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春-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起,莱菔子(萝卜,意即空心大佬官),呸呸呸……”

旁边些,包伊曼贝荷瑞微笑,她们从欧罗巴一路被转卖到大明朝,如今的日子已经是不可想象的天堂一般,主子年轻优秀脾气好,简直无可挑剔,像是这位六宝儿小姐,若把她放到欧罗巴去过上几天,便会知道,在这大明朝,是多么的幸福,每一天,都如天堂一般。

诸位公主的到来,一路上全是火铳兵护卫在旁,先是下船的时候被传是九州宣慰司的土司公主,这九州宣慰司如今名头正噪,海外番邦,又主动来投,关键是又打败了小吕宋,民间自然侧目,可是百姓们却不知道,所谓九州宣慰司,起码有一半的中高层武将是原本大明浙江宁波卫的卫所出身,当然,也没人会对他们解释。

等誾千代、阿市、茶茶、毛利兰一个个下了船,坐进了马车,那华丽的十二单唐衣顿时叫苏州百姓大开眼界,苏州府固然富甲天下,可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异国情调总是格外的受欢迎的,有那学识满腹的读书人忍不住说,不过前朝风物罢了,依然架不住市井百姓的热情,真有万人空巷之感。

等诸位公主到了拙政园门口,市井百姓们太热情太兴奋,居然连门都给堵得水泄不通,虽说不是故意的,可一时半会儿,却是转圜不开,街外面依然有人往里头挤,就要一睹九州宣慰司公主。

护卫在诸位公主身边的是忍军头目右兵卫菊人,自然,到了大明后,这家伙就正式改姓归宗,变成了刘菊人,如今也领了个锦衣卫百户的衔,瞧见这等气势,当真有些怯场,他以前毕竟是干忍者的,如今的身份一换,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了,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候心中就抱怨,那个孙应龙孙大人怎么刚到苏州就说有机密要事,一下便跑没影儿了,难不成,还有什么事情比护送诸位公主们更机密的么!

这时候,乖官已经迎了出来,扶桑可没这样的待遇,说自家男人还能跑大门口来接的,事实上,大明朝也不多见这等事情,或许那位'潘驴邓小闲'的西门庆大官人肯拉下脸面来干这事儿。

诸位公主们忍不住就湿润了眼眶了,为首的立花誾千代顿时带着一堆公主盈盈跪倒,双掌按地,把脑门深深地按在了手背上,“臣妾等……拜见殿下。”连年纪最小的小督都严格按照自小接受的教育拜倒在地。

一堆美人儿跪倒在青石板铺就的地面上,华丽且硕大的丝绸衣裳一层层一叠叠就顺着身躯跪倒而铺散在地面上,这些公主,头发最短的也要长及腰臀处,有一位年纪看起来正如熟透了的春桃一般的女子,长发如云,居然一直拖到脚跟还不止,后面必须有侍女来捧着长发,这时候一跪,长发纷纷从肩头滑落,一个便还罢了,这么多,真有震撼人心、惊魂夺魄之感……这事儿,气场实在太强大了,顿时让周围围观的百姓们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誾千代姐姐……”乖官拎着袍脚快步过去,周围锦衣卫赶紧把绣春刀连鞘横在胸前,阻止那人群如浪头一般涌过来。

到了跟前,乖官正要伸手过去拽起誾千代,突然就发现,有个女子在后面些,居然没跪,就那么盈盈然站着,当即愕然。

那穿着华丽十二单唐衣的女子明眸善睐,伸出白皙如葱管的手指掩嘴轻笑,一笑之下,眼睛顿时弯成了月牙儿,“大都督,妾身……可不是诸位公主,妾身尚宫局司记司司记,名儿么,却是不方便说的。”说着,就是一阵娇笑。

乖官心一沉,女官?

