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步大汉一步冲到司马雪身前,探掌一抓,将司马雪一把拽住,上下一打量,一把抡上肩,扛起来扭头就跑,山匪就是山匪,抢到美女,绝不帮同伴抢钱。
山匪人数稍多,越战越勇,一盏茶后,商队众人终于顶不住,在伤了几个人后,一声唿哨,弃了货物四散而逃,众匪也不追赶,收起货物扬长而去。
日暮时间,独龙岭山寨内。
一个石头彻成的牢房中,山风从牢房四壁石头缝中“嗖、嗖、”的灌进来,一股臭味在风中弥漫,司马雪被两根破草绳缚住手,心头一片绝望,从乌衣巷逃婚,破庙遇鬼,八大岭遇匪,一路梦幻般逃亡,最后落个如此凄凉下场。
一会将要发生什么?残暴欺辱?无情虐杀?怨天怨地,怨高恩华没及时救驾,可惜后悔已然晚了。
“哗”一声,牢门被打开,两个匪兵进来把司马雪提了出去。
穷山恶水,山匪的日子也不好过,独龙岭山寨大厅简陋不堪,一颗大树底下,用几根木头搭了个宽大棚子,棚顶盖上茅草,用来遮盖风雨,棚子下有一块巨大石台。
山寨简陋,匪首生活不可以简陋,三个匪首模样的汉子,一人搬了块山石垫在屁股下面,围着石台在吃酒吃肉。
“小娘们过来、”独眼大汉居中而坐,一只眼色迷迷的看着司马雪,勾勾手指,叫道:“过来哄老子开心,不然宰了你。”
“小女子乃晋安郡中士族大家的女儿,你将我送到晋安郡府中,能换来数不清的赏钱。。。。。。”司马雪模仿高恩华,开启对山匪说服教育模式。
“哄鬼啊?”独眼汉子跨步上前,伸出污秽手爪,向司马雪抓去:“想把老子当半头青耍啊?”
“没人珍惜我,本公主不活了!”司马雪一路颠簸流离,心中此时四分怨屈三分惊恐二分失望一分不甘,一起迸发出来,头脑一热,身形一转,径直向一颗木桩上狠狠撞去,“啪嗒”一声中,木桩子一断两段,司马雪被弹了回来,脑门一片剧痛,体内的太玄诀灵力流转、盈盈护住头顶。
“呸!”独眼大汉怒骂:“你个小倔娘们,看老子扇死你。”一连咒骂,一边伸出污黑的手掌,向司马雪脸上扇来。
“抬腿踢他!”司马雪耳边突然传来一句魂牵梦萦的声音,胆气立壮,想也不想,抬腿一脚狠狠踢了出去。
肥羊居然敢踢狼?独眼大汉“啊”一声惨叫,被一脚踢出数步远,滴溜溜打了几个滚儿,趴在地上十分不解。
“大叔怎么才来啊?是不是不想管我了?我不活了。”司马雪忘了大晋公主应有的仪态,如村姑般一边连连顿足,一边咧嘴大声嚎哭,若非身上有绳绑着,极想地上打两个滚儿,来表达胸中委屈。
“日你先人板板的,臭娘们找死。”石台边余下的两名匪首辛辛苦苦干了数年山匪,第一次见到先用头撞木桩子,然后飞腿踢人的“肥羊”,顿时暴跳如雷,抄刀向司马雪扑来。
一道黑影从暮色中如烟般掠来,两名匪首只觉胸腹间一热,接着一冷一痛,眼看着自已肚肠喷出腹外,一起倒在地上不停扭动惨叫。
一阵淡烟中,黑影在地上人立起来,幻化成一个肥硕黑衣男子,一对圆圆的眼睛瞄了瞄司马雪,转头询问:“仙道,找到徒儿了吧?”
