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他终于等到了渴望已久的消息,俞国振让他过去。

第五卷二五七、回望新襄虎卫旗(三)

弥次郎兵卫不敢有丝毫失礼,他跪伏下的时候,恭敬得让俞国振都吃惊。

然后俞国振就想到后世对这个国家人的一种评价,只有让他们畏惧的人,才能得到他们尊敬。

“听说你想见我,还要给我送一份礼物。”俞国振慢慢地道:“我正好也有事情要对你们倭国人说,故此抽出时间见你。你送的礼物我见了,很是欢喜,你有什么事要求我么?”

弥次郎兵卫听到俞国振说有话要对倭人讲,心中暗暗欢喜,自己来果然对了。不过他是个仔细的人,因此没有问俞国振究竟有什么话,而是恭敬地道:“殿下这次获胜,从今以后,会安就是在殿下的治下,如果殿下有什么需要仆等出力的,仆等必无犹豫。若是殿下特许,仆等也愿意投身于殿下麾下,为殿下效力!”

他拿腔拿调说出这番话,让俞国振真正惊讶万分。

在大明,他横扫流寇,却没有什么人物前来纳头便拜认他为主公,倒是到了安南,只不过占了一个区区会安,先有胡静水,再有这个倭人,要来投靠于他!

胡静水与他打过不少交道,见识了他的手段,而且还是他从海寇手中救出来的,因此投靠也不足为奇,可这个倭国人,这还是第一次见面,怎么就想着要投靠?

“为表示仆等诚意,愿将全部家产献与殿下,以供军资之用!”弥次郎兵卫又道。

“我对你的家产没有什么兴趣,但如果你有意献上,我也不会拒绝。”俞国振皱了皱眉,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个倭国人下这么大的成本,所求更是不小:“你需要什么?”

“仆请殿下发兵倭国,靖难勤王!”弥次郎兵卫这个时候坐正了身躯:“仆观殿下举止,实是唐时虬髯客一流的绝代之才,如今倭国……”

俞国振坐正身躯,伸出一只手:“等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弥次郎兵卫……”

“真名,我希望你不要对我有任何隐瞒。”俞国振冷笑了一声。

弥次郎兵卫,连姓都没有,在倭国只是农夫之类的最底层,哪里能说得出这样的话语,更不可能产生如此的野心!

弥次郎兵卫略一犹豫,然后深深拜倒:“仆忍辱偷生,有污家名,原本是想在德川氏灭族之前,不再恢复家名的,但既然殿下问起,仆不敢不答。仆唐姓为秦,倭国姓为长宗我部。”

“咦?”

俞国振来到会安,便知道将会经常与倭国人打交道,因此了解了一番如今倭国的局势。另外,他对于长宗我部这个姓,也通过后世的游戏有一些了解,因此他讶然挑眉:“土佐的长宗我部家?”

弥次郎兵卫闻言也不禁愣了,这位明国殿下果然胸怀天下,连他这个土佐土豪的家名也曾经听说过!

“是,说来惭愧,没有想到仆下家名,竟然也入了殿下之耳。”

他接下来便说自己的身份,长宗我部家族原是华裔,自称为始皇帝后裔,故汉姓为秦或者赢,定居倭国四国岛上的土佐,传承了许多年,并且成为了一方领主,最盛之时,甚至占据了整个四国岛。

俞国振对于所谓长宗我部家族的辉煌并没有多少兴趣,而弥次郎兵卫自称为华裔,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诡辩之言。至少长宗我部家族追随猴子丰臣秀吉侵朝时,照样与大明交战。因此,弥次郎兵卫说了半天他们家族因为为丰臣氏效力,而被如今的德川幕府没收全部领地,甚至在丰臣家大阪城保卫战失利之后,嫡系几乎全部被处死,这些事情并没有引起俞国振任何同情。

他感兴趣的是,这个家伙好不容易隐姓埋名,躲到了会安,能不能利用这个家伙对德川幕府的仇恨,插手一下倭国的事情。

想了好一会儿,俞国振觉得,这可以充当一步闲棋,却不值得他此刻就去全力经营。

有了会安,他就有了粮食基地,再以会安为踏板进入湄公河三角洲,那么不仅他的粮食问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而且后世再也不会出现什么猴子来与华夏争夺南海诸岛的事宜,甚至他可以进一步考虑一下马六甲海峡。至于倭国,现在还是老老实实充当新襄各种工业品的倾销地比较合适。

“那你的本名究竟是什么?”