他忍不住就把最近的事情细细在脑海中一盘桓,顿时冷笑,怪不得张鲸张督公那么胆大就明目张胆跟我斗了起来,原来,背后有太后撑腰子了。

第273章 倒打一耙

表面上不露声色,乖官握着誾千代的手把她牵起来,微一犹豫,又去伸手拉了小督,受到大明朝才子佳人书毒害甚深的浅井小初瞧着他手在自己跟前一闪而过,只觉得胸中剧痛,似乎连呼吸都剧烈地疼痛着,忍不住就狠狠看了一眼自己身边的妹妹浅井小督,可随即又觉得自己如此敌视妹妹,未免太也说不过去,思来想去,终究觉得最可恨还是眼前这个人,可是,瞧着他,哪里又恨得起来。

一时间,她的心宛如从水池里捞上来的抹布一般,湿漉漉的,并且抽疼抽疼,撅着她那圆润的嘴唇,心中无声地呐喊着:难道,你忘了金崎温泉的小初了么,你杀了前田宗兵卫庆次,那时候,我在温泉中看着你,如痴如醉……小初的心里头泛着酸水儿,翻来倒去,喃喃着一些男人读上两遍都会酸倒的文字。

小督额头盖着娃娃头,可后面的长发也要垂到腰臀以下,这时候被哥哥伸手拽起来,她也晓得有些害羞,两颊顿时染上了一层酡红来,一只手被乖官拽着手指,另外一只手便用三根手指捏着自己的宽大的袖子做淑女状,实实可爱得紧,而旁边的浅井茶茶瞧了,未免眼神中就有些意味深长的意思,不过,她随即就看到了乖官的歉然一笑,当下抿了抿唇,便低下头去,小初和小督只是她的妹妹,而她浅井茶茶才是对方的内室,好罢!这个家伙只是因为我爱屋及乌……茶茶只能这么想。

一众扶桑公主起身,乖官这才对那女官笑道:“不知道女司记姐姐远来,国蕃有失远迎了,恕罪,恕罪。”那明眸善睐的女官掩着嘴儿一阵轻笑,“大都督可真是嘴甜,这一声姐姐叫的,妾如何敢当。”说着,便有花枝乱颤之妙,显然,是个惯会在宫里头哄人开心的主儿。

乖官一笑,这才领着诸位公主进了园子,他和一堆公主甫一消失,街面上轰一下,方才的压抑静寂顿时消散,七嘴八舌响起来,个个羡慕这郑国舅。

这道理却也简单,即便五百年后花旗国,譬如若有人娶了一堆公主回去,一样会轰动整个花旗国的。

大街上黑压压密密麻麻地人议论,最后,有一位秀才公总结姓发言很得众人认同,“这简直是《辽阳海神传》的现实版本嘛!若不是这诸多扶桑公主,他郑国蕃虽说十二岁中茂才,又有个德妃娘娘做姐姐,却如何能如今这般,位高权重,生杀予夺……”

小茂才,大明朝很多。

国舅爷,说实话大明朝也不少,甭说郑国蕃的姐姐是德妃,皇后家里头也是有兄弟的,其余诸妃哪个没有?譬如那被郑国舅砍了手的柳下挥柳国舅。

大才子,这个大明亦不少,人生若只如初见,虽说叫人赞叹,比起绝唱一时的升庵公,未免也差着一些的。

可是,以上结合起来,又有这么多公主傍身的,国朝二百多年来,独独只有这位郑凤璋了。

甚至,把前面那些全部丢掉,只说这无数海外公主,两百多年大明朝天下,的确也就他郑国蕃。

而那位秀才公说的《辽阳海神传》,作者蔡九奎便是苏州府人士,世宗皇帝嘉靖年的大名士,所写辽阳海神传,说的是一个商人前往辽东做生意结果失利,后来和海神相恋,得到海神指点,从此囤积居奇、买低卖高、哄抬物价……最终成一代巨富。

这本书问世后,很是轰动一时,在这之前,绝没有任何一个商贾能做主角并且得到冰清玉洁的海神委身的同类书,当时无数读书人也曾破口大骂,泥马,凭啥一个满身铜臭的商贾居然得到海神青睐,人财两得,而我等读书人,却只能在夫子祭奠上抢点冷猪肉吃……后来这本书被改为话本,从此被说书先生们传遍了天下,这位秀才公总结的意思,其实颇为酸溜溜,有讽刺的意思:你郑国蕃若不是有海外番邦公主,你就是个满身铜臭的纨绔国舅罢了。

