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山东,俞国振早就感觉到了暮秋的萧瑟,随着飞隼号来到金陵,又再度感受到了寒意。

他并没有在青岛逗留太久,便乘飞隼号南下,如今北面的局势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张秉文等也开始了接收河北、京城之地,多铎在山海关下吃了个大亏,全军退回盛京,以俞国振的判断,建虏的一场内讧不可避免。因此,他可以有暇往南而去。

他的目标不是金陵,只是顺道而来,看看这座几年未至的城市罢了。换作别人,可能以为他这个时候到金陵,乃是以身涉险,但整个新襄体系,却都对此没有任何担忧。

原因很简单,金陵城对于俞国振来说,是座不设防之城。他只要不是太过深入,在码头附近转转,完全没有问题。

“你是说,派去的医疗组被史可法的弟弟史可程拒之门外?”

码头之上,俞国振得知这个消息时,也不禁愣了一下。华夏军的医疗水平天下无双,特别是在各种武器创伤的治疗上,更是有独到之处。史可法受的是火枪之伤,以南明小朝廷的医疗手段,能吊住他的性命,保住他到现在不死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何况其余?

但是史家却偏偏拒绝了他的善意!

“这倒是奇了,救不救史可法,与我们有关,与史可法自己有关,干他史可程何事?”俞国振讶然问道。

“统帅。你看看这个。”

高二柱要负责在河北清查汉奸,因此没有随他来,在金陵城中等着他的情报系统的人物乃是贾太基。这位前无为捕头,如今早就成了华夏军略委员会下属一员,负责金陵的情报工作,他一直做得相当不错。

贾太基呈上来的是一份八开的报纸,有两张,用的是福建产的竹纸。纸质倒是不差。俞国振又有些惊讶,打开一看,当看到报纸的报名时,险些乐了出来。

“南都周末?这个,这个有点恶趣味了吧……莫非谁与我一起来了?”他嘴中嘟囔了一声,然后向下看去。

头版头条,便是惊悚的标题:“朝廷阁部当街遇刺。凶手猖獗自古罕有,忠臣志士受此奇罪。仗义侠客怒发冲冠”!

“呵。印刷得很不错嘛。”俞国振没有注意内容,而是关注了一下字迹与油墨,从这张报纸的情形来看,原本由他独占的铅字油墨印刷术,已经外泄了。也不知是有人从他的印刷厂里得去的,还是自己发明了。

“统帅,你看看内容。”贾太基脸上已经有很明显的怒意了。

内容无非就是说某位在崇祯朝便被封伯爵的大人物。因为割据一方图谋不轨,被史可法义正辞严批评其狼子野心。结果为其所害。为了证明其事,文章里还罗列了种种证据。诸如那位野心家意图谋朝篡位,刺客所用火枪为其部队制式,刺客走时曾大呼等等。到得最末,文章作者还不失激情地道:“昔日唐时,藩镇割据为乱,故此诗人宰相武元衡喋血街头,今时大明,依旧是藩镇割据为乱,故此文胆阁老史可法亦是喋血街头。这一切让人不禁深思,为何这幕后元凶如此大胆,岂非藩镇掌兵之体制问题为祟?唐时尚有裴度续武元衡之遗志,遣李朔雪夜下蔡州,一举生擒吴元济,今日安有猛士,伺奸邪之衅而取其性命,为阁部复仇,为大明张义?”

半文不白的文风,倒是和俞国振一直倡导的文字用白相合,而且主笔老辣,分明是个熟手。

“这报纸的主编是谁?”俞国振讶然道:“金陵城中,竟然还有这等人才?”

“乃是程先贞,他曾在《民生速报》做过一段时间,大约二十日前请辞,不曾想来到金陵,便办了这份报纸。这报纸背后有小朝廷的礼部尚书钱谦益,所用经费,大半由小朝廷国库开支,但报纸所属人员,却是程先贞本人,另外,还知道有一笔资金注入,目前正在追查这笔资金来源。报纸发行走的是朝廷的驿站这一条线,因此发行量甚大,第一期的发行量便有三万份,销售情形尚好。”

贾太基做事很是细致周全,虽然这份报纸出现才四天,他便已经查到了不少消息。

“钱谦益……他怎么会有这个胆子?”俞国振噗的一声笑。

正如他所说,钱谦益哪里有这样就差没有指名道姓骂俞国振的胆子。他紧紧抓着手中的《南都周末》,盯着笑眯眯站在面前的程先贞,身体几乎都在颤抖。

“正夫误我,正夫误我!”

