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虏将他们赶来之后,便不准他们开门,哪间屋子开了门,全屋里的人都要被杀掉。贺光辅挣了几挣,都没有能挣开,他怒道:“不开门如何知道外头……”

话说到这,突然间,又是一阵奇怪的声音响起。

像是脚步声,但这么整齐的脚步声,众人从未听到过。贺光辅也顾不得挣了,凑上门缝向外张望,其余人也纷纷或从门缝或从窗隙,向外望去。

没有多久,他们便看到一队穿着绿色怪异战袄的士兵走了过来。

他们肩上背着火枪,那火枪被用带子系着,模样有些怪异,和朝廷官兵使用的火枪不一样。他们走路时神情很是专注,完全没有人交头接耳,便是向两侧观望,也都是用一种警惕的目光,而不是那种散乱的好奇。

众人的注意力都被这奇怪的士兵所吸引,没有人再按着贺光辅,他打开门,屏着呼吸,呆呆地看着这队士兵从眼前过去。

一个接着一个,每人都是如此,沉默着行军。

一个个百姓从门中走了出来,他们开始是沉默,然后发觉这些士兵虽然不说话,却对他们保持着足够的善意,于是悲呼、哭泣、欢笑都在瞬间迸发出来。不少人干脆跪在肮脏的地面,连连叩首,向着这支将他们从建虏手中解救出来的部队表达自己的谢意。

贺光辅这一刻心中想的,便是“大丈夫当如是耳”。

而在他的耳边,曹谦策轻声将这句话说了出来。

一队队的绿袄士兵穿过街巷走向西门,大约过去了有两三千人,然后众人看到一队士兵停了下来,这队士兵当中,一个年纪很轻外貌英挺的年轻男子咧开嘴,向着众人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大伙受苦了,高密城已经收复,建虏被打退了,各位请放心吧。”

原本就已经发泄过一轮情绪的众人,再度被兴奋推了起来,他们这次哭的少,欢呼的多了,那声浪几乎掀起了头顶的苍穹。

贺光辅拼命向前,挤向那个骑在马上的年轻人,但才靠近了几步,就被两个绿衣士兵挡住。贺光辅见那年轻人似乎又要走,忍不住跳起来道:“可是南海伯,可是南海伯?”

“我就是俞国振。”那年轻人向这边点了点头,大大方方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南海伯,果然是南海伯来救我们!”

“全天下也唯有南海伯,还将咱们这些苦哈哈的百姓放在心上!”

一瞬间,这样的议论声响起,与贺光辅他们屋子里一样,别的屋子也少不得议论那枪声是哪支部队发出的。有见识的,便猜到了虎卫,而此刻得到了证实,众人更是欢喜。

“我要投军,南海伯,我也要投军!”贺光辅大叫起来:“我愿为南海伯效力!”

“愿为南海伯效力!”

和贺光辅一般,足有几十上百人都叫出声。曹谦策的心更是一抖,这便是民心,这便是人望!

南海伯转战南北,不惧牺牲,他的付出,百姓岂会不知晓!

一排排百姓跪了下去,而俞国振也有些不安,他示意卫兵拉起了两个,却看到更多的跪下,这让他不得不催促着马,快速从这条街上通过。

茅元仪跟在他身边,看到这一幕,微微笑了。

第八卷四四七、城头变幻英雄计(四)

俞国振带着虎卫胜利进入了高密城,杜度却不得不抛弃所有的辎重和掳获,乘着俞国振安抚高密的时候远遁……

他虽然已经弄明白自己为何失败,可是几个关键细节,还是让他觉得难以接受。

一是虎卫的战斗力与执行力。他想不明白,俞国振的这支部队为何能够丝毫不出偏差地将计策执行完毕,无论是明军还是八旗,若是入城,首先做的肯定是劫掠,而虎卫却在有效控制城门后,极短时间内便完成了防御工事,另他的骑兵完全不能发挥作用。虎卫的射击始终保持着同一的节奏,使得八旗步甲死士面临的火力强度始终如一,正面攻击根本无隙可乘。即使绕到侧面,仍然面临的是同样的局面。

二是竟然有满人心甘情愿地为俞国振效力,杜度可以肯定,来见他的那个席特库肯定是满人,那小子年纪不大,大约还没有二十岁。俞国振是从哪儿找到这样的满人的?

第三就是为何俞国振对他们的行踪了如指掌,虎卫出现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证明他们对八旗右翼军的行踪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才能抓住空隙。

杜度甚至怀疑,若是他和岳托没有中计,俞国振还有别的安排,总能将他们的主力从高密城中调出。

想到这里,杜度心中的煎熬便让他几乎要喷血。右翼军吃了这个大亏,唯有后退去与多尔衮会合,以多尔衮那刻薄的性子,几乎会放过这个冷嘲热讽的机会?

