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证明,建虏的血还没有流够。当他们的血全部被得乌黑,才算是给济南中被无辜杀戮的百姓们报了一点仇。

血唯有血洗!

他抿紧嘴,再度清理好枪膛,等待着建虏。

多尔衮叹了口气。失望地摇了摇头:“暂且不攻了……果然如我所料,这些明国官兵跟了俞国振,就是一群狗跟上了一头老虎……再也不是当初的模样了!”

他身边的阿巴泰也皱紧了眉,一个甲喇章京喃喃道:“那俞国振,究竟有什么妖法。将这些本来不堪一击的明人变成这模样?”

“暂退吧,俞国振布下的阵就是防守,我们不主动击他,他也奈何不了我们……”

多尔衮原本还想让手中建虏高喊什么“南海伯免送”之类的话,但看到两军之前的自己人尸体,顿时没了这种心情。

只是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就又损失了四百余人,这可就是一个牛录,而且不是假虏,是真建虏!

心中微微有些懊恼,自己或许还是该驱使别的旗去试探的。但多尔衮也明白,战况发展到这一步,他想要赶着别人去送死已经不可能了。无论是阿巴泰还是和硕图,或者是杜度,甚至就是年轻的罗洛浑,都不会听他这种命令。除非他拿自己的亲信当先去,否则这些人都不会出一兵一卒。

在这个时候,多尔衮有些羡慕俞国振了。

现在他已经对新襄虎卫的军制有所了解,与建虏八旗旗主和固山章京分领诸军不同,俞国振将虎卫的兵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无论是各级负责军事指挥主官,还是负责内务、教化的教导官,都由俞国振一手任命,也都只忠诚于他一人。而士兵代表会,则能在某种程度上监督主官,不使上官有循私凌下的机会。这样的制度,既保证了部队不至于在军情发生时相互扯皮,又不至于手下出现一家独大的军头。

多尔衮甚至有心在他们满清也推行类似的制度,但是他也明白,这其中难度极大,而且此时也不是机会,因为这样的军队推出来,唯一效忠的就是黄台吉,让他削弱自己在两白旗的影响力,去全力支持黄台吉,这种事情,他绝对做不出来。

也不知俞国振是如何知道黄台吉的那位美丽的妃子的……

多尔衮想到黄台吉,就情不自禁想到了俞国振让德王的使者提到的布木布泰——在他眼中,这位皇嫂确实是难得的美女,他将自己的几位福晋和她比了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然后他猛然收回神,自己今日是怎么回事,为何会想这些……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山崩海啸一般的呼喝声!这呼喝声却不是从俞国振本振传来,而是传自他身后,发出呼喊的也不是明国军队,而是他的满清八旗官兵!

他心中一凛,猛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忽略一件事情!

桥!

浮桥,俞国振让他搭起浮桥,为的是什么?并不是等他过河之后半渡击之,而是让他主动地将自己的主力与俘获的明国百姓分割开来!

第八卷四七五、铁火冰河复血仇(五)

“回军,守住桥,守住浮桥!”

俞国振破坏浮桥的方法无非就是那么几样,从运河上乘船来纵火,或者派兵奇袭桥头——后者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因为桥头两边都被八旗兵牢牢控制住,甚至连蒙人和投靠的汉军都不准靠近!

多尔衮下达了这个命令,然后一鞭抽在曹振彦的头上:“这你狗奴才,赶紧回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从战场到运河浮桥边,足有五六里的距离。因此多尔衮可以听到那远处传来的声音,却并不知道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他全军回军,但也知道,俞国振就紧随在后,不敢放马疾驰,因此只能打发信得过的奴才前去察看。

他大军缓进了一里有余,这个时候,便看到曹振彦与几名信使快马而来。

个个都是面色如土,老远看到他们的表情,多尔衮就知道不妙。

“桥,浮桥如何了?”他厉声喝问道。

“王爷,完了,完了,桥全部毁了,俞国振将大船开到了运河里,桥可全部都毁了啊!”

来的使者放声痛哭,多尔衮吸了口气,他看了看周围,招来一个梅勒章京,让他领军缓缓后退,再三叮嘱要小心俞国振突击,然后纵马狂奔,向着运河行去。

他心中当真是如刺扎蚁噬一般,如果浮桥全部断了,桥那边的豪格会不会不管不顾,先行离开?失去了豪格接应。运河又被截断,他如何北返?

这条道路早就被踏平了,因此马速甚快,不多时,他便到了运河之畔,然后,便看到河中横着四艘大船。其中最大一艘,更是让人望而失畏!

华清海军上将号!

他一眼便认出了这艘船,对于建虏来说。这艘船绝不陌生,曾经给他们带来过非常痛苦的记忆,而今天。这记忆再度来临!