“牧斋先生何出此言,这《南都周末》的标题,尚是牧斋先生手笔,上面刊载牧斋先生诗文,亦是付了润笔费用的。”

“正夫,以往觉得你是实诚人,没有料到你竟然会这般算计我。咱们上回说了办报,与俞济民争夺舆情,却没有说非要将史道邻遇刺之事栽在俞济民身上。无论你信不信,我是相信俞济民绝对做不出这等事情。”钱谦益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你去吧,自此之后,咱们不再往来了。”

钱谦益本着君子绝交不出恶言的念头,并没有说一些毒辣的话语责骂程先贞,程先贞却纹丝不动,钱谦益的态度,早在他意料之中。

“牧斋先生,前两日报纸一出,牧斋先生便要寻学生理论,学生故意躲开,便是避牧斋先生气头,如今已经过了两日,牧斋先生应当能冷静下来听学生一言了。”程先贞低声道:“牧斋先生,若是大明真亡了,天下读书人便要被贩夫走卒骑在头上,就要连下九流都比不上了!牧斋先生海内名士,儒林领袖,如何能坐视此事?”

“俞济民不是在编撰三皇大典么,他还是很重视儒门道统的。”钱谦益勉强道。

“口中说说罢了,不开科考,不拜圣人,算什么重视?”程先贞听到这个,更是怒色一现:“更何况他编撰伪典,批改经史,与秦始皇焚书之祸亦不相上下,真正是欲断我儒门道统,独夫民贼,人皆可杀!”

“这等话语就不必说了。”钱谦益端起空空如也的茶杯,象征性地在嘴唇上碰了碰,旁边的管家立刻扬声送客,但是程先贞却稳坐如泰山。

程先贞不能走,钱谦益为礼部尚书,正好是管理报刊事宜,而且他在朝廷上的支持,对于程先贞必不可少。他此次来,正是为了说服钱谦益。

“牧斋公,何必如此性急,你不是信俞济民做不出这等事情么,我也相信,俞济民不会因言而罪人,不会因为这份报纸而欲除我等后快,相反,只怕他还是满心欢喜。”

“什么?俞济民却无自虐之意,你们骂他,他还满心欢喜?”

“报纸可是他一直倡导之物,他曾说过,舆情汹汹,却为官绅所阻,至使上无所闻下不能言,报纸可通舆情表民意达人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正其时也。”

“你信这个,当真是该信的不信,不该信的偏信!”

“牧斋公是担心他会出尔反尔,强迫关闭南都周末?那正好,我正欲如此,此廷杖耳!”

钱谦益听到“廷杖”二字,眉头动了一下,看着程先贞的神情,不再是那么严肃了。

大明的文官怎么样最能出名?毫无疑问,骗廷杖最能出名!

一个文官,无论他个人的能力如何低下,无论他的私德如何不堪,无论他的治政如何昏聩,但只要他骂了皇帝,激怒了皇帝,被皇帝勒令廷杖,那么一切都好办了,升官发财甚至死老婆,诸如此类的好事会随着名声滚滚而来。

程先贞打的竟然是骗俞国振廷杖的主意!

钱谦益本人能够成为东林领袖文坛霸主,很大原因,便是他骗到了崇祯的“廷杖”,在整个崇祯朝几乎都不被重用,程先贞打的也是同样的算盘?

以钱谦益对程先贞的认识,他便是有此心,也未必会说出来。

“我是为我们东林,为我们儒生去搏这廷杖,若不如此,再过三十年,天下百姓就弃我等如敝履矣!”程先贞又说道。

谁都知道,俞国振取代这个小朝廷是不可避免的,谁都在想,如何在今后的新朝中谋一个好的位置。有的人靠出卖朝廷来谋取,自然也有人靠着谩骂造谣来谋取,唯独少人想着进入华夏军略委员会体系之内,从基层实干做起,一步步来将个人理想与华夏民族的长远利益结合。

他们想的是,如果华夏民族的长远利益不合他们的个人理想,那么就可以弃华夏民族长远利益不顾。说穿了,不过是一群心智不健全者,错的不是我,错的一定是全世界罢了。

就在钱谦益琢磨间,突然一个管家惊惶失措地闯了进来:“老爷,老爷,大事不好,门口来了两个当兵的,说是……说是俞国振召老爷前去相见!”

“什么?”钱谦益变色而起,程先贞一缩头,也不顾着形象,转身便从钱谥益面前逃走。

“正夫,正夫!”钱谦益大叫。

“牧斋公只管去,只要他捉不住我,便不会为难牧斋公!”程先贞道:“欲成青名,必要流血,但我还有大事未了,尚不能死!”

