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这个矮小的倭人毕恭毕敬地向自己行礼,俞国振心中百感交集。

虽然不是第一次了,但一想起两国之间复杂的关系,他还是觉得怪异。定了一下神,他笑着道:“阿部先生往来奔波,真是辛苦了,我听说德川家有些不安定,这个时候你能离开吗?”

阿部中秋心中一凛,在德川家光自刃之前,已经在家中进行了一次清洗,将那些死硬派都杀得干净,防止他们会闹出什么名堂,触怒了南海伯,给德川家惹来灭亡之祸。但是这些死硬派不是一次两次可以杀尽的,乘着阿部中秋不在的机会,他们的残余蠢蠢欲动,好在驻在倭国的虎卫出动,一口气屠戮了几千人,这才将他们压制下去。

他以为俞国振要追究责任,便趴在地上谢罪道:“是外臣无能,还请殿下看在外臣的一片忠心上,能暂时不追究外臣死罪。”

“不,你弄错了,那些有罪之人,自然当罚,你又不知情,与你何干。”俞国振道:“我只是怕你在新襄耽搁久了,会影响你对德川家大局的掌握。如今德川家重臣凋零,你就是擎天之柱,你支撑稳了德川家,倭国才不会乱,倭国不乱,才合乎我心啊。”

明知道俞国振所言为虚伪,阿部还是极为感激,他恭敬地伏身道:“是,是,一定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次女王来新襄,都还好吧,昨天我不在,因此简慢了些,为了欢迎女王,我准备办一次盛大的焰火晚会,请女王与阿部先生观赏,晚会之地,便在港口,时间就是后日夜,到时会有车来迎接。”俞国振问了几句倭国德川氏的情形,然后将话题转到了倭国女王身上。

“鄙国陛下谢过殿下相邀……外臣受宠若惊。”阿部中秋心中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但还是应了下来。

第九卷五三三、火树银花照跳梁(一)

“也该设节庆庆贺一下了,这焰火晚会,来得正是时候。”

新襄百姓每日都象是被根无形的鞭子抽打一样,急不可待地向前,向前,再向前。

每每看到这些,徐孚远就觉得不可思议,为何会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忙不完的事情。因此,在得到新襄将于九月初九重阳之时办焰火晚会,他甚为兴奋。

新襄火药的研制、化学的发展,使得焰火也变得绚丽起来。这种奢侈品也成了新襄向外出口的一大物产,凡是节日喜庆,总要放些焰火。

“徐贤弟说的是,整天如此,倒显得有些蝇营狗苟,哈哈……”

“介生兄说话还是如此尖刻啊。”徐孚若有些不解,他们跟随方以智一起来到新襄,前前后后算起来,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一年来,在俞国振的默许和方以智的资助下,他们这些复社的才子们纵情山水,写下了不少诗章。同时也周游新襄诸地“体察民情”,了解“民生疾苦”。

徐孚若与何刚倒是转了不少地方,连新杭新辟的农庄都去看了,但是方才说尖刻话的周钟周介生,却哪儿也没有去,一直留在新襄。众人也不说他,因为周钟在复社中资格极老,不仅仅是他年长,而且也因为他成名得甚早,甚至比张溥文名还要早,在张溥暴亡之后,原本在复社中是中间派的他,渐渐与方以智亲近起来,方以智南下。他便相随而来。

他不愿意外出,留在条件比较好的新襄,去横波社听听曲儿,或者去学堂里授几堂国文课,日子倒是过得逍遥自在。不过周钟也不是没有怨言,比如说,对俞国振任用虎卫出身的人为总督。他的评论就是任人唯亲,任用胡静水这样商人为总督,评价则是“斯文扫地”。言语之中。颇有些遗憾,自己未能在新襄居于高位。

“俞济民虽是雄才,但是圣贤书还是读得少了。可惜,可惜。”周钟又道:“植夫先生和密之也怪,以他们的才学,还有身份,原本该在新襄受重用,结果他二位却是逍遥于林泉之下,整日里悠哉游哉,徐贤弟,你当去劝劝他们才是。”

“哈哈,俞济民治境之术。暗合圣人之道,讲信修睦,选贤与能,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徐孚若这话是出自内心。虽然对于新襄的学堂中不专门教授四书五经朱子批注,他心中多少也有些觉得不妥,不过想到那些学生出来之后,或者是进入研究所,或者是加入虎卫,要不就是医生、工匠。没有一个是要到大明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想想教授四书五经八股之类的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贤弟说的是,我也只是说说罢了。”周钟听得眉头挑了挑,然后打断了徐孚若接下来的话语,岔开话题道:“要看烟火,可得去码头广场,贤弟是现在去,还是等过会儿?”

