“看来你确有几分学武的天赋,将来若能勤加努力,前途只怕是不可估量。”

关银屏竟然开口夸赞自己了,姜维心中那个乐啊,但表面上却极力的表现出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笑道:“小姐过奖,维实不敢当啊。若是以后有机会,维还想向小姐切磋讨教一番,不知小姐是否愿意赐教。”

姜维这是想创造更多单独相处的机会,不过,关银屏的神经线可没那么细,自然觉察不出姜维本意,便想也没想的答道:“当然可以了,反正战事结束,我也有得是时间。只是不知你要在襄阳逗留多久。”

姜维心中欣喜过望,忙道:“先生说了,他多半要等着桂阳郡交割完毕,荆州的战事彻底了结之后才会回关中,还得一些时日。”

关银屏点了点头,“这样啊,那到襄阳之后,若是闲暇之时,你便来找我就是了。”

姜维的如意算盘“得逞”,心里那个美啊,忽然间想起了什么,便忙从怀中取出一物,递到了关银屏眼前,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是我从建业带回来的,送给小姐,希望小姐能喜欢。”

姜维手上拿着的是一根作工精美的银簪,一看便知是上等的货色,价格颇不便宜。

关银屏一怔,问道:“你好端端的,为什么要送我这个?”

关银屏问得直愣愣的,仿佛根本没有体会到姜维的小小用心,这让他一时间有点尴尬,好在他脑子转了的快,顿了那么一下,忙是编了一个借口:“这个嘛……上次在新野之时,多亏小姐出手相助,现下小姐又答应陪维切磋武艺,维无以为报,这个就算是维的一点小小心意,聊表谢意吧。”

姜维这个理由倒也编得不离谱,何况他眼光极好,挑得那支银簪是个女孩都会爱不释手,关银屏自也不例外。

于是,在听过姜维的解释后,关银屏便大大方方的收下了他的礼物,笑道:“那好吧,我就收下了,谢了。”

姜维又道:“小姐不试一下合适么?”

关银屏便将那银簪往发结上扎,只是这时手里又没有镜子,她也看不到自己插这银簪是如何模样,便问姜维:“我看不到,你看这样插好看吗?”

“这个……还应该往后边一点。”

“那这样呢,可以了吗?”

关银屏摆弄了几下,姜维总看着不合适,索性道:“若是小姐不介意,我来帮小姐插吧。”

关银屏也是在军中呆习惯了,没那么多寻常闺秀的拘束,况且他们都是少年儿郎,生性本来就要开放一些。

“好吧。”关银屏很痛快的应了一声,将那银簪拔下递还给了姜维,自个儿将头偏向了一边。

姜维便驱马靠近了一些,探出手来,小心翼翼的为关银屏插好了发簪,一不小心还瞅见了那发丝下雪白的脖颈,心中不由一动,暗自咽了口唾沫。

关银屏直起了身子,笑对着他,头两边动了动,问道:“这下是不是好看多了?”

姜维赶紧从悸动中收回神来,笑赞道:“这个银簪,正配得上小姐这般花容月貌呢,简直就是完美之极。”

关银屏听着格格一笑,嘴角边的小酒窝深陷下去,颇有一番动人的姿容,一时间只将姜维瞧得有点痴怔。

那两个少年人的举动,方绍是看在眼里,不由得想起了当年自己刚来这个时代,年少青春之季,这一转眼儿子都可以打酱油了,果真是时间飞逝啊。

来到码头,上船之后,姜维便不得不跟关银屏分开,两船相隔着十几米远,姜维尚在立在船头,巴巴的望着另一条船上的关银屏,一副心魂被勾走的样子,全然没觉察到方绍何时已站在他的身边。

“咳咳,是不是喜欢上人家关三小姐啦?”方绍突然笑眯眯的问道。

姜维吓了一跳,回头瞧见方绍时,颇是不好意思,忽然间又振作精神,言辞恳切的说道:“不瞒先生,维对这关三小姐确实是一见倾心,先生与关家一向交好,不知可否作媒,替维求下这门亲事呢,维定然感激不尽。”

姜维果然也是刚果胆大之人,这才刚认识人家姑娘几天,就敢求亲了。

不过,男儿就当如此。

方绍心里还是挺欣赏他的这份勇气的,不过却叹道:“伯约啊,不是先生我不想替你开这个口。你要知道,那可是关三小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关将军的女儿呀,光凭着先生我的这点面子,只怕还不够说服力。”

