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儿,负责军务的丁毅与法务的谷荪便一齐来到了王传胪面前。

新襄的总督体制下,总督是地方上的长官,但真正由总督直接管辖的,只有民政,军务和法务,总督只是有监督过问的权力,实际上则掌握在军备官和法务官手中。即使是总督中权力最大的将岸,他也不能直接干涉到军队的训练、人事安排,唯有战时按照俞国振的授权,才有临时的决策权——指挥权却仍然在军务官手中。基隆同样如此,在郑家被消灭之后,基隆完全处在新襄海军的保护之下,因此军备相对要简单些,被任命为军备长的,也只是虎卫中的营正丁毅。

“南海伯的意思你们应该都明白吧。”在二人都看完俞国振的命令之后,王传胪叹了口气:“我的志向,始终是搞实学研究,南海伯赶鸭子上架,让我来当基隆总督,我原以为是个闲差,不曾想他却在这里等着我。看他的意思,分明是要将此次黄泛区的移民,大半安置到大员岛来。我记得大清河所经府县人口总共加起来有六百万之众,这么多人……便是只有其中十分之一要转移,也就是六十万!”

听到“六十万”这个数字,丁毅与谷荪也都露出为难的神情。

“我倒是有个想法,还没有报告给南海伯,咱们三个先探讨一下,成熟之后再报过去。崇祯十二年起,南海伯在昌化进行的试验,你们都看了相关报告吧?我想何不干脆就在大员岛择地设县,按照当初昌化的模式,每县派五百人的工作组……”

丁毅与谷荪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王传胪的话,只听了个开头,两人心中暗暗服气,无怪乎虽然王传胪并不是新襄自己体系培养出来的人,俞国振还是任命他为基隆总督,原本极为麻烦的移民安置工作,转眼之间,便被他安排妥当了。

第十卷五五三、杀气寒光映红衣(一)

“在大员岛东西两侧,择良港设县,根据目前统计的结果,大约可以设八县。”

“以基隆为大本营,准备同时营建八县的物资,特别是水泥、铁器。基隆现今的水泥厂可以扩建,使其规模扩大五到八倍。不必担心八县建成之后水泥生产会发生过剩,因为到时还要修建连通八县的陆上道路,也需要消耗大量水泥。”

“水泥与煤炭,将成为基隆两大基础产业,在其基础之上,可以扩展染料、火药、玻璃制造等新产业以及为相应人口提供生活器具的木器加工、陶瓷、制衣等产业。基隆将成为整个大员岛的产业中心,其余八县,短时间内将为基隆提供粮食,长远来看,可以提供蔗糖、水果和各种农业资源,支持基隆未来发展。”

“每个县根据其治下土地,可设十到二十个乡,每乡安置三千至五千人不等,选择平坦之处修墙建围。为提供建筑所用材,每县可设一砖瓦厂、一木料厂。建屋不须动用额外劳力,由移民自己承担,建成之屋发放移民居住,但需要从今后其收入中扣除所需费用。”

“每个县派遣一千人的工作组,其中五百人主持民政事务,五百人负责防务。鉴于如今新襄体系兵力吃紧,建议负责防备的五百人自预备役中抽调。这样总共需要抽调八千人,其中各级各类骨干四千人,预备役四千人。”

“必须戒备土著,凡是占用土著耕地。以物资进行相应补偿,同时劝诱土著接受汉人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文字。可以考虑派遣医疗队获取土著信任,同时利用土著之间矛盾,坚决彻底打击和消灭敢于阻碍开发进程的土著社寮。”

夜已经很深了,但是俞国振抓着王传胪的信,开始第五遍读它。

王传胪毕竟当过一任知州。所以对于政务处理非常熟悉,他提出的建议,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俞国振放下他的信。又拿起另一封信,这封信是方孔炤寄来的,里面除了表示对京师中情形的关切之外。就是一件事情。

“大员当设县,以移民充塞之,再以新襄骨干教化之,如此可事半功倍。”

方孔炤这封信比王传胪的来得还要早些,一天前就收到了。他寄此信时,应该还不知道俞国振到了山东,知道的只是黄河被掘堤,他立刻就想到了移民安置的事情。

困扰俞国振和整个新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无法将手中的这两百来万人撒到全国去,试图以两百万人去改造一亿五千万人。在这个各种顽固力量根深蒂固的时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甚至可以说,绝无成功的可能。

除非俞国振来一次史无前例,大杀特杀。杀掉天下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人——但恐怕在他完成这一目标之前,他就要先被虎卫杀了,然后在历史上又留下了一个突然发狂的悲剧英雄形象。

