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代善的女婿,与岳托关系非同一般,在正红旗随征的将领中,算是地位极高的。

“这等零打碎敲,并不能伤我根本。”见周围一片死寂,岳托心中明白,己军连连受挫,士气已经是极度不振,若不再想些办法,只怕要出大事,因此,他扬声一笑:“而且新襄贼子鬼鬼祟祟,不敢与我大清铁甲正面相较,分明是畏了我军。只要各旗小心谨慎,休再中他的诡计,我们必能胜之!”

周围一片板结的脸终于有些松动,但他这话也只是安慰安慰大伙,明眼人都知道,若想不出办法来解决掉新襄兵的骚扰问题,他们迟早要被拖垮!

岳托向着和硕图等大将使了个眼色,各主要将领便跟着他入了主帐。进入主帐之后,岳托的脸顿时又阴沉下来,在这些人面前,他用不着掩饰自己了。

“饭桶,无能之辈,竟然给明人贼子钻了这种空子,而且不是一次!”他低低咆哮着,而和硕图则面如猪肝。

“大将军,不是奴才们不尽力,实是新襄兵太狡猾。”待岳托怒气稍平息之后,他劝道:“大将军身体要紧,这几万人马,还等着大将军带去与睿亲王会合,实在不要动气。”

岳托眯着眼盯了他好一会儿,终究觉得自己还是要给他留面子,便没有计较他搬出多尔衮来说事的事情。

他可想而知,除非战局有根本性的改变,否则他的正红旗与杜度的镶红旗都要受到沉重打击,接下来黄台吉肯定要进一步削弱他们。

叹了口气,让自己振作了些,岳托道:“现在情形很明显,俞国振的新襄兵就是要迟滞我大清铁甲,让我们寸步难行。再按着原先的计划,每日慢慢挪动前行是不成的了,我们大清多马,必须让我们的速度快起来!”

“大将军的意思?”

“疾速奔袭亭口镇。”岳托斩钉截铁地道:“俞国振想让我们慢下来,我们不可遂他心意!”

营帐中诸将却不是人人都知道这亭口镇是哪儿的,待岳托拿出地图之后,他们看到原是在百脉湖之北,胶水之畔。

“为何奔此地?”有人便问道:“大将军,夺了这个小镇子有何用?”

“此地为明国平度州州丞驻地,明国在此设有巡检司,水道可通胶州、莱州。”岳托道:“夺了此地,便可有补给!”

众人都明白,在失了高密而且夺不回来之后,他们这几万人人吃马嚼,就只靠从胶州里带出来的补给,现在还没有走出多远,补给就已消耗了小半,若是再拖下去,当真要饿肚子。人尚可以杀马充饥,那么马和牲畜又吃什么?

“俞国振与新襄兵,不会让咱们好过,故此,咱们奔袭之举,必须做得迅速,免得他有所准备。”岳托又道:“今日白天不要再走了,杀牛宰羊,犒赏全军,吃饱喝足,白天好生睡上一觉,待晚饭之后,挑起火把夜行,五六十里路罢了,不过是一夜行军。我们要赶在俞国振与他的新襄兵反应之前,赶到胶莱河畔,择地渡河,夺取亭口!”

众人轰然应诺,但是每个人听到“渡河”两个字,心中总有些异样。

这两天,为了渡河一事,可是将他们折腾得不轻!

第八卷四五一、火临亭口足妖怪(一)

虽然定下这样的计策,岳托心中却没有真正放安心,当他独自位于大帐中,诸将都去安抚士卒时,他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俞国振被称为幼虎,可在他心中,这哪里是头幼虎,分明是头狡狐!

那么他步步连环,将自己逼到如今的地步,岂会留下亭口镇这一个后手?

他一定还有什么安排,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或许……亭口镇根本也是一个陷阱?

在岳托内心深处,若是有可能,他真想直接西进,哪怕丢了些面子,只要与多尔衮会合,哪怕丢些面子给这位叔王嘲笑,或者回去因此被黄台吉斥责处罚,总也好过现在这种局面。

他当然知道为何会如此。

没一会儿,和硕图跑了过来:“侦骑还没有回来!”

“我知道,我知道……”

这就是他步步被动的原因了,建虏入关之后,多有投靠之人,可在山东这边,凡投靠为向导者,只要随着侦骑一出,用不了多久必被一起杀死。整个胶东广阔的原野之上,仿佛到处都是俞国振的眼睛,八旗兵的一举一动,俞国振都能清清楚楚知道,而他却有目如盲。

“要不要再派一批,至少得探探亭口镇有多少明军,守备如何吧?”和硕图问。

岳托沉默了一下,他派出的侦骑,如果是三五人一伙,基本上离开大队之后就会断绝消息。甚至连个活着回来报信的都没有。如果是十七八人,也总是会被袭击,而且袭击者极为可恶,远远地在树林中、棉田里放上两枪。转身便跑。岳托估计,俞国振应该是派出十人左右的小队侦骑,专门对付他的斥侯。

“这次多派些。派上百余人去?”和硕图也想到这一点,建议道。

“百余骑……动静如此大。俞国振手下骑兵也不少,必然会派人在半道截杀,而且我们北上兵贵神速,派侦骑岂不是告诉俞国振,我们要去打亭口镇了?”