“正是她。”高恩华青衫束发,飞身冲进院中,应道:“贫道来迟一步,公主受委屈了。”说着伸手一拍司马雪肩头,灵力到处,两根破草绳子寸寸绷裂。
司马雪委身入怀,放声痛哭,将积蓄多日的委屈,尽情发泄。
独龙山寨中的匪兵们,见黑猫门主幻化变形,两名匪首被一爪毙死,都悄悄把刀扔在地上,独眼大汉更是一闭眼,躺在地上直接装死。
“想装死?腿打哆嗦干什么?方才那只手欺负本尊解药的,是不是这只?”黑猫门主背着手,将独眼大汉右手踩在脚下,不停狠狠碾踩,暮色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天地,泣鬼神的惨叫声。
高恩华伸手抚摸司马雪后背,从锁骨轻轻摸到后背,见司马雪除了肤色稍黑,身上无伤,长长舒出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一回想方才司马雪以头撞树,心倏地又痛起来,若无太玄诀护顶,这一撞定受重伤。
“大叔怎么才来?”
高恩华没回答问题,却说:“贫道素来认为公主聪慧无双,今日确知胆小如鼠!”
“大叔何出此言?”
“公主已将太玄诀修至空之境界,休说这小小草绳,这山寨中也无人是公主敌手。”高恩华伸脚踢踢地上断绳,指点道:“不信公主用力扯一下断绳?”
司马雪伸手捡起地上的一段断绳,双手扯住两头猛力一扯,绳子应手而断,顿时气急败坏,说道:“哎呀,白天见到一片白晃晃刀子,心一害怕腿也软了,忘了反抗和逃跑。”
“贺喜仙道找到徒儿。”黑猫门主过来眯着眼睛笑笑,然后问道:“如今是否按诺赐小神解药?”
“贫道自然守信。”高恩华伸出掌来,掌中出现两粒黄色丹丸,“多谢仙道赐解药。”黑猫门主忙不迭的接过来,服下一粒后,一抹嘴,询问:“仙道可有其他吩咐?”
“你能幻化人形,实因吞下谢府族传灵珠所致,此灵珠修道之士人人想得之增补灵力,贫道传你一套符咒遁术,日后若遇危急时,可持符逃生。”高恩华说道,然后将风遁符术口诀传给黑猫门主,又留下几张符纸。
“晋安郡地广人稀,小神想带这群蠢货占个山头,做几日山大王过过瘾。”黑猫门主有些感动,圆眼晴中一片湿润,犹豫片刻,说:“那天玩烦了,就回江南投靠仙道师徒玩耍。”
“道生万物,一生一灭,自有规律。你做为妖界异灵,一定切记休要滥伤生灵,否则易受天谴。”高恩华开启道家教育模式,劝说黑猫门主向善学道。
“仙道所言有理,小神一定谨记。”黑猫门主抹抹嘴,指指寨中山匪们,笑眯眯问道:“这些蠢货如何安排?”
“把独眼匪首和会烧水做饭的匪兵留下几个,三五天过后,你再来山寨中一起带走。”
“行。”黑猫门主一声答应,转过头,妖瞳中一片兽光,恶狠狠吼叫:“你等背着金银,推着粮食,全随本尊下去玩耍去。”
“是。”众山匪哆哆嗦嗦,立刻行动起来。
“大叔,你是如何找到我的?”
“公主逃出晋安郡后,贫道便顺着城南古道沿途寻找,正好遇到一个逃跑的商队中人,才知你们被劫到独龙岭山寨中,到了独龙岭,顺着烧饭冒起的炊烟便寻到山寨中。”
“大叔好聪明。”司马雪夸了一句,然后问道:“留下几个匪兵想在山寨中烧饭吃么?”
“恩,烧饭吃。”高恩华道:“从今儿日起,公主要学会克敌制胜的种种方法,独眼大汉不会道法,且留下当个练招靶子比较合适。”
数日后,独龙岭后山峰一处平台上,四周峰壁翠绿,峰间莺飞雀舞。
司马雪头梳双平髻,穿一身白色短衣,笑靥如花,和高恩华商量:“道长大叔,今日天气晴朗,咱在独龙岭四处逛逛可好?”