他却不知道,现在新襄的军舰中,华清号已经不是最大的,可是能从天津海口开进运河的大舰,却唯有稍小的华清号!

除了华清号之外,还有另外三艘约是六百吨级的护卫舰也开了进来,因为放弃了大多数帆力,只借着一点点风力,更多的是靠着人力拉纤和桨力到的这里,所以速度慢了些。直到现在,才赶上战场!

俞大海看了看运河里的水,早层时结了一层薄冰,现在已经大多化去,只在边缘地带。还有些许的残余冰块。他看着冰块发了一会儿呆,然后举起望远镜向着河的北岸望去。

密密麻麻,全是建虏和百姓!

还有建虏试衅向着船上发射火箭,但是他们都无法接近射程,因为在船舷之上,渔政局的海军陆战队员向着一切敢于接近岸边的建虏猛烈开火!

豪格已经组织了三次试图冲到近距离喷射火箭的努力。但是三次都失败了。他站在高处,看着水中那残余的浮桥,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

“狡猾的明人,有种就上岸来真刀实枪做上一场!”他身边,性子急的建虏开始破口大骂,但谩骂有什么用处,根本不能损虎卫一根毫毛,反而浪费了自己的口水!

“自上游用火攻船!”有人建议道。

可是火攻船去哪里找?虽然天津府不敢出来截击建虏,但总算还知道将船只收拢起来,建虏能找到的小船,都给他们用来搭建浮桥了,刚才华清号蛮不讲理地撞上浮桥,看上去坚固的浮桥顿时摧枯拉朽一般成了水中飘浮着的垃圾,就算是有火攻船,只怕也是被撞沉的命!

而且豪格不认为,火攻船就能穿透船上火力网的阻拦。

跟他过来的大多都是他的心腹,他反正已经到了安全的地方,犯不着为了多尔衮再费太大的气力,因此只能回望部下:“睿亲王兵多,他定然有办法,他不是早就备着俞国振么,现在俞国振来了,他肯定有办法……”

心中不安之下,他说的话怎么也不顺溜。

多尔衮能有什么办法?当他赶到河边,看到这四艘船大模大样地横在河面上,不停用火枪驱赶着河边的建虏时,他的脸上几乎没有了一丝血色!

这么大的船,俞国振是用了什么妖法,将它开入了运河之中!

更重要的是,他如何在这四艘船的干扰之下,再度搭起浮桥渡河?

河面其实不宽,若不是这段河道乃是入京要道,常年有疏浚,只怕华清号也无法进来。多尔衮第一反应如同豪格一般,都是想要用火箭将船烧掉。好在为了准备与俞国振可能发生的战斗,火箭他这边准备了不少,随着他厉声喝令,一排排的建虏在箭头上尽可能绑上引火之物,向着河岸逼近。

等待他们的仍然是激烈的火枪射击。

虽然海军陆战队员数量并不多,四艘大船上全部加起来也只是五百余人,甚至有些水手现在也充当射击手,但船舷比河岸可是要高出不少,而虎卫丙型火枪射程远、射速快,船上又有充足的补给,因此只要有建虏靠近,必然会被火枪击得满身如筛眼!

就算有零星火箭射上了船,却也够不着船帆,钉在船板上立刻被扑灭!

“火炮,用火炮!”多尔衮终于意识到,靠火箭想要引燃这样的庞然大物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便想到了另一件远程武器,火炮!

但他的命令还没有传出去,这边俞大海首先下令了:“发旗语,看到那白色的旗帜没有,所有火炮瞄准这里给我轰击!”

华清号上面一边舷就有二十四门火炮,加上另三艘船上共有三十六门火炮,这一共是六十门,即使建虏举国之力,也未必能弄出这么多好炮来,故此,当这六十门火炮开始喷射出复仇之火时,建虏的第一反应不是逃命,而是呆住。

短短的三分钟之内,六十门炮全部发射完毕,因为射程,使用的是实心炮弹,并没有开花弹那么恐怖的效果。但是火炮齐轰之下,多尔衮所在的那个高岗被滚出二三十道泥沟,而多尔衮的戈什哈,已经有一半成了这沟底的肉泥!

“睿亲王,睿亲王!”

“保护王爷,都上来保护王爷!”

炮声暂歇,建虏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纷纷嚷了起来。多尔衮这个时候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他平时那种自若的大将气度,此刻荡然无存!

“拖我出来,拖我出来!”他躺在地上大叫,身上压着只剩余前半截身子的马,他的大旗是炮火集中的目标,但他的运气不错,一枚炮弹将他的战马给炸飞了一半,另一半则与他进行了更亲密的接触。

残余的戈什哈七手八脚将他从马尸下拖出来,他浑身都是血,也不知是人血还是马血。扭曲的面孔里带着恐惧,他毫不犹豫地掉头,劈手将一个侥幸未受伤的戈什哈推开,夺来他的马,翻身骑上去,然后纵马就走。

这个地方是对方火炮的射程之内,第一轮射击没有将他轰死,是他运气不错,但他不敢再赌运气,等对方第二轮炮!