“自然是赶早不赶迟,今天工厂作坊都放了假,就是学堂也难得放假,到时候码头广场定是人山人海,去的人多了,怕是轨车运不过来,我们还是提前去吧。”

“也是,无怪乎要放在码头广场,几万人去看,不是码头广场别处也容不下啊。”

他几人在酒楼上边饮边谈,正说得兴起,突然间听到楼上登登脚步声杂成一片,紧接着,十余人从楼上下来,其中一人正是俞国振。

见到俞国振就在酒楼上,周钟心里咯登一下,自己方才的话莫要被听到了。

被俞国振陪着的是徐林徐仲渊,两人笑着下楼,徐林还在说话,俞国振则在倾听。不过俞国振目光转了一下,看到周钟与徐孚若时,便停下了脚步。

“二位也在此,可是准备去码头看烟火?”俞国振笑着招呼道:“与我一起去吧?”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徐孚若大喜,起身道:“正愁不知如何去,有南海伯相邀,这车费可就省了!”

“看来车费不便宜啊。”徐林在旁玩笑道。

虽然不认识,但是能与俞国振并肩齐行谈笑风生,身份定然不凡,因此徐孚若客气地见礼请教姓名,得知二人同姓还攀了一下同宗。俞国振笑而不语,事实上在新襄,攀宗族关系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同一宗族的人很少大量集中于一处,一般都是打散了分至各地。徐林也是读书人出身,虽然现在转而经商,并且在俞国振的支持下,生意都做到了海外,可仍不改书生本色,身上并没有多少铜臭味,与徐孚若谈得甚为投机。俞国振不好冷落旁边的周钟,便与这位复社出名的才子也略聊了聊。

周钟并不是与方以智一起来新襄的,而是在方以智来后不久寻来,他性格就是这个时代读书人最典型的,爱发牢骚,喜欢抱怨,眼高手低。不过他既然是方以智的朋友,而且又没有什么实际的错误,俞国振也就没有与他一般见识。

今日一聊,果然周钟说了没有几句,便开始问俞国振:“南海伯如今若大的事业,不知何时才开科考?”

“开科考?”

“正是,学生听说安南郑氏和阮氏都开科考,朝鲜李氏也开科考,南海伯治地广阔更胜于之,要选举贤才,不开科考如何能成!”

俞国振还没有回答,周钟便又兴致勃然地道:“植夫先生海内名儒,可为主考,张钟阳先生曾布政一省,可为副考。”

“新襄不开科考,便是开,也考实学,不考四书五经。”俞国振平静地道:“新襄终究还是华夏之地,要开科考,自有朝廷主持。”

“朝廷开进士科,南海伯治下总得开县试、乡试!”

“呵呵,介生先生,如今南海治下尚无多少职缺,若是开了科考,那些考中的人来寻我要官,我哪里有官与他们?”俞国振笑眯眯地道。

周钟顿时脸色一黑,明白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被俞国振看穿了。他眼见新襄兴旺发达,治下越来越繁华,哪怕没有亲身去会安、新杭,也听说这两地如今甚为了不得,哪里不动心的!万里求官只为财,他来新襄,也不就是想要寻找一个机会么!

他虽然文名早著,可是在科举方面却不甚得志,千里迢迢来新襄,无非就是想看看这边有没有机会。特别是听说万时华经过俞国振的推荐,都成为一县之令后,他自觉自己比万时华毫不逊色,也应能如此。

方以智知道他的心思,将他介绍给了俞国振,周钟原以为有方以智的介绍,应该不成问题,却不料俞国振只是让他们多走走多看看,只言不提职务任命之事,让他心中甚为沮丧。也有过几次向俞国振上书言事的机会,但可惜的是,他用满腹才华写出来的洋洋洒洒宏篇大著,换来的总是俞国振“知道了”、“晓得”、“已阅”这样的批注!

方以智曾经劝他,俞国振要的是能沉下去做实事的人,只要他沉下去好生调研,以他的才智哪有不出头的。但是周钟固执地认为,他满腹都是经世济用之学,足以为帝王之师,下去为一乡一村之长,乃是对他的羞辱。

于是在新襄呆了一年,却仍然没有机会。

见周钟不说话了,徐孚若便将话题转到了倭国身上:“听闻南海伯此次焰火晚会,是为了欢庆倭国女王到新襄……倭国如今藩镇割据得厉害,南海伯是否有意扶植其女王,讨伐不臣?”

“你觉得呢?”