以老奴奴儿哈赤晚年的安排来看,原本他是想将大位传给多尔衮或者多铎的,但这二人都年轻,加上代善不知是脑子里出了什么问题,竟然“大义”到支持黄台吉的地步。这就使得建虏内部形成了三个势力格局。原本实力最弱的黄台吉通过一系列手腕,控制了上三旗大约一百一十七个牛录,多尔衮多铎兄弟名义上总领两白旗九十八个牛录,而岳托、杜度再加上济尔哈朗则有两红旗和镶蓝旗九十六个牛录。只不过在黄台吉眼中,多尔衮与多铎年轻,只要将岳托等人的实力削弱吞并,他对着两白旗无论是实力还是威望上都有着绝对优势,因此一直隐隐有扶植年轻的多尔衮和多铎压制其余威望极高的兄长侄儿的意思。多尔衮或许是仇恨这些兄长侄子没有支持他们兄弟为主,所以也时不时报复一下,这弄得原是中间派的诸人很有些尴尬。

想到这。杜度不由得叹了口气:他原本也是有希望得承大位的!

“扬武大将军那边,再派人去,只说我们在潍县等他前来会合。”他干脆又叫来一伙信使:“伱们此去小心,莫要贪恋财物去掳掠,一定要将消息传到扬武大将军那边!”

信使领命而去,望着他的背影,杜度悬着的心怎么也放不下来。

和他一样的是岳托。

“伱确认真是虎卫?”这是他第五遍问玛瞻这个问题了。

“小弟虽然没有兄长的武略,也不会认错敌人,在半道截击我的,确实是明国南海伯的虎卫!绝对错不了。他们的火枪……与明国其余的官兵都不相同!”

“可是现在人呢?”岳托眼睛通红:“伱说的人呢?”

玛瞻也有些糊涂,就是在两个时辰之前,他还确认有近万人就在胶州城下,他也相会合援军将这之明军消灭,因此还时不时出来骚扰,而对方虽不攻城,却仍用密集的火力将他击还。可是两个时辰之前,对方便退了。退得非常彻底,现在是一个人影都不见了。

“兄长,伱看这些营寨,不是上万人居住,哪有这么多痕迹?”玛瞻指着眼前的营寨道。

严格来说,他们眼前只有营寨的痕迹。营寨本身已经不见了。那伙明军拆得非常彻底,只看得到平整过的土地和帐篷扎过的痕迹。确实,这么大的规模,至少得有万人。

“想来明军也是得到兄长大军前后抵达的消息,故此已经逃了。”玛瞻最后道:“不过是万把明军,不敢与兄长大军交战也是正常。”

岳托微微点头,或许,这真是正常的吧。

可是他心中还是有种极为强烈的不安。可以说,这种不安让他想到了死亡。

“俞国振当真有这么厉害?他的虎卫,当真这么神出鬼没?”

这念头才浮起,岳托就听到了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看到了来自高密城杜度派出的第一批告急信使。

“高密?”

没有等信使跪在他面前禀报,岳托就意识到了问题出在何处,但他还有些不能确定。虽然正红旗镶红旗主力给他带来了,但是杜度在高密城中也还有五六千人,而且杜度与没有多少战争经验的玛瞻不同,他那边怎么会出事?

“假冒旗丁,夺了东门,火枪密集,无法收复?”

听完信使所报,岳托只觉得眼前发黑,哇的一口血喷了出来。

“大哥,兄长!”玛瞻慌了,忙扶住岳托。

岳托近来身体本是不大舒服,吐了这口血之后,他长叹了一声:“回军,速度回军!”

“大哥,伱的身体?”

“无碍,无碍……”

岳托口中这样说,心里却明白,自己的身体出大问题了。

即使没有出这大问题,只怕此次回去之后,自己也要因为连续两次被俞国振的虎卫戏耍而受到处罚,甚至可能被剥夺正红旗旗主之位。黄台吉巴不得自己出这样的问题,他好将一些在军中甚有威望的兄长侄儿全都捋掉,换上多尔衮和多铎这样的新锐。

他弄不明白,从玛瞻的叙述来看,俞国振的虎卫撤离胶州城外只有两个多时辰,而且他一路来援广派侦骑,俞国振究竟是怎么样避开他的侦察,用短短两个时辰赶到高密?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俞国振与他的虎卫有分身术……或者。俞国振手中能指挥的兵力,不只此前他掌握的不足万人!

想到这,岳托悚然而惊。

虎卫的战斗力,是他这样的宿将不敢忽视的,那么俞国振在胶州用近八千人缠着玛瞻,又用至少要万余人去攻高密……他在老巢青岛口总还得留些人手。他竟然在山东有两万精锐?

