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4章 反其道而行()
官川河沿岸,乌黑的大纛迎着劲风飘荡,浓浓的血腥味散布在这这片原野之上,来年,必然会有野草的疯涨。
战争在吕方率领着牢城骑从后方袭来的时候,结局就已经注定。
虽然相比较于西夏骑兵的精锐,这支匆忙成立起来的牢城骑还无比稚嫩,但一切实力的差距在这一刻都不再重要。
蚁多咬死象,吕璟战术布置的核心就是压缩西夏骑兵的空间,步卒们在付出惨烈伤亡后做到了这一点,骑兵只要出现在正确的位置,剩下的只有冰冷的数字而已。
整整五百西夏骑兵,没有一个活口留下,与此同时,火头军也付出了接近一千的伤亡,其中直接毙命的达到七百人,几乎接近敌军的两倍。
匆匆收拾了战场,甚至来不及给死去的将士们安葬,吕璟下达了继续前进的命令,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再耽搁下去,恐怕会成为西夏人口中的鲜肉。
队伍绕过了官川河继续向南,然而接下来的半日光景,噩耗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尽管吕璟成功袭击了西夏人的后勤,但陶礼所率领的宋军仍旧不可避免的被击败,消息是戴宗从一队应召的西夏人口中得知。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吕璟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竟然和西夏大姓赏家成了死对头,还把人家的小首领烧了个面目全非。
赏家最早可以追索到赏羽羌,曾经建立过自己政权的一支部落,后来西夏党项人崛起,同为羌人的一支,赏羽羌就归附到了西夏,成为了如今的赏家。
如今恼羞成怒的他们正在征调会川城一带的各个西夏部族村寨,吕璟等人南行的这半日,就足足遭遇到了三支。
“大人,若是继续带着这些老幼妇孺,我们根本无法突破西夏人的围堵。”连番战斗已经让吕方今非昔比,一眼就看到了问题所在。
祖大锤没多想,只是闷着脑袋点头,他在此前的战斗中也算是杀爽了,不过麾下的亲军也折损过半。
吕璟点了点头,虽然如今他们拥有了足够的马匹,但首先并非所有人能够驾驭,其次,赏家怕是已经张好了口袋在南方等着一口吞下他们。
“通知全军原地休整,召各将领前来议事。”吕璟挥了挥手,下达了命令。
绵延的队伍很快停止了前进,众将汇聚在一起,吕璟先示意戴宗说明了情况。
随后吕方等人开始各自发言,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尽相同,有建议放弃老弱只带青壮前行的,也有干脆准备把这些人当诱饵的。
但所有的办法都被吕璟最后否定,他很清楚手中如今这些人口的重要性,只要顺利度过这一关,所得的回报远远大于付出。
“我们向北走。”吕璟用树枝简单在地面上划出了附近的地图,一语落下,全城皆惊!
他们好不容易突破西夏人的围堵前进到这里,虽然明知前方可能有埋伏,但是如今往回走?大人莫不是傻了?
“以我们目前的情况,只要再遭遇任何一支成建制的西夏军,都会被血洗,只有反其道而行,先向北避开兵锋,随后。。。。。。”
吕璟手中的木枝沿着地图轻轻打了个转,落在了一处略显突兀的关隘上。
“会宁关?”吕方眼睛一亮,若是按照吕璟的规划,虽然会浪费更多时日,但是只要通过会宁关绕道兰州,火头军基本也就安全了。
其他人此时互相对视一眼,自然也是唯吕璟马首是瞻。
歇息过后,吕璟的军令迅速传达至每个军士和百姓耳中,虽然在最开始引起了一阵骚乱,不过整体来说,凭借和之前战胜西夏人的余威,仍旧被很快执行下去。
事实上也果然如吕璟所料,因为赏家调动各堡寨的西夏军卒集中在南方,火头军北上的道路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在接连席卷过两个西夏寨子补充粮草后,吕璟花费了两日的光景,终于成功率队赶到了会宁关下。
会宁关位于两山之间,关口不大,但地理位置却很关键,是兰州的东大门。
与会宁关守军的接触十分顺利,甚至远远超出了吕璟的预料。
不仅如此,在三日后吕璟率领火头军抵达兰州之时,他就收到了一封来自知州府邸的邀约,落款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王文郁。
如今身在人家的地盘,吕璟只能乖乖赴约,何况这段时间在路上他陆续也听到了不少消息,陶礼战败的事情似乎被刻意的淡化了。
另一方面,作为胜利者的吕璟和他麾下火头军得到了大肆宣扬,甚至就连秦州知州种师中都因此得到了经略使章楶的称赞,等消息传到官家那里,一向大方的哲宗势必也少不了封赏。
然而,当所有人都在接连不断称赞的时候,吕璟暗地里却只想骂娘。
他自己立下多大的功劳自己清楚,虽然还算不错,但也绝对不值当闹出这般大的动静,毕竟西夏与辽国不同,宋夏之间的战争本来就各有胜败。
自从哲宗亲政后,大宋在面临西夏的诸多大战中更是接连取胜,为何要如此大肆宣扬他立下的这点功勋?