“现在我们也是冲着亭口去,俞国振只怕早已经知晓了。”

“但他不知道我们会连夜奔袭。从此处到亭口,足足有六七十里路,他觉得我们可能要花上两三天时间。现在亭口的准备必不充分。”岳托指着地图道:“你看这湖,俞国振在张奴水对岸,他的主力要想去亭口,就必须过这湖,一时半会,他到哪儿找这么多船来?”

和硕图不出声了,俞国振的大本营是高密,这原本是他们夺取的城市。因此他们当然清楚,在高密想找出运送几千人过湖的船,相当困难,除非俞国振将他运送数万人的海船也开进来。但那绝无可能,要知道。整个胶莱新河从元时说要开凿,可直到如今,也多是淤积之所,如今又是枯水期,有些地段甚至完全干涸,他完全可以不搭浮桥不用船只便过去。

建虏埋锅造饭大摆酒肉,自然被远处窥探的虎卫侦察员传回了俞国振处。建虏只是缴获寥寥数具望远镜,故此每一具都极为宝贵,唯有岳托、和硕图这样的大将才拥有,不可能发到小兵手中,与之不同的是,俞国振手中的望远镜可是普及到了每个队正,而侦察兵更是人手一具,所以双方侦察的效果完全不同。

“果然,建虏终于反应过来了啊。”得到这消息,茅元仪哈哈大笑起来。

“茅先生说的对,建虏果然狠,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

俞国振也点了点头,他曾料想建虏会北上,但是茅元仪肯定地说建虏必是乘夜北上。

夜间行军,在这个时代可是极困难的事情,莫说是未曾经过专门训练的建虏,就是算是虎卫,上回从胶州奔袭高密时,中途也掉队了十余人,这还是他们日常训练项目中有夜行军这一项!

至于建虏,他们若是真夜间奔袭,也就意味着至少会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掉队。这些掉队的,都将是尾随其后虎卫的口中食。

“不过建虏也太小看我们了一些,以为我们只吃他几百人就满意了?”俞国振笑道:“岳托七万六千人,我若是不留下一半,便算是失败!”

“接下来便是要与建虏比速度了。”

建虏从东岸绕过百脉湖到亭口镇,而虎卫则要从西岸绕过百脉湖,若论距离,虎卫要比建虏多绕三十余里地,但是虎卫可以在中午午饭之后便动身,而建虏则只能从晚饭后开始。这就多出六个小时的时间,故此严格来说,虎卫仍然比建虏要占优势。

但建虏先头的骑兵,都是生长于马背上的,骑术确实比起虎卫的骑兵要强。为此,俞国振还有一系列安排,非要弄得建虏寸步难行不可。

张正带着虎卫骑兵在傍晚时分进入了亭口镇。

这座镇子与襄安差不多,比一般镇子要大些,也有城墙,但这低矮的城墙防防平时的鸡鸣狗盗之辈都有些困难,若是建虏大军来了,靠这城墙只怕是抵挡不住。

而且俞国振的计划里,也不准备靠着这城墙来挡住建虏。

“平度州丞衙署在何处?”才进镇子,便有人迎上来,双方对了口令之后,张正立刻问道。

“请张团正随我们来。”那人恭敬地道,却是李青山。

“你能调动多少人手?”张正又道:“我的人要休息准备大战,只能拨给五十人给你,而且他们主要工作是监督纪律,不许有借机抢掠奸淫等为非作歹之事。你给你的兄弟交待清楚了么?”

“我手下兄弟中,原是出身亭口镇的有四人,加上在这里有亲朋好友的共有二十九人,如今可以调动的人手有两百七十四人。南海伯的军法,我已经交待下去,兄弟们拿了厚赏,若再为非作歹坏了南海伯名头,那必是天打雷劈的罪孽,团正只管下令处死就是!”

“那好,我们先去找州丞,官府出面,比我们要名正言顺。”

他们匆匆来到镇中的州丞府衙,门口自然有衙役挡着,但在虎卫面前,这些许衙役算得了什么。转眼间,他们便登堂入室,直闯入衙门之内。

州丞闻得响动也出来看,见迎面闯来这一伙衣着怪异的人,他吓得脸色惨白,但还是壮着胆子道:“怎么回事,你们是想造反不成?”