不仅是他,所有建虏现在都潮水般向后退去,尽可能都远离河岸,生怕自己成为下一轮炮击的目标。原本挤得满当当的海河岸边,顿时空出一大片。

唯有方才被轰击过的那处高岗上,鲜红色的血渍分外明显。

南岸发生的事情,北岸的豪格并未看清楚,但听到连绵的炮声,他立刻明白,此次只怕要大糟了。

“退,退!”

他厉声呼喝道,但却不知道,他那彰显身份的旌旗早就成了另一侧炮手的瞄准目标。

又是六十门大炮齐声哄响,运河上再次飘起浓浓的烟雾,将所有人的视线都遮住了。建虏看不到完整的船影,而船上的人也看不清岸上的情形。茅元仪站在俞大海身边,引而不发,待建虏聚集得最多时再开炮,这是他的主意,因此此时他禁不住捻须道:“据说老奴是在宁远中炮后疮发而死,这一次不知能不能轰死几个老奴的奴子奴孙!”

“便是轰不死,虎卫也会追着他们,将他们捕来处死。”俞大海道。

茅元仪点点头正待再说什么,却不小心吸进了一口硝烟,剧烈地咳嗽起来,俞大海忙上前为他拍了拍后背,哈哈大笑:“老先生,看来你是没有福气享受这硝烟的气味了,海上争雄,火炮为上,这硝烟味可是避免不了的!”

“谁说的,陆上现在用火枪,哪少得硝烟味……”茅元仪咳嗽着道,然后直起腰,咦了一声:“你看,你看!”

他指着海河北岸,只见那边的建虏乱成了一团,似乎都在向方才集中轰击之处拥去。茅元仪可是在辽东呆了很长时间的,也曾担任过辽东副总兵之职,看到这模样,惊喜地道:“莫非真击中了建虏中的大人物?”

“大贝勒死了!”

“豪格死了!”

北岸传来这样的呼声,豪格就是建虏在北岸的总指挥,他中炮化为烂泥,其余建虏一时之间没有了指挥约束,便慌乱起来。最初时他们是涌向豪格死处,想看看是真是假,但到后来,意识到这是那可怕大船造成的恐怖伤害之后,他们顿时慌了,纷纷溃逃,等和豪格一起过河的建虏诸将开始收拾兵马时,已经晚了。

船上的火炮这个时候也再度轰鸣,准确地击中了被约束住的一队建虏,建虏再也维持不住,象雪崩一样大溃!

第八卷四七六、刀尖所指华夏敌(一)

北岸的溃败消息传到了多尔衮耳里,区区一河之隔罢了,河对岸的呼喊声这边能听得清楚,听说豪格死了,他此刻全然忘了自己一路上对豪格的打压,而是生出兔死狐悲之痛。

就算黄台吉再纵容他,豪格阵亡的责任也会算在他的头上,黄台吉几乎可以肯定,此次回去之后,他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可吃!

一念至此,他便肝胆欲裂。

“回头,杀灭俞国振,不惜代价!”他环视周围,看着阿巴泰、和硕图、杜度,神情阴沉得可怕:“豪格若是真死了,我要倒楣,你们同样一个都讨不了好!”

岳托独领一军,死了的话多尔衮没有任何责任,可是豪格不成,他再不受黄台吉的喜欢,也是黄台吉的长子。他阵亡于军中,不只是多尔衮要担关系,阿巴泰等人也一个都跑不了!

“如今唯有杀了俞国振,我们才能将功赎罪——俞国振自起步到如今才几年时间,便已经如此难缠,你们难道想再过几年他真的攻入盛京吗?”见到阿巴泰等人一声不吭,他咆哮道:“生,或者死,自己选吧!”

“多尔衮,这个时候你总算是聪明了一回。”阿巴泰开口了。

他声音象是从胸腔里发出,闷得慌,但一句句却直指人心:“从上回在京畿亡扬古利开始,我就知道,这个俞国振绝不是普通明人。他会是我们大清的心腹大患。我对阿济格说过,对皇帝也说过,他们口中说重视,实际上也只是在战场上重视一下罢了……多尔衮。我愿意打前锋,和你一道,击杀俞国振!”

原本与多尔衮关系最是不睦的阿巴泰突然间转变。原因很简单,他的盟友豪格已经完了。

若豪格在。他与豪格结成同盟,总能对抗多尔衮,但现在是不可能了,而且若是不能扳回战局,回到关外追究起责任,多尔衮肯定要说是他唆使豪格急于北归,从而给了俞国振将他们截断的机会!

