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九河与叶武崖抡着棍子一路敲打过去,一一纠正诸位少年的站姿,虽然不少人被他们纠正后没多久又是恢复原样,但花了小半个时辰功夫,总算让这八十三名少年站成了队列。

柳如是有些无奈地叹气。

她这个旁观者都已经学会了应该如何站正、列队,可八十三名少年中,至少有三十名仍然没有完全学会,还有七八名干脆就仍然一脸迷茫。

或许他们是不理解为什么要站成队列,或许他们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站正竟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无论是什么原因,柳如是都可以想得到,要让他们学到罗九河、叶武崖这样,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若她是俞国振,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这一点?

思忖了好一会儿,柳如是还是没有任何头绪,这个时候她发觉,自己以前看的那些书里,似乎有些想当然。

就在这时,她看到高大柱与高二柱出现在校场边缘,他们两个人回来了,证明俞国振也从镇上回来,柳如是有些急切地寻找着俞国振的身影,很快便看到了他。

与少年们同样的服饰,不同之处,就在于双肩,俞国振的双肩各缝了一根二指宽的布条,布条上以红线绣着一颗星星。

然后,高大柱厚实雄浑的声音响了起来:“都有——集合!”

原本散在周围的家卫少年顿时像受惊的小鹿一样弹起,他们迅速从自己所处的位置向着高大柱面前奔去,看到这一幕,好不容易整成队列的新来少年们又乱了。

不过这时没有人理睬他们,俞国振也只是瞄了他们一眼,没有说什么。

高大柱将人整齐之后,下令报数,然后小跑到俞国振面前:“回禀官人,家卫应到十八人,实到十八人,无一缺勤,请下令!”

“归队!”

“是!”

在那八十三名新来的少年眼中看来,这一切像是在唱着一出戏,既新奇又有趣,而柳如是却是看出了一点点门道。

“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有章可循,若是事事都能如此,那么营垒与行阵之间,就会纪律森严……俞公子……啊不,小官人真是兵法大家!”

她心中如此想,却没有说出来,小莲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她是看多了的,因此觉得没有什么趣味,拉着柳如是的手道:“如是姐姐,我们回去么?”

“再看看吧?”柳如是道。

高大柱归队之后,俞国振大步走了过去,来到队伍的正前方,他的举动同样干脆利落棱角分明,他看着眼前的少年家卫们,又看了看在他们后面的八十三名新到少年。

少年家卫才训练了三个多月,他们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但是俞国振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在北方,东虏骄奴已经无人可制,在中原,高闯李张之流祸害千里,朱明皇室已经成为国家的毒瘤,而自诩清流的东林,干的又是挖本国墙根的勾当。俞国振不认为他会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去休养生息,他最多只有几年时间,先是流贼,后是东虏,他就要与之交手。

因此,他必须抓紧时间。

“崇祯五年七月五日夜,太湖水匪五十一名假充锦衣卫百户袭拢我们襄安。”

俞国振开口说话了,随着他的开口,原本暂歇的家卫少年顿时又呈立正姿态,而新来的八十三名少年,也从窃窃私语中安静了下来。

“此次夜战,家卫少年奋勇击贼,格杀十九人,生擒三十二人,水匪无一人脱逃。”俞国振又道。

听到他说这个,那八十三名少年顿时“嗡嗡”再次议论起来,相信俞国振话的这个时候都用肃然起敬的目光看着家卫少年,他们竟然杀了十九名水匪!

从登莱逃难而来的,哪个不知道贼匪的厉害!

以大柱二柱为首的十八名少年,不由自主地挺起了胸膛,他们这个年纪,对于同龄人钦佩的目光,有着无与伦比的渴求。

自然,新来少年中也有自以为聪明的认为,这是主家在给他们下马威,其实是吹牛。

俞国振稍一停顿,又接着说道:“奖勤罚懒、褒勇惩怯是我们家卫的规章,今日在此颁发上一战奖励。”

诸少年都是精神一振,每到这个时候,都是众人最开心的时刻。

“高大柱!”

“有!”

大柱向前行了三步,到了俞国振面前,行了一个抱拳礼。家卫的抱拳礼分两种,一种是正礼,双手抱拳,腰微弯向前,用俞国振的话说,就是上半身前倾四十五度,眼直视受礼者的脚尖;另一种则是简礼,即抱拳直腰,眼平视受礼者。

现在大柱行的是正礼,那八十三名少年看他这个动作极为利落,有两个忍不住就动手学了一下。

“在当夜战中,高大柱有三功,其一身为伙长指挥得当,其二冲杀奋勇杀敌三人,其三面临危局坚决执行命令。这三功中,以坚决执行命令为第一!”

