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愕然。

“并非只有开口说话才会泄露机密。”俞国振低声缓语:“你不开口,那就证明一件事情,你身份见不得光,绝非官府中人。”

“若你是厂卫中人,在抓你之初就喝骂出来,搬出身份充大装爷了,但你一声不吭,而且一露出马脚便全力逃窜,这说明你非匪即贼。”

“但一般的贼匪,没有你这般硬气,受了二柱的手段却一个字都不说,至少也要破口大骂。因此,我又推断出,你不是普通贼匪,就是如今祸乱中原的高闯手下,也没有几个你这样的人物。”

俞国振说几句便停一下,注意观察那探子的反应,探子这个时候脸色已经没有开始那么镇定了。

俞国振见此,很满意地笑了:“像你这样的人物,却被派来充当探子,这倒让我有了些好奇……这么一想,你的身份几乎呼之欲出。”

那个探子冷笑起来:“我倒不相信,你这小子能猜得出我的身份!”

“你应该知道,我自山东招来了一些逃脱兵灾的难民,因此对他们的乡音极熟,你的声音里,便也带着山东音啊。”俞国振慢慢地道:“想来……原籍是山东吧?”

探子的脸色顿时变了:“这不可能!”

“你自以为乡音已改,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多大变化,呵呵……”

“绝不可能,我在扬州住了十年……”

探子说到这,话音戛然而止,怒视着俞国振,俞国振微微笑了起来,这探子就算是经过专门的训练,却还是被他套出了重要情报!

“你说得不错,你口音中确实已经没有乡音了,我方才只是讹你。”

“你!”

“你自以为嘴硬高明,其实在我眼中,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俞国振伸出一根手指:“现在是崇祯五年,你十年前到的扬州,让我想想,十年前山东发生了什么大事……”

当他说到这的时候,那探子脸色已经大变,露出惊怖之色!

他并未小看俞国振,因此来窥探得很隐秘,就连二柱在镇子里布下的眼线,都没有发觉他的窥探,若不是半路上被俞国振看出破绽来,他此行就能圆满!

可现在俞国振不仅看出了破绽,甚至还打破了他的掩饰,将他隐藏得最深的秘密也翻了出来!

若只是他一个,并无太大关碍,可此事背后却牵涉到成百上千人甚至更多,若是连他们背后的人物也扯出来,那可就是大祸事!

“十年前是天启二年,山东……闻香教举事。”俞国振看着对方脸上的恐惧,淡淡的略带嘲讽的笑意浮上了他的脸:“徐鸿儒死,而王好贤逃到扬州。”

这个时候,那探子已经一个字也不肯说,只是死死咬着牙,屏住了呼吸,似乎是怕俞国振从他的出气中再得到更多的消息。

“虽然后来王好贤被捕杀,但也有传言,死的只是一个替身。”俞国振又慢慢道:“我倒是比较相信那传言,王森、王好贤父子一般,虽然志大才疏,只能糊弄一些乡野中的愚夫愚妇,可他们至少有一个长处,就是足够怕死,也足够会逃命。”

王森便是闻香教的创始人,俞国振自方以智那儿听到了不少有关此人的传闻,他曾经在万历二十三年被捕,但竟然还给他从大狱中脱身,一直逍遥到万历四十二年被一个弟子出卖再度入狱,五年之后才死于狱中!王好贤是王森之子,原本躲在滦州,徐鸿儒举事之后他竟然从滦州逃到了扬州!

“住口!”那探子听他口中侮辱王森、王好贤父子,再也按捺不住,厉声喝斥起来。

“我难道说错了?王好贤倒是聪明,在扬州放出一个替身,然后自己仍然隐身扬州,这样谁都不会想到,已经死在扬州的他,仍然活在扬州。”

说到这里,俞国振的脑子里却在疾转,他与闻香教没有任何纠葛,王好贤派人来窥探他是为了什么?

那个探子愣愣地看着俞国振,像是看鬼魅一般,好半晌之后,他终于开口道:“你……你如此足智多谋,当然看得出,这朱家皇帝的江山,如今是坐不稳了!”

俞国振愣了一下,笑了起来:“那又如何?”

“我家教主身负天命,乃是弥勒转世,当执掌天下,之所以时运不济,只不过是因为辅佐他老人家的文曲、武曲二星尚未降生。你如此年幼,便有如此之智,必然是文曲降生,只要你辅佐我家教主,荣华富贵,触手可及!”