“不好,此次公主一路南行,虽大多有惊无险,但以后若遇强敌,不一定能有今日这般幸运,贫道也未必能赶到施救。”
“不好就不好,又开始罗哩罗嗦说教,罗嗦的男人真讨厌。”
“修道之士一定要先修品德,玄功术法便如这剑刃,术法越强,剑刃越锋利,但剑分双刃,若不懂收敛心性,克制自已的种种贪欲,剑刃同样会反噬伤己。”高恩华拔出碧云剑,开启师尊教育模式。
司马雪反驳道:“天下会有人笨到让术法反噬的?”
“修士自然不会以法术自噬,但身怀异术,本事便会变大,比如公主学会符咒术,便逞符咒术逃婚,来晋安郡一路所遇风险,均与你学会符咒术后引起的。。。。。。”高恩华试图说服司马雪。
“道长大叔,英明神武。”司马雪笑嘻嘻的说:“弟子一切听你老人家吩咐,快教我五雷术,先把八大山人和独眼山匪等人的牙崩掉。”
“五雷术共为三层,分别为斩妖、诛魔、焚神。”高恩华一脸无奈,只得道:“此术法可不是用来伤人的!”
翻身佃户把歌唱,独龙峰后山中,除了不时响起轻微雷声,独眼山匪惨叫声,还有司马雪开心欢笑声,黑猫门主数日后来到独龙岭,见独眼匪首发焦面赤,好似被雷电反复灼烧,牙齿全部脱落,神智浑浑噩噩。
“好好善待独眼山匪。”高恩华一脸愧意,劝黑猫门主说:“当个山匪也怪不容易的,下山后一定让他吃饱饭,睡好觉,不要打骂他。”
“诺。”黑猫门主应了一声,然后将独眼山匪一伙人带下山去。
二十五节 五石散()
天气越来越闷,晋安郡的蚊蝇越来越多,得知司马雪公主玉驾光临,十分热情,便铺天盖地前来问安,不论司马雪如何防范驱逐,皮肤上的包却越来越多,不胜其烦。
“道长大叔,带我回江南吧。”有一天,司马雪忽然说:“在晋安郡吃不好,睡不香,这蚊蝇实在太多。”
“行。”
江南吴郡吴县,秦、汉朝时便有之,晋太康元年后,吴县定为吴郡首县。
吴县临近太湖,太湖滟滟碧波无际,白日间,刚落了一场雨,到晚暮时,烟霏云敛,鱼跃雁鸣,江汐粼粼起伏。
太湖边,一处古道驿亭中,站着高恩华与司马雪。
“道长大叔。”司马雪双眸空灵,一身崭新青色道袍,一边不停的扭来扭去,一边说:“以前听人说,王猛、桓温还有竹林七贤都喜穿旧袍子,认为他们性情俭朴,如今才知刚浆洗过新袍子太硬,刮擦的脖子、手臂难受。”
“公主别扭,若擦破脖颈皮肤,却是大麻烦。”高恩华连忙劝阻,随口问道:“那你以前怎么穿衣的?”