俞国振这话说出之后,少年之中有些人便惭愧地低下头,那天水匪谎称是锦衣卫,他们有的人便动摇了,俞国振其实是在以褒代贬,斥责他们当时的犹豫。

“故此,我授予高大柱连正之职,晋衔为三级。”

为了防止被人告发训练私兵图谋不轨,俞国振并没有照搬此时的明军军制,在他的设想之中,他今后的军队应该拥有两套等级体系,第一套是“职”,统领普通军士百人者,被称为“连正”,第二套是“衔”,普通士兵无衔,老兵为一级,伙长为二级,而到了连正则是三级。

说完之后,俞国振向后招手,高不胖捧着一个木盘上来。俞国正从木盘上拿起两块和他自己肩上一样的布条,将布条展示给众人看:“这是肩衔,三道红线,即是三级。”

小莲在远处看了,轻轻欢呼了声:“大柱哥哥是三级了!”

柳如是却目光复杂地看着正在将肩衔交到高大柱手中的俞国振,小莲并不明白这肩衔的含义,柳如是也无法完全理解肩衔对于经常处于混乱之中的军队的作用,但有一点她是想到了的。

有了这肩衔,那么俞家家卫将会更为纪律严明!

训练出这样一支家卫,小官人……他究竟有什么样的……志向,或者,野心?

第一卷四零、工读方略

对于那八十三名新来的少年来说,职衔什么的,他们根本不明白,但接下来奖赏的东西让他们震惊了。

现钱纹银十两,月钱升到足银三两。

一个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的家僮,月钱竟然是足银三两!

一月三两,一年就是三十六两,加上主家的赏赐……几乎就凭着这个,就可以达到中等人家的水准了!

“高二柱!”

“在!”

在大柱之后,是高二柱,与大柱一般的奖励,然后是罗九河、叶武崖等人,只不过罗九河与叶武崖的职衔要低些,职为伙长,衔为二级。

在所有的家卫少年都奖励过后,俞国振也斥责了那些动摇犹豫的人,其中有三人甚至被当众鞭笞,他们也都受了被扣除一个月月钱的处罚。

让新来的少年惊讶的是,这些受罚者虽然被抽得血肉模糊,却没有一个哭嚎求饶的,被扣一一个月的月钱之后,也没有任何人流露出不满或者冤屈的神情,反而个个都是如释重负。

“难道说这些家伙打得不疼么?”

“或者他们都爱这个调调,被打被罚了还满心欢喜?”

此时新来的少年还不知道,对于家卫少年来说,被鞭笞被罚钱都不算是最严重的惩处,被驱逐出家卫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因为那不仅仅意味着从此失去家卫的优渥待遇,更意味着在襄安镇里失去现在的尊重与地位。莫看他们现在只是俞家三房的家卫,可是走到襄安镇上去,其余几家的大管家都未必有他们风光!

连带着他们家中人在襄安镇里说话都硬气,旁人一说起自己家的儿郎,这个说是宋家的小厮,那个说是钱记的学徒,他们一说是俞家家卫少年,顿时能惹来片欣羡的目光。

“算你们这些小子运气,小官人宽大,要依着我,一个个都打断了腿赶出去。这些日子,你们吃小官人的用小官人的,就连家里爹娘姐妹也没有少得小官人的好处,莫说几个水匪,就是真的官差,该动手还是要动手,不护得小官人周全,我们这几条贱命又值当什么?”

高二柱在那几人耳边低声嘀咕,这话当然没有给新来的少年听见。

接下来是安置新来的少年,俞国振将之分成了十伙,其中三伙九人,七伙八人,然后由罗九河、叶武崖等在与太湖水匪夜战中表现出色的少年担任伙长,而在夜战中表现犹豫甚至畏缩的八人,则单独编成一伙,任命齐牛为伙长。这也是奖优罚劣的意思,家卫少年们都明白。

齐牛看着自己的这些手下,他们都有些垂头丧气。一同加入家卫少年的,就他们没有弄到伙长,也就是说,他们与新来的八十三个少年同样,这让自尊心渐渐被养出来的少年们觉得难以容忍。

罗九河与叶武崖他们已经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人拉走操演去了,齐牛挠了挠头,什么队列、枪阵之类的,他们这组都已经很熟悉,接下来他要做什么?

然后他就听到俞国振的声音:“怎么,你们就准备这样?”

齐牛慌忙回过头来,他身量是少年中最高的,比俞国振还高出半个头,因此低着脑袋道:“小官人,我、我们该做什么?”