这探子果然是闻香教的死忠,明明落入了俞国振手中,却开口劝说起俞国振来。俞国振双眉一聚:“哈,我就算是文曲又有什么用,没有武曲,还是不成啊。”

探子大喜,只道自己的劝说让俞国振有些动心,此时世人愚昧之辈,往往迷信,那探子自己就是狂信徒,因此又开口道:“你只管放心,武曲也已经降世,而且手绾兵权。只要你愿意辅佐教主,便能与他相见,到那时,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浑沌之天!”

“哈!”

俞国振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对联倒是有气魄,可是闻香教的作为,却不是那么有气魄!

无论闻香教,还是它的本宗白莲教,俞国振都没有什么好感。他问出了自己想问的消息,虽然王好贤与那个什么武曲星身在何处如今又是什么身份尚未得知,但俞国振明白,那消息是不可能从这探子口中得到的。

“将这厮再绑起来。”他向二柱道:“明日送到县城去……闻香教的妖孽,这可是大功一件,我们襄安巡检司少不得有赏赐下来!”

高二柱听到他这话,微微愣了一下,小官人可是从来都不将官府的赏赐放在眼中的。他们这个巡检司的身份,是在擒杀太湖水贼之后为了避免有心人而打起的保护伞,小官人突然提起此事,必有深意。

然后他就会意,点了点头:“官人说得不错,教匪可比湖匪值钱!”

第一卷四六、鳖宝种珠

“该死的小贼!”

探子蜷缩在柴棚之中,心里暗自冷笑。

他以为他的打算自己不知道么?只不过这次自己要让他失望了!

夜已经深沉,探子悄然起身,绑着他的绳索,已经被他磨断了。他活动了一下四肢,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向周围看了一圈。

暗中,定然有人监视,想要顺着自己这根藤,摸到教主那只瓜!

探子再次冷冷一笑,这回定要教那厮吃个憋!

在探子悄然无声离开之后,远处伏在地上的一道身影爬了起来,快步来到院门外,敲了敲门,低声说了句什么,门便打开了。

火把被点燃起来,高二柱的脸在跳跃的火把光芒下显得阴晴不定。他走进门,与守着门的父亲高不胖点了点头,然后快步向着俞国振的房间奔去。

“已经走了?”见他进来,正在烛火下用小毫写字的俞国振问道。

“是,走了。”

“想来这厮会担心我们跟着他找到王好贤……哈哈,他一定会疑神疑鬼,一路上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我们的人跟上了。”

俞国振轻声笑了起来,他其实是个贪玩的人,对于有趣的事情,一向是不吝啬笑容的。

“小官人,若是要追,现在还追得上。”跟过来的高不胖低声道:“小人在塞上追踪马贼的本领,还没有丢掉。”

“不必了,我本来就是有意放他走。”俞国振摇了摇头:“追上也没有什么用处,我若是他,必然去金陵,在若大的城市之中,你那套追踪技能未必有用。闻香教是个大烦恼,能够不惹就不惹,但若是他们真想来寻我们的晦气,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俞国振确实没有准备与闻香教直接对上,虽然经过十余年的镇压,闻香教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关键是它如百足之虫,总是死而不僵。目前阶段,俞国振还不准备惹上这样的一个大麻烦。

十八天之后,确认自己果然没有被追踪的探子终于赶回了扬州。

此时扬州城,也是大明帝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门、平山堂一带,人烟稠密往来如织。在扬州城中,隐藏一两百个人物都是轻而易举,更何况是一个王好贤。

不过在扬州城,他的名字不是王好贤,而是宋保义,明面上是隆盛大染坊的东家,暗地里又是盐枭的代理人,但无论是哪个身份,都不会让人想起曾经掀起风云的邪教教主。

他如今已经有五十余岁,因为保养得好,却还和四十许人一般,背着手穿过街巷时,两旁的伙计摊贩纷纷向他行礼问好,他也笑吟吟的一一应答,偶尔遇着几个老熟人,还停下来与他们拉几句家常。

这些人当中,既有他派出的暗哨,也有对他身份毫无所知的街坊邻居,当他一摇三晃地进了自己的宅院之后,他脸上的笑意仍然没有褪去,但目光却已经变得阴鸷冰冷。

“方三儿回来了?”

来到内院密室,他冷声喝问,声音中带着一股威严。

“回教主,方三就在外头。”

“让他进来见我,我令他小心探察襄安俞家之事,他究竟是怎么做的!”

探子方三儿快步进了密室,立刻拜倒在地,神情极为虔诚,仿佛拜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天上的神佛。

“三儿,你怎么失踪了这些天?”王好贤与他说话时脸上带了一丝和蔼:“莫非出了什么事?”