“仆下之父,为长宗我部右近大夫,受盛亲连累,被德川幕府勒令切腹,幸有替身武者代死,先父携仆下一起隐遁安南……”见俞国振明显露出不快的神情,弥次郎兵卫终于结束了对自己家谱的回忆:“先父赐仆下名为长宗我部亲盛。”

俞国振咂了一下嘴:“我是大明之人,倭国之事,不好干涉。”

“仆下也知,故此只是向着殿下借兵。殿下的武士,借仆下一千,便足以让仆下夺回家业。到那时,仆下必定向殿下献上户籍地图,称臣纳贡,永为藩属!”

俞国振忍不住啧啧了两声,倒是打的如意算盘,献上家产,换取一千精兵,然后重夺家业。若是能成,不过是名义上称臣罢了,眼前这个倭人,还真把自己当成冤大头了。

他却不知,长宗我部亲盛倒不是将他当冤大头,只是按照此时东亚朝贡式外交的惯例来处置事务罢了。

“我兵力有限,帮不上你的忙。”俞国振断然拒绝,然后笑道:“不过,想来德川家如此残暴,国内必然动荡,你迟早会有机会,到时候我可以助你。”

这同样是空口白话画大饼,但长宗我部亲盛却还是流露出感激涕零的模样:“原本仆下的请求,就是极为失礼的。仆下也不敢立刻就请殿下出兵本土,仆下的意思,是请殿下发兵琉球。”

若是他说的是别的地方,俞国振还会一笑置之,但听得他说到琉球,俞国振顿时警觉起来。

“此话怎讲?”

“琉球国小力弱,二十余年前,为萨摩藩岛津家所凌迫,割去其北五岛。琉球靠近倭国,正处于倭国至会安航线之中,若是仆下能得到琉球,便可以招募浪人,等待倭国内乱之机。”

俞国振目光炯炯地盯着长宗我部亲盛,这目光让亲盛觉得很奇怪,自觉自己的计划,似乎没有半点对这位殿下不敬之处,为何他会如此?

“长宗我部亲盛,你似乎忘了一件事情,琉球向来向大明称藩,琉球国主甚至献上了户籍图册,因此,琉球国,是大明的领土。”俞国振说完之后,还淡淡地补充道:“自古以来,就是!”

长宗我部亲盛愕然。

他与明人打交道打得不少,因此推断出,俞国振是那种有志于图王事的虬髯客一流人物,这种人如何会将明国朝廷放在眼中,更不可能会将明国的一个藩国当一回中。在他想来,自己献上家财之后,这位殿下派个一两千士兵,就足以帮助自己夺取琉球,并且驱逐萨摩藩岛津家的混蛋们,可他的反应,为何会如此?

“仆下在会安经营近三十年,积累了不小财富,折算是白银,足有近十万贯目……相当于明国七十五万两白银。”长宗我部亲盛心中一想,觉得这肯定是这位殿下不知道自己能献上多大一笔财富,因此恭声说道。

七十五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确实让俞国振吃了一惊,他东杀西杀,打拼了三四年,赚得的也不过比这个数字多一点罢了。而且从长宗我部亲盛的态度来看,恐怕这七十五万两白银还不是全数!

俞国振第一个念头就是将这块送上门的肥肉吞下去。

但是过了好一会儿,他笑了起来。

这个家伙可不是傻瓜,而且以会安的情形来看,他不可能在会安港中藏近百万两白银。

“长宗我部亲盛,我对你的白银很感兴趣,但是,就算你将整个倭国的金山银山全部拿来,也休想换走琉球寸土。那里是大明的土地,华夏的藩国,总有一天我会到那儿去将你说的萨摩藩的混蛋驱走的。”

听到这里,长宗我部亲盛才明白自己打错了算盘:这位殿下根本不会容许别人染指琉球,因为在他眼中,琉球是他的囊中之物!

“是,是,仆下僭越了。”虽然心里有些不以为然,甚至还有些奇怪,俞国振对那个几乎没有物产,靠着去明国“朝贡”贸易立国的小岛国为何如此坚持,但长宗我部亲盛还是恭恭敬敬地应命。

他这个态度,让俞国振有些受不了,顿了一下:“也就是说,暂时我是帮不上你的忙了,你去找别人支持吧。”

“仆下等了三十年,殿下是仆下唯一的希望。”长宗我部亲盛道:“看过殿下的军威,仆下坚信这一点。殿下只要答应仆下,在今后殿下方便的时刻帮助仆下恢复家名,仆下仍然愿意献出财产,为殿下充作军资。”

这家伙还死赖上来了,俞国振没有急着拒绝,他想到自己正好要处置在会安的倭国人事宜,就像借着阮福溪来驱走会安地区的安南人一样,自己似乎也可以借助长宗我部盛亲,来解决会安倭国人带来的小麻烦。

“亲盛,你既然这样说,那我就笑纳了。”他嘴角微微一弯,然后又道:“但是,我手下不收留无能之人,所以我有一件事情要交待给你,如果你办得好,那么,你就在我手下任职吧!”