或许到时候,象宋献策这样的矮子会对他进行评价:南海伯功大于过,功七过三。而那些没有杀尽的东林嘴炮的徒子徒孙们,则想方设法编造有关他的历史真相文。至于他为何举起屠刀,却完全没有人在意,或者只说他是为了让自己成为千载以来权力最大的第一暴君,并把这权力传给他的儿子……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担忧,所以俞国振现在已经有定鼎中原的军事实力,却仍然不曾挥师北进。他原以为,自己还需要十到二十年的休养生息,才能够完成这一计划。

而王传胪与方孔炤这两位曾经大明朝的官吏,却提出了一条全新的路。

借着北方战乱的机会,将百姓大规模地移至台湾、吕宋和南海群岛,每移三五万人,便设成一县,然后向这个县派驻一千左右的人员。一千左右的管理者,完全可以引领三五万人移风易俗,同时离开了故土之后,原本宗族势力被破坏了,传统读书人的影响被削弱了,胥吏、地方官员被摒弃了……可以说,明朝的那些痼疾得到了有效切除。

事实上,他从新襄开始,施行的不就是这一套计划么?

所谓骑驴找驴,便是如此。这些年来,他积攒的坛坛罐罐太多,反倒让他的眼光受到了拘束,全然忘了他最初的本意:他原本就是要借着明末鼎革之际,百姓在故土难以谋生的情形下,将内敛的华夏引向外向之路。

这恐怕也是华夏最好的机会:澳洲还是一片蛮荒,除了几个英国来的犯人外一片空白,南海一带的老殖民者实力衰减,北美洲西岸只有零星的白人探险者。整个世界,唯有华夏,才有充足的人力,去填充那些文明空白地带。

“倒是……”

他心中正想着,突然间听到外头似乎传来了古怪的声音。俞国振眉头微微一拧,现在都是子夜了,怎么会有这样的声音?

他在济南城外的营地,于此指挥收拢灾民已经有近二十天,但他居住的仍然是和灾民一般的简易帐篷。随着第一场霜降的来临,外头的气温已经很低,灾民们按理说应该缩在帐篷中才对,难道是有人小解?

就在这时,他的帐篷被撩开,王启年灵猫般走了进来,马灯照射下,他眼中闪闪发光。

“唔?”

俞国振凝眉问了一声。

“刺客。”王启年简单地回答,然后便站在了他的身前。

高二柱早就知道建虏派了刺客来,准备将俞国振一击杀死,这是建虏针对俞国振喜欢亲近百姓制定出来的战术,恐怕也是他们在觉得正面武力无法消灭俞国振后的唯一手段。他们的刺客确实潜入了耽罗岛,只不过还不等他们动手,高二柱便指挥人将之一网打尽。

不过审问的结果,却知道并不只有一批刺客,建虏对俞国振是杀之后快,只要俞国振在,那么刺客就会源源不断地派来。反正刺客是投靠建虏的汉人,他们也不习痛这点损失。

故此,俞国振这次来到山东,实际上是高二柱激烈反对的,与耽罗岛进出人口可以控制不同,山东的灾民却是无法控制的,谁知道那些恭敬地行礼的百姓里,是不是混有建虏派来的汉奸刺客!

“外头准备得怎么样?”俞国振问道。

“官人放心。”王启年憨笑:“二柱哥在外头指挥。”

俞国振瞧着一副跃跃欲试神情的王启年,微笑了一下,高二柱已经发现了敌人,那么王启年这小子就不要想有动手的机会了,高二柱不会让刺客有靠近的机会的。

他提起笔,开始给王传胪回信,才写下一个字,外头便传来了一声惨叫。

他不为所动,又写下第二个字,这个时候,在灾民营地的几个地方,都腾起了火光,那是帐篷被烧着了。刺客们的计划也相当周全,只要开始动手,无论成不成,都要四面点火,用来搅乱局面。

“出去提醒一下,注意灾民的安危,莫要让他们被伤着了。”俞国振低声嘟囔了一句。

“二柱哥说了,最危险的敌人一定是在你身前,我必须寸步不离。”

王启年却没有出去,站在原地不走,一双耳朵还在轻微地动着,这就是他的独门本领了。

“好吧好吧,其实我也就是罗嗦,二柱自然知道我的意思。”俞国振喃喃道,然后继续向下写。

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当中,四周时不时传来惨叫声,这证明刺客的数量不少,但是火灾很快就扑灭了,那些惊慌的百姓,也被壕沟所阻,没有四处乱窜将局面弄得更糟。

高二柱半边衣袖有血,他悄然无声地走到了俞国振的帐篷前,整理了一下衣领,低声道:“报告!”

