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风暴-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二卷 六九二、急敲登闻效陈东(四)

夜幕降临,黄宗羲终于从迷乱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可以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了。

他已经被和那些士子们分开,独自呆在一间屋子里,他推开门,便看到一个武装民兵冲着他瞪眼。黄宗羲正要毫不畏惧地瞪回去,但立刻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他想学着前宋时的太学生领袖陈东,抬着孔子圣像向俞国振施加压力,结果反而落入俞国振的陷阱之中,不仅没有能恢复儒家清流在朝廷中的地位与声望,却让俞国振找到了处置这些人的借口!

是他害了大伙!

不,不是他,他乃是东林后裔,清流正宗,哪里会害人,一定是俞国振太狡猾,一定是这华夏朝的体制问题,所以那些百姓在他为民请命时才会麻木不仁!

黄宗羲忘了自己是从哪儿学到的“体制问题”这个词了,似乎是南都周末上看来的,侯方域当初用这个词攻击华夏,如今却与这个体制同流合污,在黄宗羲看来,敌人尚可恕,叛徒不可原谅!

“黄太冲在不在这里?”这时,他听到外边有人出声。

“我在!”黄宗羲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人来探访,当下大声应了一句,然后,他便看到七八个人走了进来。

为首者,正是方以智。

“密之!”黄宗羲见竟然是方以智来看望他,心中一暖。

与侯方域那种作态不同,虽然方以智与他也算是分道扬镳。可两人仍是惺惺相惜,各自坚守自己的正道。

“我来看看你,太冲,你……好生糊涂!”方以智本来是要和陈子龙一起来的,但是最近陈子龙一直在忙着什么事情,竟然连登基大典都错过,没有赶到金陵来。因此,方以智只能只身前来。

黄宗羲看到方以智,在短暂的激动之后。他便开始埋怨起来:“密之,你来做什么,天下斯文种子。如今就只有你这一脉尚在,你不该来看我,新帝若是因此迁怒于你,哪里还有真正的儒生?”

“俞济民岂会为这点小事便迁怒?”方以智摇了摇头。

“他与你关系是不是也有些不睦,否则此次公示之各部尚书侍郎,竟然未有你之名?”黄宗羲心里也一直有个疑问,在他想来,方以智早就表示要与俞国振合作,重新为儒家学说释义,正本清源。将董仲舒以来所有歪曲儒家典籍寻回真意,那么方以智对新朝政权将有极大的作用,俞国振便是不给个次辅,也应该给个一部之长的职位,可是没有想到。最终方以智却并未列名。

就连癸泉子、腐泉子这两个道人,都得了职位,方以智这个俞国振的大舅哥,却落得个两手空空。

“此前济民便与我说了,华夏选官制度,会与过往有极大不同。未有基层经历者,一律不得入中枢为中级以上官员。像是旧朝进士外放直接为知县、知府之事,在华夏朝是不会有的。因此,我若有意为官,就必须先入基层,有三年左右基层经历,方好拔举。”方以智解释道:“而且我自己也更愿意做学问,为官……非我所愿。”

说到这里的时候,方以智的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况且为官一任,不过造福一方,遗泽有十年二十年就不错了,我现在做的,可是遗泽百世之事,比起为官,那可是要强得多!”

黄宗羲哑然。

若能像董仲舒提出大一统一般,完成一套成系统的理论,正是读书人立功、立德、立言三大人生价值中的后两样,不过黄宗羲还是觉得,立功才是正经出路。

但他知道,至少在华夏朝,他怕是没有机会了。

“我与黄先生一起出去,你们可以派人盯着,如何?”方以智见黄宗羲那失魂落魄的模样,便对士兵说道。

“报告方先生,目前黄先生尚未正未逮捕,我们对他的处置是监视居住。”

“那好。”

黄宗羲听得对自己采取的措施现在只是监视居住,心中不免又讶然,他是这次儒生扛孔像闹事的带头人,不身陷囹圄已经算是俞国振宽厚了,监视居住……也就是说他还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跟在方以智身后,两人走出了小院。这小院子就在码头广场边上,因此一出来,便可以看到广场上犹未散去的人群。四处高挑起的灯笼和马灯,将广场照得灯火通明,叫卖的小贩、往来的行人,让这里如白天一般热闹。

“济民让我来对你说一声,做好去欧罗巴的准备,他说这几天正好有些欧罗巴那边的洋和尚来寻他,这几个洋和尚都精通汉文,你可以向他们学一些欧罗巴那边的语言和风俗,到时也好发挥所长。”

黄宗羲脸色惨白了一下,俞国振让方以智带话,表明他不会再见他,而且所带内容也很明确,他被发配到欧罗巴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太冲,所以我说你糊涂……”