方绍其实知道,关羽这个宝贝女儿,之所以留到现在不嫁,其实是等着嫁给汉中王的王世子呢。

无论是刘禅还是刘泰,再过几年都将进入可以婚配的年龄,而关银屏的年纪也仅比刘备这俩儿子大个四五岁,年龄上相差不大,并不妨碍成婚。

而作为刘备集团的第二号人物,无论是出于兄弟感情,还是恐固自己的地位,关羽想与刘备这大哥结成儿女亲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亲戚关系,那也是一个政治人物合情合理的想法。

曾经的历史中,关羽断然拒绝了孙权的求亲,恐怕也是准备把女儿留给刘禅的,而事实证明,后来的刘禅即是娶了张飞之女做皇后,那么,如果没有荆州毁败的话,做皇后的多半便将是关羽的女儿了。

不过,方绍之所以没反对姜维去追求关银屏,其实就是因为他并不想让关羽的“图谋”得逞。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一十七章 说客

汉中王年近六十,自前几年陇西之战时染了一场风寒,身体就在慢慢的变差,反观关羽,看起来却是年富力强,一点精力衰退的迹象都没有。

将来若是汉中王去了,而关银屏就成了王世子妃,将来再晋升一级成为皇后,那么关羽就成了国丈。

而这位国丈跟以往靠着裙带关系爬上来的普通外戚截然不同,其本身就是整个集团的第二号人物,而且还手握着军权,一旦汉中王去了,那么关羽无论在军事还是政治上,却将成为一手遮天势的人物。

显然,国家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权力大到可以危及皇权的权臣,对于国家的稳定是颇为不利的。

即使关羽忠心无二,一心想要扶持幼主,但要知道,关羽的性情向来是轻士大夫的,如果让他掌握了国之大权,只怕他根本无法与满朝的士人集团和睦相处,内部的纷争必然将无法避免。

显然,这更是方绍不愿看到的。

如今既是姜维仰慕关银屏,方绍于情于理当然也就有成人之美。

姜维听明白了方绍的意思,虽然自己出自于天水大姓,也算是一方的豪强,但陇西地处偏僻,姜姓在本土还算有点威望,但若放眼天下,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名门望族,光凭门第来讲,岂是配得起人家美髯公之女。

再则,自己一个初生牛犊,功业未建,声名不显,其实仔细算起来,除了一身的自信与天赋之外,根本没什么资本求得这门婚事。

这般一想,姜维便显得有些灰心丧气了。

这时,方绍却又笑着宽慰道:“伯约,你也不必灰心,你尚年轻,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将来只消为国立功,声名远扬之时,到时先生我再开这个口,何愁关将军不答应呢。”

方绍这么一打气,姜维顿时又倍受鼓舞,慨然道:“那就请先生多多教导,多帮维争取些建功立业的机会,维必不负先生的期望。”

方绍哈哈一笑,抚其肩道:“伯约呀,不要心急,关中已得,大王兵进中原,全取天下只是早晚的事,到时候,有你一显身手的机会。”

姜维的神色一时振奋起来,一副跃跃欲试之状。

他二人又闲聊了一番,船行靠岸,便径往襄阳而去。

当初襄阳未得之时,关羽原本就遥领襄阳太守之职,后来襄樊之战,襄阳收复之后,关羽就将自己的军府迁往了襄阳城,原本刘表所居的州牧府。

待后来关羽被升为前将军,获得了开府的权力之后,关羽便又将他的州牧府扩建了一倍,改为了自己的前将军府,这一座军府,可以说是整个荆州首屈一指的豪门府院。

张辽便被关羽安排住进了自己的前将军府中,并送给了他十几个美人服伺起居,以最高规格来供养他的这位故友知己。

与此同时,张仲景也应邀给张辽治疗臂伤,此人果然不愧为神医的名号,别人看似无药可医的伤病,在他这里用了诸般奇妙手段之后,张辽的那条残臂竟是渐渐有了起色。半月之后,那条原本虚弱无力,用不上半点劲的手臂,便已能做一些拿筷子等简单的动作了。

这日,方绍又带着一堆厚礼,来前将军府看望养病中的张辽。

“中正,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何必每次都带这么多东西,你也太客气了。”张辽的口气含着显而易见的感激。