“是,是,请殿下吩咐!”长宗我部亲盛心情激荡,颤声说道。

“我要对在会安的倭国人发布刀狩令,这件事就交给你执行了,除了你之外,任何倭国人在公开场所携刀而行,都视为谋逆,立即处死,财产没收。”俞国振冷厉地道。

第五卷二五八、回望新襄虎卫旗(四)

“这片庄稼,长得可是不错。”

胡静水笑嘻嘻地看着眼前的庄稼,极是欢喜地道。

俞国振点了点头,目光里全是欣慰:“多亏了胡先生在此主持,若不是胡先生用心用力,这里也不会有如此成就。”

“职下职份所在,公子给了职下一个市长的名头,职下如何敢不尽心尽力!”

两人相视一笑,胡静水又把目光投向那大片的稻田,长长叹了口气:“四个月……当真宛若梦幻啊。”

俞国振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从他登陆会安并建起城墙算到如今,已经是四个月过去了,这四个月当中,经历的事情,对于一直为海商的胡静水来说,实在是有如梦幻。他们击败了阮福溪,并且驱走了会安附近所有的安南人,以会安镇为中心,沿着会安水,一共营建了六座堡垒,每座堡垒,都足以居住一千五百人!

然后,俞国振任命历年征战中伤残的十八名家卫,为各堡堡长、司账、巡护,各带领愿意来此屯田的五百名劳力,依托着堡垒,在附近耕种开拓。堡垒中储备有武器,而农闲之时,这些劳力也要操演备寇,从而保证其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所有的这些工程,都是在一个半月内完成,其间花费大量钱财自不必说,仅因为酷热中暑而死的劳力,便多达六十余人。但这一切是值得的,六个堡垒各置烽台,又有水陆两道相通,无论哪个堡垒遇袭,都能在半日之内得到援军。

当堡垒齐成之后,明人在会安河冲积平原上的地位就稳固了。接下来的开拓相当顺利,这种情形之下,又迫于北方郑氏和南方阮福溪的压力,阮福渶不仅认可了将整个会安地区交给新襄虎卫,甚至还签署了一份转让文书。

华夏民族的勤劳是无与伦比的,在俞国振许下每开垦出五亩,便可免一亩田一年田租的情形下,在完成堡垒之后的两个半月时间里,那五千名劳工便已经开垦出十五万亩,将会安与六个堡垒之间连成了一片。

“近来安南人还有骚扰之举么?”

“少得多了,自从上回捕获之人尽数押往新襄之后,现在有,也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纷争。”胡静水略有些得意地道:“依着公子旨意,职下禀公处断,不偏不倚,安南人都心服口服。”

“嗯,咱们以德服人,以直报怨。”俞国振笑道。

他不会像欧洲殖民者那样,只凭借屠杀去毁灭原住民。华夏民族最为优秀的一点,就在于她无与伦比的包容与同化能力。如今俞国振手中劳动力正缺,这些原住民懒是懒了点,笨是笨了些,但也勉强可以利用。而且俞国振深信,经过一代到两代人的同化之后,这些原住民的后裔,就会以自己也属于华夏一员为荣。

更重要的是,他还必须依靠这些原住民,解决部分重要问题。

“此次随我来的,都是买来的良家女子,你将她们安置好,休要轻贱了她们。通知各堡的堡长、司账和巡护,他们可以优先挑选。”俞国振说到这,想了想又道:“暂时只许一妻,僧多粥少,但若是愿以安南女子为妾,只要养得活,我们也不必去管。”

听得这话,胡静水忍不住笑了起来:“正要禀报公子,咱们已经有一百多名劳工,已经养了安南媳妇了。”

俞国振一愣,在六座堡垒建成、会安的陆上防御体系已经形成之后,他便离开了这里,只是留下了五百名新襄虎卫守护会安,因此并不知道这两个半月来发生的事情。

“才两个半月……为何就成了一百多对?”

对于劳工娶当地女子之事,俞国振是乐见其成的,他从安庐迁来的百姓,毕竟是以男子为主,全部女子加起来,也不足万人,这些人他的家卫未必看得上,因此俞国振并没有强制家卫娶之,而是又去寻好人家十五岁至十八岁的女儿,花钱买了一批,先供伤残老兵挑选迎娶。这其中颇有些不敬女子之意,但俞国振也只能报歉了,但是他相信,这些他教出来的家卫老兵,虽然手脚有些不灵便之处,可在生活上还是情感上,都不会亏待这些女子。

更何况此时的女子,原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有什么自由恋爱!至于男女平等……难度这么大的事情,俞国振还是准备留给后人去努力。

“那是自然的,咱们明人男子,个个踏实勤垦,公子待下又宽厚,才这么点功夫,他们中不少人手中都有了些铜钱,在咱们新襄不值几个钱的玻璃珠花子,拿到这里便可拐走一个黄花闺女!”胡静水说到这,也有些唏嘘:“不过,公子,这安南的女子和男人,简直就不是一个种,她们可吃苦耐劳得多!”