“在宫中一直由李姨娘照顾起居,以后大叔要做好高姨娘,伺服好本公主日常起居。”司马雪停止扭动,颂布口诏:“高姨娘还不领旨谢恩。”
“喏。”高恩华施了一个长揖礼,说:“臣高姨娘遵旨。”
“嘻嘻,不能称臣,要自称微臣。”司马雪笑的象一朵花,蹦跳着说:“高姨娘可不允偷懒耍滑,否则本公主将严惩,不给你饭吃。。。。。。”
二人正说笑间,晚暮中,忽然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笛声,笛声悠扬,宛如一只黄鹂穿过柳林,在一片鲜花盛放的田野上蹁跹飞舞。
“好象是桓野王的《梅花三弄》。”司马雪倾耳一听,开心的说:“道长大叔,咱们去瞧瞧谁人将笛儿吹得这般传神,想来一定不会是桓野王。”
“桓野王?”高恩华询问:“可是在帝前替谢太傅辨诬的大将军桓伊。”
“嗯。”
谢安自淝水一战后,为晋室立下中兴之功,任当朝太傅,侄子谢玄在京口掌控北府军,谢氏一族的声誉一时权倾朝野,为皇族司马道子所忌,常常在孝武帝面前诋毁谢安种种是非。
日久天长,孝武帝与谢安间渐生嫌隙,谢安一世名士,素业为退,不恋权势,先辞太傅相权,再令谢玄交出北府兵权,孝武帝令王氏一族中的王恭接任北府军建威大将军一职,朝中百官看在眼中,心皆愤愤不平,但无人敢语。
一日,孝武帝于太极殿边精舍中设宴款待百官,大将军桓伊在坐。
孝武帝命桓伊吹笛助兴,桓伊持柯亭笛一曲《梅花三弄》,抑扬顿挫如天籁之音,百官闻者心醉。
孝武帝令其再来一曲,以助酒兴。
“微臣除了笛艺,弹筝也算娴熟。”桓伊请奏说:“请陛下准臣拂筝吟歌一曲。”
孝武帝许之。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事有见疑患,周王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桓伊鸣筝弦而歌,筝声锵铿,慷慨飞扬,歌声顿挫起落,闻者物我两忘。
满座百官,瞬间听懂桓伊筝曲含意,正是借周公辅政典故,在孝武帝面前替谢安申诉所遇不公。
谢安一生传奇,在而立之年东山再起,在新亭县大军营帐内,面对桓温刀斧手白刃临身时,尚能面不改色,在淝水一战中,面对前秦百万雄兵,一直淡然指挥,此时被恒伊筝曲触动心怀,一时泪落须衫,旁若无人的站起来,走到恒伊的身边,抚摸着恒伊的长须,叹惜道:“你竟然如此不凡哪!”
司马雪带着高恩华循着笛声,一路前行。
两人穿出一片柳林,眼前蓦然视线开阔,出现一处坞堡,坞堡中房舍重重,家家升起股股炊烟,堡门大敞,连个看门人也没有,一派宁和悠闲。
笛声自堡中一处房舍中传出,房舍面积颇大,院中种有桃、竹、杏、柳等树木,居中一个古朴的竹亭。
院墙不是用土砖和石块堆彻,只是用几根杨树枝随意插了一排栅栏,栅栏上爬满绿色的葫芦蔓儿,一朵洁白的葫芦花儿掩藏在一片翠绿叶蔓中。
一位灰衣老者,正在亭中站立、悠然抚笛而曲。
灰衣老者头顶独角髻,髻上一根漆黑骨簪,黑须飘然,神态悠然,唇边笛儿通体一片黑黝黝的,非竹非玉,质地倒似是一支铁笛儿,清脆悦耳的笛声,在暮色中悠扬飘荡。
“两位小友从何而来。”一曲奏罢,灰衣老者扬声询问?
