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夫贤弟,何必如此?”那人笑吟吟地道。

“原来……原来是你。”程先贞惊魂未定,长长叹了口气:“心葵先生,你何时来的?”

“来了不久,怎么,正夫贤弟不欢迎?我可是给你带来了不少钱来了。”

“欢迎,如何不欢迎……”

程先贞望着此人,心中情绪甚为复杂。

被称为心葵先生的名为董廷献,他原是周延儒的幕僚,吴昌时、周钟等人之好友,周延儒为首辅时,他与吴昌时二人把持内外,凡欲见周延儒求办事者,必先给其贿赂。李闯入京之后,周延儒从牢中得脱,他却与吴昌时等一起,落入李闯的手中。

原本以为他已经在乱军中死去,不曾想,他不但还活着,而且活得还很滋润。

“心葵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新的吩咐?”

“主上已经见过正夫贤弟的稿子了,击节称赞。仅此一稿,便值千金。”董廷献将一个布口袋拿了出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让程先贞双眉微微一急。

“程某岂是为这些阿堵物?”程先贞断然拒绝,他盯着董廷献:“程某只为天下儒门寻个出路,所怀者乃大公之心,心葵先生便是给付再多,亦……”

“知道。知道正夫贤弟你是正人君子。”董廷献说这话时多少有些不屑:“这不是给你的,这是给你办报的,上一期报纸。耗应该不少吧,主上见了很是欢喜,说你有翰林之才。惜哉大明失人啊。”

“此话休提,心葵先生口口声声主上,贵主上却藏头露尾,心葵先生,你不觉得……”

“我家主上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儒门道统不至断绝!”董廷献肃然道:“并不是信不过正夫兄,而是知道得多了,对正夫兄没有好处,你我都知道。俞国振神通广大!”

程先贞捏着那个钱袋,没有再说什么。

“这是下一期报纸须要关注的主题,崇祯三年至今人口变化,由此看俞国振见死不救发国难财之本意。”董廷献见程先贞沉默下来,便又将一张纸交给了他:“旧年俞国振不是要求诸方势力做人口统计么。正好与崇祯三年有一个对比!”

去年时,俞国振召开各方会议,提出要统计华夏人口户籍,这是大事,各方便都做了,甚至连吴三桂在京师。也进行了人口统计。这组数据恰恰在七月公布出来,其中山东人口不减反增,两广人口急速增加,川境略有减少,湖广、江西等地基本持平,晋陕豫因为连年灾荒人口减少得很快,而南直隶、京师的人口减少,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南直隶的人口总数少了接近四百万,京师人口少了也有这个数字。

当初数据在新襄日报上通报出来时,还配有评论,说正是因为华夏军略委员会的德政,所以由其控制的地域上人口出现了增长——根据统计,除了自然增长之外,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增长都是来自于不堪忍受迁移而来的移民。

当然,这些数据中是没有计算安南、南海和大员岛的人口,否则的话,那增长率就太吓人了。

“这串数据有什么问题?”程先贞愣了一下问道。

“数据自然没有问题,但为何俞国振治下人口增长而别地却人口削减?我们可不是傻瓜,无非是以邻为壑,让别的地方不停出现问题,然后自己这边捞好处罢了。正夫,以你的文笔,应当有办法吧?”

“这个……自然是没有问题!”

“俞国振总是说,他手中的报纸,要针砭时弊,如今这可是大时弊!若是他听,那么就要将他治下的几百万百姓遣回原籍,这其中发遣费用就是一大笔开销,而且因为这些劳力离开,他手中会出现用工短缺,他引以为傲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便会大打折扣。”董廷献阴阴一笑:“到那时,我们就更不必怕他了。”

“俞国振没有这么傻,自毁长城的事情,先帝常做,俞国振么,不会做。”

“那也好,正好坐实了他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的面目,他再用什么大义号召天下人,天下人就要三思了。”

程先贞心中暗暗佩服,这个董廷献的计策当真毒辣。以程先贞对此人的认识,他极度贪财,可是心计,似乎没有这么深重。

这样的阴谋——应该说阳谋背后,似乎有一个似曾相识的影子。

“吴来之究竟死了没有死?”程先贞突然开口问道。

他觉得似曾相识,是因为这种手段与吴昌时实在相近。董廷献听到他提起吴昌时,脸色微微变了一下,然后冷笑:“你觉得俞国振那么好瞒么,当初吴来之教唆三镇北攻,连高起潜都被朝廷砍了脑袋送给俞国振,何况一个吴来之!死了,死得不能再死!”