“不平则鸣,我只是不愿意当犬儒罢了。”

“太冲,我来不是与你争执的,你就听一听我带来的俞济民的话。”方以智此时气度也不再像年轻时,他笑着拍了拍黄宗羲的肩膀:“俞济民一直说,华夏文明,就在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八字之中。其中厚德载物,便是百家争鸣兼收并蓄,故此你这次去了欧罗巴,他希望你能精研欧罗巴诸国哲人智者之文,将之译成汉文,然后在国内发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切切不可因为我们此时胜过欧罗巴,便对其有轻视之心……”

“等一下,俞济民……这是什么意思,他不是将我流放至欧罗巴么?”

方以智笑道:“俞济民说,流放归流放。那是因为你屡屡煽动儒生闹事,更是因为当初史道邻遇刺之事!”

黄宗羲悚然动容:“他……他……他知道了?”

“如何不知道?”方以智目光中有些悲哀:“太冲,你魔怔了,侯家父子胡来,你也跟着他们胡来,你瞧,侯家父子是聪明人。知道隐忍,知道向俞济民坦白,倒是你……济民只是不喜东林鱼龙混杂。你便敌视他,可是有侯家父子这等人物在,东林……还是令尊在时的那个东林么?”

黄宗羲咽了一口口水。正要反驳,方以智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说这个做什么,你啊,在这事上固执己见,劝是没法劝动的。俞济民说,你黄太冲有过,须罚,放逐是必然的,但是你终究是我华夏书生中少有的人物,想必不会蹈前辈覆辙。会以华夏长久利益为重,为华夏引入更多贤哲之说。”

“为华夏引入更多的贤哲之说?”黄宗羲喃喃说了一声。

“另外,俞济民流放欧罗巴的士子不只你一人,第一批只怕就有千余人,还需要你来带领。俞济民说了。这些士子心怀怨愤,少不得有人要投靠欧罗巴人,如宁完我、范文程辈一般引狼入室,如何控制他们,也全在你。”

此语听入黄宗羲耳中,黄宗羲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因为他从其中听到了无边的杀意!

俞国振的想法他大致能懂,若真有士子投靠了欧罗巴人,欧罗巴人自以为明白了华夏虚实,万里迢迢又跑来寻华夏麻烦,俞国振正好省了远征的气力!

而这些士子,都只是些熟读四书五经会做八股的家伙,他们到欧罗巴去,俞国振不虞会将华夏的技术带去。

这个布局,是为十年之后下棋,俞济民所谋,也太过深远了吧?

就在这时,黄宗羲听前面传来叽里咕噜的声音,紧接着,几个华夏人带着两欧罗巴人过来,其中卜弥格黄宗羲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另一个佩着剑的,他并不认识。

“黄先生,听说你将随同达达尼盎先生一起前往欧罗巴,我们特意过来,奉着华夏大皇帝的命令,教会你一般的法语与拉丁语。”

黄宗羲正要回应,突然间,一声惊天动地的响声,紧接着,半空中炸开了一朵火花,将天空照得有如白昼一般透亮。

“开始了啊!”黄宗羲虽然不知道,但是方以智却是明白,他仰首向着空中望去。

火树银花,这便是俞国振庆祝登基的焰火晚会了。

“上帝啊,太壮观了,这位皇帝阁下可真奢侈!”达达尼盎看着天空,一脸震惊。

“他有这个财富去奢侈,欧罗巴所有君主加起来,也抵不上他治下一座城市富裕。”卜弥格叹息:“要是他能皈依我主,那该多好!”

“穷奢极欲!”旁边的黄宗羲也喃喃地道。

“错,错,这场焰火晚会,却不需要国库花一文钱。”方以智道。

“俞济民内库之钱就不属国库?”

“也不需内库之钱,这次焰火尽为新襄两家鞭炮焰火厂所赞助。”方以智笑了起来:“太冲,你当真需要四处去增广见识了,他们打的可是赚钱的主意。”

黄宗羲初时一愣,旋即明白,这是一个广告!

有了这个广告,今后人家的婚丧嫁娶,谁都会挑用那两家鞭炮焰火厂的物产,而这将是巨大的利润。

“太……太多钱味儿了。”黄宗羲仍然觉得有些不以为然,眼睛同时亮了起来,他隐约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俞国振开创时代的一个巨大弱点。

到处都是金钱味儿,金钱深入到国家的所有层面,到得后来,恐怕金钱将成为一切的主宰——若真如此,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正是他们这样的儒生!

择善固执死守正道护卫着道德底线的儒生!