这个意思,绝大多数人都能体会出来的,故此纷纷点头,虽说辽阳海神传和乖官的事儿实在风马牛不相及,可架不住人嘴两块皮的去说,这么传来传去,没一忽儿,整个街上人都认为,这郑国舅的运道,当真是国朝第一,若没有这些海外番邦的公主,郑国舅亦不过普通的国舅罢了。

如今关于这位国舅爷的传说很多,说实话,苏州人对这位国舅爷颇有些又爱又恨的感觉,今儿看了拙政园门口这一出'诸公主跪拜郑国舅',恐怕又得有无数人睡不着了。

夹在人群中的京畿都漕运司粮房科主事马沙基眼神中都冒火,憋着一肚子气,匆匆回到了督粮道衙门,在督粮道衙门官署,有一堆儿的青袍绿袍官儿,各自坐在位置上头,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闷头喝茶,瞧见马沙基回来的,大多数人连眼皮子也没抬一下,不过最下首几个绿袍官儿略略抬了抬屁股问候了一声。

马沙基就把方才所见说了一遍,这才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头,一时间,大堂内又是一阵交头接耳,这时候,下人送上一盏热茶给马大人,马沙基接过,吮了一口便放在了身边茶几上,大声道:“诸位大人,这可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这关系着大家的进项,没银子,升官发财便是一句空话,诸位家中娇妻美妾谁养之?总之,他郑国蕃一天在江南,这江南一天就不得安稳……”

他说的可谓赤裸裸,大家都是靠漕粮吃饭的,如今漕粮都快消失了,到时候靠什么吃饭?说不准,连头上的官帽子都要没了,所谓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了,若做不了官发不了财,这多年的寒窗苦读岂不是成了笑话?

砰一声响,一个青袍官儿一巴掌拍在身边的茶几上头,愤愤然大声道:“这郑国舅分明是挟番邦以自重,若不是顾忌那九州宣慰司,我早就窜掇着让那些市井百姓冲击他的住宅,到时候,即便死了也没甚大不了,苏州府百姓哪一年不闹事,哪一年不死个把官儿……”

“崔枕斐,马后炮不要放。”他旁边的青袍官白了他一眼,“那宁远伯李成梁,不也挟鞑子自重么,这种事情,大家都在做,有什么好挂在嘴上说的,在座诸位不也是挟粮道以自重的么!”

“张子洛,卧槽泥马……”那崔枕斐腾一下站了起来,面红耳赤指着对方大骂,“你到底是哪一头的?莫非你是那郑国蕃的卧底……”

“本官就事论事,再则说了……”那张子洛低头拿茶盖轻轻拨了两下茶盏内的茶末,缓缓抬头,脸上带着说不出的失落,就说道:“我这督粮道的官儿,即使想去投靠那郑国舅,恐怕人家第一件是便是拿我开刀问斩,说不住,还得往我头上扣几个贪墨多少多少粮食的罪名来安定人心,我张子洛看起来像是那么傻的么?”

“你……”崔枕斐摒指指着他,一时间,却说不出话来。

“好了好了,都不要吵了,眼下火烧眉毛,粮价天天跌,你们一个个泥菩萨一般,只晓得坐在这儿喝茶……”坐在上首的布政司参政栾子夏(注:其实我叫虾子乱,但是我不会告诉你们的)伸手往下压了压,实在有些头疼,这济济一堂,看似威风,下面的有布政司衙门的官员,有督粮道的官员,有兵备道的官员,有都察院的官员,可是,大多数人居然只是摆设,屁大点的用处都没有,关键时候,还会如刚才这般互相端着官指指着对方大骂,真是叫人头疼。