第十一卷 六四二、自古廷杖多美谈(二)

码头上如今都是荷枪实弹的华夏军,人数足足有五百,而在江中,则是艘华夏军的炮舰,炮门都打开,指着金陵城,随时会支援陆上的同伴。

俞国振坐在椅子上,正与几个百姓闲聊,所聊者无非是生计如何之类的话题,特别是有关华夏银行发行的金属货币是否好用的问题。

在俞国振的五年统一计划中,统一货币是第一步,别的都可以慢慢谈,但货币统一必须在今年内达成协议,明年起就要废止铜钱、银两的流通。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将华夏各方势力的经济与新襄体系绑在一会儿,加速各方之间的融合。

钱谦益下马车时,看到的就是这副模样。

钱谦益正了正衣冠,面容整肃,大步向俞国振过来,然后抱拳行礼:“钱某见过南海侯。”

南海侯是金陵小朝廷给俞国振的爵位,但是俞国振从未接受过,这两年也没有什么人提起了。俞国振微微笑了起来,钱谦益这模样……倒不像是来赔罪的,而是来兴师问罪。

他并不知道,程先贞方才在钱谦益那边提起“廷杖”提醒了钱谦益。以钱谦益对俞国振的了解,俞实在不是滥杀之人,甚至几乎不以个人的好恶来处置别人。

因此,稍微得罪一点他……凭借双方过去的交情,不但不会有什么问题,反而会让俞国振更加重视自己这位……老友吧。

“牧斋公来得正好,请你带我的医疗组去史府。为史道邻治伤,拖了这么久,也不知道能不能救回来。”俞国振却没有给钱谦益发作的机会,直接便吩咐道。

钱谦益没有想到,俞国振召自己来,竟然不是兴师问罪,不是追究他支持《南都周末》的责任。而是要救史可法!

刺客刺杀史可法之事,所有人都知道,那只是一个虚头。甚至全天下人都有嫌疑,唯有俞国振最无嫌疑。但是,某些人只是需要这样一个虚头。一个口实理由,来掀起声浪罢了。

“这个,济民,事怕有些不妥吧。”钱谦益犹豫了一下,苦笑道:“史道邻拖得如此久,咳咳……怕是很难治好了,你再怕医生去,旁人只会觉得,是你嫌史道邻未死啊。”

俞国振轻蔑地冷笑了一声:“做出这等事情的人,他们岂会理会史道邻是不是我弄死的。无论我派不派医疗组,他们都会给我扣上害死史道邻的帽子。虽然我与史道邻道不同,我也一直认为,他最多就是一个里正乡长的才能,但是却对他忠义之心还是有些敬慕。因此。我不会坐视他死。”

钱谦益还待再说,俞国振已经扬了一下下巴,顿时有两名华夏军士兵过来,向钱谦益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钱谦益无奈,只能上了华夏军为他准备的马车。

一共是三辆马车。钱谦益坐在其中之一,另外两辆上一辆装着医疗组,一辆装着医疗设备。马车很快就到了史府,史府之人见到钱谦益,倒没有阻拦,就这样让马车进了门。

然而闻讯迎来的史可程却将钱谦益一行拦住。

“牧斋公,你来我们史家是欢迎的,只是这些人,让他们滚,他们是俞国振那奸贼的手下,那奸贼唯恐家兄不死,故此派他们来相害,牧斋公怎么会和他们在一起!”

钱谦益苦笑着拱手,他哪里愿意和俞国振的部下在一起,可是那两个华夏军士兵还跟在身边,他能怎么样。

正待劝说之际,身边的华夏军士兵上前,一把抓住了史可程。

“儒冠狗贼,人面禽兽!”

那人一开口,便是八个犀利至极的字,几乎喷了史可程一脸口水。史可程正待挣扎,那名华夏军士兵已经抡起了巴掌,老大的耳光抽了下去。

正反阴阳十余记耳光抽完,史可程已经与猪头没有什么两样了。

将声泪俱下牙齿脱落的史可程扔在地上,那名华夏军士兵还踏了一脚:“李闯入京之时,也不见你死节,如今却辱我统帅!史可法何许人也,如李自成、多尔衮何?我家统帅欲取其性命,一纸文书,金陵小朝廷便将之首绩献上的事情,当初高起潜权倾内外,手绾兵权,便是如此死去!你这混帐子,当年能屈膝事李闯,今日不知又投靠了什么主子,胆敢诬谩我家统帅!我华夏军医治枪伤之术,天下无双,你不敢兄长性命,阻我家统帅派出的医疗组,无非就是拿着兄长性命来为自己邀名!”

史可程气得呜呜直叫,但他被抽得脸肿如猪,哪里能说得清楚。周围看热闹的人不少,听得这番话,一个个暗自点头,钱谦益更是明白,若是这位华夏军士兵的怒斥座实了,那么史可程必将身败名裂,那“儒冠狗贼人面禽兽”八字,将成为他这一辈子都洗刷不了的耻辱!

而且,钱谦益心中隐约觉得,华夏军士兵所怒斥的,只怕真是对的。

他自己心事自己知道,也熟悉他们这些自诩为清流者的行事方法,史可程绝对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现在,钱谦益总算明白,为何俞国振召他来,却还带着二十名华夏军士兵了。他让自己来,其实是做一个见证,同时,也是警告和恐吓自己,他俞国振,是拿得出手段来的!