“你这些手段,倒是颇有几分当初吴来之风范。”

“哈,哈,哈。”

董廷献干笑了两声,然后又道:“吴来之视俞国振为大敌,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些旧话不提,我尚有别的去处,先走一步,你多加小心。”

“心葵先生现在要去见刺杀史道邻的人么?”程先贞又道。

“正夫,我已经跟你说过,知道太多,对你没有任何好处!”董廷献厉声道:“你只要知道,我们是在为天下儒门争一条出路即可!”

说完之后,董廷献怒气冲冲,便出了门。

对于让程先贞来主持南都周末事宜,他原是不赞成的,因为程先贞从来就不是他们这个圈子里的核心人物,董廷献并不信任他。经过这些年来这么多事,他们这个圈子里,张溥死了,吴昌时死了,周钟死了,魏学濂亦是死了,董廷献并不想成为下一个。

所以他绝不亲自出面,都是让别人去做,可这个程先贞,则甚为不可靠,他与顾绛顾炎武关系好,若他能将顾炎武拉来那倒是奇功,偏偏他拉不动,两人甚至因为这个事情几乎反目。

出了这间小庄子,董廷献步行了里许,才上了一辆早就等候着他的马车。车夫恭声问道:“先生,现在去哪儿?”

“旧院。”

马车辚辚而起,向着金陵城中奔去。用了一个多小时,到了金陵城最繁华的旧院,也就是秦淮河边。在对面,就是国子监,董廷献在旧院中寻了家妓馆进去,不一会儿,就有小厮出来,到国子监里喊来了几个学生。

当跳梁小丑们象老鼠一样在阴影中奔波时,钱谦益又再度来到了码头。

说来也是大明朝廷的悲哀,他身为内阁学士之一,又兼着礼部尚书,相当于丞相一个级别的大官,可是在金陵城这大明南都之中,被俞国振呼来喝去。俞国振派二十名华夏军士兵,便可以横行于史可法同样是丞相级别的大官府邸,满城带甲十万,无一人敢仰视之!

想到这里,钱谦益长叹了一声。

他必须在俞国振那里得到“廷杖”,今天被俞国振利用了一把,充当见证跑到史可法家中去,若是再骗不到“廷杖”,明天儒林群情汹汹就要开始攻讦他了。

俞国振仿佛知道他会来,见到他也不惊讶,只是笑着问道:“牧斋公奔波往来,当真辛苦,可要来一杯茶?”

“俞济民,你私自领兵进京,究竟是何意,莫非准备造反不成?”钱谦益捋了捋胡须,摆出一个严正的模样,屏指如剑,指着俞国振厉声喝道。

他声音很大,听得码头上看热闹的百姓都是一个激淋:这可是阁老对上了军阀,胆敢在俞国振数百火枪对着之下如此,钱阁老当真是好胆量!

俞国振有些不解,他当然不明白钱谦益这等文人骗取廷杖邀名的小心思,只不过看钱谦益模样,又不像真是兴师问罪。俞国振笑着道:“牧斋公何出此言,我若是要攻金陵,就不会请金陵派代表参与会议,更不会只带着五百陆战队来此了。”

“既是如此,你这般大张旗鼓,又剑拔弩张,意欲何为?”

俞国振渐渐明白钱谦益所想了,不由得既好气又好笑,当年传说李白醉草吓蛮书,今天钱谦益也想来一场怒喝退大军啊。

“很简单,听闻史道邻在金陵城中遇刺,金陵小朝廷如此昏聩无能,连自己的堂堂大员的安全都不能保证,遑论保护城中百姓的安全?”俞国振正容道:“我来此不为其余,只为震慑霄小,还金陵城一个朗朗乾坤!”

此语一出,围观的百姓中便有喝彩者,而钱谦益则顿时木然。

俞国振从不喜好大言,这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是何意思,难道说,他真的是来接管金陵城的治安?

一念至此,钱谦益顿时冷汗涔涔:如果俞国振本来没有这个意思的,给他三言两语弄成假戏真做,那就完了。

俞国振却是好气又好笑地看着他,这位东林领袖想要和自己对飙演技,他可是不知道,自己在几百年后见识过演技多么精湛的影帝演出!

第十一卷 六四四、自古廷杖多美谈(四)

码头上的气氛,一时间突然紧张起来。

“如今金陵城中极是不稳,暗流涌动,致使百姓惶恐不安,公卿皆失其职也!我此时来金陵,已经要说一声‘我来晚矣’,只恐救民不急,只带区区五百陆战队,算得了什么?”

俞国振一边说一边招手,一个幕僚立刻拿着笔记向前,站在俞国振面前。

“传我命令,从青岛口调五千华夏军,在年底以前进入金陵城——就在栖霞山下,建立军营,接管金陵城治安。”

俞国振这话一出,钱谦益顿时慌了,脸上再无半点镇定与风度!