当他们对着焰火的时候,俞国振在大会议宫最顶,背着手也同样看着焰火。这焰火与他记忆中另一个时空的焰火相比还差很远,但他仍然看得目不转盯,好一会儿之后,他回过头,看着自己的儿子俞襄。

“你确定?”

“是,父亲浴血而来的江山,儿子若连上前线的胆量都没有,又如何能守护得住?”俞襄对此自信满满。

“那好,你就准备去吧,准备与罗刹人的战斗,顺便将尚不服王化的女真人都打扫干净。”俞国振像铁一样说。

“济民!”旁边的方子仪身体猛地震动了一下,瞪着俞国振。

第十二卷 六九三、胡天八月即飞血(一)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黑水河上游,距离北海不足两百里的大片密林之中,俞襄看了看天空,心中浮起这句诗。

现在还只是八月,这里已经大雪纷飞了。

“连长,发现罗刹人了,他们的据点就离这里不到十里!”

喘着粗气的侦察兵快步跑了过来,虽然备着马,可是在齐膝深的雪里,马匹行动的速度还未必比得上人,因此他是用滑雪板溜过来的。

“多大的围子,有多少人,这狗娘养的天气!”俞襄骂了一句粗口。

他虽然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到了军队之后,少不得学上一些粗话。他如今的职务是北方军团的一个连长——按照俞国振的要求,他是以“方襄”这个名字参军的,因此就连他的顶头上司,都不知道自己手下的这个连长竟然是华夏朝的太子。

否则的话,俞襄也不会有直接来到一线与罗刹人相遇的机会。

北方军团的总督军王浩然倒是知道俞襄身份的,他也特意将俞襄所属的部队设为预备队,为的就是怕俞襄出什么问题。但是最近出了一些状况,西边的蒙古人有些不安稳,王浩然将自己的行营西迁,暂时未关注黑水附近的罗刹人,结果给俞襄找到了机会,瞒着王浩然主动请缨,从上司那得到了侦察罗刹人的任务。

俞襄可不只想着侦察。他心中明白,这对他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只要王浩然稍回过神来,那就意味着他再也没有可能亲临一线。因此,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来一场平生真正的战争。

“若是父亲……父皇,他定然会如此,当初他十五岁时便带着叔伯们与水寇搏斗,我是父皇长子。便是比不上他当年也不能差得太多啊。”

俞襄性格确实像俞国振,而且因为环境的原因,他比俞国振更多了几分张扬,少了几分隐忍。那个侦察兵将俞襄手中递过来的大裘衣披在身上,方才还一身汗,可是停下来之后,立刻冷得发抖。缓过劲后。他报告道:“一共一百多个,我大致计算了一下。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之间。武器是火枪,还有一门小炮。”

“军纪呢?”

“军纪很差,隔着老远我就听得他们在大声喧哗,似乎还在喝酒,不过这些罗刹鬼警惕性还有点,比起女真人强,他们在围子里都立了望楼……”

侦察兵拿起一根树枝。将罗刹人的布置一一画在了雪地上。俞襄摸着刚长出葺须的下巴,看着地面上的图案。琢磨了一会儿然后道:“咱们吃掉这个据点,抓些俘虏!”

“好!”

周围没有一个劝止的声音。众人一个个都显得兴奋无比。

俞国振组建北方军团的目的就是与罗刹人打一场大仗,在俞国振给予高级将领的各阶段战略目标中明确说了,对罗刹人要做好打三十年持久战的准备。初步目标是将之赶出黑水以北海之间的广阔黑土地带,这一目标必须在五年内实现,因为五年之后,俞国振就要开始对东北进行开发,需要一个稳固的周围边环境。第二步目标是夺取整个苔原——这是俞国振自拟的华夏歌中明确了的华夏领土,但是因为气候环境极为恶劣,所以在这块地方,只会零星建一串据点,用铁路与公路将这些据点连起,为以后的大范围全面开发做准备。第三步则是将罗刹人赶回乌拉尔山以西,让这个传统上的欧罗巴国家回归传统。但俞国振对罗刹人的警惕性并没有到此结束,他可是知道这些北极熊的胃口有多大,因此他还有第四步终极目标,彻底肢解沙俄,让沙俄在十四世纪以来扩张吞并的各个领主独立,扶持一个亲华夏的莫斯科公国。

整个计划,俞国振认为大约需要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他并不着急。但是俞襄这些低级军官并不知道他的计划,这些低级军官想的只是打仗,打仗,立功,立功。随着华夏军声威远播,他们越来越难有像样的仗打,一个个可都欲求不满。

故而俞襄决定打下这个据点时,竟然没有一人反对的。

“打归打,咱们要打得漂亮,不仅仅是要胜,要抓着俘虏,咱们自己还得尽可能少伤亡。”俞襄蹲在地上,用手拍了拍雪面,溅起的雪屑沾了他一身,他却丝毫不理会:“霍彦的事情,大伙都知道吧,他就是急着立功,结果被从华夏军赶了出去,此后便一直有些蹉跎,你们哪个想当他?”