司马雪抢先应道:“小道乘兴而来。”
“哈哈。”老者朗朗一笑,手一伸,邀请说:“小道姑好俊雅,既然到了堡中,便进来坐吧。”
司马雪回头询问高恩华的意见,未等高恩华应声,一片嘈杂声从远处街道上传来,一伙人担着一付翠竹担架,抬着一名青年男子,匆匆奔来。
“四妾公,少公子发病了,快喘不上气了。”一伙人行到近处,翠竹担架上的青年男子长发凌乱,脸部枯瘦灰黄,口角流出一丝丝口涎,一个人催促道:“四妾公快拿个主意,可不能磨蹭、、”
“这个孽子,是不是又服食五石散了?”四妾公不知所措,惊慌的问:“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四妾公、”一名皂衣男子说道:“快想办法,救人要紧,少公子憋得快喘不上气了。”事关儿子生死,四妾公慌了,只是不停念叨:“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只能先抬到吴县城中找医师大夫了。”
自汉朝以后,一直到晋室偏安江南,天下乱世已久,人命朝不保夕。
晋人不论士族庶族,门弟高低,大多今朝有酒今朝酒,不问明日生与死,饮的除了酒水外,还有“五石散”。
“五石散”,乃中药散剂,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加辅料制成,原是给伤寒病人治病用,最早却被由魏朝附马何晏用来提神壮阳。
服食五石散后,体内火气燥动,必须立刻“消散”,否则必死无疑,消散的规矩极多。
一不能静卧,二要不停走路,还要穿薄衣,吃冷食、吃大量的冷食,以凉水浇体,大多喜寒,唯一需要大量饮热酒,而且酒质越醇越好,绝对不能饮劣酒。
五石散价格不菲,非普通百姓所能承受,能服五石散,是一种权贵身份象征,虽有性命之忧,却总有喜欢出风头的青年男子趋之若鹜。
高恩华在建康时,便时常见到因服食“五石散”后,行散不力而倒毙的士族子弟,也见过服食“五石散”后,药力发作,挥剑满街狂砍,嚎陶大器之辈。
吴县城到坞堡约有十余里路程,翠竹担架上的青年男子面色一片酱红,胸腹不停的急速痉挛,好似随时都能断气,莫说抬到吴县城,能不能抬出坞堡大门,也犹未可知。
“各位乡亲让让,此乃消散不力症状,且让贫道试试。”高恩华手拢虚掌,施展太玄诀灵力,指掌间青芒缭绕,“啪”的一声,拍在青年男子的胸部。
青年男子口一张,“噗”的一声,吐出一口腥臭浓痰,呼吸立刻渐渐平顺起来,见儿子脱离危险,四妾公一脸欣喜,忙道:“多谢仙道施救,快快向里面请。”
“四妾公且莫客套,先救人要紧。”高恩华谨慎起见,先替青年男子切了脉,又解开男子上衣,仔细查看。
“孽子病况如何?”
“不太好。”高恩华摇头道““令郎服食五石散过量,消散不及时,此刻五内欲焚,血不华实,如不控制,恐将危极性命。”
“仙道。”四妾公又开始担心起来,问:“孽子可还有救?”
高恩华摸出几粒丹药,说道:“此丹只能保令郎一时平安,如不戒服五石散,终有一日,神仙难救。”
“今日便将这孽子看管起来,啥时戒了五石散,再放他出门。”四妾公接过丹药,吩咐众人将青年男子抬中房中,生怕高恩华离开,转头垦求说:“仙道好似喜闻音律,如不嫌弃老朽陋室寒屋,愿备下薄酒,与仙道温酒长谈。”
“老先先,老先生、、”司马雪在旁边转来转去,一直听两人说话,插话问道:“你号称四妾公,为何只见公,不见四妾呢?”
“哈哈,小道姑有所不知。”四妾公指着院中的柳、桃、竹、杏四树,笑说:“向那边看看,老朽的四妾乃柳、桃、竹、杏等。”
四妾公如此风雅,顿时勾起司马雪的好感,便商求说“道长大叔,此地离太湖颇近,明日正好去太湖修练水遁术,今晚就在老先生府上听笛度夜好不好?”
高恩华对面前坞堡感觉陌生,凭感觉应当没危险,一时沉吟不语。
“仙道长留一晚上吧。”四妾公一直担心儿子的五石散病症在夜中反复,便又诚恳邀请:“今天若非仙道长循笛声而来,犬子可能不保,老朽家中恰有刚捕来的太湖白鱼,留下来尝尝鲜如何?”
“行。”高恩华见四妾公盛情难辞,司马雪又充满好奇,只得点头应允,随四妾公进了院墙。
二十六节 天师道()
三人在院中竹亭中坐下,四妾公亲自烧火沏茶,坞堡中数名村妇主动赶来帮忙,一会功夫收拾出一席饭菜,大多是太湖水产与山间珍味,没有肉类和酒水。
“老夫姓孔,号四妾公,世居吴县庶族人家,是天师道吴县‘祭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