张正面无表情,将一封信交到他手中,州丞还要拿捏身份,不愿意打开,张丞不耐地喝道:“看信!”

信里的内容就是建虏即将来亭口镇,登莱兵一部奉命来组织亭口百姓撤离,要州丞配合行事。信的末尾,还盖着孙临的登莱总兵关防大印,在这方面孙临非常仗义,也不问虎卫会用来做什么,便拿了一叠盖好关防大印的信笺给俞国振,因此俞国振要造这个假倒是极易。但州丞可是文官,大明以文御武多年,一个六品的文官敢骂得三品的武将汗如雨下,一品的武将见到三品的文官要跪下行礼口称“老爷”。因此那州丞便勃然大怒:“登莱总兵凭什么对本官指手画脚?”

要知道,他是平度州州丞,论身份比起潍县县令还高出半级,对于一个总兵官,确实不大看在眼中。

这种反应,也在俞国振意料之中,他曾经对张正说:“孙克咸给我们惹了不少麻烦,现在该是让他替我们收拾麻烦的时候了,允许你用他的名义便宜行事,稍过火些也没有问题!”

想到这,张正一把将那州丞的胸襟抓住,神情冷淡地道:“战时军法高于一切,任何阻挠军令的行径都视为投敌。你现在有三下时间可以思考,三下之后仍不答应,休怪我执行军法。一……”

在他喊“一”的时候,那州丞大叫道:“大胆狂徒,你想杀官造反不成?”

州丞一边叫一边挣扎,可是与张正冷淡得近乎毫无表情的目光相对,他心中突的一跳,一个念头浮了起来:眼前这厮可真是杀人杀惯的,他绝对干得出这种事情来!

“二!”

紧接着听到张正又说出一个“二”字,那州丞脑子又是一转:听说建虏是在高密胶州一带打转,若是突然北上来平度州,那也极有可能。若是这厮将自己杀了,反诬自己是要投建虏,那岂不是凄哉惨也!

一念至此,在张正说出“三”之前,他大叫道:“要我如何做,你说,你说!”

“让手下所有差役都集合,分成若干组,在我的人带领下,说服所有镇上百姓都离开,即使不离开,也尽可能到镇北。”张正道:“所有粮食,能带走带走,不能带走的也要尽可能藏好!”

“可是若有人不走怎么办?”州丞一听急了。

“若有人不走,建虏来时杀了,莫要怪我们。”张正的回答依然冷酷无情。

俞国振在与茅元仪等商议此事时,原本以为他提出这么冷酷地说法,会遭到批评,却不料茅元仪听完之后却是肃然起敬:“原先看《三国演义》中,刘备败走当阳,带着百姓一路逃难,只觉得其人之仁至致矣。今日想来,主公之仁更胜于刘备。自古名将,能不掳掠不滥杀,便已经号称仁义之师,而如主公这般,大战之前还想着将百姓转移至安全之所,甚至还要给予百姓补偿者,绝无仅有!”

这番话说出来,俞国振才意识到,这毕竟不是高度重视人的未来。在这个时代里,人,只是消耗品。

必须改变这种观念,虽不能拔苗助长,却也要向着未来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八卷四五二、火临亭口足妖怪(二)

“不愧是我八旗勇士,便是这样的夜间急行军,也没有多少掉队!”

看着身后的一边火把,岳托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句话是出自真心,倒不是为了鼓舞士气而说出的虚应之语。

旁边的和硕图也是连连点头,一夜疾行军,方才整队算人,却只掉队了三百余人,这算是极了不起的结果了。毕竟是七万多人马,又是在人生地不熟的胶东,而且沿途总有人冒出来打冷枪。

大军行军,虎卫不敢再派少数人带火枪前去袭扰,但途中的林子里是少不得有人放两下冷枪的。就这么几声枪响,等八旗兵前去围杀时,却连个影子都看不到,这样下来,最初还能影响到他们的行程,可到后来岳托干脆下令不予理会。

就是这样,也花了一整夜的功夫,才到了离亭口镇约是五里外的所在。

岳托这个时候心中也轻松起来,他初时最担心的就是胶莱新河,如果胶莱新河涨了水,而且俞国振的虎卫又提前在对岸布防,那么他此行就又要撞个鼻青脸肿了。但好在胶莱新河这一段淤塞得特别厉害,根本不能成为阻碍,而且到了胶莱新河附近之后,新襄军的骚扰也完全停止了,他尝试着派出斥侯,甚至能跑出数里再将所侦得的消息带回来。

靠着斥侯侦察,他们找到渡河之所,几无阻拦到了胶莱新河之北,而在他们面前的亭口镇。仿佛是一个熟透了的果子,只等他们去采撷。

“侦骑回来了!”