在见到兰州知州王文郁的时候,吕璟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答案。
“大郎,苏学士如今可还康健?一晃多少年了,没想到老夫还有机会见到苏门弟子的风度。”
王文郁年纪约有四十来岁,常年西北的生活让他脸色有些发黑,不过依稀可见年轻时俊朗模样。
“多谢知州大人挂念,苏师一切安好,如今应该在书院里教导后辈了。”
吕璟也是刚刚才知晓,这兰州知州王文郁还和苏轼间有那么点师生之谊,当年他能得到韩琦举荐,就和苏轼脱不开关系。
“苏学士的风度真是让老夫这庸人羡慕啊。”王文郁感叹了一声,话语终于渐渐步入正题。
“大郎可知为何章经略要大肆宣扬你获胜之事?”王文郁话语里带着考较。
吕璟稍稍沉默了一下,开口回应道:“朝廷要向西夏用兵了?”
这回轮到王文郁惊讶了,他本来只是一时恶趣味,没想到吕璟竟然真的能答上来,看起来这苏门小弟子,不简单啊!
重重的咳嗽了一声,王文郁目光里也不禁多了一抹欣赏,开口道:“大郎实在聪慧,确实如此,而且据老夫得到的消息,此次官家是抱着一战定鼎西北局势念头的,各路军伍都已经有所动作了。”
“老大人所言为真?”吕璟也不由有些震动,看来自己能够成功逃脱,和这宋夏边境的各处动静也少不了关系。
根据他前世里的记忆,接下来的宋夏大战确实成为了西北局势改变的开始,也让无数宋人们看到了扭转国运的可能。
但真正到完全确立对西夏的战略优势,却要到之后王瞻收复青唐,形成对西夏的战略包围才算成功。
想到这里,吕璟不由的叹息一声,哲宗是命真不好。
登基以后先赶上一个强势的皇太后垂帘听政,好不容易熬到自己亲政了,一手变法,一手强军,西北军终于也没有辜负重望,接连大胜西夏。
就连一向被人诟病的文官统军,也愣是窜出了王韶和章楶这两个怪胎,内有皇帝支持,外有给力将相,亲政短短不到十年的功夫,败西夏,收青唐,硬生生开疆拓土千余里,还得到了河湟这样的养马地!
“可惜死得早啊。。。。。。”
“大郎?什么死得早?”王文郁颇为怪异的看了吕璟一眼。
“没事没事,一时有些走神,官家想要一锤定音,咱们大宋打的起吗?”
战争就是后勤,吕璟说起这个,王文郁不由笑了起来,开口道:“此事还要多亏大郎你啊!”
一番交谈过来,吕璟不由的有些感慨,他从郴州带来的数百万两白银被哲宗大手一挥尽数花了下去,不仅原本欠下的军饷全数结清,各地都作院和将作监更是开足马力储备物资,难道这就是穿越效应?
面对一支更加强大且战斗欲望充沛的西军,西夏还能像历史上那样勉力维持局面吗,吕璟陷入了疑问。
然而王文郁又是攀关系又是提携后背,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目的。
军马!宋朝缺马的现象在全国都存在,就连西北这种战争前线,都存在两三人共用一骑的尴尬情况。
吕璟骤然从西夏人手里搞来了上千军马,成为香饽饽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此事,吕璟在一番思索下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交好王文郁是一方面,另一个也是他确实用不到这么多的军马。
即使强自留着,也不过是给步卒们多些脚力而已。
当然,王文郁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治下蕃民约莫千余人被他使了个名义,直接调往伏羌寨,也就等于间接送给了吕璟最缺少的人手,双方皆大欢喜。
接下来的宴饮吕璟以身体不适为由早早退去,火头军在兰州城休整了半日,开始向南面的秦州回返。
时间一晃,可是已经离开伏羌寨快有月余的光景,也不知道自己这次回去,能不能赶上宋夏间的这次大战?