“大人,下官倒是有个主意。”马沙基站起来拱了拱手。

栾子夏坐在上首哦了一声,顿时把胳膊撑在面前的条案上头,屁股也微微抬了半截起来,“马主事据说是那漕帮帮主的好友,有多年基层经验,想必定然是有好主意的,快快说来,本官洗耳恭听。”他做出这番姿态,满堂的官员也全部正了正神色,摆出了官老爷的坐姿来。

马沙基内心哼了一声,这里这么多官员,却是同床异梦,宛如一盘散沙,自己刚从南京过来,甚至还很被这些家伙排挤,若不然,打探消息这等事情居然要让我堂堂都漕运司粮房科主事来做,太也折辱人了,不就是看我并非正经科道出身,处处排挤我么。

可是他也晓得,如今大家一损俱损,却是容不得内斗,当下正色道:“大人,如今咱们大明朝虽然还没和小吕宋开战,可民间对当初小吕宋杀戮我大明五万户商户的事情却是记忆犹新,都喊着要对小吕宋发兵……”他说了一通,上头栾子夏忍不住皱眉打断了他,略带着呵斥的口吻道:“马主事,说正题。”

栾子夏是布政司参政,参政一般还挂侍郎衔头,那不折不扣是着绯袍的高官了,甭说马沙基不是正经科道出身的官儿,即便是正牌子进士出身,一辈子下来能熬到这个位置的官员也不多,故此,他对马沙基说话偶尔一两句好听还可能,但想对等谈话,却绝无可能的。

“是。”马沙基不得不躬身弯腰施礼,这才直起腰杆来,大声道:“既然那郑国蕃可以说粮商风刑君勾连小吕宋,那,咱们为何不能说他郑国蕃也勾连小吕宋呢?”

此话一出,满堂的官员齐齐倒抽了一口凉气,嘶嘶声不觉,一个个都觉得牙花子酸冷酸冷的。

上首栾子夏斜斜坐在椅子上头,胳膊肘撑着跟前的条案,缓缓拿手捏着下巴上的胡须,良久,就缓缓道:“这个主意,倒也有些可行,不过,谁来指责郑国舅呢?”

你要说别人勾连小吕宋,总得弄的声势浩大,不说天下皆知,总得整个苏州府皆知罢!这样才能哄抬起民怨来,若是一两个人指责,谁搭理你,若是官儿小了,或许连对方的面也见不着。

“不需任何人。”马沙基自信道:“只需写上一篇那郑国舅勾连小吕宋的剿文,其中真真假假,只要人看着心生怀疑即可,然后都察院的刻印坊连夜刻印,印上几千上万份,连夜满城一撒,下官保管明日苏州府大乱。”

这个主意可真是歹毒了,满堂官员顿时侧目,有些听了忍不住私底下嘀咕,看来日后可不能得罪这马主事,还是要笑脸相对才好,这厮,心思如蛇蝎啊!

上首栾子夏一伸手在跟前条案上狠狠一拍,茶盏跳得老高,茶水泼了一条案的,他却浑没注意,满脸的喜色,“苏璜笃,这事儿交给你去办。”

一个青袍官员站了起来,他是都察院都事厅的都办,手下管着印房、架阁库、六部注销等事宜,相当于后世的宣传部长,虽然并非位高权重,可正管着邸报,印刷、资料注销等事儿,等闲官儿绝不敢招惹,若不然,给你的经历上头改上一两个字,或许一辈子就完了,故此遭人恨得紧,根据他的名字就暗中给起了个绰号,毒黄书。

苏璜笃细眯着眼睛,“参政大人,这一天之内,怕是办不妥啊!下官手头上不过三间印坊,要做到苏州府满城皆知……”他就摇了摇头。

“本官拨你三千两现银子,再给你三百卫所兵。”栾子夏腾一下站了起来,“不管你使什么法子,高薪也好,硬逼也罢,两天,两天之内,必须给我印出来。”说着又对马沙基道:“马主事,一事不烦二主,这剿文,便请你代劳了。”

“下官领命。”马沙基和苏璜笃齐齐拱手。

栾子夏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旁边下人赶紧给他换了一盏茶来,他缓缓捧在手上,心中寻思,这一招棋下出去,却不知道能起多大的作用啊!哎!张督公那边杳无音信,这真是头疼的紧……在拙政园的乖官自然不晓得这些事情,他正在试探那位女司记,“不知道司记姐姐,从慈圣皇太后处来,有什么懿旨么?”