“启禀教主,弟子失手,被那个俞国振发现了身份。”方三儿脸色极为难看,从怀中拿出一张纸:“他还将这东西放在弟子身上……”

方三儿是在离开襄安的两天之后才发现那张纸的,那其实是一封简短的信,既无开头,也无落款,内容也很简单,俞国振只想护卫乡梓,对缉拿邪教并无兴趣,因此双方互不往来,整个无为县,都禁止闻香教之人进入,若再有闻香教探子入内,那么擒一个杀一个。

一边看着信,王好贤一边听方三儿将失手经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在听完之后,他放下那张信纸,沉吟了好一会儿。

“三儿,你是我的左膀右臂,在教中诸众中,你是眼光最好的,向来打探消息的重任,我也都交与你。”王好贤道:“你觉得……这个俞国振其人如何?”

“此人虽然年幼,却心细如发,而且深谋远虑,正是文曲降世,若教主能得他辅佐,大业必然可成!”

王好贤愣了一下,哑然失笑:“没有想到三儿对那小子评价如此之高,据我所知,他才十六岁……你以为他是甘罗还是孔融?”

“教主,弟子以为,拿甘罗、孔融比他,都太小瞧了他。”方三儿略一犹豫,还是将自己所想的说了出来:“弟子另有一比,他便是教主的子牙尚父、卧龙先生!”

此时《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都已经风行于世,评书话本里没有少宣扬姜尚与孔明,扬州又是文化重镇,因此王好贤与方三儿都对这两个人物极熟悉。听到方三竟然以姜子牙与诸葛亮比俞国振,王好贤觉得未免有些过了。

“真有这般厉害?”

“弟子自诩小心,可直到现在,弟子还不知道是哪儿被他看出了破绽。弟子闭口不语,原本以为可以保守机密,可他竟然能由此就猜出弟子身份,弟子逃走时担心他派人跟踪,却不曾想他早就在弟子身上放了一封信……教主,弟子以为,非神机妙算不足以称此人啊!”

王好贤抿着嘴,犹豫了好一会儿,眼中凶芒闪烁不定。他相信方三儿的眼光,既然方三儿将那个俞姓少年说得这么厉害,那就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可正是如此,他心中才更为忌惮,他已经五十余岁,眼见着就往六十去了,子孙都不成才,如果俞姓少年真如此厉害,今后他的子孙能驾驭得住么?

更何况,从方三儿刚才的话里和手中这封信上,不难判断出,这个俞国振对他没有丝毫恭敬之心,根本不可能为他所用!

“三儿,我虽有此意,但是,这信你也看过了,那姓俞的却没有这心啊。”想到这,王好贤长叹了一声:“招揽不成,你觉得当如何对付他?”

“既是招揽不成,那么依弟子之见,就和他井水不犯河水。圣教在无为,原本也没有多少人手,撤出就撤出,尽可能不要与那人为敌。”

王好贤默然不语,过了会儿:“俞小子有这样的本领,几乎可以断定,肖四郎与咱们的那批盐是折在他手中了。那批盐,价值八千两银子,如今武曲正在与登莱兵贼交战,正急需银钱,将来圣教举事,更是需要大量银钱!”

“教主,圣教不缺这八千两银子,为了区区八千两银子树一大敌,非智者所取啊。”

方三儿倒是忠心耿耿,王好贤已经很明确流露出要继续找俞国振麻烦的意思,他却还是苦苦相劝。王好贤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发觉的愠怒,但在方三儿发现之前,他目光就又变得慈悲仁爱了。

“三儿,有一件事情你尚不知,你失踪的这些时日,我又派人去了庐州,而且还带来了一个人。”

“什么?”方三儿吃了一惊,他以为王好贤从俞国振那里带来的是少年家卫之一,顿时心突地跳了起来:“教主,这……这……”

想到少年家卫在抓捕他时的伶俐与机敏,方三儿心中就暗暗叹气,教主是没有亲眼见到那些少年的训练有素,俞国振可是个练兵的大才,就是教中那隐秘的武曲星,他的亲兵都没有那些少年的本领!

彻底得罪了这样的一个人,他若是怒了,对闻香教的大计绝对不利!

“怎么,你有意见?”王好贤这次毫不掩饰地沉下了脸。

“教主,弟子只是觉得,若是俞国振将教主尚在扬州的消息报与官府,对圣教大计会有不利,咱们完全没有必要得罪这人啊。”

“你知道什么,没有真凭实据,他如何去告官?圣教无论是兴事还是潜伏,都需要大量的银钱,要银钱去打点官府,要银钱支撑教众生计,要银钱帮武曲维持军力,若不是我泼水般的银子洒出去,武曲哪里能得现在的高位!”

说到这,王好贤心中突然一阵烦躁,他对那位“武曲”是寄予厚望,无数银两为他开道,让他终于升到现在这个参将、副总兵的位置,手绾一方兵权,可偏偏那位“武曲”言过其实,刚刚在登莱犯了大错,若不及时解救,就要前功尽弃!