“万万不可,倭患不远,不可令倭国强盛,否则必是我大明之患——若又出一建奴,南海伯便是李成梁了。”

新襄的评论中,一致认为建虏能有今天,实在是李成梁养虎贻患的结果。徐孚若也赞同这种观点,虽然在崇祯十二年被俞国振重创,连黄台吉都间接死了,可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建虏并没有消停,多尔衮与多铎轮番扰边,给大明还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你说的对,但也不对,若是华夏强盛,何惧倭寇?”俞国振道:“一国之衰亡,从不是因为有外寇所至,而是因为有内忧。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即是此意。”

徐孚若大急,正待再说,旁边的周钟冷笑道:“南海伯在说笑呢,南海伯行事,杂用兵家与法家之术,岂会真让倭国强大起来。国之大事,非你我可言之。”

俞国振又看了周钟一眼,心中厌恶起来。

不过他没有说什么,身居高位,对于这种耍小聪明的人物,用不着太过在意。众人到了车站,乘轨车直接到码头,而在码头上,早就彩旗招展人声鼎沸了。

至少有五万人,先后从新襄城中来到码头,因此新襄城里反倒空阔起来。在学堂后街,原本来来往往的人群现在都不见了,看上去极是寂寥。店铺商家也纷纷关门打烊,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五条人影顺着街头,慢慢向着学堂围墙走来。

新襄人都知道,新襄研究所与学堂是在一起的,而有些人甚至还知道,在研究所中,有戒备森严的资料室。资料室里储藏着的,便是新襄众多领先于整个大明乃到世界的技术工艺资料。

“此次不可大意,咱们都要做好准备。”五条人影中的一个低声道:“别象上回他们在龙门船厂一样出了差池!”

“是!”身后四人低声应道。

第九卷五三四、火树银花照跳梁(二)

五人来到围墙边,两米五高的围墙,对于他们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只是一个搭手然后翻身,便轻易进入了围墙之内。

往常时学堂的戒备是甚为严格的,俞国振给学堂的安全级别是甲级,而他自己的安全守备还只是乙级——甲级就意味着每天二十四小时必须有人不间断巡视。加上学堂里学生众多往来频繁,所以想要潜到这里是极困难的。

不过今天办焰火晚会,一半人手都放了假去看,故此难免有疏忽之处。这五人潜入之后,小心翼翼地伏着树丛之中,大约等了五分钟之后,三个巡视的虎卫慢慢走了过来。

“听说今晚焰火有不少新品种,比起今年过年时还要好看呢。”

“是啊,不过是为了迎接倭国女王而办,我总觉得有些怪异,倭国女王可不值得咱们这样大张旗鼓。”

“你啊,看事情总是这么浅,哪里是为了迎倭国女王,乃是庆贺咱们新襄将东海与南海整个纳入,你不是学了地理课么,想想看,整个东海、整个南海!”

“法显城与郑和城尚未攻取,便是大员岛南面的荷兰人也没有赶走呢,现在庆祝,不免早了些吧。”

“再过三个月便过年,不现在庆祝就要和过年一起了。况且这一年多来,为了支持三面作战,咱们新襄百姓都是连轴转,休沐假都义务上工,几乎没有什么休息。大约也是想借机让大伙休息一下吧。”

“这倒也是,我如今积了十五天假了,待过年时便可以凑齐,那时我便请假去会安,见见几个老友。”

这三名虎卫的话倒是多,他们慢慢巡视过来,一边低声说话,潜伏在树林中的五人大气也不敢喘。只是静静等着。他们走过之后,这五人也没有动弹,而是继续潜伏。

又过了三十分钟,虎卫再次巡视过来,这次他们走后,为首的黑影笔了个手势:“时间都弄清楚了吧,我们必须在他们下次巡视回来之前找到那些东西!”

他们悄悄前行。很快就来到学堂资料馆,新襄各种实学资料。在这里都有保存。这五人留下二人望风。其余三人直接攀墙而上,身手极是敏捷,很快爬到了三楼阳台,然后开始取下玻璃,从窗子里钻了进去。

就在这时,“咚”的一声,远处传来了闷响。他们不约而同向南面望去,只见天空中出现了一片红光。

那是焰火晚会开始的标志。紧接着。在码头那边广场上,姹紫嫣红。火树银花,即使隔着十里,他们也能看得到那片灿烂的云霞。

“倒是热闹,若是明天他们发觉少了东西,会不会更热闹?”一个黑影笑道。

“少说费话,快干活儿,这可是干系到咱们半辈子荣华富贵!”为首的道。

他们闯入资料室之后,先拉起窗帘,然后点着了一个灯笼。这个灯笼四周都用厚黑布蒙着,唯独留了一个口子,因此只有那个口子发出光来,照在一排排的书架之上。

“这么多书架,如何知道我们要找的东西在哪里?”一人嘀咕道。

三十余排的书架,每个书架上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纸张,看上去确实很吓人。不过好在每个书架上都贴有标签,他们一路行来一路寻找,却发现都是些“经史子集”之类的,众人顿时恼了:“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不是分明说这里放着的就是新襄的蒸汽机和火枪资料么,为何不见了,都是些酸丁们才看着的经书?”