霍彦的事情,对于华夏军来说,是个公开的秘密,几乎所有军官在教训那些年少轻狂的部下时,都会举出他的例子来。此次俞襄北上之前,俞国振曾与他彻夜长谈,便举了霍彦的例子,告诫他无论如何决策,哪怕打败仗都无妨,但若想着拿弟兄们的性命去换取个人的荣耀,那么哪怕他是俞国振的儿子,也将受到惩处。

俞国振很明确地说了,惩处只有一个,就是剥夺他的继承人身份。

故此,俞襄虽然急于立功,却还不至于盲目冲动。

“大伙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一起商量!”俞襄又道。

这是俞国振自幼对他的第二个教育:集思广益,方能包容万方,有所长进。

“夜袭?”有人毫不犹豫地道。

“你以为是在看《三国演义》呢,动不动夜袭,况且如今天气转冷,咱们必须在入夜前结束战斗,否则到了晚上冻得动弹不得,升火又会被发觉!”

“那怎么办,绕到他们据点后边去?反正我们有滑雪板,这么大的雪也行动方便!”

“只有一座门。这可不是咱们华夏的古城,修几个门给咱们进。我看可以这样,将他们拐出来……咱们一个连,人数与他们相当,攻据点颇为不利。”

这个伙长的建议,让俞襄觉得有几分意思,向着他点了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伙长得了他赞扬。便有几分兴奋,在雪地上画了一下:“咱们这里不是有女真人向导么,让他们当饵,将罗刹人诱出来,罗刹人见着零星女真人,哪有不出来袭击的?”

俞襄犹豫了一下,罗刹人的这个据点。原本是女真一部的聚落,但罗刹人来了之后。便将之夺了过来。在此基础上修建成了据点。虽然据点不大,可是扼守的位置却甚为要求,乃黑水北岸一个重要的渡口。像他们这队人马,为了不被罗刹人发觉,便绕了几十里地寻了另一处渡口,砸碎冰面才过了黑水。因此,这附近还有零星女真人活动。倒不至于引起罗刹人的怀疑。

“就这样办,女真人不是恨罗刹人入骨么。他们总得好生表现一番,否则统帅为何要收留他们?”想了会儿。俞襄下定决心:“不过,他们还有用处,尽可能让他们活下来……先得选好伏击地点,我们来路不行,痕迹太多,而且罗刹人警惕心会高些,问一下女真人,在罗刹人背面有没有适合伏击之地,实在不行,密林也可以,咱们都带了雪地迷装,全换上来!”

为了适合北方寒带作战,此次华夏军用了小半年的时间做准备,包括给所有北方军团的士兵换上白灰相间的雪地迷装,另配有白色披风、墨镜,加上手套皮靴滑雪板,可以说在物资准备上极大充分。

女真人向导的话里,这个据点西北角确实有密林,只不过林中河网密布,现在是雪天,水面上都有积雪,很难分清哪儿能走哪儿不能走。俞襄不担心这个,他们又不准备深入河网之中,只要在密林边缘,借助那些生长了不知几百年的古树掩护,因此便定下了作战计划。

安德烈罗夫乃是这个由哥萨克控制的据点的首领,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官衔是什么,这个对于他来说不重要——在富庶的东方华夏国的传闻,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传到了莫斯科后,无数在俄国境内一无所有的流氓、罪犯和哥萨克被黄金白银和丝绸所吸引,开始向东方蜂拥而来。对于他们来说,军衔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力。

谁最凶残,谁最蛮勇,谁就能够成为一支部队的首领。像安德烈罗夫,就是这样获得首领的位置,然后又被罗刹国远东地区雅库茨克督军戈洛文所认可。

认不认可无所谓,反正在这个据点里,安德烈罗夫就是最大的头目,所有人都得恭恭敬敬地称呼他为安德烈罗夫总督。

他们是在一个月前夺取这座据点的,随后进行了加固,因为听说据点再往南,渡过黑水,就有华夏国的军队巡逻,因此安德烈罗夫凭借野兽的本能认识到自己这个据点的重要。他准备在这里休整一冬,派人回到国内宣称他已经打开了通往富庶繁华的华夏国的大门,连骗带拐再弄一批流氓和罪犯来,这样等到来年天暖和之后,他手中应该能有五百人。有了这么多人,足以进行一次收获丰厚的远征了。

但他现在要做的,是熬过这个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