“进来吧。”俞国振仍然在忙着自己的文字,安置百万灾民,引导华夏外向,在他看来比起几个刺客要重要得多。

“二柱哥,你骗人,根本没有最厉害的刺客来,我等了老久!”

王启年向高二柱抱怨道,高二柱嘿嘿笑了笑:“或许是因为看到你在这里,故此不敢动手呢。”

“有道理,一定是看到我在。”王启年满腹的委屈顿时化为洋洋得意,不过想了想,他还是觉得有些不甘:“不过我还是希望他们来……”

“有多少刺客,是建虏的人?”俞国振一边写着字一边随口问道。

“是建虏派来的,一共三十九人,擒了七个,三十二个被杀。和耽罗岛上的一般,都是家人被建虏制着,若是胆敢投降,家人必死。”

“建虏经营辽东时间也不短了,却还只是靠着这样的手段控制汉人,他们对汉人的猜忌提防,非常明显。”俞国振终于写完了最后一个字,他停下笔:“你处理掉吧,既然不想活了,就让他们死。”

“是。”高二柱闻言应是。

“另外,你别一心只想着抓刺客,和启年一样没出息。盯着京师那边的情形,我觉得李自成有些诡异,他已经动手了一个月,大军却还只是在保定府打转,他究竟在等什么?”

“李闯身边倒是有我们埋下的线,但是黄泛中断了联系,我们暂时无法找到,判断不出李闯的真实用意。”

“我知道,李闯莫非……是在担心我们?”俞国振喃喃地道:“我们突然到了这边,他担心在攻京师时,我们会提兵北上,从背后给他一刀?”

第十卷五五四、杀气寒光映红衣(二)

“李闯得了李岩与牛金星后,行事果然诡异起来,李岩的想法还可以推测,但是牛金星行事极过飘忽,实在难以揣测。”俞国振又道。

此时帐篷里除了他与高二柱、王启年之外,还有纪燕等虎卫中层将领,他们都是来探视俞国振这边是否安全的。听得俞国振的话,纪燕笑道:“官人说得太含蓄了,直接说牛金星有些神经便是了。”

“李岩倒是个人物,当初他没有留在新襄有些可惜了,他比较重视百姓,知道残民害民者必为民众所弃,掘黄河北堤之事,必定不是他的主意,他甚至有可能还试图阻止过。不过李自成终究是流寇中的枭雄,即使用了李岩,也改不了他这一本质,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牛金星确实是个有些神经的小人,琢磨事情总是从些弯弯角角里考虑,咱们是学不到他这种本领。咱们也不用学他这本领,咱们有足够力量,堂堂正正碾压过去。”

俞国振的评价让众人都笑了起来。

在他的帐篷之外,背着光的暗影之中,一个人也微微笑了。

这个暗影中的人,想到了牛金星那双狡诈、贪婪同时带着疯狂的眼睛。俞国振虽然未曾见过牛金星,但对他的评价倒是再准不过了。

“不过咱们始终要记住,咱们的力量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虎卫,来自工匠、教师、医生、农民和商贩。无论咱们今后走到了哪一步,面临什么样的情形,都不可忘记这一点……你们记住我的话。如果有一天,你们忘记了我的话,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了力量。”

暗影中的人双眉皱紧,若有所思。

“正是因为我们有力量,李闯也好,建虏也好。都不敢与我们正面较量,只能用些上不了台面的伎俩,岂能奈何我们。大伙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救济百姓上面,如今大员岛上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争取在一年之内,运几十万上百万人上岛!”

“岛上养得活这么多人么?”有人问道。

“咱们的百姓要求很低,有口饱饭吃就是。大员岛环境甚好,虽然现在开发得还不够。但只要头一年我们支援一下。明年开始自给自足绝无问题。粮食种子我都已经令新襄准备了,衣物方面,大员岛的气温比起这边可是要暖和……”

黑暗中的人影听到里面絮絮叨叨,说的尽是些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样的问题,吃喝拉撒什么事情俞国振都在操心,这令其原本杀气盎然的目光变得犹豫起来。

“而且如今已经是十月,我估计最多还有一个月。渤海只怕就要封冻,那时羊口的羊角沟港就不能用了。所以我们还得准备好第二条路。大多数百姓,还是得在山东过这个冬天。去年我们新襄共收了两万吨棉花。就是全部做了被子,都未必够用,故此取暖的柴火也是必需的。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制造蜂窝煤来取暖。”

蜂窝煤是什么东西,黑暗中的人是不懂的,不过煤却不陌生。山东也有煤矿,特别是俞国振为了开发耽罗,就近取煤,明里暗里控制了山东几个大煤矿。此前人工不足,销量也有限,因此并未大规模开采,现在不同,则可以组织人力进行开采了。

另外,也可以在这种工作中,初步养成纪律性。

说了自己的安排之后,俞国振与帐中诸人又讨论了一些细节,特别是再三叮嘱有关蜂窝煤燃烧的废气会致人死命的事情。直到东方鱼肚泛白,众人才退出他的帐篷,而俞国振也才准备休息。

他才躺下去,就听得布帘子掀起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发现一个黑影立在门前。

“咦?”俞国振有些惊讶,高二柱不是说全部捉住了么,怎么这里还有漏网之鱼?