“再找找,再找!”为首者压低声道。

虽然他强自镇定,实际上内心也是惶恐不安,他们潜伏入新襄的时间不短,一直得到的消息,研究所所有资料在学堂图书馆里有备份,而且从学堂图书馆的戒备来看,里面没有藏着机密资料才是怪事!

又找了一圈,他们看到的,仍然是各种经史子集,翻开其中几部看了,里面也果然没有任何实学的内容。

他们一群人潜伏已久,最近才被激活,目的就是这次实学资料,若是能拿到这些东西,回去之后荣华富贵再无阻碍,但若是拿不到,他们的身份又被曝露,便只有死路一条!

甚至还要连累家人。

想到这个后果,潜入内的三人面面相觑,然后一人道:“我们……是不是弄错了屋子,三楼像这样的一共有六大间,莫非是在其余大间里?”

“无论如何,总得去看看!”

为首者咬咬牙,空手而归,下次就不会有这样好的机会了。他们不敢走前面的走廊,只能再次爬到窗外,贴着墙壁一点点向着另一间房间挪过去。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其余五间,也是一样,都是各种各样的典籍藏书,唯独没有他们所想要的蒸汽机与火枪制造方法的资料!

“怎么会这样?怎么都是这些还比不上一根羽毛的破烂货儿?”诸人在最后一间也没有找到目标,顿时愣住,有人惊叫起来:“到哪去了,那些资料到哪去了?”

“哦,已经藏进地下保险室了,资料贵重,怕发生火灾。”

有人沉声回答,三人心中一凛,回答的人声音来自外头!

他们顿时知道不妙,冲向了窗子,但再往下看,借着远处忽闪忽闪的光,在楼下至少有几十名荷枪实弹的虎卫,正在等着他们。而他们的那两个同伴,早就被按在了地上,脖子上也架了刀!

前门被推开了,田伯光笑吟吟走了进来:“抱歉,让诸位失望了……早就知道你们在,可官人一直都不把你们放在心上,跳梁小丑罢了,今天借着庆祝的机会,随手收拾就可以。你们是准备自尽,还是准备被流放到法显城去,你们可以选择。”

没有任何威胁,还给予了这些跳梁小丑们一个选择的机会,看起来倒是极大度,但实际上却将他们铤而走险的念头打消了:流放对于新襄百姓来说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在新襄除了死刑、苦役之外,便是流放。而且流放到法显城,总有回大明的机会,就算不回去,也有条生路。

“田……田旅正,当真只是流放?”有人颤声问道。

“竟然认得我,看来在新襄潜伏的时间不短,难怪官人说要引蛇出洞呢。”

田伯光笑着挥手,周围虎卫上前,将这三人都制住。当三个人都被控制住的时候,南边天际,恰好一个巨大的焰火升空,照得半边天都是雪亮。田伯光看着那边,咂了一下嘴:“可惜了,可惜了,今日码头广场上定然美女如云,没有见着我在,她们一定很遗憾。”

如田伯光说的那样,码头广场,确实美女如云。

任何一个朝代,女人的钱总是最好赚的,新襄也是如此。根据新襄市政署下面新设的统筹司的统计,过去的半年中,新襄女子贡献出去的普通消费额,占据了整个新襄消费额的四成——而女子人口比例却只有三成。各种新式的衣裳,让新襄的女子姹紫嫣红,而充足的营养、适当的化妆品,也让她们没有此地南方女子的瘦黑,而是丰盈白皙。

看到如云的裙袂,俞国振就觉得心情愉快,而站在他身边的兴子,则是好奇地瞪大了眼睛。

兴子在倭国算得上是一位美女,她身上流淌着人称倭国战国第一美女织田市(信长之妹)的血统,她对自己的外貌也是极自信。但今天,她不免有些沮丧了。

不仅俞国振身边的三位夫人都是难得一见的美貌女子,就是站在台外广场上翘首望天的新襄女子中,美丽动人者也绝对不少。而且与身材较矮的她相比,这些华人女子,大多身材较高,一双长腿隐在长裙之下,让她心生羡慕。

“现在的这个焰火,名为火树银花。”俞国振说道。

兴子悄悄抬起眼,向着他望了一眼,这是她第一次见到俞国振,果然,这位明国的南海伯,象阿部中秋形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