对于这个当世名将,合肥之役后,本来以为名将张辽重此消失于世,却不想到,老天有眼,将方绍这个福星送到了自己眼前,而今自己手臂之伤恢复又望,重新恢复当年的那个武艺绝伦的张辽不再是奢望,浴火重生的他,如何能不对方绍这个恩人心怀感激。

方绍呵呵一笑:“这也算不得什么礼物,只当是我对文远你的一点补偿了。”

张辽一怔,不解道:“中正你有恩于我,我当报答你才是,怎么还要你补偿我呢。”

方绍的意思只有他一人知道,当然是为合肥之战,自己给孙权出的那条密计,导致张辽面容被毁,又遭受这等苦痛而感到一丝歉意。

当然,方绍打死也不会吐露真相,遂是编谎道:“我原本答应出了巢湖就放文远走,最后却把你‘诓骗’到了荆州,我这心里过意不去着呢,所以才要补偿你呀。”

张辽当然听得出,方绍此言有开玩笑的意思,便是哈哈一笑,“想不到堂堂鬼谋,还这般风趣,有意思,你真是个有意思的人啊。”

方绍亦是一笑,接着话题一转,说道:“有张神医在,料想文远你的臂伤不久就可以治愈,这也不枉我对你当初的承诺了。但不知文远伤好之后,却有何打算呢?”

张辽兴叹道:“辽原本已是一个废人,如今却意外的又能恢复正常,心中已是十分知足,将来嘛,多半仍是做一个渔夫,与我那班兄弟隐于山湖之间,过些寻常人的日子。”

方绍却是嘿了一声,不以为然道:“方今天下,依旧是群雄割据,天下一日不归于一统,这战争与杀戮就一日不会停止,诺大一个天下,只怕难觅一处可以让文远你偷得安闲的隐居之处呀。”

张辽猜到了方绍的几分来意,却是笑而不言,故作不知。

方绍见他意欲回避,便进一步道:“文远乃当世名将,身负左右天下局势之才,大丈夫生当轰轰烈烈,方不负此生,难道文远你真的甘心,一身的才华,就此埋没的乡野之间么?”

这时,张辽不禁哈哈一笑,“原来中正你此番前来是想做说客。”

方绍替张辽倒了一杯茶,笑道:“文远你说得不错,我其实就是来做说客的,不过,难道我这说客说得话,文远你觉得一点道理都没有吗?”

张辽沉眉思索了片刻,叹道:“云长和你的一番好意,我自是清楚。只是我先前也说过了,我对魏王,乃是为臣之忠,对云长,乃是兄弟之义。忠义忠义,忠总归是在义之前,想当初云长弃官悬印,千里寻归故主,不就是为了一个忠字么,而如今,莫非云长却反倒非要逼我背弃为臣之忠吗?”

‘就知道你会扯上这个忠字,我等得就是你这番话呢。’

对于张辽之词,方绍是早有准备,随即道:“既是文远你提到了‘忠’,那恕绍说几句得罪的话,既然文远如此看重‘忠’,那当初为何却又要背弃吕布,归顺于曹公呢?”

张辽并未感到不自在,很坦荡的答道:“辽追随吕将军,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都不曾背叛,辽自问对吕将军已是尽了为臣的忠心。”

方绍轻咳了一声,接着道:“文远说得好,那么,逍遥津一战,文远你身陷重围,一直战斗到身体残废,仅得身免都不曾投降于东吴,那我倒要问一句,文远你此举,算不算已是对曹公尽了为臣的忠心本份呢?”

张辽怎么能辩得过方绍呢,他第一句话开口之时,方绍就想好了下面十句的套词,这时便被方绍问得有点语滞,怔了片刻才道:“这个……算是吧。”

方绍马上又道:“那好,既然为臣之忠已经尽到了,那现在又为何不能为兄弟尽几分义呢。”

拐了半天,又拐了回来,张辽正色道:“就算我对曹公尽到忠心本份,但若让我反过来针对他,我却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张辽这一番话,看起来仍然慷慨决然,但其实已经暗中打开了后门,就等着方绍爆他的菊了。

于是方绍便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还有点得意。

张辽一愣,不悦道:“不知中正有什么好笑的。”

方绍收敛了笑容,问道:“诚如文远此言,那么是不是说,只要不让你去针对曹公就可以了。”

“当然,只要能不针对曹公,我愿为云长赴汤蹈火,以尽兄弟之义。”张辽依旧回答的很干脆。

方绍点了点头,“既是如此,那就没什么疑问了。文远你尽可归顺汉中王便是,关将军和我可替汉中王做保,终你一生不会令你去打曹公,如此的话,那你的归顺便再无障碍了吧。”

张辽不解道:“如果是这样,那汉中王要我又有何用?”