开玩笑,他是来义正辞严喝退俞国振的大兵的,如果他几句话下,俞国振离开,那么士林之中必然留下他说退俞国振的传说。相反,如果因为他几句话,俞国振真派五千华夏军来,那么,他钱谦益就要成为士林最大的笑话!

“这个,这个,济民,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立刻焉了的钱谦益拱手作揖,满脸苦笑。

自己就是想骗个廷杖刷刷声望,有必要玩真的嘛,你俞济民配合我一下,表现得虚怀若谷,岂不也可以涨涨声望?

他却不知道,俞国振对于这一套不做实事只刷声望的举动可谓深恶痛绝。

华夏之事,败坏就败坏在这种自以为聪明的人身上。古往今来,一概如此!

“我军令已下,便是定论。再也不改了。”俞国振淡淡地道:“这些年来,我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靠的就是言而有信。”

钱谦益冷汗涔涔:“济民,哪怕就是给我一个面子,念在咱们一向的交情上……”

“哦?”俞国振面无表情:“你觉得我象是那种因为私人交情而耽误国事者么?”

钱谦益急得直搓手,好一会儿,他才一咬牙:“不如这样。朝廷因为史道邻遇刺之事,邀华夏军入朝拱卫,拨栖霞山为华夏军驻地。如何?”

这话说出,俞国振脸上的表情再也绷不住,露出明显的惊愕。

这……可不是借帅助剿。再划一块租界么?

钱谦益在俞国振记忆的另一段历史中,有“水太凉”与“头皮痒”的典故,不过在这个时代,两人交往多了,他实在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而且为人不失圆滑幽默,与印象中的那种茅坑里石头般的东林党人完全不同,因此俞国振对他相当有好感。可是这个提议提出来之后,俞国振心中的好感顿时削减大半,也没有了继续陪他玩下去的兴致。

某些人可以将演戏当在终身职业。他却不能也不愿意。

“牧斋先生,在栖霞建华夏军基地的事情,你一人怕是做不了主,还要去与金陵其余人商议,我希望在贵方使者抵达青岛口参与年底的谈判时。事情能定下来。”既然没有兴趣再演戏,俞国振便直接提出要求,他放低了声音:“另外,那个什么南都周末,是程先贞在搞吧?牧斋先生,如此重要的喉舌。你竟然就交给一个从闯逆贼来处置,你不觉得太过荒唐了么?”

钱谦益脸色顿时尴尬起来:“这个,若是追究其责,只怕反为其邀名,故此只能,咳……”

他说得吞吞吐吐,却总算把程先贞的心思告诉给了俞国振。若是真将程先贞从南都周末的主笔上弄下来,他正好满天下哭诉自己因为仗义执言而被迫害,正合了他卖论邀名的心意!

这种人就象是牛皮癣,恶心人,让人难过,却不至于害人性命,就算是处置,也总不能杀了吧。

俞国振冷笑:“原来如此……这样吧,我觉得金陵太安静了,只有那个什么南都周末一家,实在不好,不如这样,再办一家报吧。”

“咦?”

“当然不是我办,是牧斋公你来办啊。”俞国振别有深意地看着钱谦益:“牧斋公囊中还是有些人的,我知道,什么人最适合呢?”

“论及文采,胜过程正夫的倒是不多,不过……有这样的人就是。”

钱谦益有些犹豫,他知道,这是俞国振放过他的条件。

他若不想背上引狼入室的骂名,不想真的让俞国振在栖霞山驻上五千华夏军,那么就得老老实实配合。

他心中同时也有些奇怪,俞国振手中控制的新襄时报与民生速报两家大报,发行量都高达十万份左右,论起声势,不知胜过刚刚发行了一期的《南都周末》多少,他不动用新襄时报与民生速报,却要自己再办一家,这背后有什么打算?

对于俞国振来说,直接杀了程先贞是最愚蠢的手段,反倒成就了程先贞的名声,更遂了程先贞幕后指使者的意愿。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以谣言对谣言。程先贞及其幕后指使者不是想咬住俞国振以邀其名么,为他们再树一个敌人,让他们陷入相互攻讦之中,所谓狗咬狗一嘴毛,当百姓厌倦了他们套路式的把戏之后,他们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而且,对程先贞这样的人来说,有比杀死他们更为痛苦的处罚。