“平时做什么,现在就继续做什么,你们这一伙,是我的模范伙,模范伙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么,就是你们的一举一动,是其余十伙的模范。今后凡是伙长,都得从你们这伙中提拔。”

俞国振声音并不高,可听了他这句话,齐牛下属一伙的诸人都是精神振奋起来。

就算再笨,此刻也明白俞国振的意思,他们这一伙虽然没有像其余同伴那样提升起来,可是这只是暂时的,以后,他们还有机会!

“小官人,你放心,今后我们定然严守命令,只要小官人令下,便是皇帝老儿来了,也要将他掀下马来!”

有一个嘴快的开口道,俞国振看着他微微一笑,然后拍了一下齐牛的肩膀:“老牛,这个伙我就交给你了,你我是极放心的,但你要想胜过九河与武崖他们,还缺一样,你自己知道缺什么吗?”

齐牛憨憨地看着他,举起手指了一下自己的左胸:“心眼,我没有他们那么多心眼。”

“对,你凡事也要多动心眼,成就不会在他们之下,好生去做,让那群新来的菜鸟知道,你们和他们是不一样的。”俞国振勉励道。

他这番话说完之后,齐牛像是喝了烈酒一般,脸涨得通红,眼睛也亮了起来。在俞国振离开后,他喝道:“都有!”

听到身后斗志昂扬的应声,俞国振嘴角浮起了淡淡的笑。

设立模范伙只是第一步,今后这模范伙要扩充为模范连,培养下层军官是一支有持久战斗力部队所必然的要求,俞国振深信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任何人能在这一点上比他做得更好。

唯一制约他的,就是地盘,襄安并不是他的地盘,虽然俞氏家族给了他最大的权力,不仅他自己的八十亩田被调用起来,族中还拨了十余亩田给他,但是俞国振并不敢大兴土木。所以现在这个规模,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他还得操心如何安置随着八十三位少年一起迁来的家属,尽管只有四十七户,人口也只有一百一十九人,可加上八十三位少年,总共也有二百零二张嘴要养活。

俞国振当然不会白养他们,按照事先的约定,这些人都是签了卖身契的,算是俞家的家仆,若非战乱,想要在短时间内买到这么多人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被安置在简易的土坯房中,由高不胖夫妻进行管教,其中十八人是六岁到十二岁之间的孩童,另有二十名十八岁以下的女孩,这些则被交给了小莲和柳如是。

“小官人把他们交给我们二人……小莲妹妹,你说说看,我们该如何处置?”

柳如是看着眼前的这些人,心里开始犯难,她倒不怕麻烦,但看到大柱二柱总领新来的少年、高不胖夫妻分派家属,都是做得井井有条,那么这些分给她们的人若是没有处置好,恐怕就会极大地影响她在俞国振心中的形像了。

“小官人给了我们章程么,照着章程做就是。”

小莲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叠纸,柳如是接过看,这是一个小册子,最初一面上写着“半工半读方略”六个字。

“半工半读?”柳如是心中一动:“这些人……竟然让他们读书?”

“你看吧,往下看就知道。”

小莲略微有些得意地笑了,这小册子是俞国振很早就给了她的,在柳如是还没有来襄安、俞宜轩刚去山东招徕人手时,俞国振就写好了这小册子交给她,为了让她熟悉,还一一给她详加讲解。

《半工半读方略》从第一页开始就是实际操作的内容,第一章便是强调卫生,想到罗九河与叶武崖等强迫那伙新来的少年每天都要洗澡的事情,柳如是抿嘴笑了一下:“小官人对这个……卫生,当真是十分重视。”

“那是。”小莲回道:“如是姐姐,当初逼着大柱二柱洗澡那可才是难呢,每天小官人用棍子将他们抽进水里的,还有不胖大叔老高,那时他可没有这么好的脾气,整天骂来骂去,虽是不敢骂小官人,却见谁都不顺眼,小官人管他叫‘喷子’……呵呵,当初有趣的事情可真多了。”

想到现在沉默寡言的高不胖,在几年前还是人爱怨天尤人的家伙,柳如是又抿嘴笑了起来。她知道有些有本领的人,过得不如意,免不了骂来骂去,现在老高一家子在俞家,不仅本人过得舒心,两个儿子也算是得主家重用,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其实他们主要是怕费衣料,一件衣服多洗几水就容易破。”小莲怕柳如是误会,又解释道:“倒不是真的不听话,后来就好了……”

一边听着小莲说一些旧日的趣事,柳如是一边继续往下看。《方略》中强调的第二件事情是纪律,不仅仅有一般富豪人家中要对主家服从敬重的条文,也不仅仅有严禁偷鸡摸狗通奸泄密的内容,其条文之细密,柳如是看了一遍之后吸了口气:“这纪律之章拿出去,便可以约束军士……”

就算是一般的官兵,其纪律都没有这么严明,虽然军中也有各种条例,可如今军纪败坏,还有谁管那么多,而且,柳如是还注意到,俞国振提出,培养纪律靠的不单纯是背诵家规,更重要的是通过队列操演、课堂约束来进行习练,比如说,如今柳如是已经不陌生的晨跑这一项,就有明确的要求。

看到这一项,柳如是怔忡了好一会儿,目光不由自主地又看到了自己的脚上。

“如是姐姐,你怎么了?”