那女司记正尝着贝荷瑞弄的维也纳咖啡,觉得好喝得紧,先甜香,后苦,最后便是沉淀下来的砂糖味道,颇有人生滋味,当下佩服这位国舅爷,到底是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大才子,连一杯喝的也能弄出如此味道来,听到乖官一问,先是一愣,接着,就眼睛弯成了月牙儿,掩嘴轻笑起来。

“妾可不是李太后身边的人,妾是陈太后族人……”

第274章 哎呀!奴失手砸着大官人了

听得女司记如此一说,乖官顿时愕然,不是慈圣皇太后身边的人?是仁圣皇太后身边的?这……是什么意思?

瞧他那愕然的表情,女司记姐姐咯咯笑了几声,这才道:“好罢!瞧见大都督叫了好几声姐姐的份上,妾……奴就直说了罢!”

华夏数千年历史,有两个皇太后的事儿,自古而今,两个巴掌就能数得清,慈圣皇太后李氏地位本来很卑微,只是普通的宫女,偶然的机会被当时还是裕王的隆庆帝圈圈叉叉了那么一次,就怀孕生下了朱翊钧,也就是万历帝了,可即便母凭子贵,实际上在隆庆年的时候,陈皇后抱着朱翊钧吃饭,这位李贵妃只能在旁边站着。

李贵妃心机颇重,常常捐款修缮佛寺,当时冯保和张居正出于政治需要,就谄媚李贵妃,要知道陈皇后无出,而李贵妃可是生得有两个皇子。这么一来李贵妃慢慢的名声就起来了,后来就有和尚们传说,说李贵妃是九莲菩萨转世,这本就是上位者搞的老套路了,明眼人都清楚得很,可老套路往往是管用的套路,这么一牵强附会,李贵妃也不辟谣,俨然就以九莲菩萨转世自居,渐渐就养出了声望来,等隆庆皇帝大行,司礼监和内阁在冯保和张居正的捣鼓下,就尊陈皇后为慈圣皇太后,住慈庆宫,李贵妃为仁圣皇太后,住慈宁宫。

慈庆宫是明朝太子居停,但,隆庆死了,万历登极了,自然得住到乾清宫去,这时候张居正和冯保又谄媚李太后,说万岁年幼需要照顾,慈圣皇太后李氏就堂而皇之住进了乾清宫,而陈太后身子一直不好,根本无力阻止。

在死了老公以后,李太后终于如愿以偿,执掌后宫,她的家人也被封爵。这也是历史上后来李太后力挺万历的长子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光宗生母王恭妃的缘故所在,王恭妃也是被万历偶尔一次圈圈叉叉生下来的,可谓同病相怜。

可是,世上又会有哪个正妻甘心让小三爬到自己的头上去呢?陈太后虽然身子骨不好,可这不代表她就不问事了,故此她抬举了郑氏为德妃,说白了就是要去恶心李太后,你不是生了儿子成了贵妃的么,我也给你找个生了儿子成贵妃的媳妇。

当然,贵妃是诸妃之首,也不是说抬举就能抬举上去的,但册立郑氏为德妃,可说就是陈太后的第一步棋了,路,总是要一步一步走的。

世人总觉得,亲生母子就应该感情深厚,五百年后不也常常出一些被抛弃的弃儿想方设法都要找到生身父母的狗血剧么,可说实话,人往往有个毛病,喜新厌旧、喜空谈厌实干、喜远方的美景而不注意身边的景物,这就导致了人常常把新闻当成天经地义,须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绝不具备普遍意义,找生身父母的是很多,可更多的却宁愿跟养父母一辈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