方绍诡秘一笑,“当然有用了,文远你在合肥与东吴对垒多年,也算是经验老道了,将来汉中王伐灭东吴之时,不正是用得到你的时候了么。”

方绍突然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张辽不由得大吃一惊,惊道:“刘孙之间不是联盟么,莫非汉中王竟有伐吴之心?”

方绍冷哼了一声,不屑道:“孙氏意图割据自立久矣,此乃世人皆知之事,而汉中王自赤壁之时与其联盟,一直都只是权宜之举。其实,任何阻碍汉中王兴复汉室,恢复一统之辈,都将是我们的敌人,包括东吴在内,即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一定会是。这一点,以文远的见识,应该不会看不出来吧。”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一十八章 兄弟俩

加了个班刚回来,这章晚了一点,兄弟们久等了。

—————

方绍将汉中王的真实意图透露给了张辽。

其实嘛,这也不算透露了,稍有点判断力的人,都知道刘备、孙权、曹操这三位当世之雄,最高的目标都是吞掉对方,一统天下。

所谓孙刘联盟,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因利益结合而已,当年荆州之战时,不是说翻脸就翻脸了么,后来曹操南攻江东之时,两家不是也说和好就和好,再到现在,本来说好了要两路同时出兵,结果东吴这边,偏偏得从盟友这里讨得好处才肯出兵。

种种的事实都表明,所谓刘孙联盟,实是貌和神离。

这一点,张辽岂又不知。

张辽一时间沉默了,从他的眼神之中,方绍看出他是有几分心动了,于是便进一步道:“文远遭此劫难,蒙受这般耻辱,皆拜东吴所赐,难道文远你就不想有朝一日,扫灭东吴,复仇雪耻,为那死去的八百个弟兄报仇吗?”

张辽的身形一震,目光中,渐渐的涌现出愤恨之色,方绍的话,显然是勾起了他内心那段惨痛的回忆。

脑海中,恍惚间浮现出当日那惨烈的情形,自己眼睁睁的看着手下的弟兄,一个个死在烈火之中,看着他们为保护自己,舍身去封堵吴人的箭矢,自己却无能为力。

那个时候,他真恨不得将孙权碎尸万段,只可恨身体伤残,心灰意冷,此等仇恨,却只能隐藏在心底深处。

此刻,方绍的话,令他看到了复仇的希望,而内心中,那种与生与来的战斗之火,也渐渐的燃烧起来。

张辽忽然间又有想重归战场,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冲动。

沉吟许久,他默默道:“如果我归顺汉中王,是否果真如中正你保证的那样,汉中王不会使我去攻打曹公,只用我将来去对付孙吴。”

张辽此言一出,便算是答应了一半,方绍心中暗喜,忙是正色道:“汉中王对文远你也是素来敬重,这一点想必文远也很清楚,他又如何会体会不到文远你的苦衷呢,你只管放心便是了。”

“这个,容我再考虑考虑吧。”

张辽还是没有即刻做出决定,但方绍知道,张辽其实内心里已经有了决断,只是他尚需要时间来为自己的归顺做一个铺垫,俗话就是要有够长的梯子,让他可是下得从容一点。

方绍便是呵呵一笑,“这毕竟是件大事,文远你尽管考虑便是,不急不急,现在将你的臂伤治好才是最重要的。”

………………

方绍在襄阳一呆就是近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天下的形势也是在不断的变化。

正如方绍所料,东吴的攻坚能力就与那扶不上墙的烂泥一样不堪,十五大军围攻寿春城近一个月,依然是徒劳无功。

而在听闻曹操弃却关中,回师中原之后,孙权不得不被迫选择了撤兵回合肥。当然,孙权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除了从荆州这里拿到了一个桂阳郡,在从寿春回师之前,还从富庶的两淮地带虏去了近两万户的人口,虽没攻下寿春,但也算是有小小的补偿。

当然,与汉中王刘备相比,孙权的那点小补偿简直微不足道。

建安二十二年春,汉中王全据了整个关中,雍凉二州尽为所有,也就是说,汉中王现在是名符其实的四州之主了。

在曹操撤兵后不久,刘备便将他的王府和大司马府,从汉中那个山沟沟移到了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