吕璟身骑骏马,脑海中的念头一闪而过,伴随着他手掌的落下,轰隆隆的蹄声迎着朝阳向南方而去。。。。。。
第155章 新的诏令()
一路南返,西北大地原本凋敝的生机开始恢复,蔓延的野草和抽枝的树木远远望去格外青翠。
只是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来说,伴随着春意而来的,还有越来越浓烈的战争气氛。
吕璟率领着军士从兰州绕道陇西,随后又连夜赶往秦州,一路上就遭遇到了数股宋夏斥候间的斗争,苍茫的土地上随处可见两方士卒的尸体,战争的号角已然嘹亮。
整整五日多的光景,涛涛渭水河边,伏羌城的影子终于依稀可见。
“通知全军,加快脚步,咱们到家了!”一别月余,眼看着就要到达伏羌城,吕璟脸上也不禁浮现一抹欢喜,马鞭一挥,身下骏马已然加速向前行去。
相比较前线各地战前的紧张气氛,伏羌城无疑要安宁许多,在原本的夯土墙外,新的一层城墙已经初见端倪,大半个河谷地带都被纳入城中。
在城外新建的集市上,透过大木制成的栅栏,隐隐可以看到来往人流攒动,气氛十分热闹。
为了防止自己等人的归来造成扰动,吕璟事先支使了戴宗前去通报,等大部队快到到达集市位置时,王伦一袭白衣的身影已然清晰可见。
吕璟伸了伸手,身后百余亲军令行禁止,一匹匹军马喘着粗气,慢慢停了下来。
“伏羌县主簿王伦,携一众僚属恭贺大人归来!”
以王伦为首,包括伏羌城周边部族首领在内的十余人同时开口拜见。
“辛苦伯道了。”吕璟翻身下马,连忙将王伦扶起,看着他隐隐泛黑的面皮,脸上不由生起一抹欣赏。
“伯道,通知你做的准备可都完成了?”吕璟示意身后亲军尽皆下马,开口问道。
王伦点了点头,不过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大人,为何没有看到那数千百姓?”
他这是看吕璟身边不过百余人,有些担心此前那些信息有夸大的嫌疑,不过是一场拉练,就从西夏人手里搞来上千百姓,据说还有军马?
王伦从心底里是觉得不信的,不过他刻意提醒,也是希望自家大人早些说明,总比到时候在众人眼前丢面子要好。
谁知吕璟闻言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伸手往远处一点,刚要开口,随即又停了下来。
轰隆的马蹄声伴随着黑压压的人群在渭水的那一边出现,像是一层乌云向伏羌城缓缓压来,事实就在眼前,吕璟已经不需要再解释什么。
“大人恕罪!”王伦满脸的惊讶,其余县衙的僚属官也感到不可思议,不过望向吕璟的目光都比之前多了抹敬畏。
火头军初次回返,不仅各军士们需要安置休息,数千百姓和兰州远道而来的蕃民更是个麻烦事情。
不过好在王伦虽然心中质疑,还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整个过程进行起来还算有序。
吕璟将军卒们暂时交给了吕方等人安排,就连忙骑马向城中赶去,匆匆沐浴过后,孤身一人来到了县衙旁一处普普通通的民居。
敲响门扉后不久,一个眉眼通透的青年人走了出来,面色白皙,略带些阴柔之意。
“可是吕军使当面?在下内侍黄门杨戬,可是候您多时了。”
青年脸上带着柔和的微笑,似是已经将一切洞察。
“杨戬?”吕璟忍不住目光一滞。
“军使可不会也像那些愚夫愚妇一般,将小的和那二郎显圣真君联系起来吧?”
杨戬一边将吕璟迎入屋内,一边笑着言语道。
“杨中官说笑了,此次多有劳烦。”吕璟连忙摆手,开口的同时将手中两坛苏酒摆到了桌面上。
他当然知道这家伙不是二郎神,北宋六贼之一,和童贯一文一武,最后官至太傅,妥妥的大奸臣,甘昭吉怎么和这种人牵扯上了,别被卖了都不知道才好。
“吕军使有心了,这苏酒如今在西北可是有价无市。”杨戬此时自然不知道吕璟心中的腹诽,打开坛封轻轻嗅了一下,神色陶醉。
“等杨中官走的时候,我再送十坛给你,正好也替我给甘大官捎一些。”
“这可就让吕军使多有破费了。”眼见吕璟上道,杨戬脸上不禁多了几丝亲近。
先从床榻角落取出了一封明黄色的卷轴,随后开口缓缓说道:“吕军使这次在西北立下军功,官家已然知晓了,对于之前大人涉及的侵吞官银案,也有了结果。”
杨戬刻意顿了顿话音,见吕璟神色如常,不禁笑了笑,也不再卖关子,将事情尽数说明。
“官家知道此事后很是恼怒,亲自把枢密使曾大人叫去商谈了半个多时辰,如今已经晓谕各处,大人有功无过,但是如今大战在即,希望军使能理解官家的难处。”
“自是晓得,只是吕某心中有疑问,此次西北大肆宣扬我立下的功勋,莫非是官家的授意?”