“要晨跑啊……怕是只有小莲你带她们跑了,我这脚……可是跑不成。”

“有什么跑不成的,把裹布放开就是!”小莲不以为然。

柳如是垂下头,好一会儿没有说什么,她是从几岁开始裹脚的,她自己已经记不得了。

“你怕小官人说?小官人最讨厌裹脚了,他这次让五老爷去找人,还专门说了,若是有女孩儿跟来,一定要放脚的,不肯放脚便不要。”小莲压低声音:“如是姐姐,你还是放了脚吧!”

第一卷四一、可怜天下父母心

柳如是暂时只是在为是否放脚而伤脑筋,蒋权却对着自己面前的一张图纸在伤脑筋。

他是一个出色的工匠,不仅木匠活儿精湛,在制造织机上也有自己的心得,可是面对这张图纸,他还是不满意。

“这样,再这样,还有这样……”

蒋佑中一边小声嘀咕着,一边做着自己的小玩具,就在这时,外头传来了响亮的口号声。

蒋佑中顿时将手中的玩艺儿放下,抬头偷偷看了蒋权一眼,见蒋权注意力完全是那图纸之上,似乎还在琢磨着如何修改那图纸,他悄然无声地站起,猫着腰,便向门外溜去。

蒋权眼角抽了下:“哪里去!”

蒋佑中身体顿时僵住,然后,他垂头丧气地回过来,又坐到了自己的小桌子前。

“记得自己的本份,你就是俞公子找来的匠人,你要做的就是跟着我好生学手艺,长大之后替俞公子制织机!”

“知道了。”蒋佑中低声说道。

他心中却无比羡慕外头的那些与他年纪相差不大的孩童们。

来到襄安已经有半个多月,最初的新鲜之后,他对于周围的环境也开始熟悉起来:巨大的院墙,围着大约是十亩的地方,最靠北的是小官人住的屋子,那一排有些破旧的屋子一直没有正以收拾。东边竖着三排屋子,是新建的土坯房,据说花了俞公子不少银钱,才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中赶了出来。每排屋子都有二十四大间,这样共是七十二间大间,其中后两排四十八间大间,现在供后来的山东人住着——父亲蒋权在背地里有时唤他们为侉子,只不过从不敢当着别人面喊。前排的十二大间则给那些新加入家卫的少年们居住,每大间住一伙,空着的一间则储放杂物。

在西面则是两排屋子,也是每排十二大间,如今大多都空着,他们父子、高管家两口子都住在这,俞公子还专门将他家隔壁一间指给他们父子充当作坊,围墙大门也是开在这个方向,正对着西江小码头。南面靠着院墙则是只有一排屋,共是六大间,三十八名十二岁以下的男童和十八岁以下女孩分别住于其中,因为有女子的缘故,所以还特意加了小院墙。他们也是蒋佑中的羡慕对像,因为他们每天上午随着号声便要开始跑步,然后上学,跟着那个小辣椒似的小莲姐学识字、算术。

那是何等的一种快乐,在蒋佑中心中,甚至都超过了学习父亲手艺的兴趣,这样的日子,他若是能过上……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天,那也要快活死了!

但他却只能和手中的小斧、小锯和凿子,与木板打着交道!

倒不是他不喜欢这些工具技艺,可是他更喜欢能读书,学算术啊!

想着想着,泪水就涌上了他的眼眶,他抹了一把,一声不吭,继续做自己的活儿。

蒋权嘴角又抽了一下,手上的动作慢了起来。

他有些犹豫,外头的口号声又响了起来,然后是整齐的三字经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与千字文是俞国振让孩童们识字的基本读物,虽然他对这两册书其实觉得还不是很满意,但总体来看,这是不错的启蒙读物了。日后,他会抽时间将之进行改编,可现在小规模进行扫盲,则还用不着。

而且,负责教这些孩童、女孩识字的,是柳如是,要改的话,恐怕还得让柳如是先学习一遍。

至于负责算术教学的,当然是小莲,她是俞国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