“牧斋先生,天下大势,你是聪明人,应当能够看清楚。牧斋先生的学识文采,我是很佩服的,我也很愿意看到牧斋先生在今后华夏的事业之中发挥作用,但是,儒林的某此人物,必须与他们做出切割,比如说,程先贞这类降了李闯甚至降了建虏之辈。”俞国振又开始敲打钱谦益:“我的人很快会将程先贞等在李闯手下时的嘴脸整理好,牧斋先生安排几人执笔,办一份……唔,就叫环宇时报吧,我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只是编报的人手,由牧斋公来安排。这份报纸,当然也可以骂我们华夏军略委员会,不过主要应该骂谁,牧斋公应该清楚。”

小骂大帮忙的把戏罢了,钱谦益苦笑着点头,表示明白这一点,然后他才怯怯地道:“这个,济民,华夏军入金陵之事……”

“金陵就算了,上海县吧,华夏军将在上海县建海军基地,方便南北来往,为保护基地不受侵扰,上海县的防务,由华夏军接管。”俞国振道:“牧斋先生,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不算,不算!”

上海县属松江府,这几年随着华夏军的崛起,它的地理位置变得越发重要,成为新襄海货进入长江内陆的一个重要中转站,也使得它日益繁华。金陵小朝廷的赋税,有十分之一是来自于上海县的商税,因此钱谦益口中说不算,脸上却是极为为难:这虽然不像栖霞那样让金陵小朝廷寝食难安,却也极不好受。

“上海的商税,由华夏军略委员会代为管理、使用,在今后的五年中,每年会向金陵提供报表,证明所取商税,都用于港口码头、交通运输、河道疏竣等工程项目。”俞国振知道在这个问题上,钱谦益会很难向金陵小朝廷交待,便又退了一步。

这样一来,至少在表面上,上海的商税还是归属于金陵小朝廷:所投资建设的地方,毕竟还是金陵小朝廷治下。至于时间约为五年,钱谦益明白,这就是与俞国振所提的五年统一计划相呼应。

也就是说,金陵小朝廷,最多还能存在五年。

想到这里,钱谦益不免有些伤感。不过再想到蒸蒸日上的华夏军略委员会,这种伤感又变得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热切。

程先贞等想骗廷杖,无非就是希望在将来统一之后能挟巨大的声望与民意,在新的政权中占有好的位置,至少能发挥巨大的影响。钱谦益自己同样有这个目的,但现在看得出,想骗俞国振的廷杖不容易,既是如此,在别的方面配合合作,为将来换取合适的位置做准备,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事就拜托钱公了,我建议是今日就给上海县送消息去,免得产生什么误会。我明日就会动身离开,到时经过上海县时,直接会接收。”俞国振又道。

“何其急也!”钱谦益大惊。

“时不我待,我想五年内真正完成华夏一统,那么就必须争分夺秒。钱公,莫要以为完成华夏一统我们便可以高枕无忧了,事情还多着呢。”

俞国振说到这,起身指了指面前的江水:“我想在我有生之年,于华夏建十万里铁路,让华夏百姓人口增至五亿,普及五年制初等学堂义务教育,普及乡里医院……事情还多着呢!”

说完之后,俞国振拱手送客,钱谦益告辞转身,心里却在想着俞国振后来的那段话。

俞国振处理政务老辣异常,与他的军略相比,丝毫不逊色。而且俞国振这个人最信奉千言万语不如一默的,他所说的话,自有深意。最后那段,只是向自己表示,统一后的华夏依然百废待兴,有的是用人的地方,还是告诫自己,要将他的事情放在心上,不要耽搁?

或者二者皆有之吧。

钱谦益不敢耽搁,他在自己的马车上沉吟了会儿,最终决定,前去拜访马士英。

真的要划上海县给俞国振,那么不经过马士英的许可是不可能的,只有阉党和东林合作,再说动刘孔昭这个勋戚出面,一起去说服朱由崧,此事才能推动下去。否则一个没做好,那就是悲剧的结果,而钱谦益也要被逼到里外不是人的地步。

第十一卷 六四五、你方唱罢我登场(一)

钱谦益如何去与马士英做交易,那与俞国振半个铜元的关系都没有了,钱谦益当初脑袋发晕,支持程先贞,那么他就要为他的支持付了代价。对于上海,俞国振早就看在眼中馋在心里,借着这个机会,先将上海得到手,也就意味着能提前为统一后长江流域的建设布局了。

少不得要修建铁路,少不得要建设长江大桥,哪怕现在的技术储备还有些勉强,但先期的勘探工作已经可以做起来了。

在俞国振的计划中,上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控制了这里,几乎就控制了长江中下游流域,借助长江的黄金水道,华夏体系融合长江流域的进程会快很多。

毕竟别的地方得先修路才能让华夏军略委员会的政令畅通无阻,而长江流域发达的水网,让这一过程能够大大加快。

至于弄出另一家报纸来与南都周末进行竞争,那也是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