杨戬笑了笑,一边将那明黄色卷轴摊开,一边说道:“甘大官有句话让我带给你。”
“他从来没见过官家对哪个后辈如此喜爱,这是你的福气,但也可能会是祸患。”
吕璟不禁沉默,那封卷轴是一封圣旨,哲宗和政事堂都已经签署,杨戬前来,打的自然就是传旨的名义。
只是上面的内容,有些让他受宠若惊,就算哲宗有心从其他方面补偿自己,但是这个赏赐,实在是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啊!
“军使大人,若是准备好了,就安排接旨吧。”杨戬在这伏羌城等了许久,早有些不耐烦了。
点了点头,吕璟将那圣旨交回给杨戬,见他似乎欲言又止,当下知道估计甘昭吉还有什么话托他传达。
“杨中官,吕某最近准备在这伏羌城另开一家酒坊,专门生产苏酒,只是苦于没有资金,不知中官可否资助一二?”
杨戬面色大喜,名为资助,实则不就是白送给他股份吗,当下脸上笑容更多。
“自是应当,对了吕军使,甘大官还有几个事情要我和你言明。”杨戬笑着继续言语起来。
“其实官家本来是打算让你立刻率军赶往前线的,但是因为某些小人从中作梗,再加上章经略也说手中没有多余兵卒交给你,所以只好让你延迟两月,再赶往渭州。”
吕璟点了点头,再次拜谢了杨戬,随后开始吩咐人准备接旨,杨戬口中的小人是谁,除了梁师成再无他人。
。。。。。。
宽大的厅堂清理的一尘不染,手臂粗细的香火燃起,吕璟率领麾下一众人手,尽皆躬身行礼,杨戬的声音也在此时响起。
“敕伏羌城军使吕璟。。。。。。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元符初年,三月三日。”
一封长长的圣旨读完,杨戬将其交到了吕璟手中,脸色也不禁泛起笑容,到了这时,他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随后自有王伦安排人送走杨戬,新酒坊的份子自然也会送上。
只是对于留在厅堂里众人而言,这封圣旨实在来的有些突然。
自家大人摇身一变,有了封爵,成了伏羌县男?这伏羌城以后岂不是连税收都有吕璟的一份。
更让吕方等人震惊的,是哲宗对于吕璟的另外一个任命,准予自组保甲,以三千人为限,与教阅厢军同阶。
这就是给了吕璟军权啊!要知道他如今才不过十七岁!这简直可以堪比那汉代的冠军侯了!
吕璟此时端坐上首,目光从众人脸上掠过,自然也知道他们如今在作何思想。
只是这封赏看起来庞大,实则却没有那么简单,爵位在宋朝有多大用处先不说,单单是这自组保甲,看似给了军权,实则这三千人兵器甲胄、伙食用度,怎么处理完全没说,这可就有待商榷了。
再加上圣旨里规定吕璟要在二月以后赶往渭州,归于章楶麾下听令,搞不好战争到那个时候都打完了,到时候宋军大胜,这支临时搞出来的保甲还有存在必要吗?
叹息着将手中圣旨放到供台上,吕璟开始下令安排今后事宜。
无论如何,只要有一丝机会,吕璟都要努力抓住,在亲身接触过西夏军卒之后,他对于大宋的胜利不再那么有信心,更何况历史已经因为他开始发生了改变。
第156章 小铺长泼韩五()
伏羌城外,距离火头军归来已经过去了足足三日,在将千头万绪的事情终于妥善安排之后,吕璟终于有时间来看看这个如今日进斗金的市集。
这处市集的修建虽然一直是由王伦来组织,但其中很多地方也吸收了吕璟的意见。
比如集市外围由一根根大木组成的栅栏,不仅充分利用了周边的森林资源,趁着这春意,还有许多大木再次焕发了生机。
等到若干年后,这处被林木包裹起来的市集,恐怕会成为西北的一道景致。
进入集市内,来往客商行人随处可见,在完善了旅宿条件后,伏羌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显现。
再加上吕璟拿出了苏酒和肥皂这两样事物作为引子,这处市集想不繁华都难。
鳞次栉比的商铺规划的极为整齐,清一色的建筑风格看起来更给人好感,每隔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