将史可程踢到一边去,那名华夏军士兵厉声道:“华夏军略委员会统帅令,今派遣医疗组救治史可法,凡有阻拦者,即为华夏之敌,杀之,勿赦!还有谁要出来挡我们?”

还能有谁出来挡他们?虽然只是二十名华夏军士兵,可是那黑洞洞的火枪,冷竣的目光,已经足以让金陵脂粉之地里的人瑟瑟发抖了。

史可程从地上爬起,他也不敢前来阻拦,只是在那边呜呜呜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那名华夏军士兵冷冷的目光向他看来,他立刻闭嘴,还后退了一步。

见他这模样,钱谦益实在觉得无趣,一挥衣袖,转身便走。

“俞国振派来的医疗组终究还是进了史家?当真是雷厉风行,唉!”

在皇宫另一端,马士英听得这个消息,忍不住挑着大拇指赞了一句,但赞过之后,他又苦恼地叹了口气。

很显然,俞国振是怒了,虽然他没有说什么,可让部下不顾阻拦进入史家,还逼着钱谦益来做这个见证,证明俞国振接下来的肯定是要彻查刺杀之事。

那刺杀栽赃栽得太过愚蠢了,全天下谁会做这么蠢的事情,毫无疑问,有些人定然会想:阉党。

阉党刺杀东林骨干,嫁祸给俞国振,然后从中渔利——这种老套路,马士英用膝盖都能想得出来。因此,刺杀看似嫁祸给俞国振,实际上是嫁祸给他和阮大铖!

俞国振会不会追察此事,肯定会!那么谁嫌疑最大,当然是阮大铖!

阮大铖果然愁眉苦脸地看着马士英,看上去似乎生了重病。

“首辅老爷,门外有人自称是……自称是俞国振的手下,说是询问,咱们准备派谁去青岛口参与……五年统一计划协商会。”

就在两人对座愁眉之时,管家带来了一个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消息。

“你是说……俞国振派人来了?”

“是,送了这封信。”管家将一封信呈上来。

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原本作为金陵小朝廷全权大使的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史可法如今受伤,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前往青岛口参与五年统一计划协商会了,因此,金陵小朝廷必须另外指派一人作为全权大使。

马士英与阮大铖对望了一眼,阮大铖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

“集之兄,唯有你去了……俞国振这个时机,当真是抓得好,莫非……真是他做的?”

这种情形下,金陵小朝廷派去取代史可法的人,只能缓和金陵小朝廷与华夏军略委员会的关系,而不能激化矛盾。另外,这个人的身份不能比史可法低,而且,他还要有一些事情的决定权。

要么是钱谦益,要么是阮大铖,他们二人身份声望都可以,钱谦益是绝对不会去的,这个老猾头一定是要进行观望,那唯一可能的,就是阮大然。

阮大铖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就不得不出卖金陵小朝廷的利益,来换取俞国振的谅解。

心念电转之间,马士英与阮大铖就算通了其中关窍,两人对望一眼,俞国振军略与治疆之才,他们都是知道的,若是史可法遇刺之事真与俞国振没有关系,那么他将顺水推舟,变这件突发事件为自己的政治资源,手段丝毫不逊于治政多年的老手。

“世上真有天生之才乎?”阮大铖叹息道:“阁老,你觉得,咱们该如何应对?”

“俞国振的五年统一计划前三条,全部答应下来,无非是铸币权,反正如今市面上朝廷发行的铜钱钞钱都不好使了;第二条同刑同罚,我们可以同意,但其具体内容,却要再派专人商议,我们可以提出依大明律来刑罚,俞国振必不会同意的,到时有的扯皮;第三条亦可答应,正好以此为由,将南直隶等布政司拆分,多安插些人手到地方去。”

他们二人同样是老手,自然少不得借俞国振的东风,在金陵小朝廷中扩充自己一党的势力。二人细细商议了好一会儿,便由马士英亲笔写信,再让人送到了俞国振的船上。

第十一卷 六四三、自古廷杖多美谈(三)

在金陵城的东南侧,一座不起眼的院子里,程先贞趴在门口,透过门缝向外观看。

没有任何动静,这让他安下心来,转过身,长长出了口气。

这可真是惊心动魄!

谁能想到,原本该呆在山东的俞国振,会突然出现在金陵城中,还派人来找钱谦益,偏偏他今天就凑在了钱谦益那边!

当真是运气不佳啊。

喘了两口气,程先贞定了神,便看到站在自己身前的人影,他呀的一声惊呼,险些跳了起来。

“正夫贤弟,何必如此?”那人笑吟吟地道。

“原来……原来是你。”程先贞惊魂未定,长长叹了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