俞国振最初认为烧玻璃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但结果他的炼钢技艺早就成功了,而烧玻璃直到现在也只是烧出一些不是很透明的玻璃,需要进一步改进配方和工艺。这些玻璃用来制镜子是不成,但做珠花、窗玻璃和装饰品,倒是没有问题。

“唔,既是如此,那自然是好事……咱们还得再订一条规矩,安这些嫁入的安南女子之心。这样吧,嫁与咱们明人的安南女子嫡亲,也就是她的父母兄弟,也可以有一户佃租咱们的田地,所纳地租,与明人相当,自然,须得将他们打乱,杂入会安城中居住,不可使之聚居。”

俞国振心念一转,此时安南人并无太多家国意识,既然只有百余位,那么最多就是百余户,在多达五千、并且越来越多的明人当中,掀不起多少浪来。相反,这种迎娶的方式,能加快对他们的同化。

“是,职下记得此事了。”

“另外,既是新人成亲,我也不能不表示,每对夫妻送酒一斤,肉五斤,鱼五斤,再送花布两匹。以后成亲者,也都循此例。”

这些东西,并不怎么珍贵,但能表达新襄的关爱这意,些许小利,能算得了什么。旁边的胡静水却拍了拍脑袋:“此事乃是职下疏忽,原该是职下向公子建议的。”

俞国振一笑,胡静水是个合适的大管家,但商人的精明也让他多少有些小气,这一点,他就要向那个倭人长宗我部学习了。

“倭人如今如何?”

“秦馆长倒是霹雳手段,上次杀了十一人之后,倭人现在都老实了,再无欺行霸市之举,也无佩刀上街者。”

会安在俞国振的定位中,一是粮食基地,二是南下跳板,三是商贸中心。会安的商贸,其中至少有一半是针对倭国,因此,驱逐杀尽会安的倭人,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俞国振便实行以倭治倭的策略,在倭人居住的日本町建倭人会馆,任命长宗我部亲盛为馆长,而长宗我部亲盛这时也算了解一点俞国振的心思,将自己的姓改为华姓“秦”,故此胡静水称他为秦馆长。

“秦亲盛做事嘛,倒是极认真的,也很有气魄。”俞国振淡淡地道:“不过,还是盯紧他一些。”

胡静水看了俞国振一眼,然后肃容应是。

他是有些不明白,俞国振对诸国人都算宽和,华人与诸国人的婚姻,他也从不干涉,但为什么会对倭人,似乎有些另眼相看的味道。

不过想到传闻中,俞国振乃是抗倭名将俞龙俞大猷的同族,胡静水又释然,当初俞氏族人,不知多少战死在抗倭战场上,对倭人心怀不满,也是人之常情。

“如今已经接近年底了,在六堡之外,准备再建十二座堡垒吧。”俞国振又道:“我带了雷家的人来,他们会设计好堡垒样式,另外会安排人修道路。水泥我会从新襄将之运来,但砖石就要这边自备了,将各堡垒之间通到会安来的路先修好,简易码头也建起来,务必保证,任何一个堡垒遇袭,都能在半日之内得到增援。到时我再拨五百虎卫至会安,另在会安建渔政分局,安排渔政船巡航。”

俞国振一一布置,胡静水都听了下来,他听出俞国振可能有一段时间不会再回会安,在俞国振说完之后,忍不住问道:“公子莫非要离开一段时间?”

“年关来了,得去一趟南直隶,我与方家约定,明年二月成亲。”俞国振一笑:“你们不是都劝我早日成亲么?”

“那是自然,如今公子有若大家业,早日成亲,也可安下属之心。”胡静水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犹豫:“职下只求一事,职下有一子,年方二岁,今后可入新襄为小公子伴读。”

俞国振愣了愣,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胡静水并不是俞国振在襄安培养出来的旧人,但如今却大权在握,几乎是文职之首,与罗九河、叶武崖等武职分庭抗礼,又是远处于海外。他提出以子为伴读,除了想要让自己的家族同俞家下一代结成亲近关系之外,还有一个用意,就是作为人质。

俞国振哑然一笑:“这一定是秦亲盛教你的。”

胡静水脸色微红:“职下愚驽,未曾为官,所思颇有不谨慎之处。”

“我用不着人质。”俞国振扬起了下巴,傲然说道:“胡先生,我胸中自有雄兵策略,故此能做到用人不疑。我让你盯住秦亲盛一些,并非我信不过他个人,我只是不大信得过倭人罢了。”

“是,是,职下定然与他保持距离。”胡静水心中暗暗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