以建虏对局势的了解,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俞国振在胶东最多有两三千人,这两万人,只有可能是他从极南的新襄调来的!

就算是从九月份他们入关起开始调兵。短短三个多月时间,调来两万精锐部队,这种海运能力,实在让人震惊。而且,岳托不得不细想下去:若是俞国振乘着现在八旗兵都来攻打明国时,突然间率军自皮岛附近登陆,直逼盛京,那会如何!

现在可不是他祖父奴儿哈赤时候,盛京里没有什么东西,被攻破就被攻破!

“这个俞国振。莫非是我们大清命中的克星?”岳托心中有些悲怆地想。

“大将军,当如何处置,您老发个话儿啊。”

周围的人都等着他拿决定,镶红旗的固山章京实在忍不住了问道。

“回军,立刻……把胶州城中能带的东西都带走!”岳托下令道。

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玛瞻占据了胶州城,城里多少有些人口粮食,武备军械虽然少,也勉强可以补充一些消耗。未能及时逃出胶州城的百姓。便遭了殃,一时之间,城中哭声震天,血流盈巷。

“建虏要逃了!”

见到建虏大队人马正在相续出城,隐伏在胶州城远处的棉田里的一个虎卫侦察兵道。

“那是自然,受得咱们如此打击。若不逃才快。”另一人道:“官人连续调动建虏,使得建虏首尾不相顾,然后择其要害进行打击……若是咱们也有四五万人,便可以让建虏一个都回不去!”

“嗯,只可惜胶州城里的百姓,他们苦了。”

“我们会替他们复仇的,建虏这些牲口……总有一天,我们会去刨了老奴的祖坟。”

小声讨论了几句。见对方回军之意已经极为明显,这几个侦察兵也调头回转,急匆匆地向着高密奔去。

他们奔了三十余里,在过胶水时,看到了一大队人马。正欢声笑语向着高密行去,队全里大半人有骡马。见到他们,便有人分出来拦截,为首的虎卫侦察兵将头上的毡帽摘下来,露出内里包头软帽,上面明显有虎卫的双翼虎纹:“虎卫第一团侦察队季白岩,紧急军情须回禀南海伯,诸位兄弟,请让让道路!”

拦截他们的人立刻停了下来,有人还不想让道,却被喝开,那为首的人向着季白岸挥手:“季兄弟,请替俺向南海伯他老人问安,俺是李明山!”

季白岸向着那边敬了一个军礼,驱着马从对方让出的道路跑了过去。他们的背影还没有消失,身后就传来一片羡慕的啧啧声。

“瞧人家,那才是精锐,伱们还差得远!”李明山扫视着众人:“诸位兄弟,好生操练,若是咱们都有南海伯帐下虎卫的本领,就直接将建虏那个什么玛瞻杀灭了!”

“正是,正是,平日里喝酒吃肉都没少,真打起仗来,大伙可不大争气!”又一人道。

见众人既有羡慕,又有惭愧,李明山心里也同样如此。

他们这支部队,便是当初俞国振征询他们意见,得知他们愿意留在山东而给了他们钱粮拉出来的。大多时候都呆在登莱孙临让出的军营之内,虽然装备差了些,李明山自觉操练得还不错。但这次奉俞国振之命,替换虎卫围胶州城之后,为了多立功劳,他们也尝试着攻了两次城,结果却是被两千建虏击败。若不是俞国振留下的五百虎卫稳住阵脚,他们早就溃散了。

“得和兄长再商议一番,或许上回我们选错了……”李明山心中暗想。

第八卷四四八、昼夜难安敌虏疲(一)

茅元仪向门口的卫兵还礼,然后踏过门槛,进入了屋子。

与新襄的屋子比,这里的屋子就阴暗得多,哪怕是原来高密知州的衙门亦不例外。因为天气冷的缘故,四周的窗子都闭上了,即使是这样,彻骨的寒意,还是让人打哆嗦。

因此屋子里不仅燃着马灯,还点了炉火。

马灯是新襄冶铁和玻璃工业再加上油脂三者结合的产物,实际上这与俞国振设想中的马灯还有差别,因为它只是在马灯里放着蜡烛罢了,火焰的亮度还有限。俞国振如今控制的地盘上可都没有石油,当然更没有煤油,故此只能用这个凑合。

“主公……”

茅元仪一眼就看到俞国振,正拎着马灯,在贴在墙上的地图上照。他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俞国振看得太专注了,他不想打断俞国振的思路。

此次调动建虏右翼主力、击其后军的计策,是俞国振先提出这样的一个思路,而茅元仪等参谋帮助完善的。这既体现出俞国振海阔天空的用兵思路,也体现出虎卫军制中参谋团队的重要性。茅元仪现在回想,都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心中满是成功的喜悦。

稍有些惋惜的是,让建虏镶红旗旗主杜度逃脱了,但一想到被救的数万百姓对虎卫的感激,这点惋惜便不见了。

身为军人,能保护自己的百姓。这可是比杀敌更重要的事情。

俞国振经常在虎卫中说的这句话,突然浮在茅元仪心中。这世上说大话的人不少,从东林到阉党,甚至崇祯皇帝,都少不得说些慷慨激昂的大话,但真正将自己的话变成现实的,唯有俞国振。

“茅先生。伱来看。”俞国振回头看到他,招呼他过来,茅元仪定了定神。跟着他走了过去。

“主公在看什么?”