听得远处的蹄声,玛瞻有些紧张,情不自禁自言自语道。

他心中明白。整个大军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与他当初在军情不明的情形下向岳托求援有很大干系。因此,他是最希望此行顺利的人。唯有如此,他身上背的责任才会少一些。

岳托没有理睬他。只是静静地等,不一会儿,三名侦骑到了他的面前跪下:“大将军,奴才等回来了!”

“你们辛苦了,亭口镇情形如何?”

“回大将军,亭口镇不过是一座小城,只要架几架梯子便可攻下。城头虽然有值更的,却不见什么士兵。防备甚为空虚。我们摸到城下,也未曾被人发觉!”

岳托闻言大喜,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他乘夜奔袭果然未必发觉!

就算是俞国振后来得到探马报信,为时也晚了。一座小城,眨眼可取,等他几万大军入了城,又抢到了足够的粮。那个时候主动权便在他手中。是战是退,就由不得俞国振了!

“谁愿为前锋,替我取下亭口镇?”他环视诸将问道。

“兄长,让我去吧!”玛瞻挺身而出。

岳托深深注视着他,心中有些犹豫。

玛瞻想要多立些功劳。好要弥补他在胶州判断敌情错误的过失,这一点岳托很清楚。但是玛瞻军略不足,也确实是个问题,此次亭口之战事关重大,若是出了什么意外,恐怕反而让玛瞻陷入绝境。

玛瞻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见到兄长的命令,他脸越来越红,目光也越来越不善。

“你去吧,我会亲自接应你。”岳托终于下定了决心。

“多谢兄长!”玛瞻顿时快活起来,他大叫了一声,抓着自己的头盔便催马向着本部而去。

“不过一个小城,玛瞻应该拿得下。”岳托心中想。

虽是如此,他却还是从谨慎考虑,下令大军向前。除了重点在东面之外,他还令各军向前,以骑兵绕道,在城北截杀有可能出城的百姓。

亭口两面临水,这样布置之下,料想城中大多数百姓都会落入他们的手中。

他的本阵也向前,移到了临城不足三里处,而这个时候,玛瞻的前锋已经借着晨曦开始攻城了。

玛瞻心中可是憋足了劲,这次兄长大军就在身后,他根本没有后顾之忧,要做的,就是攀上这座小小的城,然后将城门打开——就这么简单!

不过两丈多高的城墙,几根临时搭的梯子架了上去,玛瞻不顾一切,当先爬上墙头。

意料中的抵抗并没有出现!

原先城头还有几个人影,但当玛瞻爬上去的时候,那几个人影都惊惶失措地不见了,玛瞻站在墙上,最初的惊讶之后,涌起的是一种难以遏制的喜悦。

征服!

他到了这里,征服了这座城——虽然亭口镇在大明只是一座小城,甚至说是城都有些勉强,但在靠着捡大明扔下的城池的建虏眼中,这就是座了不得的城市了!

黎明的光照下,整座镇子都落入他的眼中,在他眼前,是鱼鳞一般的瓦片、飞翘而起的飞檐,还有铺着青石条狭窄幽深的街巷!

玛瞻眼中先中惊喜,然后是贪婪,再然后就是占有的疯狂。

这是他先登夺取的第一座城,若是今后大清入关,他一定要向皇帝请求,将这座城封给他!

“回报旗主,就说我玛瞻率先登城,已经夺占了东墙!”他回头下令:“走,随我开城门去!”

这个消息很快传回到岳托耳边。玛瞻的报告里并没有说城头毫无抵抗,因此岳托觉得,应该是杀散了城头寥寥无几的守军。而且紧接着又有消息传来,玛瞻所部已经入城,开始了劫掠。

“大将军,入城吧!”周围的各部章京都纷纷请令。

“好,好,入城!”岳托也兴奋起来,在经过一连串的打击之后,总算有一个象样的胜利了。不过,他还是不忘吩咐一句:“金银男女,任汝等取之,唯有粮草,都须合拢起来归大军共有!”

有他的许可。诸部将领都是欢呼着而去,和硕图倒没有离开,与岳托一样,他也是多年宿将。而且身份高贵,别人掠夺的自然会送上一份与他,用不着直接去抢了。

“玛瞻总算做成了一件事情。”和硕图低声道:“王爷有些宠他。”

“他运气好。晚生几年,我大清已经安逸下来了。所以用不着他经常上阵。当初先帝在时……”岳托说到这,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说祖父活着的时候有什么意义,传出去倒象是背后在批评现在的皇帝不重视他们这些打江山的亲戚宿将一般。

亭口镇的东门大开,玛瞻已经下了城,自有亲卫给他送上马,他得意洋洋,一马当先便向镇中间闯去。

亭口镇的街道实在算不上宽敞。早有耐不住性子的建虏开始踹沿街屋子的房门,但让他们吃惊的是,所有屋子里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