他这一声轻咦,立刻惊醒了在边上打瞌睡的王启年。王启年坚决执行了高二柱的命令,在这几天里就是紧紧跟着俞国振,寸步也不离开。王启年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人就向前扑了过去,手中马刀铮一声出鞘,在帐篷中闪过一道电光。

那人影没有料想到这个看上去瘦俏的少年,竟然有这么快的速度,险险才避开,但王启年回手拖刀,马刀一折又斩了回来。

眼见马刀要劈中那人脖子,却是“铮”的一声响,那人手中的匕首恰恰将马刀格住。王启年却又是顺势拖刀,那人不得不后退,只听刷的一声,将那人的衣裳被划开。

黑色的外衣被划开后,露出里面的红色衣裳。那人目光中有些惊惧,在俞国振帐下,除了齐牛以武勇著称之外,别的虎卫最擅长的似乎都是火枪,却不曾想这个才十八九岁的小子,竟然也有一身好本领!

“停。”

俞国振喊了一声,王启年收住刀,向着那人咧嘴笑了笑,刀尖却还指着对方,显然只要俞国振再下一个命令,他的刀又会毫不犹豫劈过去。

“你是什么人,在外头有段时间了吧?”俞国振道:“刺客?”

“南海伯,你方才对下属说的话,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那人开口了,隔着面布,声音稍有些变,但俞国振还是听出这是女子的声音。

“我需要作假给谁看?”俞国振冷笑了一声:“方才被逮的是建虏的人,毫无疑问,你应当是李闯派来的吧?我又不是李闯,坏了黄河大堤,良心不安,要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弄虚作假,他有没有对百姓说他来晚了,未能救百姓于水火?”

此话说得犀利,那女刺客却无言以对。

“为了尽早结束战乱,闯王不得不行此下策,待掀翻了朱家的皇帝,天下太平,闯王必然会给灾区百姓一个交待。总不像南海伯,分明有让天下太平的力量,却一昧龟缩于海角一隅,醉心于自己的荣华富贵,对朝廷扔出的南海伯爵位甘之若饴……”

“臭娘儿们!”听得这女人伶牙俐齿地反击,王启年怒了,他人拙口笨,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只能破口大骂。

“歪理。”俞国振冷笑:“你懂什么,你这话定然是别人教你的,你自己尚不明白,如今鹦鹉学舌搬出来吧?”

那女人哼了声:“若是歪理,就把我驳倒!”

“李闯入京之后,就算他当了皇帝,我问问你,这次黄泛区八百万灾民,他如何处置?他起家之地,甘陕之地千万饥肠辘辘的百姓,他如何处置?他的才能,比起朱元璋如何,他手下左右,比起刘基、徐达、宋廉等人如何?朱元璋剥皮实草,尚不能杜绝天下之贪腐,以厂卫钳制天下,尚不能平息天下之战乱,李闯又以何杜之?”

“自然是行圣人教化之道……”

“我知道了,你定是李岩派来的,也只有他这个读圣贤书读得半通不能的,才会天真的以为真有什么圣人教化之道可以包治天下之痼疾。”俞国振又是冷笑:“天下百姓最苦者三,其一是乡绅,其二是胥吏,其三是朝廷捐税。这三者李岩知道如何对付么?他自己当官会是清官,但别人呢,象牛金星,若是李自成得了天下,牛金星少不得要弄个丞相,你以为,牛丞相会不贪污,会不纵容手下替他收刮?天下的乡绅,就会心甘情愿将自己侵夺的田地交出来给百姓耕种?”

这女子行走四方,不是完全没有见识的,听得俞国振说起大明百姓最苦的三大痼疾,只觉得每一个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之上。一些原先只是隐约觉得不对的疑问,就在俞国振一个个的反问中变得清楚起来。

“闯王英明,绝不会任牛金星之流……之流……”

“闯王英明,牛金星献计挖黄河北堤,闯王便应了。”俞国振不待她说完便又道。

“你……你这样说,难道你就有法子?”

“我自然有法子。”俞国振扬了一下下巴:“李岩去过新襄,至少在新襄,他可以看到我的法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