如何解救?还不是白花花的银子开道!

想到这,他也不准备兜圈子了,方三儿为人有智有谋,是他手下得力的干将,对付那俞姓小儿,还需要借助他的力气,因此这事情,还是明说给他听为好。

“三儿,被带来的也姓俞,原本是俞国振的四房堂叔,后因勾结外人妄图霸占族产,为俞氏宗族大会驱逐,离开襄开到了庐州……”将俞宜今的消息说了一遍,王好贤道:“他招出一件事情,俞国振那小子……懂得鳖宝种珠之术!”

“鳖宝种珠?”方三儿愣住了。

“对,他少年时救过一次老鳖,那老鳖报恩,传了他种珠之术,所以他家围池挖塘,养了无数河蚌,过个两三年,这些河蚌便能取出珍珠。”王好贤说到这,呼吸猛然急切起来:“那可不是区区八千两银子的事情,而是八十万两、八百万两!”

第一卷四七、雪中安知寒暖

方三儿觉得自己脑子里有些晕晕的,方才听到的消息,让他觉得震惊。

一来是听过种麦种稻种桑种麻的,这些年还多了种玉米种红薯的,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种珍珠的。若俞国振真有种植珍珠之术,那就相当于俞家有一座金山,而且是挖之不竭采之不尽的金山!

二来是听到老鳖报恩之说,让他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闻香教创始人王森,本名叫作石自然,便是自称救了一只九尾狐仙,那狐仙以一尾相赠报恩,让他有了莫大的神通,从而创立闻香教!

“教主……此事当真,会不会是那俞宜今信口雌黄?”

“呵,千真万确,若不是俞氏宗族处置俞宜今时,那心狠手辣的俞家小儿远去了苏州,只怕这个俞宜今连性命都难保,圣教能找到他,也是机缘凑巧,这是天赐的点土成金之术,除我之外,何人配有?”

方三儿垂下头,眼中也射出贪婪热切之光,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为了这,豁出性命的事情都能做!

他们闻香教起事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一个荣华富贵么,有了这座金山,怎么样的荣华富贵不可得?

“如今你以为,要不要对付那姓俞的小子?”

“要,教主,自然要的!”方三儿毫不犹豫地道:“那小子何德何能,拥有这点土成金的神术!他当然该将此术献与教主,助我圣教龙飞九五!”

“哈哈哈哈……”王好贤压抵着笑了两声:“你与他正面打过交道,且说说看,当如何对付他。”

方三儿绞尽脑汁,开始想着自己对俞国振这人的认知,良久之后,他抬起头来:“教主,若是此事不急,动用武曲,可得全功。”

“有件事你还不知,武曲征讨登莱兵贼失利,如今正需要银钱打点,若非如此,我也不会这般急切。”王好贤摇了摇头:“远水解不了近渴。”

“若不能动用武曲,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那厮生掳出来,此事殊为不易。弟子在襄安盯了那厮几日,他行动谨慎,轻易不会外出,便是出来,身边也总是有两三个人护卫。”

说到这,方三儿停了一下,想起自己被发觉的事情,然后又道:“此人极为警觉,而且喜怒不形于颜色,他发现弟子可疑之后,当时并未发作,而是离开了一段距离,再让人来试探弟子。”

“还有呢?”

“那厮对襄安控制得极厉害,肖十郎和太湖贼之所以在他手中折了性命,便是因为他们两伙外乡人到了襄安,立刻为那厮的眼线所察觉。”

“故此,若是圣教要对付他,要么派精于技击者寻机半途将他劫出,要么就动用大量人手攻破他的别院。以弟子愚见,后者动静太大,易被察觉,而且那厮毕竟算是襄安巡检司下弓手,还是前者隐秘些,更易得手。但是,派出之人一定要做得隐蔽,最好是用别的身份掩饰。”

“别的身份……呵,收珠人如何?”王好贤目光转动:“来自苏州府的收珠人,闻说襄安有好珠子……三儿,你与他照过面,就在庐州府负责接应,我让范震去办此事,你看如何?”

“是,不过……教主,只靠范震一人,怕是不成,得有身手出众精于技击之人相随。”

“这个我自有安排。”

俞国振自然不知道,他不想惹闻香教这麻烦,可是闻香教却要来惹他。当初族里处置俞宜今的时候,他去了苏州解决周道登,因此回来时知道族中只是将俞宜今驱逐,想要根除后患时已经找不到人了。

这是难免的,他毕竟不是全知全能,不可能掌控一切。

随着天气越来越凉,崇祯五年的冬天已经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