“建虏下一步会选哪条路,伱帮我参详参详。”俞国振指着地图上的一个黑色的圈圈:“侦察兵方才回报,说杜度退到了潍县南流。在此安营扎寨,劫掠周围村落。杜度逃得匆忙,辎重补给都给我们夺来,他这五六千人已经无力再战。我料想岳拓必定急于与之会合,应该会绕过高密,现在伤脑筋的是,他究竟会从哪条路过去。”

“伱是想中途拦截?”茅元仪愣了愣问道。

“不是,我还没有自大到那个地步,用只有五千虎卫为核心的两万人去与建虏四五万人决战,这样打就算是胜。我军伤亡必大,而且弹药补给未必跟得上来。”俞国振摇了摇头:“我想让建虏尝尝寸步难行的滋味,至少要让他们在从高密到潍县的这段路上,耽误两天以上时间!”

“啊?”

“有两天以上的时间,咱们就可以从容布置。真正让建虏右路吃大亏的地方,应该在这里!”俞国振又是一指地图上的另一个点。

却是青州。

“主公的意思?”

“我们沿途不停骚扰,争取相机吃掉岳拓的补给,四万余人,靠着沿途劫掠村子,是绝对被给不够的。而且咱们这里迟滞他,那边可以让人将尚途的百姓坚壁清野——只要他们将粮食埋起来、井水填起来即可,有什么损失,我们虎卫补偿就是!”

说到给百姓补偿的时候,俞国振可谓霸气十足——他别的没有,就有的是钱粮!

茅元仪忍不住向俞国振行了一个拱手礼:“主公真仁义之主!”

这不是客气马屁,而是真心。打建虏可是国战,为了这事情,只听说过征发民力民财的,可不曾听说还要给因为战争受损的百姓补偿的!

“原是为了保护百姓,若是以此为借口侵害百姓,便与旧军队没有什么区别了。”俞国振道:“不说这个,还是来给我参谋参谋吧!”

茅元仪熟悉建虏的行事风格,在与建虏作战中,他的意见非常得到俞国振的重视。

如俞国振、茅元仪等所料想的那样,建虏并不敢攻高密,但岳托希望俞国振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出来与他野战,故此回军时还是自高密城外经过。从胶州至高密,直线距离不过五十余里,若是全力行军,他一天时间都不用,但是为了避免为虎卫所乘,岳托每日只敢行三十里。他是崇祯十二年元月十一大早离开的胶州,十一日晚边上大军在张奴水畔扎营。营垒立下之后,岳托亲临河畔,看着冻了一层冰的河面,微微叹道:“可惜还不够冷——若是冰面能冻实来,明日咱们就用不着建浮桥过河了。”

“兄长可是担心明军会来袭?”玛瞻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是明军,是俞国振的会安军。”岳托又看了自己这个兄弟一眼:“怪不得伱,乃是俞国振极狡猾,难怪皇帝要我们定然扫除他在山东的据点。若是这据点不扫除,咱们每次南下,终要防着他。”

“那兄长何不直接向东,去夺他的青岛口?”玛瞻又问道。

夺青岛口确实也是选择之一,不过岳托却不认为俞国振对此会毫无防备。现在他大致能判断出,俞国振手中可以动用的人马应该有两万以上,若是他突然又有了一万兵守在青岛口,岳托也不会觉得奇怪。

这厮就像是一个变戏法的人,在空空的杯子底下,变出一颗颗红豆来!

而且,岳托现在虽然从胶州夺了些粮,可是数量并不多,他手中人马牲口加起来,足有六七万,这一点粮草,还不知能不能支撑十天。若是十天内未能攻克青岛口,或者攻克了却无所获,他如何再横跨山东半岛回京畿去?

营寨扎了下去,为了避免出现意外,他是背水扎营,在距离张奴水约是一里处扎下连营。数万人马的营寨,也足有几里远,一时之间,人喊马喧,张奴河畔闹轰轰的。

夜幕很快降临,此行为了节约粮食,岳托残忍地下令将在胶州城俘虏的大明百姓全都处死,因此他们也没有什么女人可以玩闹。所有的建虏都早早入睡,而岳托犹自不放心,在睡之前专门又骑马在连营各处转了一遍。

回到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