虽然向来粗豪,但沉沦了数载之后。阿巴泰也有所成长,至少知道看风向了。

他的意外支持,让多尔衮极是惊讶,紧接着,多尔衮看向罗洛浑。

这些时日他有意和罗洛浑亲近,两人的关系拉近得很快。在多尔衮看来,罗洛浑年纪轻,好糊弄。而且这个时候正是惶然无依,若把他拉拢过来,正红旗就等于间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罗洛浑也明白,若是能得到这位位高权重的叔祖的支持,自己执掌正红旗的可能性会大增!

果然。在多尔衮的注视下,罗洛浑大声道:“我正红旗愿随王叔祖除此大患!”

有了阿巴泰、罗洛浑的支持,现在就只看杜度的了。杜度觉得额头汗水涔涔,他抹了一把,还在犹豫,多尔衮又道:“是了,是了,杜度你是大哥的儿子,身份尊贵……”

“我随王叔出战!”杜度立刻开口。

多尔衮分明是在威胁他,杜度乃是老奴长子褚英之子,当初褚英可是已经被封为太子的,但最终还是被废处死,大位落到了黄台吉的手中。黄台吉对杜度这一脉的猜忌从来没有停过,杜度自己也知道要谨言慎行,不敢稍有差池!

现在就连杜度都被迫全力,多尔衮知道,自己抓着最后的一线机会了!

他厉声道:“走!”

俞国振新率虎卫向前推进,此时业已前进了一里许,然后停了下来。建虏在缓缓后退,他也不急着追赶,因为他知道,建虏肯定是要回头的。

“快,快!”

虎卫当中的教导官不停地催促,而虎卫则飞快地在地上挖着壕沟。教导官中随着虎卫的扩军设置的新职务,他们负责部队的内务、宣传和训导。担任教导官的都是识字比较多、经过严格的忠诚考查的人,他们除了要在教导团接受军官实习外,还要在陆军学校学习教化。平常他们不能干涉部队主官的命令,除非主官的命令明显违背军法,主要负责督促士兵们进行学习,照顾士兵的思想士气,战时则必须与主官一起身先士卒。

最初设教导官时,有些人以为这就是变相的监军,但到后来,他们才发觉,教导官除了保证部队忠于俞国振之外,对于提升士气也有极大帮助。

因为天气转暖的缘故,地面不再是冻得硬邦邦的,所以挖掘还比较顺利。不一会儿,一道宽一米深半米的壕沟就出现了。紧接着便是四处无规则地挖坑,这坑不要求多大,只要让建虏靠近时无法顺利直线冲锋即可。

然后是身后的大车开始推向前来,此前的防守中,俞国振一直没有动用这些大车,现在则不然,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车在自己军阵之前布起了又一道防线。铁丝网将各车之间连起,而车上则站上去了虎卫。

以偏厢车对付鞑子旗兵,这是当初戚继光的想法,也是历史上击败骑兵最著名的却月阵的战术。与刘裕布却月阵时背对着水不同,俞国振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芥园与燕王庙一带,左为南运河,右为黄花淀,他往这一横,建虏根本无法绕到他后方去,因此后方并无水。

正在缓缓撤退的建虏看到虎卫开始挖壕沟,还大声嘲笑虎卫胆怯,以为这是他们步步为营,但当虎卫完全初步工程,那些接受指挥的明军开始在虎卫的指引下各守岗位时,多尔衮终于出现了。

望着虎卫阵前突然多出来的壕沟、洞坑,多尔衮一时无语。

若没有那四艘船出现截断他的退路,虎卫此举根本威胁不到他,倒象是一个胆怯之人急于自保的愚行。但现在不同,现在分明是告诉他,他一直在俞国振的调动中往来奔波!

吸了口气,多尔衮厉声道:“我出四个牛录,你们共出八个牛录,死士在前,锐士在后,亲兵再后,死士若退,锐士斩之,锐士若退,亲兵斩之,亲兵若退,我斩之——半个时辰之内,开始攻击!”

天色渐晚,若是到天色黑了,他们攻击会更为困难,因为谁都不知道自己脚下是不是有虎卫挖出的坑!

这一次建虏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很快,充作死士的人被推了出来——多是投降的汉奸军,也有部分各部的建虏。

为了安他们的心,每个死士身上都披着双重铁甲,铁甲之内还罩着他们从明军处缴来的纸甲、或棉甲。这让死士们臃肿得象是狗熊,动作的灵活性极受影响,速度也肯定快不起来,但是多尔衮这个时候也不需要他们有什么速度,只要他们能挡住新襄军的火力,推进到新襄军面前,然后跟在他们之后的锐士便可以上前肉搏。

他有九万人在手,俞国振只是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